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泛海集团(00129)
icon
搜索文档
泛海集团:董国磊获委任为授权代表
智通财经· 2025-07-30 16:40
公司人事变动 - 财务董事伦培根荣休并退任公司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 [1] - 朱伟明加入集团担任首席财务官 [1] - 公司秘书董国磊获委任为公司授权代表 [1]
泛海集团(00129):董国磊获委任为授权代表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16:39
人事变动 - 财务董事伦培根荣休并退任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 [1] - 朱伟明加入集团担任首席财务官 [1] - 公司秘书董国磊获委任为公司授权代表 [1]
泛海集团(00129) - 财务董事退休、委任首席财务官及授权代表之变更
2025-07-30 16:33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 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ASIA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泛 海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29) 財務董事退休、 委任首席財務官 及 授權代表之變更 董事會宣佈: 財務董事榮休退任 泛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董事會(「董事會」 或「董事」)宣佈,財務董事倫培根先生(「倫先生」),現年 62 歲,於本集團服務逾 30 年,將於本公司即將舉行的本公司股東週年大會(「股東週年大會」)上榮休並退任本公 司執行董事職務(「該生效日」),故彼不會於股東週年大會上尋求膺選連任。倫先生自 該生效日起,亦將不再擔任本公司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證券上市 規則第 3.05 條規定的授權代表(「授權代表」)。 倫先生確認,彼與董事會並無任何意見分歧,以及就其退休一事並無任何事項須提請聯 交所 ...
泛海集团(00129)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30 20:0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入为24.073亿港元,同比增长39%[3][4]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37.505亿港元,同比收窄35%[3][4] - 公司2025年总收入为24.07亿港元,较2024年的17.35亿港元增长38.8%[10] - 2025年除所得税前亏损36.38亿港元,较2024年63.80亿港元收窄43.0%[10] - 公司收入为24.07亿港元,同比增长39%,主要因加拿大物业销售确认收入[26] - 股东应占亏损为37.51亿港元,较去年57.92亿港元亏损收窄35%[19][26] 物业销售业务表现 - 物业合约销售总额为35.18亿港元,同比增长91%[3] - 物业销售2025年收入为12.38亿港元,占总收入51.4%[10] - 香港汇都项目售罄,累计合约销售额48亿港元[28] - 整体合约销售额翻倍至35亿港元(去年同期18亿港元)[27] - 北京通州合营住宅项目"北京•东湾"已售出86%住宅单位,总合约销售额约人民币53亿元[30] - 加拿大温哥华"Landmark on Robson"住宅项目累计合约销售额2.52亿加元,销售率达50%[31] 财务投资业务表现 - 财务投资业务2025年亏损24.56亿港元,主要因投资亏损净额28.6亿港元[10][12] - 财务投资组合规模15.65亿港元,其中89%为上市债务证券,年投资收入6.27亿港元[35] 投资物业表现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亏损6.388亿港元[4]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亏损6.39亿港元,与2024年收益5,639万港元形成反差[10] - 公司租赁收入1.31亿港元,投资物业重估净亏损8.15亿港元[32] 酒店业务表现 - 酒店业务收入3.69亿港元,贡献溢利1.78亿港元,年平均入住率达93%[33] - 酒店入住率可媲美疫情前水平[41] - 公司通过线上平台和严格成本控制推动酒店业务增长[41] 各地区收入表现 - 香港地区收入从5.33亿港元增至5.95亿港元,海外收入从12.02亿港元增至18.13亿港元[1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物业销售成本激增104倍(从606.9万港元增至6.38亿港元)[15] - 上市投资利息收入下降69%(从8.51亿港元降至2.62亿港元)[15] - 衍生金融工具利率掉期收益下降11%(从2.84亿港元降至2.52亿港元)[15] - 融资成本净额为6.177亿港元[4] - 所得税开支7.2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所得税抵免1.99亿港元[16] - 利率掉期合约年收益2.52亿港元,录得公平价值收益5000万港元[38] 信贷亏损变动 - 预期信贷亏损变动为22.7亿港元[4] - 预期信贷亏损变动导致损失17.28亿港元(2025年)和57.35亿港元(2024年)[12] 资产和债务变化 - 资产总值下降9%至309.26亿港元[3]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341.45亿港元降至2025年309.26亿港元,减少9.4%[11] - 公司借贷总额从177.43亿港元降至159.33亿港元,减少10.2%[11] - 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资产从65.55亿港元降至60.99亿港元[11] - 应付贸易账款大幅减少54%(从1.62亿港元降至7413万港元)[24] - 应收账款增长18%(从7690万港元增至9043万港元),其中90天内账龄占99%[22][23]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4.526亿港元[6] - 公司资产总值309亿港元,资产净值117亿港元,负债比率64%[37] - 债务净额145亿港元,81%为有抵押债务,32%债务需一年内偿还[38] 资产净值与负债 - 资产净值为116.93亿港元,同比下降20%[3] - 负债净额为144.8亿港元,同比下降13%[3] 公司治理与股权变动 - 私有化酒店附属公司后持股比例从82.7%提升至99.0%[3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少于董事会成员至少三分之一要求[48] - 马豪辉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5年7月2日生效[48] - 公司获豁免遵守上市规则第3.10A条和第3.11条至2025年6月30日[4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49] 股息与股份变动 - 公司不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及中期股息[43] - 公司未赎回任何股份且未购买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45] - 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8月20日至8月25日暂停办理[44] 利率风险管理 - 公司正寻求订立新利率掉期合约以保护利率风险敞口[41] 员工规模 - 集团聘用250名员工,较上年240人有所增加[39]
泛海集团(00129.HK):截至5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未能按期偿还债务合计328.13亿元,其中境内债券47.37亿元,其他有息债务280.76亿元。
快讯· 2025-06-11 17:25
债务违约情况 - 公司及子公司未能按期偿还债务合计32813亿元 [1] - 其中境内债券违约规模4737亿元 [1] - 其他有息债务违约规模28076亿元 [1]
