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技集团(03302)
icon
搜索文档
精技集团(0330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1 16:5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的大型合约制造商,在半导体加工设备行业有业务,在新加坡、中国、菲律宾有生产设施,2023年下半年将在马来西亚设立生产设施[5] - 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在多地设有制造、服务设施及营销据点,投资分部位于上海[17] - 公司已取得ISO 9001:2015品质管理系统认证,南通厂房获ISO 9001:2015及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系统认证[17] - 公司三度成为Enterprise 50奖的得奖者(1999年、2000年、2001年)[17] 业务分部 - 业务分为电子制造服务、原始设计制造、投资三个分部[7][12][16]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按“配套多、产量低”基准制造产品,包括子系统、成套机器、部件,还提供维护及调试服务[7]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设计并制造自动化设备、精密工具部件、部件,主要用于半导体行业[12] - 投资分部受中国疫情封城影响,2022年设新基金计划未实现,该分部管理的基金完成四项投资,截至2022年末在管资产约为2.44亿新加坡元[16] 管理层变动 - 2022年3月25日罗建华获委任为董事,洪炳发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 - 2022年5月27日罗建华获委任为主席,杨平退任非执行董事,张卫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2.42亿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6.83亿新加坡元下降26.2%[40] - 2022年除税后纯利为730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1260万新加坡元;2022年每股盈利为0.50新加坡分,2021年为1.32新加坡分[40] - 2022年电子制造服务收益10.92亿新加坡元,原始设计制造收益1.19亿新加坡元,投资收益0.31亿新加坡元[30] - 2022年新加坡地区收益1.278亿新加坡元,美国地区收益1.34亿新加坡元,菲律宾地区收益0.32亿新加坡元等[32] - 2022年资产总值16.89亿新加坡元,负债总额4.66亿新加坡元,资产净值12.23亿新加坡元[23][28] - 2022年公司总收益约1242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减少约4410万新加坡元或26.2%[53] - 2022年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约10917.6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约31.0%[49][53] - 2022年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约1192.1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67.9%[50][53] - 2022年投资分部收益约310.5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8%[52][53] - 2022年公司销售成本约1052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减少约3490万新加坡元或24.9%[54] - 2022年公司毛利约190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减少约920万新加坡元或32.7%[55] - 2022年公司毛利率约15.3%,较2021年减少约1.5%[55]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1年约46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690万新加坡元,增幅49.5%[56]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1年约34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2年约320万新加坡元,降幅4.8%[57]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1年约152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2年约1310万新加坡元,降幅14.2%[58] - 2022年除税前利润约94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减少约430万新加坡元,降幅31.7%[61] - 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21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增加约100万新加坡元[62] - 2022年除税后纯利约73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减少约530万新加坡元,降幅42.0%[63]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290万新加坡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1230万新加坡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950万新加坡元[67]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1年约724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2年约549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750万新加坡元[72] - 2022年资本开支约540万新加坡元,用于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73] - 2022年末已订约但未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约1339.1万新加坡元,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181.5万新加坡元和投资证券1157.6万新加坡元[75] - 2022年12月31日净负债权益比率为1.1%,杠杆比率为0.17 [80][81]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4040万新加坡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约3460万已动用 [86] - 股份认购协议所得款项净额640万新加坡元,截至2022年末动用630万 [89] 业务发展计划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积极发展前端设备,预计2023年下半年收到生产订单,未来数年收入或增加;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收购工厂,收购精密工具公司[37]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为中国市场开发新型飞边机,目标2023年推出;进行多项新设计;在菲律宾精密工具业务扩大两倍以上[38] - 投资分部受中国封城影响缩减上海业务规模;现有四项管理基金表现好;收购提供精准农业设备集团49%股权,扩大对Vision System投资[39] - 公司将继续专注增强制造实力、深耕半导体前端业务、开发原始设计制造业务及提升营运效率[39] - 公司已收到晶圆半导体加工设备公司长期订单,需求预计未来几年增长[42] - 