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环境(00257)

搜索文档
申万公用环保周报:雅江水电正式开工,欧亚气价回落-2025072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1 15: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有望推动多项投资需求释放,水电设备双寡头东方电气与哈尔滨电气将受益,同时给出电力、天然气、环保等多个领域的投资分析意见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力:雅江下游水电站开工 世纪工程正式启动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 1.13 亿千瓦,大拐弯地区技术可开发资源近 7000 万千瓦 [8] - 雅中已有多个水电站建成,十四五期间雅下项目稳步推进,7 月 19 日雅下工程开工,总投资约 1.2 万亿元,以截弯取直、隧洞引水开发,具有安全、生态友好、开发进度快等优点 [9][10] - 雅下工程开工推动水电设备需求释放,东方电气与哈尔滨电气有望受益,6 年维度各自带来 40 亿/年订单需求,相比 2024 年电源装备订单弹性分别为 6%及 11% [4][14] 燃气:气温走高全球供需各异 欧亚气价回落 - 夏季气温延续,供需格局不同致欧亚气价回落,美国天然气产量高但库存建设速度下降气价探涨,欧洲供给增加、可再生能源充足气电需求弱气价回落,亚洲库存稳定、价格高需求受抑制,东北亚 LNG 现货价格回落 [4][17][18] - 美国天然气活跃钻机数增加,库存增速放缓,气电需求增长,天然气价格回升 [20] - 欧洲天然气库存水平提升,供给回升,可再生能源出力强气电需求低,气价小幅回落 [26] - 东北亚 LNG 进口价格和中国 LNG 出厂价回落,LNG 综合进口价格小幅上涨 [33][35] - 建议关注港股城燃企业和天然气贸易商两条投资主线 [37] 一周行情回顾 - 2025/07/11 - 2025/07/18,公用事业、电力、电力设备、环保、燃气板块相对沪深 300 跑输 [41] 公司及行业动态 - 7 月 10 日,青岛印发方案,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布局海洋新能源,推动氢能发展,利用核电资源,推进生物柴油应用,2025 年和 2030 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 700 万千瓦和 1200 万千瓦以上 [45] - 7 月 15 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 3 号机组提前 44 天投入商业运营,有多项创新集成,可消化污泥,投产后年发电量 160 亿千瓦时 [47] - 7 月 15 日,云南能源局回复,全省投产并网新型储能 498.7 万千瓦,在建 230 万千瓦,下一步鼓励长时储能 [48] - 多家公司发布公告,包括新奥股份发行 H 股备案、青达环保获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广西能源业绩预亏、物产环能收购股权等 [49] 重点公司估值表 - 列出公用事业、环保及电力设备板块多家重点公司 2025 - 2027 年 EPS、PE、PB(lf)等估值数据 [52][53][55]
中国垃圾是如何不够烧的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8:34
行业现状 - 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均产能利用率近两年维持在60%左右,存在明显产能过剩现象 [1][3] - 全国垃圾焚烧厂数量从2005年的67座激增至2023年的1010家,焚烧处理比例从9.8%升至82.5% [2] - 2024年全国垃圾单日焚烧能力达115.5万吨,但行业平均负荷率不足60%,40%产能闲置,其中107座焚烧炉停运超半年 [9] 供需失衡原因 - 设计规划超前:垃圾焚烧厂建设时为未来预留冗余,但实际垃圾产生量未达预期 [3] - 新厂分流效应:部分焚烧厂因周边新建项目导致垃圾供给不足(如某厂四年负荷率仅60%) [2] - 垃圾分类影响:厨余垃圾分离后,可焚烧垃圾量减少(大城市30%厨余垃圾中仅25%可焚烧) [11] - 经济预期偏差:文旅项目等实际垃圾量低于规划值(如预期30-50吨/日,实际仅对应1000万人次/年) [11] 企业应对措施 - 业务多元化转型:部分焚烧厂开始协同处理工业固废、为工业企业供热(如华北某厂) [2][4] - 挖掘存量垃圾:广州计划开挖350万立方米填埋垃圾,金华拟处理26万吨陈腐垃圾 [13] - 海外市场拓展:中国企业已参与79个海外垃圾焚烧项目,覆盖六大洲 [5][4] 政策与财务影响 - 补贴机制变化:国补政策规定15年后取消补贴,导致电费收入占比2/3的焚烧厂面临压力 [19][20] - 处置费上涨:垃圾处置费从60-70元/吨升至100-150元/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23][22] - 使用者付费矛盾:居民年垃圾处理费约数十元/户,但地方政府年补贴需超千万元/县区 [24] 技术发展 - 垃圾处理流程:从分类回收→中转站压缩→焚烧发电,20%废渣可提炼金属(价值约1克黄金/100吨) [8] - 焚烧能力跃升:全国单日处理能力从2016年23.8万吨增至2024年115.5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80万吨/日目标 [9][11]
