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置业(00247)

搜索文档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3-14 14:56
股息派发相关 - 公司拟于2025年4月23日派发中期息每股15港仙,与2023年相同[8][11] - 应收股息的截止过户日期为2025年3月13日至17日,应收中期股息的记录日期为2025年3月17日[8] - 递交以股代息选择表格的最后日期为2025年4月8日下午4时30分[8] - 公司将于2025年3月13日至3月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3月17日为中期股息记录日期[50] - 要获派中期股息,股东最迟须于2025年3月12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50] - 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已派发末期股息每股43港仙,金额9.12亿港元(2023年:8.85亿港元)[124] - 报告日后,董事宣布派发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15港仙,共3.25亿港元(2023年:3.16亿港元)[124] 集团盈利相关 - 2024年中期年度,集团未经审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12.83亿港元,2023年为16.53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0.6港元,2023年为0.8港元[10] - 2024年中期年度,集团股东应占净溢利为10.43亿港元,2023年为14.68亿港元;每股盈利为0.49港元,2023年为0.71港元[10] - 2024年全年收入38.79亿港元,较2023年的49.49亿港元下降21.62%[90] - 2024年全年毛利16.53亿港元,较2023年的19.21亿港元下降14%[90] - 2024年全年除税前溢利20.42亿港元,较2023年的29.63亿港元下降31.1%[90] - 2024年全年期内溢利18.27亿港元,较2023年的26.33亿港元下降30.61%[90]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0.49港元,较2023年的0.71港元下降30.99%[90]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38.7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9.49亿港元下降21.62%[108]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0.4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9.63亿港元,同比下降31.1%[115]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计算中,盈利为10.43亿港元,股份数目21.28870074亿股(2023年:盈利14.68亿港元,股份数目20.64828625亿股)[126]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本公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12.83亿港元(2023年:16.53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0.60港元(2023年:0.80港元)[127][129] 物业销售业务相关 - 2024年中期年度,信和置业应占物业销售总收入为24.48亿港元,2023年为66.35亿港元[14] - 2024年中期年度,信和置业部分项目售出比例:何文田的St. George's Mansions售出61.7%、西南九龙的维港汇售出91.4%、马鞍山的Silversands售出89.4%、黄竹坑的扬海售出96%[14] - 信和置业多个新项目已取得预售楼花同意书,包括中环的ONE CENTRAL PLACE等;土瓜湾荣光街/崇安街发展项目预计2025年获发同意书[15] - 2025年1月,黄竹坑的海盈山部分单位推出发售[15] - 物业销售2024年为12.12亿港元,2023年为23.6亿港元,同比下降48.64%[108] 公司权益及股权结构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信和置业57.43%权益[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志祥先生持有公司1,565,129,72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72.12%[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夏佳理先生持有公司6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约为0%[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志祥先生持有信和置業有限公司5,429,543,83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60.22%[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夏佳理先生持有信和置業有限公司1,191,99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0.0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敏华女士持有信和置業有限公司144,36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约为0%[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永光先生持有信和置業有限公司2,684,09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0.02%[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志祥先生持有Brighton Land Investment Limited 1,000,002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100%[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志达先生持有公司1,567,368,67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72.23%[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Tamworth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593,983,29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27.37%[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Strathallan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317,920,22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18.32%[59] - 黄志达先生100%控权之公司持有3,079,460股[62] - 远东资本私人有限公司持有2,682,875股,西方物业私人有限公司持有396,585股[62] - 受托人权益共1,564,289,216股,其中已故黄廷方先生之遗产共同遗嘱执行人100%控权之公司持有1,440,831,518股,遗产共同遗嘱执行人持有123,457,698股[62]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为21.69931279亿股,股本为202.1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股份数目为21.04897266亿股,股本为189.90亿港元[147] - 2024年12月3日,公司按每股18.588港元发行4874.3624万股普通股代替现金股息,2023年同期发行价为18.744港元,发行4695.9426万股[147] 土地储备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多地土地储备应占楼面面积约1940万平方呎,商业、住宅、工业、停车场及酒店占比分别为47.5%、28%、10.3%、8.1%、6.1%[16] - 2024年12月31日,信和置業在中国内地土地储备应占楼面面积约350万平方呎,其中约200万平方呎为发展中项目[28] 项目建设相关 - 中期年度内,公司取得香港多个住宅项目占用许可证,应占楼面面积共845,455平方呎[18] - 中期年度后,公司取得香港丈量约份第332约地段第765号住宅项目合约完成证明书,应占楼面面积11,582平方呎[20] 租金收益及出租率相关 - 中期年度内,公司应占总租金收益为17.48亿港元,按年下降1.6%;净租金收益为13.77亿港元,按年下降6.3%[21] - 中期年度内,公司投资物业组合整体出租率为89.5%,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23] - 中期年度内,住宅出租率上升1.1个百分点至89%,工业物业出租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89.7%,商舖物业出租率下降至92.2%,写字楼物业出租率下降至84%[23] 酒店业务相关 - 中期年度内,公司酒店收入为7.94亿港元,经营溢利为2.61亿港元[26] 市场环境相关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旅客占香港总入境旅客76%,按年增加27%至3400万人次[26] -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各类人才计划已吸引超43万名专才申请,金融市场活动回升预计支持对写字楼的需求[24] - 2024年2月政府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市场活动显著增加;9月以来美联储三度减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100个基点到4.25厘至4.5厘[41] - 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底推出的输入人才机制已吸引超43万宗申请,约18万人才携家人来港[41] - 2024年香港接待旅客超4450万人次,较2023年跃升31%[43] - 2025年第一季启德体育园启用,主体育馆可容纳5万个座位[44] - 自2024学年开始,政府资助的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提升一倍至40%[45] - 2024年12月香港金管局放宽物业按揭成数和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监管要求,银行可为符合条件买家提供最高八成按揭贷款,供款与入息比率限额调整为60%[45] 公司证券交易相关 - 本中期年度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售卖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51] 社会责任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活化珊瑚中心”已接待超3100名本地和国际访客[36] - 2024年“多元共融月”逾200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同事及其亲友参加活动和工作坊[36] - 2024年“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共接获340队来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队伍参赛[38] - 2024年8月公司与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合作,在社区客厅推出“关爱社区中医健康计划”[39] 可持续发展相关 - 信和置业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连续第三年被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最近获纳入FTSE4Good指数系列成份股[34] - 信和置业于2024年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标准获评选为全球业界领导者—住宅类别,于GRESB房地产评估获颁五星级,于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连续第二年获“AA+”评级[34] 公司治理相关 - 审核委员会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2025年第一季度已审阅公司会计政策等[75] - 遵守规章委员会每两个月举行定期会议[77] - 公司已采纳不低于标准守则的董事证券交易守则和雇员买卖公司证券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中期年度内遵守规定[78] - 公司采纳以《企业管治守则》为基础的自身企业管治守则,但存在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等三项未完全遵守情况[79] - 公司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任职均超九年,虽未委任新董事但将持续检讨[82] - 董事会主席因陪同妻子就医未出席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由副主席担任大会主席并回答提问[83] - 对比2024年年报,《上市规则》附录D2规定披露的集团资料无重大转变[84] 