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维亚生物(01873)
icon
搜索文档
维亚生物(0187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17: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8.319亿元[10] - 报告期收益831.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3%(去年同期981.8百万元)[38]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3.394亿元,毛利率为40.8%,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10] - 毛利率40.8%,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去年同期34.5%)[46] - 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1.486亿元,同比增长3.1%[10] - 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835亿元,同比增长9.1%[10] - 净利润为人民币148.6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44.2百万元[56] - 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83.5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68.2百万元[56]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1,805千元,同比增长4.3%[141][14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4.3%至12.1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68亿元人民币[134]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21,805千元,同比增长4.3%[179]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9.818亿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31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5.3%[157] - 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下降18.4%至5.2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44亿元人民币[134] - 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平值收益为人民币5258万[154] - 按公平值投资实现公平值变动收益52,575千元[18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492.4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4%(去年同期642.7百万元)[45] - 研发费用40.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8%(去年同期42.8百万元)[50]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5.8%至4.0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28亿元人民币[134]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4033万[154] - 其他收入及收益24.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8%(去年同期44.3百万元)[47] - 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4426万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487万人民币,同比下降43.8%[163] - 政府补助及补贴从2024年上半年的1875万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87万人民币,同比下降58.0%[163] - 财务成本下降40.9%至人民币18.5百万元,主要因偿还银行贷款[54] - 财务成本总额为1851.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9%,其中银行贷款利息开支从3172.1万元降至1830万元[164] - 银行利息开支显著减少至183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3172.1万元下降42.3%[164] - 已售存货成本为22.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39.02亿元下降42.4%[165] - 员工成本总额为3.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其中薪金及福利支出增长至2.75亿元[165] - 所得税开支减少44.1%至人民币23.1百万元,主因递延税项拨回[55] - 所得税开支总额为2305.8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4127.9万元下降44.1%[167] - 递延所得税项产生收益1394.5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支出423万元[167] - 其他开支减少69.8%至人民币2.6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8.7百万元[53]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录得拨回人民币0.4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4.7百万元[52] CRO业务表现 - CRO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228亿元,同比增长9.6%[12] - CRO业务经调整毛利为人民币1.946亿元,同比增长16.4%[12] - 海外CRO收入占比达85.0%,同比增长4.9%[13] - 中国内地CRO收入占比15.0%,同比增长46.6%[13] - 新分子模式占CRO收入15.0%,同比增长19.0%[14] - AI参与赋能的CRO项目收入占比近总CRO收入的10.0%[15] - AIDD累计参与项目数达175个,采购CADD/AIDD的累计客户数为67家[15] - 累计服务客户数量增加至2,574家[10] 朗华制药(CDMO)表现 - 朗华制药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4.09亿元,同比下降近31.4%[18] - 朗华制药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毛利为人民币1.551亿元,同比下降近13.4%[18] - 