中国垃圾是如何不够烧的?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7:34
行业供需格局转变 - 全国三分之二垃圾焚烧企业面临垃圾供给不足问题 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 平均负荷率仅60%左右[2] -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从2005年3.3万吨/日增至2023年86.18万吨/日 焚烧厂数量从67座增至1010座[2] - 2016至2024年全国单日焚烧能力从23.8万吨飙升至115.5万吨 远超"十四五"规划80万吨/日目标 40%产能处于闲置状态[5][7] 产能过剩具体表现 - 典型案例如光大环保能源富平公司年设计处理能力21.9万吨 2024年实际处理量仅5.373万吨 产能利用率24%[6] - 全国2172座垃圾焚烧炉中5%(107座)在2024年停运超过半年 陷入无垃圾可烧状态[5] - 河南省34座焚烧厂中7座运行负荷不足80% 部分负荷仅50%[6] 供给不足成因分析 - 设计规划超前留有大量冗余 但垃圾产生量未达预期 与经济活跃度相关[2][5] - 垃圾分类导致厨余垃圾被分走 大城市三成厨余垃圾仅四分之一成为可焚烧垃圾[7] - 专业化回收企业分流高价值垃圾 如服装、废纸、塑料等细分领域[7] 企业应对策略转型 - 焚烧厂转向多元化经营 包括为工业企业供热供汽 协同处理污泥等[2][3] - 部分地方政府开挖填埋场存量垃圾 广州计划开挖350万立方米 金华计划开挖26万吨陈腐垃圾[8] - 行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垃圾焚烧项目达79座 遍布全球六大洲[3] 收入结构变化与财政压力 - 垃圾焚烧厂收入构成中电费收入约占三分之二 垃圾处置费占三分之一[10] - 国补退坡后垃圾处置费从每吨六七十元涨至百元左右 部分地区达150元[12][13] - 县级地方政府年补贴支出超千万元 但居民垃圾处置费收入仅200-300万元 财政压力陡增[14] 政策与价格机制调整 - 国补政策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满15年后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11] - 社会资本投资时需考虑补贴退坡影响 地方政府设定处置费价格上限机制[12] - 行业建议垃圾处理价格向更健康区间上浮 推动使用者付费机制完善[14]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1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16: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7月14日收盘 共有138只股票创52周新高 其中绿心集团股权(02999)、欧科云链(01499)、珠江钢管(01938)创高率位列前三 分别为70.00%、48.39%和33.33% [1] - 创高率超过30%的股票包括伟仕佳杰(00856)32.01%和云知声(09678)20.99% [1] - 创高率在10%-20%区间的股票包括中国诚通发展集团(00217)14.48%、四环医药(00460)14.40%、泰德医药(03880)13.85%等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昊天国际建投(01341)创低率-31.76% 收盘价0.242港元 最低价0.232港元 [4] - 新达控股(08471)创低率-11.11% 收盘价0.094港元 最低价0.088港元 [4] - 百望股份(06657)创低率-9.35% 收盘价17.480港元 最低价16.860港元 [4] 细分行业表现 - 医药行业表现突出 四环医药创高率14.40% 泰德医药13.85% 北海康成-B 12.94% [1] - 比特币相关ETF产品表现活跃 嘉实比特币-U(09439)创高率9.51% 华夏比特币(03042)4.02% FA南方比特币(03066)3.91% [2] - 科技板块中 欧科云链创高率48.39% 硬蛋创新(00400)3.14% 元征科技(02488)3.10% [1][2]
环保行业跟踪周报:生态环境部发文强调规提升执法质效,固废板块提分红+供热、IDC拓展提ROE-20250714
