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禹金融(01073)
icon
搜索文档
大禹金融(01073)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5-10 19:56
公司重大事件时间线 - 2014年9月18日下午1時正起,公司股份暫停於港交所主板買賣[13] - 2014年9月19日相关发行新可换股债券及抵销现有可换股债券决议案未获通过[106] - 2015年2月9日公司被勒令清盤,破產管理署署長獲委任為臨時清盤人;8月17日,廖耀強先生及閻正為先生獲委任為共同及各別清盤人[12] - 2015年2月17日,聯交所將公司列入除牌程序第一階段;8月19日列入第二階段;2016年3月9日列入第三階段,9月8日屆滿[13] - 2016年8月24日,公司向聯交所遞交復牌建議並訂立收購協議;2019年4月11日提交第四次新上市申請[16] - 2016年8月24日,公司就收购事项订立收购协议,代价为4亿港元;2017年2月7日,订立补充收购协议修订若干条款[29] 公司业务活动 - 公司主要活动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主要活动为投资控股及一般贸易及出口[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團無營業額(2017年:無)[22]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團淨虧損490萬港元,較2017年減少虧損約1250萬港元[22] - 截至2018年6月30日,集團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50萬港元(2017年:450萬港元)[22] - 截至2018年6月30日,集團的流動比率約為0.2%(2017年:0.5%)[22] - 2018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约6960万港元,2017年为6740万港元[23] - 2018年6月30日,集团有八批本金总额4500万港元非上市普通债券发行予八名独立投资者,债券按固定利率每年6%至7%计息[23] - 2018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约170万港元,2017年约450万港元;负债总额9.485亿港元,2017年约9.465亿港元;负债净额约9.468亿港元,2017年约9.419亿港元[27] - 2018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为10.01765216亿股[27]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清盘人收到公司45项债务证明索偿总金额约16.78亿港元,结算两项后余下43项索偿总额约16.779亿港元[31]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无营业额,无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可呈报[49]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无宣派股息(2017年:无)[53] - 2018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无账面价值[54]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无支付给公司董事的薪酬[61] - 2018年6月30日,公司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及淡仓[62] - 2018年6月30日,Perfect Gate Holdings Limited持有2.3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2.96%[63] - 2018及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无根据新计划向参与者授出购股权[69] - 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70] - 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无关联方交易[71] - 2018年公司经营亏损3920千港元,2017年为17189千港元;2018年除税前亏损4887千港元,2017年为17391千港元[94] - 2018年基本每股亏损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49港仙,2017年为1.74港仙[94] - 2018年预付款项为176千港元,2017年为15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18年为1510千港元,2017年为4530千港元[96] - 2018年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5013千港元,2017年为35202千港元;借贷2018年为24634千港元,2017年为22417千港元[96] - 2018年流动负债净额为 - 946835千港元,2017年为 - 941948千港元;负债净额2018年为 - 946835千港元,2017年为 - 941948千港元[96] - 2018年股本为100177千港元,2017年为100177千港元;股份溢价及储备2018年为 - 1047012千港元,2017年为 - 1042125千港元[96] - 2018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5237千港元,2017年为 - 11587千港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018年为2217千港元,2017年为15059千港元[101] - 2018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10千港元,2017年末为4530千港元[101] - 2018年总借贷为69,634千港元,2017年为67,417千港元;2018年固定利率借贷占总借贷百分比为89.4%,2017年为89.1%[181] - 2018年公司债券固定利率为6.00 - 7.00%,金额45,000千港元;其他借贷固定利率6.00%,金额17,276千港元;银行借贷浮动利率1.07%,金额7,358千港元[181] - 2017年公司债券固定利率为6.00 - 7.00%,金额45,000千港元;其他借贷固定利率6.00%,金额15,059千港元;银行借贷浮动利率1.07%,金额7,358千港元[181] - 2018年6月30日,利率整体上升/减少100个基点,公司除税后亏损及累计亏损将增加/减少约74,000港元,2017年情况相同[181] - 2018年金融资产中贷款及应收款项(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10千港元,2017年为4,530千港元[183] - 2018年金融负债中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5,013千港元,2017年为35,202千港元[183] - 2018年金融负债中借贷为24,634千港元,2017年为22,417千港元[183] - 2018年和2017年应付不再综合计算附属公司款项均为136,097千港元,可换股债券均为701,099千港元,公司债券均为45,000千港元[183] - 2018年金融负债总计941,843千港元,2017年为939,815千港元[183] - 2018年和2017年两个年度内公司并无进行任何销售交易[186] - 2018年和2017年除税前亏损分别为4887千港元和17391千港元[189] - 2018年和2017年核数师薪酬分别为530千港元和450千港元[190] - 2018年和2017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所用的亏损分别为4887千港元和17391千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001765千股[193] - 2018年和2017年应计开支分别为24765千港元和24954千港元,应付董事款项均为10248千港元[194] - 2018年和2017年无抵押银行借贷均为7358千港元,公司债券均为45000千港元,须于一年内偿还的其他借贷分别为17276千港元和15059千港元[195] - 2018年和2017年银行借贷实际年利率均为1.07%[195] - 2018年和2017年集团均有八份非上市普通债券发行,本金总额均为45000000港元,债券按固定年利率6% - 7%计息[196] - 2018年其他借贷按年利率6%计息[196] - 2018年和2017年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账面价值均为701099千港元[199] - 2018年和2017年法定股本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3000000千股,金额为3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股份数目均为1001765千股,金额为100177千港元[200] 公司重组计划 - 建議重組包括股本重組、認購事項、債權人計劃、收購事項及公開發售[18] - 公司建议股本重组,包括股本削减和股份合并,股本削减进账9015.886944万港元用于抵销累计亏损[120][121][122] - 公司法定普通股本将由3亿港元增至10亿港元,股份由30亿股增至100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123] - 