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誉科技(01483)
icon
搜索文档
网誉科技(01483.HK)盈喜:预计上半年盈利约4190万港元-5190万港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格隆汇· 2025-08-12 16:42
业绩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权益持有人应占未经审核溢利介乎4190万港元至5190万港元 去年同期为亏损480万港元 [1] - 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主要由于收入增长及出售附属公司收益 [1] 收入增长 - 报告期间集团预期录得收入不少于1.76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收入约1.054亿港元增加7060万港元或67.0% [1] - 收入增长主要由2024年6月起开展的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贡献 确认收入不少于1.20亿港元 [1] 非经营性收益 - 集团录得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介乎2300万港元至2500万港元 出售事项已于2025年6月30日完成 [1]
网誉科技发盈喜 预期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4190万至5190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12 16:41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4190万至519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亏损48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期内收入预计不少于1.76亿港元 同比增长约67% [1] - 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贡献收入不少于1.2亿港元 该业务自2024年6月开展 [1] 特殊收益项目 - 集团取得出售附属公司收益2300万至2500万港元 具体金额将以中期业绩公布为准 [1] 业务发展 - 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自2024年6月开展后显著提升收入规模 [1]
网誉科技(01483)发盈喜 预期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4190万至5190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6:36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4190万至519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亏损48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预期收入不少于1.76亿港元 同比增长约67% [1] - 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贡献收入不少于1.2亿港元 该业务自2024年6月开展 [1] - 出售附属公司收益2300万至2500万港元 [1] 业务表现 - 收入增长主要受新开展的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驱动 [1] - 非经常性收益来源于附属公司出售交易 [1]
网誉科技(01483) - 正面盈利预告
2025-08-12 16:3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佈的內容概不 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 佈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 責任。 網譽科技有限公司 NET-A-GO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483) 正面盈利預告 本公佈乃由網譽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根 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第13.09條及證券及 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IVA部刊發。本公司董事 (「董事」)會(「董事會」)欣然通知本公司股東(「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根據對 本集團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報告期間」)未經審核管理賬目 之初步審閱,相較於去年同期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未經審核虧損約4.8百萬 港元,預期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未經 審核溢利介乎約41.9百萬港元至約51.9百萬港元。估計扭虧為盈乃主要由於: 1. 於報告期間,本集團預期錄得收入不少於176 ...
网誉科技(0148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0:04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網譽科技有限公司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483 | 說明 | 網譽科技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1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10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HKD 100, ...
网誉科技(0148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03 16:34
认购款项净额 - 2020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77亿港元[3] 款项用途规划 - 公司欲将所得款项净额约7457.1万港元用于结算应付代价,约1.02429亿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3] 款项实际使用情况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将约1392万港元用于结算应付代价,动用约1.02429亿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4] 款项未使用情况 - 截至公告日期,原分配用于结算应付代价的所得款项净额尚未动用结余约6065.1万港元,仍指定用作该用途[4] 代价结算预期 - 公司正在与卖方就结算余下代价进行沟通,预期2026年或之前完成全部结算[4]
