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锋锂业(01772)

搜索文档
赣锋锂业(0177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18
财务表现 - 2023年度收入为32,812,017千元,较2022年度下降了20.7%[2] - 2023年度毛利为4,608,922千元,较2022年度下降了77.4%[2] - 2023年度净利润为4,610,985千元,较2022年度下降了77.5%[2]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2.47元[2] 资产负债 - 2023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35,135,503千元,较2022年增长34.6%[4] - 2023年末,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28184,398千元,较2022年减少11.2%[4] - 2023年末,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20271,297千元,较2022年增长8.6%[5] - 公司资产净值为52315,862千元,较2022年增长7.1%[6] 会计准则 - 本集团财务报表包括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数据[8] - 控制权的评估考虑多数投票权形成控制权的推定[9] - 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与母公司一致,控制权终止后停止合并入账[10] - 损益及其他综合收益归属于母公司及非控股权益[11] 锂产业 - 金属锂及锂化合物板块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向外部客户销售收入为25,101,211千元[34] - 针对金属锂及锂矿资源板块,板块资产总值为97,322,683千元,负债总额为45,006,821千元[34] - 公司2023年的板块收益中,向外部客户的销售额为41,370,654千元,较2021年增长了约1,175,037千元[36] - 公司2023年的非流动资产中,中国内地的资产总值为29,171,427千元,较2022年增长了约10,777,995千元[38] 新能源汽车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增幅30%,达到1,510万辆,渗透率达到17.76%[80]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81] - 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04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552万辆[81] 技术研发 - 公司致力于技术研发,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保持全球锂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144] - 公司将进一步改进锂的提取方法和高纯度锂加工技术,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144] - 公司将开发和生产固态锂电池的固体电解质和负极材料,以及研发固态锂电池[145]
港股异动 | 赣锋锂业(01772)跌近4% 预期2023年归母净利为42亿-62亿元 同比下降约69.76%-79.52%
智通财经· 2024-01-31 09:57
赣锋锂业(01772)股价下跌 - 赣锋锂业(01772)股价跌近4%[1] 公司预期2023年净利润下降 - 公司预期2023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同比约为69.76%至79.52%[2] 业绩下降原因 - 业绩下降主要原因包括锂行业周期性影响、终端需求增速放缓、锂盐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等[3]
赣锋锂业(01772)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0 20:45
营业收入相关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75.37亿元,同比减少42.77%;年初至本报告期末营业收入256.82亿元,同比减少6.99%[2] - 2023年年初到报告期末营业总收入25,681,961,591.04元,较上期的27,611,656,306.11元下降6.99%[31] 净利润相关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减少97.88%;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60.10亿元,同比减少59.38%[2] - 本报告期扣非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减少95.91%;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43.52亿元,同比减少68.65%[2] - 公司本期净利润为58.79亿元,上期为149.87亿元[34] 每股收益相关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08元,同比减少97.87%;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2.98元,同比减少59.46%[2] - 本期基本每股收益为2.98元,上期为7.35元;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2.98元,上期为7.33元[37] 净资产收益率相关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35%,同比减少24.34%;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13.24%,同比减少35.20%[2] 资产相关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928.6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7.3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485.0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14%[2]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期减少56.17%,应收账款减少34.73%,应付款项融资增加36.47%,其他应收款增加178.85%,债权投资增加63.25%[5] - 固定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的48.26亿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的78.39亿,变动比例62.44%,因Minera Exar S.A.公司Cauchari - Olaroz锂盐湖项目部分转固[6] - 在建工程从2022年12月31日的95.48亿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的140.53亿,变动比例47.18%,因Mariana、动力电池二期等项目建设投资增加[6]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為9,672,492,265.05元,1月1日為9,914,045,039.34元[22] - 2023年9月30日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為94,659,195.01元,1月1日為215,986,042.39元[22]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為5,153,349,506.26元,1月1日為7,894,866,031.94元[22]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计92,862,318,954.04元,较2023年1月1日的79,159,910,068.14元增长17.31%[25]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融资2,741,123,772.46元,较2023年1月1日的2,008,568,772.32元增长36.47%[23] - 2023年9月30日其他应收款882,356,988.45元,较2023年1月1日的316,432,620.21元增长178.85%[23] - 2023年9月30日存货10,923,601,968.06元,较2023年1月1日的10,111,077,178.57元增长8.04%[23] 负债相关 - 短期借款从2022年12月31日的21.09亿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的65.70亿,变动比例211.53%,因生产经营新增短期借款[6] - 2023年9月30日负债合计38,777,746,556.17元,较2023年1月1日的30,293,601,966.45元增长27.99%[28] 所有者权益相关 - 