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居零售(01373)

搜索文档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2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6-18 19:39
业绩总结 - 2021/22财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额为13.14亿港元,同比下降0.9%[32] - 上半年毛利润为6.16亿港元,同比增长3.1%,毛利率为46.9%[32] - 上半年经营利润为1.19亿港元,同比下降40.3%,经营利润率为9.1%[32] - 上半年净利润为9610.4万港元,同比下降44.5%,净利润率为7.3%[32] - 上半年普通股息为每股10.5港仙,特别股息为每股4.2港仙[32] 用户数据 - 香港市场占总收入的88.4%[42] - 公司的总店铺数量为385家,其中香港320家,海外65家[26] - 截至2021年10月,公司的门店数量为49家,较2020年减少1家[44] 未来展望 - 预计在2022财年下半年,香港将新增4家门店,2023财年预计新增10家门店[64] - 新加坡在2022财年下半年计划新增1家门店,2023财年预计新增2家门店[64] - 2022财年下半年新店开设及搬迁的资本支出预计为1100万港元,2023财年预计为2300万港元[64] - 2022财年下半年现有门店的持续装修资本支出预计为1000万港元,2023财年预计为2100万港元[6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计划通过丰富产品种类和引入新类别来推动销售增长[47] - 公司与主要电商运营商合作,推动线上销售渠道的发展[52] 负面信息 - 公司的资本支出为1641.7万港元,同比下降26.5%[34] - 上半年库存周转天数为93天,贸易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57天[34]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2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6-18 19:37
业绩总结 - 2022财年,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2.208亿港元,同比增长20.1%[24] - 集团总收入增长8.5%,达到29.20775亿港元[31] - 毛利率为45.7%,较2021财年的45.2%有所上升[31] - 2022财年,集团的经营利润率为9.5%,较2021财年的8.7%有所提升[31] - 2022财年总销售增长为2.7%,相比2021财年的0.0%有所提升[39] 用户数据 - 香港市场销售增长9.3%,净利率为8.2%[38] - 2022财年,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市场均实现盈利[24] - 2022财年销售占集团收入的比例为9.1%,较2021财年的9.6%有所下降[39] 未来展望 - 香港的门店数量为322家,预计在2023财年净增加5家,2024财年再增加8家[61] - 计划在新加坡增加1家门店,2024财年再增加2家[61] - 新店开设的资本支出预计在2023财年为1500万港元,2024财年为1900万港元[61] - 预计在2023财年进行20百万港元的现有门店装修[6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继续推进自有品牌的发展,以提高利润率[48] - 计划通过自营电商和第三方平台扩大电商业务[39] -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购物体验提升客户便利性[43] 财务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1.6923亿港元,较2021财年的42.8459亿港元略有下降[33] - 库存周转天数为86天,较2021财年的88天有所改善[33] - 2022财年,集团的负债比率为3.2%,较2021财年的2.9%有所上升[33] 股息分配 - 提议的最终股息为每股12港仙,2022财年总股息为每股26.7港仙[31] 门店数量 - 2022财年门店数量减少至47家,较2021财年的51家减少4家[39]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3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6-18 19:36
业绩总结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为13.9亿港元,同比增长5.5%[25] - 毛利润为6.47亿港元,同比增长5%[25]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1亿港元,同比增长16%[2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经营利润为1.36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19亿港元增长[32] - 公司的总现金及银行余额为4.69亿港元[25] - 公司的毛利率为46.7%,较2021年的46.9%略有下降[32] - 公司的净利润率为7.9%,较2021年的7.3%有所提升[3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资本支出为15737万港元[34] - 公司的流动比率为1.6,较2021年的1.5有所改善[34] 用户数据 - 香港市场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88.5%[41] - 新加坡的收入增长为7.1%,其中CSSG增长13.8%[43] - 截至2022年10月,集团在新加坡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9.7%[43] 未来展望 - 计划在2023财年下半年在香港、新加坡和澳门新增4家门店,2024财年再新增9家门店[64] - 预计2023财年下半年新店开设及搬迁的资本支出为1000万港元,2024财年为2000万港元[64] - 计划在2023财年下半年进行现有门店的装修,资本支出为1000万港元[6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继续推进ERP系统和电子平台的增强与开发,以提供线上线下购物的完整体验[48] - 计划在选定地点将"$mart"商店重新品牌为高端零售品牌"Day Day Store"[60] - 通过全球采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组合[57] - 生产高质量的香港制造防护口罩,全年保持稳定供应并实现盈利[6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通过与主要电子商务运营商的合作,提升在线销售渠道的效率[53]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3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6-18 19:34
