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L GENIUS(00033)

搜索文档
INTL GENIUS(00033) - (1)建议重选董事;(2)建议授出本公司发行新股份及购回其...
2024-10-31 16:46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通函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通函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依賴 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此乃要件 請即處理 閣下如對本通函任何方面或應採取之行動有任何疑問,應諮詢 閣下之股票經紀或其他註冊證 券商、銀行經理、律師、專業會計師或其他專業顧問。 閣下如已售出或轉讓名下全部International Genius Company之股份,應立即將本通函及隨附之 代表委任表格送交買主或承讓人,或經手買賣或轉讓之銀行、股票經紀或其他代理,以便轉交 買主或承讓人。 INTERNATIONAL GENIUS COMPANY 閣下如未能出席股東週年大會,務請將代表委任表格按照其上印列之指示填妥及簽署,並盡快 交回本公司之香港股份過戶及登記分處卓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地址為香港夏愨道16號遠東金 融中心17樓),惟無論如何須於股東週年大會或其任何續會指定舉行時間不少於48小時前(即不 遲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星期三)下午三時正)交回。填妥並交回代表委任表格後, 閣 下仍可依願親身出席股東週年大會或其任何續會並 ...
INTL GENIUS(0003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0-31 16:42
公司概况 - 成功收购Deep Neural Computing Company Limited,定位为人工智能交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5] - 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及算法交易模型提供更高级的投资策略[7] - 推出新的购股权计划吸引和保留顶尖人才[7] - 专注于通过技术和创新实现增长,提升运营能力并加大对与全球趋势相一致的领域的投资[8] - 成功完成战略性收购并重新调整业务重心,抓住金融和技术领域的新机遇[4] - 有信心未来数年为股东、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可持续价值[8] - 完成收购DNCC,增强公司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投资策略和量化交易领域的能力[15] - 本集团主要从事技术驱动的投资管理业务,已研发多款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交易算法[33] - 云端算法交易解决方案的日益普及为本集团在多元化市场中擴展服务提供了机会[34] - 本集团相信能够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和量化交易模型需求增长的趋势,进一步扩展技术驱动投资管理业务[34] 财务表现 - 总收入有所下降,但通过有效管理成本使毛利率有所改善[6] - 发行新股收购DNCC及股份溢价削减进一步强化资本结构[6] - 总收入下降32.11%至226.71百万港元[11] - 毛利增加4倍至13.07百万港元,毛利率提高至5.76%[11] - 营运费用增加35.73%至53.4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新总部启用产生的折旧及相关费用[11] - 股权持有人应佔净虧损扩大至39.99百万港元[11]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47.72百万港元[11] - 资产总值增加285%至798.09百万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下降至63.24百万港元[12] - 派对用品贸易收入下降51.11%,公司将资源转向商品贸易[13] - 商品贸易收入下降28.67%至172.35百万港元,受制于产能过剩和价格压力[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向客户授予贷款且未从借贷业务获得收益[18] 公司治理 - 本公司致力維持高水平企業管治,執行自律規管性企業常規,以保障股東利益及提升股東價值[38] - 本公司已就董事證券交易採納上市規則附錄C3所載上市發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36] - 董事會由一名執行董事、一名非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獨立非執行董事人數佔董事會人數的三分之一[37] - 董事會負責制訂本集團之業務政策及業務營運策略、提名及委任董事,以及確保資源充足及其內部監控系統有效[40] - 董事會每年最少舉行四次會議,大多數董事應親自出席或以電子通訊方式積极參與[40] - 獨立非執行董事為具備學歷及專業資格之人士,為董事會提供獨立意見及協助[41] - 審核委員會負責就外聘核數師之委任、重新委任及罷免作出考慮並向董事會提供建議[43] - 審核委員會就外聘核數師提供非核數服務制定政策,並予以執行[43] - 審核委員會每年須最少舉行四次會議[43] 薪酬管理 - 薪酬委員會負責就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和架构向董事会提出建议[48] - 薪酬委員會負責確定執行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具體薪酬待遇[48] - 薪酬委員會負責就非執行董事的薪酬向董事會提出建議[48] - 向高級管理人員(不包括董事)支付的薪酬介乎500,001港元至2,000,000港元之間[52] 提名与多元化 - 提名委員會制定了董事提名政策,明確提名程序和甄選標準[54] - 提名委員會於報告期間舉行1次會議,檢討董事會架構並推薦董事人選[55] - 公司已於二零一三年八月採納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以達致董事會成員多元化[56] - 提名委員會已設定可計量目標以執行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並將不時審閱以確保其合適及達成目標的進度[57] - 公司目標是維持董事會多元化意見的適當平衡,並以至少維持目前女性代表比例為目標[57] 风险管理与内控 - 風險管理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負責檢討公司的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58,59] - 董事會負責維持穩健及有效之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系統,並已委聘獨立顧問進行年度內部監控檢討[60,61] 信息披露与沟通 - 本公司設有處理及披露內幕消息的政策,以便股東、本公司潛在投資者及持份者對本集團的表現作出平衡、清晰及公平的評估[74] - 本集團已經制定舉報政策,供員工及業務合作夥伴在保密的情況下提出對營運、財務報告或其他事項中可能存在的不當行為、不道德行為或不合規問題的關注[75] - 本公司之股東大會為股東及董事會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機會[77] - 本公司之股東週年大會將於董事會可能釐定之地點每年舉行[77] - 公司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持有不少于公司十分之一已缴足股本的任何两名或以上股东可提出书面要求[78] - 股东提出议案的通知期限因议案性质而异,普通决议案需14天以上,特别决议案需21天以上[79] - 股东有权向董事会提出查询,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寄至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80] - 股东提名董事候选人需在指定期限内提交书面通知,并提供候选人履历[82] - 公司与股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建立了多种沟通渠道,如股东大会、年报等[83] 环境保护 - 公司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制定并推行环保政策,鼓励有效利用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危害[94] - 公司定期检查和维修车辆,以减少废气排放并确保良好的工作状态[95] - 公司在办公室采取节能措施,如更换低功率灯管和鼓励节能习惯,以减少能源消耗[95] - 公司设立语音会议室并鼓励使用网上会议空间,以减少商务旅行造成的碳排放[95] - 公司在报告期内成功将废气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减少至较低水平[99] - 公司推行多项减废措施,如鼓励使用再造纸、双面打印,并在内部文件中重复使用再造信封[100] - 公司实行办公室回收计划,指导员工分类和回收废纸、塑料、铝罐和旧电池[100] - 公司竭力改善和实施以具资源效益的方式进行办公设备的使用[101] - 公司意识到节约资源对减少碳足迹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101] 员工关怀 - 本集團針對多種福利及待遇制定僱傭政策及僱員手冊,包括薪酬、聘用、晉升、解僱等[107] - 本集團實施公平及擇優錄取的做法,鼓勵不同年齡、種族、性別及宗教的人士加入[107] - 本集團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及僱員福利,支持平衡工作與生活[108] - 本集團嚴禁工作場所出現性騷擾等性別歧視行為,保障僱員合法權益[109] - 僱員流失率由52.2%下降至23.3%,主要由於福利及職業發展機會的改善[110,111] - 公司努力构建安全工作环境,关注员工健康和安全[114] - 公司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115] - 公司过去三年无因工死亡事故发生,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为1天[116] - 公司重视员工培训和发展,为员工提供年度绩效考核[118] - 公司2024年员工培训总时数为78小时,人均培训时数为3.9小时[119] - 公司禁止聘用童工和强制劳工,并设有举报机制[121] 供应链管理 - 公司评估供应商的环境和社会表现,优先选用具有资质的供应商[122] - 公司要求供应商遵守环保法规、禁止使用童工和强制劳工、保障员工健康安全[123] - 