2023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54,084,572,397.87元,较2023年1月1日的48,866,308,101.69元增长10.68%[28]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与政府补助相关 - 本报告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110.68万元,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138.56万元[3] - 本报告期计入当期损益政府补助4.37亿元,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9.91亿元[3] 成本与费用相关 - 营业成本本期发生额较上期增加74.24%,主要因期初原材料结存成本较高,导致本期产品成本相对偏高[8] - 财务费用本期发生额较上期增加477.51%,主要因本期利息费用和汇兑损失叠加[8] - 2023年年初到报告期末营业总成本23,340,760,713.50元,较上期的13,814,543,015.53元增长68.96%[29] - 2023年年初到报告期末税金及附加53,950,938.41元,较上期的210,031,764.42元下降74.31%[32] 其他收益相关 - 其他收益本期发生额较上期增加1261.60%,主要因本期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增加[8] 现金流量相关 - 年初至本报告期末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13.69亿元,同比减少117.20%[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上期的79.60亿变为本期的 - 13.69亿,变动比例 - 117.20%,因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缴纳相关税费增加[1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上期的 - 52.99亿变为本期的 - 71.78亿,变动比例 - 35.45%,因本期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增加[1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上期的39.40亿增加至本期的81.30亿,变动比例106.32%,因本期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10] - 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3.69亿元,上期为79.60亿元[40] - 本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71.78亿元,上期为 - 52.99亿元[41] - 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30亿元,上期为39.40亿元[41] - 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67.86亿元,上期为248.88亿元[38] - 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38.71亿元,上期为152.50亿元[40]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本期发生额为65,554,255.41元,上期发生额为490,155,933.63元[4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 351,506,663.21元,上期为7,090,709,044.73元[42]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9,073,017,293.34元,上期为5,233,611,006.21元[4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8,721,510,630.13元,上期为12,324,320,050.94元[42] 股东相关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A股为317,132,H股为42,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1] - 黄闻持股比例0.81%,股份数量16,349,805股[13] - 深圳市金匯榮盛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 金匯榮盛融誠興盛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持股比例0.78%,股份数量15,663,068股[13] - 沈海博持股比例0.76%,股份数量6,492,000股,股份处于质押状态[13] 投资与项目相关 - 2023年7月公司子公司贛鋒鋰電與土默特左旗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建設鋰電池生產項目[18] - 2023年7月公司收購鑲黃旗蒙金礦業開發有限公司70%股權[18] - 2023年9月公司或子公司增資Mali Lithium B.V.不超過1.38億美元[19] - 公司擬以10億元人民幣認購瑞馳電動新增1億元註冊資本[20] 投资收益相关 - 2023年年初到报告期末投资收益3,317,053,850.86元,较上期的2,852,574,375.20元增长16.28%[32] 减值损失相关 - 本期信用减值损失为 - 5806.45万元,上期为 - 1585.99万元[34] - 本期资产减值损失为 - 9.52亿元,上期为 - 2343.18万元[34] 其他综合收益相关 - 本期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9.40亿元,上期为19.29亿元[35] 报告审计情况 - 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未经审计[42]
赣锋锂业(0177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18:4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江西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 - 公司股份代号为1772[1] - 公司注册地址为中国江西省新余市经济开发区龙腾路[4] - 公司主要营业地址在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48號[4] - 公司网站为http://www.ganfenglithium.com[4] - 公司国际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4] - 公司境内核数师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夥)[4] - 公司H股股票代号为1772(联交所)[5] - 公司A股股票代号为002460(深交所)[5] - 公司法律顾问为漢坤律师事务所有限法律责任合夥[5] 公司财务数据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公司營業額为人民幣18,111,570千元,同比增长26.47%[9] - 金屬鋰及鋰化合物的收入占比由二零二二年的83.80%下降至二零二三年的75.60%[10] - 海外销售收入占比由二零二二年的64.80%下降至二零二三年的56.50%[11] - 金屬鋰和鋰化合物的毛利由二零二二年的8,210,965千元下降至二零二三年的3,317,315千元[1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鋰化工板块产品的整体产销量受到一定影响,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进行鋰化工板块产能扩建,有效进行库存管理[39]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持有新余贛鋒礦業及上饒松樹崗鉭鈮礦項目90%股權[32] - 公司完成收購蒙金礦業70%股權[32] - 公司持有加不斯鈮鉭礦70%股權[32] - 阿根廷Cauchari-Olaroz鋰鹽湖項目已產出首批碳酸鋰產品[32] - 澳大利亞Mount Marion鋰輝石項目擴建至90萬噸╱年鋰精礦產能已逐步完成[32]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在江西豐城建设年产5万吨鋰電新能源材料项目,一期建设年产2.5万吨氫氧化鋰项目[46] - 公司计划在江西宜春和青海海西州分期投资建设年产7,000吨金屬鋰及鋰材项目[46] - 公司计划在四川達州分期投资建设鋰輝石提鋰年产5万吨電池級基礎鋰鹽项目,一期建设年产2万吨鋰鹽项目[46] 公司股权变动 - 公司取消了12名激励对象的激励资格,持有的2021年股票期权总数为48.30万份[117] - 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人数由400名变更为388名,已授予但未达到行权条件的2021年股票期权数量由1,646.295万份调整为1,597.995万份[117] - 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成就,行权价格由每份人民币96.28元调整为每份人民币68.771元[122][123] 公司治理 - 公司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常规及程序,致力达到并维持企业管治的整体高水平,已採納香港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則》的所有守則條文及守則之原則作為企业管治常规的基準[181] - 第五届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任期延期至2023年3月24日[185] - 延期換屆選举不会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营[186]