东吴证券· 2025-07-14 14: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环保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下降使分红增加,供热和IDC等业务提质增效,推动ROE和估值提升;水务运营板块业绩稳健且分红高,水价改革重塑成长与估值 [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最新观点 - 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强调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提升执法质效,包括统筹日常检查、规范专项检查程序和分级分类监管等措施 [5][9] - 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改善,分红提升,降本增效使ROE提高,垃圾焚烧+IDC是新趋势 [5][11] - 水务运营板块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经营性现金流上行,资本开支下行,广州提价、深圳跟进有望带动水价改革,重塑成长与估值 [5][15] - 2025年度环保行业策略强调化债、成长、重组共振,环保市场化新生,包括环保受益化债、优质成长和重组三条主线 [7][18] - 2025M1 - 5环卫新能源销量同增73%,渗透率同比提升6.26pct至14.95% [7][25] - 生物柴油均价持平,废油脂市场价格偏稳,单吨盈利环比下降 [7][33] - 锂电回收金属价和折扣系数总体上升,盈利略有改善 [7][38] 环卫装备 - 2025M1 - 5环卫车销量31237辆,同比+0.38%,新能源环卫车销售4671辆,同比+72.62%,渗透率14.95%,同比+6.26pct [25] - 2025M5环卫车合计销量6695辆,同比+2.48%,环比-7.48%,新能源环卫车销量1101辆,同比+72.30%,环比+1.57%,渗透率16.45%,同比+6.67pct,环比+1.46pct [25] - 2025M1 - 5盈峰环境环卫车和新能源市占率均第一,福龙马环卫车市占率第六、新能源市占率第三,宇通重工环卫车市占率第七、新能源市占率第二 [29] 生物柴油 - 2025/7/4 - 2025/7/10地沟油均价6200元/吨,环比-0.3%,全国生物柴油均价8250元/吨,环比持平 [33] - 国内UCOME与地沟油当期价差2025元/吨,环比+0.8%,考虑库存周期价差2037元/吨,环比-3.6%,单吨盈利190元/吨,环比-31.0% [33] 锂电回收 - 2025/7/7 - 2025/7/11项目平均单位碳酸锂毛利-3.25万元/吨,较前一周+0.17万元/吨,平均单位废料毛利-0.52万元/吨,较前一周+0.027万元/吨 [38] - 截至2025/7/11,碳酸锂价格6.38万元/吨,周环比2.4%,金属钴24.6万元/吨,周环比-3.1%,金属镍12.26万元/吨,周环比-1.1% [39] 行情表现 板块表现 - 2025/7/7 - 2025/7/11环保及公用事业指数上涨2.69%,好于大盘,上证综指涨1.08%,深证成指涨1.16%,创业板指涨1.55%,沪深300指数涨0.7% [45] 股票表现 - 2025/7/7 - 2025/7/11涨幅前十标的为惠城环保、德林海等,跌幅前十标的为雪迪龙、天源环保等 [47][49] 行业新闻 - 水生态环境司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行动指南 [53] - 财政部下达2025年环境治理相关资金预算,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污染防治等资金 [53] - 生态环境部发布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 [54]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增绿最多、治污成效显著,“十五五”将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55] - 安徽环保督察组公布六项涉大气污染防治等问题的典型案例 [57] -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方案,提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强化重点领域治理 [58] 公司公告 - 上海洗霸计划竞拍有研稀土硫化锂业务资产,布局新能源领域 [61] - 卓锦股份实际控制人向骨干员工转让合伙企业份额 [61] - 久吾高科、碧兴物联、玉禾田等公司相关人员计划减持股份 [61] - 侨银股份控股股东质押股份,永清环保控股股东进行股份质押和解除质押操作 [62] - 钱江生化股东股份被轮候冻结,中国天楹、法尔胜为子公司提供担保 [62] - 水发燃气、山西焦煤公布权益分派方案 [62] - 旺能环境子公司签署餐厨废弃物处理工程技改增容项目协议 [63] 大事提醒 - 7月14 - 18日丛麟科技、*ST太和等公司有股东大会召开、股权登记日、除权除息日等事项 [64] 往期研究 公司深度 - 涉及佛燃能源、海螺创业等多家公司的深度研究报告 [65][66] 行业专题 - 涵盖垃圾焚烧、环卫装备、环保行业年度策略等多个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69][70]