公司委聘当地供应商以减少碳排放[122] - 公司每年评估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可追溯性[122] 合规与责任 - 本集团通过遵守监管机构所颁布的现行指引及守则,致力维持其受规管活动的水平[124] - 本集团已制定员工手册、守则指引及客户投诉处理程序等内部政策,以完善服务责任管理[124] - 本集团正积极制定相关广告政策,以规范管理产品/服务责任相关事宜[124] - 本集团已设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并将实施相关培训/其他预防措施,以免日后重蹈覆辙[124] - 本集团致力保障知识产权,不侵犯任何第三方利益,并采取措施防止病毒攻击及外部黑客入侵[124] - 本集团重视信息保安和个人数据保护,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指引以保护客户数据和隐私[125] - 本集团要求所有员工时刻保持高水平的道德操守,并定期提供反腐败培训[126] - 本集团已制定举报政策及员工手册,规范员工及企业行为,并保证营运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腐败[126] 社会责任 - 本集团加大与当地社区建立更紧密联系及积极参与的力度,鼓励员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128] - 本集团致力于寻求并参与各种慈善事业,履行其作为良好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128] - 吴宇博士创立微笑慈善基金会,致力解決大中華各地區貧困兒童在生存及學習等各方面問題[141] 董事及高管 - 执行董事何曉斌博士擁有超過30年的期貨投資和企業合規性工作經驗[142] - 非执行董事戴承延先生擁有豐富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經驗[143] - 独立非执行董事方敏女士擁有超過27年的企業融資交易經驗[14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勞恒晃先生為資深律師,擁有豐富的法律從業經驗[144]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軍生先生擁有二十多年的股權投資、資產管理和銀行信託業從業經驗[145] - 独立非执行董事葉仕偉先生擁有超過三十年的銀行及金融經驗[146,147] - 委任張家輝先生為本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及聯席公司秘書[148] - 委任梁佳穎女士為本公司的公司秘書[148] 股权结构 - 公司由吴博士全资实益拥有Neo Tech公司,持有公司70.01%已发行股本[160] - 吴宇先生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持有本公司244,800股普通股,佔本公司已發行股本0.04%[157] 关联交易 - 除关联人士交易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与董事或其关联实体有重大利益的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162] - 董事及其关联人士在与公司业务直接或间接构成竞争或可能构成竞争
INTL GENIUS(0003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9-30 21:28
财务表现 - 收益为226,71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333,964千港元下降32.1%[2] - 毛利为13,06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3,182千港元增加311.1%[2] - 經營虧損為38,365千港元,較上年同期37,941千港元增加1.1%[2] - 年內虧損為39,988千港元,較上年同期38,707千港元增加3.3%[3] - 总收入下降32.11%至226.71百万港元[44] - 毛利增加4倍至13.07百万港元,毛利率提高至5.76%[44] - 营运费用增加35.73%至53.4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新总部启用产生的折旧及相关费用增加[44] - 净亏损扩大至39.99百万港元[44] 资产负债表 - 資產總額為798,093千港元,較上年同期207,094千港元增加285.3%[6,7] - 權益總額為693,441千港元,較上年同期142,696千港元增加386.2%[7] - 流動資產淨額為63,241千港元,較上年同期115,511千港元下降45.2%[8] - 無形資產及商譽為605,935千港元[6] - 應收貿易賬款為58,119千港元,較上年同期24,476千港元增加137.3%[7] - 預付款項、按金及其他應收款為49,745千港元,較上年同期31,428千港元增加58.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現金及銀行結余為47.72百万港元,流動資產淨值為63.24百万港元[54] 业务分部 - 本集團有四個報告分類,包括技術驅動投資管理、借貸業務、派對產品貿易和商品貿易[12] - 技術驅動投資管理分類的收益為9,221千港元,分類業績為8,552千港元[14] - 派對產品貿易分類的收益為45,140千港元,分類業績為439千港元[14] - 商品貿易分類的收益為172,350千港元,分類業績為-3,139千港元[14] - 借貸業務分類的分類業績為-670千港元[14] - 派对用品贸易收入下降51.11%,公司将资源转向商品贸易[46] - 商品贸易收入下降28.67%至172.35百万港元,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47] - DNCC为公司贡献约9.22百万港元收入[48] - 本集团的借贷业务规模仍然有限,目标是通过现有管理层和员工的业务网络寻找潜在客户转介[49] 收购及发展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完成收購Deep Neural Computing Company Limited,將證券經紀及資產管理分類重新定義為技術驅動投資管理分類[12] - 完成对DNCC的收购,增强公司在人工智能驱动投资策略和量化交易领域的能力[48] - 本集团发行21,000,000股股份收购DNCC,以拓展到先进算法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投资解决方案[55] - 拓展技术驱动的资产管理业务,并不断深耕开拓此市场[63] - 通过DNCC建立的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分布式计算及量化交易算法,为客户提供定制的一站式可拓展AI交易技术解决方案[63] 其他 - 本集團的物業、廠房及設備、使用權資產和無形資產主要位於中國內地,賬面值為29,860千港元[22] - 本集團的收益主要來自中國內地市場,佔總收益的84.1%[20] - 本集團個別佔持續經營業務收益10%或以上的主要客戶收益未披露[22] - 二零二四年商品貿易業務應佔客戶收益為45,717千港元[23] - 二零二四年派對產品貿易業務應佔客戶收益為26,821千港元[23] - 二零二四年技術諮詢費收益為554千港元[24] - 二零二四年表現費收益為8,661千港元[24] - 二零二四年孖展客戶的利息收入為6千港元[26] - 二零二四年政府補助為650千港元[27] - 二零二四年員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為薪金、工資及其他福利16,485千港元,界定供款退休計劃供款545千港元[29] - 二零二四年所得稅開支為1,496千港元[30] - 本公司削減股份溢價約4,318百万港元,用于抵销累计亏损和转入留存溢利[55] - 本公司批准采纳新的购股权计划,以为合资格参与者提供激励[55] - 2020年供股及股份认购共募集所得款项净额約284百万港元[56] - 于2024年6月30日共有35名员工[61] - 于2024年6月30日无重大资本承诺[62] - 公司将于2024年12月13日在中国举行股东周年大会[69] - 公司将于2024年10月31日或之前寄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的年报[69] - 公司感谢全体员工及管理团队的贡献,并感谢股东、客户及银行的支持[69] - 公司的执行董事为何晓斌博士,非执行董事为戴承延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方敏女士、勞恒晃先生、王军生先生及葉仕偉先生[70][71]
INTL GENIUS(0003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3-28 16:48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同期为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5] 财务业绩 - 报告期集团收益约1.0286亿港元,较同期1.9279亿港元减少约46.65%[6] - 报告期经营开支减少0.18%至约2210万港元,净亏损约2072万港元,同期为1431万港元[6] - 报告期公司每股亏损为3.86港仙,同期为2.67港仙[6] - 报告期派对产品贸易收益约2744万港元,较同期9364万港元减少70.70%[7] - 报告期商品贸易收益约7541万港元,较同期9915万港元减少23.9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借贷业务未授予贷款,无收益[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收益为102,855千港元,较2022年的192,786千港元下降46.65%[37] - 同期,公司毛利为1,647千港元,较2022年的4,817千港元下降65.81%[37] - 2023年经营亏损为19,852千港元,较2022年的13,855千港元增加43.3%[37] - 2023年期内亏损为20,722千港元,较2022年的14,313千港元增加44.78%[37]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为3.86港仙,2022年为2.67港仙[38] - 2023年下半年公司全面收入总额为 - 18755千港元,较2022年下半年的 - 18492千港元亏损略有增加[41] - 2023年下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6812千港元,较2022年下半年的 - 20796千港元有所增加[42] - 2023年下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7千港元,2022年下半年为所得14千港元[42] - 