赣锋锂业(0177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2: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181.12亿元,2022年同期为143.21亿元,同比增长26.48%[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41.30亿元,2022年同期为86.58亿元,同比下降52.23%[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62.51亿元,2022年同期为84.17亿元,同比下降25.73%[2]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58.73亿元,2022年同期为73.52亿元,同比下降20.12%[2]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2.92元,2022年同期为3.60元,同比下降18.89%[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60.6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71.94亿元,增长18.80%[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334.0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9.66亿元,增长4.51%[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80.5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6.55亿元,下降3.19%[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535.7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8.66亿元,增长9.63%[6]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535.7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8.66亿元,增长9.6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181.1157亿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62.50718亿元[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板块总收益为14320893千元,除税前溢利为8417375千元[15] - 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板块资产总计8947148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9159910千元增长13.03%;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板块负债总计35897949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293602千元增长18.50%[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益为18111570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20893千元增长26.47%[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工业产品收益为17970273千元,加工服务收益为141297千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客户合约收益为10224284千元,亚洲(除中国内地以外)为5758101千元,欧洲为2037783千元,北美为72739千元,其他国家/地区为18663千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工业产品收益为14222195千元,加工服务收益为98698千元[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客户合约收益为9275082千元,亚洲(除中国内地以外)为3449966千元,欧洲为1482302千元,北美为86686千元,其他国家/地区为26857千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2272996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299294千元增长659.46%[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开支总计917105千元,2022年同期为919832千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中利息开支总额为368,903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200,611千元增加[24]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扣除销售及服务成本13,981,882千元,远高于2022年同期的5,663,039千元[25] - 2023年上半年存货撇减至可变现净值为824,604千元,而2022年同期为5,362千元[25]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成本本年度支出为645,452千元,高于2022年同期的532,827千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377,635千元,2022年同期为1,065,802千元[26] - 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时所用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876,515千元,2022年为7,254,835千元[33] - 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时所用的本期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014,621,571股,2022年为2,012,488,699股[3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546176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850711千元[34]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为253315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08569千元[35] - 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为778876000元的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债权投资被抵押,2022年12月31日为724828000元[3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11330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27614千元;应付票据为334717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94246千元[36]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1157亿元,同比增加26.5%;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58.76515亿元,同比下降19.0%[58]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94.7148亿元,净资产535.73531亿元,分别比上年年末增加13.0%和9.6%[58] -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为181.1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37.91亿元[78][79] - 集团毛利为41.30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5.28亿元[78] - 