泛海集团(0012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30 16:22
财务投资与证券 - 公司持有的58项证券在2024年9月30日的未变现亏损净额为154,783千港元,主要来自珠江和广州富力的票据[3][4] - 公司预计信贷亏损变动为119,457千港元,主要涉及佳源和佳兆业的票据[7] - 公司非流动资产的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总额为1,058,37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32,762千港元[20] - 公司财务投资的公平价值为2,617,53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436,063千港元[26] - 公司持有滙豐控股有限公司0.02%股權,市值為214,726千港元,未變現收益為28,346千港元,股息收入為9,760千港元[44][45] - 公司持有39項債務證券,其中27項於新加坡上市,8項於中國上市,3項於歐洲上市,1項非上市[46] - 五大債務證券的公平價值佔公司經重估資產總值的2.8%,其餘34項債務證券佔3.1%[47] - 公司持有Amer Sports市值為104,899千港元,未變現虧損為1,314千港元[44] - 公司持有盛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為7,166千港元,未變現虧損為3,934千港元[44] - 公司财务投资组合中81%为上市债务证券,12%为上市股本证券,7%为非上市投资,主要货币为美元(58%)和人民币(33%)[157] - 公司采用“三个阶段”减值模型来估计按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及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债务证券的预期信贷亏损[178] - 公司第三级金融工具的公平价值计量使用重大不可观察输入数据,具体量化资料未在中期财务资料中披露[18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第三级财务工具及相关应收利息的变动情况未在中期财务资料中详细披露[185] - 以公平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財務資產為1,051,217千港元,採用貼現現金流法估值,貼現率為36%[189] - 應收利息為318,154千港元,貼現率每上升/下降1%,公司股東應佔公平價值將減少34,956,000港元/增加39,790,000港元[189] - 以公平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財務資產為106,213千港元,採用資產估值法,資產淨值上升則公平價值上升[189] - 公司信貸風險主要來自財務投資及應收貸款,預期信貸虧損按未來十二個月內可能發生的違約事件確認[194][195] - 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包括市場風險、信貸風險及流動資金風險,旨在減少對財務表現的潛在不利影響[192] - 公司採用三級分類法評估金融工具的公平價值,第一級為活躍市場報價,第二級為非活躍市場的估值技巧[200] 债务与贷款 - 公司长期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为528,46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45,415千港元[10] - 公司长期银行贷款到期情况显示,法定股份数目为400,000,000,000股,金额为4,000,000千港元[53] - 公司债务净额为158.68亿港元,负债比率为63%[133] - 公司通过利率掉期合约对冲约45%的债务,总金额为77.1亿港元[136] - 公司债务到期情况:38%须于二至五年内偿还,37%须于一至两年内偿还,25%须于一年内偿还[136] - 公司有抵押债务占83%,物业资产账面值净额为228亿港元,已抵押给银行作为信贷融资抵押品[160] - 公司受益于过往年度利率对冲,享有低利息成本,减轻融资成本负担[162] 物业与酒店业务 - 公司香港酒店物业的公开市值总额为13,180,000,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53,000,000港元[16] - 公司非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4,946,009千港元,其中公司应占权益为4,182,933千港元[37] - 公司租金收入为967千港元,楼宇管理费开支为2,717千港元,清洁开支为3,455千港元[57] - 公司持有的合营住宅项目「宝峰」累计合约销售总额约为4.7亿港元[81] - 公司持有的合营项目「皇第」累计销售总额约为30亿港元[95] - 公司在北京通州的合营发展项目「北京 • 东湾」已售出约85%的住宅单位,总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53亿元[97] - 公司租赁收入为5900万港元,同比下降12%[102] - 公司投资物业重估录得2.66亿港元之亏损净额[102] - 洪水桥住宅项目“滙都”合约销售额达20亿港元,已收到楼款11亿港元[118] - 酒店业务收入为1.58亿港元,平均入住率为88%,但房价下降[127] - 公司酒店物业按市场价值重估后,资产总值为441亿港元,资产净值为251亿港元[133] - 公司酒店业务稳步复苏,预期将重回疫情前水平,受益于香港政府推广活动和基础设施改善[139] - 公司物业销售及发展收入增加76%至15.83亿港元,主要由于加拿大“Landmark on Robson”项目的销售确认[116] 财务表现与亏损 - 公司收入为15.83亿港元,同比增长76%[77]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3.86亿港元,同比减少58%[77] - 每股基本亏损为0.29港元,同比减少58%[77] - 公司投资亏损净额为3.36亿港元,同比减少79%[109] - 公司资产总值从341.45亿港元下降至333.47亿港元,降幅为2%[114]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从9.16亿港元减少至3.86亿港元,降幅为58%[11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期内亏损为335,34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79,938千港元大幅减少[143] - 公司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383,96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04,258千港元大幅减少[143]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3,014,84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2,232,042千港元有所增加[146] - 公司资产净值为14,300,421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4,684,382千港元有所减少[14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总收入为1,582,908千港元,同比增长75.8%[164] - 公司期内亏损为335,34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79,938千港元有所收窄[164] - 公司经营溢利为108,60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73,220千港元[164] - 