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

搜索文档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HK):林光青将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
格隆汇· 2025-08-05 18:03
公司人事变动 - 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授权代表裴刚因个人事务辞任 自2025年8月5日起生效 [1] - 现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林光青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 自2025年8月5日起生效 [1]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林光青将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18:00
核心管理层变动 - 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授权代表裴刚因个人事务辞任 自2025年8月5日起生效 [1] - 现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林光青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自2025年8月5日起生效 [1] - 林光青同时获委任为公司授权代表 与李美仪共同组成符合上市规则第3.05条的两名授权代表团队 [1] 委员会组成调整 - 裴刚辞任后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1] - 林光青新增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1]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2025-08-05 17:5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中国绿地博大绿泽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253[1] 公司人员 - 执行董事为林光青、杨元广,独董为戴国强、金荷仙[2] 董事委员会 - 设有审核、提名、薪酬三个委员会[2] 人员任职 - 林光青任提名和薪酬委员会成员[2] - 戴国强任审核成员、提名主席、薪酬成员[2] - 金荷仙任审核和提名成员、薪酬主席[2] - 杨元广任审核委员会主席[2]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 - (1)主席兼执行董事辞任;(2)委任主席;(3)提名委员会及薪酬...
2025-08-05 17:54
人事变动 - 裴刚自2025年8月5日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职[3] - 林光青自2025年8月5日获委任董事会主席等多职[5][7][9] - 变动后各委员会成员及授权代表确定[8][9]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明确[10]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4:39
股份与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80亿股,面值0.025港元,法定/注册股本为2亿港元[1] - 2025年7月法定/注册股份数目和法定/注册股本无变化[1]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60.41164796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0.41164796亿股[2] - 2025年7月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和库存股份数目均无增减[2]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盘中最低价触及0.011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6-20 17:06
公司股价表现 - 截至6月20日收盘,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 HK)报0 013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上涨8 33% [1] - 当日盘中最低价触及0 011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1] - 资金流向方面,当日主力流入0 303万港元,流出0 590万港元,净流出0 29万港元 [1] 公司背景与业务布局 - 公司是绿地旗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全产业链投资控股集团,2014年实现香港上市(01253 HK),并被纳入MSCI和恒生综合指数,成为"港股通"标的股票 [2] - 公司拥有"资本+技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主题公园建设、景区提升、古镇修缮、特色小镇、海绵城市等领域具备技术储备 [2] - 战略布局为"以生态建设为主、以环境修复和文化旅游为两翼",定位为生态人文环境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具备投融资、策划规划设计、项目施工、商业运营一体化运作能力 [2] - 与同济大学、中科院辰山植物园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并设立多个院士工作站 [2] - 作为全球经营的多元化企业集团,项目遍及全球四大洲十国百城 [2]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盘中最低价触及0.012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6-12 16:59
股价表现 - 截至6月12日收盘报0.013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下跌7.14% [1] - 当日盘中最低价触及0.012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84万港元(流入3.219万港元,流出12.062万港元) [1] 公司概况 - 隶属于绿地集团,是生态建设领域的投资控股集团 [2] - 2014年在香港上市(01253.HK),被纳入MSCI和恒生综合指数 [2] - 形成"资本+技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具备投融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能力 [2] 业务布局 - 战略布局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环境修复和文化旅游为两翼" [2] - 业务覆盖主题公园建设、景区提升、古镇修缮、特色小镇、海绵城市等领域 [2] - 与同济大学、中科院辰山植物园等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设有多家院士工作站 [2] 行业定位 - 定位为生态人文环境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 - 目标成为"生态和人文家园的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开拓者" [2] - 重点把握国家生态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机遇 [2]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6:4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收益为18,396千元,较2023年的26,908千元减少8,512千元,降幅31.6%[13] - 2024年毛利为10,885千元,较2023年的12,387千元减少1,502千元,降幅12.1%[13]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177,301千元,较2023年的516,700千元减少339,399千元,减幅65.7%[1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损为145,755千元,较2023年的535,918千元减少390,163千元,减幅72.8%[13] - 