庄女士原认购5.12698586亿股新股份,后认购协议失效,公司将向不少于十名独立承配人配售该部分股份[123][126] - 李华伦先生及禹铭团队分别认购2.2725亿股和5750万股新股份,每股0.52港元[123]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147亿港元,其中约3.347亿港元用于结算部分收购事项代价,8000万港元用于偿还债权人[126] - 公司建议公开发售2.41705083亿股发售股份,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1.23173亿港元,公众人士发售股份占比约37.8%,合资格股东优先发售股份占比约62.2%,每股发售价0.52港元[127] - 债权人计划将8000万港元现金款项转让至安排计划,公司还将以1港元现金代价转让相关资产及股权,所得用于向债权人结算[127][128] 公司收购事项 - 公司收购禹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应付卖方总代价为4亿港元[120] 公司人员情况 - 执行董事陈小芳、张良、许江涛分别有逾29年、6年、6年相关经验[39]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赵建华在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40] 公司治理情况 - 2015年8月17日清盘人获委任,委任后无法取得及阅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若干账簿及记录[45] - 2018年6月30日及报告日期,董事会仅有一位独立非执行董事[45] - 2018年6月30日及报告日期公司无维持审核委员会[46] - 因清盘人资料有限,公司无法呈列规定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46] - 公司不存在优先购买权,报告日期维持充足公众持股量[72][73] 财务报表审核情况 - 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由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该公司于2017年2月22日获委任为核数师[75] - 核数师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拒绝发表意见,因未能取得充分恰当审核凭证[76] - 公司若干附属公司自2014年1月1日起不再综合入账至集团,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确认相关情况[83] - 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确认集团承担及或然负债、关联方交易及披露等的存在性及完整性[84][85]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假定公司建议重组成功,但核数师因重组不确定性拒绝对持续经营基准重大不确定性发表意见[88] 公司债务诉讼情况 - 公司需偿还国内附属公司所借及担保的未偿还本金及利息约人民币6372.9万元[107] - 公司需根据反担保协议向郭先生及超大集团偿还担保未偿还金额约人民币9.55亿元,并偿还另一笔贷款人民币9600万元[109] - CCM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呈对公司约人民币8267万元索偿的清盘呈请[109] - 公司国内附属公司所欠国内银行贸易融资债务约人民币6000万元[110] - 公司涉及深圳市中兴供应链有限公司贸易融资债务约人民币5076.8万元[110] - 公司一家国内附属公司涉及银行债务约人民币2000万元的诉讼[110] - 公司一家国内附属公司涉及债务总额约人民币4410万元的三宗诉讼[110] 财务报表编制政策 - 本年度集团采纳自2017年7月1日开始会计年度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产生重大变动,未提早采纳未生效准则[134] - 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惯例编制,以港元为呈列货币,金额四舍五入至最接近千位[135] -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6月30日的财务报表[137] - 附属公司账目自控制权转移至公司当日起综合入账,至控制权终止日不再综合入账[138] - 集团内公司间交易、结余及未变现溢利予以对销,未变现亏损除非有资产减值凭证也予以对销[138]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时按交易日期通行汇率换算为功能货币,外币货币资产及负债按各报告期末汇率换算,换算盈亏在损益内确认[141] - 经营租赁资产所有权风险及回报未实质转移至公司,租赁款扣除奖励金后在租赁期内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42] - 公司成为工具合约条款一方时确认金融资产及负债,满足特定条件时不再确认[143] - 其他应收款项初步按公平值确认,后续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成本扣除减值拨备计算[146] - 借贷初步按公平值扣除交易成本确认,后续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成本计量[147] - 包含权益部分的可换股债券由负债及权益部分组成,发行当日负债部分按类似非可换股债务市场利率估计公平值[149] - 包含衍生部分的可换股债券由负债及衍生部分组成,发行当日衍生部分公平值采用期权定价模式厘定[151] - 交易成本按可换股贷款之负债及衍生部分按首次确认所得
大禹金融(01073)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5-10 19:51
公司清盘与复牌 - 公司于2015年2月9日被勒令清盘,廖耀强先生及阎正为先生于2015年8月17日获委任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12] - 公司股份自2014年9月18日下午1时起暂停于港交所主板买卖,经历除牌程序三个阶段[13] - 公司须向联交所递交可行复牌建议,处理符合上市规则、发布财务业绩、撤销清盘呈请等问题[14] - 公司于2016 - 2019年多次向联交所提交新上市申请,部分已失效[16] - 公司自2014年9月18日起暂停买卖股份[104][106] - 2014年10月8日公司收到法定索偿书,要求偿付已到期但尚未偿付的债务;10月22日收到索偿书,要求偿还约人民币63729000元的本金及利息[107][108] - 公司面临多项债务索偿,包括约人民币9.55亿、9600万、8267万、6000万、5076.8万、2000万和4410万等[111][112] - 2015年2月9日公司被颁令清盘,破产管理署署长获委任为临时清盘人[113] - 2015年8月17日,廖耀强先生及阎正为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清盘人[114] - 2015年2月17日,联交所将公司列入除牌程序第一阶段,8月19日列入第二阶段,2016年3月9日列入第三阶段[117] - 公司须向联交所递交可行复牌建议,解决证明业务或资产价值、公布财务业绩、撤销清盘呈请等问题[118] 公司重组建议 - 建议重组包括股本重组、认购事项、债权人计划、收购事项及公开发售等[18] - 公司拟进行重组,包括收购事项、股本重组、认购事项、公开发售及优先发售、债权人计划[119] - 收购事项中,公司将收购禹铭全部已发行股本,应付代价4亿港元[122] - 股本重组包括股本削减、股份合并和法定股本增加,股本削减进账9015.886944万港元用于抵销累计亏损[122][123] - 2018年12月28日,庄女士按每股0.52港元认购5.12698586亿股新股份[126] - 2018年12月28日,李华伦先生及禹铭团队按每股0.52港元分别认购5750万股和2.2725亿股新股份[126] - 公司与新鸿基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订立新配售协议,以每股0.52港元配售512,698,586股新股份,公司将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4.147亿港元[128] - 公司建议公开发售241,705,083股发售股份,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1.23173亿港元,其中向公众人士发售91,440,303股,向合资格股东优先发售150,264,780股,分别占比37.8%及62.2%,发售价为每股0.52港元[129] - 认购事项部分所得款项8000万港元将转让至债权人计划,公司还将以1港元现金代价转让相关申索、权利及除外公司全部股权,所得将用于向债权人结算[129][130] - 预计建议重组完成后,经扩大集团将拥有充足营运水平维持上市地位,执行债权人计划有助改善财务及流动资金状况[34] - 建议重组完成须受限若干条件,包括监管机构、香港高等法院、开曼群岛大法院、股东及债权人批准[34] 附属公司情况 - 因缺乏资料及附属公司不合作,清盘人认为公司不再拥有监管附属公司财务及经营活动的权力[20] - 大部分附属公司账目及记录不可查,自2014年1月1日起终止于集团综合入账[22] - 自2014年1月1日起,公司失去对12家附属公司的控制,其业绩等不再于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中综合计算[133] - 公司若干附属公司自2014年1月1日起不再综合入账至集团,但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确认公司是否失去对其控制权[83] 财务数据 - 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无营业额,净亏损约1740万港元,较上一年增加约1680万港元[22] - 