南方日报网络版
搜索文档
全球首条规模化量产的G8.6代印刷OELD产线正式开工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2 17:08
10月21日,TCL华星t8项目在广州开工,该项目是全球首条规模化量产的G8.6代印刷OLED产线,总投 资金额约人民币295亿元,预计达产后可实现产值(营收)121亿元,计划于2027年4月实现首条产线投 试产,2027年9月全部产线建成投产。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要素最齐备、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具备"产学研用"的深度 融合生态基础。 从2014年,TCL华星在广州设立首家印刷式OLED技术研发实验室,到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 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两大"国字号"平台相继落子,再到总投资350亿元的t9项目,仅用18个月便建成 投产,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流程高效衔接,到如今,t8项目十年磨 一剑,建设全球领先的印刷OLED生产线。 t8项目落地广州,将加速印刷OLED关键材料、核心装备、核心元器件等上下游企业集群落地,形成覆 盖"材料—装备—面板—终端"的全产业链生态。目前,已有多家全球领先的材料与设备供应商明确将与 TCL华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印刷OLED配套体系建设。 t8项目的印刷OLED产线具备"两低一高"优势,即生产低能耗、低资源消耗、高材料利用 ...
珠海隧道主体结构全线贯通 冲刺年底通车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2 17:08
工程进展 - 珠海隧道主体结构于10月21日清晨6时全线贯通,历经连续12小时夜间施工完成关键节点[1] - 关键节点为海底隧道与山体隧道结合部,该部分最后一块顶板顺利封底[1] - 此次贯通是省市重点交通工程的重大进展,为年底主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1] 工程细节 - 海底隧道与山体隧道结合部位居挂锭角山体与磨刀门水道之间,全长约170米,最宽处接近50米[1] - 该结合部是整个工程中开工最早、完工最晚的部分[1] - 施工区域靠近水源保护区和对澳供水管道,全程需严守高标准环保要求[1] 施工与规划 - 施工过程采用类似搭积木的工序,需等待两侧结构完成后再安装中间部分[1] - 施工单位广东长正公司在确保安全与质量前提下,将全力推进后续施工[1] - 业主单位珠海交控集团轨道交通公司计划争取早日通车[1] 项目影响 - 珠海隧道通车后将与珠海大桥形成北桥南隧的交通布局[1] - 新布局预计将大幅缓解珠海大桥的交通压力[1] - 项目将显著提升珠海市东西部区域的通行效率[1]
2025亚洲通航展11月底在珠海举行 预计超300家企业携众多新机“首秀”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2 17:08
展会基本信息 - 2025亚洲通用航空展将于11月27日至30日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 [1] - 展会主题为“通航新纪元,探索低空无限可能” [1] - 展览面积约6万平方米,规模较首届实现翻倍增长 [1] 参展规模与国际化水平 - 吸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00家企业参展 [1] - 国际展商参展比例达25% [1] - 室内外动静态飞机超150架,众多展品为“首展首秀” [1] 展览内容与展区设置 - 规划设置旋翼机展区、无人机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展示专区、固定翼展区、航空动力展区、配套展区五大主题展区 [1] - 以“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互促发展”为切入点 [1] 同期活动与表演 - 为期4天的展会将举办超50场专业的研讨会、论坛、圆桌会议,包括《亚洲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未来城市空中交通论坛》等 [2] - 包含两大高规格国家级赛事,以及航模无人机系列比赛和VR互动体验飞行项目 [2] - 航空表演方面邀请南非特技飞行表演队和红星飞行表演队进行四机编队表演 [2] - 万丰飞机工业、航空工业通飞、零重力飞机工业将进行动态性能展示 [2]
工信部发布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广东新增691家 创历史新高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2 17:08
专精特新企业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根据本次公示的名单 看,入选的粤企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瞄准细分领域, 广东的"小巨人"企业不断深挖、疏通堵点,推动新兴产业集优集强,未来成形成势。 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的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CEO李宏伟介绍,该公司作为 广东本土培育的科技企业,成立仅3年便实现了消费级AR眼镜市场占有率35%的突破。他注意到,当前 广东已集聚人工智能与AR领域企业超千家,相关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形成"硬件研发+算法创新+场景应 用"的全链条生态。 放眼全国,广东的"小巨人"整体走在前列。"更值得留意的是它们的分布和走向。在大湾区,越来越多 企业开始嵌入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有的在细分市场做到领先,有的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上实现突破,不 少企业已经把产品卖到了海外。"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说。 以中小为形,以精尖为魂,广东"小巨人"企业上新了。 近日,工信部发布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广东共有691家企业入围,数量位居全国前 列,创历史新高。此前,广东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 ...