2024年毛利率为59.2%,较2023年的46.0%有所提升[15] - 2024年纯损率为 - 792.3%,较2023年的 - 1,991.7%有所收窄[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实现总收益约1.84千万元,年内毛利约1.09千万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458亿元,毛利率为59.2%,纯亏损率为792.3%[27] - 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益1840万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1.46亿元[47] - 2024年公司毛利率59.2%,较去年同期上升13.2个百分点[47] 其他财务数据(同比环比) - 2024年总资产为2,051,581千元,较2023年的2,126,038千元减少74,457千元,降幅3.5%[1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16,640千元,较2023年的57,293千元增加59,347千元,增幅103.6%[13] - 2024年资产回报率为 - 7.1%,较2023年的 - 25.2%有所改善[15]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93%,较2023年的96.5%有所下降[15] 业务发展动态 - 2024年集团完成重大股权重组,转型为国资混合所有制上市集团的控股公司[3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宣布收购ZDX Energy International Co., Ltd 51%的股权,包括其从事水力发电站全面运维服务的全资附属公司四川国能泰瑞机电有限公司[31] - 2024年集团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上海绿能致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1] 业务战略规划 - 集团采取稳健发展策略,优化现有项目运营效率,加强合规性管理,审慎拓展新项目[28] - 集团优化资本结构、强化成本控制、提升运营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8] - 集团将发展光伏、风电和水力发电等领域的施工、总承包及营运管理,推动新能源业务多元化发展[31] - 公司将依托绿地集团,重点布局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领域,整合国能泰瑞优势开拓能源服务新领域[34] - 公司持续以“把生态建设主业做专,把环境修复、文旅运营做优”为工作方针,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43] - 公司业务战略布局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全产业链发展[52] 项目进展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广安临港经开区官盛湖生态湿地PPP等4个项目处于停工状态,后续将根据沟通结果复工或结算[45] - 广安临港经开区官盛湖生态湿地PPP项目剩余合约价值4.04亿元,因需当地政府取得土地用途转换内部批准而停工[45] - 绵竹市政旅游建设PPP项目剩余合约价值13.92亿元,因需取得相关乡镇/委员会办事处合规审批而停工[45] - 开封市祥符区惠济河湿地公园PPP项目剩余合约价值2.38亿元,正与地方政府磋商已完成工程结算价款[45] - 泉州植物园项目剩余合约价值1.71亿元,因未取得砍伐许可证及当地政府未与村民达成和解方案而停工[45] 绿地集团合作 - 绿地集团助力集团优化存量债务,在集团出现短期经营缺口时给予资金支持[30] - 绿地集团为集团注入发展动力,提升策略经营能力、资源整合效率,优化治理结构[30] - 绿地集团旗下绿化项目逐步向集团内部转移[30] 行业市场情况 - 预计到2028年中国园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元,未来几年平均增速保持较高水平[38] 企业管治架构 - 董事会目前由五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1] - 董事会主席为裴刚先生,行政总裁为林光青先生[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戴国强先生、金荷仙博士、杨元广先生[62] - 董事会设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均有书面职权范围[74] - 审核委员会现有三名成员,主席为杨元广先生[75] - 薪酬委员会现有三名成员,主席为金荷仙博士[78] - 提名委员会有三名成员,戴国强为主席[80][81] 企业管治运作 - 报告期内,所有董事均提供培训记录并由公司保管[71]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与外聘核数师在无执行董事出席情况下开会两次[76]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召开会议一次[79] - 报告期内,董事接受持续专业发展培训,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均有A、B两类培训[72] - 新委任董事入职培训包括考察中国分支机构和与高管会面[70] - 报告期内,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无其他执行董事出席情况下举行一次会议[111] - 报告期内,审计内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总结大会[155]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门会议[155] 董事相关政策 - 公司于2014年8月28日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每年审阅确保其有效[82][85] - 董事提名政策明确董事提名及委任准则和程序,确保董事会具备所需技能和多元观点[87] - 评估和挑选董事候选人需考虑品格、资格、多元化目标等多项标准[89] - 若董事会拟选举或重选董事,会按要求披露候选人资料[92] 企业管治沟通与信息披露 - 公司拟在股东大会上就各项个别重大问题提呈独立决议案,所有决议案将以投票方式表决,结果将登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09] - 公司全体董事均可就企业管治及董事会常规及事务取得联席公司秘书的意见及服务[107] - 公司通讯将适时于联交所网站发布,股东可选择语言和收取方式[132] - 公司应根据上市规则在联交所网站发布公告及其他文件[133] - 公司在联交所网站发布的资料也会在公司网站发布[134] - 公司鼓励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无法出席可委任代表投票[135] - 股东关于持股事项可向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查询[137] - 股东关于企业管治或其他事项可电邮至ir@broad - greenstate.cn或邮寄至指定地址[138] - 公司中期及年度业绩简报会可通过网络广播[139] 风险管理 - 公司风险管理包括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及应对、风险评估等[117] - 公司严格执行多项会计准则保证资产安全和财务状况正确反映[117] 股息政策 - 公司2018年11月13日采纳股息政策,实行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141] ESG报告编制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ESG管理方针、策略相关资料[147]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联交所主板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2所载之“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150] - 公司在报告期内进行重要性评估以识别重大议题,并将其作为ESG报告编制重点[152] - 计算关键绩效指标数据所使用的标准和方法以及适用假设均在注释补充[152] - 除非另有说明,ESG报告编制方法与上年度一致以便比较[152] ESG管治架构 - 