公司投资物业的公平价值亏损为239,33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76,852千港元[164]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3,080,31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3,392,884千港元略有下降[167]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6,031,66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228,229千港元有所减少[167]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705,49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使用现金544,464千港元[170] - 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319,81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66,437千港元[170] - 公司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687,66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产生现金729,517千港元[170]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33,99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38,702千港元有所减少[170]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股本为13,197千港元,储备为14,438,231千港元,合计为14,451,428千港元[173] - 公司期内亏损为386,096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232,954千港元,合计亏损为335,345千港元[173] - 公司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在2024年3月31日的公平价值变动净额为18,764千港元[17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预期信贷亏损总额为10,618,15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0,459,749千港元有所增加[181]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公司董事潘海和潘洋各自持有14,400,000股尚未行使的购股权[43] - 公司董事潘海和潘洋各自持有3,500,000股相关股份的好仓[64] - 公司提出私有化计划,精简集团营运,减少行政成本[104] - 公司聘用约240名员工,薪酬组合包括基本薪金、年度花红、购股权、退休金及其他福利[160] 市场与政策环境 - 香港楼市政策调整和利率下调带动销售交易回升,内地楼市限制放宽释放购买力[161] 现金流与现金管理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不受限制现金为533,993千港元,受限制现金为672,966千港元[197]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不受限制现金为834,864千港元,受限制现金为362,268千港元[19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款项为3,233,649千港元,应收贷款为18,045千港元[197]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应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款项为2,702,209千港元,应收贷款为18,106千港元[197] 财务风险管理 - 公司中期财务资料未包括年度财务报表所规定的其他财务风险管理资料及披露,需与2024年3月31日的年度财务报表一并阅读[177]
泛海集团(0012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9 20:5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5.8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01亿港元增长76%;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3.8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16亿港元减少58%[3] - 2024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333.47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41.45亿港元减少2%;资产净值为143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46.84亿港元减少3%[3] - 2024年9月30日,公司债务净额为158.6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5.56亿港元减少4%;资产负债比率(债务净额与经重估资产净值比率)为63%,较2024年3月31日的65%有所下降[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亏损(基本)为0.29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0.69港元减少58%[3][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3.83961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04258亿港元减少[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类收入为1582908千港元,分类业绩为101797千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98107千港元[19] - 2024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33346930千港元,负债总额为19046509千港元[2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香港收入为283445千港元,海外收入为1299463千港元[27] - 2024年9月30日,公司香港非流动资为19446275千港元,海外非流动资为2395535千港元[2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亏损净额为33642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580015千港元[3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添置的非流动资为3994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942千港元[22][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加76%至15.83亿港元,2023年为9.01亿港元[49]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由2023年同期9.16亿港元减少58%至3.86亿港元[49] - 2024年4 - 10月七个月应占合约销售额达约9.06亿港元,2023年为8.1亿港元[5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约为7332.7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7690万港元[42] - 2024年贸易应付款约为4107.6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61693亿港元[45] - 