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欣生殖(01951)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空仓持单统计|8月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8:37
未平仓空单比排名 - 药明康德(02359)以23.32%的空仓比位列第一,宁德时代(03750)和绿叶制药(02186)分别以16.32%和14.03%紧随其后 [1] - 绿叶制药(02186)空仓数量从4.83亿股增至5.28亿股,增幅显著 [2] - 中远海控(01919)和紫金矿业(02899)空仓比分别为13.52%和10.95%,位列第四和第九 [2] 未平仓空单比变动 增加最多 - 金力永磁(06680)空仓比增幅最大,从1.45%升至4.68%,增加3.23% [1][2] - 东方电气(01072)和中国中免(01880)分别增加2.55%和2.52%,空仓比升至8.70%和5.20% [1][2] - 绿叶制药(02186)空仓比从12.83%增至14.03%,增加1.21% [2] 减少最多 - 东风集团股份(00489)空仓比降幅最大,从7.32%降至4.17%,减少3.15% [1][2] - 锦欣生殖(01951)和赣锋锂业(01772)分别减少2.09%和1.99%,空仓比降至7.94%和11.67% [1][2] - 宁德时代(03750)空仓比从17.19%降至16.32%,减少0.88% [2][3] 数据来源与更新频率 - 香港证监会每7天披露一次未平仓空单数据 [3] - 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运算生成,可能存在误差 [3]
锦欣生殖(01951)上涨3.11%,报3.32元/股
金融界· 2025-07-30 11:38
股价表现 - 7月30日盘中上涨3 11%至3 32元/股 成交额达3 01亿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为中美领先的辅助生殖服务机构 拥有并运营多家医院和医疗中心 [1] - 主要提供辅助生殖服务及相关治疗 [1] 市场地位 - 2018年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约3 1% [1] - 在非国有辅助生殖服务机构中排名第一 [1] - 2018年完成20 958个体外受精取卵周期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8 12亿元 [2] - 2024年净利润2 83亿元 [2]
7月29日港股通净买入127.20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19:57
市场表现 - 7月29日恒生指数下跌0.15%,报收25524.45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127.20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金额达1554.92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成交983.44亿港元,深市港股通成交571.48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 - 沪市港股通净买入58.78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以53.64亿港元成交额居首,国泰君安国际(41.48亿港元)和腾讯控股(30.04亿港元)紧随其后 [1] - 腾讯控股获最大单日净买入10.60亿港元,股价微跌0.09% [1] - 泡泡玛特遭最大净卖出2.72亿港元,但股价逆势上涨5.91% [1] 深市港股通交易 - 深市港股通净买入68.42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以30.04亿港元成交额居首,美团-W(16.85亿港元)和阿里巴巴-W(16.45亿港元)分列二三位 [2] - 小米集团-W获最大净买入6.70亿港元,但股价下跌2.64% [2] - 美团-W遭最大净卖出5.09亿港元,股价下跌0.62% [2] 个股表现 - 石药集团单日涨幅最高达8.46%,获沪市净买入3.88亿港元和深市净买入2.64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获深市最大净买入5.14亿港元,股价上涨6.44% [2] - 中芯国际在沪市和深市分别获净买入2.43亿港元和1.24亿港元,股价上涨0.47% [2] - 南方恒生科技ETF遭沪市净卖出6787.71万港元,价格下跌0.54% [2]
一图看懂 | 育儿补贴新政概念股
市值风云· 2025-07-29 18:08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核心内容 - 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剩余月数折算领取补贴 [8] - 全国范围内依法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无论一孩、二孩、三孩均可享受 [9] - 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或线下申请,需提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材料 [10] - 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按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提标部分由地方承担 [11] 市场影响分析 - 婴幼儿辅食消费市场有望突破720亿元以上,直接利好母婴消费产业链 [12] - 托育行业2025年预计达1621亿元规模,年均增速7.5% [13] - 儿童医疗、营养健康产品需求提升,儿科用药市场年增长率有望突破10% [14] - 母婴连锁零售企业客单价和消费频次预计双升 [15] 受益公司分析 母婴零售与用品 - 孩子王(301078):全国500家门店,会员超6000万 [16] - 爱婴室(603214):华东母婴连锁龙头,商品+服务全渠道模式 [16] - 金发拉比(002762):运营三大自有母婴品牌,布局孕产-月子-早教闭环 [16] 儿童食品与乳制品 - 中国飞鹤(06186):婴幼儿奶粉市场领先地位,市占率长期保持第一 [17] - 贝因美(002570):"爱加"系列市占率领先,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长116.92% [17] - 妙可蓝多(600882):中国奶酪市场超35%份额,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 [17] 婴童用品制造 - 豪悦护理(605009):国内排名前列 [19] - 安奈儿(002875):中高端童装领军品牌,深耕行业近30年 [19] - 奇德新材(300995):高端婴童推车材料供应商,与世界著名童车品牌合作 [19] 儿童医疗健康 - 华特达因(000915):"伊可新"维生素AD制剂市占率超70% [20] - 康芝药业(300086):儿科用药和婴童康护用品营收占比77% [20] - 葫芦娃(605199):小儿肺热咳喘颗粒OTC市场占有率位居同类产品前列 [20] 托育服务 - 孚日股份(002083):"小孚星"社区托育点覆盖15城45个网点 [21] - 华媒控股(000607):子公司运营2家幼儿园和6家托育园 [22] 教育娱乐 - 奥飞娱乐(002292):拥有"超级飞侠"等IP,婴童用品收入占比45% [22] - 拓维信息(002261):"云宝贝"系统延伸至托育管理 [22]
图解丨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127亿港元,加仓小米、腾讯和阿里
格隆汇APP· 2025-07-29 18:04
南下资金流向 - 南下资金当日净买入港股127.2亿港元 [1] - 净买入前三位:小米集团-W(16.59亿)、腾讯控股(8.32亿)、阿里巴巴-W(7.53亿) [1] - 净卖出前两位:泡泡玛特(3.51亿)、美团-W(2.87亿) [1] 连续买入情况 - 腾讯控股连续4日净买入累计20.8902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连续3日净买入累计24.4603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连续3日净买入累计12.7269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连续3日净买入累计13.0308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数据 - 小米集团-W成交额53.64亿港元,股价下跌2.6%但获净买入9.89亿 [3] - 腾讯控股成交额30.04亿港元,股价微涨0.1%且获净买入10.60亿 [3] - 美团-W成交额20.67亿港元,股价下跌0.6%且净卖出2.21亿 [3] - 泡泡玛特股价大涨5.9%但遭净卖出2.72亿 [3] - 石药集团股价飙升8.5%并获净买入3.88亿 [3] 市场技术信号 - MACD金叉信号形成,部分个股呈现强势上涨态势 [3]
锦欣生殖(01951.HK)更新报告:晚育、中美政策红利有望改善需求和支付端
格隆汇· 2025-07-16 10:42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国内辅助生殖需求有望迎来拐点,中国平均生育年龄已接近30岁,高龄产妇占比持续提升,对辅助生殖技术需求显著增加 [1] - 2023-2025年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从区域试点扩展至全国,政策落地后需求释放可期 [1] - 行业供给侧格局趋稳,牌照发放收紧 [1] - 2024年美国加州出台"辅助生殖福利保障"新政,要求团体商保覆盖IVF等治疗,公司业务主要在西海岸,将直接受益于政策带来的需求增长 [1]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作为民营辅助生殖龙头,有望通过三代试管婴儿牌照等技术优势和案例积累,优先承接增量需求 [1] - 公司的美国业务为海外核心,2024年取卵周期约4,548例,同比增长18.2% [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美国医生团队已扩充至23人,计划2027年达40人,医生产能释放将推动业务放量 [1] - 2024年公司国内业务毛利率约27.6%,在行业承压下保持韧性 [2] - 经调整净利润4.2亿元,利润率14.8%,较2022年疫情期逐步恢复 [2] - 过去2年公司销售和管理费率持续优化至22.5%,降本增效有效缓解海外业务利润端压力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6年收入规模为29.9亿元/32.6亿元,增速为6.4%/9.0%(前值2025年为34.8亿元,下调主要系2024年辅助生殖医保政策落地迟于预期,居民就诊延迟) [2] - 预计公司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2亿元/4.7亿元,增速为0.9%/10.5%(前值2025年为6.3亿元,下调原因同前) [2] - 维持公司目标价HKD 3.69/股,对应2025/2026年22x/20xPE [2]
锦欣生殖(01951):更新报告:晚育、中美政策红利有望改善需求和支付端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14 09: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HK$3.69/股,对应2025/2026年22x/20xPE [1][5][5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辅助生殖需求有望迎来拐点,政策红利逐步释放,行业供给侧格局趋稳,公司作为民营辅助生殖龙头,有望优先承接增量需求 [3][55] - 海外业务增长强劲,政策利好加码,美国业务为海外核心,医生产能释放将推动业务放量,公司将直接受益于政策带来的需求增长 [3][56] - 盈利韧性凸显,成本控制成效显著,预计公司2025 - 2026年净利润增速逐步回升 [4][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 - 锦欣生殖上市6年,股价受收购增厚、海外业务、政策利好等外部环境变化影响 [9] 一、参考发达国家,未来中国辅助生殖需求趋势 - 