朗华制药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68.3%,前十大客户留存率100.0%[19] - 朗华制药总产能为860立方米,新建400立方米产能[19] - CMC外部BD客户订单数占比55.0%,金额占比56.0%[20] - 维亚导流CMC客户订单数占比45.0%,金额占比44.0%[20] 孵化投资业务表现 - 公司累计投资孵化93家初创公司,获得近人民币7650万元回款[21] - 孵化公司融资总额约2.936亿美元,累计在研管线总数近228条[21] 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 - 公司累计研究超过2,187个独立药物靶标[24] - 2025年上半年新增交付89个药物靶标[24] - 公司V-DEL平台构建了高达千亿级别DNA编码化合物库[28] - 公司建立了涵盖环肽、分子胶、共价片段等千亿级化合物库[28] - 公司已建立成熟多样的重组蛋白表达系统[26] - 冷冻电镜技术可高效对蛋白降解复合物等进行高分辨率结构解析[27] - 公司已成功打造亲合力优先的早期药物筛选平台[28] - 公司药理药效平台已扩展到动物免疫、肿瘤药效等多领域[29] - 公司可提供一站式新机理药物发现与研究平台[25] - 公司已建立自有膜蛋白表达专利技术和纳米磷脂盘包装技术[26] - 公司多肽平台DEL多肽库单环库分子数量扩展到5万亿[32] - 公司多肽平台DEL多肽库环的大小从4-12aa扩展到4-17aa[32] - 公司成功交付多个抗体亲和力精细调控、抗体专利突破及Fc融合蛋白酶活性优化等复杂任务[31] - 公司已打造出功能强大且全面的一站式XDC技术服务平台[30] - 公司初步建成AI驱动的多肽研发技术平台[32] - 公司计算平台开发共价和非共价自由能微扰等先进算法[33] - 公司于2025年5月成功举办AIDD平台发布会[34] - 公司人工智能平台实现全新干湿实验联动的设计流程[34] 地区市场表现 - 美国市场收益429.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欧洲市场收益202.8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8%)[42] - 美国市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757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29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4%[159][161] - 欧盟市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371亿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2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9.8%[159][161] 分部业务表现 - 总收益为人民币8.319亿,其中药物发现服务贡献人民币4.23亿,CDMO及商业化服务贡献人民币4.135亿[154] - CDMO及商业化服务分部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5.959亿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09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1.4%[158][160] - 药物发现服务分部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756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1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5%[158][160] - 维亚生物创新中心分部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030万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79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4.4%[158][160] - 销售产品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5.772亿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98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1.0%[158][160] - 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437亿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1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9.1%[162]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3.9%至人民币904.5百万元,主因偿还银行借款净额人民币126.3百万元[5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3.9%至90.45亿元人民币,期初为94.16亿元人民币[13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下降27.3%至30.57亿元人民币,期初为42.05亿元人民币[137] - 存货同比增长16.3%至31.71亿元人民币,期初为27.27亿元人民币[137] - 资产净值同比增长2.4%至390.75亿元人民币,期初为381.62亿元人民币[140]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4.8%至人民币129,823千元[144] -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4.8%,从2024年的人民币1.523亿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1.298亿[146]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从2024年流入人民币2.016亿转为2025年流出人民币1415万[146]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57.1%,从2024年流出人民币3.546亿减少至2025年流出人民币1.52亿[14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下降12.7%,从2024年的人民币10.362亿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9.045亿[146][147] - 偿还银行借款大幅减少58.4%,从2024年的人民币13.327亿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5.543亿[146] - 银行借款所得款项同比下降56%,从2024年的人民币9.724亿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4.28亿[146]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下降9.8%至112.90亿元人民币,期初为125.53亿元人民币][138][16] - 