截至2017年6月30日,集团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50万港元,2016年为110万港元[22] - 2017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5%,2016年为0.2%[22] - 2017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约6740万港元,2016年为5240万港元[23] - 2017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约为450万港元,2016年约为180万港元;负债总额为9.465亿港元,2016年约为9.263亿港元;负债净额约为9.419亿港元,2016年约为9.246亿港元[28] - 2017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为10.01765216亿股[28] - 截至财务报表日期,清盘人收到公司45项债务证明索偿总金额约16.78亿港元,结算两项后,余下43项索偿总额约为16.779亿港元[31] - 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并无产生薪金及其他薪酬,并无授出购股权[31] - 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无营业额,无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可呈报[52] - 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无宣派股息(2016年:无)[53] - 2017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无账面价值[54] - 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无支付给公司董事的薪酬[61] - 2017年6月30日,Concept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持股953,924,891股,占已发行股本约95.22%[66] - 2017年6月30日,薛志新持股226,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2.56%[66] - 2017年6月30日,吴少宁持股487,834,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48.70%[66] - 2017年6月30日,中国富强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3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2.96%[66] - 2017年6月30日,香港泛通金融有限公司持股23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2.96%[66] - 2017年6月30日,国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3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2.96%[66] -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包括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27,618千港元、借贷7,358千港元、公司债券45,000千港元、应付税项6,678千港元、应付不再综合计算附属公司款项136,097千港元、可换股债券701,099千港元,总计923,850千港元[81] - 2017年公司经营亏损17189千港元,2016年为621千港元[94] - 2017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7391千港元,2016年为621千港元[94] - 2017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1.74港仙,2016年为0.06港仙[94] - 2017年流动负债净额为941948千港元,2016年为924557千港元[97] - 2017年负债净额为941948千港元,2016年为924557千港元[97] - 2017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530千港元,2016年为1058千港元[97] - 2017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587千港元,2016年所得现金净额为718千港元[102] - 2017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059千港元,2016年为0[102] - 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产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739.1万港元,流动负债净额及净负债约为9.41948亿港元,持续经营能力存疑[133] - 2017年总借贷为67,417千港元,2016年为52,358千港元,2017年固定利率借贷占总借贷百分比为89.1%,2016年为85.9%[183] - 2017年公司债券固定利率为6.00 - 7.00%,金额45,000千港元;其他借贷固定利率6.00%,金额15,059千港元;银行借贷浮动利率1.07%,金额7,358千港元[183] - 2017年6月30日,利率整体上升或减少100个基点,公司除税后亏损及累计亏损将增加或减少约74,000港元[186] - 2017年金融资产中其他应收款项为0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530千港元;2016年其他应收款项为693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8千港元[187] - 2017年金融负债为939,815千港元,2016年为919,630千港元[187] - 截至2017年和2016年6月30日止两个年度内,公司并无进行任何销售交易[188] - 2017年杂项收入为0千港元,2016年为1千港元[189] - 2017年其他借贷利息为202千港元,2016年为0[191] - 2017年除税前亏损为17,391千港元,2016年为621千港元[193] - 2017年核数师薪酬为450千港元,核数师薪酬过往年度拨备不足为900千港元,2016年均为0[194] - 2017年经营租约开支土地及楼宇最低租金付款为0,2016年为230千港元[194] - 2017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所用的亏损为17,391千港元,2016年为621千港元[197] - 2017年应计开支为24,954千港元,2016年为19,828千港元[198] - 2017年借贷及公司债券总额为67,417千港元,2016年为52,358千港元[199] - 2017年银行借贷实际年利率为1.07%,与2016年相同[199] - 2017年集团有八份非上市普通债券,本金总额为45,000,000港元,与2016年相同,按固定年利率6%至7%计息[200] - 由于集团在2017年及2016年在香港无估计应课税溢利,故未就香港利得税作出拨备[192] 核数师意见 - 核数师对公司2017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拒绝发表意见,原因包括期初余额及相应数据、有限会计账簿及记录、不再综合计算附属公司等多方面审核证据不足[78] - 核数师对公司2016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的审核也拒绝发表意见,原因是审核范围限制及有关持续经营基准的重大不确定性[79] - 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确认公司2017年及2016年6月30日披露之承担及或然负债的存在性及完整性[84] - 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确认公司2017年及2016年6月30日关联方交易及结余披露的存在性及完整性[85] - 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确认公司2017年及2016年6月30日综合权益变动表所载储备余额(股本约100,177,000港元除外)[86] - 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确认公司综合财务报表中有关财务风险管理、公司储备等披露的准确性及完整性[87]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假定公司建议重组将成功完成,但核数师因重组不确定性拒绝对持续经营基准发表意见[88] - 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核数师,审核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75]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与会计政策 - 本年度集团采纳自2016年7月1日开始会计年度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无重大变动,未提早采纳未生效准则,正评估影响[136] - 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编制,按历史成本惯例,以港元为呈报货币[137] - 