2024年上半年已售物业及货品成本为4.84809亿港元,2023年为368.7万港元[35]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3.13535亿港元,2023年为2.66021亿港元[37]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723.8万港元,2023年为2702万港元[3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中期股息,2023年也无派息[39]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持有财务投资约30.94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34.98亿港元),年内投资组合收入为3.42亿港元(2023年:6.45亿港元),投资亏损净额3.36亿港元(2023年:15.8亿港元)[62]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约为333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341亿港元),资产净值为143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147亿港元),负债比率约63%(2024年3月31日:65%)[64]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无)[70] 各业务线收入及业绩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货品销售、服务、租赁及其他收入为12.3445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49132亿港元大幅增长;利息收入为3.484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51634亿港元减少[4]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滙都”项目合约销售额达约20亿港元,已收楼款约11亿港元[51] - 截至2024年10月,“寶峰”项目累计合约销售总额约4.7亿港元[5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皇第”项目累计销售总额约为30亿港元[5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北京•東灣”项目已售出约85%的住宅单位,总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53亿元,已交付约98%已售单位[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加拿大项目合约住宅销售约为2.4亿加元,约70%已在中期损益账中确认[56] - 本期租赁收入为5900万港元(2023年:6700万港元),投资物业重估录得2.66亿港元亏损净额(2023年:收益1.64亿港元)[58] - 截至中期6个月,酒店分类收入1.58亿港元(2023年:1.74亿港元),贡献溢利6600万港元(2023年:7900万港元),平均入住率为88%(2023年:84%)[60] 财务资产相关指标变化 - 以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账的财务资产,2024年未变现公平价值亏损净额为140054千港元,2023年为113377千港元[31] - 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2024年已变现收益净额为787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170404千港元[31] - 以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2024年未变现汇兑亏损净额为3924千港元,2023年为1023千港元[31] - 衍生金融工具2024年未变现亏损净额为29396千港元,2023年为1654千港元[31] 公司资产及负债项目变化 - 2024年9月30日,投资物业价值为107.6800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09.01144亿港元减少[8]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60.31663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2.28229亿港元减少;流动资产净值为42.34953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5.2354亿港元增加[8] - 2024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30.14846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22.32042亿港元增加[10] - 2024年9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140.19959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44.51428亿港元减少3%[10] 公司股权结构变化 - 集团重组后,公司现持有泛海酒店98.97%股本权益,另1.03%权益由同系子公司持有[47] 公司运营及人员情况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聘用约240名雇员(2024年3月31日:240名)[67] 市场环境及业务前景 - 香港撤辣及利率下调使销售交易显著回升,人才输入计划带动住宅租金回报上升[68] - 内地放宽楼市限制、降低按揭利率及减少首期付款释放购买力,多数城市已取消限制[68] - 公司酒店业务随访港人数增加稳步复苏,有望重回疫情前水平[68] - 启德体育园进行测试及彩排,机场第三跑道启用及航空交通量恢复将推动旅游业增长[68] - 公司因过往利率对冲享有低利息成本,减轻融资成本负担[68] 公司合规及审核情况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董事确认遵守规定[73]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分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遵守适用条文[74]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75] 公司股份及证券交易情况 - 期内公司无赎回股份,无购买或出售上市证券,无在场内出售库存股份[71]
泛海集团(0012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8 22:0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约341亿港元(2023年:379亿港元),资产净值为147亿港元(2023年:200亿港元);经重估资产总值为449亿港元(2023年:479亿港元),经重估资产净值为255亿港元(2023年:300亿港元)[7]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聘用约240名雇员(2023年:240名)[9]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债务约44%已透过总额约77.1亿港元(平均固定利率约1%)的利率掉期合约对冲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波动,录得3.18亿港元公平价值收益;债务还款期最长5年,17%由明年竣工项目抵押,83%中43%须二至五年内偿还、25%须一至两年内偿还、15%须一年内偿还[20] - 公司2024年收入为17.35亿港元(2023年:20.73亿港元),下降16%;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57.92亿港元(2023年:溢利8.01亿港元)[22]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2.19亿港元(2023年:17.26亿港元),货品销售、服务、租赁及其他收入为5.16亿港元(2023年:3.47亿港元),总收入为17.35亿港元(2023年:20.73亿港元)[24] - 