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大环境(00257)
icon
搜索文档
光大环境(00257)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08 16:28
业务覆盖与市场扩展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20个省份和直辖市,超过150个地区,并扩展至德国、波兰和越南等海外市场[3] - 公司业务版图已延伸至国内20个省和直辖市、150多个地区,以及德国、波兰、越南等海外市场[35][3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个海外环保项目,分别位于德国、波兰和越南[117] - 越南芹苴垃圾发电项目建成投运,成为越南首个高标准、现代化的生活垃圾发电项目[118] - 公司获得亚洲开发银行1亿美元贷款,专注于越南垃圾发电市场,并中标越南顺化垃圾发电项目,总投资额约5,905万美元[119]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成就 - 公司连续三年被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连续五年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4] - 公司连续第三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连续第五年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14] - 公司连续第三年被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连续第五年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26] - 公司2018年被首次纳入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成为中国环保行业中排名最高的企业[26] - 公司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依循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准则编写,并融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75] - 公司已建立环境与社会管理制度,确保经营活动符合国际保障原则和要求[177] - 公司自2016年起实施环境、安全、健康及社会责任(ESHS)管理体系,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成效[177] - 公司通过《供应商行为准则》和《承包商ESHS管理标准》引导业务伙伴提升可持续发展表现[179] - 公司定期检视可持续发展策略,并在识别到重大风险时进行修订[181] - 公司每年进行全面的实质性评估,邀请内外部持份者参与,以识别可持续发展风险和机遇[182] - 公司处理了约20,062,000吨生活垃圾、3,160,000吨农林废弃物及127,000吨危废及固废,年度增长分别为67%、88%及12%[187] - 公司项目提供绿色上网电量约9,571,626,000千瓦时,较2017年增长约60%,并避免了约10,517,000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187] - 公司处理污水约1,271,248,000立方米及渗滤液约4,349,000立方米,共减少约692,000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187] - 公司采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因其标准化、准确且国际认可[186] - 公司通过绿色焚烧城市固体废物和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总量中的比重[183] - 公司严格遵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和欧盟《工业排放指令2010/75/EU》的相关排放标准[185] - 公司通过回收垃圾发电项目产生的炉渣制砖,支持可持续建设,并将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炉灰用于制作肥料[190] 财务表现与资本运作 - 2018年公司收益为272.28亿港元,同比增长36%[9] - 2018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3.19亿港元,同比增长23%[9] - 公司总资产达到951.22亿港元,同比增长30%[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339.26亿港元,同比增长50%[9] - 公司2018年每股派发末期股息12.0港仙,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24.0港仙[27] - 公司2018年综合收益为港币27,227,998,000元,同比增长36%[44] - 2018年EBITDA为港币8,994,788,000元,同比增长31%[4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港币4,319,235,000元,同比增长23%[44] - 2018年每股基本盈利为85.77港仙,较2017年增加9.57港仙[44] - 公司手持现金达港币15,974,480,000元,负债水平及财务状况健康[46] - 公司环保项目总数为324个,总投资约人民币944.85亿元[49] - 环保能源、环保水务、绿色环保项目收益合计港币25,585,461,000元,其中运营服务收益同比增长64%[50] - 公司2018年全年股息为每股24.0港仙,与2017年持平[48] - 公司连续第三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新兴市场指数,是新兴市场(除台湾外)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45] - 公司环保项目建造服务收益占比65%,运营服务收益占比25%,财务收入占比10%[50] - 公司2018年环保能源项目收入为13,867,359,000港元,环保水务项目收入为4,719,039,000港元,绿色环保项目收入为6,999,063,000港元,总计25,585,461,000港元[52] - 公司2018年处理生活垃圾20,062,000吨,危废及固废127,000吨,农林废弃物3,160,000吨,提供绿色电力9,571,626,000千瓦时,可供7,976,000个家庭一年使用[53][54] - 公司2018年新增垃圾发电项目18个,涉及投资额约139.53亿元人民币,新增设计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23,100吨,同比增长71%[57][58] - 公司2018年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的垃圾发电项目13个,涉及投资额约41.16亿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7,500吨[61] - 公司2018年新增餐厨垃圾处理项目6个,涉及投资额约6.132亿元人民币,新增设计规模日处理餐厨垃圾1,155吨[57][58] - 公司2018年新增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2个,粪便处理项目1个,飞灰填埋场项目1个,涉及投资额约4.26亿元人民币[57][58] - 公司2018年垃圾发电项目平均每吨垃圾发电350千瓦时,综合电耗率约为15%[60] - 公司2018年获得各类补贴约1.64亿元人民币[60] - 公司2018年新增项目总投资约149.92亿元人民币,包括28个新项目和2个现有项目的补充协议[57][58] - 