财务报告审阅相关 - 毕马威审阅公司2024年12月31日的精简综合财务报告书,未发现未按规定编制的事项[86][88] - 上市公司须按上市规则和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中期财务报告,董事负责编制及列报精简综合财务报告书[86] - 毕马威根据香港审阅工作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范围小于审计,不发表审核意见[87] - 精简综合财务报告包括2024年12月31日综合财务状况表及相关报表和附注[86]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89] 财务指标变化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110.599亿港元,较6月30日的110.695亿港元下降0.09%[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72.29亿港元,较6月30日的71.478亿港元上升1.13%[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9.14亿港元,较6月30日的7.893亿港元上升15.8%[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96.468亿港元,较6月30日的94.868亿港元上升1.68%[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为5.756亿港元,较6月30日的7.093亿港元下降18.85%[9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合计96468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3711百万港元增长2.94%[98] - 2024年公司期内溢利1043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1468百万港元下降28.95%[98] - 2024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950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1584百万港元下降40.03%[98] - 2024年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净额为1323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1550百万港元下降14.65%[99] - 2024年来自/(用于)投资业务的现金净额为17029百万港元,2023年为 - 2350百万港元[99] - 2024年用于融资业务的现金净额为 - 90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 - 1745百万港元有所改善[99]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增加净额为17447百万港元,2023年为 - 2545百万港元[101] - 2024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为2411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11296百万港元增长1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2-26 16:4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未经审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12.83亿港元,2023年为16.53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0.6港元,2023年为0.8港元[4] - 计及投资物业重估亏损,中期年度集团股东应占净溢利为10.43亿港元,2023年为14.68亿港元;每股盈利为0.49港元,2023年为0.71港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六个月,公司收入38.79亿港元,较2023年的49.49亿港元下降21.62%[39] - 2024年同期毛利16.53亿港元,较2023年的19.21亿港元下降14%[39] - 2024年除税前溢利20.42亿港元,较2023年的29.63亿港元下降31.1%[39] - 2024年期内溢利18.27亿港元,较2023年的26.33亿港元下降30.5%[39]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10.43亿港元,较2023年的14.68亿港元下降28.9%[39]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0.49港元,较2023年的0.71港元下降30.99%[39]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部分部收入为59.57亿港元,分部业绩为20.16亿港元;2023年同期分部收入为105.5亿港元,分部业绩为27.71亿港元[51]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20.4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9.63亿港元[53]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计算所用盈利为1043百万港元,股份加权平均数为2,128,870,074;2023年同期分别为1468百万港元和2,064,828,625[61]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1283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653百万港元[62]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会宣布2025年4月23日派发中期息每股15港仙,与2023年相同[5]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15港仙,派息总额3.25亿港元,2023年派息总额3.16亿港元[39] 公司权益及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信和置业57.43%权益[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多地投资物业及酒店应占楼面面积约1320万平方呎,商业占63.1%、工业占11.9%、车位占11.9%、酒店占8.9%、住宅占4.2%[1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内地拥有土地储备应占楼面面积约350万平方呎,约200万平方呎为发展中项目[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486.76亿港元,扣除借贷总额26.93亿港元,净现金459.83亿港元[2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1828.89亿港元,股东权益总额964.68亿港元[2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所占集团账面净值为每股44.46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每股44.72港元)[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110.599亿港元,较6月30日的110.695亿港元略有下降[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72.29亿港元,较6月30日的71.478亿港元有所上升[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167.993亿港元,较6月30日的167.187亿港元有所上升[44] 信和置业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应占物业销售收入为24.48亿港元,2023年为66.35亿港元[8] - 信和置业部分项目销售情况:何文田的St. George's Mansions售出61.7%、西南九龙的维港汇售出91.4%、马鞍山的Silversands售出89.4%、黄竹坑的扬海售出9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信和置业土地储备应占楼面积约1940万平方呎,商业占47.5%、住宅占28%、工业占10.3%、车位占8.1%、酒店占6.1%[10]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应占总租金收益为17.48亿港元,2023年为17.77亿港元,按年下降1.6%[14]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净租金收益为13.77亿港元,2023年为14.7亿港元,按年下降6.3%[14]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投资物业组合整体出租率为89.5%,2023年为90.8%,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14] 酒店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期年度内,公司酒店收入7.94亿港元,去年同期8.11亿港元,经营溢利2.61亿港元(2023年为2.54亿港元)[17] 借贷相关情况 - 借贷总额中35.91%于一年内偿还,其余于一至两年内偿还[21] 公司社会责任及荣誉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连续第三年被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27] - 公司于2024年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标准获评选为全球业界领导者-住宅类别,获颁五星级[27] - 信和置業旗下管理的33座楼宇取得国际WiredScore认证评级,拥有香港最大规模认证组合[31] - 2024年本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接获340队来自香港及世界各地队伍参赛,并新增国际学生组赛道[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活化珊瑚中心已接待超3100名本地和国际访客[30] - 多元共融月逾200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同事及其亲友参加活动和作坊[30] - 2024年圣诞节信和友心人与约800名基层家庭及伤健人士分享节日气氛[33] 市场环境相关情况 - 2024年,内地旅客占香港总入境旅客76%,按年增加27%至3400万人次,长途地区市场上升超50%[17] - 2024年香港接待旅客超4450万人次,较2023年跃升31%[34] - 2024年9月以来美联储三度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100个基点到4.25厘至4.5厘[34] - 香港新输入人才机制迄今吸引超43万宗申请,约18万人才携家人来港[34] - 自2024学年开始,政府资助的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提升一倍至40%[35] - 2024年12月香港金管局放宽物业按揭成数和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银行可为符合条件买家提供最高8成按揭贷款,供款与入息比率限额调整为60%[36] 公司内部销售及投资物业公平值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内部分部销售为67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600万港元[53]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90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500万港元[54] - 公司应占合营企业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90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36亿港元[55] 成本及税项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已扣除出售物业成本9.3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8.4亿港元[5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税项支出为2.1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3亿港元[58] - 香港利得税估计每年加权平均所得税率为16.5%,与2023年同期相同[58] - 新加坡估计每年加权平均所得税率为17%,与2023年同期相同;中国内地估计每年加权平均所得税率为25%,与2023年同期相同[58] 财务报告准则影响情况 - 本期应用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本期及过往期间的财务状况及表现并无重大影响[49] 公司应收应付及担保等财务细节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已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361百万港元,6月30日为284百万港元[66] - 