2023年下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6674千港元,较2022年下半年的 - 2285千港元有所增加[42] - 2023年下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33513千港元,较2022年下半年的 - 23067千港元有所增加[42] - 2023年下半年公司收益为102855千港元,较2022年下半年的192786千港元下降约46.64%[49] - 2023年下半年政府补助为0千港元,2022年下半年为1065千港元[50] - 2023年下半年汇兑收益净额为326千港元,2022年下半年为 - 2175千港元[50] - 2023年下半年除税前亏损扣除的融资成本和其他项目总计为9880千港元,2022年下半年为3658千港元[5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计提中国所得税167,000港元,无香港利得税计提[52] - 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20,724,000港元和14,321,000港元[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102,855千港元,较2022年的192,786千港元下降46.64%[65][71] - 同期,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0,722千港元,较2022年的14,146千港元扩大46.5%;期内亏损为20,722千港元,较2022年的14,313千港元扩大44.78%[65] 业务板块情况 - 报告期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无收益,相关牌照部分被暂停,正物色人员申请恢复[8] - 集团采用信贷风险政策管理借贷业务,确保风险可控[12] - 公司有四个报告分类,分别为派对产品贸易、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商品贸易和借贷业务[63] 公司发展战略 - 集团将继续探索高溢利产品,在其他国家及地区寻找业务扩张和投资管理机会[8][9] - 2024年1月22日,集团宣布有条件收购Deep Neural Computing Company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提升人工智能交易技术研发及应用[17] - 集团将在环球降息展望及政策支持下,继续在资产管理及相关金融服务技术提升及应用寻求突破,尤其是算法交易及人工智能交易技术[17]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0104亿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1551亿港元有所下降;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约为1.4135亿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6698亿港元有所下降;流动比率为2.14,较2023年6月30日的3.88有所下降;并无任何资产负债[1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594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8908万港元有所下降[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40,310千港元,较6月30日的51,469千港元下降21.68%[39] - 同期,流动资产为189,304千港元,较6月30日的155,625千港元增加21.64%[39]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88,262千港元,较6月30日的40,114千港元增加119.98%[4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5372千港元,股份溢价为4317787千港元,累计亏损为4175771千港元[4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为74,550,000港元,较6月30日的24,476,000港元有所增加[5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30日内应收贸易账款为66,004,000港元,较6月30日的3,404,000港元大幅增加[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为60,098,000港元,较6月30日的38,182,000港元增加[57][5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为52,133,000港元,较6月30日的13,335,000港元增加[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0至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51,310,000港元,6月30日无此区间账款[6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综合资产为229,614千港元,总综合负债为105,673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207,094千港元和64,398千港元分别增长10.87%和64.09%[67][69] - 特定非流动资产方面,2023年12月31日香港为10,49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25,157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5,074千港元和29,641千港元分别下降30.37%和15.13%[7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38,502,000港元存放于关联方YF Securities,较2023年6月30日的52,492,000港元下降26.65%[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交易证券中上市股本证券第1级别及总计为97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12千港元[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间,第1级别与第2级别之间并无转换,或由第3级别转入或转出[78] 股本结构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为100亿港元,分为10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股份,已发行股本为5372451港元,分为537245104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股份,报告期内资本结构无变动[18] - 2021年1月13日,供股获认购约29.35%,余下284673884股未获认购供股股份,相当于供股项下提呈发售之供股股份总数约70.65% [19] - 供股及股份认购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为2.86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扣除开支后)约为2.84亿港元[1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供股及股份认购所得款项用于集团借贷业务的额外资金尚余1300万港元[20] - 预计尚未动用余下所得款项将在2024年6月30日前使用[2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数目为537,245,104股[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为537,245,000股,金额为5,372,000港元[61] 股权分布 - 2023年12月31日,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吴宇博士拥有公司股份391,065,884股,占已发行股本72.79%[27] - Neo Tech Inc.持有公司股份390,821,084股,占已发行股本72.74%,该公司由吴宇博士全资实益拥有[29]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权计划自2017年6月26日起生效,有效期10年,按计划授出或行使购股权限定最高数目不超2019年6月18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31] - 根据购股权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授出的所有发行在外未行使购股股权获行使时可发行最高股份总数合计不超不时已发行股份的30%[31] - 任何十二个月期间向各合资格参与人授出购股股权涉及股份总数不超公司当时已发行股本的1%[31] - 报告期内无授出购股股权,2023年12月31日无购股股权计划项下尚未行使的购股股权[32] 重大事项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合并、收购、出售、投资、资产抵押、或然负债、资本承担事项[21][22][23][25] - 2023年7月25日,吴宇博士辞任董事会主席,公司正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空缺[33] - 同日,张家辉先生由首席财务官调任为行政总裁,负责集团业务日常管理等工作[3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已订约但未于综合财务报表计提拨备之资本承担[7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后及直至报告日期,除“前景”一节披露之建议收购事项外,无其他重大事项影响公司及其附属公司[79]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53] 地区与客户收益 - 从地区收益看,2023年中国内地收益76,060千港元,新加坡26,795千港元;2022年中国内地180,247千港元,马来西亚12,518千港元,泰国21千港元[71] - 2023年主要客户收益中,C公司商品贸易业务32,787千港元,D公司派对产品贸易业务26,795千港元;2022年A公司派对产品贸易业务81,100千港元,B公司商品贸易业务34,833千港元[74] 人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有35名,较2023年6月30日的36名减少1名[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薪金、津贴及其他福利为2,874千港元,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27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543千港元和5千港元[76] 报表审批 - 董事会于2024年2月28日批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80]
