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科思(01167)

搜索文档
加科思-B(01167)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2 22: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人民币9570万元,归因于与AbbVie的许可及合作协议产生的研发成本报销[12]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人民币2.808亿元增加人民币1.648亿元至2022年的人民币4.456亿元,主要因临床候选药物进展等[12]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人民币4460万元减少人民币200万元至2022年的人民币4260万元,主要因专业服务费用减少[12] - 公司年内亏损从2021年的人民币3.012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人民币3.719亿元[12]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分别录得收入人民币95.7百万元及152.8百万元,均来自许可及合作协议所得收入[68]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成本分别为人民币83.1百万元及140.0百万元,主要是SHP2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开支[68] - 公司毛利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2.8百万元小幅减少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2.6百万元[68] - 公司其他收入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1.0百万元减少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9百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人民币9.4百万元[69] - 公司其他收益净额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人民币17.795百万元变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人民币79.509百万元[70] - 公司汇兑收益净额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人民币27.3百万元增加人民币109.8百万元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人民币82.5百万元,因美元及港元升值[71] - 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2.808亿元增加1.648亿元至2022年的4.456亿元,主要因临床候选药物进展、临床前研究活动拓展和员工成本增加[73]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4460万元减少200万元至2022年的4260万元,主要由于专业服务费用减少[74] - 财务收入从2021年的1880万元增加580万元至2022年的2460万元,归因于定期存款平均利率上升和银行结余减少的合并影响[75] - 2022年和2021年均未产生所得税开支[76] - 2022年经调整亏损为3.56205亿元,2021年为2.84678亿元[78] - 2022年经调整研发开支为5.15025亿元,2021年为4.07173亿元[79] - 2022年经调整行政开支为3929.2万元,2021年为3877.3万元[81] - 2022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924亿元,较2021年的1.475亿元增加1.449亿元,主要因研发开支增加[81]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6.863亿元,较2021年的1.617亿元增加8.48亿元,主要因购买和存入到期日超3个月存款的影响[81]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990万元,较2021年的1.091亿元增加1.19亿元,主要因2021年行使超额配股权筹资的影响[8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租赁负债为人民币14780万元[8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订约但未拨付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5140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15220万元[86] - 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公司分别录得流动资产净值人民币11.829亿元及人民币15.589亿元[8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共计303名,2022年度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63亿元,2021年度为人民币1.287亿元[89] - 2022年公司收入9.5746亿元,成本8.3112亿元,毛利1.2634亿元;2021年分别为15.2809亿元、13.9979亿元、1.2830亿元[106] - 2022年研发开支4.45647亿元,行政开支4255.1万元;2021年分别为2.80838亿元、4457.8万元[106] - 2022年经营亏损3.94201亿元,2021年为3.19384亿元[106] - 2022年财务收入净额2234万元,2021年为1819.7万元[106] - 2022年除所得税前亏损3.71861亿元,2021年为3.01187亿元[106] - 2022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3.71557亿元,2021年为3.01392亿元[107] - 2022年资产总值15.74647亿元,2021年为17.21834亿元;权益总额2022年为12.82524亿元,2021年为16.37088亿元[108] - 递延收入为1609千人民币,较之前的2024千人民币有所下降[110] - 租赁负债为134663千人民币,之前为1889千人民币,大幅增加[110]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36272千人民币,之前为3913千人民币,增长明显[110] - 流动负债总额为155851千人民币,之前为80833千人民币,有所上升[110] - 负债总额为292123千人民币,之前为84746千人民币,增长较多[110] - 权益和负债总额为1574647千人民币,之前为1721834千人民币,有所减少[110] - 2022年客户合约收入为95746千人民币,2021年为152809千人民币,收入下降[118][119][120] - 2022年按性质划分的开支合计为571310千人民币,2021年为465395千人民币,开支增加[122]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71,861千元,2021年为301,187千元;2022年已发行缴足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51,876千股,2021年为747,293千股;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0.49元,2021年为0.40元[128] - 2022年和2021年公司未宣派股息[130] - 2022年银行存款1,298,688千元,2021年为1,537,583千元;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24,375千元,2021年为1,527,204千元[132][134] - 2022年对联营公司和其他被投资方优先股投资分别为17,516千元和7,905千元,2021年分别为16,228千元和0千元[135] - 2022年商品和服务预付款项、应收保证金、可收回增值税、其他应收关联方款项分别为12,074千元、3,383千元、2,402千元、0千元,2021年分别为21,678千元、3,491千元、21,426千元、708千元[136]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96,551千元,2021年为51,047千元[137] - 2022年薪酬及福利应付款项、购买物业等应付款项、应付税款、应计专业服务费、其他分别为23,583千元、14,724千元、2,353千元、1,818千元、1,883千元,2021年分别为17,160千元、2,985千元、1,967千元、1,989千元、767千元[13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Glecirasib - 2022年9月,Glecirasib在中国针对携带KRAS G12C突变的NSCLC患者的关键试验获CDE批准[1] - 2022年12月,Glecirasib获CDE授予用于治疗KRAS G12C突变的晚期或转移的NSCLC患者的二线及以上治疗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1] - 2023年2月,Glecirasib与抗EGFR抗体cetuximab联用的I/IIa期试验招募在中国完成[1] - 2022年9月,针对携带KRAS G12C突变的肿瘤患者的Glecirasib单药疗法的II期剂量扩展全球研究在美国和欧洲启动[1] - 2022年公司开展九项新研究并达成首名患者入组,KRAS G12C抑制剂Glecirasib单药治疗试验的I/IIa期剂量递增及扩展试验在中国完成[18] - 中国56名携带晚期KRAS G12C突变实体瘤患者在七个月内分五个剂量水平入组Glecirasib I期剂量递增试验[20] - 2022年9月携带KRAS G12C突变的NSCLC患者的关键试验获CDE批准,正招募约60个中心的患者[21] - 2022年12月Glecirasib获CDE授予用于治疗KRAS G12C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二三线的BTD[21] - 截至2022年4月1日,KRAS G12C突变的NSCLC患者I期临床数据显示整体反应率(ORR)为56.3%(18/32),疾病控制率(DCR)为90.6%(29/32);400毫克QD及800毫克QD群组中,ORR为66.7%(8/12),DCR为100%(12/12)[21] - 2023年2月Glecirasib与抗EGFR抗体Cetuximab在中国联用的I/IIa期试验患者招募完成,逾40名CRC患者入组RP2D,关键试验预计2023年四季度在中国启动[25] - 公司预计2023年底前提交Glecirasib单药疗法用于NSCLC的NDA申请并获得加速批准[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JAB - 3312 - 2022年7月,公司就JAB - 3312与KRAS G12C抑制剂(Sotorasib)联用完成全球I期剂量递增阶段部分[3] - JAB - 3312与Sotorasib的I期剂量递增试验已完成,正为IIa期剂量扩展招募患者并将试验扩展至欧洲[17] - JAB - 3312与Glecirasib的联用在中国积极招募患者,预计2023年下半年获初步安全性及疗效数据[17] - 2022年7月公司完成JAB - 3312与KRAS