业绩总结 - 2022/23年度公司总收入为28亿港元,同比下降3.2%[25] - 净利润为1.82亿港元,同比下降17.4%[33] - 毛利率为46.4%,较上年的45.7%有所上升[33] - 经营利润率为8.0%,较上年的9.5%下降[33] - 净利润率为6.4%,较上年的7.5%下降[3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2亿港元,较上年的4.17亿港元下降[35] - 提议的最终股息为8.0港仙,较上年的12.0港仙下降[33] - 总股息为22.0港仙,较上年的26.7港仙下降[33] 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的销售占集团总收入的88.0%,较上年的89.3%有所下降[39] - 新加坡市场的销售增长为9.7%,较上年的1.5%显著提升[40] - 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市场保持领先地位,核心价值为高质量、便利性、多样化产品和物超所值[46] 未来展望 - 预计FY24净增加3家门店,FY25净增加6家门店[63] - 预计FY24新开门店(包括搬迁)资本支出为1000万港元,FY25为1500万港元[63] - 预计FY24进行现有门店的持续装修资本支出为2000万港元,FY25为2100万港元[63] - 计划在FY24和FY25分别增加澳门和新加坡的门店数量各1家和3家[63]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将“$mart”商店重新品牌为高端零售品牌“Day Day Store”,并引入新产品类别[62] - 通过OEM产品开发和全球采购进一步扩展市场[46] 市场扩张与电商策略 - 计划通过自营电商平台和第三方合作扩大电商业务[58] - 与主要电商运营商合作,提供快速送货服务和线上线下融合购物体验[48] - 通过社交媒体和促销活动吸引流量,结合中央资源创造新价值[55]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4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6-18 19:33
业绩总结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3亿港元,同比下降4.6%[32] - 毛利为6.19亿港元,毛利率为46.8%[32] - 除去就业支持计划补贴后的经营利润为6714.6万港元,经营利润率为5.1%[32] - 除去就业支持计划补贴后的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5076.4万港元,同比下降53.9%[32] - 中期股息为每股5.6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2港仙减少53.3%[32]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现金及银行余额为3.19亿港元,同比下降32.1%[34] 运营效率 - 存货周转天数为99天,较去年同期的92天增加7天[34] - 贸易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47天,较去年同期的45天增加2天[34] - 当前比率为1.5,保持不变[34] - 负债比率为3.3%,较去年同期的3.1%略有上升[34] 市场表现 - 截至2023年10月,香港的门店数量为318家,收入为1,147,066,000港元,毛利率为47.4%[42] - 新加坡的收入增长为10.3%,新加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11.6%[44] 未来展望 - 计划在2024财年下半年在香港、新加坡和澳门新增5家门店,预计2025财年再新增9家门店[65] - 预计2024财年下半年新店开设及搬迁的资本支出为600万港元,现有门店的持续装修支出为1000万港元[65] - 预计在2024财年下半年,物流和IT改善的资本支出为800万港元[65] 新产品与技术 - 公司将加强全球采购,推出新产品以丰富产品组合[49] - 公司将利用集团的OEM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组合[44] - 公司将继续推进ERP系统和电子平台的增强与开发,以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49] 成本控制与策略 - 公司将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43] - 计划通过“点击取货”功能增强线上线下(O2O)购物体验[43]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6-18 19:25
业绩总结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2.7亿港元,同比下降3.9%[34] - 毛利为5.97亿港元,毛利率为47.0%,较上年同期的46.8%略有上升[34]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3295.9万港元,同比下降35.0%[34] - 中期股息为每股4港仙,较上年同期的5.6港仙下降28.6%[34] - 现金及银行余额为3.0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19亿港元下降3.9%[36] 运营效率 - 存货周转天数为113天,较上年同期的99天增加14.1%[36]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49天,较上年同期的47天增加4.3%[36] - 当前比率为1.6,较上年同期的1.5有所上升[36] - 负债比率为3.1%,较上年同期的3.3%有所下降[36] 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的收入为10.99亿港元,占总收入的86.6%[42] - 截至2024年10月,国际家居零售公司在新加坡的门店数量为48,贡献收入为147,986,000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1.6%[46] 未来展望 - 计划在2025财年下半年新增1家香港门店,2026财年新增5家门店,总门店数将达到371家[67] - 预计2025财年下半年新店开设及搬迁的资本支出为500万港元,现有门店的持续装修支出为1000万港元[67] - 预计在2025财年下半年,物流和IT改进的资本支出为300万港元[67] 新产品与技术 - 公司将继续加强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以应对客户需求变化[46] - 计划扩大全球采购并引入新产品,以丰富产品组合[63] - 公司将采用新技术和工具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52] - 通过与主要电商平台的合作,提升线上销售渠道的便利性和效率[57] - 公司将推出“金牌”会员计划,以进一步提高客户粘性[45] - 计划定期审查零售价格,以确保竞争力[45]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4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6-18 19:23