报告期内基本每股盈利为2.92元,2022年同期为3.60元[7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58.77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19.0% [78] - 集团毛利率为22.8%,较2022年同期下降37.7% [84] - 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2.7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9.74亿元 [86]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6.8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69.3% [87] - 营业成本中金属锂和锂化合物占比74.2%,锂电池占比23.5%,其他占比2.3% [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开支为917,105千元,较去年同期的919,832千元减少0.3%[8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342,583千元,较去年同期的194,710千元增加75.9%[8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投入为686,612千元,较去年同期的532,827千元增加28.9%,占集团收入的3.8%[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2,691,157千元,较去年同期的2,096,526千元减少228.4%[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4,755,078千元,较去年同期的 -4,285,074千元增加11.0%[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414,585千元,较去年同期的2,825,546千元增加197.8%[9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7,839,455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638,677千元增加6,200,778千元[94] - 报告期内,所得税为377,635千元,较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65,802千元减少688,167千元[95] - 报告期内,资本性支出为5,879,424千元,较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393,314千元增加3,486,110千元[96] - 2023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为40%,较2022年12月31日上升2%[99] - 2023年6月30日已签约但未拨备之厂房及机器资本承担为人民币5,234,60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063,297千元[102] 会计政策相关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等多项修订,对中期财务资料无影响,预计影响年度财报会计政策披露[11] - 公司对2023年1月1日或之后的会计政策及估计变动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1] -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有关递延税项修订对公司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1] - 公司须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披露支柱二所得税风险敞口资料,2023年12月31日前中期无需披露,目前正评估风险敞口[12] 业务板块相关 - 公司有金属锂及锂化合物、锂电池、锂矿资源三个报告经营板块[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金属锂及锂化合物板块向外部客户销售收益为140.25498亿元,板块间销售为9281.3万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锂电池板块向外部客户销售收益为40.86072亿元,板块间销售为86.4万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金属锂及锂化合物板块业绩为39.4796亿元,锂电池板块为3.27582亿元,锂矿资源板块为21.51832亿元[14] - 季节性因素对公司的板块收益及板块业绩并无重大影响[16] - 金属锂和锂化合物收入占比75.6%,锂电池占比22.4%,其他占比2.0% [81] 行业市场相关 - 截至2023年7月,5%-6%锂辉石精矿中国到岸价约为4,070 - 4,090美元/吨,较2023年初6,000 - 6,020美元/吨下跌31.83% - 32.39%[43] -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2年报告,南美锂三角地区的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的锂盐湖占全球锂资源储量的56%[44] - 2023年1 - 6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93.6GWh,同比增长36.8%[51] - 2023年1 - 6月中国三元电池累计产量99.6GWh,占总产量33.9%,累计同比增长12.6%[51] - 2023年1 - 6月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193.5GWh,占总产量65.9%,累计同比增长53.8%[51] - 2023年1 - 6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达56.7GWh[51] - 2023年1 - 6月中国三元电池累计出口39.4GWh,占总出口69.4%[51] - 2023年1 - 6月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17.2GWh,占总出口30.3%[51] - 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为544万辆,同比增长38%[52] - 2023年1 - 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52] 公司资源与产能相关 - 公司持有新余赣锋矿业及上饶松树岗钽铌矿项目90%股权,持有蒙金矿70%股权和加不斯铌钽矿70%股权[58] - 阿根廷Cauchari - Olaroz锂盐湖项目一期4万吨碳酸锂产线计划于2024年达设计产能[58] - 澳大利亚Mount Marion锂辉石项目扩建至90万吨/年锂精矿产能,产能爬坡进行中[58] - 公司拥有澳大利亚Mount Marion锂辉石项目50%权益,资源量184.3万吨LCE[59] - 公司拥有阿根廷Cauchari - Olaroz锂盐湖项目46.67%权益,资源量2458万吨LCE[60] - 公司拥有墨西哥Sonora锂黏土项目100%权益,资源量882万吨LCE[60] - 公司拥有上饶松树岗钽铌矿项目90%权益,资源量149万吨LCE[60] - 公司拥有内蒙古加不斯铌钽矿70%权益,资源量111万吨LCE[60] - 万吨锂盐工厂设计产能为氢氧化锂81,000吨/年、氯化锂12,000吨/年、丁基锂1,000吨/年、高纯碳酸锂10,000吨/年、氟化锂10,000吨/年[62] - 东莞赣锋设计产能为年产6,000万支3C类聚合物锂电池[64] - 赣锋电子设计产能为年产20亿只小型聚合物锂电池[65] - 江苏赣锋汇创新能源设计产能为工业车辆用动力与储能电池组、PACK系统1GWh/年和4GWh/年[
赣锋锂业(0177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7-05 19:31
公告信息 - 公告是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报告补充公告[1]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资格 - 可参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的资格人士包括对集团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雇员、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除外)、监事、高管等[2] 受限制股份单位规则 - 受限制股份单位的归属期限由董事会或授权人士及相关奖励函条件决定[2] - 申请或接纳受限制股份单位须付金额及付款期限由董事会或授权人士及相关奖励函条件决定[3] - 受限制股份单位的行使价由董事会或授权人士根据规定决定[3] 董事会成员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4位执行董事、2位非执行董事和4位独立非执行董事[4]