G12C抑制剂Sotorasib联用的全球I期剂量递增阶段,IIa期剂量扩展部分正在进行[29] - 2022年1月国家药监局批准JAB - 3312与Glecirasib联用的IND申请,首名患者于2022年5月成功给药,该试验正在积极招募中[29] - JAB - 3068及JAB - 3312已获美国FDA用于食道癌治疗的孤儿药认定[28] - JAB - 3312与osimertinib联用的全球I期剂量递增正在进行,在一名耐药NSCLC患者身上观察到早期局部临床反应[30] - JAB - 3312与pembrolizumab联用已在美国完成I期剂量探索试验,IIa期剂量探索正在中国进行,若干肿瘤类别患者有早期临床反应[31] - JAB - 3312和JAB - 3068单药疗法确定了最大耐受剂量及RP2D,美国及中国的ESCC、HNSCC及NSCLC的I期或I/IIa期试验已停止招募[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JAB - 21822 - JAB - 21822于2022年9月启动NSCLC关键性试验,2022年12月获BTD[15] - JAB - 21822于2022年3月启动CRC、PDAC及其他实体瘤IIa期首例患者入组[15] - JAB - 21822于2022年9月启动NSCLC、CRC全球试验II期剂量扩增[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在研药物 - 2022年8月,公司就STK 11共同突变NSCLC患者的Glecirasib单药治疗I/IIa期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2] - JAB - 23400、JAB - 30300、JAB - 26766预计2023年进行IND[16] - JAB - X1800 (iADC)于2023年第一季度被提名为候选药物,预计2024年进行IND[16] - JAB - 22000预计2024年进行IND[16] - JAB - 8263治疗实体瘤的I期剂量递增在美国及中国进行,美国首名患者2020年11月入组,中国首名患者2022年2月入组[36] - JAB - 8263治疗MF及AML的I期剂量递增在美国和中国同时进行,中国首名患者2021年4月入组,预计2023年下半年确定RP2D[37] - JAB - 2485的I/IIa期全球试验在美国及中国进行,美国首名患者2023年1月完成给药,中国IND申请2022年10月获批准[38] - JAB - BX102的I/IIa期试验IND分别于2021年10月获美国FDA批准、2022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2年9月启动试验,预计2024年下半年确定RP2D[40] - JAB - 24114是谷氨酰胺底物相关代谢酶的抑制剂,有巨大治疗潜力[41] - 公司于2022年12月提交JAB - 24114的I/IIa期试验IND申请,2023年3月获批[42] - 公司于2023年1月提交JAB - BX300的IND申请[43] - JAB - 23400的IND申请预计2023年下半年提交,其结果将于2023年4月1
加科思-B(01167)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2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专注创新肿瘤疗法的内部发现和开发[10] - 公司于2018年6月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0年12月2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主要从事新药研发[95] - 公司于2020年12月21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73][74] - 加科思(香港)于2018年7月3日根据香港法律注册成立,为公司直接全资附属公司[73] - Jacobio US于2018年12月20日根据特拉华州法律注册成立,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73] - 北京加科天实于2016年12月7日根据中国法律注册成立,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73] 财务状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人民币5470万元,归因于与AbbVie的许可及合作协议产生的研发成本报销[5] - 公司研发开支由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1.217亿元增加人民币5490万元或45.1%至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766亿元[5]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1850万元增加人民币430万元或23.2%至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2280万元[5] - 期内亏损由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1.366亿元减至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278亿元[5]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分别录得收入5470万元及5770万元[3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成本为4590万元,2021年同期为5310万元[38] - 毛利由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60万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880万元[38] - 其他收入由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60万元减少至2022年同期的18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310万元[40] - SHP2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开支2022年上半年为4585.4万元,2021年同期为5313.3万元[37] - 许可及合作协议所得收入2022年上半年为5468.7万元,2021年同期为5768.9万元[3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收益净额为人民币4920万元,较2021年同期亏损人民币1460万元增加人民币6380万元[4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76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1.217亿元增加人民币5490万元[4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28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1850万元增加人民币430万元[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收入为人民币77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760万元增加人民币10万元[44] - 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未产生所得税开支[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27825亿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1.36597亿元[4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经调整亏损为人民币1.28416亿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1.25768亿元[4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76589亿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1.2166亿元[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经调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2.18547亿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1.67011亿元[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277.9万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1852.8万元[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1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00万元[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38亿元[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26亿元[4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4.66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7100万元[4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租赁负债为390万元[4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订约但尚未拨付的资本承担为1.55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300万元[4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或有负债(2021年12月31日:零)[4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录得流动资产净值14.42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1.163亿元[4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雇员共计285名,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薪酬成本总额为78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10万元[50] - 董事会决议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零)[51] - 审核委员会认为中期业绩及报告遵守适用准则、法规且公司已适当披露[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53] - 