2024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企稳回升,未来15年20 - 29岁女性人数回升,预计将稳定国内整体生育情况;平均生育年龄提升,将持续驱动中国ART市场增长 [14][16] - 中国平均生育年龄将突破30岁,参考国际经验,ART渗透率加速提升往往发生在平均生育年龄30岁左右,女性30岁后对ART需求攀升 [19][20] - 支付政策是影响辅助生殖渗透率的核心因素,中国医保等政策提升空间较大,但目前政策落地后市场转暖迹象不明显,受政策补贴后开支压力大、优质医疗资源挤兑、国内政策限制相对严格等因素影响 [25][26] - 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供给侧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头部机构技术优势凸显,预计辅助生殖牌照发放将逐步收紧,头部机构受益于供给侧边际改善和稀缺三代牌照的技术优势 [30][31] 二、从收入和利润端看,国内和海外业务何时迎来拐点 - 收入端:2024年公司业绩承压,因患者观望政策落地致就诊延迟,叠加2023年基数因素;成都西囡医院获得第三代试管婴儿牌照,技术 + 牌照壁垒提升;2024年成都、深圳业务有所放缓,政策利好渐进释放有望带动业绩改善;医生招募稳步推进,海外业务表现亮眼,2026年美国加州“辅助生殖福利保障”新政有望刺激海外业务提速 [33][34][38] - 利润端:公司整体利润率相对稳定,2024年国内分部毛利率约为27.6%,保持韧性,海外分部毛利率约为 - 0.6%;公司降本增效卓有成果,缓和了毛利率下行和海外利润端压力 [40][44] 三、预测及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6年收入规模为29.9亿元/32.6亿元,增速为6.4%/9.0%;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2亿元/4.7亿元,增速为0.9%/10.5% [5][46] - 估值:看好公司作为国内辅助生殖龙头的长期价值,以及在中、美辅助生殖积极的支付政策下,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维持公司目标价HKD 3.7/股,对应2025/2026年22x/20xPE [49]
锦欣生殖(0195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17:30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 公司由医务人员于2004年创立,自上市起无个人持股超5% [16] - 2004 - 2016年公司以组织革新、人才引入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为战略核心[18] - 2016年首家机构投资者永泰能源进入公司[19] - 2017年公司在深圳完成首次对外投资,同年永泰能源旗下专项基金投资加州最大的IVF连锁医疗集团HRC [19] - 2018年华平资本、信银(香港)投资与管理团队组成财团进入公司[19] - 2019年财团接手约六个月后,公司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19] - 2019年6月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计约2808.1百万港元,2021年2月配售所得款项总净额约1253.5百万港元,2021年银团融资获300百万美元,2023年1月配售所得款项总净额约1162.31百万港元(约人民币999.0百万元)[91] - 2021年公司收购四川锦欣西囡医院(静秀院区)、香港生育康健中心及香港辅助生育中心[6] - 2022年2月公司收购一项新物业,预计2025年供深圳中山医院使用;年底完成对九洲医院及和万家医院的控股收购[6] - 2023年4月,成都西囡诊所与四川锦欣西囡医院(静秀院区)合并ARS相关医疗牌照至四川锦欣西囡医院[6] - 2023年11月,公司与Warburg Pincus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7] - 2024年HRC Medical有5位新医生加入,还与另外12名医生签约将在未来两年内加入;7月Beverly hills的卫星中心正式营业;12月在旧金山建立新业务发展点[6] - 2024年7月,公司与PT Morula Indonesia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军东南亚IVF市场,Morula在印尼各地拥有10家IVF诊所[7] - 2024年7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完成收购及认购Morula 30%股权,成为其最大战略投资人[68] - 2025年公司将继续扩大Beverly hills和旧金山地区的服务覆盖范围[67] - 2025年7月1日起,领导结束美国安排,重返中国内地与香港,为未来24个月转型打基础[34] 宏观政策环境 - 截至报告日期,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畴[8]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立覆盖“生育、养育、教育”全周期的专项基金[9] - 2016 -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从约1500万下降到900万,2023年辅助生殖渗透率仅约9%[39] - 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3亿人,比2023年末同比减少139万人,出生人口954万人,比2023年同比增加52万人[4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28.11596亿元,毛利为10.99454亿元,除税前利润为3.91887亿元,纯利为2.73467亿元,经调整纯利为4.16345亿元[1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9.1%,纯利率为9.7%,经调整纯利率为14.8%[14] - 2024年公司总资产为149.81794亿元,权益总额为103.54187亿元,负债总额为46.27607亿元,银行结余及现金为5461.96万元[14] - 