公司2018年累计处理生活垃圾69,221,000吨,危废及固废691,000吨,农林废弃物7,295,000吨,提供绿色电力29,101,801,000千瓦时,可供24,252,000个家庭一年使用[53][54] - 公司环保能源项目在2018年共处理生活垃圾18,236,000吨,同比增长55%[64][65] - 环保能源项目2018年上网电量达5,419,543,000千瓦时,同比增长58%[64][65] - 环保能源项目2018年EBITDA为港币5,407,348,000元,同比增长29%[64][65] - 环保能源项目2018年净利润为港币3,424,444,000元,同比增长27%[64][65] - 公司2018年建成投运15个环保能源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42.47亿元[62] - 公司2018年新开工20个环保能源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117.84亿元[62] - 公司持有光大水务75.24%的权益,光大水务2018年设计年污水处理能力达1,683,234,000立方米[72][74] - 光大水务2018年获得15个新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35.79亿元,设计日水处理能力达476,600立方米[75] - 光大水务在回顾年度内新开工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约14.99亿元人民币,包括8个污水处理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28万立方米,1个供水项目,设计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76] - 光大水务在回顾年度内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的项目9个,总投资约9.60亿元人民币,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包括8个污水处理项目和1个水环境治理项目[76] - 光大水务在回顾年度内获得18个污水处理厂的调价批准,调价幅度从1%到165%不等,并获得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的专项补贴[77] - 光大水务在回顾年度内取得15个新项目并签署4个现有项目的补充协议,总投资约35.79亿元人民币,新增设计日水处理量47.66万立方米[78] - 光大水务在回顾年度内处理污水12.71亿立方米,环保水务项目贡献EBITDA为143.78亿港元,同比增长21%,净盈利为51.23亿港元,同比增长29%[81][8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光大水务共有72个运营生活污水处理项目,5个工业污水处理项目,1个建成完工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约90.66亿元人民币,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386.5万立方米[80] - 光大水务在回顾年度内成立德国合资公司E+B Umwelttechnik GmbH,推动核心技术与国际接轨,并收购徐州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增强市政工程设计能力[7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光大绿色环保共有93个项目,总投资约243.05亿元人民币,年处理生物质原材料869.98万吨,年处理生活垃圾341.28万吨,年处置危废及固废99.8万吨[85]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承接9个环境修复服务,总合同金额约1.87亿元人民币,并首次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份股[87]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获得15个新项目,总投资约49.53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8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约26.97亿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3,100吨,年处理生物质原材料600,000吨[88][91]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进入浙江、甘肃、福建、辽宁、陕西等5个新省份的环保市场,进一步拓展至甘肃和福建[89][91]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完成12个项目的建设并投入运营,总投资约31.49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7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约21.92亿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处理生物质原材料1,189,800吨[90][9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光大绿色环保共有43个运营项目,总投资约96.75亿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2,800吨,年处理生物质原材料4,269,800吨[92][93]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绿色环保项目共提供上网电量2,873,871,000千瓦时,较2017年增加72%,EBITDA为21.79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41%[93][95]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获得各项专项资金补贴超过9,700万元人民币[90][91]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新开工项目16个,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包括10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约29.06亿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150吨,年处理生物质原材料2,050,000吨[90][91]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绿色环保项目贡献集团应占净盈利9.42亿港元,较2017年上升20%[93][95]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开发了等离子熔融技术,用于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30吨[97] - 光大绿色环保在回顾年度内开发了自动燃烧控制系统(ACC),已应用于21个垃圾焚烧项目,实现了垃圾焚烧系统的全自动控制[97] - 江阴垃圾发电项目三期吨垃圾发电量达600千瓦时,采用高参数和高转速汽轮机技术[98] - 生活垃圾飞灰等离子熔融技术完成30吨/日整套系统工艺设计[98] - 垃圾焚烧智慧燃烧控制(ACC)系统已在21个垃圾发电项目上投入运行[98] - 环境科技获得政府科技专项资金约人民币960万元[99] - 光大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获得62项检测能力资格[100] - 