2024年12月31日定期存款1477百万港元已抵押予银行,6月30日为1632百万港元;托管人持有现金863百万港元,6月30日为843百万港元;有限制银行存款24百万港元,6月30日为24百万港元[67]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为123百万港元,6月30日为124百万港元[68] - 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就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银行贷款融资向银行作出的担保,已动用7669百万港元,未动用1097百万港元;6月30日已动用7777百万港元,未动用1521百万港元[70] - 2024年12月31日未拨备于中期财务报告书的未偿还资本承担已签约为72百万港元,6月30日为82百万港元[71] - 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未偿还资本承担已签约为298百万港元,已授权但尚未签约为470百万港元;6月30日已签约为301百万港元,已授权但尚未签约为5百万港元[71] 股份相关安排情况 - 公司将在2025年3月13日至3月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3月17日办公时间结束时为中期股息记录日期[72] - 本中期年度内,公司及其各属公司无购买、售卖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73] 公司治理情况 - 公司已采纳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分为基础的企业管治守则,并遵守适用守则条文,但存在三点未遵守情况[74] - 公司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任职均超九年,需按规定委任新的独立非执行董事[76] - 董事会主席因陪同妻子海外就医未能出席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由副主席担任大会主席并回答提问[77] 业绩审阅及报告发布情况 - 集团中期年度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及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阅[78] - 2024/2025年中期报告约于2025年3月17日寄发股东,并在港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80] 公司人员构成情况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黄志祥先生及黄永光先生[80] - 公告日期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夏佳理先生及黄敏华女士[80]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盛智文博士、李民桥先生及王继荣先生[80]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9-26 17:34
财务表现 - 集团营业额为88.16亿港元[6] - 基礎營運純利為29.43亿港元[6] - 本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為25.08亿港元[6] - 每股基礎盈利為1.41港元[6] - 每股股息包括中期股息15港仙、末期股息43港仙[6] - 集團股東應佔基礎溢利為29.43億港元[12] - 每股基礎盈利為1.41港元[12] - 集團股東應佔溢利為25.08億港元[12] - 每股盈利為1.2港元[12] - 末期股息每股43港仙[12] 物業发展及销售 - 物業銷售收入主要來自出售住宅單位及車位[13] - 推售兩個香港新住宅項目,分別為海盈山(售出6.8%)及凱柏峰III(售出34.9%)[13] - 出售過往推售項目的餘下單位,包括St. George's Mansions(售出36%)、維港滙(售出86.4%)、凱柏峰(售出44.8%)及ONE SOHO(售出99.7%)[13] - 未來將有多個新項目推售,包括ONE CENTRAL PLACE及柏瓏Ⅲ[14] - 預期於2024/2025財年將有另外兩個住宅項目獲發預售樓花同意書[14] 土地储备及新项目 - 信和置业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及悉尼拥有约1,950万平方呎的土地储备[15] - 信和置业在本财政年度内從香港政府購入兩幅地皮及獲市區重建局批出一幅用地,總應佔面積為80.6萬平方呎[16] - 信和置业在本財政年度內取得多個香港項目的合約完成證明書,總應佔面積為74.9萬平方呎[17] - 信和置业在中國內地前海完成了可可苑項目,應佔面積為25.2萬平方呎[18] 投资物业 - 信和置业本財政年度總租金收益為35.5亿港元,按年上升1.3%[19] - 信和置业投資物業組合整體出租率為90.8%,較去年下降0.4個百分點[19] - 信和置业投資物業組合中,住宅物業出租率上升4.8個百分點至86.8%[19] - 信和置业投資物業組合中,工業物業出租率上升2.3個百分點至90%[19] - 信和置业投資物業組合中,商舖物業出租率為93.5%,較去年下降1.5個百分點[19] 酒店业务 - 酒店經營收入為15.27亿港元,同比增長10.8%[21] - 香港旅遊業稳步复苏,访港旅客人数预计将达4230万人次[21] - 中国内地政策支持下酒店业务有望进一步改善[21] - 香港港麗酒店和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的入住率和房价均有所上升[22] - 香港邀海酒店於2023年9月重開,採用新商業和營運策略取得滿意的入住率和房價[22] 可持续发展 - 信和置業獲納入多項環境、社會及管治評級,包括《時代》雜誌和Statista評為全球最可持續發展企業之一、Corporate Knights評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企業一百強之一、納入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亞太指數及標普全球《可持續發展年鑑2024》[28] - 信和置業在環境、社會及管治方面獲得多項大獎[29] - 信和置業積極融入可持續發展元素於旗下物業[31] - 信和置業致力支持香港創新科技生態系統發展[31] - 信和置業明白多元共融的重要性,推出相關計劃[31] - 信和置業與社區夥伴合作,透過各項計劃支持基層家庭[32] 风险管理 - 集团采用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以识别、评估、应对及报告可能影响集团实现目标的风险[106] - 建立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流程模式,提高各职级员工的风险意识,明确各角色及其职责[107] - 通过采用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促进具建设性的讨论和有效沟通,以及适时上报风险[107] - 确保遵守相关法规和最佳企业管治常规,有助创造和保护集团的价值[107] - 集团致力于不断改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建立风险意识文化[107] 企业管治 - 本公司採納《上市規則》企業管治守則,致力為股東帶來最佳回報[66] - 集團秉持良好企業公民精神,致力於減碳、循環經濟、保育文物等可持續發展目標[68] - 集團董事會致力維持良好的企業管治常規及程序,為審慎的財務管理和可持續業務增長奠定基礎[70] - 董事會以有效及負責任的態度,全面領導及監控本公司[71] - 所有董事會轄下委員會均有訂立特定職權範圍,清楚列明其職權和責任[72] - 本公司均有為本公司董事及高級人員安排適當的董事及高級人員責任保險[73] 持续关联交易 - 公司与黄氏家族进行了持续关联交易,并设定了年度上限[154] - 根据该协议,由黄氏家族支付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218百万港元[155,156] - 根据该协议,由黄氏家族支付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79百万港元[157] - 根据该协议,由黄氏家族支付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63百万港元[159] - 根据该协议,由黄氏家族支付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158百万港元[161] - 该协议下的服务包括樓宇清潔服務、停車場管理服務、物業管理及一般行政服務、保安服務[155,157,159,161] 主要股东及董事 - 公司主要股東黃志燧先生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8-27 17:10
集团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年,集团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29.43亿港元,2022/2023年为34.19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1.41港元,2022/2023年为1.68港元[1][2] - 本财年计及投资物业重估亏损后,集团股东应占溢利25.08亿港元,2022/2023年为32.87亿港元;每股盈利为1.2港元[2] - 本财年每股派息共58港仙,其中末期股息每股43港仙,中期息每股15港仙[3] - 2024年收入88.16亿港元,2023年为119.29亿港元;2024年本年度溢利42.87亿港元,2023年为59.10亿港元[31] - 2024年应占溢利中本公司股东为25.08亿港元,2023年为32.87亿港元;非控股权益2024年为17.79亿港元,2023年为26.23亿港元[31]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15港仙,金额3.16亿港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43港仙,金额9.12亿港元,与2023年相同[31] - 2024年每股盈利(账目所示基本)为1.20港元,2023年为1.61港元;每股盈利(每股基础盈利基本)2024年为1.41港元,2023年为1.68港元[31] - 2024年其他全面收益为 - 5100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42.72亿港元;2023年其他全面收益为 - 4.92亿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54.34亿港元[33] - 2024年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中本公司股东为24.99亿港元,2023年为30.18亿港元;非控股权益2024年为17.73亿港元,2023年为24.16亿港元[3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10,695百万港元,2023年为112,404百万港元[34] - 2024年流动资产为71,478百万港元,2023年为68,645百万港元[34] - 2024年流动负债为7,893百万港元,2023年为10,976百万港元[34] - 2024年流动资产净额为63,585百万港元,2023年为57,669百万港元[34] - 2024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74,280百万港元,2023年为170,073百万港元[34]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94,868百万港元,2023年为91,590百万港元[35]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67,187百万港元,2023年为163,988百万港元[35]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7,093百万港元,2023年为6,085百万港元[35] - 2024年分部溢利46.24亿港元,2023年为68.65亿港元;2024年除税前溢利48.07亿港元,2023年为67.73亿港元[43] - 2024年内部分部销售为14.7亿港元,2023年为9.3亿港元[43] - 2024年中国内地及香港来自外间收入77.24亿港元,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收入74.22亿港元;新加坡及澳洲来自外间收入10.92亿港元,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收入2.02亿港元[45] - 2023年中国内地及香港来自外间收入109.07亿港元,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收入62.79亿港元;新加坡及澳洲来自外间收入10.22亿港元,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收入1.87亿港元[45] - 2024年集团应占联营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23.2亿港元,2023年为20.8亿港元[46] - 2024年集团应占合营企业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8亿港元,2023年为16.6亿港元[47] - 2024年所得税项52亿港元,2023年为86.3亿港元[49] - 2024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盈利25.08亿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0.88亿股;2023年盈利32.87亿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0.3亿股[50]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2943百万港元,2023年为3419百万港元[52] - 2024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盈利为2508百万港元,2023年为3287百万港元[53] - 