综合财务报表包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财务报表,评估控制附属公司时会考虑潜在投票权[139] - 附属公司账目自控制权转移至集团当日起综合入账,至控制权终止日不再综合入账[140] - 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为公司功能及呈报货币[143] - 外币交易按交易日期通行汇率换算,货币资产及负债按报告期末汇率换算,盈亏在损益内确认[144] - 经营租赁款额扣除奖励金后,在租赁期内以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45] - 集团成为合约条款一方时确认金融资产及负债,满足条件时不再确认[146] - 其他应收款项初步按公平值确认,后续按摊销成本扣除减值拨备计算[14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银行及手头现金、活期存款等[149] - 借贷初步按公平值扣除交易成本确认,后续按摊销成本计量[150] - 可换股债券分含权益部分和含衍生部分,会计处理不同[152][155] - 收益按已收或应收代价公平值计算,满足条件时确认[156] - 公司在香港为合资格雇员设立定额供款的强制性公积金退休福利计划,供款按雇员基本薪资百分比支付并从综合损益扣除[159] - 公司在中国参与政府安排的定额供款退休计划,按员工工资特定百分比供款,供款应付时从综合损益扣除[161] - 离职福利在公司不能撤回提供或确认重组成本涉及支付时(以较早日期为准)确认[161] - 授予员工购股权公平值确认为员工成本,按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式计算,归属期间会调整[162] - 收购、建设或生产合资格资产直接产生的借贷成本资本化,特定借贷短暂投资收入从资本化贷款成本扣除[16
大禹金融(01073)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5-10 19:49
公司清盘与除牌 - 公司于2015年2月9日被勒令清盘,廖耀强先生及阎正为先生于2015年8月17日获委任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12] - 公司于2015年2月9日被颁令清盘,破产管理署署长获委任为临时清盘人[113] - 2015年8月17日,安永廖耀强先生及阎正为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清盘人[114] - 公司股份自2014年9月18日下午1时起暂停于港交所主板买卖,2016年9月8日除牌程序第三阶段届满[13] - 2015年2月17日,联交所将公司列入除牌程序第一阶段[117] - 2016年3月9日,联交所将公司列入除牌程序第三阶段,2016年9月8日届满[117] - 公司自2014年9月18日起暂停买卖股份[105][107] 复牌与重组 - 公司须向联交所递交可行复牌建议,处理符合上市规则、发布财务业绩、撤销清盘呈请等问题[14] - 公司于2016年8月24日递交复牌建议并订立收购协议,多次提交新上市申请[16] - 建议重组包括股本重组、认购事项、债权人计划、收购事项及公开发售等[18] - 公司已向联交所提交复牌建议及新上市申请,复牌建议包括收购禹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33][34] - 预计重组完成后,经扩大集团将有充足营运水平维持上市地位,执行债权人计划有助改善财务及流动资金状况[34] - 公司须向联交所递交复牌建议,解决证明业务或资产价值、公布财务业绩、撤销清盘呈请等问题[118] - 2016年8月24日,公司、清盘人与卖方订立买卖协议,涉及集团重组[119] - 收购事项中,公司将收购禹铭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为4亿港元[122] - 股本重组包括股本削减、股份合并、法定股本增加[123][124][125] - 股本削减产生进账9015.886944万港元用于抵销累计亏损[123] - 公司与庄女士订立认购协议,庄女士同意按每股0.52港元认购512,698,586股新股份,后该协议失效[126][128] - 公司与新鸿基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订立新配售协议,以每股0.52港元向不少于十名独立承配人配售512,698,586股新股份[128] - 公司建议公开发售241,705,083股发售股份,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123,173,000港元,其中公众人士发售91,440,303股占37.8%,合资格股东优先发售150,264,780股占62.2%,发售价0.52港元[129] - 公司将收取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14,700,000港元,其中约334,700,000港元用作结算部分收购事项代价,80,000,000港元用于偿还债权人[128] 附属公司情况 - 因缺乏资料及附属公司不合作,清盘人认为公司不再拥有监管附属公司财务及经营活动的权力[20] - 大部分附属公司账目及记录不可供查阅,自2014年1月1日起终止于集团综合入账[22] - 公司主要活动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主要活动为投资控股及一般贸易和出口[43] - 自2014年1月1日起,公司失去对12家附属公司的控制,其业绩等不再于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中综合计算[133] 财务状况 - 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无营业额,净亏损约6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55,900,000港元[22] - 截至2016年6月30日,集团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100,000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2%[22] - 清盘人认为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年度并无可呈报分部[22] - 2016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约5240万港元,与2015年持平[23] - 2016年6月30日,集团有八批本金总额4500万港元非上市普通债券,与2015年持平,按固定利率每年6%至7%计息[23] - 2016年6月30日,集团已到期可换股债券未偿还本金总额分别为6.09亿港元和7000万元人民币,后者按年利率6%计息[23] - 2016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约180万港元,负债总额9.263亿港元,负债净额约9.246亿港元[28] - 2016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为10.01765216亿股[28] - 清盘人收到公司45项债务证明索偿总金额约16.78亿港元,结算两项后余下43项索偿总额约16.779亿港元[30] - 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无营业额,无主要客户及供应商[48] - 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年度无宣派股息(2015年:无)[52] - 2016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无账面价值[53] - 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923,850千港元,2015年为922,511千港元;流动负债净额和负债净额2016年为(923,850)千港元,2015年为(922,511)千港元[82] - 2015年截至6月30日止年度收益为921千港元,一般及行政开支为6,702千港元,经营亏损为5,781千港元,融资成本为45,584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51,365千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51,365千港元[82] - 2016年公司收益为0,经营亏损62.1万港元,较2015年的1002.9万港元有所收窄[95] - 2016年公司除税前亏损62.1万港元,较2015年的5646.7万港元大幅减少[95] - 2016年基本每股亏损0.06港仙,摊薄每股亏损0.06港仙,较2015年的5.64港仙大幅降低[95] - 2016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8万港元,较2015年的34万港元有所增加[98] - 2016年流动负债净额为9245.57万港元,较2015年的9239.36万港元略有增加[98] - 2016年负债净额为9245.57万港元,较2015年的9239.36万港元略有增加[98] - 2016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1.8万港元,而2015年为使用现金72.41万港元[103] - 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产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621,000港元,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净负债约为924,557,000港元[134] - 