除报告披露外,公司无其他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53]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54,68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7,689千元人民币[83]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8,83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4,556千元人民币[83] - 2022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76,589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21,660千元人民币[8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35,414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43,938千元人民币[83] - 2022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27,82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36,597千元人民币[83]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27,82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36,597千元人民币[83][84]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17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0.18元人民币[83] - 2022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为127,584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36,635千元人民币[85] - 2022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241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 - 38千元人民币[8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1601315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721834千元有所下降[8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85323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4746千元略有上升[8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1826千元,2021年同期为114752千元[9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所得现金净额为1703千元,2021年同期为182112千元[9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所用)/所得现金净额为3022千元,2021年同期为119642千元[9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1459890千元,较期初减少116551千元[9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127825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136597千元[91][92] - 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中股本为510千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87][91] - 2022年6月30日其他储备为3979461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979220千元略有增加[87][91] - 2022年6月30日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储备为126665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0177千元有所增加[87][91]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57,190千元,非金融负债外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6,517千元,租赁负债为4,069千元,合计67,776千元[104] - 2021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51,047千元,非金融负债外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5,741千元,租赁负债为7,068千元,合计63,856千元[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就许可及合作协议确认的收入总额为54,687,000元,2021年同期为57,689,000元[1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与协议有关的合约资产为20,286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64,919千元[1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开支合计245,222千元,2021年同期为193,321千元[1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1,779千元,2021年同期为3,624千元[1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净额为53,342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11,930千元[1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收入净额为7,589千元,2021年同期为7,341千元[127]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均为零[12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27,825千元,2021年同期为136,597千元[1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缴足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51,442千股,2021年同期为746,365千股[1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每股基本亏损为0.17元,2021年同期为0.18元[134]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息,2021年同期亦为零[1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34,412千元,较期初增加346千元[138] - 2022年6月30日优先股投资为24,85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228千元[139] - 2022年6月30日银行存款为1,466,57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537,583千元[140]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59,89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527,204千元[140]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1年以内为57,19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51,047千元[143] - 2022年1月1日及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权益股份数为771,462,180股,股本为510千元[144] - 2022年6月30日资本储备为3,979,361千元,外币换算储备为100千元,合计为3,979,461千元[145] - 2022年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产生的开支为6,48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0,829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累计开支为126,665,000元人民币,2021年6月30日为111,557,000元人民币[1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计提拨备的资本开支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185千元人民币,投资为151,006千元人民币[153] - 2022年6月30日不可撤销租赁合同项下1年以内短期租赁及低价值租赁的日后最低租赁付款总额为230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3,873千元人民币[155] - 2022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及其他短期雇员福利为6,263千元人民币,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5,48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7,480千元人民币和7,082千元人民币[159] - 2022年上半年向Hebecell提供咨询服务收入为1,28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上半年无此收入[159] - 2022年6月30日其他应收Hebecell款项为337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708千元人民币[161] 药物研发进展 - 2022年7月,公司就JAB - 3312与KRAS G12C抑制剂(Sotorasib)联用完成全球I期剂量递增阶段部分[7] - 2022年5月,JAB - 3312与KRAS G12C抑制剂(JAB - 21822)联用的I/IIa期临床试验首名患者在中国给药[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JAB - 21822在中国II期剂量扩展阶段已治疗共50名处于RP2D的NSCLC患者[7] - 2022年6月,JAB - 21822与抗EGFR抗体cetuximab联合治疗
加科思-B(01167)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5 16:30
