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酷派集团(02369)
icon
搜索文档
酷派集团(02369) - 董事名单及其角色和职能
2025-08-29 19:1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酷派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2369[1] 管理层信息 - 执行董事为陈家俊先生(主席兼行政总裁)和马飞先生[2] - 非执行董事为梁锐先生和许奕波先生[2]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郭敬晖先生、王冠女士和卓灏勤先生[2] 委员会信息 - 董事会设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2]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卓灏勤先生,成员有郭敬晖先生和王冠女士[2] - 薪酬委员会主席为卓灏勤先生,成员有郭敬晖先生和王冠女士[2] - 提名委员会主席为陈家俊先生,成员有王冠女士和卓灏勤先生[2] 披露信息 - 信息披露日期为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九日[2]
酷派集团(02369) - 执行董事辞任
2025-08-29 19:07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 負 責,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並 明 確 表 示,概 不 會 就 本 公 告 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 任。 COOLPAD GROUP LIMITED 酷派集團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2369) 酷派集團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辭任 酷 派 集 團 有 限 公 司(「本公司」,連 同 其 附 屬 公 司 統 稱 為「本集團」)董 事(「董 事」) 會(「董事會」)謹 此 宣 佈,劉 娟 女 士(「劉女士」)已 辭 任 本 公 司 執 行 董 事,自 二 零 二 五 年 八 月 二 十 九 日 起 生 效,以 投 入 更 多 時 間 於 其 個 人 事 務。 於 本 公 告 日 期,董 事 會 包 括(i)兩 名 執 行 董 事,即 陳 家 俊 先 生 及 馬 飛 先 生;(ii)兩 名 非 執 行 董 事,即 梁 銳 先 生 及 許 奕 波 先 生;及(iii)三 名 獨 立 非 執 行 董 事,即 郭 敬 暉 先 生、王 冠 ...
“反诈老陈”鞠躬道歉:对不起了嘎子 我错了!他还喊话酷派:手机3C认证编号在哪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8:38
事件核心争议 - 网络主播"嘎子哥"谢孟伟在直播间以699元价格销售GZ coolpad酷派X6手机 标注"酷派"和"假一赔十100%正品"字样[1] - 消费者"反诈老陈"质疑该产品非官方正品 因酷派官网未显示该型号信息 其手机维修行业朋友判断为贴牌产品[1][5] - 酷派官方客服于8月25日确认直播间售卖产品为官方正品 但承认该款产品尚未在官方店铺上架 平台审核中[7] 品牌方回应与消费者质疑 - 酷派客服表示产品正处审核阶段 后续将在各平台上架[7] - 消费者指出酷派官方旗舰店客服声称"未找嘎子带货 也不认识" 质疑品牌方口径不一致[13] - 消费者要求提供手机3C认证编号信息 并指出摄像头功能存在异常[13] 公司经营状况 - 酷派集团2020-2024年连续五年亏损 分别亏损3.94亿港元 5.72亿港元 6.25亿港元 2.21亿港元 2.52亿港元[1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75亿港元 亏损8029.8万港元 收入减少主因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及公司终止亏损产品业务[14] - 公司曾于2013年跻身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五 位列"中华酷联"国产第一梯队 当时市场份额近50%[13] 行业背景 - 国产手机市场格局经历重大调整 "中华酷联"因运营商定制补贴缩水失去主导地位[13] - OPPO 小米等品牌在2013年尚处起步阶段 目前已成为市场主要参与者[13]
“反诈老陈”鞠躬道歉:对不起了嘎子,我错了!他还喊话酷派:手机3C认证编号在哪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7:43
事件概述 - "反诈老陈"质疑"嘎子哥"直播间售卖的699元酷派X6手机非官方正品 后公开道歉 但酷派客服确认产品为正品 但尚未在官方店铺上架 [1][2][6] - 事件时间线:7月底购买 8月21日发布质疑视频 8月25日酷派客服回应 8月29日老陈道歉 [2][6][9] 产品争议 - 手机型号为GZ coolpad酷派X6 售价699元 宣称256G存储和8核处理器 标注"酷派"和"假一赔十100%正品" [2] - 老陈朋友质疑为贴牌产品 因酷派官网无该型号信息 且担心售后维权难 [4] - 酷派客服确认产品为官方正品 但表示平台正在审核中 后续会在各平台上架 [6] - 老陈质疑审核流程和3C认证 摄像头性能存在问题 [9][13] 公司回应 - 酷派官方客服表示未找过"嘎子哥"带货 也不认识其本人 [10][12] - 公司口径存在不一致:客服否认合作 但确认产品正品性 [6][12] - 部分酷派旗舰店已上架X60手机 [9] 行业背景 - 酷派曾为"中华酷联"成员 2013年全球出货量前五 高于诺基亚和黑莓 [13] - 2012-2013年"中华酷联"占据近半市场份额 [13] - 近年来酷派持续亏损:2020-2024年分别亏损3.94亿港元 5.72亿港元 6.25亿港元 2.21亿港元 2.52亿港元 [1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75亿港元 亏损8029.8万港元 收入减少因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公司终止若干亏损业务 [14]