公司集团收益从2023年的约2788.9百万元增加22.7百万元或0.8%至2024年的约2811.6百万元,2024年取卵周期总数较2023年下降约6.3%,分娩数量同比增长约5.5%,四川锦欣西囡医院(毕昇院区)及深圳的VIP渗透率分别同比增长约2.0%及2.8%,海外业务取卵周期数同比增长约18.2%[72] - 公司集团收益成本从2023年的约1613.5百万元增加6.1%至2024年的约1712.1百万元[73] - 公司集团毛利从2023年的约1175.4百万元减少6.5%至2024年的约1099.5百万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42.1%减少至2024年的39.1%[74] - 公司集团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约77.2百万元减少54.5%至2024年的约35.1百万元[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集团录得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约27.6百万元[76] - 公司集团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约21.7百万元增加13.8%至2024年的约24.7百万元[77] - 公司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约191.9百万元减少8.7%至2024年的约175.2百万元[78]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约4.814亿元减少4.9%至2024年的约4.58亿元[79] - 公司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约7960万元减少27.9%至2024年的约5740万元[80]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约1.173亿元增加0.9%至2024年的约1.184亿元,实际税率从25.3%增至30.2%[81] - 公司净利润从2023年的约3.47亿元减少21.2%至2024年的约2.735亿元[82] - 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的约4.715亿元减少11.7%至2024年的约4.163亿元[83] - 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EBITDA从2023年的约7.812亿元减少9.5%至2024年的约7.073亿元[84]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0.11元和0.10元,2023年分别为0.13元和0.12元;2024年经调整每股基本盈利为0.16元,2023年为0.18元[87] - 公司存货从2023年的约6240万元减少18.4%至2024年的约5090万元[88] - 公司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约1.694亿元增加90.3%至2024年的约3.223亿元[89] - 公司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的约8.051亿元减少8.4%至2024年的约7.378亿元[9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为50000美元,分为5000000000股股份,资本结构为31.0%债务及69.0%权益,2023年12月31日为31.6%债务及68.4%权益[91]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29201千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93271千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458291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84484千元、 - 375037千元、 - 950449千元[93] - 2024年已订合约但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开支为139904千元,向WP Partnership作出之承担为120000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97908千元、120000千元[9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结清租赁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34.9百万元[9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为人民币2270.1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127.5百万元[9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息负债率为15.1%,2023年12月31日为14.3%[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3198名雇员,2024年度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916.6百万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890.0百万元同比增加3.0%[107]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度为每股5.95港仙[10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83.57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85.934亿元)[17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运营机构共23家,取卵周期数28443个,经营收益合计3206[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运营机构共19家,取卵周期数30368个,经营收益合计3162[50] - 