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耳电力(01685)

搜索文档
博耳电力(0168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16:5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80,27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85,551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8,87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669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年内溢利为31,13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857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末期每股普通股股息为1.1港仙,特别末期为1.3港仙[1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317,58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33,540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207,64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54,003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071,95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21,785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141,5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4,495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资产净值为311,73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1,263千元人民币[11] - 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2024年应占溢利为31,05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897千元人民币[11] -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6.803亿元,同比增长16.2%[15][17] - 公司2024年毛利率升至29.0%,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毛利达1.975亿元,同比增长19.0%[15][17] - 公司2024年经营溢利为6180万元(2023年:6300万元),除税前溢利为3890万元(2023年:3270万元)[15][17] - 公司2024年溢利为3110万元(2023年:2890万元),同比增长7.9%[15][17] - 董事会宣布2024年恢复派息,建议支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1港仙及特别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3港仙[18][21]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803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5.8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16.2%[46][48]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9.0%,2023年为28.4%,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46][4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975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46][48]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618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6300万元人民币;除税前溢利为389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3270万元人民币[46][48] - 2024年公司溢利为311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289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46][48] - 公司已连续九年录得正营运现金流[47][48]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由2023年的5080万元减至128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金减少[91][9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430万元(2023年:5420万元),同比增加10万元或0.3%,占收入8.0%(2023年:9.3%)[96][101]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9320万元(2023年:9680万元),同比减少360万元,占收入13.7%(2023年:16.5%)[97][102] - 财务成本为2290万元(2023年:3030万元),因借贷减少而降低[98][103] - 所得税开支为770万元(2023年:380万元),同比增加390万元,因拨回递延税项资产增加[99][104] - 年内溢利为3110万元(2023年:2890万元),纯利率为4.6%(2023年:4.9%)[100][105]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24天减少17天至2024年的107天,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368天减少50天至318天,平均贸易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613天增加38天至651天[110][11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525.2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1487.5百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213.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1186.3百万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11.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01.3百万元)[11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5.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51.3百万元),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35.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2.2百万元),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53.3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465.8百万元)[1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为人民币251.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05.3百万元),借贷实际年利率介乎1.5%至4.35%(2023年12月31日:年利率介乎1.5%至4.65%),股本负债比率为80.7%(2023年12月31日:101.3%)[112] - 2024年12月31日,若干借贷由楼宇人民币52.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1.9百万元)、预付租赁土地人民币26.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7.2百万元)及有抵押存款人民币140.0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00.0百万元)作抵押[1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116][123] - 2024年,集团有626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619名),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88.1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79.7百万元)[121][1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IEM Solutions业务2024年营收为5.053亿元人民币(2023年:4.131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总收入的74.3%(2023年:70.6%),同比增长22.3%[84] - 公司IEM Solutions业务2024年毛利为1.47亿元人民币(2023年:1.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84] - 公司IEM Solutions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的30.4%降至2024年的29.1%[85] - IEM方案分部收入为5.053亿元(2023年:4.131亿元),占总收入74.3%(2023年:70.6%),同比上升22.3%,毛利为1.47亿元(2023年:1.257亿元),同比上升17.0%[87] - IEM方案分部毛利率由2023年的30.4%降至29.1%[88]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收入为1.75亿元(2023年:1.724亿元),占总收入25.7%(2023年:29.4%),同比上升1.5%,毛利为5050万元(2023年:4030万元),同比上升25.2%[89][93]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毛利率为28.9%(2023年:23.4%)[90][93]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凭借近40年技术优势提供一站式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19][21] - 公司依托经验优化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20][22] - 公司凭借一站式智能电力解决方案与工业客户建立合作,并拓展至电信和数据中心领域[24] - 城市化推动市政基建需求增长,公司凭借智能化供配電系統为市政项目提供能源管理服务[25][27] - 公司将关注市政基建智能化与低碳化趋势,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电力解决方案[25][27] - 公司秉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助力客户优化能源管理效能和完成低碳转型[25][27] - 公司坚持客户为先理念,为高端市场客户提供多元化、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25][27] - 公司与众多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稳定业务关系助力业绩增长[25][27] - 储能技术发展为公司业务增添新引擎,公司将拓展市场并实现技术突破[26] - 全球经济有复苏迹象但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公司调整战略推动海外业务增长[29][31] -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电力基建需求,公司开拓新兴市场,海外收入成增长动力[29][31] - 欧洲市场电力设备升级需求上升,公司将加强本地化服务能力巩固行业地位[29][31] - 2025年公司将响应政策,抓住多领域机遇,加速海外扩张提升全球市场份额[30][32] - 公司凭借“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在工业类客户领域树立口碑,拓展业务至通讯及数据中心等高价值客户群体[56][58] - 公司业务发力城市市政基建领域,为城轨交通、污水处理等项目提供智能化配用电管理解决方案[57][59] - 公司与众多世界500强、知名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57][59] - 全球经济稳定但面临挑战,公司凭借智能配电核心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稳定增长[61] - 欧洲市场对电力设备升级需求增长,公司智能配电硬件、组件及一站式解决方案有市场潜力[61] - “一带一路”倡议为电力行业全球拓展创造机会,公司积极响应政策,探索新兴市场[61] - 公司坚持创新和研发,推进智能电气管理技术应用和升级[62] - 公司围绕“为各行业客户提供高端、定制化智能节能电气管理解决方案”愿景开展业务[62] - 公司不断拓展和优化“Cloud +”服务和全周期产品,增强技术适用性和市场竞争力[62] - 公司借助智能配电领域核心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稳健增长,“一带一路”政策是拉动海外业务收益增长的主要力量[63] - 公司持续聚焦创新研发,推进智能电力管理技术应用升级,探索智能电源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64] - 公司将强化欧洲市场本地化服务能力,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63] - 公司将精准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客户基础,推进电力“出海”项目[69] - 公司将继续探索数据中心智能化机遇,巩固智能配电及用电管理领域的领先地位[72] - 2025年公司将聚焦电网配网智能化、通信及数据中心、市政建设及海外业务等领域[82][86] - 公司将通过精益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评估项目现金流以增强抗风险能力[82][86] - 公司将响应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提升客户体验[82][86] - 公司将依托“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82][86] 行业环境与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GDP约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逾51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约7.4万亿元,同比下降3.3%[37][39]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94181亿千瓦时;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38][40] - 