广州:聚焦六大方向 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2 17:08
文章核心观点 - 广州市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旨在将广州打造为全球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1] - 该意见构建了“6大核心产业+X个潜力赛道”的动态发展体系和六维发展框架,并部署了八大重点行动 [1] 六大核心产业布局 - **智能无人系统领域**:依托亿航智能、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全球领军企业,面向未来出行、无人工厂两大场景打造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 [1] - **具身智能领域**:以琶洲人工智能集聚区和小鹏、广汽机器人的自研能力为突破,以里工、高擎的产业化能力为支撑,布局全产业链并加快智能制造、康养服务等场景落地 [1] - **细胞与基因领域**:依托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平台,发挥人源器官培育、TCR-T疗法等领先成果优势,推动基因治疗、靶向递送等前沿技术临床转化 [1] - **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领域**:聚焦6G通感算一体化和量子通信优势,打造超级无线宽带等五大场景 [1] - **前沿新材料领域**:依托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及金发科技等17家上市企业,布局超导、新能源与电子信息、生物医用与智能制造三大材料体系 [1] - **深海深空领域**:凭借“梦想号”万米钻探船、中科宇航商业火箭、海格通信北斗导航等,推动深海机器人、海洋牧场、可回收火箭、卫星数据服务等商业化发展 [1] 发展机制与潜力赛道 - 建立“技术预见—动态评估—赛道孵化”机制,持续跟踪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绿色氢能等X个潜力方向,确保产业布局的前瞻性与灵动性 [2]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将发放“模型券”“算力券”“训力券”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2 17:03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广东省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从强化关键供给、推动规模化应用、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个方面提出16条举措 [1] - 方案提出“三券齐发”政策工具,包括鼓励地市设立“模型券”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以及通过省市合力的“算力券”和“训力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以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1][2] 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 - 以“百行千模”为牵引,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重点行业,支持培育适应制造业复杂任务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和场景专用小模型,对符合条件的工业模型项目择优予以资金支持 [2] - 支持建设高质量的行业通识和行业专识数据集,构建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数据等工业知识语料库,并将这些数据集和语料库纳入重点项目支持范围 [2] - 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市建设智能体领域创新中心,培育感知、需求、执行、决策、评测类智能体,同时推进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重点工业软件迭代升级 [3] 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 - 加强咨询诊断和改造指引,为工业企业提供“建档立卡”服务,分行业梳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实施路径,编制细分行业数智化改造指南 [4] -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建设行动,聚焦消费电子、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等十余个细分行业,支持加强“行业模型+专用模型+智能体”的渗透应用,对符合条件的标杆项目择优予以资金支持 [4] - 推动数智化“链式改造”,支持地市培育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转型行业平台,并提速推进广州、深圳、佛山等6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4] - 聚焦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等试点行业,推动模型算法在研发设计、视觉检测、参数优化等中小企业重点场景落地应用,组织试点城市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5] 构建工业人工智能支撑体系 - 支持深圳、东莞等地市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开展工业模型应用中试验证等工作,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提供数据训练和验证支撑 [6] - 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中心,鼓励建设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大模型中心、工业模型超市等平台载体,让企业便捷获取AI能力 [6] - 将人工智能能力作为新设平台的重要参考,对成效突出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先推荐为国家级平台,并予以资金支持,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点攻关任务 [6] 优化工业人工智能要素保障 - 依托省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发挥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领作用,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地市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助力企业数智化改造 [7] - 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应用的融资服务,打造“粤智贷”品牌矩阵,同时设计智慧工匠培训课程体系,发布人工智能实训工具集,塑造“粤工AI学校”等培训品牌以培育复合型人才 [7]
张国智会见韩国产业通商部次官补朴钟元欢迎加大在粤投资 共享大湾区发展红利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2 09:51