研发项目进展 - 2021年公司完成JAB - 3312的一期试验,确定单药及联合PD - 1的二期推荐剂量,在美国启动SHP2联合Sotorasib以及联合Osimertinib的I/II期研究[5] - 2021年KRAS G12C抑制剂(JAB - 21822)实现从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启动临床到确认二期剂量的过程,公司处于国内同研该抑制剂生物科技公司前三[5] - 公司获得4个关于KRAS G12C抑制剂的IND批准,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试验已启动入组病人,KRAS G12C在欧洲多国获批临床试验[5] - CD73(JAB - BX102)和Aurora A(JAB - 2485)两个项目获美国FDA的IND批准,计划2022年第2 - 3季度开始入组病人[5] - JAB - 3312已在美国和中国完成实体瘤患者的I期剂量探索部分,确定了最大耐受剂量及II期推荐剂量[16] - JAB - 3068在中国进行的IIa期单药疗法试验的入组工作已完成,与PD - 1抗体联合研究正处于剂量递增阶段[17] - JAB - 21822用于治疗KRAS G12C肿瘤患者的单药疗法剂量递增阶段已在中国完成,预计2022年扩展至欧洲和以色列[17] - JAB - 8263在中国和美国进行I期剂量递增试验,预计2022年下半年启动扩展计划[18] - JAB - 2485的IND申请2022年1月获美国FDA批准,预计2022年二季度在中国提交申请[18] - JAB - BX102的IND申请2021年10月获美国FDA批准,预计2022年上半年在美国给药,2022年1月在中国提交申请[18] - JAB - 24114和JAB - BX300预计2022年下半年提交IND申请,JAB - 26766预计2022 - 2023年提交[18] - JAB - 23400预计2023年提交IND申请[19] - JAB - 22000计划2023年提交IND申请,JAB - 23000和JAB - 30000计划2023 - 2024年提交[20] - 2022年1月启动JAB - 3068 IIa期首例患者入组,2022年12月启动JAB - 3312 IIa期首例患者入组[25] - JAB - 8263预计2022年下半年厘定RP2D,2022年下半年启动关键性试验[25] - JAB - 21822预计2022年下半年首例患者入组,其与SHP2i联合疗法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首例患者入组[25] - JAB - BX102预计2022年上半年首例患者入组,JAB - 2485预计2022年下半年首例患者入组[25] - JAB - 24114、JAB - BX300预计2022年下半年进行IND,JAB - 26766预计2022 - 2023年进行IND[28] - JAB - 23400、JAB - 22000预计2023年进行IND,JAB - 30000预计2023 - 2024年进行IND[28] - SHP2及Sotorasib全球试验美国首例患者联用给药于2022年1月完成,JAB - 3312与JAB - 21822联用中国首例患者给药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28] - JAB - 3068和JAB - 3312获美国FDA用于食道癌治疗的孤儿药认定[29] - JAB - 3068美国I期试验在办理收尾程序,中国IIa期试验入组完成,预计2022年下半年收尾[29][30] - JAB - 3068与PD - 1 mAb联用中国I/IIa期试验正处剂量递增阶段[30] - 公司已完成JAB - 3312单药疗法美国及中国实体瘤患者I期剂量探索,确定最大耐受剂量及RP2D,并启动扩张阶段探索其在特定实体瘤中的应用[31] - 公司启动JAB - 3312与PD - 1 mAb/MEK抑制剂等联用的全球研究,2021年7月因临床开发进度收取AbbVie里程碑付款2000万美元[31][32] - JAB - 21822于2021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和美国FDA IND申请批准,中国单药治疗已启动剂量扩展阶段,美国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启动[33] - JAB - 21822与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联用IND申请2021年12月在中国获批,2022年2月首位患者成功给药[34] - JAB - 21822与SHP2抑制剂JAB - 3312联用等多项临床试验IND申请于2021下半年或2022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获批,部分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首批患者给药[34] - JAB - 8263于2020年7月在美国、2020年11月在中国获IND批准,中美剂量递增阶段进行中,预计2022年下半年确定RP2D[35] - 公司预计2022年下半年在美国为JAB - 2485首位患者给药,二季度在中国向国家药监局提交IND申请[37] - 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在美国为JAB - BX102首位患者给药,已在2022年1月在中国向国家药监局提交IND申请[37] - 公司准备于2022年下半年提交JAB - 24114和JAB - BX300的IND申请[37][38] - 公司准备于2022 - 2023年提交JAB - 26766的IND申请,2023年提交JAB - 23400和JAB - 22000的IND申请[39] - 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获得JAB - 6343单药疗法的IND批准[39] - 公司计划于2023 - 2024年提交JAB - 23000和JAB - 30000的IND申请[40] - 主要KRAS项目JAB - 21822剂量递增阶段已在中国完成,预计2022年下半年在美国启动单药疗法试验扩展阶段,2022年下半年在中国启动关键性注册试验,2023 - 2024年向国家药监局完成NDA提交[47] - 2022年2月提名KRAS multi抑制剂JAB - 23400,另有针对G12D、G12V突变的小分子KRAS抑制剂发现项目及靶向RAS信号通路的大分子抗体JAB - BX300 [48] - 公司将MYC信号通路中的JAB - 8263及RB信号通路中的JAB - 2485推进到临床阶段,持续推进P53、肿瘤代谢、肿瘤免疫信号通路等新在研项目[49] 研发投入与策略 - 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4.21亿元,较去年增长83%,2020年研发投入增长65%[5] - 公司立项策略关注RAS、MYC、RB、I/O、肿瘤代谢及P53六大肿瘤信号通路,涵盖70% - 80%的肿瘤类型[5]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0年的人民币1.86亿元增加人民币9490万元至2021年的人民币2.808亿元[12] - 研发开支由2020年的1.86亿元增至2021年的2.808亿元,主要因临床候选药物进展等[62][63] - 2021年年内研发开支2.80838亿人民币,经调整研发开支2.68993亿人民币;2020年年内研发开支1.85952亿人民币,经调整研发开支1.71256亿人民币[70]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原创新药,细分领域做到全球前三,通过专利授权获全球市场份额,保留中国市场权益[7] - 2022 - 2023年公司有三项重点战略,但文档未提及具体内容[7] - 公司预计将有6 - 8个项目以全球前三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后续还有多个项目将提交IND申请[8] - 公司计划全面发展自身能力,包括在中国研发、制造和商业化,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获取国际市场份额[54]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528亿元,归因于与AbbVie的许可及合作协议产生的研发成本报销[11]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0年的人民币5380万元减少人民币930万元至2021年的人民币4460万元[13] - 年内亏损从2020年的人民币15.137亿元减至2021年的人民币3.012亿元[14] - 2021年及2020年公司分别录得收入1.528亿元及4.863亿元,与许可及合作协议相关[56] - 2021年及2020年收入成本分别为1.4亿元及4410万元,主要是SHP2抑制剂临床试验开支[57] - 公司毛利由2020年的4.422亿元减至2021年的1280万元[58] - 其他收入由2020年的770万元增至2021年的110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330万元[59] - 其他亏损由2020年的3096.5万元减至2021年的1779.5万元,主要因汇兑亏损减少450万元[60][61] - 2021年外汇套期相关活动产生收益650万元[61] - 行政开支由2020年的5380万元减至2021年的4460万元,主要因上市开支减少[63][64] - 财务收入由2020年的310万元增至2021年的1880万元,主要因银行利息收入增加[65] - 2021年及2020年均未产生所得税开支[65] - 2021年年内亏损3.01187亿人民币,2020年为15.13677亿人民币;2021年年内经调整亏损2.84678亿人民币,2020年经调整利润为2.27044亿人民币[67] - 2021年年内行政开支4457.8万人民币,经调整行政开支3877.3万人民币;2020年年内行政开支5383.8万人民币,经调整行政开支2377.2万人民币[7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75亿人民币,较2020年增加2.263亿人民币;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1.617亿人民币,较2020年增加3.772亿人民币;融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1.091亿人民币,较2020年减少11.663亿人民币[7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5.376亿人民币,2020年为16.274亿人民币[74] - 2021年1月13日,全球发售国际包销商部分行使超额配售权,发行11808300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587亿港元[7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租赁负债为680万人民币[7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订约但尚未拨付的资本承担为1.522亿人民币,2020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为50万人民币[76] - 公司预计通过经营活动现金、资本市场筹资及首次公开售股所得款项净额满足流动资金需求,目前无重大外债或股权融资计划[74]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或有负债和押记资产[77]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12月31日,公司分别录得流动资产净值15.589亿元及17.415亿元[78] 公司人员情况 - 2021年公司员工人数从190人增长至260人,2022年是向生物制药公司转型之年[10]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共计262名[7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成本总额为1.287亿元,2020年为8310万元[79] - 