2024年经营亏损57.59亿港元(2023年:溢利8.19亿港元),年内亏损61.81亿港元(2023年:溢利7.65亿港元)[24] - 综合全面收益表中,应占合营企业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债务证券公平价值净亏损3810万港元(2023年:收益1.33亿港元),汇兑差额亏损1086.3万港元(2023年:亏损7898.8万港元)[2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年内亏损618.15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76.46万港元[29]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3392.88万港元,较2023年的24603.77万港元有所减少[30]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3523.54万港元,较2023年的8276.61万港元大幅下降[31] - 2024年分类收入总额为1735.34万港元,较2023年的2072.78万港元有所降低[36]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6380.25万港元,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880.54万港元[36] - 2024年按摊销成本计量之财务资产的变现亏损净额为2662万港元(3380.1 - 6042.1)[40] - 2024年利息开支及相关成本总计525.58万港元,较2023年的357.81万港元增加[43] - 2024年年内全面开支总额为5289.33万港元,2023年为全面收益3563.60万港元[44]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4987.11万港元,2023年应占溢利3424.38万港元[44] - 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302.22万港元,2023年应占溢利139.23万港元[44] - 2024年非流动负债借贷为12,049,556千港元,2023年为12,665,571千港元;2024年资产净值为14,684,382千港元,2023年为19,973,711千港元[48] - 2024年物业销售资产为12,013,695千港元,2023年为11,017,134千港元;2024年总负债为19,460,271千港元,2023年为17,925,017千港元[53] - 2024年收入为1,735,341千港元,2023年为2,072,777千港元;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2,033,375千港元,2023年为22,508,006千港元[54]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入损益账之财务资产未变现公允价值亏损净额为6,510千港元,2023年收益净额为73,696千港元[54]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财务资产已变现亏损净额为161,963千港元,2023年为85,177千港元[54][57] - 2024年按摊销成本计量之财务资产已变现汇兑亏损净额为26,620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亏损[54][56] - 2024年出售一间附属公司之收益为29,982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收益[54]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财务资产上市投资利息收入为851,106千港元,2023年为1,232,590千港元[59]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就本年度估计应课税溢利作出拨备,2023年税率相同[60] - 公司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约161,693,000港元,2023年为72,534,000港元[64] - 2024年所得税抵免1.98798亿港元,2023年所得税开支1.15933亿港元[77]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5.792196亿港元,2023年溢利801412万港元[79] - 集团应收贸易账款2024年约7690万港元,2023年为6702.6万港元[80]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持有财务投资约34.98亿港元,2023年为76.56亿港元[92] - 投资亏损净额2024年为61.02亿港元,2023年为15.16亿港元[93] - 债务净额为166亿港元(2023年:155亿港元),其中55亿港元(2023年:53亿港元)属于独立上市酒店附属集团[95] - 总融资成本较去年增加约45%,2024年3月31日,集团负债比率约65%(2023年:52%)[95] - 集团拥有超43亿港元(2023年:75亿港元)的现金及尚未提取银行融资[95] - 本财政年度收入17.35亿港元(2023年:20.73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57.92亿港元(2023年:溢利8.01亿港元)[101] - 年内租赁收入为1.3亿港元(2023年:1.47亿港元),出租率微跌3% - 4% [104] - 酒店分类收入3.67亿港元(2023年:1.67亿港元),贡献溢利1.8亿港元(2023年:0.38亿港元),平均入住率约83%(2023年:63%)[105] - 财务投资组合收入为12.05亿港元(2023年:17.16亿港元)[107] - 2024年3月31日,有抵押债务占77%,账面价值净额225亿港元(2023年:220亿港元)物业资产已抵押,已提供26.58亿港元(2023年:33.47亿港元)担保[10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渣甸山“皇第”项目已售出75%的单位,累计销售总额约25亿港元,公司持有该项目20%权益[3] - 物业合约销售方面,附属公司2024年为14.51亿港元(2023年:1.67亿港元),增长769%;合营企业(应占)2024年为3.87亿港元(2023年:4.16亿港元),下降7%[22] - 温哥华Empire Landmark酒店重建项目预计2024年第三季发出入伙纸,截至2024年3月31日住宅合约销售额约2.41亿加元,约半数零售店舖已预租[70] - 合营企业古洞北发展项目土地被政府收回,公司分占减值拨备8.85205亿港元[73] - 2024年集团推售5个发展项目,应占合约销售额约18亿港元,2023年为6亿港元[85] - 北京通州“北京•东湾”截至2024年3月31日已售出约83%住宅单位,总合约销售额约达52亿人民币,已交付约96%已售单位[88] - “汇都”项目第一期合约销售额达12亿港元,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获发入伙纸[102] - 屯门蓝地住宅项目土地可发展楼面面积增加至约83,700平方呎[103] 债务结构与货币计值 - 公司借贷约96%以港元计值,4%以加拿大元计值[8] 市场环境相关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香港入境游客约4100万人次,仅占新冠疫情爆发前入境旅客总数约60%,其中约80%来自内地[71]