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超6000亿元;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资安排达1730亿元,同比增长23.5%,连续四年维持在1250亿元以上[38][40] - 2024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880万架,较2023年底增长16.5%[42][44] - 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42][44]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达137.9GW[43][45] - 2024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8.3GW/184.2GWh,功率及能量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26.5%及147.5%[43][45] - 中国计划在2024 - 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50][51] - 南方电网计划到2027年,全网站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例达到55%,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不低于90%[50][51] - 2024 - 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长率预计达20%[53]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4%,到2030年将达到5257.6亿千瓦时,占社会总用电量的4.8%[53] - 2024 - 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约20%,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电耗占全国电耗2.4%,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约525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4.8%[54] - 2025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3.3%,全球总体通胀率预计降至4.2%,中国经济预计增长4.6%,较2024年10月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66][68] - 2025年中国新能源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在40.8GW至51.9GW之间,平均约45GW,累计装机将超100GW,公司将拓展储能市场[74][75] 公司风险与应对措施 - 集团面临市场风险、商业风险、运营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应对[130][131][132][133][137][138][139] - 集团交易主要以人民币计值,目前无外汇风险政策[117][118][124][125] - 公司通过检讨招聘和挽留人才做法等降低关键人员流失风险[14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重视公司遵守法律法规,聘用外部法律顾问确保业务在法律框架内进行[144][146] - 公司持续遵守《公司条例》《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144][146] - 公司及管理层致力于维持良好企业管治,强调透明、问责和独立原则[199] - 公司认为良好企业管治对持续增长和
博耳电力(0168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0 16:31
宏观经济环境 - 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约达62万亿元,同比增长5.0%,助力公司业务稳健发展[4][7]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利于公司业务发展[4][7] - 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推动公司业务发展[4][7] - 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6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带动公司业务[5][7] - 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44354亿千瓦时,促进公司业务[5][7] - 2024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利于公司业务[5][7] - 2024年上半年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为公司业务注入动力[5][7] - 2024年全球GDP增长预计保持在3.2%,IMF将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5.0%,较4月预测提高0.4个百分点[24] - 2024年全球GDP增长预期维持在3.2%,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至5.0%(较4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26] 公司财务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729亿元,同比增加4.8%[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30.4%,毛利8300万元,同比增长9.7%[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950万元,同比增长21.1%;期内溢利680万元,同比增长6.0%[11] - 2024年上半年IEM方案分部收入为2.11亿元,占总收入77.3%,较2023年同期上升12.3%[37] - 2024年上半年IEM方案分部毛利为654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上升15.6%[37] - IEM方案分部毛利率从2023年上半年的30.1%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31.0%[38][39] - 元件及零件业务期内收入6180万元,占总收入22.7%,较2023年同期下降14.8%[40] - 元件及零件业务期内毛利176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7.8%,毛利率从26.3%升至28.5%[40] - 其他收入净额从2023年6个月的2060万元降至期内的820万元[40] - 期内出售投资物业收回1350万元,录得亏损370万元[40] - 销售及分销开支期内为273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33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1.8%降至10.0%[41]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期内为425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6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为15.6%[41] - 财务成本期内为120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680万元下降,因减少使用应付票据[41] - 所得税开支期内为26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20万元,因拨回递延税项资产增加及过往所得税拨备不足[41] - 期内溢利为6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640万元上升,因期内收入增加[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13.537亿元,总负债为10.738亿元,权益总额为2.799亿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净值及总资产减流动负债分别为4890万元、9770万元及4.249亿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贷为2.687亿元,需于五年内偿还,实际年利率介乎1.5%至4.73%[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股本负债比率为96.0%,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1.3%有所下降[42]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24天增至148天,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403天减至367天,平均贸易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628天增至736天[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658名雇员,期内总员工成本为4180万元[45][4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47] - 于期内及截至中期报告日期,公司并无已采纳的购股期权计划[47] - 集团期内并无持有重大投资或有关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72,88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60,415千元人民币[82]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83,02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75,674千元人民币[8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82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442千元人民币[8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9人民币分,2023年同期为0.8人民币分[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27,110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433,540千元人民币[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26,629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054,003千元人民币[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28,881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021,785千元人民币[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79,938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301,263千元人民币[8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6851千元,2023年同期为6462千元[88][8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为28614千元,2023年同期为1667千元[88][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79938千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301263千元[88][89]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动用现金净额为20369千元,2023年同期产生现金净额为120036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84751千元,2023年同期动用现金净额为143262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为66731千元,2023年同期动用现金净额为2771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349千元,2023年同期为25997千元[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8870千元,截至2023年1月1日为51322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已付所得税为1310千元,2023年同期为1093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出售投资物业所得款项为13516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收入[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IEM方案收入211,032千元,CSP业务收入61,849千元,总计272,881千元;2023年同期IEM方案收入187,862千元,CSP业务收入72,553千元,总计260,415千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83,020千元,其中IEM方案毛利65,395千元,CSP业务毛利17,625千元;2023年同期毛利75,674千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5,503千元,政府补助金3,995千元,增值税退税1,574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6,699千元、13,154千元、262千元[108] - 2024年上半年借贷及应付票据的利息为11,951千元,2023年同期为16,844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计41,848千元,2023年同期为38,715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70千元,折旧8,605千元,短期租赁开支319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516千元、8,297千元、305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成本177,732千元,2023年同期为167,677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所得税拨备389千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921千元,递延税项拨回暂时差异1,334千元,总计2,644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9千元、322千元、1,007千元,总计1,378千元[1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685.1万元,2023年同期为646.2万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7.69286亿股[120][121] - 