老陈再次炮轰嘎子,直播卖的手机是假货,官方回应后立马道歉
新浪财经· 2025-08-27 17:22
事件概述 - 前民警"反诈老陈"公开质疑谢孟伟直播间销售的"GZcoolpad酷派X60"手机涉嫌虚假宣传 该机型标称售价699元 配置为256G存储和8核处理器 但在酷派官网和正规电商平台均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1][3] - 谢孟伟在直播中强硬回应 强调所有带货产品均为正品 但随着争议扩大 酷派官方最终表示此款手机将陆续上市 导致老陈向谢孟伟道歉 [5] 行业影响 - 事件折射出直播带货领域存在监管和自律不足的乱象 部分主播为追求销量打"擦边球"甚至涉嫌虚假宣传 [9] - 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时缺乏充分辨别能力 维权成本极高 [9] - 明星和网红大量涌入直播带货赛道 但公众信任感建立在知名度与责任感之上 产品真伪问题易引发强烈舆论反应 [7] 公司回应 - 记者在酷派官网及京东自营旗舰店查询均未发现"酷派X60"机型 客服也明确表示没有这一型号 [5] - 官方后续表示此款手机将陆续上市 导致事件出现反转 [5] 社会关注 - 事件引发大量网友讨论并登上热搜 反映出公众对明星带货合规性的高度关注 [3][13] - 公众人物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需承担社会责任 诚信是立身之本 透明公开才能赢得市场长期信任 [13]
反诈老陈向嘎子哥和酷派官方“道歉”,并喊话别让“嘎家军”来攻击他
齐鲁晚报· 2025-08-26 15:27
产品真实性争议 - 反诈老陈质疑谢孟伟直播间销售的699元酷派手机型号在酷派官网无法查询 要求酷派官方澄清是否存在该产品[1] - 酷派客服最初回应称没有该款手机且未与谢孟伟合作 但官方后续又确认存在该产品并连夜在旗舰店上架[1] - 反诈老陈要求酷派官方明确产品真实性 表示在官方未正式回应前暂将其视为正品[2] 产品合规性质疑 - 反诈老陈指出无法找到该手机的3C认证标志 要求官方明确标识位置[3] - 对摄像头配置提出疑问 质疑两个摄像头是否真实存在且长焦与短焦性能差异不明显[4] - 提及手机审核流程问题 指出7月购买的产品至今仍在审核中 质疑审核类型(内部或监管)及耗时合理性[4] 直播带货争议与平台处罚 - 反诈老陈向谢孟伟道歉 称相信其产品与人品 但要求停止粉丝攻击行为[3] - 反诈老陈抖音健康分降至65分 直播功能因"刻意炒作矛盾博眼球"违规受限[4] - 反诈老陈否认炒作 承诺若发现炒作证据将赔偿100万[4]
酷派集团(02369.HK)中期收入1.75亿港元 同比减少30.8%
格隆汇· 2025-08-25 22:18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收入为1.75亿港元 同比减少30.8% [1] - 除税前净亏损803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的9060万港元亏损有所收窄 [1]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19.63港仙 [1] 战略调整措施 - 主动终止若干亏损及负毛利率产品业务以提升营运效率 [1] - 重点布局运营商渠道实施国内市场战略性调整 [1] - 在功能机领域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依托多年技术沉淀和市场积累 [1] 行业竞争环境 - 智能手机市场存在激烈竞争 [1] - 公司通过提供高性价比与优质体验的产品应对市场竞争 [1]
酷派集团公布中期业绩 拥有人应占净亏损8029.8万港元 同比收窄11%
智通财经· 2025-08-25 22:1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期收入1.75亿港元 同比减少30.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8029.8万港元 同比收窄11% [1]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19.63港仙 [1] 战略调整 - 公司实施战略调整以提升营运效率 [1] - 主动终止若干亏损及负毛利率产品业务 [1] 行业环境 -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1]
酷派集团(0236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5 22:0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下降30.8%至1.746亿港元(2024年同期:2.523亿港元)[3][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1.74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23亿港元下降30.8%[32] - 公司收入为174.6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30.8%[51] - 除税前亏损同比收窄12.1%至7958.6万港元(2024年同期:9057.9万港元)[3][4]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同比收窄11.0%至8029.8万港元(2024年同期:9022.1万港元)[3][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8029.8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9022.1万港元改善11.0%[28] - 公司除税前净亏损为80.3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90.6百万港元[41] - 除税前净亏损由90.6百万港元收窄至80.3百万港元,改善11.4%[5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净亏损80百万港元[10] - 