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木国际(01822)
icon
搜索文档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12:02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中国经济逐步稳定复苏,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长5.2%[6] 木材相关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20年底成立多家附属公司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10] - 2022年公司踏入木材相关业务下游,开展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的制造及销售[12]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情况 - 公司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约1.33亿港元显著增加至2023年约3.121亿港元[9] - 2023年集团自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产生的收益约2.741亿港元,2022年约1.204亿港元[11] - 本年度公司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收益约3800万港元,2022年约1260万港元[14] - 木材相关业务营业额从2022年约1.33亿港元增加至2023年约3.121亿港元[61] 汽车租赁业务情况 - 自2014年起汽车租赁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由北京途安负责运营[15] - 北京途安车队与客户正常租期3个月至2年或更长,高端客户可指定车型[16] - 本年度公司汽车租赁业务收益约1130万港元,2022年约1190万港元[19] 公司业务战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探索与行业供应链中下游市场参与者战略合作[21][22] - 中国房地产投资下滑将缩小公司木材业务潜在市场,公司正评估业务多元化可行性[23] - 公司正积极研究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行业的业务机会[24] - 公司考虑开展集资活动,为业务机会提供资金,也考虑终止汽车租赁业务[25] - 截至年报日期,业务机会及潜在集资活动未作决定,可能落实也可能不落实[27] 公司人事变动 - 陈力山先生于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 公司地址变更 - 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自2023年8月16日起迁至金钟夏慤道18号海富中心第2座11楼[5] 公司重组相关事项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作出公司寻求的命令,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获委任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33]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聆讯公司申请,3月11日举行计划会议[34]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涉及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36]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告知将批准计划,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处长[37]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或独立股东通过[40]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已提供及将提供的条款及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39]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宣布资本重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42][43] - 资本重组实施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44] - 资本重组实施生效后,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44]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及发行[45]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于2023年7月11日完成[60] - 计划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及出售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后计划已成为无条件[47][48]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5000万港元用于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50] - 公司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最多823,739,687股新股用于清偿债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1股新股[53] - 公司预计完成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后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性风险[57] - 2023年6月14日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58]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23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22.4% [61] - 集团销售及提供的服务成本从2022年约1.213亿港元增长约134.6%至2023年约2.846亿港元[62] - 2023年公司毛利约3870万港元,较上一年增长约60.5%,毛利率从2022年的16.6%降至12.0%[63]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2年的约310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约20万港元[64] - 2023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226.8万港元,2022年为3557.8万港元[66] - 2023年销售及分销费用维持在约10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71] - 行政费用从2022年的约2240万港元增加约18.3%至2023年的约2650万港元[72] - 2023年确认计划收益约12.73377亿港元[74]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的约1.137亿港元降至2023年的约6880万港元[75] - 2023年当期所得税开支约510万港元,2022年约350万港元[76] - 2023年递延税项拨回约470万港元,2022年支出约40万港元[77] 公司投资情况 - 2022年底公司持有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重大投资[79] - 2023年7月11日,集团取消合并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Spring Power Holdings Limited等投资,作为出售除外公司的一部分[82][83][85] 公司资本及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总资本为人民币9,363,296元,其中部分代表金额为人民币1,029,963元[80] - 2023年和2022年流动资产分别为96,088千港元和136,060千港元,流动负债分别为160,284千港元和1,592,572千港元,流动比率分别为0.60和0.09[87] - 2023年和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350万港元和410万港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分别约为1410万港元和8.469亿港元[87] - 2023年和2022年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分别为14,120千港元和846,873千港元,资产总值分别为128,298千港元和196,155千港元,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11.00%和431.74%[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1410万港元(2022年约为8.469亿港元),其中约1370万港元(2022年约为5570万港元)以人民币计值[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7,293,400股(2022年为342,572,857股),面值总额约为3430万港元(2022年约为6850万港元)[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若干其他借贷由总额约零港元(2022年约为6.006亿港元)的应收账款作抵押[93] 公司外汇风险情况 - 集团外汇风险主要来自非功能货币的收益、成本、开支及借贷,外币交易及货币资产负债主要以港元列值,预期汇率波动风险不重大,未进行对冲活动[94][95] 公司财务资源评估 - 董事会深信集团在可见将来有充裕财务资源应付债务偿还及业务融资需要[88] 公司法律诉讼情况 - 2020年4月21日,公司子公司被诉偿还约5950万元贷款本金及应计利息[96] - 2022年1月,法院判被告支付约3700万元及750万元违约损害赔偿,公司上诉被驳回并申请重审[9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计提索赔拨备约4450万元(约4990万港元)[100] 公司其他财务指标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付资本承担约为零港元(2022年约3380万港元)[102] 公司股息政策及派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无)[10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亦无派息[195] - 公司有既定股息政策,董事会派息时会考虑集团经营业绩、现金流、财务状况、资本需求及股东整体利益[196] - 公司派发股息受开曼群岛公司法、公司章程细则及适用法律法规限制[197][198] - 股息政策允许董事会在中期及/或全年股息外不时宣派特别股息,无保证特定期间宣派特定金额股息[199] 公司员工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49名(2022年64名),年度成本总额约790万港元(2022年约690万港元)[104] 公司重大收购或出售计划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或联营公司计划[106] 公司董事会成员信息 - 吕宁江64岁,2020年12月3日任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有超15年企业高管经验[108] - 胡永刚57岁,2020年12月3日任非执行董事,汽车业务超20年经验[109] - 赵宪明47岁,2014年7月16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多个职务[111] - 陈力山53岁,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相关工作经验[114] - 苏彦威61岁,2021年12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从事专业会计超30年[116] 公司企业管治报告相关 - 董事会呈列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118]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4(自2023年12月31日重编为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19] - 董事会每年至少检讨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一次,2023年除披露偏例外遵守守则适用条文[121] - 年报日期,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4] - 公司主席吕宁江负责集团整体策略规划及管理,同时担任首席执行官[126] - 董事会认为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同一人担任可提高公司制定策略和执行计划的响应性、效率及效益[126] - 董事会相信现董事会架构中超半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可制衡权力,无意作重大变动[127] - 董事会将不时检讨成员组成,适时作必要变动并知会股东[127] - 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26日,公司因赵小莲女士辞职未满足上市规则中董事会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审核委员会仅由非执行董事组成且至少三名成员的要求,2023年1月27日陈力山先生获委任后符合规定[128][130] - 上市规则要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须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129] - 本年度内,吕宁江、胡永刚、赵宪明、苏彦威董事实际出席次数/有权出席次数均为4/4,陈力山先生为3/3[132] 公司薪酬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9年11月27日成立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赵宪明、陈力山和苏彦威先生,主席为赵宪明先生,本年度举行一次会议,各成员出席情况均为1/1[134][137] - 本年度已付集团高级管理层成员(包括董事)薪酬低于100万港元的有15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的有1人[137] 公司提名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9年11月27日成立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吕宁江、赵宪明、陈力山和苏彦威先生,主席为吕宁江先生[138]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将每年讨论并协定实施多元化的可计量目标[141][142] - 董事会将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委任一名不同性别的董事[142] - 本年度召开一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吕宁江、赵宪明、苏彦威出席率为100%,陈力山于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无参会记录[144] 