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无具摊薄潜力已发行股份,每股摊薄盈利与基本盈利相同[125][12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净额52334.5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54415.4万元[129]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887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32.2万元[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贷款有抵押为266,195千元,无抵押为2,537千元,总计268,732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02,710千元、2,613千元和305,323千元[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借款为157,232千元,两年后但五年内为111,500千元,总计268,732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92,437千元、1,386千元、111,500千元和305,323千元[1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于借贷抵押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中楼宇为30,064千元,预付租赁款项为26,876千元,有抵押存款为150,000千元,总计206,940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1,828千元、27,245千元、200,000千元和259,073千元[13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贷实际年利率介乎1.5%至4.73%;2023年12月31日为1.5%至4.65%[1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77,076千元,应付票据为676,101千元,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753,177千元,预收款为518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7,954千元,总计771,649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69,925千元、729,651千元、799,576千元、630千元、29,142千元和829,348千元[1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一个月内到期或按要求为237,476千元,一个月后但三个月内到期为104,150千元,三个月后但六个月内到期为411,551千元,总计753,177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20,926千元、222,000千元、456,650千元和799,576千元[141]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120千元,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支出为382千元,薪金、薪酬及其他福利为4020千元[1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结欠贾凌霞女士的非流动负债为3342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1609千元有所减少[1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Temper Energy International, S.L.未从博耳智能无锡采购智能家用产品,2023年同期采购额为543,000欧元(相当于4,107,000元人民币)[163][166] 行业发展趋势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40%[9][10]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占全社会耗电量的5%以上[8][10]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接近4000亿千瓦时,较2022年的2700亿千瓦时大幅增长[8][10] - 2024 - 2027年南方电网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预计达1953亿元,2024年投资404亿元,2027年较2023年投资增长52%,2024年国家电网电网投资超6000亿元,同比增711亿元[13][14] - 中国在用机架规模三年复合增长率约30%,2023年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超810万标准机架,算力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15][16] - 国际咨询机构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增长,2027年达3075亿元[15][16] - “十四五”时期以来,中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2024年一季度末累计装机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超210%[17][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
博耳电力(0168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6:30
宏观经济数据 - 2024年上半年全国GDP约62万亿,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25万亿,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5] - 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6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4354亿千瓦时,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6] - 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约达62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8] - 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6,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8] - 2024年全球GDP增长预期维持在3.2%,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至5.0%,相比4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25][27] 电网投资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国家电网和各地电网公司电网项目投资达254亿,同比增长23.7%[6] - 南方电网2024 - 2027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预计达19530亿元,2024年投资4040亿元,力争2027年较2023年投资增长52%,国家电网2024年电网投资超6000亿元,同比增711亿元[14][15] - 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将超6000亿元,同比新增711亿元,南方电网投资增至404亿元,增加40亿元[26][27] 电力需求与行业发展 - 电力需求上升推动电网投资增长,为智能配电网发展和投资提供动力,数字电网发展前景利好公司业务[6] - 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带动电网投资快速增长,为智能配网建设及投资注入动力,惠及公司业务稳健发展[8]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占全社会耗电量的5%以上,到2030年将接近4,000亿千瓦时,较2022年的2,700亿千瓦时大幅增长[9][11] - 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及数字基建提挡升级,扩大电网投入及相关用户侧智能电力管理配套服务市场规模,为公司业务增长带来机遇[9][11] - 中国数据中心对智能电力管理解决方案需求显著增加,公司可提供相关方案[28] - 2024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延续向好态势,智能电力管理行业前景广阔[35][36] 新型储能情况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40%[10][11] - 国家能源局将持续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公司“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有望受益于客户储能需求扩大[10][11] - “十四五”时期以来,中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累计装机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超210%,公司提供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18][19]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容量超200GW,2024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超30%[29] -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预计2030年超200GW,2024 - 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30%,为公司业务带来机遇[30] 数据中心情况 - 过去三年中国数据中心运营机架数量复合年增长率约30%,2023年全国在用机架超810万个,总计算能力230 EFlops,全球排名第二[16] - 国际咨询公司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保持18.9%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27年将达3075亿元[16] - 公司“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服务获市场广泛认可,中国数据中心规模和数量的未来扩张将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机会[16] - 中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三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截至2023年超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未来五年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增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3075亿元,利好公司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业务[1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业务分为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和元件及零件业务两大分部[12] - 公司自有大数据平台“慧云”提供一站式IEM解决方案,受市场广泛赞誉[14][15] - 公司持续聚焦高端市场,与众多世界500强、国内龙头和国际知名大企业保持长期合作,提供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等服务[22] - 公司海外业务维持稳定态势并逐步回暖,西班牙分公司深化欧洲市场覆盖贡献多渠道稳定收益[23][24] - 公司提供“一站式智能电力解决方案”,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29] - 公司持续发力高端市场,与众多全球500强等大型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24] - 公司结合“一带一路”政策,利用自身优势挖掘海外电力产业商机[23][24] - 公司将发挥先发优势,抓住电网投资机遇完善与发展智能配网业务[26][27] - 公司将利用“云智”大数据平台,提供独特IEM解决方案巩固行业领先地位[28] - 公司运用大数据平台“慧雲”提供IEM一站式方案,满足市场电力需求[30] - 公司提供“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提升能源管理效率[30] - 欧美市场电力设备更新迭代,公司海外业务将迎来更多发展空间[33][34] - 公司背靠“一带一路”政策,联动各地分公司优势,稳固客户关系网,抢抓“电力出海”机遇[33][34] - 公司将深化在电网配网智能化等领域的战略布局,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35][36] - 公司有IEM方案和元件及零件业务两个报告分部[100]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729亿元,同比增长4.8%,毛利率达30.4%,毛利8300万元,同比增长9.7%,除税前溢利和期内溢利分别为950万元和680万元,同比增长21.1%和6.0%[12] - IEM方案分部期内收入为2.11亿元,占总收入77.3%,较2023年同期上升12.3%[38] - IEM方案分部期内毛利为654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上升15.6%,毛利率从30.1%升至31.0%[38][39][40]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期内收入为6180万元,占总收入22.7%,较2023年同期下跌14.8%[41]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期内毛利为176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跌7.8%,毛利率从26.3%升至28.5%[41] - 其他收入净额从2023年的2060万元降至期内的820万元[41] - 公司根据法院判决出售投资物业收回1350万元,录得出售亏损370万元[41]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73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33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1.8%降至10.0%[42]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425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6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5.7%降至15.6%[42]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20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480万元,主要因减少使用应付票据[4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6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20万元,因拨回递延税项资产增加及过往年度所得税拨备不足[42] - 