公司ESG管治由董事会领导,ESG工作小组至少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成员组成,成员每年检讨一次[154] ESG风险评估与管理 - 公司从确定业务范围、选择指标、评估分公司等五方面评估ESG事宜风险[158] - 公司将ESG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建立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跟踪评估反馈体系[159] - 公司通过建设性沟通采纳持份者意见,各部门检讨运作识别ESG事宜[161] - 公司从ESG事项对经济等的冲击及对持份者的影响两方面评估重要性[165] ESG运营表现 - 2024年氮氧化物排放14.58千克,2023年为12.41千克;硫氧化物排放0.97千克,2023年为1.02千克;颗粒物排放1.31千克,2023年为1.09千克[172]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密度较2023年减少约11.9%[173] - 2024年自有车辆直接排放温室气体10.82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13.28吨;外购电力能源间接排放70.07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98.55吨[175]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80.89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111.83吨[175]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密度为1.26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2023年为1.43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175] - 2024年博大綠澤總部及下屬項目辦公室人均耗電量對比2023年減少約17.7%[185] - 2024年無鉛汽油耗量35,029.86千瓦時,2023年為42,447.76千瓦時[185] - 2024年液化石油氣耗量4,375.97千瓦時,2023年為10,920.84千瓦時[185] - 2024年外購電力耗量79,238.98千瓦時,2023年為122,320.12千瓦時[185] - 2024年能源總耗量118,644.81千瓦時,2023年為175,688.72千瓦時[185] - 2024年能源總耗量密度1,853.83千瓦時/僱員,2023年為2,252.42千瓦時/僱員[185] - 2024年水總耗量5,509.68噸,2023年為6,802.08噸[191] - 2024年水總耗量密度86.09噸/僱員,2023年為87.21噸/僱員[191] - 2024年水總耗量密度較2023年減少約1.29%[191] ESG研发与应对措施 - 公司完成盐碱地区域改良、防盐排盐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实施的研发项目[195] - 公司完成人工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污染水域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等研发项目[196] - 公司采取措施防治扬尘、噪声、水污染,如合理安排清洗车辆及洒水等[197] - 公司将气候风险纳入ESG风险管理体系,修订《生态与环境保护制度 — 气候变化政策》[199] - 公司定期检查维护排水设施,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教育活动[199] - 公司备有替代采购方案,确保供应链稳定[199] 外部环境与应对 - 生态建设行业转型,市场对绿色建筑需求增加,交易所加强披露要求[200] - 公司监控监管环境和产品市场,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需求[200] - 公司关注商业环境和国家政策变化,调整业务运营方式[200]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1:5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8,39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6,908千元人民币,减少8,512千元人民币[3][4] - 2024年毛利为10,88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387千元人民币,减少1,502千元人民币[3][4]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145,75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35,918千元人民币,减少390,163千元人民币[3][4] - 2024年毛利率为59.2%,2023年为46.0%,增加13.2个百分点[3]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177,30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16,700千元人民币,减少339,399千元人民币[4] - 2024年年内亏损为143,6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41,285千元人民币,减少397,586千元人民币[4]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2.52分人民币,2023年为16.03分人民币[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369,14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00,972千元人民币,减少31,827千元人民币[7]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为778,22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45,039千元人民币,减少66,813千元人民币[7]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41,56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0,161千元人民币,增加61,403千元人民币[8] - 2024年度公司亏损净额为1.43699亿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7.78226亿元[11]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收入总额分别为34,460千元和57,879千元,(亏损)/收益总额分别为 - 24,312千元和14,750千元,其他收入及盈利总额分别为10,148千元和72,629千元[27] - 2024年和2023年年内税项(抵免)/开支总额分别为 - 33,602千元和24,585千元,即期中国年内支出分别为1,700千元和0千元,过往年度超额拨备分别为0千元和 - 68千元,递延分别为 - 35,302千元和24,653千元[32] - 2024年和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5,794,714,077股和3,342,536,957股[35] - 2024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45755亿元,2023年为5.35918亿元;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2.52分,2023年为人民币16.03分[37] - 至2024年12月31日止,集团实现总收益1840万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1.46亿元[56] - 2024年集团毛利率59.2%,较去年同期上升13.2个百分点[56] - 集团于2024年度录得亏损净额1.43699亿元[7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7.78226亿元[73] 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100%的收益及经营利润来自提供园林服务[18] - 2024年客户A、B、C收益分别为250.4万元、317万元、747.6万元,2023年客户D、E、F收益分别为880.2万元、877.1万元、621.3万元[20] - 