INTL GENIUS(0003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2-28 21:45
收益与亏损 - 公司2023年中期收益为102,85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92,786千港元下降46.6%[2][13] - 公司总收益从2022年的192,786千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102,855千港元,同比下降46.6%[27] - 公司2023年下半年收益为1.0286亿港元,同比下降46.65%,主要由于中国玩具、塑胶产品制造等传统产业净出口减少及派对产品市场竞争加剧[42] - 公司2023年中期经营亏损为20,72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13千港元扩大44.8%[2] - 公司期内亏损从2022年的14,313千港元扩大至2023年的20,722千港元,同比增长44.8%[28] - 公司2023年下半年净亏损为2072万港元,较同期的1431万港元有所扩大[42] - 公司2023年中期每股基本亏损为3.86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2.67港仙增加44.6%[3]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20,72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21千港元增加45%[19] 贸易收益 - 派对产品贸易收益从2022年的93,639千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27,444千港元,降幅达70.7%[13] - 商品贸易收益从2022年的99,147千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75,411千港元,降幅为23.9%[13] - 派對產品貿易收益从2022年的93,639千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27,444千港元,同比下降70.7%[27] - 商品貿易收益从2022年的99,147千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75,411千港元,同比下降23.9%[27] - 派对产品贸易收益为2744万港元,同比下降70.70%,主要由于疫情后国际物流恢复导致市场供应增加及价格下降[43] - 商品贸易收益为7541万港元,同比下降23.94%,主要由于中国玩具、塑胶产品制造等传统产业净出口减少导致原材料销量下降[45] 现金及流动资产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935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89,084千港元下降37.2%[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6月30日的52,492千港元下降至2023年12月31日的38,502千港元,同比下降26.7%[3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594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8908万港元有所减少[4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101,042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15,511千港元下降12.5%[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1.0104亿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1551亿港元有所减少[47] 负债与流动比率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负债为88,262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40,114千港元增加120.0%[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比率为2.14,较2023年6月30日的3.88有所下降[47] 汇兑与租金收入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汇兑收益净额为326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汇兑亏损净额2,175千港元有显著改善[14]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租金收入为18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0千港元增长100%[14] 融资成本与使用权资产折旧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成本为87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91千港元增长199%[15]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使用权资产折旧为7,86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37千港元增长536%[15] 应收与应付贸易账款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应收贸易账款为74,550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24,476千港元增长205%[20]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应付贸易账款为52,133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3,335千港元增长291%[23]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派對產品貿易應收貿易賬款为27,647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0千港元显著增加[20]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派對產品貿易應付貿易賬款为26,739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0千港元显著增加[23] 市场收益 - 中国内地收益从2022年的180,247千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76,060千港元,同比下降57.8%[32] - 新加坡市场收益从2022年的0千港元增长至2023年的26,795千港元[32] 管理人员酬金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酬金从2022年的1,548千港元增长至2023年的2,901千港元,同比增长87.4%[38] 经营开支 - 公司2023年下半年经营开支减少0.18%至2210万港元[42] 收购与投资 - 公司宣布收购Deep Neural Computing Company Limited,以提升人工智能交易技术的研发及应用[49] - 公司在报告期间没有进行任何重大合并、收购或出售[54] - 公司在报告期间没有进行任何重大投资[55] - 公司在报告期间没有进行任何资产抵押[55] 偿还计划 - 公司用于偿还逾期外债的款项为900万港元,计划在六个月内完成[53] - 公司用于偿还股东贷款的款项为400万港元,计划在六个月内完成[53] - 公司用于偿还逾期可换股债券的款项为1.1亿港元,计划在十二个月内完成[53] - 公司用于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的款项为1500万港元,计划在六个月内完成[53] - 公司用于信贷业务的款项为1500万港元,计划在十二个月内完成[53] - 公司用于一般运营资金的款项为2400万港元,计划在三十六个月内完成[53] - 公司预计尚未动用的款项将在2024年6月30日前使用[54] 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继续探索高溢利产品,如用于生产晶片的金属硅,以满足市场需求[45]
INTL GENIUS(00033)发盈警 预计中期净亏损同比扩大35%至45%
智通财经· 2024-02-09 21:01
公告内容 - INTL GENIUS(00033)发布公告,预期净亏损将较去年同期上升35%至45%[1] - 收入减少主要原因为国内传统行业净出口减少,导致销量减少[2] - 国际物流逐渐恢复正常,派对产品供应量增加,价格下行,竞争激烈[2]