赣锋锂业(01772)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7 21:21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一季度營業收入为94.38亿人民币元,同比增长75.91%[5] - 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为23.97亿人民币元,同比下降32.01%[5] - 公司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69亿人民币元,同比下降379.24%[5] -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7] -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定义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8] - 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其他流动资产、债权投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9] - 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借款、其他非流动负债、其他综合收益、专项储备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10] - 公司利润表中營业收入、營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11] 资产负债表变动 - 公司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为6,819,108,274.23元,存货为10,004,086,124.00元,其他流动资产为1,654,515,545.18元[23]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中,长期股权投资为10,885,531,267.15元,固定资产为4,939,584,942.22元,无形资产为15,005,889,192.98元[24] - 公司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为3,438,684,664.81元,应交税费为1,349,072,599.33元,其他流动负债为74,075,403.17元[25] - 非流动负债合计为16,740,149,184.15人民币,较年初增长5,101,471,903.33人民币[26] - 股本为2,017,103,539.00人民币,较上期持平[26] 股东情况 - 報告期末普通股股東總數为347,226(A股)和39(H股),前10名股東持股情況中,持股比例最高的是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为20.01%[13] - 前10名股东中,李良彬持股比例为18.77%,王曉申持股比例为7.01%,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88%,黃聞持股比例为0.81%,深圳市金匯榮盛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78%,沈海博持股比例为0.76%,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匯添富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持股比例为0.40%[13] - 公司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中,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有403,542,556股境内上市外资股[14] - 公司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中,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滙豐晉信低碳先锋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7,971,457股人民币普通股[15] - 公司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中,交通银行-滙豐晉信动态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7,658,731股人民币普通股[1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于2023年1月通过了投资建设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的议案[18] - 公司于2023年3月完成了对上海聚锦归的可转债投资涉及矿业权投资的交易,持有新余贛锋矿业有限公司80%股权[20] - 公司同意向全资子公司北京炬宏达提供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财务资助,用于内蒙古维拉斯托的经营周转[21]
赣锋锂业(0177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5 17:26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锂生态企业,拥有五大类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的生产能力[4] - 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航天产品、功能材料及制药等应用领域[4] - 公司的业务涵盖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锂化合物及金属锂加工以及下游锂电池制造及退役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产业生态链的各重要环节[4] - 公司已形成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包括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锂化合物及金属锂加工以及下游锂电池制造及退役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产业生态链的各重要环节[4] 锂资源 - 公司通过全球范围内的鋰矿资源布局,掌控了多处优质鋰矿资源,形成了稳定、优质、多元化的原材料供应体系[7] - 公司的主要鋰資源为澳大利亞 Mount Marion 項目,通过持续投资上游鋰资源公司及签署长期战略采购协议,保障了上游优质鋰原材料的稳定供应[7]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或间接拥有的上游锂资源情况如下:澳大利亚Mount Marion锂辉石项目持股比例为50%,资源量为184.3万吨LCE[103] - 澳大利亚Pilgangoora锂辉石项目持股比例为5.76%,资源量为865.5万吨LCE[103] - 阿根廷Cauchari-Olaroz锂鹽湖项目持股比例为46.67%,资源量为2458万吨LCE[103]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签订的锂资源及锂资源项目产出情况如下:Mount Marion项目公司包销锂精矿总产量的49%,PMI包销51%,且双方约定由公司加工PMI包销部分的锂辉石[119] 业绩 - 2022年度公司營業額增長274.6%,達到人民幣41,370,654千元[20] - 毛利增長367.4%,達到人民幣20,364,474千元[20] -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增長292.4%,達到人民幣20,503,915千元[20] - 每股盈利增長281.3%,達到人民幣10.18元[20] 锂产品 - 公司的金属鋰产品产能排名全球第一,能够根据客户需要生产不同规格型号及厚度的金属鋰产品,主要用于鋰电池负极材料、医药反应催化剂、合金及其他工业品材料[9] - 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和各种储能设备[10] - 公司积极推进固态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应用[11] - 公司开展锂电池回收业务,为电池生产商和电动汽车生产商提供可持续增值解决方案[12] 市场 -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93.8萬輛,同比增長58.7%;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2,474.3萬輛,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1.3%[63] - 公司的海外销售收入占比34.4%,较2021年下降31.2%[21] - 2022年全球氫氧化鋰加工產能供應量份額,贛鋒鋰業占21%,盛新鋰能占6%,雅化集團占16%[62] 技术创新 - 公司拥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为产品技术进步提供强劲动力[129] - 公司成功獲批工信部第七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130] - 公司牽頭成立了江西省鋰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130] - 公司獲批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0] - 公司被评为江西省綠色技術培育企业[130] 财务状况 - 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为人民币31,966,036千元,比2021年12月31日的14,626,739千元增加了17,339,297千元[189] - 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8,654,925千元,比2021年12月31日的8,209,107千元增加了10,445,818千元[191] - 2022年12月31日的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1,638,677千元,比2021年12月31日的4,680,844千元增加了6,957,833千元[192]