2024年客户合约收益为1.8396亿元,2023年为2.6908亿元[20] - 2024年建设服务、设计及保养服务、管理服务收益分别为1.5816亿元、158.1万元、99.9万元,2023年分别为2.4258亿元、139.6万元、125.4万元[21]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分配至余下履约责任一年內预期确认收益分别为45,731千元和161,307千元,超过一年分别为2,158,732千元和2,043,156千元[25] - 2024年和2023年提供建设合约服务成本分别为5,130千元和11,362千元,提供设计及保养服务成本分别为1,577千元和2,378千元,管理服务成本分别为804千元和781千元[28] - 2024年和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工资及薪金与退休金计划供款总计)分别为6,142千元和7,323千元[28]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净值分别为112,844千元和73,516千元,合约资产减值净值分别为22,216千元和146,581千元[28] - 2024年和2023年财务成本总计分别为58,212千元和63,544千元,其中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利息分别为44,804千元和35,646千元,公司债券利息分别为12,597千元和26,608千元[3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5.32749亿元,减值4.82952亿元,账面净值4979.7万元;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5.26752亿元,减值3.70108亿元,账面净值1.56644亿元[37] - 2024年计入集团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的应收合营企业款项为9834.9万元,2023年为8570.1万元[3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增加1.12844亿元,2023年增加5271.4万元[39]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率即期为23.4%、1年内为64.7%、1至2年为71.7%、2至3年为85.3%、超过3年为99.2%;2023年12月31日即期为5.5%、1年内为21.8%、1至2年为30.9%、2至3年为56.4%、超过3年为90.5%[41] - 2024年合约资产为11.08665亿元,减值4.14951亿元,账面净值6.93714亿元;2023年合约资产为10.86057亿元,减值3.92735亿元,账面净值6.93322亿元[42] - 2024年有3.3271亿元合约资产已抵押作银行贷款担保,2023年为4.36324亿元;2024年确认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221.6万元,2023年为1.46581亿元[43] - 2024年12月31日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率为37.43%,2023年12月31日为36.16%[45]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5.74083亿元,2023年为6.15968亿元[46] 财务状况与应对措施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约为5.76527亿元,其中约3.54347亿元将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到期偿还,约2.99584亿元因逾期支付本金及或利息违约,无限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为180.1万元[11] - 公司董事认为自2024年12月31日起十二个月内公司具备充足营运资金履行财务责任,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属适当[12] - 公司采取加快项目进度收回款项、获绿地数字及绿地金融财务支持、审视债务结构寻找融资机会等措施改善财务状况[13] - 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约为5.76527亿元,其中约3.54347亿元将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到期偿还[73] - 年内约2.99584亿元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因逾期支付本金及/或利息而违约[73] - 集团无限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为180.1万元[74] 会计准则相关 - 2024年开始的年度报告期公司应用新订及经修订准则,未对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15] - 公司预计应用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不会对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16] 税收政策 - 国内及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25%统一所得税税率,公司附属公司博大绿泽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20 - 2025年间享受15%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33] 股息分配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派付、宣派或建议任何末期股息[3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无)[76] 项目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广安临港经开区官盛湖生态湿地PPP项目合约价值4.04亿元、绵竹市政旅游建设PPP项目合约价值13.92亿元、开封市祥符区惠济河湿地公园PPP项目合约价值2.38亿元、泉州植物园项目合约价值1.71亿元,上述项目处于停工状态[51][55] 集团经营策略 - 集团以“把生态建设主业做专,把环境修复、文旅运营做优”为工作方针,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51] - 集团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重点消化已进行的投资、优化项目管理、稳定现金流[51] - 集团加强项目工程施工合规性管理,配合各地政府完成规划调整及完善相应项目政府审批手续[51] - 集团采用精细化的项目成本控制模式,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利用OA系统确保项目开支遵循预算化管理[57] - 集团获得国内知名企业采购平台支持,全面打开供应链管道,实现降本增效[57] - 集团坚持以高效、节能、清洁的绿色技术应用与设计为导向,投入资金建立技术中心[58] - 集团坚持自主开发为主,引进消化吸收为辅,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产权建设[58] 行业数据与预测 - 2024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为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水电和核电分别增长3.2%和6.9%[61] - 2024年全国绿电交易电量达151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3%,绿证交易量达1.6亿个[61] - 预计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提高至约55%,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7%以上[62] - 绿地集团预测集团内部2025年的园林绿化业务规模将达人民币约10亿元[62] - 2024年上海市园林绿化业务规模约为人民币9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人民币120亿元[6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10月2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4年7月21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64] 