公司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赵宪明、陈力山、苏彦威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年度召开两次会议,三人出席率均为100%[145][14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及业绩,认为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编制[145][146][148]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中期及全年业绩[147] 公司企业管治职能情况 - 董事会未设企业管治委员会,相关职能由董事会整体承担[149] - 企业管治政策重点在于董事会素质、有效内部控制、严格披露惯例及对股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151] - 本年度董事会成员在定期会议检讨及讨论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多项内容[152] 公司董事证券交易守则情况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定期提醒董事禁售期规定,确认全体董事回顾期内遵守守则[154][155] 公司外聘核数师费用情况 - 外聘核数师2023年提供核数服务费用为1300千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为250千港元[162] 公司风险管理情况 - 公司于2017年设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168] - 本年度公司委任独立第三方博奕顾问有限公司协助识别评估风险、进行内部监控检讨及评估系统效能[166] - 公司采纳“三道防线”企业管治架构,包括运营管理、财务及合规团队监控和外判独立内部审核[171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05 16: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额约3.234亿港元,2022年约1.454亿港元[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净额约12.008亿港元,2022年亏损约1.501亿港元[1] - 2023年毛利为3877.2万港元,2022年为2411.2万港元[3] - 2023年经营所得亏损345万港元,2022年亏损3275.1万港元[3] - 2023年除税前溢利12.01171亿港元,2022年亏损1.46489亿港元[3] - 2023年年内溢利12.00803亿港元,2022年亏损1.50402亿港元[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3221万港元,2022年为6009.5万港元[5] - 2023年流动负债净额为 -6419.6万港元,2022年为 -1.456512亿港元[6] - 2023年负债净额为 -4171.1万港元,2022年为 -1.402852亿港元[6]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0.66港元,2022年每股亏损0.44港元[4] - 2023年总收益为323,411千港元,2022年为145,378千港元,同比增长122.47%[45][46][47]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201,171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146,489千港元[45] - 2023年资产总值为128,298千港元,2022年为196,155千港元,同比下降34.59%[45] - 2023年负债总额为170,009千港元,2022年为1,599,007千港元,同比下降89.37%[45] - 2023年融资成本为68,756千港元,2022年为113,738千港元,同比下降39.55%[52] - 2023年计划收益约1,273,377千港元[51] - 2023年销售及提供的服务成本为284,639千港元,2022年为121,266千港元,同比增长134.72%[52]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9,330千港元,2022年为8,901千港元,同比增长4.82%[52]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401千港元,2022年为939千港元,同比增长49.20%[52] - 2023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268千港元,2022年为35,578千港元,同比下降93.63%[52]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36.8万港元,2022年为391.3万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提[55][56] - 2023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00803亿港元,2022年亏损为15013.3万港元;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为18.1309717亿股,2022年为3.42572857亿股[58] - 2023年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非流动金融资产为0,2022年为1225.5万港元,2023年7月11日取消合并相关投资[59] - 2023年应收账款为788.9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53.2万港元,净额为535.7万港元;2022年应收账款为9.02363亿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8337.72万港元,净额为685.91万港元[66] - 2023年应收贷款为0,2022年为1562.9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562.9万港元,2023年7月11日取消合并[69][70] - 2023年应付账款为296万港元,2022年为576.21万港元,应付账款不计息,一般月结后30至90天结算[71] - 2023年财务担保公平值为0,2022年为36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联营公司贷款融资提供2.0496亿港元担保,已动用约3616.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取消合并[72] - 2023年末法定股本为20000000000股,金额200000千港元,2022年末为1000000000股,金额2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7293400股,金额34273千港元,2022年末为342572857股,金额68515千港元[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23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22.4%[11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销售及提供服务成本约2.846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长约134.6%[1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毛利约3870万港元,较往年上升约60.5%,毛利率由16.6%减至12.0%[1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约2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226.8万港元(2022年:3557.8万港元)[1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行政费用约265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8.3%[1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融资成本约688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12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96,088千港元,流动负债160,284千港元,流动比率0.60;2022年流动资产136,060千港元,流动负债1,592,572千港元,流动比率0.09[13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500,000港元,2022年约4,100,000港元;2023年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4,100,000港元,2022年约846,900,000港元[134] - 2023年资产负债比率为11.00%,2022年为431.74%,大幅下降因进行债务重组[13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一年内到期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4,100,000港元,2022年约846,900,000港元;其中以人民币计值的约13,700,000港元,2022年约55,700,000港元[13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7,293,400股,面值总额约34,300,000港元;2022年普通股总数342,572,857股,面值总额约68,500,000港元[13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总额约零港元,2022年约600,600,000港元[13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付资本承担约为零港元,2022年约33,800,000港元[14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49名,2022年64名;2023年成本总额约7,300,000港元,2022年约6,900,000港元[147][14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约为6419.6万港元及4171.1万港元,或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16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约133000000港元增至2023年约312100000港元[84] - 傢俬木材加工及分销收益2023年约274100000港元,2022年约120400000港元[86] - 仿古木傢俬及其他木材产品制造及销售收益2023年约38000000港元,2022年约12600000港元[88] - 集团汽车租赁业务年内收益约1130万港元,2022年约1190万港元[92] 公司股本及股份相关 - 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万港元,分为3.4257285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19]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的发行价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20][28]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中的5000万港元已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24] - 公司已向债权人配发给8.23739687亿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金额将获一股新股[25][28] - 2023年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75] - 2023年按计划向China Wood Scheme Limited配发及发行823739687股新股,每股公平值0.072港元[76][77]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110] - 投资者认购事项先决条件达成,已成为无条件[111]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得款项5000万港元用于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114] - 公司向债权人配发自最高823,739,687股新股,每1.80港元获配一股[115] - 2023年7月11日,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118] 公司重组相关事件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101]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14] - 2022年3月11日,计划会议召开,计划获法定多数债权人批准[15] - 2022年3月11日计划会议上,计划获法定多数债权人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105]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上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107] - 2022年8月30日,有关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计划及清洗豁免的提呈决议案在股东特别大会上通过[17]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106]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18]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108][109] - 2023年6月14日,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27]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8] - 资本重组于2023年5月17日生效,需满足多项条件[74] 公司业务规划 - 集团考虑开展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行业业务,同时考虑终止汽车租赁业务[96][97] 公司治理及合规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5] - 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26日,公司因赵小莲女士辞任未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2023年1月27日陈力山先生获委任后已符合[157][15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回顾期内已遵守[161] - 公告日期,审核委员会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162] - 集团核数师长青同意初步公告所载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相关报表数字与初步综合财务报表相符,但未发表意见或核证结论[163][164] 公司公告及会议安排 - 公司拟举行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适时刊发给股东[166] - 