2024年报告日应收贸易账款(已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284百万港元,2023年为280百万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定期存款1632百万港元已抵押,2023年为2144百万港元[56] - 2024年6月30日有限制银行存款24百万港元,2023年为23百万港元[5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应付贸易账款为124百万港元,2023年为148百万港元[57] - 2024年报告日本集团根据合约所担保最高数额为9298百万港元,2023年为10092百万港元[59] - 2024年6月30日未拨备未偿还资本承担已签约82百万港元,2023年为42百万港元[60] - 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未偿还资本承担为306百万港元,2023年为110百万港元[61] 信和置业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财年信和置业应占物业销售总收入88.93亿港元,2022/2023年为119.37亿港元[6] - 本财年信和置业推售项目中,黄竹坑的海盈山售出6.8%,将军澳的凯柏峰III售出34.9%等[7] - 2024年6月30日,信和置业土地储备应占楼面积约1950万平方呎,商业占47.5%、住宅占28.3%等[8] - 本财年信和置业购入香港地皮及获批用地发展权,总应占楼面积80.615万平方呎[8][9] - 本财年信和置业香港项目取得合约完成证明书的应占楼面积74.9545万平方呎[10][11] - 本财年信和置业在中国内地完成前海可可苑,应占楼面积25.2412万平方呎[11] 公司投资物业及酒店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财政年度公司总租金收益为35.5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35.05亿港元上升1.3%,净租金收益为29.1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29.86亿港元下降2.5%[12] - 本财政年度公司投资物业组合整体出租率为90.8%,较上一年度的91.2%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物业出租率上升4.8个百分点至86.8%,工业物业出租率上升2.3个百分点至90%[1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及悉尼的投资物业及酒店应占楼面积约1320万平方呎,其中商业占63%、工业占11.9%、停车场占11.9%、酒店占9%、住宅占4.2%[14] - 本财政年度公司酒店经营收入为15.27亿港元,上一年度为13.76亿港元,经营溢利为4.87亿港元,上一年度为4.51亿港元[15] 公司各业务板块收入情况 - 2024年物业销售来自外间收入35.8亿港元,物业租赁为28.35亿港元,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为13.04亿港元,酒店经营为9.53亿港元,证券投资为0.64亿港元,财务为0.8亿港元[40] - 2023年物业销售来自外间收入69.96亿港元,物业租赁为27.94亿港元,酒店经营为8.77亿港元,证券投资为0.38亿港元,财务为0.48亿港元[41] 公司股权及资产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尖沙咀置業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信和置业56.75%权益[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附属公司层面拥有现金及银行存款473.51亿港元,扣除借贷总额16.91亿港元后,拥有净现金456.6亿港元[1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为1821.73亿港元,股东权益总额为948.68亿港元[1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集团账面净值为每股44.72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每股44.51港元[1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土地储备应占楼面积约350万平方呎,其中约200万平方呎为发展中项目[16] - 公司发展中项目主要有三个,包括位于大湾区前海的商业发展地皮(占30%权益)、漳州的信和•御龙天下第四期(全资拥有)及成都的信和•御龙山(占20%权益)[16] 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情况 - 本财政年度内,公司获《时代》杂志和Statista评为2024年全球最可持续发展企业之一[20] - 公司连续第二年获Corporate Knights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企业一百强之一[20] - 公司在MSCI环境、社会及管治指数中获「AA」评级,于2023年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标准(GRESB)房地产评估中获颁五星级别[20][21] - 公司获Sustainalytics评级为「亚太区域ESG最高评级企业」,2023年CDP气候变化评分中获得「A - 」级[21] - 「活化珊瑚中心」已接待超2800名本地和国际访客,超280块获拯救的珊瑚碎片被移植到熨波洲[24] - 新加坡富丽敦酒店及新加坡富丽敦海湾酒店获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GSTC)的酒店行业标准认证[25] - 香港富丽敦海洋公园酒店成为香港及中国内地首间荣获「WELL建筑标准™」金级认证的酒店[25] 公司社会责任相关情况 - “信和友心人”与7家社区伙伴合作,中秋送超2000份节日礼包及月饼给基层家庭[26] 行业及市场环境情况 - 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访港旅客人次接近4230万,上一年度为1340万[15] - 2024年首6个月一手买卖交易数目为9419宗,是2023年全年总买卖交易数目的87.6%[28] - 截至2024年6月底,香港特区政府人才入境计划收到逾32万份申请,超60%获批,约13万人才来港定居[28] - 2024年内地59个城市居民可更灵活便利赴港旅游,7月起内地旅客自香港进境内地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由5000元提至12000元,累计免税额15000元[28] 公司会计政策及财务报告相关情况 - 公司已应用2023年7月1日或之后生效的新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36][37] - 公司更改与长期服务金负债相关会计政策,追加损益调整数额不重大,比较资料不予重列[38] - 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65] - 2024年年报将约于2024年9月27日寄发股东,并在港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65] 公司证券交易及企业管治情况 - 本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售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63] - 公司采纳以《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分为基础的企业管治守则,本财年遵守守则条文,但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任超九年[63] - 公司需按规定委任一名新独立非执行董事,但目前无相关安排,将持续检讨[64] - 董事会认为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长未影响其提供独立意见能力,符合独立性要求[64] 公司人员架构情况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黄志祥、黄永光,非执行董事为夏佳理、黄敏华,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盛智文、李民桥、王继荣[66]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3-11 16:13
公司财务报告 - 公司中期基础盈利为16.52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0.08港元[9] - 中期股息每股15港仙,较2022年相同期间维持不变[8] - 信和置业中期年度集团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4.68亿港元,同比增长[10] - 中期年度每股盈利为0.71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 - 信和置业中期年度物业销售总收入为66.34亿港元,其中住宅占比28.6%、工业占比10.1%、停车场占比8%、酒店占比6%[13] - 信和置业中期年度内应佔总租金收益为17亿7607万港元,按年上升2.8%[19] - 信和置業中期年度淨租金收益为14.6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7%[20] - 信和置業投资物业整体出租率为90.8%,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21] - 信和置業酒店收入为8.19亿港元,经营溢利为2.53亿港元[22] 公司市场表现 - 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iPhone销售收入创纪录的成绩[110] - 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活動和措施,吸引遊客來港,刺激消費[23] - 二零二三年訪港遊客接近三千四百萬人,旅客逐漸增加,香港港麗酒店的入住率和房價顯著上升[24] - 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在暑假和節慶期間需求較高,其餐飲業務有所改善[25] 公司股东信息 - 公司董事黄志祥先生持有公司股份中的普通股数目为1,517,944,406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2.11%[99] - 公司董事夏佳理先生持有公司股份中的普通股数目为6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0%[99] - 公司董事黄志祥先生持有相联法团股份中的普通股数目为5,054,810,279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9.24%[101] - 公司董事夏佳理先生持有相联法团股份中的普通股数目为1,191,997股,占已发行股份的0.01%[101]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2-22 16:49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未经审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16.525亿港元,2022年为15.592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0.8港元,2022年为0.77港元[1] - 计及投资物业重估亏损,中期年度集团股东应占净溢利为14.684亿港元,2022年为13.688亿港元;每股盈利为0.71港元,2022年为0.68港元[1] - 董事会宣布2024年4月18日派发中期息每股15港仙,与2022年相同[1] - 2023年公司收入为49.49亿港元,2022年为64.06亿港元[26] - 2023年公司期内溢利为26.34亿港元,2022年为24.64亿港元[26] - 2023年公司每股盈利(账目所示)基本为0.71港元,2022年为0.68港元[26] - 2023年公司每股盈利(每股基础盈利)基本为0.80港元,2022年为0.77港元[26] - 2023年公司中期股息每股15港仙,金额为3.16亿港元,2022年金额为3.07亿港元[26] - 2023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8.38亿港元,2022年为22.46亿港元[28] - 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29.6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9.18亿港元[37] - 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内部分部销售为3593.9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364.78万港元[37] - 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联营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2523.5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7亿港元[38] - 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合营企业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3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64亿港元[39] - 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已扣除出售物业成本18.40亿港元等项目,2022年同期扣除出售物业成本24.61亿港元等项目[40] - 