公司税前亏损扩大至79.6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90.6百万港元[19][20]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9.63港仙,同比减少10.9%(2024年同期:22.03港仙)[3][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及其他开支减少至1.339亿港元(2024年同期:1.492亿港元)[4] - 公司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133.9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5.3百万港元[39]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由149.2百万港元减少15.3百万港元至133.9百万港元,降幅10.3%[5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650万港元,占收入3.7%,较2024年同期1470万港元下降55.8%[37]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14.7百万港元减少8.2百万港元至6.5百万港元,降幅55.8%[52] - 融资成本上升至2366万港元(2024年同期:1642.8万港元)[4] - 总员工成本为42.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3.6百万港元减少20.3%[72]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0.7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所得税抵免0.4百万港元[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7.4%,从167.6百万港元降至88.2百万港元[20][22] - 智能手机及设备销售收入为8220万港元,占总收入47.1%,较2024年同期1.551亿港元下降47.0%[32] - 手机业务分部业绩亏损86.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6.6百万港元有所改善[19][20] - 加密货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1%,从41.2百万港元增至52.0百万港元[20][22] - 加密货币业务收入为5200万港元,占总收入29.8%,较2024年同期4120万港元增长26.2%[32] - 加密货币业务实现分部利润4.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8.1百万港元[19][20] - 物业投资租金收入同比下降20.8%,从43.4百万港元降至34.4百万港元[2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录得租金收入约34.4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43.4百万港元)[11] - 租金收益为3440万港元,占总收入19.7%,较2024年同期4340万港元下降20.7%[32] - 物业投资业务贡献分部利润14.9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2.7百万港元[19][20] 毛利率和毛利 - 毛利率大幅下降,毛利为2706万港元(2024年同期:5352.1万港元)[4]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5.5%,较2024年同期的21.2%下降5.7个百分点[34] - 公司整体毛利为271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350万港元下降49.3%[34] - 公司整体毛利为27.1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53.5百万港元[51] 其他收益及盈利 - 其他收益及盈利显著增加至5708.7万港元(2024年同期:3885.1万港元)[4] 资产和债务 - 公司已动用现有银行贷款额度约人民币11.3亿元(相当于12.4亿港元)[11]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75,953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92,993千港元[7] - 公司债务总额约1,233.49百万港元,其中40.50百万港元2026年到期,1,192.99百万港元2038-2039年到期[43]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12,446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539,783千港元[7]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99,933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70,971千港元[7]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55%,2024年末为54%[42]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约693百万港元[10] 现金和流动性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至8233.9万港元(2024年末:6514.5万港元)[6] - 公司不受限制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结余约为82百万港元[1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34百万港元,2024年末为65.15百万港元[42] 存货和应收款项 - 存货大幅减少至2155.7万港元(2024年末:5867.6万港元)[6] - 存货周转天数为26.66日,2024年末为50.15日[47] - 