2024年上半年溢利为68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40万元,主要因收入增加[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为13.537亿元,负债总额为10.738亿元,权益总额为2.799亿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890万元,流动净资产为9770万元,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249亿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贷为2.687亿元,需五年内偿还,实际年利率1.5% - 4.73%,股本负债比率为96.0%[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若干借贷由3010万元楼宇、2690万元预付租赁土地款和1.5亿元有抵押存款作抵押[43]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124天增至148天,应收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403天减至367天,应付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628天增至736天[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或然负债[44] - 2024年上半年收入272,881千元,2023年同期为260,415千元[8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83,020千元,2023年同期为75,674千元[83]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21,421千元,2023年同期为24,664千元[8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6,826千元,2023年同期为6,442千元[8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0.9分,2023年同期为0.8分[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27,11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3,540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26,62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54,003千元人民币略有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28,88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21,785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97,74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218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24,85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5,758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44,92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4,495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79,93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01,263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851千元人民币,少数股东应占溢利为25千元人民币,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6,826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为28,614千元人民币[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280,65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月1日的301,951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5][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动用现金净额20,369千元,2023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120,036千元[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84,751千元,2023年同期为动用现金净额143,262千元[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66,731千元,2023年同期为动用现金净额2,771千元[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年初减少2,349千元,2023年同期减少25,997千元[92] - 2024年上半年IEM方案收入211,032千元,元件及零件业务收入61,849千元,总计272,881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87,862千元、72,553千元、260,415千元[105] - 2024年上半年IEM方案毛利65,395千元,元件及零件业务毛利17,625千元,总计83,020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56,564千元、19,110千元、75,674千元[105] - 2024年上半年计入销售成本的折旧及摊销为4,564千元,2023年同期为4,631千元[105][106]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4,111千元,2023年同期为4,182千元[106] - 2024年上半年来自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为5,503千元,2023年同期为6,699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金为3,995千元,2023年同期为13,154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增值税退税为1,574千元,2023年同期为262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出售投资物业亏损3,698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10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为8,227千元,2023年同期为20,563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借贷及应付票据利息为11,951千元,2023年为16,844千元[111]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计41,848千元,2023年为38,715千元[111]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成本为177,732千元,2023年为167,677千元[111]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为2,644千元,2023年为1,378千元[1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6,851,000元,2023年为6,462,000元[121][122]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769,286,000股[121][122][125]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126][12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
博耳电力(0168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7:0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全年收入为585,551千元,较2022年下降6.5%[5] - 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28,857千元,较2022年下降4.3%[5]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7]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为7.68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3%[8] 公司市场策略 - 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9] - 公司在船舶行业推出智能电力解决方案,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力供应,帮助船舶降低能源消耗[22] - 公司将继续探索电力解决方案在航运领域的创新应用,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做出重要贡献[23] - 公司秉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理念,定制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24] - 公司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巩固在高端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25] - 公司在海外市场采取审慎稳健的经营策略,保障各分支的稳健发展,实现持续盈利,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27] - 公司通过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等模块的技术积累,驱动市场需求的及时扩展,巩固海外市场份额,促进全球电力用电效率管理[28] - 公司灵活调整业务策略,严格控制成本开支,确保整体业绩稳健发展,利润率达到合理水平[30] - 公司将紧跟市场需求,积极抓住储能智能化革新和其他行业发展机遇,适时拓展业务范围,持续发展海外市场[30] - 公司将全力以赴,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财务管控,确保稳健发展[31] - 公司感谢全体员工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时期的努力工作,感谢股东、投资者、长期客户及业务伙伴的信任和支持[32] 电力行业发展 - 全国用电量为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37]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分别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的电网投资[38] - 数字化配电网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不断提升能源系统的整体利用效率[39] -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计算力总规模达到197百亿亿次/秒,位居全球第二[41] 公司业务拓展和展望 - 公司通过自有大数据平台“慧云”开发了一站式智能电力管理解决方案,受到市场好评[54] - 公司在數據中心配電市場持續深耕,積極洞悉客戶需求,打造“一站式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已累積眾多忠實客戶[56] - 预计至2025年末,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可能達到1,400萬架,數據中心行業之配電需求及智能化配電更新空間將持續擴大[56] - 公司相信市场对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和设备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有望促进公司业务发展[55] - 公司持续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助力客户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和效益[55] - 公司的“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服务已累积许多忠实客户,随着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巩固[57] 公司未来展望和风险 - 本集团在2023年全面推进智能化电力和新能源储能管理发展[70] -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国际货币政策、政府债务上升、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73] -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以18.9%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3075亿元人民币[77] - 2024年第一季度,国家已将56个项目列为新型储能试点项目[79] - 国家电网宣布将在2024年投资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用于电网建设[80] - 公司将继续推动智能电源及储能解决方案,促进工业领域节能储能效率增长[81] -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发布的文件,政府强调推广高效节能的基建设备处理污水[82] - 公司相信在各级政府对污水处理等能源基建项目高度重视和投入下,将保持积极的发展态势[83] - 公司将积极扩展在新船建造中配备智能电力管理方案的业务,实现降本增效[84] - 公司将利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战略优势,与高价值客户合作,探索新机会[87] - 公司将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机遇,推动更多产品和业务加速“出海”[90] - 2024年,公司将专注于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在通信、数据中心、污水处理、城市基础设施和海运船舶等关键行业的发展[91]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年内收入略有下滑,录得人民币585.6百万元,同比下降6.6%[48] - 公司毛利率为28.4%,年内毛利为人民币166.0百万元[48] - 公司经营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分别录得人民币63.0百万元和人民币32.7百万元,同比增长5.4%和1.8%[48] - 净利润略有下降,录得人民
博耳电力(0168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16:31