全年业绩公告已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刊登,年报将寄发给股东并在相关网站可供查阅[167] - 公司股份自2024年4月2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168] - 公司将申请自2024年4月5日上午9时起恢复股份买卖[168]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吕宁江、非执行董事胡永刚、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力山、苏彥威及赵宪明[168] 行业环境 - 2023年中国GDP按年增长5.2%,但物业房产板块未从信贷危机走出,新房屋动工率持续下跌[81][82] 公司资本架构管理 - 公司经常检讨资本架构,通过多种方式平衡整体资本架构[79] 公司上市规定相关 - 公司为维持股份于联交所上市,须至少拥有25%已发行股本总额的公众持股量[80] 公司投资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投资成本111,750千港元,公平值为0;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成本67,050千港元,公平值11,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04 18:10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营业额约为32.34亿港元,较2022年增长约122.94%[1]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本公司净利润约为12.01亿港元,较2022年亏损15.01亿港元[1] - 每股基本盈利为0.66港元,较去年同期的每股亏损0.44港元有显著改善[4] - 本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64,196,000港元,负债净额约为41,711,000港元[31] - 本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为3,522,000港元,仍处于相对低水平[31] - 公司已向債權人配发和发行了823,739,687股新股,用于清偿債务[25] - 投资者已同意认购每股新股0.044港元,公司已同意发行2,260,980,856股新股[20] 业务发展 - 本集团拥有四个经营分部,包括汽车租赁、木材相关业务、融资服务及投资、其他服务[41] - 本集团汽车租赁业务收入约11,300,000港元[92] - 本集团将继续发展和扩大木材相关业务[93] - 本公司正积极评估拓展业务的可行性,特别是在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行业[95] - 本集团将探索与行业供应链中游至下游的市场参与者进行战略合作[94] - 本公司正考虑集资活动,为功能性食品及饮料业务提供资金[97] - 本公司正考虑终止汽车租赁业务,以投入更有前景的业务领域[97] 财务重组 - 公司已提交清盘呈请,以轻触方式进行财务重组[100] - 公司已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告传票,请求召开债权人会议考虑批准公司建议的安排计划[103] - 公司已与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订立有条件的重组协议,涉及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和计划[104] - 资本重组已于2023年5月17日生效,公司法定股本为200,000,000港元,分为20,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108] 投资情况 - 本集团持有的重大投资中,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投资价值于2022年2月31日维持在零港元[1] - 本集团持有的重大投资中,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的投资公平值变动为180%,达到11,225千港元[2] - 本集团持有的重大投资中,Spring Power Holdings Limited的投资公平值变动为-719%,达到1,030千港元[3]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6:34
木材相关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20年底成立中木绿色资源(深圳)有限公司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9] - 中木绿色于2022年踏入木材下游行业,开展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12] - 2020年起,公司持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未来将继续发展扩大运营[22]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情况 - 公司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419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9690万港元[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收益约8100万港元,2022年约4070万港元[11] - 报告期内,公司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收益约1590万港元,2022年约120万港元[15] - 2023年6月30日,木材相关业务分部销售货品收益为96,9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887千港元[190] -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货品收入为96,9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887千港元[196] 汽车租赁业务情况 - 自2014年起,汽车租赁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由北京途安负责运营[17] - 北京途安的高端客户可指定租赁车辆品牌及型号,公司按要求购入[18] - 2021年,北京途安与北京德润丰签订车辆租赁协议,租入16辆高级行政用车[20] -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租赁业务收益约530万港元,2022年约660万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汽车租赁分部收益为5,3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99千港元[190] - 2023年上半年汽车租赁收入为5,3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99千港元[196] 公司重组相关事件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等的人员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28]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公司申请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进行重组[149]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传票,2月8日聆讯召开债权人会议申请[29] - 2022年2月8日香港法院聆讯公司召开债权人会议申请,会议于2022年3月11日举行[150][151] - 2022年2月16日,公司等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涉及资本重组等事项[31]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152] - 2022年3月11日,香港法院传令召开公司债权人会议[30]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债权人法定多数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32]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公司律师收到香港法院信函,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处长登记[154]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计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156] - 2022年8月30日,有关资本重组等提呈决议案获股东通过,8月22日证监会授出清洗豁免[35] - 2022年8月30日,有关资本重组等的提呈决议案在股东特别大会上正式通过[156]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和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155]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与投资者订立融资协议,2022年10月17日该协议获开曼法院认可[33][34]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生效后法定股本2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3425728.57港元[37][38][39]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的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0.01港元的新股[158][159][160]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40]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的发行价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给投资者[161]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已成为无条件[41] - 投资者认购事项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该事项已成为无条件[163][164]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具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及出售事项[42]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和出售事项[165] - 计划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已成为无条件[44][45] - 计划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计划已成为无条件[166][167]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46]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中的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168] - 计划预计公司将配发给债权人不超过8.23739687亿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得1股新股[47] - 计划股份发行预计公司将配发及发行最多823,739,687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金额获1股新股[170]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亿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8.23739687亿股新股按每1.80港元债权获发一股的基准配发给China Wood Scheme Limited并将进一步分配给债权人[54]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176] - 2023年7月11日根据计划,823,739,687股新股按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金额获1股新股的基准配发给中国木业计划有限公司[176]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52]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公司同日退出临时清盘状态[175] - 基于董事会预测,完成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后,公司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性风险[51] - 2023年6月16日公司公告基于董事会预测,资本重组等完成后公司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资金风险[175] - 集团于2023年5月17日完成资本重组[92] - 投资者认购事项于2023年7月11日完成[92] - 集团于2023年5月17日履行计划的先决条件[93]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恢复股份于联交所交易[93] - 公司股份自2021年10月22日上午9时起暂停买卖,2023年5月16日公告称已达成复牌指引,并申请自5月17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126][127] - 公司股份自2021年10月22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177]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公告董事会认为所有复牌指引已达成,并申请自2023年5月17日上午9时正起恢复股份买卖[178] 集团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约1.02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4890万港元增加约109.2%,主要因木材业务营业额从约4190万港元增至约9690万港元[55] - 集团销售成本及服务成本从2022年同期约4300万港元增长约86.5%至报告期约8020万港元,因木製品销量增加[56] - 报告期集团毛利约2210万港元,较往期约590万港元上升约274.6%,毛利率从12.1%升至21.6%[57] - 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2年同期约10万港元增加约400.0%至报告期约60万港元,因木材业务增长[59] - 集团行政费用从2022年同期约820万港元增长约24.4%至报告期约1020万港元[60] - 