INTL GENIUS(0003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10-31 16:3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7年3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同年11月19日于联交所上市[8] - 公司于2007年3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同年11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64] 公司业务范围 - 集团主要从事派对产品贸易、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借贷业务以及商品贸易[8] - 公司主要从事派对产品贸易、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服务、借贷服务及商品贸易[164] 宏观经济环境 - 中国经济2022年年增长率放缓至2%,IMF预计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分别为5.2%及4.5%[6] - 美国自2022年3月开启加息周期,已连续11次加息及缩减资产负债表[6] - 香港2023年第二季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1.5%,上一季升幅为2.9%,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下跌1.3%[6] 人工智能行业情况 - 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4300家,未来10年AI市场规模年复合成长将达40%以上[7] 集团数字业务进展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积极寻求在算法交易、人工智能等数字业务突破点并取得一定进展[7]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3396亿港元,同比增加12.99%[9] - 报告期经营开支约3936万港元,同比下降17.57%[9]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3871万港元,上年同期收益约4138万港元[9] - 报告期每股亏损约7.21港仙,上年同期每股收益7.70港仙[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约1.1551亿港元,上年同期为1.7409亿港元[1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法定股本为100亿港元,已发行股本为537.2451万港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所得款项拟定用途估计为2.84亿港元,已使用1.32亿港元,尚未动用1.3亿港元[17] - 2023年收益为333,964千港元,2022年为295,561千港元[156] - 2023年毛利为3,182千港元,2022年为50,826千港元[156] - 2023年经营亏损为37,941千港元,2022年经营溢利为15,656千港元[156] - 2023年年内亏损为38,707千港元,2022年年内溢利为40,701千港元[156] - 2023年年内其他全面亏损总额为6,173千港元,2022年为2,651千港元[157] - 2023年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44,880千港元,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为38,050千港元[157]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7.21港仙,2022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7.70港仙[157] - 2023年资产总额为207,094千港元,2022年为239,639千港元[158] - 2023年权益总额为142,696千港元,2022年为187,576千港元[158] - 2023年流动负债为40,114千港元,2022年为52,063千港元[1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5372千港元,股份溢价为4317787千港元,汇兑储备为 - 10442千港元,资本储备为 - 15000千港元,累计亏损为 - 4155047千港元,综合权益总额为142696千港元[161] - 2023年经营活动除税前亏损38539千港元,2022年为溢利43411千港元[162] - 2023年营运资金变动前经营亏损28111千港元,2022年为溢利21354千港元[162] - 2023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1870千港元,2022年所得现金52千港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2079千港元,2022年为70千港元[162]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403千港元,2022年所得现金752千港元[163]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6608千港元,2022年为148644千港元[163]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9090千港元,2022年为147962千港元[163] - 2023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9191千港元,年末为89084千港元;2022年初为248778千港元,年末为99191千港元[16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派对产品贸易收益约9233万港元,同比减少20.07%[10] - 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无收益,上年同期为4649万港元[11] - 商品贸易收益约2.4163亿港元,同比增加81.36%[12] - 借贷业务无收益,上年同期为30万港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派对产品及商品贸易产生的收益分别为9233.2万港元及2.41632亿港元[149] 集团雇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36名雇员,较2022年6月30日的42名减少14.29%[2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36名雇员,2022年6月30日为42名雇员[13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香港办公室全职雇员23名,与2022年持平[86] - 2023年报告期内雇员流失率为52.2%,低于2022年的73.9%[86] - 2023年女性雇员13名,男性雇员10名;2022年女性雇员11名,男性雇员12名[87] - 2023年30岁或以下雇员6名,31 - 50岁雇员12名,51岁或以上雇员5名[87] - 2023年高级管理层3名,中级管理层9名,普通员工11名[87] - 2023年女性雇员流失率53.8%,男性雇员流失率50.0%[87] - 2023年30岁或以下雇员流失率50.0%,31 - 50岁雇员流失率50.0%,51岁或以上雇员流失率60.0%[87] - 2023年雇员受训总时数为126小时,2022年为118小时[92] - 2023年人均培训时数为5.5小时,2022年为5.1小时[92] - 2023年受培训员工总数占比87.0%,2022年为100.0%[92] - 2023年高级管理层受培训雇员占比13.0%,2022年为26.1%[92] - 2023年中级管理层受培训雇员占比17.5%,2022年为47.8%[92] - 2023年普通员工受培训雇员占比56.5%,2022年为26.1%[92] - 2023年女性受培训雇员占比52.2%,2022年为39.1%[92] - 2023年男性受培训雇员占比34.8%,2022年为60.9%[92]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3年7月25日,吴宇博士辞任董事会主席,张家辉先生由首席财务官调任为行政总裁[22] - 吴宇于2023年7月25日辞任执行董事[121] - 孙丘珍于2023年4月1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21] - 张唯加于2023年4月10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21] - 韩成芳于2023年3月13日获委任并于2023年4月12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1] 公司会议情况 - 本年度公司举行三次董事会会议,2022年12月15日举行一次股东周年大会[24] - 执行委员会于2009年7月15日设立,本年度内未举行会议[27] - 审核委员会于2007年10月30日成立,2023年2月通过经修订的书面职权范围,每年须最少举行四次会议[28] - 本年度内审核委员会举行了五次会议,考虑及批准审核规划、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等[31] - 薪酬委员会于2007年10月30日成立,2023年2月采纳经修订的书面职权范围,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33]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已举行两次会议,王军生、叶仕伟出席次数为2/2,戴承延于2023年7月25日获委任不适用,吴宇于2023年7月25日辞任出席次数为2/2[35]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27日成立,2023年2月采纳经修订的书面职权范围,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37]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王军生、叶仕伟、林烽出席率均为100%(1/1)[39][40] - 风险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12月28日成立,2023年2月采纳修订后的书面职权范围[43] - 本年度风险管理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叶仕伟、王军生、林烽出席率均为100%(1/1)[44][45] 董事出席情况 - 执行董事林烽、吴宇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股东大会出席率均为100%[25] - 非执行董事戴承延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2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劳恒晃、王军生、叶仕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股东大会出席率均为100%[25] - 审核委员会成员叶仕伟、王军生、劳恒晃出席会议次数均为5/5[32] 公司重大事项 - 报告期内集团无重大合并、收购、出售及重大投资[1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资产抵押、重大或然负债及重大资本承担[18][19][21] - 集团主要于香港及中国营运,报告期内未订立远期外汇合约管理外币风险[19] - 本年度集团委聘专业公司为独立顾问进行年度内部监控检讨[46] - 本年度中汇安达风险进行的内部监控检讨未发现重大不足之处,董事会认为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且充足[55] - 2023年5月25日郑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辞任公司核数师,同日委任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新核数师[145] - 