2016年金融资产为1751千港元,2015年为1033千港元;2016年金融负债为919630千港元,2015年为918291千港元[190] - 2016年和2015年两个年度内公司并无进行任何销售交易[191] - 2016年其他收入为1千港元,2015年为921千港元,其中2015年租金收入850千港元,2016年无[192] - 2015年融资成本为46438千港元,2016年为0[193] - 2016年和2015年公司在香港无估计应课税溢利,未就香港利得税作出拨备[195] - 2016年除税前亏损621千港元,2015年为56467千港元[196] - 2016年经营租约开支(土地及楼宇最低租金付款、员工成本)为230千港元,2015年为1683千港元[197] - 2015年执行董事实物福利280千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15千港元,总计295千港元[200] - 2015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实物福利51千港元,总计346千港元[200] 股权结构 - 2016年6月30日,Concept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持股953,924,891股,占已发行股本约95.22%[62] - 2016年6月30日,吴少宁持股487,834,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48.70%[62] - 2016年6月30日,薛志新持股226,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2.56%[62] - 2016年6月30日,中国富强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各持股230,000,000股,各占已发行股本约22.96%[62] - 2015年11月到期的本金609,000,000港元可换股债券,悉數兑换时可换609,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60.79%[62] - 2016年1月到期的本金人民币70,000,000元可换股债券,悉數兑换时可换147,604,121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4.73%[62] 核数师意见 - 核数师就有关集团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的审核拒绝发表意见,原因是审核范围的限制及有关持续经营基准的重大不确定性的可能影响[78] - 核数师因公司集团会计账簿及记录的支持文件及解释不充足,无法确认2016年和2015年的收入、开支、资产、负债等是否准确记录及入账[82] - 核数师未获提供充分证据,无法信纳公司自2014年1月1日起是否已失去对若干附属公司的控制权[84] - 核数师未获提供充分证据,无法信纳集团2016年和2015年披露之承担及或然负债的存在性及完整性[85] - 核数师未获提供充分证据,无法信纳2016年和2015年关联方交易及结余披露的存在性及完整性[86] - 核数师未获提供充分证据,无法信纳2016年和2015年综合权益变动表所载储备的变动及余额(2016年和2015年6月30日的股本均约100,177,000港元除外)[87] - 核数师未获提供充分证据,无法信纳有关财务管理、公司储备等披露的准确性及完整性[88] - 核数师鉴于完成重组的不确定性,拒绝就有关持续经营基准的重大不确定性发表意见[89] - 审计机构因持续经营基准的重大不确定性,对综合财务报表拒绝发表意见[93] 债务索偿 - 公司自2014年7月8日宣布部分银行债务逾期,9月19日建议发行新可换股债券及抵销现有可换股债券决议案未获通过,引发债权人及担保人对偿债能力的担忧[107] - 公司收到多笔债务索偿,包括约人民币6372.9万元、95.5亿元、9600万元、8267万元、6000万元等[108][111]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基于集团将顺利完成建议重组[134] - 本年度集团已采纳自2015年7月1日开始会计年度生效的所有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导致重大变动[135] - 集团未提早采纳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已开始评估影响[135] - 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编制,按历史成本惯例,以港元为呈报货币[136] - 综合财务报表包含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6月30日的财务报表,附属公司账目自控制权转移至公司当日起综合入账,至控制权终止日不再综合入账[140][141] - 集团各实体财务报表项目以功能货币计量,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142]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时按交易日期通行汇率换算为功能货币,外币货币资产及负债按各报告期末汇率换算,换算盈亏在损益内确认[143] - 功能货币与公司呈报表货币不同的集团实体业绩及财务状况按规定方法换算为公司呈报表货币,产生的汇兑差额在外币换算储备内确认[145] - 经营租赁资产所有权风险及回报未实质转移至公司,租赁款扣除奖励金后在租赁期内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45] - 公司成为工具合约条款一方时确认金融资产及负债,满足条件时不再确认,差额在综合损益确认[146] - 其他应收款项初步按公平值确认,后续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成本扣除减值拨备计算,有凭证显示无法收回款项时作减值拨备[14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银行及手头现金、活期存款、短期高流通性投资及银行透支[150] - 借贷初步按公平值扣除交易成本确认,后续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成本计量,除非有权利延迟偿还,否则分类为流动负债[151][152] - 可换股债券分含权益部分和含衍生部分,按不同方法处理,衍生部分按公平值计量,盈亏在损益表确认[153][155] - 交易成本按可换股贷款之负债及衍生部分按首次确认所得款项分配[156] - 其他应付款项初步按公平值列账,后续按实际利率法按摊销成本计量,贴现影响不重大则以成本列账[156] - 公司发行的股本工具按已收取所得款项扣除直接发行成本入账[156] - 租金收入于租期内按直线法确认,利息收入按时间比例基准采用实际利息法确认[156] - 雇员年假及长期服务假期在权利产生时确认,公司为相关估计负债作出拨备[157] - 雇员病假及产假直至正式休假时确认[158] - 公司在香港为合资格雇员设立定额供款的强积金退休福利计划,供款按雇员基本薪资百分比作出[160] - 公司在中国参与政府安排的定额供款退休计划,按雇员工资特定百分比供款[160] - 因收购等产生的借贷成本资本化,特定借贷的投资收入从资本化贷款成本中扣除[161] - 所得税包括即期税项和递延税项,分别按相应规则计算和确认[164]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有效性取决于集团建议重组能否成功[175] 风险管理 - 集团面临外币、信贷、流动资金及利率风险,整体风险管理计划专注减少
大禹金融(01073)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5-10 19:47
公司停牌、清盘及除牌情况 - 公司股份自2014年9月18日下午1时正起暂停于港交所主板买卖[13] - 公司自2014年9月18日起暂停买卖股份[111][113] - 2015年2月9日公司被勒令清盤,8月17日廖耀強先生及閻正為先生獲委任為共同及各別清盤人[12] - 2015年2月9日公司被颁令清盘,破产管理署署长获委任为临时清盘人[118] - 2015年8月17日,廖耀强先生及阎正为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清盘人[119] - 2015年2月17日公司被列入除牌程序第一阶段,8月19日列入第二阶段,2016年3月9日列入第三阶段[14] - 2015年2月17日公司被列入除牌程序第一阶段,8月19日列入第二阶段,2016年3月9日列入第三阶段并于9月8日届满[123] 公司复牌及重组建议 - 公司须向联交所递交可行复牌建议,包括证明符合上市规则、发布财务业绩、撤销清盘呈请等[14] - 建议重组包括股本重组、认购事项、债权人计划、收购事项及公开发售等[16] - 公司已向联交所提交复牌建议及新上市申请,复牌建议包括收购禹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33][34] - 预计重组完成后,扩大集团将有充足运营水平维持上市地位,执行债权人计划有助改善财务及流动资金状况[34] - 公司须递交复牌建议解决证明业务或资产价值、公布财务业绩、撤销清盘呈请等问题[124] - 2016年8月24日公司及清盘人订立买卖协议,集团重组包括收购、股本重组、认购、公开发售、债权人计划[125] - 公司将以4亿港元收购禹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127] - 公司建议进行股本重组,包括股本削减、股份合并、法定股本增加[127][128][129][130] - 公司与新鸿基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订立有条件配售协议,将配售512698586股新股份[134] - 公司将收取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147亿港元,其中约3.347亿港元用于结算收购代价,8000万港元用于偿还债权人[134] - 