光大环境20250708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光大环境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情况**:2025年上半年业绩有所倒退,建设服务收益减少约10亿港币,原因包括资本性开支减少、人民币兑港币升值影响债务端损益、危废业务固定资产减值;但核心盈利稳中有升,总体业绩稳中向好[2][3] - **现金流状况**:2025年上半年自由现金流为正且优于去年同期,得益于资本性开支减少;国补回收不及去年同期,预计下半年可能有更多国补发放,具体时间和额度待定[2][4] - **派息计划**:公司领导正与董事长沟通,财务总监和CEO参与讨论,确保派息稳中有升,制定可操作性方案[2][6] - **国补进展**:部分过去未纳入补贴清单的项目进入社会清单,有望年内转为应收账款;财政部筹集2000亿资金解决欠补问题,若落实将积极影响回款[2][8] - **危废处理板块**:因去年下半年减值致全年业绩不稳定,今年上半年对危废板块进行固定资产减值以确保全年经营业绩稳定;处理价格有所恢复但未明显改善,减值规模预计小于去年全年的一半[2][9] - **资本开支预期**:上半年资本开支减少约10亿人民币,全年预计控制在40 - 50亿港币之间,受乌兹别克斯坦项目影响;水务板块预计全年资本性开支约15亿港币,绿色环保板块约4.5 - 5亿港币,环保能源板块取决于海外项目进展[2][10][11] - **乌兹别克斯坦项目**:2025年4月启动,两个项目日处理规模均为1500吨,总投资额21.6亿元;处理费和电费高于国内,采用100%保底模式,有保函机制[12] - **回款情况**:2025年上半年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用回款未显著改善,通常年底结清;自由现金流水平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14] - **ABN或ABS模式**:积极推进但需国补回款稳定,发行要求相关项目纳入国补清单且盈利计入应收账款[15] - **运营效率提升措施**:成立市场拓展部将ToG业务拓展至ToB领域,包括餐厨垃圾处理、供热、IDC合作等;IDC业务进入实践阶段,预计今年零突破;供热业务有30 - 40个项目待开发,2024年产量600万吨,今年目标至少增加100万吨[17] - **减少补贴依赖措施**:通过特许经营权条款调价、开发供热和餐厨垃圾处理业务、超发电力、技术改造等措施,预计到2030年完全降低对国家补贴的依赖[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绿宝项目国补清单影响**:2025年上半年绿宝部分项目纳入国补清单,但香港审计师可能等实际国补回款后才转为应收账款,目前无法明确对减值损失计提的影响[16] - **微费处置计划**:受市场影响难制定明确计划,今年上半年减值规模预计低于6亿元人民币,部分项目环比表现稳定或改善,公司积极降本增效[19] - **管网建设投资**:正在筹建8个电力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20] - **环保能源板块维护性资本开支**:主要包括定期大修、检修、更换叶片等,费用计入运营费用而非资本性开支[22] - **绿色环保板块资本开支用途**:每年4 - 5亿人民币用于供热业务相关建设和零碳园区建设,如生物质供热管网、光伏项目和虚拟电厂建设[23] - **管理层对股东建议的态度**:新董事长重视股东建议,业绩公布前参考资本市场反馈和建议;管理层汇报股东问题并争取改进,保持与投资者通畅沟通[25]
垃圾真不够烧了?藏在25家公司财报里的产业真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11:33
行业现状 - 中国垃圾焚烧产业面临局部地区"垃圾不够烧"的挑战,企业通过跨区域布局和收购扩大业务 [1]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光大环境以15.99万吨/日处理能力位居第一 [5][6] - 全国垃圾焚烧厂数量从2005年67座增至2024年1010家,处理能力从3.3万吨/日增至86.18万吨/日 [4] 市场格局 - 行业TOP5上市公司为光大环境、瀚蓝环境、三峰环境、节能环境、绿色动力 [5] - 光大环境2024年营收302.6亿港元,瀚蓝环境合并粤丰环保后处理能力达8.58万吨/日 [6] - 瀚蓝环境产能利用率119%,绿色动力84.86%,伟明环保达97% [7] 产能利用 - 