业绩总结 - 2024财年总收入为27亿港元,同比下降4.9%[30] - 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1.01亿港元,同比下降32.4%[30] - 毛利率为46.9%,较2023财年的46.4%有所上升[30] - 每股派息总额为11.2港仙,同比下降49.5%[30] - 经营利润率(不包括政府补助)为5.1%,较2023财年的6.8%下降[30] - 负债比率为3.4%,较2023财年的2.3%有所上升[32] 用户数据 - 香港市场的销售占集团收入的86.7%,较2023财年的88.0%有所下降[35] - 新加坡市场的销售占集团收入的11.6%,较2023财年的10.2%有所上升[3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9亿港元,同比下降15.8%[32] - 库存周转天数为98天,较2023财年的87天有所上升[32] 市场扩张 - 2023/24年度,国际家居零售公司在香港的门店数量为315家,预计FY25净增加2家,FY26净增加4家[58] - 澳门的门店数量为9家,预计FY25净增加1家,FY26净增加1家[58] - 新加坡的门店数量为47家,预计FY25净增加1家,FY26净增加2家[58] 资本支出与新策略 - FY25预计新开门店(包括搬迁)资本支出为9000万港元,FY26为13000万港元[58] - 现有门店的持续装修FY25资本支出为2100万港元,FY26为2200万港元[58] - 公司计划将"$mart"商店重新品牌为高端零售品牌"Day Day Store"并引入新产品[57] - 公司将通过社交媒体和促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53] - 预计FY25和FY26的ERP系统及物流改善资本支出分别为500万港元和600万港元[58] - 公司将增加私人标签产品以提升品牌忠诚度[49] - 计划通过扩大电商业务和多样化销售渠道来拓宽客户群体[53]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1-23 18:14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2.70635亿港元,同比下降3.9%[5][8] - 期内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3295.9万港元,较2023/24年度减少35.1%[7][8] - 公司期内毛利率小幅上升至47.0%(2023/24年度:46.8%)[9] - 2024年1 - 10月收入为12.7063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3.22485亿港元[35] - 2024年1 - 10月毛利为5.96681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6.18819亿港元[35] - 2024年1 - 10月经营利润为4685.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714.6万港元[35] - 2024年1 - 10月期内利润为3001.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892万港元[35]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利润为3295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0764千港元减少[38]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收1270635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22485000港元有所下降;期内利润30016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8920000港元下降[60] - 2024年10月31日,零售(香港及澳门)、新加坡、批发及发放特许经营权及其他的毛利百分比分别为47.57%、43.43%、35.33%,整体毛利百分比为46.96%[60] - 2024年1 - 10月,销售商品收入126946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21365000港元有所下降;客户忠诚度计划收入593000港元,寄售销售佣金582000港元,均较2023年同期有所增长[62]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均少于10%[63]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7429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324000港元有所减少[60][69]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利润已借记各项金额,其中雇员福利开支199383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6886000港元有所减少[70]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734.8万港元,2023年为1089.2万港元[73]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4.58港仙,2023年为7.06港仙[75]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摊薄每股盈利为4.57港仙,2023年为7.01港仙[78]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已议决宣派中期股息每股4.0港仙[7] - 2024年宣派及派付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总计4030.5万港元;2024年12月20日,董事会议决宣派中期股息约2880万港元,2023/24年为4031.5万港元[79] - 董事会已议决宣派中期股息每股4.0港仙,总计约28800000港元,2023/24年中期股息每股5.6港仙,总计约40315000港元[125]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8072亿港元(2023年10月31日:3.18775亿港元)[1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6(2024年4月30日:1.5),贷款为2034.8万港元(2024年4月30日:2282万港元)[10]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杠杆比率为3.13%(2024年4月30日:3.37%)[1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1669489千港元,较4月30日的1742182千港元有所下降[37]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885361千港元,较4月30日的893708千港元减少[37]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784128千港元,较4月30日的848474千港元降低[37]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8072千港元,较期初的338501千港元减少[4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0414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6131千港元略有下降[4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56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1620千港元减少[4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1898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47488千港元减少[4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669489000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1742182000港元有所减少;负债总额784128000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848474000港元有所减少[66][67] - 2024年10月31日,香港、新加坡、澳门对外客户收入分别为1099958000港元、147986000港元、22691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变化[67]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无形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资产除外)产总额785132000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850739000港元有所减少[67]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等资产总计27179.