2021年8月31日公司采纳一项计划以吸纳及挽留人员[80] - 王印祥博士自2019年8月起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体策略规划等[82] - 王晓洁女士自2015年9月起担任集团行政总裁,负责整体行政等管理[86] - 胡云雁女士自2019年3月起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指导和监督研发工作[86] - 胡邵京博士自2017年2月起担任集团研发总裁,负责指导和监督研发工作[88] - 胡博士自2022年3月22日起不再擔任公司執行董事[89] - 馮婷博士自2022年3月22日起不再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91] - 唐豔旻女士自2018年8月22日起擔任董事,2020年8月20日調任非執行董事,目前仍在附屬公司任職[92][93] - 呂東博士自2020年11月30日起擔任非執行董事[94] - 陳德禮博士自2020年8月20日起擔任非執行董事[95] - 宋瑞霖博士擔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負責監督董事會並提供獨立判斷[96] - 吴革博士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方面经验丰富,曾在多所高校任职,担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99] - 蔡大庆博士创立风险投资公司,担任多家公司董事[99] - 吴晓明博士担任多家医药学术期刊主编或副主编,曾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100] - 吴博士自2022年3月22日起不再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02] - 王印祥为公司首席执行官、董事长,2015年7月加入,7月17日获委任为高级管理人员[103] - 王晓洁为公司行政总裁,2015年9月加入,9月1日获委任为高级管理人员[103] - 胡云雁为公司高级副总裁,2017年4月加入,2019年3月20日获委任为高级管理人员[103] - 王宜为公司首席医学官、高级副总裁,2020年7月加入,7月16日获委任为高级管理人员[103] - 公司首席医学官王宜拥有超11年肿瘤临床科研与开发经验,1993年获生物学士学位,2001年获医学博士及哲学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为认证肿瘤医学专家[10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高级管理层成员(董事除外)薪酬在100
加科思-B(01167)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4 16:47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人民币1.75亿元,同比增长146%[6] - 公司预计2022年将有近10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4] - 公司SHP2蛋白磷酸酶抑制剂项目已进入临床二期,是全球第二个启动SHP2临床的企业[5] - 公司KRAS G12C抑制剂已在中国及美国进行临床试验[5] - 公司战略投资了拥有独特3D PSC-NK培养平台技术的iPSC CAR-NK公司Hebecell[5] - 公司2020年6月完成第一笔交易额8.55亿美元的SHP2抑制剂对外授权交易,并保留所有中国权益[6] - 公司临床项目聚焦于SHP2/RAS、I/O、RB、肿瘤代谢、c-MYC等五大信号通路中的新靶点[6] - 公司计划通过加速推进在研项目实现自主研发出全球首创新药的目标[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2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4%,主要由于临床前候选药物研发活动的进展及员工成本增加[10] - 公司SHP2抑制剂JAB-3312的全球Ib/IIa期试验已启动,并于2021年7月收取AbbVie的2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14] - 公司KRAS G12C抑制剂JAB-21822的I期临床试验首批患者已于2021年7月在中国完成入组[17] - 公司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向美国FDA提交JAB-BX102的IND申请,并预期向国家药监局提交[18] - 公司于2021年4月在中国上海推出第三个研发中心,以吸引全球科学家和医生[20] - 公司于2021年8月以2500万美元购买Hebecell的19.74%股份,以扩展在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的布局[20] - 公司专注于创新肿瘤疗法的内部发现和开发,特别是在调节酶以应对难以成药的靶点方面,如PTPs和KRAS[21] - 公司与AbbVie合作开发创新变构SHP2抑制剂,以增加候选药物的成功几率[21] - 公司有四项资产处于I/II期试验,若干其他资产处于IND待启动阶段,这些候选药物可能对多种肿瘤类型具有广泛适用性[21] - JAB-3068和JAB-3312是公司两个临床阶段的口服变构SHP2抑制剂,已获得美国FDA的孤儿药认定[27] - JAB-3068于2021年4月在美国获得IND批准并首例患者入组[24] - JAB-3312计划在2021年第四季度进行IIa期首例患者入组[24] - JAB-8263于2021年第一季度启动试验,并于2021年4月首例患者入组[24] - JAB-21822计划在2022年上半年进行首例患者入组[24] - JAB-BX102计划在2021年第三季度提交IND申请[25] - JAB-6343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提交IND申请[25] - 公司在中国完成JAB-3068 I/IIa期试验的I期剂量探索部分,并在美国I期试验中确定了最大耐受剂量及II期推荐剂量(RP2D)[28] - 公司在中国启动JAB-3068与PD-1抗体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IIa期试验,首位患者已于2021年4月给药[29] - 公司在中国及美国I期试验中评估JAB-3312,并计划进一步探索其在BRAF及NF1 LOF突变实体瘤中的应用[30] - 公司启动全球Ib/IIa期试验,评估JAB-3312与PD-1抗体或MEK抑制剂联用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疗效,并于2021年7月收取里程碑付款20百万美元[31] - 公司与AbbVie达成许可及合作协议,开发并商业化SHP2抑制剂,包括JAB-3068及JAB-3312,并已行使中国选择权[32] - 公司获得美国FDA及国家药监局对JAB-8263的IND批准,用于治疗实体瘤及血癌,首位患者分别于2020年11月和2021年4月完成入组[34] - 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及美国FDA对JAB-21822的IND批准,用于携带KRAS G12C突变肿瘤患者,首批患者已于2021年7月在中国完成入组[35] - 公司计划于2021年9月向美国FDA提交JAB-BX102单药疗法及与PD-1抗体联合治疗成年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ND申请[36] - JAB-6343已完成GLP毒理学研究及GMP原料药生产,预计2021年下半年提交IND申请[37] - JAB-2485的GLP毒理学研究与GMP原液及药物产品生产已启动,预计2021年下半年提交IND申请[37] - JAB-24000候选药物于2021年3月被提名,目前处于IND待启动阶段,有望成为首批进入市场的药物产品之一[37] - JAB-BX300候选药物于2021年3月被提名,目前处于IND待启动阶段,有望成为首批进入市场的药物产品之一[37] - JAB-22000目标于2022年至2023年提交IND申请,有望成为首批进入市场的小分子KRAS G12D药物[38] - JAB-26000目标于2022年至2023年提交IND申请,有望成为首批进入市场的免疫肿瘤信号通路药物[38] - 公司于2021年4月在中国上海推出第三个研发中心,吸引全球科学家和医生[39] - 公司以25,000,000美元购买Hebecell的1,321,257股A轮优先股,占其完全稀释后股本的19.74%[3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01项待决专利申请,涵盖多个司法管辖区[39] - 公司计划通过加强药物发现平台和推进在研项目,获得全球市场领导地位[41] - 公司计划在中国及全球开发SHP2及KRAS先导资产,预计这两项资产将成为关键收入驱动因素[42] - SHP2抑制剂JAB-3312与PD-1抗体或MEK抑制剂联合使用的I/II期试验已在全球进行,首例患者给药于2021年5月在美国完成[42] - KRAS G12C抑制剂JAB-21822的I/II期试验IND申请已于2021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及美国FDA批准,首名患者于2021年7月在中国完成入组[42] - 公司预计于2022年至2023年提交KRAS G12D抑制剂JAB-22000的IND申请,2023年至2024年提交KRAS G12V抑制剂JAB-23000的IND申请[42] - 公司预计于2021年提交3份其他IND申请:JAB-BX100(CD73抗体)、JAB-2485(Aurora A激酶抑制剂)及JAB-6343(FGFR4抑制剂)[45] - 公司已在2021年4月在中国上海推出第三个研发中心,以吸引全球科学家和医生[46] - 公司正在中国北京建设符合GMP的内部制造设施,预计2023年底前竣工[48] - 公司与AbbVie就SHP2组合抑制剂达成里程碑式合作,计划继续在全球探索建立合作关系[49]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57.7百万元,主要来自与AbbVie的许可及合作协议[50] - SHP2抑制剂临床试验开支为5313.3万元人民币,占收入成本的100%[51] - 公司毛利从2020年同期的零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456万元人民币[52] - 政府补助增加34.4万元人民币,使其他收入从2020年同期的338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362.4万元人民币[53] - 汇兑亏损导致其他收益减少1570万元人民币,从2020年同期的106.9万元人民币收益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1463.1万元人民币亏损[54] - 外汇套期活动产生270.1万元人民币收益[55] - 研发开支从2020年同期的7101.2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12166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临床前候选药物研发活动的进展及员工成本增加[56] - 行政开支从2020年同期的1237.4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1852.8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雇员福利开支及其他行政开支随业务扩展而增加[57][58] - 