过去三年内核数师无其他变动,长青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且符合续聘资格[145] - 本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40] - 本年度公司无就全部业务或重要部分订立或存有管理及行政合约[142] - 本年度集团无重大违反或不遵守对业务和营运有重大影响的适用法律及规例[139] 公司政策相关 - 公司已向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发送年度独立性确认书,认为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属独立,且未授予与业绩挂钩的股权薪酬[26] - 董事会于2019年1月1日采纳“提名政策”,规定评估及甄选董事候选人的准则[38] - 董事会计划于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42] - 董事会于2013年8月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40] - 提名委员会按性别、年龄、工作经验及种族四个重点范畴设定可计量目标执行多元化政策[42] - 公司制定举报政策和预防贿赂及贪污政策[55] - 公司制定了股东通讯政策并将定期检讨[60]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制定股息政策,董事会厘定拟派股息及派息率时会考虑集团盈利表现等因素[140] 公司环保情况 - 公司业务在废水、废弃物污染物、空气污染物、有害废弃物及包装材料方面对环境影响微乎其微[61]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遵循重大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61] - 报告重点关注公司香港总部办公室运营,暂未涵盖所有地点及业务[64] - 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1.96千克,2022年为1137.89千克;硫氧化物排放0.05千克,2022年为8.46千克;颗粒物排放0.14千克,2022年为91.05千克[72] - 2023年范围1直接排放9.95吨,2022年为94.95吨;范围2“能源间接”排放67.86吨,2022年为19.43吨;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2.97吨,2022年为7.28吨[72] - 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80.78吨,2022年为121.66吨;温室气体密度2023年为0.00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呎,2022年为0.01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呎[72] - 2023年耗電量91.41兆瓦時,2022年为28.95兆瓦時;能源密度2023年和2022年均>0.01兆瓦時/平方呎[77] - 公司定期审阅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识别、排序、验证和审核重大事项[67] - 公司重视环境保护,制定并推行环保政策,报告期无重大环保法规违规情况[70] - 公司碳排放主要源自办公室能源消耗,推行多项节能措施[70] - 公司成功将废气及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1)减至极低水平,旨在持续管控排放[73] - COVID - 19缓和后公司重启业务,“能源间接”排放量增加[74] - 公司鼓励减少废弃物,采取减废措施并实行办公室回收计划[75] - 公司将能源强度目标维持在最低水平,采取多项节约资源措施减少耗电[78] - 公司针对极端天气制定灾难应急方案,实行节能措施管理高温用电风险[81] 公司雇员相关政策 - 公司制定完善雇佣制度,包括薪酬、招聘、晋升等政策[82]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本年度集团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分别
INTL GENIUS(0003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28 21:08
公司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全年业绩表现较二零二二年有所下降,净利润为负数[2] - 公司股东应占的净利润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为负数[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为89084千港元[5]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价值为8772千港元[5] - 公司流动资产中应收贸易账款为24476千港元,较上一年有所增加[5] - 公司流动负债中应付贸易账款为13335千港元[6] - 公司股东每股基本盈利为-7.21港仙,较上一年有所下降[4] - 公司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44880千港元,较上一年有所增加[3] - 公司年内其他全面亏损总额为6173千港元,较上一年有所增加[3] - 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142696千港元,较上一年有所下降[5] 业务收入情况 - 派对产品贸易收入在2023年达到92,332千港元,较2022年的115,510千港元下降[17] - 商品贸易收入在2023年达到241,632千港元,较2022年的133,227千港元增长[17] - 借贷业务在2023年未实现收入,2022年为333千港元[17] - A公司派对产品贸易业务在2023年占据客户收入的81,797千港元,2022年为74,383千港元[23] - B公司商品贸易业务在2023年占据客户收入的70,542千港元,2022年为0千港元[23] 财务支出及投资情况 - 未分配公司支出在2023年为31,167千港元,较2022年的18,054千港元增加[17] - 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支出在2023年为0千港元,2022年为39千港元[18] - 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折旧在2023年为188千港元,2022年为306千港元[18] - 二零二三年即期外匯交易投資收入为14,34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0千港元增长了100%[27] 资产及负债情况 - 二零二三年應收貸款为2,000千港元,与二零二二年持平[35] - 二零二三年應收貿易賬款为24,47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20,060千港元增长了21.9%[37]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约为11.551亿港元,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约为16.698亿港元[60]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8,908万港元,无结构性投资产品及外汇合约[62] 公司经营及发展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5.37245亿港元,无重大合并、收购或出售[63] - 公司供股及股份认购所得款项用途包括償還逾期外債、派對產品貿易業務資金等[65] - 公司未进行重大投资、资产抵押或然负债[66][67][69] - 公司主要经营于香港及中国,未设立外汇合约管理外汇风险[70] - 公司员工数量为36名,招聘合适人选并根据市况檢討员工薪酬[71] - 本集团已加快业务及运营重组的步伐,以创造稳定的经营溢利[73] - 本集团将提升对人工智能交易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将其商业化,发展成为实现长远可持续增长的业务[73]
INTL GENIUS(0003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3-31 17:52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报告期间录得收益约1.9279亿港元,减少约10.5%[5] - 流动资产净额为1.5103亿港元,较上期减少[11]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7659万港元,较上期减少[12] - 公司法定股本为10亿港元,资本结构无变动[13]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0,66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8,660千港元[49]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76,592千港元,存货为0千港元[49]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非流动负债中,租赁负债为3,885千港元[50]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负债中,应付贸易账款为13,670千港元,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为8,422千港元[50]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股本为5,372千港元,储备为164,465千港元[51]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0,796)千港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千港元[52]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减少净额为(23,067)千港元[52] 股权激励计划 - 本公司于2017年6月26日通过股东大会批准了新的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或奖励参与者为本集团作出贡献[33]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10年,根据授权上限,最高可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33] - 根据购股权计划及其他计划,未行使的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34] - 