融资成本从2022年同期约5950万港元略微增加至报告期约6470万港元[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08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410万港元[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8.469亿港元,可换股债券之负债部分零港元[7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452.95%,2022年12月31日为431.74%,上升主因是报告期内所用总资产减少[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8.469亿港元[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已发行可换股债券之负债部分为零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零港元[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572857股,面值总额为6850万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部分其他借贷以约6.006亿港元应收账款作抵押,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7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102,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8,930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及提供的服务为80,15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3,025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2,1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905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53,4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949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为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506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506千港元[134] - 2023年上半年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亏损5,57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收益6,385千港元[1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2,8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095千港元[1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37,83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6,060千港元[1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651,27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92,572千港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额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2,852千港元[13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0,26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6,029千港元[134] - 2023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亏损为3,51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2千港元[1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454,28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94,020千港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12,34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32千港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2,6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055千港元[1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15千港元[1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4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65千港元[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8,97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005千港元[140] - 2023年6月30日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39千港元[140] - 2023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0,78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84千港元[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102,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8,930千港元[19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资产为156,3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5,640千港元[19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为190,70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6,155千港元[19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负债为314,54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6,397千港元[19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657,3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22:4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1822[5] - 公司为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址自2023年8月16日起变更[143][145]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报告期主要在中国从事木材相关业务和汽车租赁业务[147]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房屋动工率持续下跌[6] 业务发展历程 - 2020年底公司成立全资附属公司中木绿色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11] - 2022年中木绿色踏入木材相关业务下游行业,开展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14] - 自2014年起汽车租赁业务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由北京途安负责运营[19] - 2021年北京途安与北京德润丰订立车辆租赁协议,租入16辆高级行政用车[22]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发核心木材相关业务[9] - 公司自2020年起持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未来将继续发展及扩大运营[24] 业务线收益数据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同期约4190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9690万港元[10] - 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业务报告期收益约8100万港元,2022年约4070万港元[13] - 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报告期收益约1590万港元,2022年约120万港元[17] - 汽车租赁业务报告期收益约530万港元,2022年约660万港元[23]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约1.02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890万港元增加约109.2%[57] - 木材相关业务营业额从2022年的4190万港元增加至报告期的9690万港元[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102,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8,93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09%[192][194][198] - 2023年上半年商品销售收益为96,9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88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31%[192][198] - 2023年上半年汽车租赁收入为5,3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9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9%[192][198] - 2023年上半年服务收入为444千港元,2022年同期也为444千港元[192][198] 财务重组相关 - 公司董事会决定在开曼群岛实行由管理层主导的“轻触”方式临时清盘进行债务重组[26] - 公司向开曼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及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以促进财务重组[28]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马德民及黎頴麟以及R&H Restructuring (Cayman) Ltd.的Martin Nicholas John Trott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30]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聆讯召开债权人会议申请,3月11日召开计划会议[31][32]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33]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将批准计划,4月26日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34]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通过[37] - 2023年5月16日,资本重组先决条件达成,5月17日生效[39][40] - 资本重组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0.01港元新股[41]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42] - 投资者认购事项先决条件达成,已成为无条件[43]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有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及出售事项[44]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中的5000万港元将用于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48] - 公司将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最多823,739,687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将获1股新股[49]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56] - 2023年6月16日公司公告完成资本重组等后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性风险[53]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共同临时清盘人职务,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54]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完成资本重组[94] - 公司于2023年7月11日完成投资者认购事项[94]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履行计划的先决条件[95]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履行所有复牌指引并恢复股份于联交所交易,联交所授出上市批准[95] - 董事会决定在开曼群岛法院监督的临时清盘制度下实行由管理层主导的重组[148] - 公司向开曼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及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的申请以进行重组[150]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作出公司寻求的命令,相关人员获委任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151]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聆讯申请,计划会议于3月11日举行[152][153]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154]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156]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和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157]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通过[158]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公告资本重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5月17日生效[160][161] - 