资产负债比率降至43.2%,2024年末为45.9%[57]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总额为305,745千元,较期初下降27.3%[185] - 6个月内贸易应收款项占比92.6%,账龄结构保持健康[185] - 贸易应付款项及票据总额为181,256千元,较期初下降41.4%[187]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42,866千元,较期初下降22.7%[188]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从125.53亿元人民币下降至112.90亿元人民币,减少10.0%[190] - 即期银行借款从54.94亿元人民币增至60.10亿元人民币,增长9.4%[189] - 非即期银行借款从70.59亿元人民币降至52.81亿元人民币,减少25.2%[190] - 一年内到期借款占比53.2%(60.10亿元人民币)[191] - 第2年到期借款从4.85亿元人民币降至2.88亿元人民币,减少40.5%[191] - 第3至6年到期借款从2.21亿元人民币增至2.40亿元人民币,增长8.3%[191]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为38,652千元,同比大幅下降53.2%[182] - 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额为935,749千元,较期初下降0.6%[183] - 累计亏损从人民币286,315千元改善至164,510千元,减亏42.5%[141] - 股份回购及注销导致股本减少人民币5,080千元[141] - 汇率波动储备产生损失人民币2,868千元,去年同期为收益5,109千元[141][143]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改善,同比增加现金流人民币115,141千元[144] - 已付所得税减少15.5%至人民币46,228千元[144] - 确认以权益结算的股份付款开支人民币11,738千元,同比转正[14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增长2.7%至人民币3,892,794千元[141] - 非控股权益增长12.9%至人民币14,682千元[141]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38.7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82.7百万元[59] - 购回股份付款为人民币508万[146] - 股份注销32,932,000股,股本从367,000元人民币减至361,000元人民币[193] - 库存股份从1.58亿元人民币减至1.29亿元人民币,减少18.1%[194] - 股份购回4,327,500股,总代价5080,000元人民币[194] - 关联方贷款从34,216,000元人民币降至0元人民币[198] - 公司向杭州聃诚支付人民币18,887,000元用于结算应收款项[199] - 应收杭州聃诚非贸易款项从人民币23,860千元降至5,222千元[200] - 应收费晓玉非贸易款项从人民币4,309千元微增至4,383千元[200] - 应收关联方非贸易款项总额从人民币28,169千元大幅减少至9,605千元[200] - 向杭州聃诚提供无抵押贷款人民币30,000,000元[200] - 贷款期限超过五年按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息[2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以应付金额结算人民币25,791,000元[200] 员工与设施 - 公司员工总数2,085人,其中CRO研发人员1,098人(占52.7%),朗华制药员工753人[36] - 上海周浦新总部面积40,000平方米,法拉第路孵化中心实验室面积5,552平方米(占总使用面积73.3%)[36] - 成都园区实验室面积10,800平方米(占已投入使用物业面积88.5%)[3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2,085名雇员,报告期内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3.04亿元[69]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员工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816,000股[71]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下尚有3,665,141份购股权未行使[70] - 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授出7,320,000份股票期权[71] - 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授出7,320,000份股票期权[71] - 报告期内无任何董事或雇员行使购股权[70] - 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劳资纠纷,雇员关系保持稳定[69]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中期财务资料进行独立审阅,未发现重大异常[76] - 主席毛晨兼任首席执行官职务,公司计划未来物色合适人选分任两职[73] - 自2024年报日期起,董事王晖获委任为归创通桥医疗科技非执行董事[77] - 毛晨先生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普通股220,083,543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0.34%[80] - 毛晨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普通股90,92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4.27%[80] - 王暉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普通股85,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99%[80] - 毛隽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普通股131,057,654股,占已发行股本约6.16%[89] - Zhou Min女士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普通股10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4.70%[89] - 吴炯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普通股212,194,544股,占已发行股本约9.97%[89] - Fenghe Harvest Lt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普通股154,821,323股,占已发行股本约7.27%[89] - Tamasek Holdings (Private) Limited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普通股15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7.05%[89] - 毛晨先生通过Anji Pharmaceuticals