公司建议公开发售241,705,083股发售股份,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123,173,000港元,其中91,440,303股向公众发售,150,264,780股向合资格股东优先发售,分别占比37.8%及62.2%,每股发售价0.52港元[135] - 80,000,000港元现金款项将转让至债权人计划,公司还将以1港元现金代价转让相关申索、权利及除外公司全部股权,除外公司股息将分派给债权人[135]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无营业额(2014年:26.17亿港元),净亏损约5650万港元,较2014年减少约24.073亿港元[21] - 2015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0万港元(2014年:约360万港元)[21] - 2015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1%(2014年:0.6%)[21] - 公司刊發的最新財務業績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的中期報告[20] - 清盤人認為附屬公司應自2014年1月1日起終止於本集團綜合入賬[20] - 2015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约5240万港元,2014年约4830万港元[22] - 2015年6月30日,集团有八批本金总额4500万港元非上市普通债券发行,2014年为七批3500万港元[22] - 2015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约100万港元,2014年约490万港元;负债总额9.25亿港元,2014年8.724亿港元[27] - 2015年6月30日,集团负债净额约9.239亿港元,2014年负债净值约8.675亿港元[27] - 截至2015年6月30日,清盘人收到公司45项债务证明索偿总金额约16.78亿港元,结算两项后余43项约16.779亿港元[29] - 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产生总薪金及其他薪酬约348.8万港元,员工平均数约10人[29] - 2015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为10.01765216亿股[27] - 2015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无法厘定,因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出现亏绌[26] - 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年度无宣派股息[48] - 2015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无账面价值[49] - 2014年收益为2530664千港元,销售成本为2406416千港元,年内亏损为2437499千港元[81] - 2015年经营亏损为5781千港元,融资成本为45584千港元,年内亏损为51365千港元[81] - 2014年流动负债为871816千港元,流动负债净额为871791千港元,负债净额为871791千港元[84] - 2015年流动负债为922511千港元,流动负债净额为922511千港元,负债净额为922511千港元[84] - 2015年公司收益为0千港元,2014年为2,617,019千港元[96] - 2015年公司毛利为921千港元,2014年为126,069千港元[96] - 2015年公司年内亏损为56,467千港元,2014年为2,463,805千港元[96] - 2015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56,467千港元,2014年为2,740,173千港元[96] - 2015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5.64港仙,2014年为246.90港仙[96] - 2015年其他应收款项为693千港元,2014年为1,248千港元[99] - 201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0千港元,2014年为3,636千港元[99] - 2015年流动负债净额为 - 923,936千港元,2014年为 - 867,469千港元[99] - 2015年负债净额为 - 923,936千港元,2014年为 - 867,469千港元[99] - 2015年亏损总额为 - 923,936千港元,2014年为 - 867,469千港元[99] - 2015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除税前亏损为56467千港元,2014年为2464746千港元[106] - 2015年发行公司债券所得款项为10000千港元,2014年为35000千港元[108] - 2015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945千港元,2014年为23848千港元[108] - 201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3296千港元,2014年为132340千港元[108] - 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产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6,467,000港元,流动负债净额及净负债约为923,936,000港元[138] - 201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借贷整体风险净额为-7358千港元,2014年为-12334千港元和-970千港元(欧元)[195] 公司股权结构 - 2015年6月30日,吴少宁先生持有231,834,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23.14%;相关股份256,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5.55%[58] - 2015年6月30日,Concept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持有953,924,89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95.22%;薛志新持有226,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22.56%;中国富强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富强财务有限公司、富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均持有230,000,000股股份,各占已发行股本约22.96%[61] 公司交易及相关事项 - 截至2015年及2014年6月30日止年度,无根据新计划向有关参与者授出购股权[67] - 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股份[68] - 关联方交易主要与主要管理层薪酬有关[69] - 公司不存在优先购买权[70] - 报告日期,公司维持充足公众持股量[71] 财务报表审核情况 - 2015年综合财务报表由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该公司于2017年2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核数师[73] - 核数师因审核范围限制及持续经营基准的重大不确定性,对201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审核拒绝发表意见[77] - 因会计账簿及记录支持文件和解释不足,核数师无法确认2014 - 2015年收入、开支、资产、负债等是否准确记录入账[81] - 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无法信纳公司自2014年1月1日起是否失去对若干附属公司的控制权[85] - 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无法信纳2014 - 2015年承担及或然负债的存在性及完整性[86] - 核数师未获充分证据,无法信纳2014 - 2015年关联方交易及结余披露的存在性及完整性[87]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假定重组成功,但核数师因重组不确定性拒绝对持续经营基准发表意见[93] 公司过往债务索偿情况 - 2014年7月8日,集团若干中国的银行债务继续逾期,部分债务未续期并发出溢利警告[113] - 2014年10月8日,公司收到CCM要求偿付现有债券到期未付债务的法定索偿书[114] - 2014年10月22日,公司收到渣打银行要求偿还约人民币63729000元债务的索偿书[114] - 2014年10月27日,公司收到要求偿还约人民币955000000元担保未偿还金额及96000000元贷款的索偿书[116] - 2014年11月11日,CCM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呈对公司约人民币82670000元索偿的清盘呈请[116] - 公司国内附属公司涉及贸易融资债务约5076.8万元、银行债务约2000万元、债务总额约4410万元的诉讼[117]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及会计政策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基于公司顺利完成重组,否则需调整资产价值及计提额外负债拨备[139] - 