财务收入从2020年同期的18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76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全球发售所得款项赚取的银行利息收入增加[59] - 公司确认未产生所得税开支[60] - 期内经调整亏损从2020年同期的7050.3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21年6月30日的12576.8万元人民币[61] - 公司期内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1,660千元,同比增长71.3%[63] - 公司期内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8,528千元,同比增长49.7%[64] - 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114.8百万元,同比增长42.8百万元[65] - 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182.1百万元,同比增长252.2百万元[65] - 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119.6百万元,同比减少43.1百万元[65]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612.4百万元,较2020年底减少15百万元[67] - 公司雇员总数为213名,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59.3百万元,同比增长93.2%[72] - 公司租赁负债为人民币12.7百万元[67]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738.6百万元,较2020年底减少2.9百万元[71]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3]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作为其企业管治守则[73] - 公司董事长王印祥博士同时担任首席执行官,董事会认为此举有利于集团管理[73]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确认中期业绩及中期报告遵守适用会计准则、法律及法规[74]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已上市证券[75]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2021年6月30日持有公司股份的权益及淡仓情况已披露[78] - 王印祥博士持有公司277,098,975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5.92%[79]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的权益涉及多个特殊目的公司及一致行动人士[80][81] - 王印祥博士及其关联方持有公司股份277,098,975股,占总股本的35.92%[84] - BioEngine Capital Holding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98,330,000股,占总股本的12.75%[84] - 晟德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18,818,890股,占总股本的15.40%[84] - LAV Coda Limited及其关联方持有公司股份42,134,075股,占总股本的5.46%[85] - 施毅先生持有公司股份51,282,225股,占总股本的6.65%[85] - Qiming Venture Partners VI, L.P.持有公司股份48,305,740股,占总股本的6.26%[85] - HH SPR-III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56,861,110股,占总股本的7.37%[85] - 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56,861,110股,占总股本的7.37%[85]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21.8百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183.1百万元),计划在2025年前逐步动用[9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人民币93.9百万元,未动用部分为1,089.2百万元[92] - 44%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520.6百万元)将用于JAB-3068在相关地区的临床试验注册及备案[92] - 18%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213.0百万元)将用于JAB-3312在相关地区的临床试验注册及备案[92] - 10%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118.3百万元)将用于JAB-8263进行中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已动用6.4百万元[92] - 8%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94.6百万元)将用于JAB-21822进行中的临床前及临床开发及其IND的注册备案,已动用33.3百万元[92] - 4%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47.3百万元)将用于早期药物发现及开发,包括其他在研产品的临床前及临床开发以及新候选药物的发现及开发,已动用37.0百万元[92] - 8%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94.6百万元)将用于计划建造符合GMP标准的内部生产设施[92] - 4%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47.4百万元)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已动用17.2百万元[92] - 公司于2020年12月2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97] - 公司旗下子公司包括加科思(香港)药业有限公司、JACOBIO (US) PHARMACEUTICALS, INC.和北京加科天实新药研发有限公司[97] - 公司专注于KRAS G12X突变、EGFR、ESCC等癌症相关领域的研究[95][97] - 公司正在进行I期、Ib/IIa期和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99] - 公司研发的PD-1和PD-(L)1抑制剂旨在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来增强抗癌免疫反应[99] - 公司在美国和中国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符合GMP标准[95][97] - 公司通过全球发售筹集资金,用于支持新药研发和市场扩展[95] - 公司计划进一步推进KRAS G12C/D/V突变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95] - 公司致力于开发针对NSCLC、ESCC等癌症的创新疗法[95][9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收入为57,689千元人民币,收入成本为53,133千元人民币,毛利为4,556千元人民币[10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21,66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3%[10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43,938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78,937千元人民币扩大82.3%[10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36,597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810,904千元人民币大幅收窄83.2%[10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8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2.42元人民币大幅改善[10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612,373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1,627,408千元人民币略有下降[11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59,450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52,002千元人民币增长14.3%[11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流动负债总额为74,751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73,878千元人民币略有增加[11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股东权益总额为1,793,225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1,786,200千元人民币略有增长[11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14,752千元,较2020年同期的72,003千元有所增加[11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82,112千元,较2020年同期的70,126千元有所增加[11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19,642千元,较2020年同期的162,742千元有所减少[11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人民币187,002千元,较2020年同期的20,613千元大幅增加[11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605,151千元,较2020年同期的336,000千元大幅增加[116]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股本为人民币510千元,较2021年初的502千元有所增加[1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其他储备为人民币3,979,387千元,较2021年初的3,846,602千元有所增加[1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累计亏损为人民币2,298,229千元,较2021年初的2,161,632千元有所增加[1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为人民币10,829千元,较2021年初的100,728千元有所增加[1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行使超额配售权所得款项净额为人民币132,831千元[116] - 