公司将在2023年下半年完成于马来西亚设立设施[52] - 公司计划扩展业务至马来西亚,预计资本投资约1000万令吉(330万新加坡元)[82] 投资活动 - 2022年公司投资线束及电缆组件制造商Continuumm Technologies 49%股权[49] - 2022年公司分别认购Continuumm Technologies约49.0%股权、深圳杰成约2.0%股权 [83][84] - 2022年公司等认购Liteleaf新普通股,12月31日完成第一批,公司持股约49.0% [85]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将在股东周年大会建议派发每股0.15新加坡分的末期股息[41] - 公司建议派发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5新加坡分,合计约138.1万新加坡元[95] - 末期股息以新加坡元宣派,以港元派付,适用汇率为1新加坡元兑5.83港元,每股应付末期股息为0.87港仙[95] - 待股东批准,股息将于2023年6月23日派发给6月2日名列股东名册的股东[95] - 公司将于2023年6月1日至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需在5月31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95] 员工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聘有758名雇员,雇员福利开支约2810万新加坡元 [93] 人员履历 - 林国财77岁,自1988年公司成立起任董事,负责整体管理等,有逾42年相关行业经验[97][98] - 杜晓堂49岁,2016年加入集团,在企业融资等方面有逾19年经验[100][101] - 林钦铭51岁,2015年加入集团,2019年任执行董事,有逾26年贸易及市场推广经验[104] - Henry Lee Wong62岁,任林钦铭替任董事及营运总监,有逾40年供应链及制造营运经验[105][106] - 林国财于1985年修读Stanford - NUS行政管理课程,获多项证书及担任多机构职务[100] - 杜晓堂获河南大学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02] - 郑金呷85岁,2019年11月起任执行董事,有逾55年会计及财务经验[109][110] - 罗建华68岁,2022年3月加入集团,半导体行业超41年经验[112] - 王毅喆43岁,2021年12月加入集团,私募股权行业投融和运营超16年经验[116] - Wickramanayaka博士61岁,2018年6月加入集团,曾在多公司任职负责技术开发等[117][118] - 潘志伟53岁,2021年5月加入集团,有逾20年金融及银行业经验[121][122] - 郑金呷最初2004年1月 - 2006年10月加入集团,后在多附属公司任重要管理职位[109] - 罗建华自2021年9月1日起为公司外部顾问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还在多家公司任职[113] - 王毅喆现为公司主要股东光大控股部门董事总经理,曾在多家公司任职[116] - Wickramanayaka博士获多所大学学位,包括日本静冈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19] - 潘志伟曾在联昌国际银行、云顶新加坡等公司任职,还在多家上市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2] - 潘先生1992年5月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2019年4月成为新加坡董事协会会员[123] - 洪炳发博士69岁,2022年3月加入集团,有超36年工程及技术投资经验[123] - 詹尊豪先生67岁,2002年8月任公司副总裁,有逾43年精密、半导体及自动化行业经验[126] - Ken Ong先生63岁,2019年8月加入集团任全球供应链管理副总裁,职业生涯逾39年[127] - 刘帝福先生64岁,2014年6月加入集团任工程总监,有逾37年电子及半导体工程行业经验[130][131] - 揭育强先生51岁,2020年8月任集团卓越运营高级经理,有逾25年相关行业经验[133] - 陈春熹先生53岁,2005年1月任集团管理信息系统经理,有逾28年信息技术经验[136][137] - 严翔先生有逾25年会计经验,2001年4月加入集团,2017年3月晋升为精技电子财务总监[138] - 蔡水源先生有逾24年采购经验,精通多项采购流程,2021年获供应链及采购高级文凭[141][142] - 叶建隆先生有逾30年管理和运营经验,其中半导体行业超25年,2022年11月1日加入公司[143] - 萧建顺先生在电子行业有逾16年经验,质量管理职位逾20年,2022年加入集团,同年获机电学士学位[147][149] - 罗超群先生在石油与燃气业以及半导体行业有逾35年经验,2015年12月起任职于公司[152][153] - 黄锦炎先生有逾45年管理工厂制造业务经验,曾在Global Invacom效力7年,在Honeywell Aerospace Avionics效力14年[154] 企业管治 - 公司承诺制定良好企业管治常规及程序,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遵守适用的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163]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有关雇员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2022年度已遵守该守则[164][165] - 截至企业管治报告日期,董事会由十名成员组成,包括执行、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1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一名有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等专业知识[167] - 非执行董事委任固定年期三年,须至少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及膺选连任[168] -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策略方针及政策、监督运作,保留监察及批准重大交易等职能[169] - 董事会负责履行制定及检讨企业管治政策等企业管治职责[17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主席羅建華先生與行政總裁林國財先生分別擔任相應職務,主席曾與獨立非執行董事舉行一次其他董事避席的會議[172] - 全體董事均獲鼓勵參與持續專業發展,執行董事林國財、杜曉堂等,非執行董事羅建華、王毅喆等,獨立非執行董事潘志偉、洪炳發博士等均參與了閱讀與規則有關材料及╱或出席培訓[174] - 2022年3月25日,羅建華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洪炳發博士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審核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成員[174][176] - 2022年5月27日,羅建華獲進一步委任為董事會主席及薪酬委員會成員,楊平先生退任非執行董事,張衛教授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174][175][177][180][181][183] - 2022年6月16日,Henry Lee Wong先生獲委任為林欽銘先生的替任董事[174][17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執行董事林國財、杜曉堂、林欽銘、鄭金呷出席董事會會議出席率為100%,Henry Lee Wong出席率為66.7%;非執行董事王毅喆出席率為80%,羅建華出席率為100%,楊平出席率為0;獨立非執行董事潘志偉、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出席率為100%,洪炳發博士出席率為100%,張衛教授出席率為100%[179] - 董事會每年定期舉行四次會議,正式通告於定期董事會會議舉行前至少14日送交全體董事[183] - 董事會已成立審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其職權範圍條款嚴謹度不低於企業管治守則的規定[185] - 审核委员会由潘志伟任主席,报告年度举行两次会议,开展工作包括审核财务报表等[186][188] - 提名委员会由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任主席,报告年度举行一次会议,负责检讨董事会架构等[186] - 公司已采纳董事提名政策,任命或重新委任董事由董事会