Inc持有12,398,500股普通股,占该类股份约24.80%[83] - 毛晨先生通过Clues Therapeutics Inc持有20,257,515股普通股,占该类股份约17.73%[83] - 毛隽女士通过其控制的法团持有131,057,654股股份[90] - 吴炯先生持有Fenghe Harvest Ltd及Wu and Sons Limited的100.00%股本权益[90] - 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为合共150,000,000股股份[90] - 股份奖励计划可授出的最大股份数目分别为270,937,302股、57,892,351股及2,194,555股[91] - 股份奖励计划合共占紧接全球发售完成前但于资本化发行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2.07%[91]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购股权数目为3,665,141股[93] - 购股权归属期为授出日期后第二周年40%、第三周年20%、第四周年20%、第五周年20%[93]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10年至2029年5月8日[96] - 购股权承授人需支付名义金额1港元[96] - 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授出购股权时12个月内累计行权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0.1%[97] - 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
港股异动 | 维亚生物(01873)再涨超5% AIDD行业加速发展 公司前瞻布局AI制药领域
智通财经· 2025-09-25 14:44
公司股价表现 - 维亚生物股价再涨超5% 截至发稿涨4.44%报2.59港元 成交额2025.89万港元 [1] AI制药行业趋势 - 全球AI制药新增多单合同 大型制药公司日益认可AIDD战略价值 [1] - AI制药从概念期逐步进入实质落地与平台化应用阶段 [1] - 预计明年年中AIDD行业加速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1] 公司AI业务布局 - 维亚生物5年前已布局AI制药 AI相关订单占比达新签订单12%且呈增长趋势 [1] - CRO业务主要服务于药物发现早期阶段 是AI应用重要场景 [1] - 推出整合AI的药物研发平台AIDD 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参与175个项目开发 [1] - AI赋能的CRO业务占总收入10% [1]
维亚生物再涨超5% AIDD行业加速发展 公司前瞻布局AI制药领域
智通财经· 2025-09-25 14:43
公司股价表现 - 维亚生物股价再涨超5% 截至发稿涨4 44%报2 59港元 成交额2025 89万港元 [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AI制药新增多单合同 大型制药公司越来越清晰认识AIDD战略价值 [1] - AI制药从概念期逐步进入实质落地与平台化应用阶段 [1] - 预计明年年中AIDD行业加速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1] 公司AI业务进展 - 维亚生物5年前已布局AI制药 AI相关订单占比达新签订单12%且呈增长趋势 [1] - CRO业务主要服务于药物发现早期 是AI应用重要场景 [1] - 推出整合AI的药物研发平台AIDD 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参与175个项目开发 [1] - AI赋能CRO业务占总收入10% [1]
维亚生物(01873):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受益行业回暖,AI持续赋能
华鑫证券· 2025-09-17 22:31
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评级 [1] 核心观点 - 受益于行业回暖和AI持续赋能 CRO业务增速恢复且国内市场增长强劲 朗华制药收入结构优化并期待新订单落地 AI赋能提升盈利潜力 [1][5][6][7][8][9][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8.319亿元 同比减少15.27% 净利润为人民币1.486亿元 同比增长3.05% [5]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9.76亿元、22.14亿元、25.08亿元 EPS分别为0.11元、0.14元、0.17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77倍、17.98倍、14.88倍 [9][10] - 2025年H1 CRO业务实现收入4.23亿元 同比增长9.6% [6] 业务亮点 - CRO业务增速恢复 主要归因于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和国内创新药BD交易火热 [6] - 上半年来自国内客户收入增长约46.6% 随着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强化 竞争优势扩大 [6] - 在蛋白结构解释领域保持全球龙头地位 上半年新增交付8023例蛋白结构 新分子模式占收入比重呈提升趋势 [6] - 朗华制药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近31.4% 主要因车间升级改造影响仿制药收入 两个重要新商业化项目处于PPQ阶段 预计分别于2026年和2027年商业化上市 [7] - 现有860立方米产能可支撑未来两年新商业化品种落地 正新建400立方米产能 [7] - AI赋能的CRO业务占总收入的10% AIDD平台已累计参与175个项目开发 [8]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2.70港元 总市值57.5亿港元 总股本2128.4百万股 流通股本2128.4百万股 52周价格范围0.57-2.93港元 日均成交额13.0百万港元 [1]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震荡下挫,中国生物制药、维亚生物、复星医药跌超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0:13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表现 -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震荡下挫 [1] - 中国生物制药、维亚生物、复星医药跌超4% [1] - 君实生物、荣昌生物、信达生物多股跌超3% [1]
港股医药股跌幅扩大 泰格医药跌超1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9:53
港股医药股表现 - 泰格医药股价下跌14.06% [1] - 维亚生物股价下跌11.85% [1] - 康龙化成股价下跌10% [1] - 昭衍新药股价下跌8.26% [1]
国盛证券:首予维亚生物(01873)“买入”评级 CDMO与孵化生态协同打开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9-10 10:29