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税项支出为3.30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54亿港元[41] - 香港利得税估计每年加权平均所得税率为16.5%,与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相同[41] - 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为1798.5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432.30万港元[36] - 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14.68亿港元和13.69亿港元[43] - 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每股基础盈利分别为16.53亿港元和15.59亿港元[44] 集团股权结构 - 2023年12月31日,尖沙咀置業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信和置业56.49%权益[3] 信和置业物业销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应占物业销售总收入为66.349亿港元,2022年为38.994亿港元[4]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推售的香港新住宅项目海盈山售出6.5%,凯柏峰III售出26.7%[4] 信和置业土地储备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信和置业土地储备应占楼面面积约1950万平方呎,商业占47.3%、住宅占28.6%、工业占10.1%、停车场占8%、酒店占6%[5]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从香港特区政府购入两幅香港地皮及获市区重建局批出一幅用地发展权,总应占楼面面积为80.6145万平方呎[5] - 2023年12月31日,内地土地储备应占楼面面积约350万平方呎,200万平方呎为发展中项目[16] - 截至2023年底,公司土地储备应占楼面面积达1950万平方呎[24] - 中期年度内,公司购入三幅土地,应占楼面面积超80.6万平方呎[24] 信和置业租赁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应占总租金收益为17.767亿港元,2022年为17.283亿港元,按年上升2.8%[10]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净租金收益为14.699亿港元,2022年为14.806亿港元,按年下降0.7%[10] - 商铺物业出租率为94.9%,下跌1.5个百分点,剔除影响后与去年同期相若[11] 信和置业酒店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期年度内,酒店收入为8.10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6.928亿港元,经营溢利为2.535亿港元,2022年为2.292亿港元[14] 集团资产负债相关数据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450.404亿港元,借贷总额16.736亿港元,净现金433.668亿港元[17] - 借贷总额中50.29%于一至两年内偿还,其余于两至三年内偿还[17] - 集团资产总值为1809.003亿港元,股东权益总额为937.115亿港元[1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股东所占账面净值为每股44.52港元[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113,183,211,921港元,较6月30日的112,404,573,768港元有所增加[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67,717,112,521港元,较6月30日的68,645,175,002港元略有减少[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8,572,405,841港元,较6月30日的10,976,516,043港元有所减少[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额为59,144,706,680港元,较6月30日的57,668,658,959港元有所增加[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72,327,918,601港元,较6月30日的170,073,232,727港元有所增加[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股本为18,990,706,111港元,较6月30日的18,110,498,630港元有所增加[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储备为74,720,861,484港元,较6月30日的73,479,700,831港元有所增加[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93,711,567,595港元,较6月30日的91,590,199,461港元有所增加[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为6,217,514,800港元,较6月30日的6,085,220,504港元有所增加[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为166,110,403,801港元,较6月30日的163,988,012,223港元有所增加[30] 集团各业务线分部数据 - 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物业销售、租赁合计分部收入为71.93亿港元,分部业绩为8.57亿港元;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等业务合计分部收入为105.50亿港元,分部业绩为27.71亿港元[34] - 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物业销售、租赁合计分部业绩为39.48亿港元;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等业务合计分部业绩为30.23亿港元[35] 集团可持续发展表现 - 公司可持续发展表现位列亚太地区前20%[19] - 2023年公司在MSCI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指数中取得“AA”评级[19] - 2023年公司在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标准获颁五星级别[19] - 公司连续第四年入选大湾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企业十强[19] - 公司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评级由“AA”上调至“AA+”[19] - 中期年度内公司参照八项主要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或框架发布独立报告[20] - 2023年公司获超过130项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殊荣[24] 集团社会责任活动 - 公司中秋送超2000份节日礼物包及月饼给基层家庭[21] - 公司连续19年参与“圣诞爱心大行动”[21] - 圣诞期间公司义工队为超1000名有需要人士送欢乐和祝福[21] 行业政策及市场情况 -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从供需支持房地产业的措施[22] - 2023年访港旅客总数达3400万人次,恢复至2018年的52.2%[11] - 截至2023年底,香港特区政府人才引进计划收到逾22万份申请,核准超13.5万份申请[24] 集团应收应付账款及相关担保数据 - 2023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分别为2.63亿港元和2.80亿港元[48] - 2023年12月31日定期存款19.85亿港元已抵押,托管人持有现金11.92亿港元[49] - 2023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分别为1.06亿港元和1.48亿港元[50][51] - 2023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集团担保最高数额分别为90.86亿港元和100.92亿港元[52] 集团资本承担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未拨备未偿还资本承担为7463.10万港元[5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应占合营及联营公司未偿还资本承担为1.21亿港元[54] 公司股份相关安排 - 公司2024年3月8日至1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55] - 本中期年度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售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56]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已采纳以《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分为基础的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遵守大部分守则条文,但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任超九年[56] - 公司需根据规定委任一名新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但目前无相关安排,会持续检讨[57] 集团业绩审核及报告情况 - 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及核数师审阅[58] - 2023/2024年中期报告约于2024年3月12日寄发股东,并在相关网站登载[59] 公司董事情况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黄志祥先生及黄永光先生,非执行董事为夏佳理先生及黄敏华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盛智文博士、李民桥先生及王继荣先生[60]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9-28 18:25
业务表现 - 本财政年度内,信和置业酒店经营收入为13亿7550万港元,经营溢利为4亿5170万港元[23] - 新加坡和悉尼业务持续复苏,营运表现持续改善[24] 政府政策 - 中央政府全面通关,强调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促进经济活动和旅游业[27] - 中央政府加快宽松政策以助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流动,地方政府推出房地产宽松政策,房地产销售逐步复苏[28] 市场前景 - 信和置业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前景保持乐观,拥有土地储备约410万平方呎[30] - 集团对香港物业市场的前景保持审慎乐观,预计香港人口从730万人增至750万人[44] 可持续发展 - 集团积极探索新技术以提高生产力、改善顾客体验和建立可持续环境,将在业务上应用新技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45] - 信和置业在多个可持续发展指数中获得高评级和认证,包括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等[54] - 公司通过多项社区合作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包括绿色建筑、光伏电板系统等[55:1][56:1][58:1] 社区合作 - 集团积极推动多元共融的工作环境,与本地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企业合作举办多元共融周,培养对多元共融的理解[66] - 集团与慈善基金、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护理学院合作,推出“耆青连心乐融融计划”,为长者提供心理介入和行为指导服务[84] - 集团与社区伙伴合作,向船民和基层家庭提供心意包,包括食品和抗疫物资[85] 董事会治理 - 董事会将于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上进行董事董事名单的轮值告退及膺选连任[115] - 公司已于2019年1月1日起采纳董事提名政策,确保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125] - 薪酬委员会已就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进行审阅,并就非执行董事的薪酬作出建议[120] 风险管理 - 公司采用“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模式,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风险及监控委员会监督和领导[173] - 风险管理流程包括范围、背景、准则、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级、风险处理、记录及汇报[174][175] - 风险识别涵盖各部门的业务和操作流程分析,采用“由下而上”的方式识别运营风险[176]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8-29 