合作基础与前景 - 广东与韩国合作历史悠久且基础扎实,未来期待深化合作[1] - 双方致力于实现互利共赢,并促进共同繁荣[1] 重点合作领域 - 未来合作将聚焦于经贸、人工智能、新能源及生物医药领域[1] - 广东制造业实力雄厚,与韩国产业互补性强,为深化多领域合作提供基础[1] 投资与商业机遇 - 广东欢迎韩国合作伙伴加大在粤投资布局,以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红利[1] - 诚挚邀请更多韩国企业来粤参加广交会等重要展会,开展广泛深入合作[1] 政策与环境支持 - 广东将全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1] - 广东承诺为韩国企业在粤发展提供优质服务[1]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2 09:5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表彰概况 - 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0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1] 受表彰的机构与公司 - 受表彰集体包括广州电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梦工场运营有限公司、前海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等 [3] - 受表彰集体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 [4] - 受表彰集体包括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欣捷安汽车电子(茂名)有限公司等 [5] - 受表彰集体包括广州数据交易所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跨境理财通项目团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授信管理与资产保全部等 [6] 受表彰的个人及其所属公司 - 受表彰个人包括莫璐怡(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常瑞华(深圳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芳(北京前海时代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等 [8] - 受表彰个人包括陈一家(深圳市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吴寅骁(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雷震(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 [8] - 受表彰个人包括姜新桥(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涛(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少康(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 [8][9] - 受表彰个人包括弭永利(艾利荣化工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龚俊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华波(中山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等 [9] - 受表彰个人包括陈卫(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志刚(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昊(抖音集团大湾区公共事务总经理)等 [10][11]
广东部署深化“双减”工作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双减”政策不变、力度不减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1 16:17
政策方向与目标 - 政策核心为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深化改革、标本兼治,聚焦解决深层次问题 [1] - 工作目标是久久为功持续深化“双减”工作 [1] 过往工作成效 - 校外培训明显降温 [1] - 校内服务有效提升 [1] - 学生和家长总体负担正在逐步减轻 [1] - 科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1] 下一阶段校内工作重点 - 提升校内减负提质扩优增效质量,坚持提高校内课堂教学质量 [2] - 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书包减负、课后服务多样化供给工作 [2] - 加快建立与人口变化趋势相适应的基础教育学位配置机制 [2] -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积极开展中考改革 [2] - 积极推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2] 下一阶段校外工作重点 - 提高校外培训治理水平,坚持从严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 [2] - 规范和发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2] - 持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校外培训治理改革工作 [2] - 强化校外培训风险管控,严防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或参与组织中小学生竞赛活动 [2] 监管与服务创新 - “全国校外教育培训一码通(广东)”正式上线,家长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登录全国监管平台 [2] - 平台功能为便捷选购合规培训机构课程,旨在保障学生培训安全,守护家长“钱袋子” [2]
广东加快打造全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先行省 力争实现“一亩山万元钱”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1 16:17
会议透露,"十五五"期间,广东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培育林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新兴产 业,打造油茶、竹、森林药材、花卉苗木、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香料香精、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八大 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升级路径,广东将突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培育稳定健康优 质的森林生态系统,壮大林下经济,增强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森林资源 管理、产业发展与森林经营深度融合,创新森林资源经营和管护机制,激活集体林权经营活力,搞 活"两山"转化机制。同时,全省还大力培育县域林业产业,打造提质绿美产业发展平台,依托产业园区 和特色基地实施集群培优行动,重点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加强科技创新,做强林产加工。 在生态价值转化上,广东将通过绿美生态建设政策倾斜,重点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及林业碳汇经 济,深挖生态产品价值潜力;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为发展方式,实施林产品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工 程,增强"粤林+"公用品牌影响力,搭建林产品交易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与区域协作,进一步做大林产 品市场。此外,全省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