33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5月20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09:36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5月20日共有33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3737.57万股,金额达7.67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5.00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当日榜首,友邦保险和中远海控分别以1.34亿港元和8035.93万港元位列第二、第三 [1][2] - 有赞以1000.00万股成为当日回购数量最多的公司,中远海控和中远海发分别以556.00万股和500.00万股紧随其后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腾讯控股当日回购97.10万股,价格区间512.500-517.00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高达220.27亿港元 [1][2] - 友邦保险回购200.00万股,价格区间65.650-67.65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90.59亿港元 [1][2] - 中远海控回购556.00万股,价格区间14.200-14.64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9.12亿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时代电气回购38.45万股,金额1247.13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3.24亿港元 [2] - 网誉科技回购462.00万股,金额554.4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677.78万港元 [2]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回购200.00万股,金额527.34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4.41亿港元 [2] - 阅文集团回购20.00万股,金额500.39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53亿港元 [2] - 永达汽车回购110.00万股,金额281.28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305.00万港元 [2] - 蒙牛乳业回购15.00万股,金额275.31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9997.98万港元 [2] 小额回购案例 - 归创通桥回购0.20万股,金额4.0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212.21万港元 [3] - 亚洲联网科技回购4.00万股,金额3.56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7.18万港元 [3] - 摩比发展回购1.30万股,金额0.16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4.87万港元 [3]
38家港股公司回购 斥资8.31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10:02
港股市场股份回购总体情况 - 5月19日共有38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3839.41万股 总金额达8.31亿港元 [1] 单日回购金额排名 - 腾讯控股以单日回购5.00亿港元位居首位 回购97.90万股 价格区间503.000-516.500港元 [1][2] - 友邦保险以单日回购1.54亿港元位列第二 回购233.84万股 价格区间64.750-66.400港元 [1][2] - 中远海控以7936.35万港元回购额居第三 回购556.00万股 价格区间14.120-14.400港元 [1][2] 单日回购数量排名 - 捷利交易宝以918.00万股回购量居首 涉及金额587.06万港元 [1] - 中远海控以556.00万股回购量位列第二 [1] - 网誉科技以466.80万股回购量排名第三 涉及金额559.63万港元 [1] 年内累计回购表现 - 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215.27亿港元 为港股市场最活跃回购公司 [1][2] - 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89.25亿港元 位列第二 [1][2] - 中远海控年内累计回购38.31亿港元 排名第三 [1][2] 特殊回购动态 - 碧桂园服务实现年内首次回购 单日回购14.60万股 金额98.70万港元 [2][3] - 时代电气单日回购119.18万股 金额3903.96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达13.12亿港元 [2] - 阅文集团单日回购60.00万股 金额1463.81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1.48亿港元 [2]
网誉科技(0148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收益约2.94721亿港元,较2023年经重列的约1.884亿港元增加约56.4%[20][2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约2.94721亿港元,较2023年经重列的约1.884亿港元增加约56.4%[36][39] - 2024年环境维护业务收益约1.32607亿港元,2023年约1.61419亿港元[52] - 2024年环境维护业务收益约1.32607亿港元,2023年约1.61419亿港元,业绩下滑[55] - 2024年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收益约8850.1万港元,分部亏损约7940.8万港元[58][59] - 2024年贸易业务收益约7361.3万港元,2023年约2698.1万港元,录得扭亏分部溢利约3395.9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228.1万港元[60][61] - 2024年证券投资出售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约1441.8万港元,2023年约231.2万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约1014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457.3万港元[66] - 2024年总收益2.94721亿港元,2023年1.884亿港元[73] - 2024年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溢利约1842.2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2055.3万港元[15] - 2024年公司亏损约7622.1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4013.2万港元[15]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约1.00447亿港元,2023年亏损约2322.8万港元[15] - 2024年所得税抵免约580.4万港元,2023年约364.9万港元[15] - 2024年毛利约1150.7万港元,2023年经重列约1767.7万港元[21][24] - 2024年毛利约1150.7万港元,2023年经重列约1767.7万港元;2024年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全面亏损总额约2479.5万港元,2023年经重列亏损约3682.9万港元[37][39]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全面亏损总额约2479.9万港元,2023年约3682.9万港元[21][2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本年度收益成本约为2.83214亿港元,较2023年的1.70723亿港元增加约65.9%[78][81] - 一般及行政开支约为6070.9万港元,较2023年的4329万港元增加约40.2%[79][82] - 2024年底公司有936名雇员,较2023年底的1809名减少,年内雇员福利开支约为1.15364亿港元,较2023年的1.02211亿港元增加约12.9%[80][8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集团运营环境维护、媒体广告及营销、贸易三个经营业务分部[35][38] - 