赣锋锂业(0177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22:0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益为41,370,654千元,较2021年的11,043,007千元增长274.63%[2] - 2022年毛利为20,364,474千元,较2021年的4,357,069千元增长367.39%[2]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22,779,081千元,较2021年的5,771,061千元增长294.71%[2] - 2022年年内溢利为20,460,964千元,较2021年的5,414,064千元增长277.92%[2] - 2022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10.18元,较2021年的2.67元增长281.27%[2]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7,193,874千元,较2021年的24,429,912千元增长93.18%[4] - 2022年流动资产总值为31,966,036千元,较2021年的14,626,739千元增长118.55%[4] - 2022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8,654,925千元,较2021年的8,209,107千元增长127.25%[5] - 2022年负债总额为30,293,602千元,较2021年的12,889,951千元增长134.99%[5] - 2022年权益总额为48,866,308千元,较2021年的26,166,700千元增长86.75%[6] - 2022年客户合约收益为41,370,654千元,2021年为11,043,007千元,2022年较2021年增长约274.63%[26][28] - 2022年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益为27,146,039千元,2021年为8,367,451千元,2022年较2021年增长约224.42%[26]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40,190,736千元,2021年为19,738,563千元,2022年较2021年增长约103.61%[27] - 持续经营收入2022年约为7,762,100,000元,2021年为1,853,552,000元,2022年较2021年增长约318.71%[27] - 2022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12.72亿元,2021年为26.90亿元[38] - 2022年其他开支总计2.47亿元,2021年为1.71亿元[39] - 2022年融资成本为4.07亿元,2021年为2.65亿元[40] - 2022年股息及利息收入7004万元,2021年为5857万元[38] - 2022年销售原材料收入1.06亿元,2021年为4564万元[38] - 2022年银行利息收入1.75亿元,2021年为1.46亿元[38] - 2022年政府补助1.20亿元,2021年为6464万元[38] - 2022年管理层薪金及福利893,310千元,2021年为505,820千元[41] - 2022年销售及服务成本21,006,180千元,2021年为6,685,938千元[41] - 2022年即期企业所得税2,181,462千元,2022年递延所得税136,655千元;2021年即期企业所得税905,924千元,2021年递延所得税 - 548,927千元[43] - 2022年除税前溢利22,779,081千元,按15%适用税率计算的税项为3,416,862千元;2021年除税前溢利5,771,061千元,按15%适用税率计算的税项为865,659千元[46] - 2022年拟派现金股息每股普通股1.00元,共计2,017,036千元;2021年拟派现金股息每股普通股0.30元,共计431,244千元[46] - 2022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开支315,819千元,2021年为237,921千元[41] - 2022年研发成本本年度支出1,007,487千元,2021年为340,395千元[41] - 2022年汇兑差异净额 - 313,800千元,2021年为116,155千元[42] - 2022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 404,305千元,2021年为 - 2,228,686千元[42] - 2022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时所用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0,503,915千元,2021年为5,225,922千元[49] - 2022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时所用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014,453,269股,2021年为1,400,196,605股[50] - 2022年公司收入为413.71亿元,较2021年的110.43亿元增加274.6%[91] - 2022年公司毛利为203.64亿元,较2021年的43.57亿元增加367.4%[91] - 2022年公司归母溢利为205.04亿元,较2021年的52.26亿元增加292.4%[91] - 2022年公司总资产为791.60亿元,较2021年的390.57亿元增加102.7%[91] - 2022年公司净资产为488.66亿元,较2021年的261.67亿元增加86.7%[91] - 2022年销售净利率为49.5%,较2021年的49.0%上升0.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9.8%,较2021年的17.3%上升42.5%[128] - 2022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0,503,915千元,较2021年上升人民币15,277,993千元,升幅为292.4%[128] - 2022年集团收入总额为人民币41,370,654千元,较2021年增加人民币30,327,647千元[129] - 2022年集团毛利率为49.2%,较2021年的39.5%上升9.7%[136] - 2022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1,272,183千元,较2021年减少人民币1,418,281千元[14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1年的61,623千元增至2022年的117,360千元,增幅90.4%[141]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840,336千元增至2022年的1,999,705千元,增幅138.0%[142] - 其他开支从2021年的171,370千元增至2022年的247,400千元,增幅44.4%[143] - 融资成本从2021年的264,857千元增至2022年的407,329千元,增幅53.8%[144] - 研发投入从2021年的341,944千元增至2022年的1,423,059千元,增幅316.2%,占收入3.4%[147]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从2021年的2,620,393千元增至2022年的12,490,633千元,增幅376.7%[148]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从2021年的(6,175,842)千元降至2022年的(15,312,395)千元,降幅147.9%[148] - 筹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从2021年的7,130,925千元降至2022年的6,404,845千元,降幅10.2%[148] - 所得税费用从2021年的356,997千元增至2022年的2,318,117千元,增加1,961,120千元[151] - 资本性支出从2021年的3,428,858千元增至2022年的5,897,064千元,增加2,468,206千元[1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8%,较2021年12月31日上升5%[15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签约但未产生的设备和机械资本承担为40.63297亿元,2021年为14.22789亿元[157] - 2022年基础化学材料销售量为97362.73吨,同比增长7.32%;生产量为97203.71吨,同比增长8.31%;库存量为4802.33吨,同比减少3.21%[159] - 