资本重组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0.01港元新股[162]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给投资者[163]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有先决条件于2023年达成,包括资本重组生效、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于5月16日批准股份上市及买卖等,认购事项成为无条件[165]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具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和出售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后计划于2023年成为无条件[167][168]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中的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170] - 计划股份发行预计公司将配发给债权人不超823,739,687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1股新股[172] - 集团除外公司将出售给计划公司,应收账款和债务由计划管理人处理[174] - 公司预计完成资本重组、认购事项和计划后将具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资金风险[177]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177]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178] - 2023年7月11日根据计划,823,739,687股新股按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1股新股的基准配发给代表债权人的公司[178]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销售成本及服务成本从2022年的4300万港元增长约86.5%至报告期的8020万港元[58] - 报告期集团毛利约2210万港元,较往期的590万港元上升约274.6%[59]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2.1%上升至报告期的21.6%[59]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2年6个月约0.1百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0.6百万港元,增幅约400.0%[61] - 行政费用从2022年约8.2百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10.2百万港元,增长约24.4%[62] - 融资成本从2022年6个月约59.5百万港元略微增加至报告期约64.7百万港元[63]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提拨备[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对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公平值为10,730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5.6%,6个月公平值变动为 - 495千港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对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公平值为11,225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5.7%,年度公平值变动为180千港元[67]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0.8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4.1百万港元[72]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846.9百万港元[7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452.95%,2022年12月31日为431.74%[75] - 资产负债率上升主要因报告期所用总资产减少[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469亿港元有所增加;其中以人民币计值的借贷约为521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570万港元有所减少[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已发行可换股债券之负债部分为零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572857亿股,面值总额为6850万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部分其他借贷以约6.006亿港元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80] - 报告期内,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中期亦无派息[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雇用64名雇员,报告期内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约为410万港元[9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53,4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949千港元[135] - 期内公司亏损为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506千港元[13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產总值为52,8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095千港元[137] - 同日,公司流动资產总值为137,83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6,060千港元[13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651,27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92,572千港元[138] - 同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1,513,43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56,572千港元[13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净额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2,852千港元[138] - 同日,公司资本亏绌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2,852千港元[1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2,6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055千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15千港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4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65千港元[141][14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62,227千港元[139][140] - 2023年上半年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2,0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98千港元[139][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19,940千港元[139][14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借贷所得为47,3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552千港元;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30,46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142]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8,97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005千港元[1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90,706千港元,2022年为196,15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1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657,344千港元,2022年为1,599,00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192] -
中木国际(0182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06: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01822[4]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邮政信箱2681号[4] - 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干诺道中90号大新行16楼1601室[4]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吕宁江为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 - 赵宪明为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主席[3] - 吕宁江为提名委员会主席[3] - 陈力山于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 - 吕宁江63岁,拥有逾15年企业高管经验,1998 - 2013年任中国木材(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2013 - 2018年任高级顾问[98][99][100] - 胡永刚56岁,在汽车业务方面拥有逾20年经验,经营相关业务近17年,2012年起为北京德润丰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创始人[101] - 赵宪明46岁,2014年7月1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陈力山52岁,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20年相关工作经验[104] - 苏彦威60岁,2021年12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从事专业会计超30年[106] 业务发展情况 - 自2020年底以来,集团成立中木绿色资源(深圳)有限公司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11] - 2022年公司踏入木材相关业务下游行业,开展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的制造及销售,该业务收益约1260万港元,2021年为零港元[14][17] - 汽车租赁业务自2014年起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由北京途安负责运营,2022年该业务收益约1190万港元,2021年约为1120万港元[19][23] - 2021年北京途安与北京德润丰订立车辆租赁协议,租入16辆高级行政用车及牌照用于出租[22] - 公司计划通过多元化销售及分销渠道增加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的市场渗透率[27] - 董事计划部署额外市场推广及宣传开支,将公司产品推向中国多个线上平台并提高品牌认知度[28] - 公司将继续探寻与行业供应链中游至下游市场参与者进行战略合作的潜在机会,以扩大木材相关业务[29] 公司重组情况 - 董事会决定根据开曼群岛法律在法院监督的临时清盘制度下实行由管理层主导的重组[32] - 公司向开曼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及委任共同及个别临时清盘人的申请,以轻触方式进行重组[34]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作出公司寻求的命令,相关人员获委任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36]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计划会议于2月8日聆讯,3月11日举行[37][38]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39]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将批准计划,4月26日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40] - 2022年10月17日,2020年12月31日的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和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41]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或独立股东通过[42] - 公司有关开曼群岛法律的法律顾问正准备向开曼法院呈请确认资本重组的命令[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1.45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25% [46] - 集团销售成本及提供的服务由2021年约1.017亿港元增长约19%至2022年约1.213亿港元[47] - 2022年集团录得毛利约2410万港元,较往年上升约67%,毛利率从12.4%上升至16.6% [48]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1年的亏损约4820万港元改善至2022年的收益约310万港元[50] - 应收账款、贷款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2021年的约285万港元增至2022年的约3557.8万港元[51]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1年的约40万港元增至2022年的约100万港元[56] - 行政费用从2021年的约1580万港元增加42%至2022年的约2240万港元[57] - 融资成本从2021年的约1.177亿港元降至2022年的约1.137亿港元[58]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的约20万港元增至2022年的约390万港元[59] - 2022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约100万港元,2021年亏损约4640万港元[50] - 2022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的亏损净额约180万港元,2021年约220万港元[50] - 