本年度公司采纳自2014年7月1日开始会计年度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导致重大变动,已开始评估未生效准则影响[142] - 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编制,按历史成本惯例,以港元为呈报货币[143] - 综合财务报表包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财务报表,附属公司自控制权转移起综合入账至终止[145][146] - 集团内公司间交易、结余及未变现溢利对销,未变现亏损除非有减值凭证也对销[146] - 集团各实体财务报表项目以功能货币计量,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148] - 外币交易按交易日期通行汇率换算,货币资产及负债按报告期末汇率换算,换算盈亏在损益内确认[149] - 经营租赁款额扣除奖励金后在租赁期内以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50] - 集团成为合约一方时确认金融资产及负债,满足条件时不再确认,差额在综合损益确认[151] - 其他应收款项按实际利率法按摊销成本扣除减值拨备计算,减值亏损可拨回[154] - 借贷初步按公平值扣除交易成本确认,后续按摊销成本计量[155] - 包含权益部分的可换股债券由负债及权益部分组成,交易成本按比例分摊[157] - 包含衍生部分的可换股债券由负债及衍生部分组成,衍生部分按公平值计量[159] - 收益按已收或应收代价公平值计算,在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且金额能可靠计量时确认[161] - 租金收入在租期内按直线法确认,利息收入按实际利息法确认[162] - 集团为雇员年假及长期服务假期估计负债作出拨备,病假及产假休假时确认[163][164] - 公司参与中国政府安排的定额供款退休计划,按员工工资特定百分比供款,供款在应付时从综合损益中扣除[168] - 授予员工购股权的公平值确认为员工成本,按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式计算,在归属期间分摊[168] - 因收购、建设或生产合资格资产产生的借贷成本资本化,特定借贷的投资收入从资本化贷款成本中扣除[170] - 所得税包括即期税项和递延税项,即期应课税项根据年内应课税溢利计算[173] - 递延税项按报告期末已实施或实质实施的税率计算,与特定项目相关时在其他全面收益或直接于权益内确认[174] - 关联方包括控制或共同控制公司、对公司有重大影响、为公司或母公司主要管理层成员的人士及其近亲[175] - 关联方实体包括与公司属同一集团成员公司、为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等多种情况的实体[178] - 离职福利在公司不能撤回提供或确认重组成本涉及支付时确认[168] - 所有其他借贷成本在产生期间于损益内确认[171] - 递延税项资产账面价值在报告期末检讨,预期无充裕应课税溢利时调减[173] 公司风险情况 - 公司业务面临外币、信贷、流动资金及利率风险,整体风险管理计划专注减少不利影响[190] - 大部分业务交易、资产及负债以功能货币列值,外币风险甚微,暂无外汇对冲政策[191] - 金融资产最大信贷风险为
大禹金融(01073)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5-10 19:44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业务分为农资经营业务、非农资产品贸易和苗木业务三类,农资经营业务包括制造、销售、采购及分销农资产品,并提供相关植保和顾问服务[12] 公司清盘及复牌情况 - 公司于2015年2月9日被勒令清盘,破产管理署署长被委任为临时清盘人,2015年8月17日廖耀强先生及阎正为先生被委任为共同及个别清盘人[13] - 公司股份自2014年9月18日下午1时起暂停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买卖[14] - 公司于2015年2月17日被列入除牌程序第一阶段,2015年8月19日进入第二阶段,2016年3月9日进入第三阶段[15] - 公司于2016年8月24日向联交所递交复牌建议并订立收购协议以支持复牌建议[15] - 公司于2015年8月17日委任安永企业财务服务有限公司的廖耀强先生及阎正为先生为清盘人[123] - 公司因未能维持充足营运或资产水平,于2015年2月17日被联交所列入除牌程序第一阶段[126] - 公司于2016年8月24日与Fine Era Limited及清盘人订立买卖协议,涉及恢复股份买卖及重组[128] - 公司自2014年9月18日起暂停股份买卖,因未能按时发布经审计的财务报表[116] 财务状况及亏损 - 截至2014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综合营业额约为26.17亿港元,净亏损约为24.638亿港元,而2013年同期纯利约为1.553亿港元[21] - 公司自2014年1月1日起不再综合计算附属公司,导致2014年6月30日止年度产生亏损约20.376亿港元及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1.053亿港元[2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13年的98,000,000港元大幅下降至2014年的3,600,000港元[22]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13年的136%急剧下降至2014年的0.6%[22]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贷从2013年的1,008,600,000港元大幅减少至2014年的48,300,000港元[23] - 公司发行了七批本金总额为35,000,000港元的非上市普通债券,年利率为6%至7%[23] - 公司资产总额从2013年的5,676,500,000港元大幅下降至2014年的4,900,000港元[28] - 公司负债总额从2013年的3,769,100,000港元减少至2014年的872,400,000港元[28] - 公司负债净额从2013年的资产净值1,907,400,000港元变为2014年的负债净额867,500,000港元[28] - 公司收到45项债务证明索偿,总金额约为1,678,000,000港元[34] - 2014年营业收入为2,530,664千港元,同比下降46.6%[84] - 2014年营业亏损为2,314,456千港元,相比2013年营业溢利280,234千港元大幅恶化[84] - 2014年净亏损为2,437,499千港元,相比2013年净利润159,699千港元大幅下降[84] - 2014年全面亏损总额为2,713,867千港元,相比2013年全面溢利240,498千港元大幅恶化[84] - 2014年流动负债净额为871,791千港元,相比2013年流动资产净额1,145,481千港元大幅恶化[86] - 201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71,791千港元,相比2013年2,506,600千港元大幅下降[86] - 2014年负债净额为871,791千港元,相比2013年资产净额1,908,290千港元大幅恶化[86] - 公司2014年营业额为2,617,019千港元,较2013年的4,811,020千港元下降45.6%[102] - 201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2,340,022千港元,而2013年经营溢利为276,018千港元[102] - 2014年公司年內亏损为2,463,805千港元,而2013年溢利为155,334千港元[102] - 2014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246.90港仙,而2013年每股盈利为15.76港仙[102] - 公司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的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负867,469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2,505,707千港元大幅下降[104] - 公司二零一四年的流动负债净额为负867,469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1,144,588千港元显著恶化[104] - 公司二零一四年的非流动负债为598,310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1,033千港元有所增加[104] - 公司二零一四年的全面亏损总额为2,740,244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全面收益236,133千港元大幅下滑[107] - 公司二零一四年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9,776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272,941千港元有所减少[109] - 公司二零一四年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248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3,298,159千港元大幅减少[104] - 公司二零一四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36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98,037千港元显著减少[104] - 