2022年锂电池系列销售量为18559.04万只,同比增长56.55%;生产量为19501.05万只,同比增长50.72%;库存量为4011.1万只,同比增长30.69%[159] - 2022年锂系列产品收入为345.8070019552亿元,下半年较上半年平均售价上升9.68%[159] - 2022年锂电池系列产品收入为64.7832770311亿元,下半年较上半年平均售价上升24.38%[159]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有金属锂及锂化合物、锂电池、锂矿资源及其他三个报告经营板块[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收益为41,370,654千元人民币,其中向外部客户销售41,370,654千元人民币,板块间销售174,963千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2,779,081千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产总值为79,159,910千元人民币,负债总额为30,293,602千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于损益表中确认的减值亏损净值为116,966千元人民币[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损益为1,674,325千元人民币,应占合营公司损益为2,239,893千元人民币[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折旧及摊销为519,835千元人民币[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于联营公司之投资为7,431,778千元人民币,于合营公司之投资为2,760,095千元人民币[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为5,897,064千元人民币[2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板块总收益为11,043,007千元,除税前溢利为5,771,061千元,资产总值为39,056,651千元,负债总额为12,889,951千元[2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在损益表中确认的减值亏损净值为 - 29,101千元,应占联营公司损益为66,937千元,应占合营公司损益为 - 5,223千元[2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工业产品收益为41,130,052千元,加工服务收益为240,602千元[3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锂化合物及金属锂收益为34,212,718千元,锂电池收益为6,397,699千元,其他收益为760,237千元[3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工业产品收益为10,959,128千元,加工服务收益为83,879千元[3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锂化合物及金属锂收益为8,236,831千元,锂电池收益为1,989,747千元,其他收益为816,429千元[31] - 2022年客户合约收益总额为413.71亿元,其中金属锂及锂化合物348.86亿元、锂电池64.82亿元、锂矿资源及其他0.33亿元;2021年为110.43亿元,其中金属锂及锂化合物90.26亿元、锂电池20.17亿元、锂矿资源及其他0亿元[32][33] - 2022年计入报告期初合约负债的销售工业产品已确认收益为1.36亿元,2021年为0.41亿元[34] - 2022年分配至一年内余下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为4.93亿元,2021年为1.50亿元[36] - 2022年锂化合物及金属锂收入为人民币34,180,123千元,占比82.6%;锂电池收入为人民币6,467,290千元,占比15.6%;其他收入为人民币723,241千元,占比1.8%[131] - 2022年中国内地收入为人民币27,146,039千元,占
赣锋锂业(01772)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30 18:17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31.68亿元,同比增长340.48%;年初至本报告期末营业收入276.12亿元,同比增长291.45%[3]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5.41亿元,同比增长614.05%;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147.95亿元,同比增长498.31%[3] - 本报告期扣非净利润58.50亿元,同比增长887.24%;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138.82亿元,同比增长872.24%[3] - 年初至本报告期末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9.60亿元,增长757.77%[3]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3.75元,同比增长413.70%;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7.35元,同比增长315.25%[3]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695.8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8.1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权益387.9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7.20%[3] - 2022年9月30日营业收入为276.12亿美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70.54亿美元增长291.45%,因产品产销量及价格齐升[11] - 2022年9月30日营业成本为121.72亿美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45.46亿美元增长167.74%,随营业收入增长而相应增长[11] - 2022年9月30日研发费用为9.52亿美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2.01亿美元增长373.80%,因固态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研发投入增加[11] - 2022年9月30日投资收益为28.53亿美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0.19亿美元增长15030.77%,因联合营企业利润变动[11] - 2022年9月30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21,435,545.17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993,762,361.70元下降47.53%[12] - 2022年9月30日信用减值损失为 - 15,859,948.26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 - 7,729,710.34元下降105.18%[12] - 2022年9月30日资产减值损失为 - 23,431,752.04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 - 4,473,585.38元下降423.78%[12] - 2022年9月30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59,572,180.33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927,936,788.00元增长757.77%[13] - 2022年9月30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299,495,936.70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 - 2,683,294,134.64元下降97.50%[13] - 2022年9月30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40,476,867.47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7,010,063,164.56元下降43.79%[13] - 本期营业总收入276.12亿美元,上期为70.54亿美元,增长291.43%[33] - 本期营业总成本138.15亿美元,上期为52.62亿美元,增长162.54%[34] - 本期税金及附加2.10亿美元,上期为0.44亿美元,增长372.17%[36] - 本期投资收益28.53亿美元,上期为0.19亿美元,增长14984.47%[36]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期为521,435,545.17元,上期为993,762,361.70元[37] - 