2022年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零港元,2021年约102万港元[51] - 2022年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3557.8万港元,2021年约183万港元[51] - 2022年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投资成本111,750千港元,公允价值为0;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成本67,050千港元,公允价值11,225千港元;Spring Power Holdings Limited投资成本23,474千港元,公允价值1,030千港元[61] - 2021年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投资成本111,750千港元,公允价值为0;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成本67,050千港元,公允价值11,045千港元;Spring Power Holdings Limited投资成本23,474千港元,公允价值1,749千港元[61] - 2022年公司流动资产136,060千港元,流动负债1,592,572千港元,流动比率0.09;2021年流动资产162,596千港元,流动负债1,487,240千港元,流动比率0.11[7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10万港元,2021年约250万港元;2022年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8.469亿港元,2021年约7.98亿港元[70] - 2022年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846,873千港元,资产总值196,155千港元,资产负债比率431.74%;2021年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797,978千港元,资产总值230,825千港元,资产负债比率345.71%[7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469亿港元,2021年约为7.98亿港元,其中约5570万港元以人民币计值,2021年约为5920万港元[7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572857亿股,面值总额约为6850万港元,与2021年持平[7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额约6.006亿港元的应收账款已作为若干其他借贷的抵押,与2021年持平[7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索偿金额人民币4450万元(相当于约5449万港元)已计提拨备[83] - 报告期末,集团未偿付资本承约为3380万港元,2021年约为3670万港元[8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佣64名员工,2021年为16名,年内成本总额约为690万港元,2021年约为430万港元[8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储备,2021年为零港元[19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1年约1.044亿港元显著增加至2022年约1.33亿港元[9] - 2022年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收益约1.204亿港元,2021年约1.044亿港元[13] 诉讼情况 - 2020年4月21日的诉讼中,原告要求被告偿还约595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本金及应计利息,2022年1月判决被告支付约3700万元人民币加上750万元人民币的损害赔偿,集团已上诉但被驳回并申请重审[79][81] 股份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20年6月26日实施股份合并,每二十股股份合并为一股合并股份[68] - 公司股份自2021年10月22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将继续暂停直至进一步通知[91] - 公司于2023年3月16日向联交所提交复牌计划以应对复牌指引[92] 持续经营相关 - 若集团成功完成重组,有关集团持续经营的“不发表意见”将自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综合财务报表中移除[94] - 董事会深信公司在可见将来有足够财务资源应付债务偿还和业务融资需求[71] 企业管治情况 - 董事会呈列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108] - 董事会每年至少检讨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一次,2022年公司遵守守则适用条文[112] - 于年报日期,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4] - 吕宁江担任公司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董事会认为此安排能提高公司制定策略和执行计划的效率[117] - 2022年5月26日至5月31日及11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因安东重选未通过及赵小莲辞任,未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19] - 上市规则要求董事会须包括至少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9] - 上市规则要求审核委员会须仅由非执行董事组成且至少有3名成员[119] - 上市规则规定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须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120] - 2023年1月27日,陈力山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此后公司符合上市规则规定[121] - 2022年各董事出席会议情况:吕宁江先生、胡永刚先生、赵宪明先生、苏彦威先生均为11/11,安东先生为4/4,赵小莲女士为4/4[124] - 公司于2009年11月27日成立薪酬委员会,截至年报日期,成员包括赵宪明先生、陈力山先生及苏彦威先生,赵宪明为主席[126] - 本年度已付集团高级管理层成员薪酬范围:低于100万港元有15人,100.0001万 - 150万港元有1人[129] - 2022年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赵宪明先生、安东先生、苏彦威先生出席情况为1/1[129] - 公司于2009年11月27日成立提名委员会,截至年报日期,成员包括吕宁江先生、赵宪明先生、陈力山先生及苏彦威先生,吕宁江为主席[130] - 提名委员会将每年讨论并协定实施董事会多元化的可计量目标并向董事会提建议[134] - 董事会将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委任一名不同性别的董事[134] - 年内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吕宁江、赵宪明、安东、苏彦威出席率均为100%[136] - 年内审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赵宪明、苏彦威出席率为100%,安东、赵小莲出席率为100%[140] - 截至年报日期,审核委员会由赵宪明、陈力山、苏彦威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137] - 审核委员会曾与外聘核数师会面,并审阅集团2022年业绩[138]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中期及全年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编制[139] - 董事会未设企业管治委员会,相关职能由董事会全体承担[140] - 企业管治政策重点在于董事会素质、有效内控、严格披露及对股东的透明度与责任[142] - 年内董事会成员在定期会议检讨及讨论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143] - 董事会已检讨适用于员工及董事的行为守则[143]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在回顾期间遵守该守则[145][146] - 除年报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所披露者外,董事未察觉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疑问的重大不确定性[147][148] 外聘核数师费用情况 - 2022年外聘核数师提供审计服务费用为1050千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为210千港元[152] 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情况 - 年内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设计及执行效能[154] - 年内集团委任独立第三方博奕顾问有限公司协助识别评估风险及进行内部监控检讨评估[156] - 董事会采纳博奕顾问有限公司建议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改善措施[157] - 董事会认为基于评估结果和建议以及审核委员会意见,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有效且充分[157] - 集团于2017年设立企业风险管理架构[158] - 风险管理架构遵从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架构[159] - 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定期收取风险管理及内部审核职能的报告[159] - 公司采纳「三道防线」企业管治架构,风险至少每年评估一次,风险登记册至少每年更新一次[160] - 风险管理架构效能至少每年评估一次,管理层会议定期举行更新风险监控进展[162] - 公司将继续委聘外部独立专家每年检讨集团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166] - 董事至少每年检讨内部审核职能的需要[168][169] 股东相关情况 - 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实缴股本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在提出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董事会若未在二十一日内召开,股东可自行召开[170] - 所有刊载资料会迅速在集团网站发布,股东可通过邮件或在股东大会提问及提建议[172] - 公司通过年度及中期报告、公告及通函向股东更新业务和财务表现,公司网站提供沟通平台[174] 公司宪章文件情况 - 年内公司宪章文件无更改[175]
中木国际(0182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06: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额约1.454亿港元,2021年约1.161亿港元[1]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1.501亿港元,2021年约2.746亿港元[2] - 2022年毛利为2411.2万港元,2021年为1441.6万港元[5] - 2022年经营所得亏损为1.13738亿港元,2021年为1.1773亿港元[5]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391.3万港元,2021年为23.3万港元[5] - 2022年年内亏损为1.50402亿港元,2021年为2.7456亿港元[5]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44港元,2021年为0.80港元[6] - 2022年非流动负债净额为1402.852万港元,2021年为1263.819万港元[8] - 2022年资本亏绌为1402.852万港元,2021年为1263.819万港元[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1.50402亿港元,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为14.56512亿港元及14.02852亿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以及索赔拨备分别为8.46873亿港元及2.87924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406万港元[23] - 2022年公司总收益为145,378千港元,2021年为116,067千港元[35] - 2022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55,640千港元,2021年为181,735千港元[35] - 2022年公司资产总值为336,397千港元,2021年为433,988千港元[35] - 2022年公司负债总额为1,262,610千港元,2021年为1,060,656千港元[35] - 2022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145,378千港元,2021年为116,067千港元[36] - 2022年客户A、B、C收益分别为16,776千港元、11,991千港元、23,667千港元;2021年客户A、B收益分别为40,336千港元、18,850千港元[36] - 2022年客户合约收益为14537.8万港元,2021年为11606.7万港元[37] - 2022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313.9万港元,2021年为 - 4819.2万港元[38] - 2022年融资成本为11373.8万港元,2021年为11773万港元[39]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相关扣除项后的结果,如出售存货成本12119.3万港元等[40]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391.3万港元,2021年为23.3万港元[44]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 - 15013.3万港元及342572857股计算[48] - 2022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225.5万港元,2021年为1279.4万港元[49] - 2022年银行利息收入为6.5万港元,2021年为0[38] - 2022年政府补贴为0,2021年为32.2万港元[38] - 2022年其他利息收入为392.5万港元,2021年为1.9万港元[38] - 2022年应收账款为902,363千港元,2021年为867,318千港元;2022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833,772千港元,2021年为834,118千港元[5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额约600,639,000港元的应收账款已作为若干其他借贷的抵押,2021年相同[55] - 应收贷款2022年和2021年均为15,629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均为15,629千港元[56] - 2022年应付账款为57,621千港元,2021年为96,675千港元[57] - 2022年财务担保的公平值为36,000千港元,2021年为35,000千港元[57] - 