近两年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约60%,16%项目利用率低于50% [5] - 陕西渭南光大环保能源厂设计能力21.9万吨/年,实际处理仅5.373万吨,利用率24% [8] - 局部地区产能过剩主因规划规模偏大或村镇垃圾收集不足 [7][8] 企业动态 - 中科环保3.5亿元收购广西两家垃圾焚烧公司 [1] - 深圳能源投资3.67亿元在肇庆建设垃圾焚烧项目 [1] - 企业拓展多源垃圾处理如开挖存量填埋场,但成本较高 [1] 技术转型 - 垃圾焚烧处理比例从2005年9.8%升至2023年82.5%,填埋比例从85.2%降至7.5% [3] - 2020年后焚烧成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主流处理方式 [4] - 行业经历2008年和2017-2020年两波建设高峰 [4] 市场拓展 - 企业下沉县城市场面临挑战,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成为新发力点 [1] - 并购整合趋势显现,但大并购潮或难出现 [1]
格隆汇个股放量排行榜 | 7月5日





格隆汇· 2025-07-05 17:43
港股放量个股数据 量比显著个股 - 阳光能源(00757)量比达2.35,成交额124.74万港元 [2] - 长城汽车(02333)量比2.21,成交额5.03亿港元 [2] - 郑煤机(00564)量比1.92,成交额6958.45万港元 [2] - 万国数据-SW(09698)量比1.83,成交额4.02亿港元 [2] - 映恩生物-B(09606)量比1.78,成交额1.24亿港元 [2] 中高量比个股 - 中国能源建设(03996)量比1.70,成交额9394.70万港元 [2] - 亚信科技(01675)量比1.60,成交额6904.85万港元 [2] - 中国飞鹤(06186)量比1.40,成交额2.62亿港元 [2] - 锦欣生殖(01951)量比1.40,成交额4.24亿港元 [2] - 泉峰控股(02285)量比1.36,成交额2471.78万港元 [3] 低量比个股 - 快手-W(01024)量比0.89,成交额23.03亿港元 [3] - 阿里巴巴-WR(89988)量比0.91,成交额1130.69万港元 [3] - 赣锋锂业(01772)量比0.63,成交额2.20亿港元 [4] - 天齐锂业(09696)量比0.50,成交额6196.99万港元 [4] - 香港中旅(00308)量比0.32,成交额5.76亿港元 [4] 特殊成交额个股 - 三生制药(01530)成交额10.69亿港元,量比0.88 [3] - 信达生物(01801)成交额18.62亿港元,量比0.67 [4] - 重庆钢铁股份(01053)成交额6.51亿港元,量比0.88 [3] - 洛阳钼业(03993)成交额5.25亿港元,量比0.84 [3] - 银河娱乐(00027)成交额4.99亿港元,量比0.71 [3] 备注 - 数据覆盖超100家港股公司,量比跨度从2.35至0.15 [1][2][3][4][5] - 金融、新能源、医药、消费等多行业个股均有放量现象 [2][3][4]
这一板块持续活跃!002579涨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9 15:42
市场表现 -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6月19日盘中表现强劲 中京电子涨停 江苏雷利涨超11.76% 双林股份和汉威科技涨超5% [1] - 江苏雷利最新股价40.20元 涨幅11.76% 成交34.21万股 中京电子最新股价9.91元 涨幅9.99% 成交15.29万股 [2] - 双林股份最新股价46.35元 涨幅7.39% 汉威科技最新股价37.49元 涨幅5.34% [2] 政策支持 -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试点期为2025-2027年 内容包括技术攻关和场景验证 [2] - 居家养老服务机器人需完成200户家庭应用验证 社区和机构类产品需完成20个场景验证 [2] 行业动态 - 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即将举办 特斯拉和宇树等头部企业参展 [3] - 特斯拉正在研发第三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 预计2026年推出 明年产量或达10万部 [3] - 中国移动联合乐聚机器人发布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 具备精细协同运动能力 [3] - 国产"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完成首次测试 拥有50多项专利 计划应用于电网巡检等领域 [3] 市场前景 -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将以63%年增速扩张 从2024年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34亿美元 [4] - 预计2030年中国将拥有25.2万台人形机器人 2050年达3.02亿台 占全球总量30% [4] - 行业已进入"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渗透"黄金周期 有望成为2025年核心投资主线 [5]