营业利润本期为17,208,602,176.06元,上期为2,823,055,243.54元[37] - 净利润本期为14,987,163,481.81元,上期为2,541,586,132.68元[37] -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本期为1,928,775,313.82元,上期为107,282,456.16元[38]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16,915,938,795.63元,上期为2,648,868,588.84元[40]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7.35元,上期为1.77元[4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24,887,746,140.06元,上期为7,095,598,511.09元[4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26,213,371,533.82元,上期为7,417,196,343.53元[4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7,959,572,180.33元,上期为927,936,788.00元[4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2,181,761,137.61元,上期为2,011,105,467.78元[44] - 构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本期为24.91亿元,上期为14.01亿元[45] - 投资支付现金本期为35.22亿元,上期为14.96亿元[45] -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现金净额本期为14.68亿元,上期为4765.83万元[4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74.81亿元,上期为46.94亿元[4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52.99亿元,上期为 - 26.83亿元[4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77.50亿元,上期为98.62亿元[4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38.10亿元,上期为28.52亿元[4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39.40亿元,上期为70.10亿元[4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70.91亿元,上期为51.50亿元[4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123.24亿元,上期为68.60亿元[46]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6.91亿元,年初至本报告期末为9.12亿元[4] 资产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末货币资金129.4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4.44%,因经营现金流增加及项目备资[7] - 本报告期末应收账款64.0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56.21%,因营业收入增长[7] - 本报告期末应收款项融资37.1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50.76%,因收到银行承兑票据增加[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存货为85.23亿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2.83亿美元增长159.59%,主要因产能扩大和锂盐产品及原材料涨价[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长期股权投资为84.13亿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0.87亿美元增长105.83%,因新增非洲马里等投资及权益法下投资收益增加[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固定资产为42.10亿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29亿美元增长39.01%,因部分建设项目转固[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在建工程为79.01亿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7.95亿美元增长36.33%,因锂盐和锂电项目建设投资增加[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股本为20.17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40.30%,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0]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129.45亿元,较1月1日的63.32亿元增长[26]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64.02亿元,较1月1日的24.99亿元增长[26] - 2022年9月30日应收款项融资为37.11亿元,较1月1日的8.23亿元增长[26] - 2022年9月30日存货为85.23亿元,较1月1日的32.83亿元增长[27]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为328.27亿元,较1月1日的146.27亿元增长[27]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367.60亿美元,较2022年1月1日的244.30亿美元增长49.63%[28]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695.87亿美元,较2022年1月1日的390.57亿美元增长78.17%[28] 负债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付账款为58.21亿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11亿美元增长261.36%,因产能增加、采购规模增大和材料价格上涨[9]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160.71亿美元,较2022年1月1日的82.09亿美元增长95.77%[30]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96.27亿美元,较2022年1月1日的46.81亿美元增长105.66%[31] - 2022年9月30日负债合计256.98亿美元,较2022年1月1日的128.90亿美元增长99.36%[31] 所有者权益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438.90亿美元,较2022年1月1日的261.67亿美元增长67.73%[32]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11,214(A股)和34(H股),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4] - 股东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为20.01%,持股数量为403,555,556股[15] - 股东李良彬持股比例为18.76%,持股数量为378,377,819股,其中质押113,990,000股[15] 公司业务合作与项目投资 - 2022年公司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完成对Lithea公司100%股权收购,总对价不超过9.62亿美元[19] - 2022年8月公司与广汽埃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新能源动力电池最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20] - 2022年8月30日公司董事会同意将江西新余项目产能从5GWh提高到10GWh,重庆项目从10GWh提高到20GWh,投资35亿元建设6GWh项目,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20亿只小型聚合物锂电池项目[21] - 2022年9月公司与富临精工签署协议,设立合资公司新建年产20万吨磷酸二氢锂一体化项目,公司出资4000万元持股40% [22] - 2022年9月公司拟向领能锂业增资3亿元,其中2.4亿元为新增注册资本,完成后持股35.29% [23] - 2022年9月公司与宜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锂全产业链体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