证券交易与库存股份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库存股份[65] 企业管治 - 公司自上市起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报告期内遵守全部守则条文[67]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守则,董事和可能知悉内幕消息的雇员报告期内无违反情况[68] 审核相关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人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政策和经审核综合年度业绩[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由国卫审核,安永于2024年6月28日辞任,国卫自2024年10月18日起生效填补空缺[70] 股东周年大会 - 公司2025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5月30日举行,记录日期为2025年5月26日[75][77] 公司收购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以2040万元代价收购目标集团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1.0%,该收购于2025年3月26日完成[78] 公告与年报 - 本公告刊发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公司将按要求向股东寄发2024年年报[79] 数据重列 - 若干其他可比较数字已重列以符合本年呈列及披露[47]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收益102.2万元,较2023年的526.7万元减少424.5万元,降幅81%[7][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19.7万元,较2023年的4万元增加15.7万元,增幅393%[7] - 2024年除税前利润亏损401.6万元,较2023年亏损的2700.4万元减少2298.8万元,减幅85%[7]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亏损505.8万元,较2023年亏损的2715.6万元减少2209.8万元,减幅8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12555.6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48.2万元,降幅0%[7]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18694.8万元,较2023年增加12965.5万元,增幅226%[7] - 2024年毛利率19.3%,较2023年的0.8%大幅提升[7] - 2024年纯利率为 - 494.9%,较2023年的 - 515.6%有所改善[7] - 2024年资产回报率为 - 0.2%,较2023年的 - 0.9%有所提升[7] - 2024年资产负债率88.6%,较2023年的75.0%有所上升[7] - 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实现总收益1022千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5058千元,毛利率为19.3%,较去年同期上升18.5个百分点[1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23] - 2024年6月30日,博大国际持股425,171,041股,占比7.30%[24] - 2024年6月30日,绿泽东方国际持股306,313,662股,占比5.26%[24] - 2024年6月30日,绿地及其关联方持股2,970,321,041股,占比51.02%[24] - 2024年6月30日,Inscription Capital Holdings Limited持股300,796,510股,占比5.17%[24] - 2024年6月30日,博大国际和绿泽东方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总持股约12.56%[2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为5,821,809,957股[25] - 购股计划于2024年6月25日届满,不得进一步授出购股[26] - 根据购股计划及其他计划可授出股份总数不得超上市日已发行股本10%,即306,720,000股[29] - 行使已授未行使购股可发行股份不得超公司不时已发行股本30%[29] - 自购股权计划生效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授出223,017,856份购股权,所有已授出购股权已失效且无购股权获行使[3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拥有74名全职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78名[44] - 报告期内,集团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92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422万元[44] - 2024年6月7日,安永表示不打算在公司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上寻求重新委任为核数师[45] - 报告期内,无向董事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授出购入公司股份或债权证获利的权利,也无行使该权利的情况[37] - 报告期内,无董事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38] - 2024年6月30日,无控股股东抵押公司在联交所上市的证券[39]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在联交所上市的证券,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库存股份[40] - 报告期内,集团无对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2024年6月30日无重大投资[41] - 2024年1月3日,公司按每股0.1港元向绿地金融等配發股份,已發行股份佔當時經擴大繳足已發行股本約42.59%,發行完成後已發行股份總數為5,821,809,957股,綠地金融持股51.02%成直接控股公司[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團已擴大公司債券未償還本金額至15,292,000美元(相當於人民幣108,309,000元),到期日在2024年12月31日之後[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收益1,022千元,毛利197千元,除稅前虧損4,016千元,期內虧損4,066千元,母公司普通股權益持有人應佔每股虧損0.09分[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內全面虧損總額15,912千元[5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動資產總額1,422,467千元,流動資產總額703,089千元,流動負債總額1,451,234千元,流動負債淨額(748,145)千元,總資產減流動負債674,322千元[54] - 董事會決議不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派發中期股息[48] - 報告期間,除中期簡明綜合財務資料附註23披露外,無其他集團資產質押於金融機構[49] - 報告期間,集團無重大投資或資本資產計劃[50] - 公司採納標準守則作為董事和可能知悉未公佈內幕消息僱員證券交易行為守則和指引,報告期間董事和僱員無違反事件[47]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63,51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75,772千元有所下降[55]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10,80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0,161千元大幅增长[55] - 