17:05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财年,集团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34.195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1.68港元;计及投资物业重估亏损后,集团股东应占溢利32.871亿港元,每股盈利为1.61港元[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现金及银行存款448.245亿港元,扣除借贷总额27.711亿港元,拥有净现金420.534亿港元[19] - 借贷总额中40.9%于一年内偿还,29.1%于一至两年内偿还,其余于两至三年内偿还[1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及股东权益总额分别为1810.497亿港元及915.902亿港元[1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集团账面净值为每股44.51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每股44港元[19]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19.29亿港元,2022年为155.98亿港元[32] - 2023年公司毛利为54.05亿港元,2022年为82.67亿港元[32]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67.73亿港元,2022年为73.08亿港元[32] - 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59.10亿港元,2022年为59.57亿港元[32][33] - 2023年拟派中期股息每股15港仙,2022年为15港仙[32] - 2023年拟派末期股息每股43港仙,2022年为42港仙[32]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账目所示)为1.61,2022年为1.60;每股基础盈利(基本)2023年为1.68,2022年为1.82[32] - 本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54.34亿港元,上一年度为55.03亿港元[34] - 投资物业2023年为660.07亿港元,2022年为617.90亿港元[35] - 银行存款及现金2023年为28.46亿港元和686.45亿港元,2022年为36.32亿港元和723.82亿港元[35]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2023年为50.87亿港元,2022年为53.60亿港元[35] - 流动负债2023年为109.77亿港元,2022年为151.76亿港元[35] - 流动净资产2023年为576.69亿港元,2022年为572.06亿港元[35]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2023年为1700.73亿港元,2022年为1655.41亿港元[35] - 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2023年为915.90亿港元,2022年为882.59亿港元[36] - 权益总额2023年为1639.88亿港元,2022年为1591.33亿港元[36] - 非流动负债2023年为60.85亿港元,2022年为64.08亿港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合计分部收入为183.95亿港元,分部业绩为68.66亿港元[4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合计分部收入为168.38亿港元,分部业绩为88.92亿港元[42]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为1.79亿港元,2022年为 - 6.83亿港元[44] - 2023年其他收益及其他利益或亏损为1467.87万港元,2022年为1.17亿港元[44] - 2023年按公平值列账及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为464.31万港元,2022年为2952.22万港元[44] - 2023年出售投资物业之收益为49.44万港元,2022年为400.27万港元[44] - 2023年行政费用及其他营运费用为 - 10.09亿港元,财务收益净额为1.37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 - 9.54亿港元和2984.88万港元[44] - 2023年内部分部销售为9301.04万港元,2022年为1.42亿港元[44] - 集团应占联营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2.079亿港元(2022年:1.059亿港元)[47] - 集团应占合营企业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665亿港元(2022年:379.37万港元)[48] - 2023年酒店存货消耗成本8991万港元(2022年:5182万港元)[49] - 2023年出售物业成本等折旧41.81亿港元(2022年:52.78亿港元)[49] - 2023年香港利得税本年度拨备5.981亿港元(2022年:10.93亿港元)[50]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盈利为32.87亿港元(2022年:31.59亿港元)[52] - 2023年应占联营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2.079亿港元(2022年:1.059亿港元)[55] - 2023年逾期超90日应收贸易账款6843万港元(2022年:1.043亿港元)[57] - 2023年定期存款21.44亿港元已抵押(2022年:30.15亿港元)[58] - 2023年应付贸易账款1.482亿港元(2022年:1.580亿港元)[59] - 2023年集团就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银行贷款融资向银行作出的担保,已动用70.73亿港元,未动用30.19亿港元,总计100.92亿港元;2022年已动用82.02亿港元,未动用38.81亿港元,总计120.83亿港元[61] - 2023年未拨备于综合财务报告书的未偿还资本承担,已签约4179.72万港元,已授权但尚未签约18.66万港元,总计4198.38万港元;2022年已签约6325.5万港元,已授权但尚未签约10.22万港元,总计6335.72万港元[62] - 2023年集团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未偿还资本承担,已签约8525.8万港元,已授权但尚未签约2466.65万港元,总计1.1亿港元;2022年已签约2.01亿港元,已授权但尚未签约1951.96万港元,总计2.21亿港元[63]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发现财年末期股息每股0.43港元,连同中期息每股0.15港元,本财年每股派息共0.58港元[2] - 拟派末期股息须待股东于股东周年大会批准,2023年11月1日为记录日期,公司将于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需在2023年10月30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登记[64] 股权权益 - 2023年6月30日,尖沙咀置業集团持有信和置业55.93%权益[3] 物业销售业务线数据 - 本财年信和置业应占物业销售总收入为119.373亿港元[4] - 本财年信和置业推售香港将军澳凯柏峰,售出23.6%;还出售过往项目部分余下单位,如将军澳凯柏峰I售出78.5%等[5] 土地储备情况 - 2023年6月30日,信和置业土地储备应占楼面积约1950万平方呎,商业占46.8%、住宅占27.9%等[6] - 本财年信和置业获市区重建局批出一幅香港用地发展权,应占总楼面积为18.5278万平方呎[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土地储备应占楼面积约410万平方呎,其中约230万平方呎为发展中项目[18] 项目进展情况 - 本财年信和置业取得多个香港项目合约完成证明书或转让同意书,应占楼面积共109.8479万平方呎[8][9] - 本财年信和置业在中国内地完成漳州信和•御龙天下第三期第十座物业,应占楼面积13.1595万平方呎[9][10] - 信和置业预期油塘通风楼物业发展项目将于2023/2024财年获发预售楼花同意书[5] - 本财政年度公司在香港多个项目取得占用许可证,应占楼总面积1418966平方呎,其中Landmark South应占141698平方呎、扬海246496平方呎等[11] - 本财政年度后公司在香港多个项目取得合约完成证明书,应占楼总面积749545平方呎,其中维港滙第二期及第三期应占184614平方呎、ONE SOHO 67311平方呎等[12] 物业租赁业务线数据 - 本财政年度公司总租金收益35.048亿港元,较2021/2022年的35.461亿港元按年下降1.1%;净租金收益29.857亿港元,较2021/2022年的31.016亿港元按年下降3.7%[13] - 本财政年度公司投资物业组合整体出租率91.2%,较2021/2022年的90.8%上升0.4个百分点[13] - 本财政年度公司投资物业组合中,商舖物业出租率上升2.1个百分点至95%,工业物业上升2个百分点至87.7%,写字楼物业为86.6%,住宅物业为82%[13][1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及悉尼的投资物业及酒店应占楼面积约1290万平方呎,其中商业占9.1%,住宅占2.6%[15] 酒店经营业务线数据 - 本财政年度酒店经营收入为13.755亿港元,去年为5.827亿港元,经营溢利为4.517亿港元,2021/2022年为0.929亿港元[16] - 2023年7月,入境旅客达360万人次,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高水平[16] - 香港港丽酒店于2022年9月26日终止指定检疫酒店安排[16] - 香港富丽敦海洋公园酒店于2022年7月开业[16] - 香港遨海酒店计划于2023年第四季度以新策略重开[16] 企业社会责任与活动 - 公司举办的“城慧2022/2023”企业创新计划吸引超3000个来自70个国家及地区的解决方案,10间入选企业向超百名业界人士展示方案[26] - “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3”吸引234支队伍参赛,数量创历史新高[26] - 香港创科展接获约400份作品,120支队伍展示成果,10支队伍获奖,吸引逾2万人次参观[26] - 公司响应“共创明‘Teen’计划”,筹划约20场活动,吸引约500名学员和友师参与[26] - “耆青连心连心计划”预期参与医护学生超1000人,为1万名长者提供服务[26] - 公司支援“清荷净叶”开设社区饭堂,目标每月提供2000份免费素食饭盒[26] - “活化珊瑚大使计划”招募100名学生,10位成为“星级活化珊瑚大使”[25] 可持续发展表现 - 公司利用气候风险评估工具对逾170座物业进行评估[24] - 公司再次成为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分股并获AA评级,在大湾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中入选企业十强[24] - 公司于2022年GRESB房地产评估中获可持续发展标准最高的五星级别[24] - 信和置業可持续发展表现位列亚太地区前20%[30] 人才与人口数据 - 2023年首六个月人才申请超十万份,约60%预计获批[29] - 香港人口从2022年年中730万人升至2023年年中750万人[29] 公司运营与业务分布 - 公司运营分部包括物业销售、物业租赁、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酒店经营、证券投资及财务[40] - 公司业务分布于香港、中国内地、新加坡及澳洲四个主要地区[45] 股份登记与交易 - 公司为确定有权出席2023年10月25日股东周年大会及投票的股东名单,将于2023年10月19日至2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需在2023年10月18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登记[64]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本年度内无购买、售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的行为[65] 企业管治 - 公司采纳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为基础的企业管治守则,本财政年度遵守守则条文,但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任职超九年[65] - 根据《企业管治守则》,公司须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委任一名新独立非执行董事,目前虽无安排但会持续检讨[66] 财务报表相关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67] - 2023年年报约于2023年9月29日寄发股东,并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登载[67]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3-09 15:53
