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搜索文档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应对食品价格高通胀,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25-10-08 09:23
全球饥饿与粮食安全现状 - 2024年全球饥饿人口比例为8.2%(点估计6.73亿人),较2023年的8.5%和2022年的8.7%有所下降,但非洲饥饿人口比例仍高达20.2%[10] - 2024年全球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为28.0%,影响约23亿人,其中非洲发生率最高(58.9%),且农村地区和女性受影响更严重[10][30][36] - 到2030年全球饥饿人口预计降至5.12亿,但近60%将集中在非洲,实现零饥饿目标仍面临挑战[10][30] 健康膳食可负担性与营养状况 - 2024年全球健康膳食成本升至人均每日4.46购买力平价美元,但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口从2019年27.6亿降至2024年26亿,非洲该比例却从64.1%升至66.6%(超10亿人)[11][40][42] - 儿童发育迟缓率从2012年26.4%改善至2024年23.2%,但儿童超重率(5.5%)和消瘦率(6.6%)基本停滞,成人肥胖率从2012年12.1%升至2022年15.8%[12][46][47] - 仅约34%的6-23月龄儿童和65%的15-49岁女性达到最低膳食多样性指标,凸显膳食质量不足风险[12][51] 食品价格通胀的驱动因素与影响 - 全球食品价格通胀率在2023年1月达峰值13.6%,显著高于整体通胀率(8.5%),低收入国家2023年5月通胀率高达30%[13][53][56] - 疫情财政刺激(约17万亿美元)和乌克兰战争扰乱供应链,商品冲击对美国和欧元区食品通胀贡献率分别达47%和35%[14][57][67] - 食品价格上涨10%会导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上升3.5%,儿童消瘦率上升2.7%-4.3%[15][54][76] 政策应对与未来韧性建设 - 需组合使用针对性财政措施(如临时减税)、货币政策稳定市场、结构性贸易改革(如减少贸易干扰)以缓解通胀压力[17] - 投资农业粮食体系韧性(如仓储设施、研发)和加强数据透明度(如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可降低未来价格冲击风险[18]
科技行业: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系列专题报告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25-01-15 15:5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通过科技赋能乡村发展,带动产业融合和就业机会 [5] - 中国青年在农村地区的就业创业实践为全球农村地区发展和转型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5] - 青年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助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17][18] 政策概览 - 中国青年人口总规模约为3.99亿,占全球青年人口比重达到16.43% [7] - 2013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青年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 [8] - 政策体系涵盖资金支持、财税优惠、场地支持、公共服务支持、市场准入、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 [8] - 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 [9] 青年人才政策的主要内容 - 鼓励青年在农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等政策 [11][12] - 提供奖励和激励政策,如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奖补等 [13] - 打造农业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梯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4] 青年人才政策的成效 - 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已建成2936个县域青年创业组织,覆盖率达95.4% [15] - 组建1.7万人规模的青年创业导师队伍,为超过30万名创业青年提供指导 [15] - 累计提供各类资金、物资等超1.4亿元,支持青年创业 [15] 青年创业创新推动农业生产转型 - 农业自动化、机械化增强粮食农业体系的韧性和可持续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17] - 青年科学家和青年农民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助力农业现代化 [18] - 2021年中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5.4%,数字育种、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19] 数字农机技术 - 农业机械化与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加速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21] - 青年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创新,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和数字化管理 [22] - 案例1:润果农场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稻麦全程机械化高质量作业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23][24] - 案例2:枫林湾生态农庄通过智慧渔场建设,实现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和养殖尾水无害化处理 [27][29] 精准农业 - 精准农业利用信息优化投入品和资源利用,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37] - 案例3:青年科学家提出蘑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减少食用菌生产中的损耗和浪费 [38] - 案例4:内乡县小麦-玉米连作"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通过沼液还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 [40] - 案例5:福建省顺昌县"科技小院"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广菌草技术,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43] 