泛海集团(0012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29 16:5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9.01亿港元,较2022年的10.83亿港元减少17%[4][6]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9.16亿港元,2022年为溢利3900万港元[4][7]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值361.57亿港元,较3月31日的378.99亿港元减少5%[4] - 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173.69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99.74亿港元减少13%[4] - 2023年9月30日债务净额161.99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55.33亿港元增加4%[4] - 2023年9月30日经重估资产总值468.81亿港元,较3月31日的478.81亿港元减少2%[4] - 2023年9月30日经重估资产净值280.93亿港元,较3月31日的299.56亿港元减少6%[4] - 2023年本期租赁收入为6.7亿港元(2022年:7.9亿港元),重估收益净额录得1.64亿港元(2022年:0.69亿港元)[1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持有财务投资约53.96亿港元(2023年3月31日:76.56亿港元),投资组合中83%为上市债务证券,8%为上市股本证券,9%为非上市投资[15] - 集团的酒店分类收益增加140%至1.74亿港元(2022年:0.72亿港元),截至本中期期间止六个月,酒店入住率升至约80%(2022年:约50%)[1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之现金及未提取银行融资超过67亿港元(2023年3月31日:75亿港元)[2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之资产总值约为362亿港元(2023年3月31日:379亿港元),资产净值为174亿港元(2023年3月31日:200亿港元)[20] - 债务净额为162亿港元(2023年3月31日:155亿港元),融资成本较去年增加约75%[2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负债比率约58%,2023年3月31日为52%[21] - 2023年9月30日集团聘用约230名雇员,2023年3月31日为240名[2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651,63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07,307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900,76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83,353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亏损为773,2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930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979,938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为23,252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基本每股亏损为0.69港元,2022年同期每股盈利为0.03港元[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2,604,25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0,958千港元[28]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47.03亿港元,较3月31日的246.04亿港元增长0.4%[29]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14.54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32.95亿港元下降13.8%[29]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68.97亿港元,较3月31日的50.18亿港元增长37.4%[29]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45.57亿港元,较3月31日的82.77亿港元下降45%[29]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18.91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29.07亿港元下降7.8%[30] - 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173.69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99.74亿港元下降13%[3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44亿港元,较2022年的2.17亿港元增加150.8%[3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6亿港元,较2022年的1.99亿港元下降16.6%[3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7.30亿港元,较2022年的4.67亿港元增长56.3%[31] - 2023年9月30日期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9亿港元,较2022年的7.91亿港元增长6.1%[31] - 2023年9月30日不受限制银行结余及现金为838,702千港元,受限制为226,792千港元;3月31日不受限制为829,584千港元,受限制为184,123千港元[42] - 2023年9月30日应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款项为2,708,771千港元,3月31日为2,393,487千港元[42]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贷款按阶段二计算为6,722千港元,3月31日相同[42]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利息)按简化方法计算为54,701千港元,3月31日为57,291千港元[42] - 2023年9月30日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及按摊销成本计量之财务资产及相关应收利息按阶段二计算为2,843,689千港元,按阶段三计算为842,197千港元;3月31日按阶段二为5,341,815千港元,按阶段三为732,473千港元[42] - 2023年9月30日期内计入损益账之预期信贷亏损总额为1,280,8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5,590千港元[43] - 2023年9月30日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及按摊销成本计量之债务证券预期信贷亏损总计为5,880,265千港元,4月1日为4,818,615千港元[43] - 2022年9月30日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及按摊销成本计量之债务证券预期信贷亏损总计为3,937,036千港元,4月1日为3,321,446千港元[43] - 2023年9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第一级为379,242千港元、第二级为128,858千港元、第三级为2,529,736千港元[49] - 2023年3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第一级为343,252千港元、第二级为140,307千港元、第三级为4,926,727千港元[4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第三级财务工具及相关应收利息出售净额为 - 120,029千港元,转拨至按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为 - 255,743千港元,已确认的公允价值亏损为 - 2,439,406千港元[49] - 2023年9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财务资产用贴现现金流法估值,债券的估计现金流贴现率为35% [50] - 2023年3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财务资产用贴现现金流法估值,债券的估计现金流贴现率为28% - 35% [55] - 2023年9月30日,若贴现率每上升/下降1%,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财务资产对应公司股东应占集团的公允价值将减少93,167,000港元/增加83,370,000港元[50] - 2023年3月31日,若贴现率每上升/下降1%,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财务资产对应公司股东应占集团的公允价值将减少126,909,000港元/增加149,649,000港元[5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类收入为900,76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83,353千港元下降16.85%[6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06,958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溢利3,176千港元[63]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额为36,156,77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7,898,728千港元下降4.6%[64] - 2023年9月30日借贷总额为17,255,04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6,537,233千港元增长4.34%[6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收入为255,792千港元,海外收入为644,974千港元;2022年同期香港收入为171,075千港元,海外收入为912,278千港元[6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确认中,某一时点为20,863千港元,随时间为161,296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7,128千港元和92,230千港元[6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亏损净额为1,580,01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24,522千港元增长70.9%[63][67] - 2023年9月30日持有60项证券,2022年为64项,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股本证券未变现亏损净额为5,065千港元,债务证券为123,403千港元[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珠江7.5厘票据一、二及广州富力6.7厘、7厘票据未变现亏损分别为32,906千港元、27,242千港元、23,282千港元、21,865千港元[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非流动资中香港为20,517,802千港元,海外为2,176,918千港元;2023年3月31日香港为20,142,701千港元,海外为2,365,305千港元[65] - 2023年上半年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财务资产上市投资利息收入473,859千港元,2022年为636,236千港元[74]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93,966千港元,2022年为77,031千港元[74]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266,021千港元,2022年为152,094千港元[75]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27,020千港元,2022年为20,076千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 [75]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7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915,845千港元,2022年为溢利38,666千港元[77] - 2023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4,607,108千港元,3月31日为4,671,642千港元[79] - 香港酒店物业组合由5间酒店组成,2023年9月30日账面价值为2,489,106,000港元,3月31日为2,739,051,000港元[80] - 香港酒店物业公开市值总额为132.13亿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25.18亿港元有所增长[81] - 应计应收利息及应计应收股息达6亿81,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8.99亿港元有所下降[83] - 应收贸易账款为4910.7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6702.6万港元有所下降[84] - 财务投资总额为53.96154亿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76.55599亿港元有所下降[8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持有15项上市股本证券及1项非上市股本证券,较2023年3月31日的17项上市股本证券有所减少[88]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持有40项债务证券,较2023年3月31日的41项有所减少[9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40项债务证券产生未变现公平价值亏损净额22.39亿港元,较2022年的22.8亿港元有所减少[93] - 2023年9月30日,五大债务证券公允价值占集团经重估资产总值约4.3%,2023年3月31日为6.2%[94] - 2023年9月30日,珠江7.5厘票据一公允价值为576,698千港元,占债务证券组合百分比12%,未变现亏损32,907千港元,利息收入18,956千港元[95] - 集团应付贸易账款约为116,593,000港元,2023年3月