财务表现 - 集团未经審核之中期溢利為1,270,000,000港元[6] - 集團撇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的影響後之中期溢利為1,270,000,000港元[6] - 集團中期股息為每股15港仙[6] - 核心股东应佔基础溢利为15.59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0.77港元[7] - 信和置业的物业销售总收入为38.99亿港元[7]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应佔总租金收益为17.28亿港元,同比下降3.8%[14] - 中期年度内,信和置业酒店收入为6.92亿港元,经营溢利为2.29亿港元[15] - 集团收入为64.06億港元,同比下降41.3%[26] - 集团毛利為27.83億港元,同比下降49.7%[26] - 期內溢利為24.64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3.7%[28]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637.03百万港元[34] - 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8.88百万港元[34] - 公司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总额为-217.90百万港元[34] - 公司宣布派发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40港元[34] - 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836.04百万港元[34] - 公司上半年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7,941.32百万港元[34] - 公司上半年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699.70百万港元[34] - 公司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6,804.98百万港元[35]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为8,464.74百万港元[35] - 公司期末定期存款、银行存款及现金合计为45,338.68百万港元[35] 业务表现 - 信和置业获得多个新项目的预售许可证,包括将军澳的凯柏峰III、中环的ONE CENTRAL PLACE、元朗的柏瓏III及黄竹坑的港岛南岸第4A及4B期[8] - 信和置业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及悉尼拥有约2,020万平方呎的土地储备,其中商业占45.8%、住宅占29.6%、工业占10.9%、停车场占7.8%、酒店占5.9%[9] - 信和置业获得一幅香港用地的发展权,总应佔楼面面积为18.53万平方呎[10] - 信和置业在中期內取得香港項目"St. George's Mansions"和"Silversands"的合約完成證明書[11] - 信和置業在中期內取得香港項目"揚海"、"Landmark South"和"朗壹廣場"的入伙許可證[13] - 信和置業在中國內地完成了位於漳州的"信和•御龍天下"第三期第十座物業[12] - 中期年度內,信和置業投資物業組合整體出租率為91.1%,較去年同期上升0.8個百分點[14] - 香港港麗酒店於2022年6月1日參與政府指定檢疫酒店計劃,大幅改善酒店的業務表現[15] - 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於2022年7月開業,自酒店試業以來獲得正面的回應和評價[15] - 信和置業旗下酒店包括新加坡和悉尼的酒店業務自2022年初放寬旅遊限制和恢復國際旅遊後有所復甦[16] - 香港遨凱酒店自2021年12月起進行改善工程,信和置業擬以新的商業和營運策略重開酒店[15] - 於2022年12月31日,信和置業在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及悉尼的投資物業及酒店應佔樓面面積約1,270萬平方呎[14] - 其中商業(商鋪及寫字樓)占63.2%,工業占12.7%,停車場占12.3%,酒店占9.2%,住宅占2.6%[14] - 隨著中國內地與香港重新通關,預計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商務往來將逐漸回復正常,增加內地企業的租賃需求[14] - 來自物業銷售的收入為39.47億港元,占總收入的61.8%[40] - 來自物業租賃的收入為13.80億港元,占總收入的21.5%[40] - 來自物業管理及其他服務的收入為5.91億港元,占總收入的9.2%[40] - 來自酒店經營的收入為4.55億港元,占總收入的7.1%[40] - 來自證券投資的股息收益為9,296,451港元[40] - 來自應收貸款的利息收益為2,324.67萬港元[40] - 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總收入為64.06億港元,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應佔收入為6.84億港元,合計總分部收入為70.90億港元[42] - 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總業績為27.26億港元,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應佔業績為2.97億港元,合計總分部業績為30.23億港元[42] - 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香港市場,占總收入的88.9%[40] 资产负债情况 - 集團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453.38億港元,扣除借貸總額40.16億港元,集團於2022年12月31日擁有淨現金413.21億港元[17] - 集團資產總值及股東權益總額分別為1,811.54億港元及897.42億港元,股東所佔之賬面淨值為每股43.9港元[17] - 集團大部分債務以港元計值,外匯風險審慎地維持於低水平[17] - 投資物業價值為648.84億港元,較去年六月底增加5.0%[29] - 發展中物業及已完成物業存貨合計為162.31億港元,較去年六月底下降35.1%[29] - 定期存款及有限制銀行存款為419.04億港元,較去年六月底下降0.2%[29] - 銀行借貸總額為32.28億港元,較去年六月底下降0.8%[30] - 本公司股東應佔權益為897.43億港元,較去年六月底增加1.7%[31] - 非控股權益為712.23億港元,較去年六月底增加0.5%[31] - 本集團聯營公司提供的借款為無抵押、免息及無固定還款期[78] - 本集團非控股權益提供的借款中67,823,031港元為無抵押、須按年利率6.25%計息及無固定還款期,69,675,161港元為無抵押、免息及無固定還款期[79] - 本集團金融資產中包括680,273,945港元的上市權益證券、33,922,516港元的上市永續債券、32,277,571港元的上市債務證券,以及197,993,072港元的非上市投資[81] - 本集團就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銀行貸款融資向銀行提供了企業財務擔保,擔保金額為11,240,323,987港元[86] - 本集團於報告日有已簽約但未撥備的資本承擔88,531,108港元,以及已授權但尚未簽約的資本承擔83,500港元[89] - 本集團應佔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的未償還資本承擔金額未於報告書內撥備[89] - 已簽約合同金額為104,469,560港元[90] - 已授權但尚未簽約合同金額為50,017,102港元[9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總合同金額為154,486,662港元[9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總合同金額為220,749,589港元[90] - 公司應佔聯屬公司總債務為306.51億港元[105] - 公司應佔聯屬公司資本承諾為15.45億港元[105] 可持续发展 - 集團在全球房地產可持續標準(GRESB)獲評為「全球業界領導者(上市企業)」,並獲頒發最高的五星級別[18] - 集團在CDP 2022年氣候變化評估中獲B級評級,並繼續成為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的成分股[18] - 集團在香港可持續發展獎中榮獲「香港可持續發展大獎」、「典範獎」及「優秀可持續發展措施獎(環境範疇)」[18] - 集團成為香港首間地產發展商獲《Corporate Knights》評為全球100大可持續發展企業之一[18] - 集團首次被列入標準普爾全球可持續發展年鑑2023年成員[18] - 集團獲Sustainalytics認證為亞太區域ESG最高評級企業[18] - 信和置業按GRI標準及香港聯交所ESG指引發布獨立可持續發展報告[19] - 制定全方位《減碳藍圖》,目標於2030年前將每平方米範疇一及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3.1%[19] - 成為香港首批加入TNFD的發展商,推動機構應對自然相關風險[19] - 與多方合作推出香港首個跨界別珊瑚保育計劃「活化珊瑚行動」[19] - 舉辦「升級再造聖誕樹活動」及與大學合作設置環保座椅,推動循環經濟[20] - 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是香港首家富麗敦品牌酒店,於二零二二年七月開業,憑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措施和身心舒泰計劃,成為香港和中國內地首個通過WELL™ 認證的酒店項目[24] 股东及管治 - 集團將於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寄發以股代息計劃之通函及選擇表格[6] - 集團預期於二零二三年四月十八日派發中期股息[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已派發末期股息每股42港仙[5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每股基本盈利為0.68港元[58] - 剔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等影響後的每股基礎盈利為0.77港元[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持有公司1,474,010,001股股份,占已發行股份72.10%[94] - 公司董事持有信和置業有限公司4,720,566,903股股份,占已發行股份58.55%[95] - 公司主要股東黃志達先生持有公司1,476,185,696股股份,占已發行股份72.21%[99][100] - 公司股東Tamworth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545,208,458股,占27.36%[101] - 公司股東Strathallan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317,920,220股,占18.32%[101] - 公司股東Nippomo Limited持有161,644,248股,占9.31%[102] - 公司股東Fanlight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140,647,659股,占6.88%[102] - 公司董事黃志祥先生獲委任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07] - 公司董事李民橋先生獲委任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委員[108] - 公司董事黃永光先生獲委任為第十四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常務委員[109] - 公司董事黃永光先生於信和置業的年薪為990,120港元,並獲發160,990港元的二零二二年酌情花紅[110] - 公司成立遵守規章委員會並採納書面職權範圍,設有兩種匯報機制[114] - 公司已採納一套自訂的董事證券交易守則,並已向全體董事作出特定查詢[115] - 公司已遵守《上市規則》附錄十四所載的所有守則條文,惟主席及行政總裁的角色現時均由董事會主席擔任[116] - 董事會認為現行的管理架構一直有助促進公司之營運及業務發展,並具備良好企業管治常規之必要監控及制衡機制[116]