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7745.4万港元[81]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使用权资产为48132万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减少5657万港元;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增加10689.7万港元,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增加32699.9万港元[82]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租赁负债非即期部分为24324万港元,即期部分为25308.8万港元;2024年4月30日,非即期部分为26603.8万港元,即期部分为28557.5万港元[83] - 2024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6496.2万港元,2023年为17055.3万港元;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为1201.8万港元,2023年为1126.1万港元[84]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22404.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1304.2万港元[84] - 2024年10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8983千港元,4月30日为8264千港元[86]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股份数目为724023千股,股本为72402千港元,股份溢价为517115千港元[87] - 2024年10月31日股份结余为4287000股,4月30日为4573000股[90] - 2024年10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80791千港元,4月30日为192185千港元[92] - 2024年10月31日未提取的一年内到期浮动利率银行融资贷款额为226302千港元,4月30日为284274千港元[95] - 2024年10月31日集团银行提供的替代存款担保约为27132000港元,4月30日为20696000港元[96] 员工情况 - 年内公司总雇员成本减少8.1%至2.16886亿港元(2023/24:1.99383亿港元)[11] - 于2024年10月31日,公司共聘有约2070名员工(2023年10月31日:约2190名)[11] 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约380间店铺及线上平台提供多元化产品,巩固全渠道便利生活综合店市场地位[13] - 零售业务是主要销售收入来源,期内零售销售收入达12.57698亿港元,占总收入99.0%[15] - 批发业务及发放特许经营权等收入增长至1293.7万港元,2023/24年为396.2万港元[16] - 香港市场收入为10.99958亿港元,下跌4.1%,占总收入86.6%[18] - 新加坡市场收入下降3.7%至1.47986亿港元[20] - 澳门市场收入达2269.1万港元,增长约4%[21] - 2024年10月31日,集团直接管理店铺香港314家、新加坡48家、澳门9家,特许店5家,总数376家[14] - 集团有零售–香港及澳门、零售–新加坡、批发、发放特许经营权及其他可呈报经营分部[58] 未来规划 - 公司将加速调整产品组合,引入更多快速消费品,走向生活便利店模式[23] - 公司将配合惠港措施,加强采购,调整产品组合,促进消费[19][23] - 公司目标在2025年让30万J - Fun登记会员升级为金会员[24] - 公司自营线上平台推出一小时“网购店取”服务,还将拓展与第三方电商合作[14][24] - 公司通过重组自营物流和配送中心发挥采购优势,提升配送效率[25] - 公司将开发新的自家品牌产品,拓展多元化系列以提高毛利率[25] - 公司通过深入分析店铺绩效和完善商品分类管理提升整体生产力[27] - 公司采取严格预算管理、优化精简员工队伍等成本控制措施已见成效[27] - 公司加大与业主协商到期租约力度,成效将在未来一两年财务表现中体现[27] - 2025年充满不确定性,公司将提高运营效率、控制成本并灵活调整策略[28] 财务准则应用 - 集团于2024年5月1日开始的报告期首次应用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对以前或本期确认金额无重大影响[47] - 部分新订及经修订准则于2024年5月1日开始的期间尚未生效,集团未提早采纳,初步评估对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49] 财务风险管理 - 集团业务承受外汇、信贷、流动资金、现金流量及公平值利率等财务风险,自2024年4月30日以来风险管理政策无重大变动[51]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账面价值与其公平值相若,无活跃市场的投资物业采用估价方法判定公平值[52]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第一、二、三层级之间无转换,经常性公允价值计量无变化[56] 财务资料编制 - 编制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需管理层作判断、估计及假设,实际结果可能有别[50] 经营分部评估 - 集团执行董事为主要营运决策人,根据内部报告评估业绩及分配资源[57] - 执行董事根据各分部收入及毛利百分比评估经营分部表现[58] 收入确认与税务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所有收入均于某一特定时间点确认[64]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提拨备,海外地区按当地税法标准税率拨备[72] 股份相关 - 2024年10月31日,魏麗霞女士于公司总权益为361902000股,股权概约49.98%[107] - 2024年10月31日,刘栢輝先生于公司总权益为357980000股,股权概约49.44%[107] - 2024年10月31日,郑声旭先生于公司总权益为1678000股,股权概约0.23%[107] - 2024年10月31日,孟永明先生于公司总权益为424000股,股权概约0.06%[107] - 2024年10月31日,Hiluleka Limited于公司股份数目为324000000股,股权概约44.75%[113] - 2024年10月31日,Webb David