泛海集团(0012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30 21:3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9.01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83亿港元下降17%[1] - 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9.1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溢利3900万港元[1] - 每股基本亏损0.69港元,2022年同期为盈利0.03港元[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值361.57亿港元,较3月31日的378.99亿港元下降5%[1] - 资产净值173.69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99.74亿港元下降13%[1] - 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170.16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94.39亿港元下降12%[1] - 债务净额161.99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55.33亿港元增加4%[1] - 经重估资产总值468.81亿港元,较3月31日的478.81亿港元下降2%[1] - 经重估资产净值280.93亿港元,较3月31日的299.56亿港元下降6%[1] - 资产负债比率(债务净额与经重估资产净值比率)为58%,3月31日为5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类收入为900,76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83,353千港元下降16.85%[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06,958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溢利3,176千港元[8]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额为36,156,77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7,898,728千港元下降4.6%[9] - 2023年9月30日负债总额为18,787,324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7,925,017千港元上升4.81%[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亏损9.16亿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3900万港元[15][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9.0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0.83亿港元[21]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值约为362亿港元,3月31日为379亿港元;资产净值为174亿港元,3月31日为200亿港元[39] - 债务净额为162亿港元,3月31日为155亿港元;总融资成本较去年增加约75%;负债比率约58%,3月31日为52%[40] 投资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亏损净额为1,580,01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24,522千港元增加70.9%[8][11] - 以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账的财务资产未变现公平价值亏损净额2023年为113,377千港元,2022年为335,963千港元[11] - 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预期信贷亏损的变动2023年为1,280,896千港元,2022年为615,590千港元[1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之上市投资利息收入为473,859千港元,2022年为636,236千港元[12] - 2023年9月30日,财务投资约为53.96亿港元,3月31日为76.56亿港元;其中上市酒店附属集团持有19.44亿港元,3月31日为28.7亿港元[34] - 投资组合收入为6.45亿港元,2022年为9.05亿港元;投资亏损净额为15.8亿港元,2022年为9.25亿港元;公平价值亏损净额为14.38亿港元,2022年为15.68亿港元[35] 收入地区分布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收入为255,792千港元,海外收入为644,974千港元;2022年同期香港收入为171,075千港元,海外收入为912,278千港元[10] 成本及税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货品成本为3,687千港元,2022年为6,067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净额为2.6602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52094亿港元[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抵免为270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007.6万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 [13]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14] 贸易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约4910.7万港元,3月31日为6702.6万港元[17]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约1.16593亿港元,3月31日为7253.4万港元[19] 项目销售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目前推售5个发展项目,应占楼面积约190万平方呎,期内合约销售额约8.3亿港元[23] - 北京·东湾已售出约80%住宅单位,合约销售额约50亿人民币,已交付约97%已售单位[24] - 温哥华Empire Landmark酒店重建项目预计2024年上半年竣工,截至2023年9月30日合约销售额约2.3亿加元[30] 租赁及酒店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租赁收入为6700万港元,2022年为7900万港元;重估收益净额为1.64亿港元,2022年为6900万港元[31] - 酒店分类收益增加140%至1.74亿港元,2022年为7200万港元;入住率升至约80%,2022年约为50%[33] 旅客数据情况 - 2023年4 - 9月入境旅客达19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24万人次显著上升,80%来自内地[32] 现金及融资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未提取银行融资超逾67亿港元,3月31日为75亿港元[38] 债务对冲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9月30日,约45%债务已透过利率掉期合约对冲,总额约77.1亿港元,平均固定利率约1%;在利率掉期合约中录得4.63亿港元公平价值收益[41] 员工数量变化 - 2023年9月30日,集团聘用约230名雇员,3月31日为240名[43] 公司合规情况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期间完全遵守规定标准[51] - 期内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第二部分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并遵守适用守则条文[52] 业绩审核及人员情况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53] - 公布刊发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冯兆滔、潘政、潘海、潘洋、伦培根及关堡林;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叶志威、梁伟强及黄之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