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王思联:绿色生产力引领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07:30
绿色发展理念与环保产业升级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为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1] - 绿色生产力是技术范式革命、要素配置重构、制度创新协同的系统性变革,旨在将生态治理驱动力从外部委托转为内生创造 [1] - 环保产业定位突破传统末端治理范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载体、经济转型支撑和国际竞争战略支点 [2] 环保产业变革的三大维度 - **定位转变**:从污染防治主力军扩展至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直接关联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与全球气候治理 [2] - **逻辑转变**:从基建行业转向专业服务行业,全行业营收超2万亿元但平均利润率仅8%,需通过绿色生产力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3] - **内涵转变**:劳动者能力升级至碳足迹核算等跨界领域,劳动资料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从治理负担转为资源载体 [3] 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条件 - **产业规模**:2024年环保产业年营收连续3年超2.2万亿元,光大环境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年增收超1亿元 [4] - **市场机制**:全国碳市场2021年运行以来成交额超300亿元,市场化定价机制拉动新技术应用 [4] - **政策支持**:16部委联合印发政策构建生态环境科技体系,覆盖财税、金融、人才等多领域支持 [5] 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 - **新技术应用**:光大环境无锡项目将沼气制备为生物天然气,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 [6] - **智能化升级**:垃圾焚烧发电厂部署数字孪生系统,污水处理厂实现无人值守"黑灯工厂" [6] - **装备国产化**:国产环保装备自给率从2018年65%提升至2023年82%,具备千吨级焚烧炉等关键设备生产能力 [7] 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 - **研发投入**:近5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2%,2023年突破800亿元,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5% [7] - **人才规模**:2024年从业人员超340万人,近15年增长3倍,每年吸纳超10万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占比显著 [7] - **人才机制**:环保工程师注册启动,高端人才加速聚集,青年科技人才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11] 全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 **市场共建**:企业需加大绿色低碳研发投入,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提升全球环境治理参与度 [8] - **技术攻关**:突破生活垃圾制氢、生物质资源化等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资源化技术体系 [9] - **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工程化转化环节,破解研发与市场需求错位问题 [9] - **企业治理**:将绿色生产力纳入战略决策,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强化投入产出率导向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