Michael于公司股份数目为57984000股,股权概约8.01%[113] - 2024年10月31日,Preferable Situation Assets Limited于公司股份数目为36223700股,股权概约5.00%[113] - 公司2015年7月24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10年,授出股份面值不超已发行股本5%,获选雇员可获授股份不超1%[117]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董事和雇员持有的奖励股份总计未归属数量从期初9280000股减至1119000股,期内失效8161000股[118] - 截至期初、期末及报告日期,股份奖励计划授权可授出股份分别为10437150股、18598150股、18598150股,分别占已发行股份约1.4%、2.6%、2.6%,期内未授予奖励股份[124] - 交通银行信托有限公司为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本期未在联交所购回公司股份[124] - 公司将在2025年1月8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2-20 18:41
财务表现 - 公司期内收入为1,270,635,000港元,同比下降3.9%[2][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32,959,000港元,同比减少35.1%[5][2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8,072,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6] - 公司期内毛利率小幅上升至47.0%,去年同期为46.8%[23] - 公司期内零售销售收入(包括寄售佣金收入)达1,257,698,000港元,占总收入99.0%[29]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270,635千港元,同比下降3.9%[68] - 公司期内利润为30,016千港元,同比下降38.7%[68]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4.58港仙,同比下降35.1%[68] - 公司权益总额为885,361千港元,同比下降0.9%[70] - 公司负债总额为784,128千港元,同比下降7.6%[70]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32,959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4.58港仙[109]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权益持有人应占摊薄利润为32,959千港元,每股摊薄盈利为4.57港仙[110]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公司总雇员成本减少8.1%至216,886,000港元[7] - 公司通过优化员工队伍和严格预算管理,成功控制成本[7][12] - 公司通过严格的预算管理和优化员工队伍,有效控制了运营成本[39]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经营利润中雇员福利开支为199,38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6,886千港元有所下降[87]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64,96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70,553千港元略有减少[87] 市场与地区表现 - 公司期内香港店铺数量减少1间至314间,新加坡店铺增加1间至48间[10] - 公司新加坡收入下降3.7%至147,986,000港元[14] - 香港市场收入为1,099,958,000港元,同比下跌4.1%,占总收入86.6%[30] - 澳门市场收入为22,691,000港元,同比增长约4%[34] - 公司香港及澳门零售分部收入为1,109,712千港元,毛利为527,845千港元,毛利率为47.57%[56] - 公司新加坡零售分部收入为147,986千港元,毛利为64,266千港元,毛利率为43.43%[56] - 公司特许经营权及其他分部收入为12,937千港元,毛利为4,570千港元,毛利率为35.33%[56]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香港、新加坡及澳門的对外客户收入分别为1,099,958千港元、147,986千港元和22,691千港元,总计1,270,635千港元[107] 业务策略与创新 - 公司推出“网购店取”服务,整合线上线下库存,提升顾客购物体验[9] - 公司计划继续开发新的自家品牌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独特性[20] - 公司自营线上购物平台推出的一小时“网购店取”服务,提升了顾客购物便利性[37] - 公司通过优化运营和提高生产力来增强效率和盈利能力[60] - 公司通过引入更多快速消费品和调整产品组合来提升市场竞争力[62] - 公司通过全球采购和物流重组来提升配送效率和采购优势[64] - 公司将继续加强核心业务运营,提升商店绩效和产品组合管理[66] - 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运营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62]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内将现有100万名J-Fun登记会员中的30万名升级为金会员[63] 资产与负债 - 公司资产总额为1,669,489千港元,较上期有所下降[43] - 公司零售香港及澳门分部的资产为1,120,462千港元,同比下降4.9%[83] - 公司零售新加坡分部的资产为186,984千港元,同比上升8.9%[83] - 公司批发、发放特许经营权及其他分部的资产为8,478千港元,同比上升16.7%[83]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资产总额为1,669,489千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1,742,182千港元有所减少[106]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8,072千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338,501千港元有所减少[106] 客户与收入结构 - 公司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低于10%[81]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1,269,460千港元,客户忠诚计划收入593千港元,寄售销售佣金582千港元[103]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分部收入总额为1,322,485千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地区收入为1,164,925千港元,新加坡地区收入为153,598千港元[102]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分部业绩中香港及澳门地区毛利百分比为47.36%,新加坡地区为42.92%[102] 