精技集团(0330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4 21:3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益为124,202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68,325千新加坡元减少44,123千新加坡元,降幅26.2%[2] - 2022年毛利为19,001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28,220千新加坡元减少9,219千新加坡元,降幅32.7%[2] - 2022年年度利润为7,277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2,556千新加坡元减少5,279千新加坡元,降幅42.0%[2] - 2022年EBITDA为7,648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7,403千新加坡元减少9,755千新加坡元,降幅56.1%[2] - 2022年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50新加坡分,较2021年的1.32新加坡分减少0.82新加坡分,降幅62.1%[2] - 2022年总收益为124,202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168,325千新加坡元,其中新加坡地区2022年收益83,548千新加坡元占比67.3%,2021年127,820千新加坡元占比75.9%[15] - 2022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6,917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4,627千新加坡元,其中2022年投资证券公平值收益净额5,468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868千新加坡元[16] - 2022年其他开支为843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2千新加坡元,主要是净外汇差额841千新加坡元[17] - 2022年除税前利润相关成本中,存货成本80,654千新加坡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493千新加坡元;2021年存货成本117,429千新加坡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981千新加坡元[17]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2,084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1,143千新加坡元,其中2022年即期所得税为465千新加坡元,递延所得税为1,619千新加坡元[18] - 2022年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利润4,631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11,933千新加坡元,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50新加坡分,2021年为1.32新加坡分[21] - 公司2022年全年收入为1.242亿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683亿新加坡元下降26.2%[42][47] - 2022年除税后纯利约为730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126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30万新加坡元或42.0%[42][60] - 2022年每股盈利为0.50新加坡分,2021年为1.32新加坡分[42] - 公司销售成本由2021年的约1.401亿新加坡元减少约3490万新加坡元或24.9%至2022年的约1.052亿新加坡元[49] - 毛利由2021年的约282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920万新加坡元或32.7%至2022年的约1900万新加坡元[50] - 毛利率由2021年的约16.8%减少约1.5%至2022年的约15.3%[51]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1年的约4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30万新加坡元或49.5%至2022年的约690万新加坡元[52]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0.8百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 - 0.542百万新加坡元[62][63]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12.3百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2.293百万新加坡元[62][65]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8.8百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18.558百万新加坡元[62][67] - 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从2021年的72.4百万新加坡元降至2022年的54.9百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7.5百万新加坡元[68] - 2022年净负债权益比率为1.1%,2021年不适用[75] - 2022年杠杆比率为20.0%,2021年为18.3%[7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电子制造服务收益为109,176千新加坡元,占比87.9%;2021年为158,177千新加坡元,占比94.0%[14] - 2022年原始设计制造收益为11,921千新加坡元,占比9.6%;2021年为7,098千新加坡元,占比4.2%[14] - 2022年投资收益为3,105千新加坡元,占比2.5%;2021年为3,050千新加坡元,占比1.8%[14] - 2022年公司总收益主要来自电子制造服务分部,占比约87.9%,原始设计制造及投资分部分别占约9.6%及2.5%[34] - 2022年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约26.2%,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同比增长约67.9%[37][39] - 2022年投资分部来自基金管理费的收益同比增长1.8%,除税后纯利同比增长约104.9%[41] - 电子制造服务业务2022年收入为1.09176亿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58177亿新加坡元下降31.0%[47] - 原始设计制造业务2022年收入为1192.1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709.8万新加坡元增长67.9%[47] 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7,419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63,079千新加坡元[5] - 2022年流动资产总值为91,495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132,057千新加坡元[5] - 