公司计划维持足够的现金以满足经营资本需求,2021年6月30日的金融负债总额为67,300千元人民币,其中1年以内的负债为64,636千元人民币[125][126]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为48,243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12月31日的28,281千元人民币有显著增加[126]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租赁负债为14,021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12月31日的10,779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26]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为2,636千元人民币,全部属于第二层级[128][129] - 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总额为57,689,000元人民币,主要来自与客户签订的许可及合作协议[132] - 公司预计新增或经修订的会计准则不会对其财务表现和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加科思-B(01167)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3 07:33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定位全球市场,致力于研发原创新药(First-in-class),摆脱仅以中国市场为目标的跟踪创新[13] - 公司通过发展迭代验证的异构位点抑制剂技术平台,解决小分子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技术难题[13] - 公司目标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前三,通过专利授权给有全球市场能力的跨国药企获得全球市场份额和里程碑付款[13] - 公司成立之初即瞄准创新药发展最前沿,致力于研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新药[13] - 公司致力于将科学家丰硕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上,为人类健康提供更新的产品[13] - 公司与AbbVie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开发SHP2抑制剂JAB-3068及JAB-3312[28] - 公司与AbbVie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SHP2抑制剂,包括JAB-3068及JAB-3312,并已行使中国选择权[41] - 公司与AbbVie就SHP2组合抑制剂达成里程碑式合作,计划继续在全球探索合作机会[58] - 公司主要业务为创新肿瘤疗法的自主发现和开发[180] 财务表现 - 2020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4.863亿元,主要归因于与AbbVie的许可及合作协议产生的收入[16] - 2020年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86亿元,同比增长47.0百万元,主要由于临床试验扩大和研发员工福利增加[17] - 2020年公司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3.8百万元,同比减少17.3百万元,主要由于上市开支增加和雇员成本减少[18] - 2020年公司年內亏损为人民币16.944亿元,同比增长至人民币15.137亿元,主要由于估值增加导致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19] -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78.8百万元,同比增长人民币191.9百万元,主要由于与AbbVie的许可及合作协议产生的收入[20] - 公司2020年收入为人民币486.3百万元,同比增长100%,主要归因于与AbbVie签订的SHP2抑制剂许可及合作协议[59] - 公司2020年毛利为人民币442.2百万元,同比增长100%,同样归因于与AbbVie的合作[60] - 公司其他收入为人民币7.7百万元,同比下降23.4%,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减少人民币2.6百万元[61] - 公司2020年汇兑亏损为人民币31.7百万元,相比2019年的汇兑收益人民币5.8百万元,减少了人民币36.8百万元[62] - 公司2020年外汇套期活动产生收益人民币0.8百万元[63] - 公司2020年上市开支总额为人民币76.5百万元,其中人民币26.6百万元确认为开支,人民币49.9百万元确认为权益扣减[64] - 公司2020年研发支出为人民币186.0百万元,较2019年的人民币139.0百万元增加人民币47.0百万元,主要由于临床试验扩展及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增长[65] - 公司2020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3.8百万元,较2019年的人民币71.1百万元减少人民币17.3百万元,主要由于雇员成本减少人民币50.3百万元[66] - 公司2020年财务收入为人民币3.1百万元,较2019年的人民币5.3百万元减少人民币2.2百万元,主要由于银行利息收入减少[68] - 公司2020年财务费用为人民币1.5百万元,较2019年的人民币1.4百万元增加人民币0.1百万元,主要由于租赁负债的利息成本及长期保证金的财务成本增加[69] - 公司2020年年内亏损为人民币1,513,677千元,经调整后利润为人民币227,044千元,主要由于具优先权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亏损、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及上市开支的调整[71] - 公司2020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85,952千元,经调整后为人民币171,256千元,主要由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的调整[74] - 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78.8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人民币191.9百万元,主要由于与AbbVie签订的许可及合作协议产生的收入[76] - 公司2020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215.6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人民币215.3百万元,主要由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增加以及三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增加[76] - 公司2020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275.4百万元,主要由于发行C+轮优先股及全球发售所筹集的资金[76] - 公司2020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627.4百万元,较2019年的人民币314.3百万元大幅增长,主要由于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发行C+轮优先股所得款项及全球发售募集资金[78] - 公司2020年全球发售发行96,476,100股股份,每股14.00港元,所得款项1,350.6百万港元记存于储备账[78] - 公司2020年雇员共计177名,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83.1百万元,较2019年的人民币111.3百万元减少,主要由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减少[84] - 公司2020年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741.5百万元,较2019年的人民币272.4百万元大幅增加[83] - 公司2020年租赁负债为人民币10.2百万元[79] - 公司2020年已订约但尚未拨付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0.5百万元,主要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合约有关[80] - 公司2020年未产生任何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资产负债比率或债转股比率均不适用[78] - 公司2020年度未宣派任何末期股息[184] - 公司所有收入均来自与AbbVie的合作[187] 研发进展与药物开发 - SHP2抑制剂JAB-3068的I/IIa期试验在中国已完成I期剂量探索部分,IIa期试验正在进行中[22] - SHP2抑制剂JAB-3312的剂量扩展阶段在美国已完成,联合PD-1抗体或MEK抑制剂的全球Ib/IIa期试验已启动[23] - BET抑制剂JAB-8263于2020年7月及11月分别获得美国FDA及国家药监局的IND批准,首例患者于2020年11月在美国入组[24] - KRAS G12C抑制剂JAB-21822已向国家药监局及美国FDA提交IND申请,首例患者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入组[25] - 公司计划在2021年第三季度向美国FDA和国家药监局提交JAB-BX102的IND申请,预计2021年下半年提交JAB-6343和JAB-2485的IND申请[26] - JAB-22000处于先导化合物优化阶段,计划于2022年至2023年提交IND申请[27] - JAB-26000处于先导化合物优化阶段,计划于2022年至2023年提交IND申请[27] - JAB-23000处于苗头化合物至先导化合物阶段,计划于2023年至2024年提交IND申请[27] - JAB-3068于2021年4月首例患者入组,IIa期首例患者入组预计在2021年第三季度[32] - JAB-3312于2021年3月启动全球Ib/IIa期试验,首例患者入组预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32] - JAB-8263于2021年第一季度启动中国试验,首例患者入组预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32] - JAB-21822于2021年3月提交IND申请,首例患者入组预计在2021年第四季度[32] - JAB-2485的GLP-tox已启动,IND申请预计在2021年下半年[33] - JAB-24000于2021年3月进行IND待启动研究,IND申请预计在2022年[33] - JAB-3068在中国已完成I/IIa期试验的I期剂量探索部分,并在美国I期试验中确定了最大耐受剂量及II期推荐剂量[37] - JAB-3312与PD-1抗体或MEK抑制剂联用的全球Ib/IIa期试验已于2021年3月在美国启动首例患者入组,触发AbbVie里程碑付款2000万美元[40] - JAB-21822作为KRAS