税务与股息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经营利润中,香港利得税为7,330千港元,海外税项为7千港元,递延所得税为7,325千港元,总计所得税开支为7,348千港元[108] - 公司董事会已议决宣派中期股息每股4.0港仙,总计股息约28,800,000港元[94][116]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宣派及派付的末期股息总计为40,305,000港元[114] 公司治理与公告 - 公司首次应用了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的修订本[77]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已刊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17] - 国际家居零售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为魏丽霞女士[129] - 执行董事包括魏丽霞女士、刘柏辉先生及郑声旭先生[129]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孟永明先生、吴士元先生及杨耀强先生[129] 应收与应付款项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8,983千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8,264千港元有所增加[92]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内,贸易应付款项为180,791千港元,较2024年4月30日的192,185千港元有所减少[94]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为8,983千港元[112]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8-29 17:45
财务表现 - 公司本年度收入达2,687,03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9%,主要由于去年同期抗疫物资需求激增的高基数效应[5] - 公司本年度净利润为101,07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1,571,000港元下降32%[5] - 公司本年度毛利率上升至46.9%,较去年同期的46.4%有所提升[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8,501,000港元,较2023年10月31日的318,775,000港元有所增加[5]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5.6港仙,全年股息合共每股11.2港仙,较去年同期的22.0港仙有所减少[5] - 公司本年度收入达2,687,03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9%[27] - 公司本年度净利润为101,07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27] - 公司毛利率轻微上升至46.9%,较去年同期的46.4%有所提升[2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8,50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18,775,000港元有所增加[28] - 公司流动比率稳定在1.5,资产负债率为3.37%[28] - 公司2024年收入为2,687,036千港元,同比下降4.9%,销售成本为1,425,687千港元,同比下降5.9%[133] - 2024年毛利为1,261,349千港元,同比下降3.8%,毛利率为46.9%[133] - 2024年经营利润为137,422千港元,同比下降39.0%[133] - 2024年年度利润为99,797千港元,同比下降45.1%[13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4.0港仙,同比下降44.7%[133] - 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为101,070千港元,较2023年度的181,571千港元下降44.3%[140] - 公司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66,692千港元,较2023年度的528,887千港元下降11.8%[142] - 公司2024年度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6,033千港元,较2023年度的24,691千港元增加127%[142] - 公司2024年度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74,433千港元,较2023年度的519,935千港元下降8.7%[142] - 公司2024年度已付股息为112,228千港元,较2023年度的172,540千港元下降35%[142] - 公司2024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3,774千港元,较2023年度的15,739千港元增加305%[142] - 公司2024年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38,501千港元,较2023年度的402,310千港元下降15.9%[142] - 公司2024年度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61,657千港元,较2023年度的26,930千港元增加129%[142] - 公司2024年度偿还租赁负债为368,584千港元,较2023年度的339,718千港元增加8.5%[142] - 公司2024年度支付给非控制权益的股息为800千港元,2023年度未支付[142] 业务扩展与创新 - 公司拥有280间分店,提供1小时到店取货服务[1] - 公司首间“日記士多”开业,标志着集团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扩展[14] - JFun会员人数突破1,000,000[15] - 公司于2024年6月推出一小时「网购店取」服务[20] - 公司计划在合适地区开设新店铺并提升整体生产力[20] - 公司通过自动化技术提升效率,全面推出自助付款机[20] - 公司致力于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补货效率[21] - 公司将继续开发新的自家品牌产品,强化品牌形象[22] - 公司于2023年11月推出全新形象的自营线上网购平台「JHCeshop」[20] - 公司通过输入劳工计划和店内自动化技术缓解人手短缺问题[19] - 公司成功收购及整合「ELLA」品牌[17] - 公司于2024年进驻亚洲货物物流中心,占地约8万4千平方尺[15] - 公司计划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把握住房和人口增长的机遇,扩展店铺网络[29] - 公司通过战略投资提升物流效率,包括香港物流配送中心的搬迁和升级[27] - 公司自营线上网购平台JHCeshop推出一小时“网购店取”服务,提升顾客购物体验[29] - 公司全球店铺总数为376间,较去年同期的379间减少3间[29] - 公司计划采用自助付款机和数码价格标签等店内自动化技术,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34] - 公司通过输入劳工计划、加强培训和采用店内自动化技术,成功缓解了人手短缺问题[32] - 公司在物流方面进行了战略投资,包括香港物流配送中心的搬迁和升级,以提升物流效率和生产力[32] - 