成都业务取卵周期数由2023年的15962个减少13.0%至2024年的13884个[51] - 成都业务2024年收入约14.726亿元,与2023年的约14.708亿元基本持平[51] - 大湾区域2024年取卵周期数5769个,经营收益469;2023年取卵周期数6298个,经营收益474[49][50] - 昆明及武汉区域2024年取卵周期数4242个,经营收益266;2023年取卵周期数4261个,经营收益273[49][50] - 海外区域2024年取卵周期数4548个,经营收益789;2023年取卵周期数3847个,经营收益717[49][50] - 2024年开展辅助生殖第三代试管婴儿,已服务超1000例患者,四川锦欣西囡医院(毕昇院区)VIP渗透率约20.1% [52] - 大湾区业务取卵周期数从2023年的6298个减少8.4%至2024年的5769个,收入从约47410万元减少1.1%至约46880万元,2024年VIP渗透率约为7.1% [53] - 昆明及武汉业务取卵周期数从2023年的4261个减少0.4%至2024年的4242个,收入从约27370万元减少2.9%至约26590万元,武汉锦欣医院收入同比增长30.6% [55] - 海外业务取卵周期数从2023年的3847个增加18.2%至2024年的4548个,收入从约57030万元增加6.0%至约60440万元,HRC Medical成功率提高至59.7% [56] 公司业务运营与发展 - 过去四年公司建立起40至50岁为主的管理团队,管理层交接有序推进[22] - 过去几年新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近50%,2021 - 2024年IVF总周期数分别为27,354、26,125、30,240、28,443 [22] - 2024年公司两家孵化医院快速增长,海外机构业务量达新高,成都及深圳旗舰医院中高端产品渗透率达历史新高,新技术牌照取得超60%的成功率[22] - 截至目前,公司团队与医院布局在亚洲患者2 - 3小时可接受交通服务半径内,可覆盖中国及印尼超7亿人口[23] - 2024年三代试管成功率超60%,激光显微操作技术扩增失败率和囊胚复苏退化率均低于0.5% [26] - 公司将孕中客户生育全周期留存率提升至70%以上,截至报告日,IVF产科建卡累计超2,000张,分娩超500个[27] - 反复移植失败病例占比约15%,卵巢早衰发病率1% - 3%,公司目标将疑难病例妊娠率从行业平均30%提升至45%以上[28] - 2024年公司在美国本土市场启动针对更年轻客户冻卵服务市场测试,美国业务周期量创历史新高[30] - 公司开发的“锦欣生殖云平台”预计减少基层机构50%以上的疑难问题处理时间[31] - 2024年起公司实现资本开支决策的集中统一,HRC市场份额、周期数量和执业医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32] - 武汉项目在疫情期间8个月内实现超1200个周期后,公司加速扩张计划,但新设设施利用率远低于预期[33] - 深圳院区探索新运营模式,2025年将进一步扩展,为大湾区不孕患者带来新诊疗服务 [54] - 九洲医院完成装修升级,探索IVF产科一体化,云南院区增加多项诊疗项目 [55] - 武汉锦欣医院推行IVF产科一体化,增加多个门诊科室 [55] - 四川锦欣西囡医院(毕昇院区)成立卵巢功能减退、薄型内膜等专病组及专病门诊[60] - 2024年公司开展与临床结合的科研项目,如“人工智能(AI)质控在产科超声检查中的应用”等[61] - 2024年公司发展以严肃医疗为基础的消费医疗,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62] - 2024年四川锦欣西囡医院(静秀院区)开设生殖整复与抗衰、失眠门诊,毕昇院区开设功能医学中心[63] - 公司推出“锦宝计划2.0”,旗下符合要求的医院接入商业保险直付通道,还推出好孕基金等多种形式减轻患者财务压力[65] 公司估值相关 - 大型市场中,拥有2000周期以上的单体IVF机构,合适可持续的EV/EBITDA估值为10 - 12倍[38] - 锦欣集团有接近30000周期和强大护城河,合理估值不应低于15倍EV/EBITDA[38] - 锦欣美国资产拥有4000 +周期[38] 公司人员与治理 - John G. Wilcox医生62岁,自2018年12月25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负责北美地区临床运营管理及业务发展[111] - 董阳先生38岁,自2020年6月29日起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业务发展指导[112] - 吕蓉女士44岁,自2021年12月3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在医疗行业有超10年工作经验[115] - 耿丽红博士56岁,自2021年3月28日起担任执行董事,自2020年2月21日起担任公司医疗品质控制总监[117] - 钟勇先生53岁,2025年
锦欣生殖:2024 年下半年业绩回顾 - 国内患者治疗延迟与美国业务扩张,关注政策支持影响,评级中性
2025-04-07 20: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服务行业中的辅助生殖领域 - 公司:锦欣生殖(Jinxin Fertility,1951.HK)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4年下半年营收13.7亿元,同比下降6.0%,低于高盛预期的15.1亿元,主要因国内试管婴儿周期数下降 [1] - 调整后净利润1.11亿元,调整后净利率8.1%,较2024年上半年的18.0%和2023年下半年的14.9%有所下降,原因一是美国市场新入职5名医生处于爬坡初期带来成本压力,二是国内政府补贴从2023年下半年的1.05亿元收益变为170万元亏损 [1] 市场策略 - 国内市场注重现金流,减少资本支出和并购活动;目标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实现10%的成本节约;海外继续积极扩张市场份额 [1] 政策影响 - 管理层未提供2025年具体指引,称需评估国内政策形势,认为中国需补贴等支持措施刺激生育率 [2] - 美国因新立法(如加州SB729法案),自2025年年中起强制要求试管婴儿保险覆盖,公司在美国市场前景乐观 [2] 技术应用 - 公司探索人工智能在试管婴儿领域的应用,特别是胚胎选择和治疗方案设计,有望长期改善治疗效果并降低成本 [2] 估值与风险 - 高盛下调2025 - 2026年每股收益预测20.7%/15.6%,引入2027年预测;12个月目标价2.9港元不变,基于市盈率估值,目标市盈率倍数从17倍上调至18倍,维持“中性”评级 [14] - 风险包括声誉/医疗索赔风险、并购整合与爬坡、生育支持政策、疫情与旅行政策、新产能爬坡速度、美国医疗团队扩张带来的产能提升情况 [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数据指标 - 企业价值99亿港元/13亿美元,市值81亿港元/10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2.303亿港元/2960万美元 [4] - 高盛对公司2024 - 2027年的营收、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股息收益率等指标进行了预测 [4][7][8][11] 市场动态 - 医保覆盖实施后,患者就诊量前1 - 2个月增长15 - 20%,随后趋于正常,但保险纳入要求高、补贴推出延迟导致利用率提升缓慢,整体消费环境低迷也影响需求 [13] - 公司面临定价压力,价格下降5%,因定价与医院等级挂钩,公司计划2025年新开深圳分院后申请三级医院资质以提升定价能力 [13] 评级与排名 - 自2023年7月17日起,高盛对锦欣生殖维持“中性”评级 [7] - 在并购排名中,公司排名为3,意味着被收购可能性低(0% - 15%) [4] 研究相关说明 - 高盛因子分析框架(GS Factor Profile)用于比较股票关键属性与市场及行业同行,包括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倍数和综合指标 [17] - 高盛使用专有数据库Quantum进行公司财务分析和比较 [20] 监管披露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为锦欣生殖提供投资银行服务并获得报酬,未来3个月有望继续获得报酬,与公司有投资银行服务客户关系,且为其证券或衍生品做市 [22] - 介绍了高盛全球投资研究的评级分布、投资银行关系分布等情况 [23] - 对不同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的监管披露要求进行说明 [26][29]
锦欣生殖(01951):2024年报点评:24年业绩符合预期,25年看好生育刺激政策拉动增长
光大证券· 2025-04-01 18: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锦欣生殖业绩符合预期,总营业收入28.12亿元,同比增长0.8%;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减少17.9%;正常化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减少11.7% [1] - 医保政策影响部分患者就诊时间,2024年取卵周期数为28443,同比下滑6.34%,看好2025年取卵周期数逐步恢复 [2] - 公司国内与海外布局完善,各个院区经营展现韧性,海外业务增长明显,还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 [3] - 地方性生育补贴政策陆续出台,医保和生育补贴等政策有望拉动公司周期数增长 [4]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82/4.16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60亿元,对应EPS为0.14/0.15/0.17元,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20/18/16x [4]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89亿、28.12亿、29.26亿、30.51亿、32.4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7.95%、0.81%、4.06%、4.28%、6.35% [5]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5亿、2.83亿、3.82亿、4.16亿、4.6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84.60%、 - 17.88%、35.11%、8.68%、10.58% [5] - 2023 - 2027年EPS分别为0.13、0.10、0.14、0.15、0.17元,P/E分别为22、27、20、18、16 [5] 业务板块收入 - 2024年核心辅助生殖医疗服务(ARS)收入14.40亿元,同比减少0.25%;管理服务和辅助医疗服务分别收入5.45亿、3.25亿元,分别同比变化 - 3.68%、 + 18.19%;消耗品及设备销售收入1.21亿元,同比 + 5.77% [2] 地区业务情况 - 2024年成都地区业务收入14.73亿元,同比 + 0.13%,ARS周期数同比 - 13.0%,西囡医院VIP渗透率达20.1% [3] - 2024年大湾区业务收入4.69亿元,同比 - 1.1%,ARS周期数同比 - 8.4%,VIP渗透率约7.1% [3] - 2024年昆明和武汉地区业务收入2.66亿元,同比下降2.9%,ARS同比 - 0.4%,非ARS收入下降 [3] - 2024年海外收入6.04亿元,同比 + 6.0%,ARS周期数4548个,同比 + 18.2%,美国HRC取卵周期数同比 + 16.2%,成功率提升至59.7% [3] 财务报表预测 - 利润表涵盖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多项指标预测 [9] - 资产负债表涵盖2023 - 2027年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等多项指标预测 [9] - 现金流量表涵盖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融资活动现金流等多项指标预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