财务表现 - 2023年全年收入为585,551千元,较2022年的626,624千元有所下降[5] - 2023年全年税前利润为32,669千元,较2022年的32,088千元略有增长[5] - 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28,857千元,较2022年的30,091千元有所下降[5] - 2023年全年非流动资产为433,540千元,较2022年的395,404千元有所增长[5] - 2023年全年流动资产为1,054,003千元,较2022年的979,717千元有所增长[5] - 2023年全年流动负债为1,021,785千元,较2022年的872,547千元有所增长[5] - 2023年全年非流动负债为164,495千元,较2022年的213,320千元有所下降[5] - 2023年全年资产净值为301,263千元,较2022年的289,254千元有所增长[5]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为7.68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3%[8] - 公司的收入略有下滑,录得人民币585.6百万元,同比下降6.6%[10] - 公司的毛利率维持在28.4%,年内毛利为人民币166.0百万元[10] - 公司的经营溢利和税前溢利分别实现同比增长5.4%和1.8%[10] - 公司年内溢利略有下降,录得人民币28.9百万元,同比下降4.1%[10] 市场前景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可能达到1400万架[14] - 未来污水处理需求在规模和技术方面有大幅增长空间[19] - 预期2024年储能领域发展前景明朗,将力争储能市场份额[17] - 公司将继续探索电力解决方案在航运领域的创新应用,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做出重要贡献[23] - 公司将积极抓住储能智能化革新、通信和数据中心、污水处理及航运船舶等行业的发展机遇,适时扩展业务范围[30] -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内将以18.9%的复合增速增长,到2027年达到3075亿元人民币[77] 公司发展 - 公司已与众多世界500强、国内及海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在高端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26] - 公司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探索电力“出海”机遇,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27] - 公司将持续发展海外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为全球电力用电效率管理做出贡献[28] - 公司将继续坚守初心、务实经营,积极谋求发展,以实际业绩回报大家的信赖[32] - 公司在高端市场取得领先地位,与众多世界500强、国内外大型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66][67] - 公司在海外市场保持谨慎态度,密切监测市场趋势,制定战略以确保海外业务稳健发展[68][69] - 公司在2023年高度重视创新研发,推进智能化电力和新能源储能管理发展,提升市场份额[70][71] - 公司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但仍保持谨慎乐观,预计全球GDP增长率上调至3.1%[72][73] - 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环境,保持稳健发展,管理业务项目并优化成本管理策略以提升竞争力[74][75] - 公司将积极探索潜在新客户,特别关注中长期内行业上升期的高质量行业客户,以培育可持续的业绩动能[75][76] - 公司将利用自家大数据平台“慧云”,为客户打造独特的一站式智能电力管理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77] - 公司将继续推动智能新能源及储能解决方案,为工业客户创造降本增效的新系统[79] - 公司将全力储备资源,积极拓展在新船建造中配备智能电力管理方案的业务,实现降本增效[86] - 公司在智能能源管理行业已有38年历史,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87] - 集团计划在2024年维持稳定客户群的同时扩大销售覆盖范围,提高客户获取能力[87] - 集团将利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战略优势,与高价值客户合作探索新机会,推动市场向能源转型方向发展[88] - 集团积极推动更多产品和业务加速国际扩张,以支持公司的硬件、元器件和智能电力解决方案国际化战略[90] - 集团将专注于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在通信、数据中心、污水处理、城市基础设施和海运船舶等关键行业的发展[91] - 集团在过去一年有效减少应收账款和借款,控制开支和现金流周期,为中长期发展建立储备[92] - 集团将强化核心竞争优势,推动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和社会创造长期价值回报[93]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基本信息已更新,包括董事QIAN Yixiang、JIA Lingxia、ZHA Saibin、QIAN Zhongming和YU Wai Ming[143][146][149][151][153] - 全体董事已确认他们在年内一直遵守了标准守则规定的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199] - 公司确保了可能持有关于公司或其证券内幕消息的员工在与公司证券交易方面的合规性[200]
博耳电力(0168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10-17 17:23
股份收市价 - 2022年9月5日奖励授出前股份收市价为0.30港元[3] - 2022年12月29日奖励授出前股份收市价为0.27港元[3] - 授予董事的奖励,股份紧接归属日期前加权平均收市价为0.30港元[4] - 授予其他雇员参与者的奖励,股份紧接归属日期前加权平均收市价为0.27港元[5] 股份归属情况 - 2022年度授予的股份已於授予日归属,一般奖励归属期为十二个月[6]
博耳电力(0168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08 16:40
公司业务及发展 - 公司业务分为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和元件及零件业务两大分部[20] -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加快建设新型能源系统,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21] - 公司拥有超过35年的行业经验,提供一站式IEM解决方案,通过技术优势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提高生产效率[23] - 公司致力于优化智能配电技术,满足数据中心行业客户的特殊需求,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并取得可观收益[29] - 公司在海内外与长期客户保持稳固合作关系,为客户量身定制节能高效的系统方案,实时监测并第一时间应对各类突发状况[32][33] - 公司努力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回报,促进与客户进一步合作拓展[33][34] - 公司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展,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稳固海外分支机构,扩大全球销售网络,提供高端配电产品和服务,增强海外市场盈利能力[35][36]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连续七年半实现正营运现金流,为未来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 -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6.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由于收入减少[72]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底的总资产为人民币1,443.6百万元,总负债为人民币1,149.6百万元,总权益为人民币294.0百万元[73] - 公司的负债比率于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为144.2%,较二零二二年底的151.3%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借款减少所致[7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0百万人民币,净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减流动负债分别为155.5百万人民币和553.7百万人民币[74] - 公司某些借款以61.5百万人民币的建筑物、27.6百万人民币的预付租赁土地和180.0百万人民币的抵押存款作为抵押[75] 公司财务报表 - 公司业务分为IEM方案和其他两个分部,IEM方案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87.9百万元,占总收入72.1%[56] - IEM方案分部毛利率由28.4%上升至30.1%,主要得益于产品及技术的持续升级[59]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公司元件及零件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2.6百万元,占总收入的27.9%[64] - 元件及零件业务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19.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2%[65] - 元件及零件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9.2%下降至本期的26.3%[66] - 其他收入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4.7百万元增加至本期的人民币20.6百万元,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增加[67]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从去年同期的10.5%增加至本期的11.8%[68] - 行政及其他运营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从去年同期的14.0%增加至本期的15.7%[69] - 财务成本主要是借款利息,上半年为人民币16.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0] - 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1.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主要由于递延税项资产减少[71] 公司治理及股权 - 公司致力于维护良好的企业治理,强调透明度、问责性和独立性[107] - 公司已应用大部分企业治理守则,并考虑主席和行政总裁角色分离的偏离情况[109] - 公司已确认董事遵守了董事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12] - 期内公司未在市场上购买任何现有股份[94] - 期内未授出或将授出股份獎勵计划下的股份[96] - 受托人持有4,843,000股可供授出的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0.63%[99]
博耳电力(0168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6:48
财报发布信息 - 公司发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报告[1][5]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人民币59.3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6] - 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8%至人民币24.3万亿元[6] - 2023年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向下拉动经济0.6个百分点[6][7] - 2023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用电量为4.307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13] -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13] - 国家电网2023年电网投资将超5200亿人民币,南方电网预计项目投资超2600亿人民币[13] - 预计到202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达54%[9] - 2023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技术支出增长率将超16%[9] - 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3800亿千瓦时,碳排放将超2亿吨[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7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0,566.55公里,2023年上半年新增236.55公里[31] -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超过70%[3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5.2%和4.5%[40] - 国家统计局有信心完成全年经济发展增速5%的预期目标[40] - 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能源消耗量预计达3500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62%,约占全社会用电量4%[29] - “十四五”期末国内数据中心机架规模预计近1400万架,总增量投资约7000亿元,新业态带动算力需求三年内或超10倍[42] - “十四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将新增3000公里[44] - 到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44] -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合计计划投资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46] -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620万辆,预计2023年销量达500万辆,2024年超千万辆[49] 公司整体业绩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2.604亿人民币,同比减少6.9%[1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上升至29.1%,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毛利为7570万人民币[1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除税前溢利及期内溢利分别为2470万人民币、780万人民币及640万人民币[17] - 2023年上半年收入260,415千元,2022年同期为279,648千元,同比下降6.9%[118] - 2023年上半年毛利75,674千元,2022年同期为80,137千元,同比下降5.6%[11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24,664千元,2022年同期为26,236千元,同比下降6.0%[11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6,442千元,2022年同期为8,737千元,同比下降26.3%[118] - 