G12C抑制剂的IND申请已于2021年3月提交至国家药监局及美国FDA,首例患者入组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进行[44] - JAB-3068与PD-1抗体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IIa期试验已于2020年12月在中国启动,并于2021年4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审查[38] - JAB-3312已获得美国FDA用于食道癌治疗的孤儿药认定,并计划进一步探索其在KRAS G12X突变实体瘤中的应用[39] - JAB-8263已于2020年7月在美国获得FDA的IND批准,用于治疗实体瘤,并于2020年11月在中国获得IND批准[43] - JAB-3068及JAB-3312已获得美国FDA用于食道癌治疗的孤儿药认定,并在临床前与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学特征及效力[36] - JAB-21822在临床前动物研究中表现出杰出的PK特性和良好的耐受性,与安进及Mirati的KRAS G12C抑制剂相比具备剂量特性潜力[44] - JAB-3312与KRAS G12C抑制剂的联用研究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在美国及中国进行[40] - JAB-BX102预计于2021年第三季度向美国FDA及国家药监局提交IND申请[45] - JAB-6343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提交IND申请[45] - JAB-2485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向美国FDA及国家药监局提交IND申请[45] - JAB-24000目前处于IND待启动阶段,有望成为首批进入市场的药物产品之一[47] - JAB-BX300目前处于IND待启动阶段,有望成为首批进入市场的药物产品之一[47] - JAB-22000目标于2022年至2023年提交IND,有望成为首批进入市场的药物产品之一[48] - JAB-26000目标于2022年至2023年提交IND,有望成为首批进入市场的药物产品之一[48] - JAB-23000目标于2023年至2024年提交IND[48] - 公司计划在2021年提交3份IND申请,包括JAB-BX100(CD73抗体)、JAB-2485(Aurora A激酶抑制剂)及JAB-6343(FGFR4抑制剂)[54] - 公司计划在2022年提交JAB-24000(肿瘤代谢信号通路)的IND申请[54] - 公司SHP2抑制剂JAB-3312与PD-1抑制剂或MEK抑制剂联合使用的I/II期试验已在全球启动,首例患者于2021年3月在美国入组[52] - 公司KRAS G12C抑制剂JAB-21822的I/II期试验IND申请已于2021年3月提交,预计首例患者将于2021年下半年入组[52]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由12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0]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购买责任保险,以保障其在履行职责时的法律责任[111] - 公司管理层由执行董事及其他高级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实施董事会采纳的策略及方针[112] - 公司董事会负责监督所有主要事务,包括制定及批准政策事务、整体策略、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111] - 公司董事会成员之间无财务、业务、家族或其他重大关系[110] - 公司董事会认为其成员组成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以保障股东利益[110] - 公司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处理日常管理营运,并定期检讨授权安排[112] - 公司董事会负责编制集团财务报表,并确保及时公布综合财务报表[113] - 公司董事会认为集团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业务的基准编制[113]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印祥博士,负责整体策略规划、业务指导和运营管理[109] - 公司董事会由12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年龄分布在38岁至67岁之间[116] - 公司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旨在通过考虑性别、技能、年龄、专业经验等因素实现董事会多元化[116]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根据集团经营业绩、个人表现及市场统计数据确定,2020年度未支付任何加入或离职补偿[120] - 公司董事会计划未来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主席将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23]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1年3月26日举行了一次审核委员会会议[124] - 公司高級管理層成員(董事除外)的年度薪酬範圍為人民幣1,000,001元至人民幣6,000,000元,其中1人薪酬範圍為1,000,001元至2,000,000元,1人薪酬範圍為5,000,001元至6,000,000元[128] - 公司外部核數師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20年度審計服務費用為人民幣1.5百萬元,非審計服務費用為零[134] - 公司已委任獨立顧問公司檢討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並制定行動計劃解決已確定的問題[133] - 公司董事會已履行企業管治職責,包括制定並審閱企業管治政策、監察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的培訓、審閱遵守法律及監管規定的政策等[129] - 公司提名委員會於2021年3月26日召開一次會議,主要職責包括檢討董事會架構、人數及組成,並就董事委任相關事宜向董事會提出建議[126] - 公司薪酬委員會於2021年3月26日召開一次會議,主要職責包括釐定全體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的具體薪酬待遇[125] - 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層自上市後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均遵守《標準守則》項下所有適用守則條文[127] - 公司內部審計職能部門負責獨立檢討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系統的充分性及有效性[130] - 公司管理層每月檢討已制定的行動計劃,以進一步加強特定關鍵風險的風險管理能力[131] - 公司管理層每月檢討內部控制政策及程序,並在必要時提供更新[132] - 公司董事会负责决策ESG相关策略及审阅ESG绩效表现[140]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印祥博士,负责整体策略规划、业务指导和运营管理[109] - 公司董事会由12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年龄分布在38岁至67岁之间[116] - 公司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旨在通过考虑性别、技能、年龄、专业经验等因素实现董事会多元化[116]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根据集团经营业绩、个人表现及市场统计数据确定,2020年度未支付任何加入或离职补偿[120] - 公司董事会计划未来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主席将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23]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1年3月26日举行了一次审核委员会会议[124] - 公司高級管理層成員(董事除外)的年度薪酬範圍為人民幣1,000,001元至人民幣6,000,000元,其中1人薪酬範圍為1,000,001元至2,000,000元,1人薪酬範圍為5,000,001元至6,000,000元[128] - 公司外部核數師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20年度審計服務費用為人民幣1.5百萬元,非審計服務費用為零[134] - 公司已委任獨立顧問公司檢討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並制定行動計劃解決已確定的問題[133] - 公司董事會已履行企業管治職責,包括制定並審閱企業管治政策、監察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的培訓、審閱遵守法律及監管規定的政策等[129] - 公司提名委員會於2021年3月26日召開一次會議,主要職責包括檢討董事會架構、人數及組成,並就董事委任相關事宜向董事會提出建議[126] - 公司薪酬委員會於2021年3月26日召開一次會議,主要職責包括釐定全體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的具體薪酬待遇[125] - 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層自上市後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均遵守《標準守則》項下所有適用守則條文[127] - 公司內部審計職能部門負責獨立檢討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系統的充分性及有效性[130] - 公司管理層每月檢討已制定的行動計劃,以進一步加強特定關鍵風險的風險管理能力[131] - 公司管理層每月檢討內部控制政策及程序,並在必要時提供更新[132]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发布了首份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涵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138] - 公司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突破性治疗方案,并关注利益相关方的诉求[139] - 公司董事会负责决策ESG相关策略及审阅ESG绩效表现[140]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识别出主要ESG议题[141] - 公司主要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及监管机构、股东及投资者、员工、客户、供应商、媒体及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