2022年投资证券按公平值总计30,957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24,063千新加坡元,其中无报价股本投资2022年为26,916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19,629千新加坡元[24] - 2022年集团于联营公司投资总计14,362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11,464千新加坡元,新增对Continuum Technologies投资1,784千新加坡元和Liteleaf投资428千新加坡元[24] - 2022年末存货总额为53,699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52,266千新加坡元略有增加[26] - 2022年末贸易应收款项为15,151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32,252千新加坡元大幅减少[26]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098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41,706千新加坡元减少[27] - 2022年末贸易应付款项为15,441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34,803千新加坡元减少[28] - 2022年末计息贷款及借款为21,248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20,792千新加坡元略有增加[2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010万新加坡元[61] - 2022年资本开支约5.4百万新加坡元,用于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70] - 2022年末已订约但未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为13.391百万新加坡元,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1.815百万新加坡元,投资证券11.576百万新加坡元[72] - 2022年末计息贷款及借款尚未偿还结余约21.2百万新加坡元,2021年末为20.8百万新加坡元[73] 股息相关信息 - 2022年建议普通股股息(待批准)为1,381千新加坡元,每股0.15新加坡分;2021年中期股息1,197千新加坡元,每股0.13新加坡分,末期股息4,786千新加坡元,每股0.52新加坡分[22] - 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5新加坡分,合计约1,381,000新加坡元,以新加坡元宣派,以港元派付,每股应付末期股息0.87港仙,预计2023年6月23日派发[87] - 为确定有权收取末期股息资格,公司于2023年6月1日至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须于2023年5月31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过户文件[88] 公司投资与收购信息 - 2022年收购物业、厂房和设备代价约5,434,000新加坡元,2021年为4,469,000新加坡元;2022年出售物业、厂房和设备收益41,000新加坡元,2021年为43,000新加坡元[22][23] - 2022年9月6日,公司、CTL及SCY与Liteleaf订立认购协议,分别认购4,119,259股、3,486,756股及300,637股,认购价每股1新加坡元,收购分四批完成,2022年12月31日完成第一批,目标公司股本从500,000新加坡元增至980,392新加坡元,公司、CTL及SCY分别持有约49.0%、40.8%及10.2%[8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其他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81] 公司合规与治理信息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89] - 全体董事确认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标准守则所载必守标准[91]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92] - 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93] 公司股权结构信息 - 中国光大控股持有公司约28.56%已发行股份[97] - 公司拥有光控浦燕约51.03%权益,中国光大控股最终及实益拥有光控浦燕约48.97%权益[97] 公司及关联方成立信息 - 公司于1972年8月25日在香港注册成立(指中国光大控股)[97] - Continuumm Technologies于2017年1月17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97] - Liteleaf于2015年4月17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98] - 光控浦燕于2015年7月6日在中国成立[97] - 南通智造基金于2019年9月12日在中国成立[98] - 南阳基金于2021年7月30日根据基金合伙协议成立[98] 其他信息 - 2022年公司主要联营公司中,Continuum Technologies和Liteleaf持股权益为49%,南通智造基金和南阳基金为20%[2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抵押任何资产[8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聘有758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年度雇员福利开支约2810万新加坡元[85] - 集团计划扩展业务至马来西亚,预计资本投资约3.3百万新加坡元[77] - 报告期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98] - 公告日期为2023年3月24日[99]
精技集团(03302)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07 16:33
公司股权结构 - 中国光大控股持有公司约28.56%已发行股份[6] - 公司拥有光控浦燕约51.03%权益,中国光大控股最终及实益拥有约48.97%权益[6] - 林国财先生持有295,653,246股好仓,概约持股百分比为32.12%[79] - 杜晓堂先生持有13,038,000股好仓,概约持股百分比为1.42%[79] - 林钦铭先生持有23,992,000股好仓,概约持股百分比为2.61%[79] - 郑金呷先生持有6,544,000股好仓,概约持股百分比为0.71%[79] - 杨平先生持有19,377,000股好仓,概约持股百分比为2.11%[79] - 林国财先生根据购股权计划授予的购股涉及3,000,000股,概约持股百分比为0.33%[82] - 杜晓堂先生根据购股权计划授予的购股涉及2,500,000股,概约持股百分比为0.27%[82] - 2021年6月30日,符皓玉女士持有295,653,246股,持股百分比32.12%[86] - 2021年6月30日,鑽裕環球有限公司持有262,084,380股,持股百分比28.48%[86] - 2021年6月30日,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62,906,380股,持股百分比28.56%[86] - 2021年6月30日,Unitras (H.K.) Limited持有56,498,768股,持股百分比6.14%[86] 公司发展历程及重大事件 - 公司于2018年7月18日上市[6] - 公司于2018年6月27日采纳购股计划[9] - 公司与多方于2020年12月15日订立股份认购协议[9] - 精技智能装备于2020年4月2日在中国成立,为公司全资附属公司[6] - 光控浦燕于2015年7月6日在中国成立[6] - 2020年11月6日,集团附属公司精技智能装备以约1042万新加坡元认购光控浦燕新资本,2021年1月8日完成注资,持有其约51.03%股权[65] - 