2023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0.8分,2022年同期为1.2分,同比下降33.3%[11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398,13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5,404千元,略有增长[12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1,045,45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79,717千元,有所增长[12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889,93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872,547千元,有所增长[120]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294,02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9,254千元,略有增长[120]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294,69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9,902千元,有所增长[12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120,036千元,2022年同期为111,611千元[124]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为143,262千元,2022年同期为26,740千元[124]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为2,771千元,2022年同期为122,963千元[124]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5,997千元,2022年同期为38,092千元[1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260,415千元,2022年同期为279,648千元,同比下降6.9%[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75,674千元,2022年同期为80,137千元,同比下降5.6%[14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净额为20,563千元,2022年同期为14,726千元,同比增长39.7%[147]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财务成本中,借贷及应付票据利息为16,844千元,2022年同期为15,346千元[148]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38,715千元,2022年同期为41,227千元,同比下降6.1%[148] - 2023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为516千元,2022年同期为102千元,同比增长405.9%[148]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为1,378千元,2022年同期为2,153千元,同比下降36.0%[14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646.2万元,2022年同期为885.6万元[157] - 2023年上半年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69286亿股,2022年同期为7.57426亿股[157][158] 公司业务板块 - 公司业务分为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IEM方案)和元件及零件业务(CSP业务)两大分部[21] - 公司拥有超35年行业经验,提供一站式IEM方案,旗下大数据平台“慧云”应用场景广泛[24] - 公司深耕数据中心配电市场,“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服务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带来可观收益[29][30] - 2023年上半年IEM方案分部收入1.879亿元,占总收入72.1%,较2022年同期下降6.8%,毛利5660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1.3%,毛利率从28.4%升至30.1%[59][60] - 2023年上半年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收入7260万元,占总收入27.9%,较2022年同期下降7.0%,毛利1920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16.2%,毛利率从29.2%降至26.3%[65][66][67] - IEM方案以现代通讯互联网为基础,依托“慧云”大数据平台,提供一站式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57]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为特殊零部件和标准零部件,特殊零部件为长期客户定制,标准零部件为一般元件及零件[63] 公司经营策略 - 2023年公司秉承谨慎稳健经营策略,保障现金流,拓展业务并精细运营[16] - 公司连续七年半录得正营运现金流,借贷及财务成本保持稳定[19][20] - 公司与海内外大型龙头企业、行业领军者及世界500强等长期客户维持稳定合作关系[33] - 海外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审慎乐观布局海外市场,业务表现有所回升[36] - 预计202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继续恢复向好,带动公司业绩持续恢复[40] - 公司将凭借经验和研发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40] - 公司将发展智能电力管理系统方案服务业务[46] - 公司将推进相关业务增长[49] - 公司扎根智能电力管理行业近35年,与众多世界500强及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52] - 公司将利用大数据平台“慧云”为客户提供优质定制化解决方案,提高客户黏性[52] - 2023下半年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但中国经济将保持高质量发展,公司相关业务将持续向好[55] - 公司将采取审慎灵活经营策略,实现降本增效,保持健康债务结构与现金流水平[55] - 公司将顺应数字化经济发展趋势,提升技术、产品与服务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55] - 公司将不断投资于创新与研发,提高获客能力,发掘高价值客户,探索新市场机遇[53][54]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14.436亿元,负债总额11.496亿元,权益总额2.94亿元 [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400万元,流动资产净值1.555亿元,总资 产减流动负债5.537亿元,借贷4.24亿元,股本负债比率为144.2% [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若干借贷由6150万元楼宇、2760万元预付租赁土地款和1.8亿元有抵押存款作抵押 [76]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上半年的142天降至124天,平均应收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377天升至403天,平均应付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491天升至628天 [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 [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持有重大投资或有关附属公司等的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也无其他有关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的计划 [84][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661名雇员,2022年6月30日为659名;期内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3870万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4120万元[87]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8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净额5.61824亿元,2022年末为5.86646亿元[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396.2万元,2022年末为5979.4万元[1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借贷账面价值为424,02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7,708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借贷为193,239千元人民币,一年后但两年内偿还的为60,789千元人民币,两年后但五年内偿还的为170,000千元人民币[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用于借贷抵押的资产为269,11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2,834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6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实际年利率介乎1.5%至4.79%,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1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及其他账款为696,70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646,35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一个月内到期或按要求的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151,631千元人民币,一个月后但三个月内到期的为205,100千元人民币,三个月后但六个月内到期的为322,581千元人民币[1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主要管理人员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13.1万元,薪金、薪酬及其他福利为352.1万元,总计365.2万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6.6万元、334万元和350.6万元[1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结欠贾凌霞女士的非流动负债为2883.5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8.2万元[177] - 钱毅湘先生、贾凌霞女士及兴宝授予公司的贷款授信为人民币5亿元及139.3万美元,2022年末相同[179] - 贾凌霞女士授予公司的贷款授信为200万港元,2022年末相同[179] - 钱毅湘先生、钱仲明先生及无锡博耳授予公司的贷款授信为3亿元人民币,2022年末相同[179] - 钱毅湘先生、贾凌霞女士及皓昇授予公司的贷款授信为1亿元人民币,2022年末相同[179] - 博耳智能授予公司的贷款授信为3500万元人民币,2022年末相同[1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贷款授信为918,033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945,431千元人民币[180] - 2023年6月30日,由关联方资产或义务抵押或担保的银行借贷为1.129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556亿元人民币[180] 公司股份相关 - 2021年6月17日董事会采纳股份奖励计划,运作日期为期十年;受托人购买股份总数不得超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即7737.69万股),12个月内可向一名雇员奖励股份上限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 [91][92][94] - 期内及报告日期,公司未就股份奖励计划购买现有股份,未授出股份,无股份归属、取消或失效,股份奖励总数与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之比为零[95][97][98] - 截至2023年1月1日及报告日期,受托人持有484.3万股可供授出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0.63% [100] - 2023年6
博耳电力(01685)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7:0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为626,62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572,643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2,08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96,676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公司年内溢利为30,09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461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30,23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142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95,40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364,695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公司流动资产为979,71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966,352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公司流动负债为872,54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896,919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213,32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66,763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公司资产净值为289,25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67,365千元人民币[5] - 2022年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289,90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67,873千元人民币[5]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626.6百万元,同比增长9.4%[9] - 