2022年公司就联营公司贷款融资向第三方提供企业担保总额约204,960,000港元,已动用约36,166,000港元,2021年相同[57] - 法定股本为1,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20港元,2022年和2021年相同;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股,每股面值0.20港元,2022年和2021年相同[58] - 2022年公司产生亏损150,402,000港元,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为1,456,512,000港元及1,402,852,000港元[6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已违约其他借贷约7.84786亿港元、已违约并接获银行要求还款的银行借贷约1410.1万港元、已违约并接获法院颁令要求偿还本金连罚金及应计利息的借贷约1137.1万港元、有关获清盘基金清盘人所提索赔的索赔拨备2亿港元、过往诉讼违约赔偿金约8792.4万港元[6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1.45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25%[9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销售成本及服务约1.213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长约19%[9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毛利约2410万港元,较往年上升约67%,毛利率升至16.6%[9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改善至收益净额约310万港元[97]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1年约100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约40万港元[100] - 行政费用从2021年约1580万港元增加约42%至2022年约2240万港元[101] - 融资成本从2021年约1.177亿港元减少至2022年约1.137亿港元[102]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约20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约390万港元[103] - 流动资产从2021年162,596千港元降至2022年136,060千港元,流动负债从2021年1,487,240千港元增至2022年1,592,572千港元,流动比率从2021年0.11降至2022年0.09[110]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10万港元(2021年约250万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约8.469亿港元(2021年约7.98亿港元)[110]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345.71%增至2022年431.74%[111] - 2022年一年内到期银行及其他借贷约8.469亿港元(2021年约7.98亿港元),其中以人民币计值约5450万港元(2021年约5920万港元)[112] - 2022年普通股总数为342,572,857股(2021年同),面值总额约6850万港元(2021年同)[113] - 2022年应收账款约6.006亿港元(2021年同)已作为若干其他借贷的抵押[114] - 报告期末集团未偿付资本承担约为3380万港元(2021年约3670万港元)[11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用64名雇员(2021年为16名),年内成本总额约690万港元(2021年约430万港元)[1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由2021年约1.044亿港元显著增加至2022年约1.33亿港元[72] - 2022年公司自傢俬木材加工及分销产生的收益约1.204亿港元,2021年约1.044亿港元[73] - 2022年公司自仿古木傢俬及其他木材产品的制造及销售产生的收益约1260万港元,2021年为零港元[74] - 2022年公司汽车租赁业务分部录得约1190万港元收益,2021年约1120万港元[78]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1年亦无[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度派付股息(2021年:无)[128] 公司重组相关事项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法院聆讯公司提交的召开债权人会议申请,3月11日计划会议举行,计划获多数债权人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登记[14][16]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宁江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涉及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的重组交易[15] - 2022年8月30日股东特别大会正式通过有关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计划及清洗豁免的提呈决议案,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18] - 公司有关开曼群岛法律的法律顾问正准备向开曼法院呈请颁令确认资本重组[19]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聆讯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相关人员获委任以轻触方式重组[85][86] - 2022年2月8日香港法院聆讯公司请求召开债权人会议申请,计划会议于3月11日举行[88]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多数债权人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登记[90]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91]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上司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92] 复牌相关事项 - 2023年3月16日公司向联交所提交复牌计划,正采取措施履行复牌指引条件[21] - 董事会委任持牌法团为财务顾问,2023年3月16日向联交所提交复牌计划[126] 债务处理及资金安排 - 违约借贷、要求银行贷款、索赔借贷及索赔拨备将通过重组处理,法律拨备将通过集团未来营运内部财务资源结算[25] - 集团管理层为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及改善现金流,将完成资本重组未决条件、履行投资者认购事项和计划生效先决条件等[26][27] - 公司将通过重组处理违约借贷、要求银行贷款、索赔借贷及索赔拨备,法律拨备将通过未来运营产生的内部财务资源结算[65] - 为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及改善现金流,公司将完成资本重组未决条件、履行投资者认购事项先决条件、履行债权人安排计划生效先决条件等[66] - 若公司无法实现重组,可能无法持续经营,需对资产账目值等作出调整,该调整未反映在综合财务报表中[68] 公司业务环境及发展规划 - 2022年因新冠疫情等因素,公司运营的业务环境充满挑战[69] - 公司拟涉足环保产业,认为参与环保木材业发展对集团和社会有益[71] - 公司自2020年起持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未来将继续发展扩大运营[79]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公司股份自2021年10月22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125] - 年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27]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董事会每年至少检讨一次企业管治常规[130]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一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2] - 公司主席吕宁江兼任首席执行官,董事会认为此安排能提高业务策略制定和实施的响应性、效率及效益,且超半数董事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可制衡权力[133] - 2022年5月26日至5月31日及11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因安东重选未通过及赵小莲辞任,未符合上市规则中董事会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相关规定[134] - 2023年1月27日,陈力山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已符合上市规则规定[135]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回顾期内全体董事遵守该守则[136] - 审核委员会包括赵宪明、陈力山及苏彦威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集团2022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137] - 核数师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确认初步公告所载集团2022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与经审核报表相符,但未发表意见或核证结论[138] 公司会议及公告安排 - 公司拟举行2022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召开通告将适时刊发给股东[139] - 全年业绩公告在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刊登,年报将寄发给股东并在两网站可供查阅[140] 公司诉讼及索赔情况 - 独立第三方要求附属公司偿还约5950万元人民币贷款本金及应计利息[116] - 法院判令附属公司支付约3700万元人民币及750万元人民币违约损害赔偿,索赔金额4450万元人民币(约5449万港元)已计提拨备[117] 会计政策相关情况 - 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公司首次应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未更改会计政策或追溯调整[29] - 已颁布但
中木国际(01822)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25 17:1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1822[4] - 报告期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8] - 公司为于开曼群岛注册的有限公司,股份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主要在中国从事汽车租赁、货品贸易及加工和基金管理等业务[186] 公司业务环境 - 2022年公司运营业务环境充满挑战[8] 汽车租赁业务 - 汽车租赁业务自2014年起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10] - 报告期内汽车租赁业务收益约660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350万港元[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汽车租赁分部收益为6,59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534千港元[200] 木材及红木家具业务 - 2020年末起公司成立中木绿色资源(深圳)有限公司发展木材业务[15] - 中木绿色资源主要聚焦家具木材的采购、分销和加工[16] - 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板块[17] - 公司初期聚焦为家具制造商采购原材料,后拓展至红木家具制造和销售[17] - 中国红木家具行业自千禧年后受益经济增长和富裕消费者数量增加而快速发展[17] - 报告期内公司红木家具业务销售额约4190万港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为3340万港元[20][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货品贸易及加工分部收益为41,88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3,422千港元[200] 材料贸易业务 - 报告期内公司材料贸易业务收益为零港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亦为零港元[21][23] 战略合作 - 2022年3月9日公司与中建八局就提供木制品订立战略合作协议[29][31] - 2022年5月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亚太森林与海信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将供应木制品并提供相关服务[30][32] - 公司与中建八局和海信的合作将拓宽和深化木制品市场及产品[34] 业务调整 - 公司已暂停证券交易、资产管理及放债业务[22][24] - 公司将继续发展森林相关业务并向下游扩展至红木家具制造及销售[28][31] 财务重组 - 董事会决定按开曼群岛法律实施由管理层主导的重组[36] - 公司向开曼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及委任联合临时清盘人申请以推动财务重组[37] - 2021年2月2日(开曼群岛时间),开曼法院批准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相关人员获委任按轻触基准重组[41][45]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向香港法院申请召开债权人会议,会议于3月11日举行[42][45]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43][46]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批准计划且无修订[44][46] - 2022年8月5日,公司向股东寄发通函,通告8月30日举行股东特别大会[48][52] - 公司于2021年2月2日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以促进财务重组[186] 集团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约489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3740万港元增加约31%[50][53] - 集团销售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约3350万港元增加约28%至报告期约4300万港元[51][54] - 报告期内,集团毛利约590万港元,较上一回顾期间上升约51%[56][58] - 毛利率由2021年上半年的10.4%提升至报告期的12.1%[56][58] - 