公司通过在高密度住宅区周围的购物中心设立商店,提高了新加坡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33] 环境、社会及管治 - 公司参与环保署举办的“怪电舱及光管回收计划”,在指定店铺放置回收箱[11] - 公司参与奥比斯主办的“买走黑暗”活动,并在疫情期间捐赠5,000套新冠快速抗原测试棒[12] - 公司成立日本城卫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自家品牌口罩Smile 365[14] - 公司2024年度在香港市场的温室气体强度为每百万港元销售额产生3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23年度的2.80公吨有所上升[110] - 公司通过优化物流网络效率,降低行驶里程及所花小时数,以维持经济竞争力及环境可持续性[110] - 公司鼓励员工延长海外商务差旅停留时间,并尽可能以视像及电话会议取代海外差旅,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10]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负责制定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并向董事会定期通报相关表现及发展情况[108] - 公司通过股东大会、投资者会议、业绩汇报等多种渠道与持份者保持有效沟通,并将持份者意见纳入重要性评估过程[109] - 公司识别出的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包括雇员发展及培训、雇佣、客户隐私保护及供应链管理[109] - 公司持续委聘专业公关顾问公司筹办投资者关系活动,以提高透明度及市场知名度[106] - 公司董事会主席、审计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主席均出席了2023年9月26日的股东周年大会[107] - 公司自2017年5月1日起进行排放物评估,并计划扩大披露范围以全面覆盖所有业务[108] - 公司推出“线上下单,线下自提”功能,节省物流配送成本和能源耗费[111] - 公司总用电量为15,600兆瓦时,零售店消耗塑料购物袋35吨[111] - 公司设定目标,到2027年将温室气体强度减少10%[111] - 公司参与“全港办公室纸张回收行动”计划,减少废纸产生[112] - 公司为易受极端天气损坏的资产制定保险计划,降低维护和维修成本[113] - 公司严格遵守劳工准则,未发现任何严重违反童工及强制劳工法例的不合规事宜[117] - 公司与超过750家来自12个地区的供应商及制造商建立全球网络,包括香港(257家)、中国内地(368家)等[118] - 公司推出积分回赠计划,年度收到1,665个与产品及服务相关的投诉,均通过换货或沟通解决[119] - 公司对贪污实行零容忍政策,未发现任何严重违反防止贿赂、勒索、欺诈及洗黑钱法例的不合规事宜[120] - 公司积极参与社区投资,获得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颁发的“连续15年+商界展关怀”标志[121]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超过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8] - 董事会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共召开4次会议,所有董事均出席了全部有资格出席的会议[79][80] - 公司主席兼集团行政总裁魏丽霞女士兼任两职,董事会认为这符合公司最佳利益,有利于持续有效管理[76][83]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所有董事确认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内一直遵守该标准[77] - 公司董事会已成立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负责监察公司个别事务,所有委员会均具有明确的书面职权范围[85] - 公司向所有董事发出正式委任书,并各自订明其委任的主要条款及条件,每名新委任董事亦将获发委任书[81] - 公司所有董事在本年度均获得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出席简报会、座谈会、会议或论坛及阅览相关议题的更新资料[82] - 公司执行董事已与公司订立服务合约为期三年,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一年并可重续,每名新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为止[84] - 审计委员会在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举行了2次会议,主要职责包括审查财务监控、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并建议重新聘任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为外聘核数师[86] - 薪酬委员会在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举行了2次会议,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并确保遵守相关披露规定[88] - 提名委员会在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举行了1次会议,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提名政策、物色董事候选人,并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90] - 审计委员会成员孟永明先生、吴士元先生和杨耀强先生在2024年度均出席了2次会议[87] - 薪酬委员会成员孟永明先生、魏丽霞女士、吴士元先生和杨耀强先生在2024年度均出席了2次会议[89] - 提名委员会成员魏丽霞女士、孟永明先生、吴士元先生和杨耀强先生在2024年度均出席了1次会议[92] - 公司外聘核数师在2024财年的审计费用为2,233,000港元,非审计费用为349,000港元[94] - 公司控股股东已向公司提供有关遵守不竞争契据的书面确认,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并确认其遵守情况[95] - 公司董事会认为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且充足[99] - 公司已制定内部消息监控系统,确保迅速识别、评估和披露内幕消息[100] - 公司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需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份[102] - 股东提名董事候选人需在股东大会前至少7天提交书面通知和候选人同意参选的书面声明[103] 员工与人力资源 - 公司2024年4月30日员工总数为2,127名,较2023年的2,146名略有减少[30] - 2024年度总雇员成本为436,746,000港元,较2022/23年度的421,958,000港元有所增加[30] - 公司聘用2,127名员工,其中2,073名在香港、新加坡及澳门工作[114] - 公司员工流失率:男性36%,女性34%,小于40岁43%,40岁或以上30%[114] - 公司因工伤损失的工作日数为1,173日[115] - 公司85%的员工接受培训,每名员工平均完成3小时培训[116] - 