公司业绩与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2.64亿元、3.44亿元 增速为32%、20%、30% PE为24倍、20倍、15倍 [1] - 2024年朗华实现整体收入1175.7百万元 其中CDMO业务收入684.9百万元 毛利率稳定在38.6% [3] - 2024年下半年CRO收入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在手订单金额同比正增 新签订单金额维持较高水平 [1][2] CRO业务发展 - CRO业务形成从靶点到候选化合物的全链条服务 聚焦FIC的Discover业务 [2] - 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温和复苏 海外CXO龙头查尔斯河与Medpace上调2025年全年指引 [2] - AI驱动药物发现累计参与项目157个 部分项目实现超千万美元收入 形成细分领域整套解决方案 [2] CDMO业务进展 - 两个关键CDMO商业化项目进入PPQ阶段 预计2026年与2027年实现商业化上市 [3] - 依托朗华研发生产贸易一体化平台 成为全球喹诺酮类及螺内酯等原料药重要生产商 [3] - CDMO板块持续扩充产能并推动商业化进程 为板块注入新增长动力 [1] 投资孵化生态 - 累计孵化管线228条 其中186条处于临床前阶段 42条进入临床阶段 [3] - 2025年上半年通过孵化公司退出获得近76.5百万元回款 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约52.6百万元 [3] - 8家孵化公司完成或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 融资总额达293.6百万美元 [3] 战略协同与行业机遇 - 通过CRO与CDMO协同发展及AI驱动研发提效 构建投资孵化生态 [1] - 受益于全球医药研发外包需求增长及创新药产业景气度提升 [1] - 国内企业前端业务有望逐步回暖 推动业绩稳健增长与长期价值释放 [1][2]
国盛证券:首予维亚生物“买入”评级 CDMO与孵化生态协同打开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9-10 10:19
公司财务预测与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 2.64亿元 3.44亿元 增速为32% 20% 30% PE为24X 20X 15X [1] CRO业务发展 - CRO业务作为核心竞争力 2024年下半年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在手订单金额同比正增 新签订单维持较高水平 [1] - 聚焦FIC的Discover业务 形成从靶点到候选化合物的全链条服务 [2] - 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 海外CXO龙头上调2025年指引 前端业务逐步复苏 [2] - AI驱动药物发现具备自主算法研发能力 累计参与157个项目 部分AI项目收入超千万美元 [2] CDMO业务进展 - 依托朗华综合性制药平台 成为全球喹诺酮类 螺内酯等原料药重要生产商 [3] - 2024年朗华整体收入1175.7百万元 其中CDMO业务收入684.9百万元 毛利率稳定在38.6% [3] - 两个关键商业化项目进入PPQ阶段 预计2026年与2027年商业化上市 [3] 投资孵化生态 - 2025年上半年通过孵化公司退出获得76.5百万元回款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2.6百万元 [3] - 累计孵化管线228条 其中186条处于临床前阶段 42条进入临床阶段 [3] - 8家孵化公司完成或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 融资总额293.6百万美元 [3] 整体发展战略 - 通过CRO与CDMO协同发展 AI驱动研发提效及投资孵化生态构建 受益全球创新药产业景气度提升 [1]
【维亚生物|深度报告】AI赋能全链条医药研发,CDMO与孵化生态协同打开成长空间【国盛医药】
新浪财经· 2025-09-09 22:51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成立于2008年,向全球创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从早期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到商业化药物生产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覆盖药物全生命周期[9][10] - 公司以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SBDD)技术为核心,搭建了X射线蛋白晶体技术、冷冻电镜技术、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亲和力质谱筛选技术等多个先进技术平台[9] - 通过子公司朗华制药,公司提供从临床前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CMC/CDMO解决方案[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98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预计2025年收入182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2026-2027年预计分别增长19%和24%至2166百万元人民币和2691百万元人民币[2][6]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6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44%,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21百万元人民币、264百万元人民币和344百万元人民币,增速分别为32%、20%和30%[2][6] - 毛利率保持稳定提升,从2023年的34.26%上升至2024年的34.60%,预计2025-2027年将进一步提升至37.16%、37.49%和38.13%[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31.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5.27%;归母净利润121.81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28%;毛利润339.4百万元人民币,毛利率40.8%,同比增加6.3个百分点[15] 股权结构与管理团队 - 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维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香港)直接持有公司72.16%股份,为控股股东[12] - 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董事长毛晨在CRO行业有超过20年经验,曾担任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抗艾滋基金评审小组的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14] - 管理层大多在生物医药行业深耕多年,具备多个不同细分领域的工作经历,包括来自辉瑞、默克、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的高级研发人员[15] 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 - 公司建立了复合型人才团队,计算化学及人工智能算法科学家专业背景涵盖物理、化学、生物、药学、制药工程等领域,团队成员均持有硕士以上学位[28] - 公司AI技术驱动研发降本提效,AIDD已累计参与项目数达157个,采购CADD/AIDD的累计客户数为51家,AI参与赋能的项目实现收入逾千万美元[28] - 在环肽合成与优化方面形成独特优势,已成功合成超过3,000条多肽,其中逾80%为环肽,掌握多种成环化学策略[31] - 公司已交付超过82,000个蛋白结构,覆盖逾2,000个靶点,并建立了多代DNA编码环肽库(DEL),规模达数百亿至数千亿化合物[34] 业务板块表现 CRO业务 - 2025年上半年CRO收入422.8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已实现复苏达到拐点[23] - 2025年上半年CRO板块经调整毛利194.6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经调整毛利率46.0%,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23] - 海外地区客户收入占比85.0%,同比增幅约4.9%;中国地区客户收入占比15.0%,同比增幅约46.6%[23] - 新分子模式(多肽、抗体、XDC、PROTAC/分子胶等)累计占CRO收入的15.0%左右,同比增长约19.0%[23] CDMO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朗华整体收入409.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4%;经调整毛利155.1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4%[37] - CDMO业务收入248.0百万元人民币,经调整毛利率49.4%,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API收入102.0百万元人民币,经调整毛利率21.2%,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37] - 有两个重要的CDMO新商业化项目已处于PPQ阶段,预计分别在2026、2027年实现商业化上市[38] - 朗华正在新建400立方米的产能以服务于新分子的商业化生产,截至2025年上半年土建工程已经结束[39] 投资孵化业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计投资孵化93家企业,累计获得近76.5百万元人民币回款[45] - 孵化公司产品管线达228条,其中186条管线处于临床前阶段,42条管线已进入临床阶段[45] - 2025年上半年,8家投资孵化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93.6百万美元[45] - 2025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投资收益约52.6百万元人民币[4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8.27亿元、21.66亿元和26.91亿元,对应增速为-8%、19%和24%[6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2.64亿元和3.44亿元,增速为32%、20%和30%[62] - 2025-2027年预计PE分别为24倍、20倍和15倍,低于可比公司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康龙化成的平均PE水平[62] -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CRO和CDMO服务商,受益于创新药市场爆发和技术革新,展现出强劲增速[62]
维亚生物(01873):AI赋能药物研发,CDMO商业化产品爆发在即
盈立证券· 2025-09-03 19: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0港元 潜在涨幅41.3% [1][3] 核心观点 - AI赋能药物研发 CDMO商业化产品爆发在即 公司经营稳健且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1][3] - CRO业务恢复增长 AI赋能项目收入占比达10% 新分子模式成为增长新动能 [5][7] - CDMO业务为商业化做充足准备 两个新商业化项目处于PPQ阶段 预计2026年及2027年实现商业化上市 [5][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5.3% 经调整净利润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1% [1][3] - 毛利率大幅提升至40.8% 其中CRO业务毛利率45.4% CDMO业务毛利率35.9% 净利率同比大幅提升至17.9% [1][3] - 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19.12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3.12亿元人民币 净利率16.3% 2026年预测营业收入21.76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3.74亿元人民币 净利率17.2% [6][23] CRO业务 - 2025年上半年CRO收入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6% 毛利润1.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4% [7] - 累计CRO客户数量增长至1669家 同比增长13.9% 海外收入占比85.0% 同比增长4.9% 国内收入占比15.0% 同比增长46.6% [5][8] - 新分子模式占CRO收入15.0% 同比增长19.0% 新增交付8023例蛋白结构 累计交付90739例蛋白结构 新增交付89个独立药物靶标 累计研究2187个独立药物靶标 [11][12] - AI参与赋能项目收入占比近CRO总收入10.0% AIDD累计参与175个项目 采购CADD/AIDD客户数达67家 [5][14] CDMO业务 - 2025年上半年CDMO收入4.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1.4% 毛利润1.5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4.2% [5][18] - 收入下降原因包括车间升级改造影响仿制药收入 供应链受地缘政治影响 新商业化项目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交付 [5][18] - 累计服务客户达905家 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68.3% 前十大客户留存率100.0% [18] - 可使用的总产能为860立方米 新建400立方米产能 土建工程已结束 设备采购进行中 [19] 孵化投资业务 - 通过VBI开展EFS业务 累计投资孵化93家初创公司 其中8家完成或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 融资总额约2.9亿美元 [20] - 累计在研管线总数近228条 186条处于临床前阶段 42条处于临床阶段 孵化项目已有18家公司实现全部或部分退出 [20] - 累计获得人民币近7650万元回款 参与设立人民币基金 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