2024年6月30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中股本为122,76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6,396千元增加[5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5,058千元,非控股权益增加992千元[56] - 2024年上半年因换算的汇兑差额导致全面收入减少11,846千元[56] - 2024年发行股份使权益增加146,559千元[5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除税前亏损4,016千元,2023年为27,004千元[58]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5,187千元,2023年为20,663千元[58]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 - 12,162千元,2023年为1,535千元[58]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 12,162千元,2023年为 - 509千元[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中贷款予关连方的垫款为9,206千元,2023年同期为7,632千元[5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新增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18,062千元,偿还12,258千元,已付利息2,602千元;2023年同期新增18,920千元,偿还13,300千元,已付利息9,533千元[59]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46千元,2023年同期为3,210千元[59]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432千元,2023年同期为5,994千元[59]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益为1022千元,2023年同期为5267千元,同比下降约80.6%[70] - 2024年上半年建设合约收益为860千元,2023年同期为5227千元,同比下降约83.6%;设计及保养服务收益为162千元,2023年同期为40千元,同比增长约305%[7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24971千元,2023年同期为5565千元,同比增长约348.7%,其中合约收益产生之其他利息收入2024年为20891千元,2023年为1754千元,同比增长约1091.0%[73]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5187千元,2023年同期为20663千元,同比下降约26.5%[75] - 2024年上半年建设合约成本为825千元,2023年同期为5211千元,同比下降约84.2%;雇员福利开支2024年为2915千元,2023年为4224千元,同比下降约30.9%[76]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为50千元,2023年同期为52千元,同比下降约3.8%[78]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5058千元,2023年同期为27156千元,同比下降约81.4%[80]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821809957股,2023年为3342536957股;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09)分,2023年为人民币(0.81)分[81] - 2023年上半年客户A收益为3731千元,客户B为119千元,客户C为755千元,客户A收益占比超10%,客户B和C收益少于总收益的10%[69] - 董事会不建议2024年及2023年报告期间派发任何中期股息[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购置资产(2023年6月30日:零)[82] - 2024年公司分占合营企业资产净值为483,721千元,与2023年持平[83] - 2024年公司持有的上海贺鸿股权公允价值为76,511千元,较2023年的77,225千元略有下降[8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非上市金融资产投资总额为21,330千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8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总计408,55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09,662千元略有下降[86] - 出售一间附属公司产生的应收款项为20,000,000元,已计提拨备16,419,000元(2023年:16,419,000元)[8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植物苗木价值为32,148千元,较2023年的31,429千元有所增长[8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计158,20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6,644千元略有增长[9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合约资产为713,728千元,较2023年的693,322千元有所增长[94] - 2024年6月30日,客户持有计入合约资产的保留金约为15,854,000元,较2023年的78,897,000元大幅下降[94]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43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227千元;受限制银行结余2024年6月30日为837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400千元[96] - 2024年6月30日即期公司债券为11021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2481千元[98] - 2023年9月27日,公司同意按每股0.1港元向绿地金融配发票面总值1979000000股普通股,结算197900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79341000元)未偿还公司债券[98] - 2024年1月5日,公司按每股0.1港元发行价向绿地金融配发票面总值1979000000股普通股,结算本金14708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4172000元)及应计利息,剩余15292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8309000元)按年利率12%计息,到期日延至2027年1月15日[98]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一年内为588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115千元;超过一年但不到两年2024年为50140千元,2023年为91054千元;超过两年2024年为542693千元,2023年为512799千元[99] - 2024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95039千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00][101]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为3362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521千元[100] - 2024年6月30日总负债为34927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6171千元[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