2024年环境维护业务收益约1.32607亿港元,2023年约1.61419亿港元;2024年环境维护业务分部亏损约4281.1万港元,2023年约1005.3万港元[52][53] - 2024年环境维护业务收益约1.32607亿港元,2023年约1.61419亿港元,业绩下滑;2024年环境维护业务分部亏损约4281.1万港元,2023年约1005.3万港元,亏损增加[55] - 2024年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收益约8850.1万港元,分部亏损约7940.8万港元[58][59] - 2024年贸易业务收益约7361.3万港元,2023年约2698.1万港元,录得扭亏分部溢利约3395.9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228.1万港元[60][61] - 自2024年6月起,集团中国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开始录得收入,业务范围拓展至全国商场和影院的线下消费场景营销[124] - 集团中国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自2024年6月起开始录得收益[126] 业务出售情况 - 2024年4月30日,集团以2250万元人民币出售医疗设备业务,录得出售收益约2672.3万港元[43][44][47] - 2025年1月10日,公司拟以7752.5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7178.87万元)出售物业租赁业务[45][48] 投资情况 - 非上市股本投资Pentamount Global SPC – Global Income SP年初价值759.5万港元,未变现公平值亏损756.6万港元,年末市值2.9万港元,占总资产0%[69] - 投资世界领先半导体代工上市公司,投资3052.5万港元,未变现公平值收益222.8万港元,年末市值3275.3万港元,占总资产3.4%[69] - 投资提供广告服务上市公司,年初价值250.8万港元,投资144.3万港元,未变现公平值收益1979.4万港元,年末市值2373.7万港元,占总资产2.4%[6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考虑到医疗设备业务市场不稳定和业绩不佳,公司出售该业务以止损并投入资源到其他业务[42][47] - 董事会认为出售医疗设备业务有助于精简业务,改善集团流动性和财务状况[44][47] - 公司不建议就2024年派付股息,派付能力取决于集团运营、资金状况和资本需求等[160][166][17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股份代号为1483[2][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约9.77508亿港元,总负债约6.29094亿港元,资产净额约3.48414亿港元[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7份环境维护服务合同在执行,合同总额约2.3229亿元人民币[22] - 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10486亿港元,较2023年底的2.45234亿港元减少14.2%,受限制现金约为296.2万港元,2023年为215.3万港元[86][90] - 2024年底无形资产约为3.56714亿港元,较2023年底的2681.2万港元增加1230.4%,主要源于2024年6月开展的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87][91] - 2024年底贸易应收款项净额约为1.40731亿港元,2023年约为1.52833亿港元,减少与环境维护业务收益减少一致[94][98] - 本年度资本支出约为4.40201亿港元,2023年约为124.3万港元,主要用于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95][99] - 2020年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77亿港元,公司计划用于支付收购BYL Property Holdings Group Limited未付代价约7457.1万港元及剩余作为一般营运资金,截至报告日期,已支付约1392万港元用于支付未付代价,约1.02429亿港元已按计划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23] - 2020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77亿港元[125] - 2019年12月31日,2018年收购宝润来置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尚未偿付的应付代价约为7457.1万港元[125]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已就结算尚未支付的应付代价支付约1392万港元[125] - 约1.02429亿港元已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25] - 2024年集团无利息资本化和慈善捐款[167][169][172][1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股东分派的储备约为3.8611亿港元[168][173]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或开曼群岛法例无优先购股权条文[170][175] - 2024年集团未发行债务证券[195][197] - 桑康乔49岁,于2016年10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拥有逾20年证券投资行业经验[133][135] - 许文泽62岁,于2016年10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自1996年起任国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34][135] - 陈文婷41岁,从事法律相关行业19年,于2009年2月通过国家司法考试[137][139][140] - 徐志浩53岁,于2016年10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运营经验[141] - 林嘉德43岁,于2016年10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20年会计和财务事务经验[142] - 徐志浩53岁,2016年10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43] - 林嘉德43岁,2016年10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0年会计及财务经验[144] - 黄诚思60岁,2018年9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46][148] - 黄诚思自2017年8月至2023年10月担任甘肃银行(股份代号2139)独立非执行董事[151][154] - 黄诚思自2020年8月、2022年3月、2024年9月起分别担任福禄控股(股份代号2101)、金茂物业服务、千循科技(股份代号1640)独立非执行董事[151][154] - 余健文52岁,2016年12月获委任为公司公司秘书兼财务总监,有超25年相关经验[152][155] - 余健文自2024年9月起担任千循科技(股份代号1640)公司秘书[153][155] - 2024年,2013年和2021年购股期权计划均无购股期权获授出、行使、失效或被没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分别有4000万份和零份购股期权仍未行使[113][117] - 公司于2021年8月10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计划限额和个人限额分别为7950万股和2385万股,分别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0%和3%,剩余年期约为7年,自采纳起无奖励股份授出或归属[114][115][118][119] - 桑康乔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19372亿股,约占27.6%[189] - 崔鹏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19372亿股,约占27.6%[189] - 许文泽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19372亿股,约占27.6%[189] - 林嘉德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0万股,约占0.05%[189] - 徐志浩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0万股,约占0.05%[189] - 桑先生和崔先生相关权益包括2.13172亿股股份及40万股相关股份[1] - 桑先生和崔先生另一部分相关权益包括500万股股份及40万股相关股份[2] - 桑先生、崔先生和许先生相关权益包括40万股相关股份[3] - 某董事相关权益为40万股相关股份[4]