董事可在授出购股权时确定认购价格,但不得低于股份在授出日期的收市价、前五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或面值[36] 业务表现 - 派对产品贸易收入约为9364万港元,减少4.38%[7] - 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未产生任何收入,原因是牌照暂时被暂停[8] - 商品贸易收入约为9915万港元,增加39.73%[9] - 借贷业务未产生收入,之前向借款人借款的200万港元已逾期且違約[10] - 派对产品贸易收入为93,63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97,927千港元略有下降[62] - 商品贸易收入为99,147千港元,较上年同期70,959千港元大幅增长[62] - 其他收入中,即期外汇交易投资收入为14,34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无[63] - 除税前利润中,融资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为29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217千港元增长[64] - 应收贸易账款中,派对产品贸易产生的应收贸易账款为43,65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19,995千港元大幅增长[73] - 股本中,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已发行及缴足为537,245千股,总额为5,372千港元[75] - 应付贸易账款中,商品贸易产生的应付贸易账款为10,74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无[75] - 應付貿易賬款中,派對產品貿易及商品貿易產生的應付貿易賬款中,0至30日的为10,767千港元,90日以上的为12,434千港元[76] - 派对产品贸易收入在2022年达到93,639千港元,较2021年97,927千港元有所下降[80] - 證券經紀及資產管理业务在2022年出现亏损4,176千港元,较2021年盈利46,491千港元有明显下降[80] - 商品贸易业务在2022年实现利润1,826千港元,较2021年70,959千港元有显著增长[80] - 借贷业务在2022年亏损333千港元,较2021年盈利133千港元有下降[80] - 中国内地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地,2022年达到180,247千港元,较2021年168,886千港元有增长[84] - A公司派对产品贸易业务为公司最大的客户,2022年客户收入达81,100千港元,较2021年47,813千港元有显著增长[85] 其他信息 - 公司主要经营地为香港和中国,资产、收入、付款和现金均以港元、人民币和美元计值[22] - 公司认为外汇风险可控,因此在报告期间没有设立任何远期外汇合约[23]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共有44名员工,招聘合适人选担任各项职务,根据员工表现和市况每年审查员工薪酬[24]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没有任何重大资本承担[25]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没有进行重大合并、收购或出售[18]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没有进行重大投资[19]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没有任何资产抵押[20]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没有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1]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主要營業地點位於香港皇后大道中183號中遠大廈四十二樓4202至05室[55] - 公司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六编制了簡明綜合財務报表[56] - 公司董事持合理預期相信公司有足够资源在可见未来继续经营,因此继续采用持续经营的
INTLGENIUS(00033)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2-10-31 21:46
财务表现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295,561千港元,同比下降12.9%[2] - 公司全年经营溢利为15,656千港元,相比去年亏损32,543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2] - 公司全年净利润为40,701千港元,相比去年亏损67,797千港元大幅改善[3]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7.70港仙,相比去年每股亏损28.55港仙显著提升[6] - 公司年内溢利为40,70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63,249千港元有显著改善[16][18] - 公司税前溢利为41,375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67,786千港元有显著改善[45] - 公司2022年股权持有人应占纯利为4138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6779万港元[76] - 公司在报告期内成功扭亏为盈,尽管面临新冠疫情挑战[97]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226,150千港元,同比下降39.9%[7] - 公司资产总值为239,639千港元,同比下降39.4%[7]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188,336千港元,同比增长26.0%[8] - 公司非控股权益为-760千港元,相比去年-11千港元有所扩大[8]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中租赁负债为1,427千港元[9] - 公司流动负债中应付贸易账款为15千港元,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为13,254千港元和31,687千港元[9] - 公司流动负债中租赁负债为2,181千港元[9] - 公司其他贷款及可换股债券为41,852千港元和114,248千港元[9] - 公司应付税项为4,941千港元[9] - 公司权益及负债总额为239,639千港元[9]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174,087千港元[9] - 公司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87,576千港元[9] - 公司总资产从2021年的395,103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的239,639千港元,降幅约为39.4%[21][22] - 公司总负债从2021年的245,621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的52,063千港元,降幅约为78.8%[21][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1.7409亿港元,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8758亿港元,流动比率为4.34,无资产负债[83] 业务表现 - 公司有六个报告分类,包括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借贷业务、信用担保及投资业务、派对产品贸易、金属及矿产贸易、商品贸易[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收益为295,561千港元,其中商品贸易收益最高,为133,227千港元[16] - 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业务收益为46,491千港元,业绩为39,931千港元,表现较为稳健[16] - 信用担保服务及投资业务亏损2,697千港元,表现不佳[16] - 派对产品贸易收益为115,510千港元,但业绩亏损4,848千港元[16] - 金属及矿产贸易业务在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无收益记录[16] - 2022年,A公司派对产品贸易业务应占客户收益为74,383千港元,B公司商品贸易业务应占客户收益为68,551千港元,C公司投资业务应占客户收益为46,302千港元[27] - 2022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295,561千港元,较2021年的339,436千港元有所下降[29] - 2022年,派对产品贸易收益为115,510千港元,商品贸易收益为133,227千港元,资产管理费用收入为46,302千港元[31] - 派对产品贸易收益为1.1551亿港元,同比下降33.87%[77] - 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收益为4649万港元,同比增长94.36%[78] - 公司为独立投资组合实现7.4%的投资回报,并产生4649万港元收益[78] - 商品贸易收益为1.3323亿港元,同比下降5.86%,按比例影响增长41.21%[80] 融资与资本运作 - 公司获得2亿美元免息融资,已提取1.61亿美元用于外汇交易[78] - 公司控股股东Neo Tech Inc.授予公司2亿美元的免息融资,截至2022年6月30日无未偿还贷款[83] - 公司通过供股及股份认购事项筹集到2.84亿港元,显著改善了流动资金及财务资源[83] - 公司于2020年4月20日,公司成功配售181,463,440股普通股,配售价为每股0.1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为17,965千港元[52] - 公司于2020年8月4日,公司成功配售223,852,128股普通股,配售价为每股0.105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为22,960千港元[53] - 公司于2021年1月14日以每股0.71港元的价格配发及发行118,259,944股供股股份,其中79,794,000股由吴氏一致行动集团接纳,总代价约为83,965,000港元[54] - 公司于2021年1月25日以每股0.71港元的价格向Neo Tech Inc.