应收贸易账款减值准备增至2625.7万港元,较2024年末1199万港元增长118.9%[30] 抵押资产 - 抵押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152,836,000港元(2024年:155,170,000港元)[53] - 抵押投资物业账面值3,239,396,000港元(2024年:3,151,325,000港元)[53] - 抵押使用权资产账面值9,279,000港元(2024年:9,194,000港元)[53] - 已抵押应收款项为1,799,000港元(2024年:7,587,000港元)[5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自2023年下半年起积极拓展海外Web3.0、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领域商业机遇并布局数字货币领域[62] - 公司2024年继续加大对数字货币领域的投资力度并持有美国上市加密资产行业相关证券[62] - 公司2025年初拟收购加密货币挖矿托管服务公司但最终未执行[63] - 公司成立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事业部以推进RWA等关键工作[68] - 公司将持续监控全球能源、政策、法律环境变化以评估数字货币投资风险[68] - 公司计划深度融合AI大模型打造高性价比智能穿戴产品[65] - 公司海外业务将拓展东南亚、印度、中东、拉美等潜力区域并推行品牌+ODM双轨运营模式[66] - 公司地产物业租赁业务将建立动态租金定价机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67] - 公司将持续优化海外业务布局从智能手机扩展至智能平板、TWS耳机及其他智能设备领域[66] - 公司国内业务将深化与通信运营商战略合作并拓展电商渠道资源[64] 地区表现 - 非流动资产中中国地区占比95.1%,达3,630.2百万港元[21] - 海外业务覆盖20余个国家和地区[59] 物业项目状态 - 深圳酷派信息港二期及三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61] - 东莞松山湖酷派科技生态园及深圳酷派信息港一期已投入运营并产生稳定收益[61]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由陈家俊先生一人兼任[83] - 公司董事会认为当前架构不会损害权力及职权平衡[83] - 公司董事会认为当前架构能使集团迅速有效决策和实施[83] - 公司声明报告期间不存在不符合企业管治守则的情况[83] - 公司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5]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陈家俊先生、马飞先生及刘娟女士[85]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梁锐先生及许奕波先生[85]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郭敬晖先生、王冠女士及卓灝勤先生[85] 股份回购和出售 - 公司回购5,055,000股合并股份,总代价4.05百万港元[76] - 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0.74港元至0.85港元[76] - 获批准回购授权最多可购回40,952,519股合并股份[75] - 计划出售最多1,625,000股CleanSpark股份,最低售价不低于每股14.50美元[81] 员工情况 - 员工总数减少至134名,较2024年12月31日的225名减少40.4%[72] 关联方交易和融资 - 公司有关联方京基集团提供的未动用贷款融资人民币480百万元(相当于525百万港元)[17] - 公司正向银行申请额外信贷人民币200百万元(相当于219百万港元)[17] 税务事项 - 递延税项为712,000港元,2024年同期为-358,000港元[27] 风险披露和前瞻性陈述 - 公司公告包含受风险及不确定性影响的前瞻性陈述[84] - 公司提醒投资者不要过度依赖公告资料并应寻求专业意见[84]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资产从3,894.8百万港元微降至3,838.4百万港元[20] 投资和衍生工具 - 未持有价值达总资产5%或以上的重大投资[73] - 未签订任何利率协议或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71] - 未订立任何衍生合约对冲外汇风险[70] 股息政策 - 不派付中期股息[77]
“反诈老陈”否认蹭流量 呼吁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新浪财经· 2025-08-25 21:22
事件核心观点 - 网络主播"反诈老陈"公开质疑"嘎子哥"直播间销售的699元酷派手机疑似非官方正品 引发公众对直播带货产品质量与监管机制的关注[1] - 酷派官方客服回应称涉事GZ coolpad酷派X60手机为官方正品 但承认该产品尚未在官方店铺上架且处于平台审核阶段[1] - 事件反映出直播带货行业存在产品审核流程滞后 消费者维权困难及质量管控漏洞等系统性风险[1] 产品争议细节 - 涉事手机售价699元 购买时间为7月底 但消费者直至8月21日才取货并发现产品异常[1] - 手机维修从业者指出该机型在酷派官网无备案信息 存在售后维权难及安全隐患[1] - 酷派官方声称产品为正品但承认"尚未在官方店铺上架"且"平台正在审核中"[1] 行业监管现状 - 直播带货行业存在发货与销售责任分离现象 主播对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有限[1] - 同品类商品质量参差不齐 低价竞争导致部分厂商生产高仿品与残次品[1] - 消费者缺乏维权知识与有效渠道 需平台与监管部门介入建立专项管理机制[1] 企业应对措施 - 酷派官方在事件发酵后(8月21日质疑发布至8月25日回应)才进行客服澄清[1] - 企业采用"先销售后审核"模式 产品在未完成平台审核流程前已进入销售环节[1] - 疑似存在应急公关行为 被质疑"为圆谎而连夜上架产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