报告期内其他收入及收益主要源于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57][59]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0万港元降至报告期约10万港元,降幅约28%[61] - 行政费用在报告期维持稳定,约为830万港元(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830万港元)[61] - 融资成本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5810万港元略微增加至报告期约5950万港元[6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48,93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7,438千港元[16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5,90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900千港元[16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62,94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4,197千港元[16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为62,50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4,382千港元[166][16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18.16港仙,2021年同期均为18.79港仙[16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换算境外业务之汇兑差额为6,38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 - 395千港元[16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56,12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4,777千港元[16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亏损62,227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亏损279千港元,合计亏损62,506千港元[17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 - 56,029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 - 92千港元,合计 - 56,121千港元[177]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982千港元,2021年为所得9,382千港元[182]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015千港元,2021年为4,499千港元[182]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992千港元,2021年为1,466千港元[184]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7,005千港元,2021年为增加6,349千港元[184] - 2022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39千港元,期末为1,584千港元;2021年期初为3,332千港元,期末为9,172千港元[18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分部收益为44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82千港元[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48,93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7,438千港元[200] 公司资产负债相关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成本为6705万港元,公平值为1073万港元,持有投资百分比为11%,占集团资产总值规模为5%[6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6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250万港元)[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7.98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7.98亿港元),可换股债券之负债部分为零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零港元)[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1.9660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2.24642亿港元)[7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406.4%(2021年12月31日:355.2%),上升主要因报告期动用的总资产减少[8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一年内到期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7.98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7.98亿港元),其中约6340万港元为人民币借贷(2021年12月31日:约5920万港元)[8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可换股债券一年内到期的负债部分为零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零港元)[8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7.98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7.98亿港元;其中以人民币计值的约为634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5920万港元[8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已发行可换股债券之负债部分为零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零港元[8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572857亿股,面值总额为6850万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8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应收账款约6.006亿港元作为若干其他借贷的抵押,与2021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87][8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產总值为56,737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2,046千港元下降8.56%[17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產总值为139,869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2,596千港元下降13.97%[17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516,021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87,240千港元上升1.93%[1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1,376,152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24,644千港元上升3.89%[1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25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21千港元下降57.00%[1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净额为1,319,94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63,819千港元上升4.44%[1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本公司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为68,515千港元,储备为 - 1,380,529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储备的 - 1,324,500千港元亏损扩大4.23%[17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控股权益为 - 1,312,014千港元和 - 7,926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 - 1,255,985千港元和 - 7,834千港元亏损扩大[174] 法律诉讼及担保 - 自2017年11月起,公司为集团在美国投资的投资控股公司发行的3000万美元优先担保固定利率票据提供财务担保,2020年中期集团在美国投资的51%股权遭持有人强制执行[92][93] - 2020年4月21日诉讼案中,原告要求被告偿还约5950万元人民币指称贷款本金及应计利息;2022年1月判决被告支付约3700万元人民币加上750万元人民币违约损害赔偿,4月上诉被驳回;2021年已计提索赔拨备4450万元人民币(约5449万港元)[95][96][100][101] 股息政策 - 报告期内,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任何股息,2021年中期亦无派息[99][102] 员工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用15名雇员,报告期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约为250万港元[106][111] 持续经营相关 - 公司董事认为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报告期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合适,前提是集团能完成重组并筹集新资金[108][109]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查持续经营问题并认同董事会观点[110] - 公司集团能否持续经营依赖完成重组和筹集新资金[112] - 公司审核委员会赞同董事会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报的意见[113] 股权结构 - 吕宁江持有好仓2,260,980,85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660.00%[117] - Right Momentum Group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260,980,85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660.00%[124] - 戴昱敏作为实益拥有人及配偶权益分别持有174,961,694股(好仓)和113,073,694股(好仓),占比分别为51.38%和33.20%[124] - 邓淑芬作为受控法团权益持有174,961,694股(淡仓)和113,073,694股(好仓),占比分别为51.38%和33.20%[124] - 刘江湲作为受控法团权益持有174,961,694股(好仓)和113,073,694股(好仓、淡仓),占比分别为51.38%和33.20%[124] - 华商租车有限公司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74,961,694股(好仓)和113,073,694股(淡仓),占比分别为51.38%和33.20%[124] - Dundee Greentech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39,475,000股(好仓),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1.52%[124]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于股份拥有证券权益,持有113,073,694股(好仓),占比33.20%[124] 购股计划 - 购股计划于20
中木国际(01822)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2 12:01
NA WOOD CHIL 中木國際 CHINA WOOD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 LIMITED 中木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Formerly known as "HongDa Financial Holding Limited")(前稱「弘逵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Joint Provisional Liquidators appointed) (已委任共同臨時清盤人) (For restructuring purposes only) (僅適用於公司重組)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股份代號: 1822) ANNUAL REPORT 年報 Contents 目錄 Contents 目錄 Pages 頁次 | --- | --- | |----------------------------------------------------|--------------------------| | | | | Corporate I ...
中木国际(01822)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6 16:42
N 28 P CHINA WOOD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 LIMITED 中木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Formerly known as "HongDa Financial Holding Limited")(前稱「弘達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Joint Provisional Liquidators appointed) (已委任共同臨時清盤人) (For restructuring purposes only) (僅適用於公司重組)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股份代號: 1822) INTERIM REPORT 中期報告 Corporate Information 公司資料 Corporate Information 公司資料 DIRECTORS Executive Directors Mr. Lyu NingJiang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Non-executive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