公司毛利率为29.2%,毛利为人民币183.1百万元[9] - 公司经营溢利、除税前溢利及年内溢利分别为人民币59.8百万元、人民币32.1百万元及人民币30.1百万元,年内溢利增长141.5%[9] - 撇除2021年一次性收益,经营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分别同比增长98.7%及1101.8%[9] - 2022年公司收入录得人民币62660万元(2021年:人民币57260万元),同比增长9.4%[38] -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9.2%(2021年:33.5%),毛利为人民币18310万元[38] - 2022年公司经营溢利、除税前溢利及年内溢利分别录得人民币5980万元(2021年:人民币12410万元)、人民币3210万元(2021年:人民币9670万元)及人民币3010万元(2021年:人民币1250万元),年内溢利增长141.5%[38] - 撇除2021年剥离若干附属公司获得之一次性收益人民币9400万元,经营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分别实现同比增长98.7%及1101.8%[38][39] - 2022年公司录得其他收入净额1730万元,2021年为其他亏损净额510万元,主要因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增加[88] - 2022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850万元,较2021年减少1300万元或18.1%,占收入百分比为9.3%,2021年为12.5%[89] - 2022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8090万元,较2021年增加6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为12.9%,2021年为14.0%[91] - 2022年公司财务成本为2770万元,2021年为2740万元,主要为人民币借贷利息[92] - 公司年内所得税开支为200万元,较2021年的8420万元减少8220万元[93] - 公司年内溢利为3010万元,较2021年的1250万元增加[9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3.751亿元,较2021年末的13.31亿元增加;总负债为10.859亿元,较2021年末的10.637亿元增加;权益总额为2.893亿元,较2021年末的2.674亿元增加[9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980万元,较2021年末的7770万元减少;流动资产净值为1.072亿元,较2021年末的6940万元增加;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5.026亿元,较2021年末的4.341亿元增加;借贷为4.377亿元,较2021年末的5.081亿元减少;借贷实际年利率介乎1.5%至4.79%,2021年末为1.5%至4.65%;股本负债比率为151.3%,较2021年末的190.0%减少[9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若干借贷由价值6490万元的楼宇(2021年末为3270万元)、价值2800万元的预付租赁土地(2021年末为2400万元)及价值1.7亿元的有抵押存款(2021年末为1.5亿元)作抵押[98] - 公司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1年的139天减少21天至118天;平均应收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2021年的350天减少15天至335天;平均应付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2021年的372天增加65天至437天[9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或然负债[10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659名雇员,较2021年末的703名减少[106] - 年内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8540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8310万元[10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业务分为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和元件及零件业务两大分部[43] - 2022年IEM方案分部收入为4.489亿元,占总收入71.6%,较2021年增长9.7%,毛利为1.358亿元,较2021年下降8.6%,毛利率从2021年的36.3%降至30.2%[80][81] - 2022年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收入为1.777亿元,占总收入28.4%,较2021年增长8.7%,毛利为4730万元,较2021年增长8.7%,毛利率为26.6%与2021年持平[86][87] 行业市场环境数据 - 预计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3800亿度[14] - 2022年中国内地55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达10291.95公里,新增线路长度1085.17公里,新增线路25条[16] - 2022年全国2700余家工业园区建有3400余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6] - 2022年中国GDP超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57.2万亿元,同比增长5.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 [30] - 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将达759万架,能源消耗总量达3500亿千瓦时[32] -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全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额为人民币5012亿元,同比增速为1.23%[35] - “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数字化计划总投资估算资金超人民币260亿元[35][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55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达10291.95公里,2022年新增1085.17公里、25条[49] - 2022年生态环境部将19个城市纳入首批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全国超2700家工业园区建有超3400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49] - 到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70%以上[50] - 2023年全球GDP增长预期上调至2.9%(10月预测为2.7%),中国经济预计增长5.2%,高出此前预测值0.8个百分点[58] - 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中心受国家重视[61] - “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释放政策利好为数字中心产业带来广阔前景[62] - 市场调研公司预测目前有314个新建超大规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安装基数三年内超1000个并持续快速增长[62]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10,000公里,平均每年新增680公里[65] - 2023年国家电网电网投资将超5200亿元,同比增长约4%[69] -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年均投资规模不低于5000亿元,2.4万亿元投入电网投资[69] - 南方电网规划投资总额约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51%,配电网建设规划投资3200亿元,占比约48%[69]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72]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与前景 - 公司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关系,高端市场份额领先[20][21] - 2022年海外业务受疫情、供应链等因素影响,公司谨慎布局海外业务,促进海外市场盈利增长[22][23] - 2022年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业绩稳健增长[25] - 公司拥有超35年行业经验,提供一站式IEM方案,竞争力持续加强[44][45] - 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3800亿度,公司在数据中心配电市场耕耘,业务发展空间扩大[47] - 公司为各类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项目提供多元化服务和定制化方案,轨交和污水处理业务获政策支持,盈利受积极影响[50][51] - 公司在高端市场份额名列前茅,长期大中型客户订单逐步增加使业务收益稳步增长[52][53] - 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年内发展稳定,通过全球销售网络向欧洲及其他海外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稳定收益,未来海外市场盈利有望持续复苏[54][55] - 公司加强电力云数据平台领域创新研发,加大投资优化“云+”服务及全周期产品[56] - 公司业绩有望随中国经济加速恢复受益[58] - 公司将借助“慧云”大数据平台为客户打造一站式IEM方案,提升配用电智能化水平[63] - 数据中心产业高速发展将带动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巩固其行业领先服务供应商地位[64] - 国家对新基建项目的支持将推动公司轨道交通、污水处理等业务发展[67] - 国家加大电网投资,公司智能电力管理系统方案服务业务有望增长[69] - 公司将利用新能源汽车相关电力配套产品储备,加大相关板块投入[73] - 公司深耕智能电力管理行业,积累众多稳定客户并建立合作关系[74] - 公司将应对市场变化,参与项目竞标,扩大业务规模[74] 公司面临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 公司面临利率、信贷、流动资金等市场风险,详情见财务报告附注26[111] - 公司面临跨国公司和国内对手竞争,采用成本领先和业务多元化策略应对[112] - 公司运营依赖政府批准和遵守环境、健康和安全等规定,已聘顾问确保及时获批[114] - 缺乏合适人力资源可能阻碍公司实现战略目标,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关键人员流失风险[115] 公司环保与社会责任 - 公司在业务中遵守环境可持续发展,通过管理能耗和用水等举措减少环境影响[116] - 公司通过提升员工资源节约和能源有效利用意识推动环保,实施多项节能政策[118] - 公司重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持久互惠关系,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方案,与供应商建立互信[120] 公司董事及管理层信息 - 钱毅湘49岁,1995年7月加入无锡博耳,1998年1月任总经理,2010年2月12日任公司执行董事[127] - 贾凌霞49岁,1995年8月加入无锡博耳,1997年1月任副总经理,2010年2月12日任公司执行董事[129] - 查赛彬56岁,2000年6月加入无锡博耳,2003年任副经理及研发部主管,2010年2月12日任公司执行董事[132] - 钱仲明76岁,作为无锡博耳创办成员有超30年行业经验,2010年2月12日任公司执行董事[134] - 余伟铭38岁,2021年1月8日任公司执行董事,有超16年专业会计与企业咨询服务经验[136][138] - 钱毅湘、贾凌霞、查赛彬、钱仲明均于2010年9月30日成为公司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27][129][132][134] - 钱毅湘、贾凌霞于1995年毕业于江南大学,获工商管理文凭[128][131] - 查赛彬于1990年获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133] - 钱仲明于1966年毕业于洛社高级中学[135] - 余伟铭于2006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士学位[139] - 唐建榮59歲,2010年9月30日加入董事會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現為江南大學商學院教授,持有1987年河北地質學院經濟學學士、1990年中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和2009年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41][143] - 瞿唯民54歲,2016年8月1日加入董事會任獨立非執行董事,擁有超過29年電力行業經驗,2003年獲美國西雅圖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1990年獲清華大學電機系工學士學位[145][146][147] - 黎偉略46歲,2020年7月2日加入董事會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在審計和會計行業擁有超過21年經驗,1999年12月獲澳洲卧龍崗大學會計學商業學士,2017年9月獲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管治碩士學位[149][150][151] - 唐建榮於2010年9月30日獲委任為公司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141] - 瞿唯民於2016年8月1日獲委任為公司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145] - 黎偉略於2020年7月2日獲委任為公司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主席[14