公司通过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引进劳工,以应对香港本地劳动力短缺问题[23] - 公司通过输入劳工计划和店内自动化技术缓解人手短缺问题[19] - 公司通过输入劳工计划、加强培训和采用店内自动化技术,成功缓解了人手短缺问题[32] 财务报告与审计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反映2024年4月30日的财务状况[123] - 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涉及存货的账面价值[125] - 公司持有的存货净额为4.03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23.1%[126] - 公司根据类别的存货周转率预计存货跌价拨备,并对临近到期日及滞销存货进行专项减值[126] - 公司董事负责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的披露规定拟备真实而中肯的综合财务报表[128] - 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128] - 核数师的目标是对综合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欺诈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误陈述取得合理保证[129] - 核数师在审计过程中运用了专业判断,保持了专业怀疑态度,并识别和评估由于欺诈或错误导致综合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陈述的风险[130] - 核数师评价董事所采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及作出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的合理性[130] - 核数师与审计委员会沟通了计划的审计范围、时间安排、重大审计发现等,包括在审计中识别出内部控制的任何重大缺陷[130] - 核数师向审计委员会提交声明,说明已符合有关独立性的相关专业道德要求[131] - 核数师报告由审计项目合伙人欧智豪出具[131]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和香港公司条例编制,采用历史成本法,投资物业和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144] - 公司于2023年5月1日开始应用新订及修订的香港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第8号、第12号等[144] - 公司尚未应用的新订及修订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第16号、第21号等,预计这些准则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或财务产生重大影响[145] - 公司会计政策变更涉及香港长期服务金计划抵销安排,2023年7月停止应用简化实务操作方法,重新分配雇员缴款[146] - 公司附属公司的综合账目自控制权转移之日起纳入综合财务报表,终止控制后不再纳入[147] - 公司采用收购法为业务合并入账,收购附属公司的代价根据转让资产、负债及股本权益的公平值计算[148] - 公司按个别收购基准确认被收购方的非控股权益,非控股权益按公平值或应占被收购方可识别资产净额的比例计量[148] - 公司对业务合并中的商誉进行入账,若转让代价低于被收购方资产净额公平值,差额直接确认于综合损益表[148] - 公司对附属公司的投资按成本扣除减值列账,若股息超出附属公司全面收入或投资账面值高于资产净额,需进行减值测试[150] - 公司经营分部的报告方式与内部报告一致,主要营运决策者负责分配资源及评估分部表现[151]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报,港元为功能货币及列账货币[152] - 公司对外币交易按交易当日汇率换算,汇兑损益确认于综合全面收入表[153]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按历史成本减折旧及减值亏损列示,后续成本仅在符合条件时计入资产账面值[156] - 公司土地及楼宇的折旧以直线法计算,估计可使用年期为25年至50年[158] - 非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或在有事件或情况变化显示资产可能已减值时更频繁进行[159]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较低者列账,成本值包括购买及其他附带成本,按先进先出法确定[160] - 金融资产分类为按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其他全面收入或通过损益)和按摊销成本计量,取决于公司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及现金流量合约条款[160] - 债务工具按摊销成本计量时,利息收入以实际利率法计算并计入财务收入[162]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账面值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入,但减值收益或亏损、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或亏损除外[162]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于综合损益表确认[163]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于其他全面收入确认的累计收益或亏损由权益重新分类至损益[164] - 销售货品-批发收入在产品控制权转移时确认,通常在产品交付给客户时发生[166] - 零售货品销售在向客户出售产品时确认,通常以现金或信用卡结算[167] - 客户忠诚度计划的积分收入在积分兑换或到期时确认,合同负债在积分兑换或到期前确认[168] - 公司确认了3,270,000港元的租金减免,作为负可变量租赁付款入账,并在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的损益表中确认[176] - 公司对投资物业按公平值列账,公平值变动在综合损益表中其他亏损-净额内确认[177] - 商誉每年进行减值检讨,账面值与可收回金额比较,可收回金额为使用值与公平值减出售成本的较高者[178] - 商标按成本减累计摊销列账,摊销采用40年预期可用年期按直线法计算[179] - 电脑软件成本在3年使用期内按直线法摊销[18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按实际利率法以摊销成本及扣除减值准备列账[18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手头现金、银行通知存款及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高流通量投资[182] - 普通股归类为权益,发行新股份或购股权的直接成本在权益中扣除[183]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按公平值入账,后续按实际利率法以摊销成本列账[184] - 借款按公平价值确认,后续按摊销成本列账,贷款成本在产生期间内确认[185] - 即期所得税按各司法权区适用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利用负债法计提[186][187][188] - 递延税项资产仅在可能有未来应课税金额时确认[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