TST PROPERTIES(00247)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9-22 18:5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额为15,597,640,466港元,较2021年的24,585,151,818港元有所下降[5] - 2022年基础营运纯利为3,599,804,393港元,较2021年的5,671,648,057港元有所下降[5]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159,245,014港元,较2021年的5,304,883,959港元有所下降[5] - 2022年每股基础盈利为182.67仙,较2021年的296.55仙有所下降[5] - 2022年账目所示每股盈利为160.31仙,较2021年的277.37仙有所下降[5]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108,335,065,373港元,较2021年的107,683,895,041港元有所增加[7] - 2022年流动资产为72,381,881,098港元,较2021年的74,979,764,015港元有所下降[7] - 2022年流动负债为(15,176,307,033)港元,较2021年的(18,036,134,312)港元有所减少[7] - 2022年每股股东权益为44.00港元,较2021年的43.95港元略有增加[7] - 2022年集团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35.998亿港元,2020/2021年为56.716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1.82港元,2020/2021年为2.96港元[12] - 2022年集团股东应占净溢利31.592亿港元,2020/2021年为53.048亿港元;每股盈利为1.6港元,2020/2021年为2.77港元[12]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及银行存款456.382亿港元,扣除借贷总额39.937亿港元,拥有净现金416.445亿港元[26]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及股东权益总额分别为1807.169亿港元及882.586亿港元[26]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账面净值为每股44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每股43.95港元[26]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55.98亿港元,2021年为245.85亿港元[193] - 2022年公司毛利为82.67亿港元,2021年为135.45亿港元[193] - 2022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73.08亿港元,2021年为130.04亿港元[193] - 2022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59.57亿港元,2021年为104.73亿港元[193][194] - 2022年公司应占溢利中本公司股东为31.59亿港元,非控股权益为27.98亿港元;2021年分别为53.05亿港元和51.68亿港元[193] - 2022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1.60港元,2021年为2.77港元[193] - 2022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为 - 4.54亿港元,2021年为11.10亿港元[194] - 2022年公司本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55.03亿港元,2021年为115.83亿港元[194] - 2022年公司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中本公司股东为29.10亿港元,非控股权益为25.93亿港元;2021年分别为59.16亿港元和56.68亿港元[194] 股息分配情况 - 2022年中期股息为每股15港仙,末期股息为每股42港仙[4][5] - 2022年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42港仙,连同中期息每股15港仙,本财政年度每股派息共57港仙[13] - 本年度已派中期息每股15港仙,折合298,908,004港元,董事会建议派末期息每股42港仙,折合842,457,473港元[129] 股权权益情况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持有信和置业55.55%权益[14] - 黄志祥先生持有本公司普通股1,446,123,332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72.09%[136] - 夏佳理先生持有本公司普通股6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约0%[136] - 黄志祥先生持有附属公司信和置業有限公司普通股4,496,858,341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58.26%[137] - 夏佳理先生持有附属公司信和置業有限公司普通股1,191,997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0.01%[137] - 黄永光先生持有附属公司信和置業有限公司普通股152,728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约0%[137] - 黄志祥先生通过受控公司持有Brighton Land Investment Limited 1,000,002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100%[138] - 黄志祥先生通过受控公司持有霸滔有限公司1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50%[138] - 黄志祥先生通过受控公司持有Erleigh Investment Limited 11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55%[138] - 黄志祥先生通过受控公司持有长诚财务有限公司1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50%[138] - 黄志祥先生通过受控公司持有霸都置业有限公司5,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50%[138] - 黄志祥先生通过受控公司持有FHR International Limited 1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33.33%[138] - 黄志祥先生通过受控公司持有蓝湾半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50%[138] - 黄志祥先生通过受控公司持有旋翠有限公司5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50%[138] - 黄志祥先生通过受控公司持有Murdoch Investments Inc. 2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100%[138] - 黄志达先生持有普通股14.38805147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72.20% [164] - Nippomo Limited持有普通股1.61644248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9.31% [16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Fanlight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137,078,951股,占比6.87%[16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Tamworth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545,208,458股,占比27.36%[16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Strathallan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317,920,220股,占比18.32%[16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信和置业应占物业销售总收入(连同所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为108.418亿港元,2020/2021年为185.964亿港元[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物业销售、物业租赁、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酒店经营、证券投资及财务的分部业绩占比分别为65.7%、29.5%、2.4%、1.3%、1.1%;分部收入占比分别为71.4%、17.8%、7.4%、2.9%、0.5%[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本集团及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物业销售、物业租赁、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酒店经营、证券投资及财务的分部业绩占比分别为60.1%、35.3%、2.5%、1.0%、1.1%;分部收入占比分别为67.0%、21.5%、7.5%、3.5%、0.5%[11] - 本财政年度酒店经营收入为5.827亿港元,去年为3.508亿港元;经营溢利为9290万港元,去年为经营亏损6910万港元[24] 物业项目相关情况 - 本财政年度公司推售香港三个新住宅项目,凯柏峰I及II售出48.9%、柏瓏售出89.9%、扬海售出82.7%[16] - 公司出售过往项目部分余下单位,凯汇售出95.6%、维港汇售出54.7%、逸瓏灣8售出99.2%等[16]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多地拥有土地储备应占楼面面积约2040万平方呎,商业占45.7%、住宅占29.9%等[16] - 本财政年度公司购入新加坡Jalan Anak Bukit商住用地20%权益,总面积约107.0026万平方呎[16] - 本财政年度公司购入新加坡Golden Mile Complex 25%权益,总面积约60.9791万平方呎[16] - 本财政年度公司购入西南九龙维港汇额外6.75%权益,权益从22.5%增至29.25%[17] - 本财政年度公司香港逸瓏灣项目取得合约完成证明书,应占楼面面积41.253万平方呎[19] - 本财政年度公司完成中国内地漳州和成都部分物业,应占楼面面积共88.8407万平方呎[20] - 本财政年度公司香港St.George's Mansions等项目取得占用许可证,应占楼面面积共42.9058万平方呎[21] - 本财政年度后公司香港扬海等项目取得占用许可证,应占楼面面积共38.8194万平方呎[22]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土地储备应占楼面积约460万平方呎,其中约280万平方呎为发展中项目[25] - 发展中主要项目有4个,两个在大湾区前海,两个分别位于漳州和成都[25] 可持续发展相关情况 - 2022年,公司获Sustainalytics评为亚太区域ESG最高评级企业之一,评级属于“低风险”,并于MSCI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指数中取得“A”评级[29] - 公司是全港首家采用世界经济论坛及其国际商业理事会共同编纂的持份者资本指标的房地产发展商[29] - 金海岸商场铺设超15000块环保砖,物料来自超560部旧洗衣机,相当于5400公斤塑料废料[30] - 2022年公司将《可持续发展愿景2030》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新增15个至38个[30] - “一喜种田”项目扩展至17个位于香港及1个位于新加坡的农庄,面积逾54000平方呎,每年收成产量达1000公斤[30] - 公司向基层人士派发28万套快速检测包[31] - 公司向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捐款100万港元,捐赠2万套血氧仪及500套倍灵遥距健康监测系统[31] - 公司与黄廷方慈善基金捐出500万港元予医院管理局,派发25万个儿童口罩[31] - 公司计划2022年将电动车充电器的数量增加67%至超1400个[31] - 创科展接获超400份参赛作品,来自全港140间中小学逾1200名学生及老师参与[31] - 创科展汇聚120队中小学生创科队伍,公布10支获奖队伍[31] - 公司与海洋公园合作为1万名基层儿童提供网上学习活动[31] - 信和置业获Sustainalytics评为“亚太区域ESG最高评级企业”,于MSCI的ESG指数中取得“A”评级[38] - 信和置业发表《减碳蓝图》,为2050年前实践净零碳排放目标制定路线图[39] - 香港旗下管理物业的光伏电板超2300块,电动车充电器超1100个[39] - 举办超13万小时的员工培训,信和营业优势获“第二十届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大奖”10个奖项[39] - 超50项新技术于各业务部门试行或被采用,“信・共创”计划2021吸引80多个创新提议[40] - “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连续五年获赞助,吸引175支队伍参与[40] - “信和友心人”在香港义工服务时数逾186530小时[41] - 疫情期间捐赠28万套快速检测包、25万个儿童口罩和2万个血氧仪[41] - 2025年前100%认可供应商遵守《可持续采购政策》,2030年前50%认可供应商获ISO/ESG/EHS认证[42] - 以2018年为基准年,2030年前将每平方米的范畴一及范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3.1%,并就范畴三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减量目标[43][48] - 以2018年为基准年,2030年前将用电量强度减少30%[43] - 以2012年为基准年,目标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0%,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减少39.68%,相当于种植141.8万棵树[49] - 2030年前,集团旗下酒店供应的海鲜将100%采购自可持续来源[43] - 2030年前,男女薪酬比例保持在1:1,所有管理职位的男女比例均衡[43] - 2030年前,将工伤引致损失工时比率保持在每100名员工2.5人或以下[43] - 2025年前,100%员工接受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培训[43][46] - 2030年前,义工服务时数较2020年增加15%[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香港管理的物业已安装超2300块光伏电板,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种植57640棵树一年所消除的二氧化碳量[49] - 旗下管理的物业安装超1100个电动车充电器,约50项物业获颁“卓越级”或“良好级”室内空气质素检定证书,11个物业设置厨余机[50] - 综合绿色社区项目“一喜种田”本财年扩展至17个香港及1个新加坡农庄,面积超54000平方呎,种植超380种植物及农作物[54] 公司运营与管理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