博耳电力(01685)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7 16:4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中国总办事处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區杨市工业园洛阳路[5] - 公司股份代号为1685[5]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收入为626,624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572,643千元人民币增长9.43%[6] - 2022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2,08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96,676千元人民币下降66.81%[6] - 2022年公司年内溢利为30,09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2,461千元人民币增长141.48%[6]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95,404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364,695千元人民币增长8.42%[6] - 2022年公司流动资产为979,717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966,352千元人民币增长1.38%[6] - 2022年公司流动负债为872,547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896,919千元人民币下降2.72%[6]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213,32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66,763千元人民币增长27.92%[6] - 2022年公司资产净值为289,254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267,365千元人民币增长8.19%[6] - 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6.2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4%[10] -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29.2%,毛利为1.831亿人民币[10] - 公司2022年经营溢利、除税前溢利及年内溢利分别为5980万人民币、3210万人民币及3010万人民币,年内溢利增长141.5%[10] - 撇除2021年剥离附属公司一次性收益,公司2022年经营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分别同比增长98.7%及1101.8%[10] - 2022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62660万元,同比增长9.4%[39] -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9.2%,2021年为33.5%,毛利为人民币18310万元[39] - 2022年公司经营溢利、除税前溢利及年内溢利分别为人民币5980万元、人民币3210万元及人民币3010万元,年内溢利增长141.5%[39] - 撇除2021年剥离附属公司一次性收益,经营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分别同比增长98.7%及1101.8%[39][40] - 集团IEM方案分部2022年收入448.9百万元,占总收入71.6%,较2021年上升9.7%[81] - 集团IEM方案分部2022年毛利135.8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8.6%[81] - 元件及零件业务收入为1.777亿元,较2021年的1.634亿元增长8.7%,占总收入28.4% [87] - 元件及零件业务毛利为4730万元,较2021年的4350万元增长8.7%,毛利率为26.6% [87][88] - 公司其他收入净额为1730万元,2021年为其他亏损净额510万元,主要因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增加[89]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850万元,较2021年的7150万元减少18.1%,占收入百分比从12.5%降至9.3% [90]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8090万元,较2021年的8030万元增加0.6百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4.0%降至12.9% [92] - 财务成本为2770万元,较2021年的2740万元略有增加[93] - 所得税开支为200万元,较2021年的8420万元减少8220万元,主要因拨回递延税项资产减少[94] - 年内溢利为3010万元,较2021年的1250万元增加,主要因收入增加和成本控制[95] - 2022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3.751亿元,负债总额为10.859亿元,权益总额为2.893亿元,股本负债比率降至151.3% [96][97] - 2022年底若干借贷由价值6490万元的楼宇、2800万元的预付租赁土地和1.7亿元的有抵押存款作抵押,2021年分别为3270万元、2400万元和1.5亿元[99]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1年的139天降至118天,平均应收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350天降至335天,平均应付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372天增至437天[100] - 2022年底集团无或然负债[101] - 2022年底集团持有多处中期租赁的投资物业,年内无重大投资或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105] - 2022年底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购入资本资产计划[106] - 2022年底集团有659名雇员,2021年底为703名,2022年总员工成本为8540万元,2021年为8310万元[107][108] 业务模式与优势 - 公司凭借技术和研发优势,依托“慧云”平台提供一站式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12] - 公司在完善各行业用电数据库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降低运营成本[13] - 公司依托数据中心配电市场优势,优化“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升市占率[15][16] - 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系统方案,提供维护、咨询服务及相关产品,获市场广泛认可[19] - 公司客户包括众多世界500强及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0] - 公司与国内通信、数据中心运营商龙头持续合作,高端市场份额领先[22] - 公司业务分为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和元件及零件业务两大分部[44] - 公司凭借“慧云”大数据平台开发一站式IEM方案,包括硬件集成系统等产品及服务[45] - 公司拥有超35年行业经验,提供一站式IEM方案有先行优势,竞争力持续加强[46] - 公司致力于完善各行业用电数据库,取得丰硕成果[46] - 公司在高端市场份额名列前茅,长期大中型客户订单增加使业务收益稳步增长[53][54] - 公司与国内通讯、数据中心运营商龙头企业持续合作,业内声誉良好[54] - 公司在电力云数据平台领域加强创新研发,加大投资优化“云+”服务及全周期产品[57] - 目前已知有314个新建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的安装基数将在三年内超1000个并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将借助“慧云”平台打造一站式IEM方案,业务将持续快速增长[63] 行业环境与市场机遇 - 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2030年将超3800亿度[15] - 2022年中国内地55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达10,291.95公里,新增线路长度1,085.17公里、25条[17] - 2022年全国超2,700家工业园区建有超3,400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7] -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36] - 2022年全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额为人民币5012亿元,同比增速为1.23%[36] - “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数字化规划总投资估算超人民币260亿元[36][37] - 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将达759万架,能源消耗总量达3500亿千瓦时[33][34] - 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与电力系统建设为配电领域和公司业务带来发展机遇[36][37][3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55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达10291.95公里,2022年新增1085.17公里、25条线路[50] - 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将19个城市纳入首批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全国2700余家工业园区建有3400余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70%以上[50][51] - 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3800亿度,公司在数据中心配电市场耕耘,业务发展空间扩大[48] - 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10000公里,平均每年新增680公里,国家对新基建支持将推动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发展[66] - 到2025年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国家支持将推动公司污水处理业务发展[66][67] - 2023年全球GDP增长预期上调至2.9%(10月预测为2.7%),中国经济预计增长5.2%,高出此前预测值0.8个百分点,公司业绩有望随中国经济加速恢复受益[59] - 国家电网2023年电网投资超5200亿元,同比增长约4%,“十四五”年均投资不低于5000亿元,2.4万亿元投入电网[70] - 南方电网规划投资总额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51%,配电网建设规划投资3200亿元,占比约48%[70]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73] 公司发展策略 - 2022年公司海外项目受疫情、供应链中断影响,仍谨慎布局海外业务[23] - 公司向欧洲及其他海外客户提供高端配电产品及服务,促进海外盈利增长[24] - 2022年公司调整经营策略,严控成本,加强研发,实现业绩稳健增长[26] - 2023年公司将抢抓海内外市场机遇,加强业务布局,挖掘行业发展机会[26] - 公司将优化资产质量,强化成本管控,减少负债,维持财务稳定[27] - 集团将利用新能源汽车电力配套产品储备,加大相关板块投入以提高市场份额[73][74] - 集团将积极参与项目竞标,用“慧云”平台提升客户粘性,扩大业务规模[75][76] - 集团将抓住利好政策机遇,强化技术、产品与服务亮点,提高竞争力[77] - 集团将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控制成本,优化债务结构,维持现金流促发展[77][78] - 集团智能电力管理系统方案服务业务有望因政策支持和自身优势迎来强劲增长[70][71] 公司运营管理 - 公司严格监控及管理流动资产及负债,应收账款及存货水平保持健康[41] - 公司债务结构持续优化,借贷及财务成本平稳,连续七年录得正营运现金流[41][42] 公司面临风险与应对措施 - 集团承受利率、信贷、流动资金等市场风险[112] - 集团面临跨国公司和国内对手竞争,采用成本领先和业务多元化策略应对[113] - 集团运营依赖政府批准和遵守法规,已聘请外部顾问确保及时获批[115] - 公司通过检讨招聘和挽留人才做法等降低关键人员流失风险[116] 公司社会责任 - 公司遵守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能源和水消耗,建立自有光伏分布式电站[117][118] - 公司提升雇员资源节约和能源有效利用意识,实施节能政策[119] - 公司重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持久互惠关系,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方案[121] - 公司认为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是取得佳绩的关键因素,希望增加业务量和招揽新客户[122][123] 公司人员信息 - 钱毅湘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负责监督中国附属公司工厂运营[128] - 贾凌霞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负责集团销售及营销业务[130] - 查赛彬负责新产品开发,2010年2月12日任执行董事,2000年6月加入无锡博耳[133] - 钱仲明负责为董事会提供意见,2010年2月12日任执行董事,是无锡博耳创办成员[135] - 余伟铭负责制定集团战略发展计划等,2021年1月8日任执行董事,有超16年专业会计与企业咨询服务经验[137][139] - 唐建荣2010年9月30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也是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42] - 查赛彬1990年获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133] - 钱仲明1966年毕业于洛社高级中学[135] - 余伟铭2006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士学位[139] - 唐建荣1987年获河北地质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44] - 唐建荣于2010年9月30日获委任为公司审计、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42] - 余伟铭被查赛彬任命为替任董事,自2021年1月8日起生效[137] - 瞿唯民于2016年8月1日加入董事会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29年电力行业经验[146] - 黎伟略于2020年7月2日加入董事会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1年审计和会计行业经验[150] - 吴建平为集团副总裁,主管国内销售业务管理,2002年7月加入集团[154] - 瞿唯民2003年获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0年获清华大学电机系工学士学位[148] - 黎伟略1999年12月获澳洲卧龙岗大学会计学商业学士学位,2017年9月获香港理工大学企业管治硕士学位[152] - 吴建平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155] - 瞿唯民自2020年11月至今担任北京中清智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146] - 黎伟略2022年7月26日获温岭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等职[151] - 吴建平2020年9月获委任为集团副总裁[154] - 黎伟略现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澳洲会计师公会会员及香港特许秘书公会会士[151] - 安棣51岁,2005年3月加入公司,2020年9月任集团副总裁,主管人事、法务及IT等部门[156] - 吴昶52岁,1995年7月加入相关公司,2021年1月任集团副总裁,主管技术商务、项目管理及工厂运营[159] - 马晓斌45岁,2013年3月加入公司,2021年2月任集团成本副总裁,主管海外业务支持及材料成本控制[162][163] - 何富业56岁,2010年2月加入公司,2021年9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