青年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农业生产的经验与启示 - 科技驱动: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与传感、导航、定位等技术融合 [46] - 政策支持:出台有利于青年创新创业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青年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 [47] - 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推动农业生产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47] - 教育和培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青年从业者对农业生产领域新科技的应用水平 [47] 青年创业创新推动小农市场化 - 青年在市场化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农业价值链建设 [49] - 农村青年通过返乡创业,结合科技赋能提升发展水平,带动农村产业振兴 [49] - 青年以"科研""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49] 新型职业农民 -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53] - 案例6:"乡村CEO"计划通过导师制培养乡村职业经理人,弥补小农户管理能力的不足 [54] - 案例7:青年女性邓小燕通过科技赋能,带动东宝贡米振兴,助力728户村民致富 [60] 电商平台助力新青年创业 - 电商平台赋能乡村基础建设和数字转型,推动农产品上行 [62] - 拼多多平台上的"95后""新农人"数量超过12.6万人,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 [62] - 拼多多通过"农地云拼"和"家乡好物直播"计划,扶持95后"新新农人"返乡创业 [64] 金融助力青年农村创业创新活动 - 金融支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产业空间 [76] - 案例10: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商水县项目,通过金融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 [78] - 案例11:湖北"青创贷"为青年创业者提供财政贴息的金融贷款支持 [83] - 案例12:农发基金通过4Ps模式支持"初山农谷"合作社发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 [87]
农产品市场状况:贸易和营养:政策协调推动健康膳食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24-12-10 11: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提及具体的投资评级 [1][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探讨了食品贸易、膳食与营养之间的复杂联系,并提供了贸易如何影响膳食模式和营养结果的实证 [9][10][12] - 贸易通过多种渠道影响膳食与营养,包括食品供应、多样性和价格,进而影响膳食模式和营养结果 [9][12][14] - 报告强调了贸易与营养政策的交汇点,如食品标签和税收,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粮食体系中实现营养目标 [14][15][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概要 - 报告探讨了食品贸易、膳食与营养之间的复杂联系,并提供了贸易如何影响膳食模式和营养结果的实证 [9][10][12] - 贸易通过多种渠道影响膳食与营养,包括食品供应、多样性和价格,进而影响膳食模式和营养结果 [9][12][14] - 报告强调了贸易与营养政策的交汇点,如食品标签和税收,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粮食体系中实现营养目标 [14][15][23] 贸易和营养:政策协调推动健康膳食 - 贸易是粮食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促使食品从过剩区域流向短缺区域,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 [24][25][27] - 全球食品市场连通所有国家和人民,促进全球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供给充足、安全和多样的食物 [24][25][27] - 报告探讨了贸易与营养政策的交汇点,如食品标签和税收,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粮食体系中实现营养目标 [14][15][23] 营养转型 - 随着国家发展,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就业中的相对重要性会有所弱化,经济活动会由农业调整至其他生产率更高的部门 [28][29][30] - 营养转型意味着摄入食物的类型和数量以及膳食的构成都会发生变化,导致营养结果发生变化 [29][30][31] - 收入水平提高是食品消费和膳食模式转变的一个主要动因,随着收入增加,膳食模式变得更加多样 [29][30][31] 贸易和营养:识别联系 - 全球食品市场有利于为各国人民供给充足、安全和多样的食物,为农民以及农业食品部门的从业人员创造收入 [61][62][63] - 食品贸易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营养,包括增加食品供应、提高多样性、确保全年食品供应更加稳定 [61][62][63] - 贸易对食品供应、获取和可负担性的贡献可作为依据,为开放贸易相较于食品自足的政策讨论提供参考 [61][62][63] 食品和营养物贸易:食品多样性、营养物供应以及健康膳食的成本 - 贸易对营养的最直接影响方式是作用于一国的食品供应多样性,不同国家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生产农业所需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悬殊 [74][75][76] - 一国生产和供应的食品品类数量能够明确展示出贸易对食品供应多样性的影响 [75][76][77] - 贸易有助于增加微量营养物的供应,例如维生素和矿物质,全球范围内,食品生产能够确保大多数营养物都有充足供应 [76][77][78] 食品贸易与肥胖 -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肥胖流行率已由1990年的6.6%提高至2022年的15.8% [85][86][87] - 营养专家指出,大量摄入能量密度高的超加工食品与肥胖有正向关联 [85][86][87] - 贸易自由化为贸易广开门路,但贸易量增长是否刺激了超加工食品的供应以及是否导致了肥胖率高企,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已经拓展到了太平洋以外的区域 [90][91][92] 加强贸易和营养的政策一致性 - 农业政策着眼于各类问题,但可持续确保粮食安全和营养以及保持农业收入增长与其他经济部门增长趋势同步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目标 [95][96][97] - 贸易政策包括进口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以及出口限制和出口税,例如,关税措施可以用于保护本地农民免受国际竞争,刺激国内食品生产 [95][96][97] - 国家会为农民提供各类国内支持,从旨在保持农业收入的直接支付,到肥料、电力和用水等投入品补贴等各类措施 [95][96][97]