公司二零一四年的生物资产为0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1,043,773千港元全部清零[104] - 公司二零一四年的无形资产为0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52,606千港元全部清零[104] - 公司二零一四年的商誉为0千港元,相比二零一三年的86,837千港元全部清零[104]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76,412千港元,相比2013年的146,765千港元大幅下降[112]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3,848千港元,相比2013年的313千港元显著增加[1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年末余额为3,636千港元,相比2013年的98,037千港元大幅减少[112] - 公司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年度产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464,177,000港元[145] - 公司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年度流动负债净额及净负债相同,约为867,469,000港元[145] - 公司自2014年1月1日起不再综合计算12家附属公司的业绩、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142][143] 股东及股权结构 - 公司主要股东Concept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454,975,029股,占已发行股本的45.42%[66] - 主要股东薛志新持有公司股份226,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22.56%[66] - 公司执行董事吴少宁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31,834,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23.14%[63] - 公司执行董事吴少宁先生持有相关股份256,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25.55%[63] 财务报表及审计问题 - 公司于2014年6月30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无账面值[52] - 公司于2014年6月30日的借贷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8[53] - 公司于2014年6月30日的股本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3[54] - 公司于2014年6月30日的储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4[55] - 公司于2014年6月30日未宣派股息[51] - 公司于2014年6月30日未购买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71] - 公司自2014年1月1日起不再将若干附属公司综合入账,导致财务数据可比性下降[90] - 核数师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对2014年财务报表发表拒绝意见[79][80][90][91] - 公司2014年股本为100,177,000港元,较2013年的99,377,000港元略有增加[93] - 公司存在持续经营基准的重大不确定性,重组成功与否将影响财务报表[95] - 核数师对2014年综合财务报表拒绝发表意见,因存在重大不确定性[97] - 公司2014年综合权益变动表中股本以外的储备变动及余额未能获得充分证据[93] - 公司2014年关联方交易及结余的披露未能获得充分证据[92] - 公司2014年财务风险管理等披露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未能获得充分证据[94] 重组及收购计划 - 公司计划收购禹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以维持上市地位[37] - 公司预计重组后将大幅改善财务及流动资金状况[37] - 公司计划收购禹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总代价为400,000,000港元[131] - 公司建议进行股本重组,包括股本削减、股份合并及法定股本增加[132][133][134] - 公司于2018年12月28日与新鸿基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订立配售协议,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414,700,000港元[137] - 公司计划通过公开发售241,705,083股股份,预计筹集净额约123,173,000港元[138] - 公司计划将80,000,000港元用于偿还债权人,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137][138] - 公司计划动用80,000,000港元现金款项用于向债权人作出全数及最终结算[139] 会计政策及财务报表编制 - 公司已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所有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但未导致会计政策或财务报表呈列方式出现重大变动[146]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惯例编制,经重估生物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修订[147]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包括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6月30日的财务报表,附属公司指公司拥有控制权的实体[151] - 公司各实体财务报表内项目均以该实体业务所在主要经济环境通行的货币计量,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154] - 公司外币交易于初始确认时使用交易日期的通行汇率换算为功能货币,货币资产及负债按报告期末汇率换算[15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采用直线法计算,主要使用年期为20年[160] - 存货按成本或可变现净值(以较低者为准)列账,成本按加权平均基准釐定[167] - 商誉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减值亏损在综合损益内确认且不予拨回[166] - 外币换算差额在外币换算储备内确认,境外业务出售时作为出售盈利或亏损的一部分确认[157] - 经营租赁款额在扣除奖励金后,于租赁期内以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64]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合约条款成为一方时确认,不再确认时差额在综合损益确认[16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银行及手头现金、活期存款及短期高流通性投资[170] - 借贷初步按公平值扣除交易成本确认,其后使用实际利率法按摊销成本计量[172] - 业务合并中收购附属公司使用收购法入账,商誉按成本减累计减值亏损计量[16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按摊销成本扣除减值拨备计算,减值拨备在损益表内确认[169] - 可换股债券的负债部分按实际利率法按摊销成本列值,直至转换或赎回时注销[176] - 可换股债券的衍生部分按公平值计量,收益及亏损于损益内确认[176] - 收益确认基于已收或应收代价的公平值,并在经济利益可能流入公司时确认[179] - 服务收入在交易获消费者/账户持有人确认时确认[180] - 利息收入按时间比例基准采用实际利息法确认[181] - 公司为雇员年假及长期服务假期产生的估计负债作出拨备[183] - 公司参与香港强积金计划,供款按雇员基本薪资的百分比作出[185] - 公司在中国参与政府安排的定额供款退休计划,按雇员特定工资百分比供款[185] - 借貸成本在合资格资产达到拟定用途或出售时资本化为资产成本[189] - 递延税项资产账面值在报告期末进行检讨,并在预期无法抵销应课税溢利时调减[190] - 递延税项根据报告期末已实施或实质上已实施的税率计算,预期在负债偿还或资产变现期间适用[191] - 关联方包括控制或共同控制公司、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人士或实体,以及公司或母公司的主要管理层成员[193] - 经营分部的财务数据按地区业务分配资源并评估表现,重大经营分部不会综合计算,除非经济特性、产品及服务性质等方面类似[194] - 资产减值测试在报告期末进行,可收回金额为公平值减处置成本及使用价值中较高者,减值亏损即时确认于综合损益内[197] - 拨备确认条件包括现有法定或推定责任、经济利益流出可能性及责任金额可准确估计,或然负债则披露为可能出现的责任[198] - 报告期间后事项如属重大且非调整事项,则在综合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