配发及发行284,673,884股认购股份,总代价约为202,118,000港元[54] - 公司于2021年7月5日赎回本金为100,000,000港元的2020年可换股债券,年利率为5厘,违约利息年利率为2.5厘[55] - 公司于2021年10月5日赎回本金为5,000,000港元的2020年可换股债券,年利率为5厘,违约利息年利率为10厘[56] - 供股及股份认购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为2.86亿港元,净额约为2.84亿港元[87] - 供股获认购约29.35%,未获认购供股股份为284,673,884股,占总供股股份的70.65%[87] - 公司配发及发行284,673,884股认购股份予Neo Tech Inc.,总代价为2.02亿港元[87] - 所得款项净额2.84亿港元中,2,400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89] - 所得款项净额中,5,000万港元用于偿还集团逾期外债,4,000万港元用于偿还股东贷款[89] - 所得款项净额中,1.10亿港元用于偿还逾期可换股债券[89] - 所得款项净额中,3,000万港元用于派对产品贸易业务的额外资金[89] - 所得款项净额中,1,500万港元用于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业务的额外流动资金[89] - 所得款项净额中,1,500万港元用于集团借贷业务的额外资金,已动用200万港元[89] 地区收益 - 香港地区收益从2021年的102,964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的54,979千港元,降幅约为46.6%[24] - 中国内地收益从2021年的141,519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的133,227千港元,降幅约为5.9%[24] - 马来西亚收益从2021年的55,625千港元增长至2022年的107,022千港元,增幅约为92.4%[24] 成本与费用 - 公司融资成本为99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466千港元大幅减少[16][18] - 公司2022年经营成本为4775万港元,同比下降31.23%[76] - 公司员工成本中,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21,07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2,802千港元有所下降[38] - 公司计入销售及服务成本的存货成本折旧为244,73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6,568千港元减少[38] - 公司所得税开支总额为2,71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355千港元有所增加[41] - 公司资本开支总计5,802千港元,其中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业务占比最高,为3,340千港元[19] - 公司折旧总计4,848千港元,其中未分配部分占比最高,为4,163千港元[19] - 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总计403千港元,其中未分配部分占比最高,为201千港元[19] - 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净额为1,239千港元,其中商品贸易业务占比最高,为1,217千港元[19] - 公司已付按金减值亏损净额为5,855千港元,全部来自未分配部分[19] 应收与应付账款 - 公司应收贷款从去年同期的122,555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00千港元,且全部已逾期[47][48] - 应收贸易账款总额从2021年的125,351千港元降至2022年的23,142千港元,降幅达81.5%[49] - 派对产品贸易产生的应收贸易账款从2021年的104,246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2年的19,995千港元,降幅为80.8%[49] - 应收贸易账款的减值从2021年的16,353千港元降至2022年的3,082千港元,降幅为81.1%[49] - 2022年6月30日,90日以上的应收贸易账款为16,708千港元,较2021年的4,702千港元大幅增加255.3%[50]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总额从2021年的66,055千港元增至2022年的106,991千港元,增幅为61.9%[51]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的减值从2021年的47,649千港元降至2022年的11,556千港元,降幅为75.7%[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应付贸易账款总额为13,254千港元,其中派对产品贸易产生的应付贸易账款为12,434千港元[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派对产品贸易产生的应付贸易账款中,90日以上的账款为12,434千港元[58] 出售附属公司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30,427千港元,对整体业绩有积极贡献[16] - 公司于2021年9月29日出售附属公司Market Season及亚投财务的100%股权,出售事项已于2021年12月31日完成[59] - 公司于2022年6月28日以1港元的价格出售附属公司协高集团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出售事项已于2022年6月28日完成[61]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Market Season及亚投财务的总代价为1,158千港元,应收代价为1,159千港元[62]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总收益为30,427千港元,其中Market Season贡献9,333千港元,亞投財務贡献1,733千港元,協高贡献19,361千港元[64] - 出售附属公司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781千港元,其中Market Season贡献425千港元,亞投財務贡献724千港元,協高贡献-368千港元[65] - 公司出售亞投匯金的收益为13,444千港元,代价为人民币12,000,000元(约13,679,000港元)[67] - 出售國際安全網的收益为4,440千港元,代价为8,750,000港元[66] - 出售德威可信的亏损为3,952千港元[67] - 公司已收取的出售附属公司总代价为26,908千港元,其中亞投匯金贡献13,679千港元,國際安全网贡献7,629千港元,德威可信贡献5,600千港元[68]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的净负债为29,979千港元,其中Market Season贡献8,482千港元,亞投財務贡献267千港元,協高贡献21,230千港元[63] - 出售附属公司国际安全网、德威可信和亚投汇金的总收益为26,908千港元[69] - 出售附属公司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2,947千港元[70] 终止经营业务 - 终止经营业务的年内亏损为5,036千港元[72] - 终止经营业务的收益为784千港元[73] - 终止经营业务的经营亏损为1,692千港元[73] - 终止经营业务的融资成本为762千港元[73] - 终止经营业务的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为4,410千港元[73] - 终止经营业务的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130千港元[73] 其他 - 公司报告期间结算日由12月31日改为6月30日,以避免财报高峰期与其他上市公司争夺市场资源[12] - 公司未分配公司支出为16,924千港元,对整体业绩产生负面影响[16] - 公司2022年收益为2.9556亿港元,同比下降12.93%[76] - 公司向一名独立第三方借款人发放了200万港元贷款,但该贷款已逾期并违约,导致200万港元减值亏损记入损益[81] - 公司计划将供股及股份认购事项所得款项中的1500万港元用于借贷业务,未来将向有能力提供担保或抵押品的借款人提供较高金额的贷款[8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9919万港元,较2021年6月30日的2.4878亿港元有所下降[84] - 公司法定股本为100亿港元,已发行股本为5372.451万港元,资本结构在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无变动[85] - 公司于2020年8月4日完成配售223,852,128股新股,每股发行价为0.105港元[86] - 公司于2020年12月1日完成股份合并,法定股本为100亿港元,已发行股本为1343.11276万港元[86] - 报告期间内公司无重大合并、收购或出售,仅完成两笔附属公司出售[91] - 公司员工数量从2021年6月30日的32名增加到2022年6月30日的42名,增长31.25%[95] - 公司预计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和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经济将复苏,公司将处于有利位置以把握未来机遇[97] - 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进行任何重大资本承担[96] - 公司未在报告期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8]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监督财务报告程序、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101] - 公司全年业绩已获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规定[101]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2年12月15日在香港举行[103] - 公司全年业绩公告已刊登在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年报预计于2022年11月15日或之前寄发给股东[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