建立更具包容性、面向青年和促进性别平等的农业食品系统的途径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24-10-17 16:00
交叉性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 交叉性是一种视角或分析框架,用于观察各种不平等形式如何共同作用并相互加剧[1] - 交叉性理论源于黑人女性主义者和批判种族理论学者的研究和社会正义运动[1] - 交叉性关注不同社会因素(如性别、年龄、种族等)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以及由此塑造的社会多个层面[1] 交叉性在联合国和其他组织中的应用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强调"不让任何人掉队",交叉性有助于识别最边缘化群体[2,3] - 联合国妇女署、UNDP等组织强调采用交叉性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群体的脆弱性[3,4] - 粮农组织在政策、框架和报告中强调交叉性,如性别平等政策和土著人民政策[9,11,12] 粮农组织如何应用交叉性 - 粮农组织开发了实用指南,指导在农村发展项目中整合交叉性方法[33] - 粮农组织的青年行动计划和体面工作计划采用交叉性视角,关注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34,36] - 粮农组织的旗舰报告强调交叉性在分析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中的重要性[38] 交叉性方法的好处 - 有助于识别和解决群体内部及群体之间的差异,设计更针对性的干预措施[39,40,43] - 促进性别变革方法,超越简单的性别二元框架[40] - 揭示权力动态和结构性障碍,为实现更加包容的农业食品系统提供新视角[52] 实施交叉性方法的挑战和前提条件 - 需要政治意愿、资源投入、明确责任和共同定义等[55] - 要求个人和组织进行批判性自我反思,挑战固有偏见[56] - 需要跨部门协作、能力建设和数据改进等[57,58,64]
2024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24-06-18 14:2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提供具体的投资评级 [序号]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2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产量创历史新高,应推广成功举措以巩固水产食品在全球粮食安全、营养和生计中的重要作用 [5] - 水产养殖业可以满足对水产食品日益增长的全球需求,但必须优先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 [5] - 全球捕捞渔业产量保持稳定,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状况令人担忧,应采取紧急行动加快对渔业种群的养护和重建 [6] - 全球对水产食品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加,扩大可持续生产对确保从健康的海洋、湖泊和河流获取健康膳食至关重要 [6] - 小规模渔业是数百万人营养和生计的重要来源,需要更多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行动以支持这些社区 [7] - 必须加强在改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所作的努力,这些努力至关重要,有助于推进循证政策制定进程以及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有效管理 [8] -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与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有关的具体指标采取了有力措施,但进度必须加快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世界回顾 - 2022年,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生产、消费和贸易方面都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13] - 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达2.232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水生动物产品产量为1.854亿吨,藻类产量为3780万吨 [13] - 水产养殖产量达1.309亿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水生动物产品产量为9440万吨,藻类产量为3650万吨 [13] - 水生动物总产量的89%用于供人类食用,人均消费量达20.7千克 [13] - 2022年,水生动物产品的出口额较2019年增加19%,达19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3] 蓝色转型在行动 - 粮农组织发布了"蓝色转型"愿景,旨在尽可能地扩大水产食品体系为改善粮食安全、提高营养、减少贫困和支持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作的贡献 [35] - 《蓝色转型路线图》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切实的重点行动和量化具体目标,用以指导为实现该愿景而采取的全球性措施 [35] - 粮农组织支持各成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4中关于渔业及水产养殖业的具体目标,并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框架衡量和汇报进展 [34] 展望和当前问题 - 水产食品被认为是最健康的一类食品,有助于实现更好的公共健康成果 [43] - 水产食品在气候行动中的关键作用正在全球论坛上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45] - 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因地理区域、受影响的物种、渔业或水产养殖业的类型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48] - 将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纳入多边环境协定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9] - 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展望预测,到2032年,世界水生动物产量、表观消费量和贸易额都将有所增长,但增速将比此前几十年要慢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