网誉科技(0148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0: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294,721千港元,2023年为188,400千港元,同比增长56.4%[2] - 2024年经营亏损为85,611千港元,2023年为27,341千港元,亏损扩大213.1%[2] - 2024年年度亏损为76,221千港元,2023年为40,132千港元,亏损扩大90%[3] - 2024年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79,283千港元,2023年为43,533千港元,亏损扩大82.1%[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88,820千港元,2023年为140,422千港元,同比增长176.9%[5]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588,688千港元,2023年为448,082千港元,同比增长31.4%[5] - 2024年总负债为629,094千港元,2023年为157,462千港元,同比增长299.5%[6] - 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2,961千港元,2023年为34,845千港元,亏损减少33.8%[4] - 2024年本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为6港仙,2023年为2港仙[4] - 2024年本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每股基本亏损为3港仙,2023年为5港仙[4]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100,447千港元,2023年为23,228千港元[18] - 2024年总收益300,763千港元,2023年为205,314千港元[18]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总资产分别为977,508千港元和588,504千港元,总负债分别为629,094千港元和157,462千港元[20]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分别为294,721千港元和188,400千港元,终止经营业务分别为6,042千港元和16,914千港元[24]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合约资产分别为34,700千港元和16,358千港元,其中非流动部分分别为13,706千港元和16,358千港元[27] - 2024年客户A对公司收益贡献为41,190千港元,2023年客户A和客户B贡献分别为37,865千港元和28,160千港元[25]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及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6,064千港元和11,934千港元[22]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分别为4,690千港元和3,751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分别为7,733千港元和7,212千港元[22]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无形资产摊销分别为88,986千港元和4,820千港元,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分别为1,844千港元和6,310千港元[22]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资本开支分别为440,201千港元和1,243千港元[22] - 2024年12月31日,环境维护业务的合约资产计提减值拨备231.2万港元,2023年为145.1万港元[28] - 2024年12月31日,合约负债为347.5万港元,2023年为零[30]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8778.9万港元,2023年为276.9万港元[32] - 2024年审计服务核数师酬金为195万港元,2023年为155万港元[32] - 2024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1071.4万港元,2023年亏损121.7万港元[33] - 2024年财务(成本)/收入净额亏损1483.6万港元,2023年为收入411.3万港元[34]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27.4万港元,2023年为520.7万港元[35]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0044.7万港元,2023年为2322.8万港元[37] - 2024年按中国法定所得税税率25%计算的税项为1912.4万港元,2023年为1133.5万港元[37] - 2024年1月1日至8月1日除所得税前亏损2577千港元,2023年为3729千港元[39] - 出售一间附属公司收益为26723千港元[39] - 2024年物业租赁出售集团收益为2538千港元,2023年为2881千港元[41]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持续经营业务亏损42952千港元,终止经营业务盈利19991千港元[44] - 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68808千股,2023年为770322千股[4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70436千港元,亏损拨备为29705千港元,净额为140731千港元[4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变动中,亏损拨备为29807千港元,汇兑差额为 - 655千港元[4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4,425千港元,2023年为20,528千港元[51] - 2024年应计费用、拨备及其他应付款项即期部分为204,949千港元,2023年为40,563千港元[52] - 2024年已收租户按金即期部分为0千港元,2023年为806千港元[52] - 2024年若干以港元计值款项总额为6,656,000港元,2023年为3,523,000港元[53] - 2024年无形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为356,714千港元,2023年为26,812千港元[55]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85,835,000港元(2023年:零)及1,954,000港元(2023年:2,769,000港元)分别计入收益成本以及一般及行政开支[56]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已全部减值[58] - 2024年宝润来集团现金产生单位长期增长率为2.0%,除税前贴现率为14.5%,毛利率为13.0%,收益增长率为 - 34.5% - 8.0%[59] - 2024年宝润来集团现金产生单位无形资产和物业、厂房及设备分别减值4,690,000港元和7,733,000港元[60] - 若2024年宝润来集团现金产生单位预期除税前贴现率高0.5%,可收回金额减少约3,362,000港元[61] - 2024年在逛现金产生单位除税前贴现率14.8%,毛利率26.5%,收益增长率291.0%,可收回金额超账面金额无减值亏损[64] - 若除税前贴现率增加3.0%、预期毛利率降低1.0%或预期收益增长率降低1.2%,在逛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仍超剩余账面金额[65] - 2024年香港上市股本证券资产62,858千港元,2023年为21,254千港元;2024年借款负债8,206千港元,2023年为0 [66] - 2024年集团贸易业务收益约2.95亿港元,2023年经重列约1.88亿港元,增加约56.4% [68] - 2024年集团毛利约1150.7万港元,2023年经重列约1767.7万港元;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全面亏损总额约2479.5万港元,2023年经重列亏损约3682.9万港元 [70] - 2024年环境维护业务收益约1.33亿港元,2023年约1.61亿港元;分部亏损约4281.1万港元,2023年约1005.3万港元 [73] - 2024年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收益约8850.1万港元,分部亏损约7940.8万港元 [76] - 2024年贸易业务收益约7361.3万港元,2023年约2698.1万港元;扭亏分部溢利约3395.9万港元,2023年分部亏损约228.1万港元 [77] - 2024年总收益为2.94721亿港元,2023年为1.884亿港元,新增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81] - 2024年收益成本约为2.83214亿港元,2023年经重列为约1.70723亿港元,较去年增加约65.9%[82] - 2024年一般及行政开支约为6070.9万港元,2023年经重列为约4329万港元,较上年增加约40.2%[83]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1.15364亿港元,2023年经重列为约1.02211亿港元,较去年增加约12.9%[84]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1048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45234亿港元减少14.2%[86] - 202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约为3.5671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681.2万港元增加1230.4%[87]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约为1.40731亿港元,2023年约为1.52833亿港元[89] - 2024年资本支出约为4.40201亿港元,2023年约为124.3万港元,主要用于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90] 会计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准则及诠释,预期无重大影响[11] - 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准则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公司拟生效时采用,预期无重大影响[12][13][15] 业务线变动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出售医疗器械销售业务,正出售物业租赁业务,相关业绩分类为终止经营业务[16] - 2024年公司继续运营环境维护和贸易业务,开展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16] - 2024年4月30日,公司出售优米泰90%股权,代价为2464.8万港元[38] - 2025年1月10日拟出售物业租赁业务,代价为77525000港元[41] - 2024年4月30日集团出售医疗器械业务,代价为人民币2250万元,录得出售收益约2672.3万港元 [71] - 2025年1月10日集团拟出售物业租赁业务,代价为7752.5万港元 [72] - 2024年4月30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出售上海优米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9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2250万元[93] - 2025年1月10日集团拟出售附属公司,代价为7752.5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7178.87万元)[9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环境维护业务2024年外部收益132,607千港元,2023年为161,419千港元[18] - 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2024年外部收益88,501千港元,2023年为0[18] - 贸易业务2024年外部收益73,613千港元,2023年为26,981千港元[18] - 持续经营业务2024年外部收益小计294,721千港元,2023年为188,400千港元[18]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环境维护业务提供服务收入分别为132,607千港元和161,419千港元,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广告收入分别为88,501千港元和0千港元[26]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贸易业务化妆品贸易收入分别为73,613千港元和19,986千港元,冻肉贸易收入分别为0千港元和6,995千港元[26] 股份及股息相关 - 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及2023年派付末期股息[46]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4年及2023年末期股息[92] - 2024年12月31日,2013年购股计划有4000万份购股期权未行使,2021年购股计划无未行使购股期权[96] - 股份奖励计划最高可授出股份总数限于采纳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即7950万股;个人最高可获授股份数限于3%,即2385万股,计划剩余约7年[97] 资金使用情况 - 2020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1.77亿港元,已支付结算应付代价约1392万港元,约1.02429亿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99] 业务运营起始情况 - 集团中国媒体广告及营销业务自2024年6月起开始录得收益[100]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全年遵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102] - 集团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本年度遵守相关准则[103] - 除受托人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收购295.6万股普通股外,公司及附属公司本年度无购买、赎回或出售上市证券[105] - 公司设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核委员会,本年度业绩已由其审阅[106] - 本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