公司与青岛理工大学共建光大青岛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目标成为国家级权威检验检测机构[101] - 公司共获得212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包括1项国际发明专利和8项国内发明专利[102] - 2018年装备制造板块外销设备75台套,同比增长25%,外销合同总额约人民币15.55亿元,同比翻一番[106] - 2018年公司完成内部项目炉排炉生产60台套,设计规模达日处理垃圾32,400吨,同比增长84%[108] - 公司自主研发的850吨/日炉排炉是目前中国制造的最大炉排炉[110] - 装备制造板块的售后服务市场外部合同总额首次突破人民币千万元,达到人民币2,900万元,同比增长4.6倍[111] - 装备制造板块全年共提供售后服务项目66个,同比增加40%,其中内部项目48个,外部项目18个[111] - 装备制造板块全年完成设计优化项目17项,独立承担设计项目16项,并完成新产品开发4项[111] - 装备制造板块获得各项专项资金补贴约人民币1,200万元[111] - 生态资源板块于2018年成立,专注于环境服务和再生资源利用,目标是成为中国一流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资运营服务商[113] - 生态资源板块致力于拓展生活垃圾分类、环卫作业服务和再生资源利用三个领域的业务[114] - 公司计划在2019年继续巩固现有业务和市场,并延伸业务链,推动七大业务板块的进一步发展[122] - 2018年公司综合收益为港币27,227,998,000元,同比增长36%[128] - 2018年公司综合毛利为港币9,430,596,000元,同比增长32%[128] - 2018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128] - 2018年公司EBITDA为港币8,994,788,000元,同比增长31%[128] - 2018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港币4,319,235,000元,同比增长23%[128] - 2018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85.77港仙,同比增长9.57港仙[128] - 截至2018年底,公司总资产为港币95,121,637,000元,净资产为港币40,695,339,000元[130] - 截至2018年底,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港币5.523元,同比增长10%[130] - 截至2018年底,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57%,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130] - 公司通过供股筹集资金净额达港币9,924,123,000元以支持业务发展[13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港币15,974,480,000元,较2017年增加港币5,136,116,000元[131] - 公司未偿还贷款总额为港币38,526,167,000元,较2017年增加港币7,072,164,000元[133] - 公司银行贷款额度为港币53,496,404,000元,其中未使用额度为港币17,047,840,000元[133] - 公司资产、贷款及主要交易大部分以人民币为单位,占总贷款约52%[133] - 公司已抵押资产及附属公司股权的账面净值总额约为港币33,100,358,000元[136] - 公司为建造合约而订约的采购承担为港币8,542,181,000元[137] - 公司在财务担保下的最高负债余额为港币402,215,000元[138]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文化,修订了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手册[140] - 公司通过实施环境管理评估和监控,持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144] - 公司员工总数超过10,000人,其中约900名后备管理人员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力军[147][148] - 公司通过内部培训、社会招聘、海外招聘和校园招聘等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22至25次执行力拓展培训,参与人数超过1,300人[146][147] - 公司建立了“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管理模式,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所有建设和运营项目的可见、可管和可控[145] - 公司制定了多项环境管理文件,包括《环境管理考核办法》和《环境、安全事故事件内部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内部管控制度体系[145] - 公司主要风险包括环境合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和应收账款风险,其中环境合规风险和政策变动风险等级保持不变[150][151] - 公司通过技术改革和模拟培训提升一线员工的操作能力,并严格安装CEMS(连续排放监测系统)以实时显示污染物排放数据[152] - 公司积极应对政策变动风险,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及时调整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程序[153] - 公司通过竞聘和选拔活动选拔新项目及部门负责人,提升员工积极性[147] - 公司持续推进风险管理工作,大部分主要风险等级呈下降趋势,但环境合规风险和政策变动风险等级保持不变[150][151] - 公司持续推动各项目公司开展必要的技术改进工作,并通过模拟培训、技能比赛等形式提升前线员工的操作水平[154] - 公司积极落实“装树联”工作要求,安装自动监控设备,树立污染排放和运营数据实时显示屏,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154] - 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定期分析应收账款总体情况,制定回收目标和计划,确保账龄合理和回收机制有效运行[156] - 公司通过区域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集中招标,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并加强供应商管理,拓展供应商库[159] - 公司成立生态资源板块和光大青岛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延伸业务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160] - 公司通过公众开放、设立厂前区资讯公告屏等形式加强正面宣导,消除公众对环境保护项目的抵触情绪[161] - 公司推广工程信息系统ESHS模块的使用,通过不定期培训和经验技术交流会增强现场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管理水平[157] - 公司通过VR等现代技术提升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效率和参与度[157] - 公司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质量专项检查和随机检查,实现重点部位工序检查、安全技术交底等领域的全覆盖[157] - 公司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