2021年4月,公司按每股约0.1022新加坡元发行62,974,070股普通股,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643.6万新加坡元和636.1万新加坡元[56] - 2021年6月1日,集团向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授出购股权,可认购18,500,000股普通股,行使价每股1.00港元[92] - 2021年6月1日授予林国财先生购股权,第1批2,000,000股,第2批1,000,000股[92] - 2021年6月1日授予郑金呷先生购股权,第1批2,000,000股,第2批1,000,000股[92] - 8位董事年度董事袍金由30,000新加坡元调至45,000新加坡元,自2021年6月1日起生效[97] - 2021年7月30日,集团附属公司就南阳基金订立基金合伙协议,初始出资总额为1248.7万新加坡元(相当于人民币6000万元)[173] - 2021年8月19日,订约方订立补充协议,将出资额增至4162.2万新加坡元(相当于人民币2亿元),待股东批准后生效[173] - 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于2021年8月19日经董事会批准及授权刊发[17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 - 2021年上半年各阶段收益(百万新加坡元)分别为122.8、67.6、71.0、30.4、77.5[12] - 2018 - 2021年上半年各阶段毛利(百万新加坡元)分别为21.4、8.5、6.5、4.6、3.5[12] - 2018 - 2021年上半年各阶段纯利╱(纯损)(百万新加坡元)分别为8.7、(1.6)、(2.8)、0.045、12.5[12][1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约7750万新加坡元,电子制造服务、原始设计制造及投资分部收益占比分别约为94.6%、3.6%及1.8%[18] - 2021年上半年除税后纯利约为460万新加坡元,电子制造服务及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同比增长分别约为148.3%及约224.1%[19] - 公司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约304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55.2%至2021年上半年约7750万新加坡元[22] - 销售成本从2020年上半年约269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42.0%至2021年上半年约6510万新加坡元[24] - 毛利从2020年上半年约3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900万新加坡元或255.8%至2021年上半年约125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从11.6%增至16.1%[25]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约2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00万新加坡元或43.2%至2021年上半年约140万新加坡元[28]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约11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40万新加坡元或35.4%至2021年上半年约150万新加坡元[29]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约4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80万新加坡元或39.0%至2021年上半年约640万新加坡元[30] - 2021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约为550万新加坡元,2020年上半年约为14.2万新加坡元[3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税后纯利约460万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约4.5万新加坡元[35] - 2021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990万新加坡元[3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620万新加坡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630万新加坡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1670万新加坡元[38] - 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由2020年12月31日约51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540万新加坡元至2021年6月30日约6650万新加坡元[4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资本开支约370万新加坡元[46] - 2021年6月30日,集团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约1927万新加坡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54万新加坡元,投资证券1873万新加坡元[48]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4040万新加坡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400万新加坡元已按计划动用[51] - 扩大产能分配所得款项净额1630万新加坡元(占40.4%),截至2021年6月30日未动用金额710万新加坡元,预计2023年第4季度悉數動用[51] - 开发和获取工程及技术知识分配所得款项净额1180万新加坡元(占29.3%),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全部动用[51] - 扩大日本、欧洲及美国的市场营销活动分配所得款项净额710万新加坡元(占17.6%),截至2021年6月30日未动用金额600万新加坡元,预计2023年第4季度悉數動用[5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开发制造智能卡发行系统业务分配所得款项净额270万新加坡元,占比43%,未动用;上海光控浦燕新私募股权基金日后资金需要分配350万新加坡元,占比54%,未动用;一般营运资金分配20万新加坡元,占比3%,已动用[57]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计息贷款及借款尚未偿还结余约为1740万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700万新加坡元[59]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杠杆比率为0.16[63]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无或然负债、担保、重大待决或受威胁的诉讼或申索[60]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无抵押任何资产[68]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聘有620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六个月产生雇员福利开支约1140万新加坡元[69] - 董事会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3新加坡分,合计约1,197,000新加坡元,每股应付中期股息为0.73港仙[72] - 公司将在2021年9月6日至9月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2]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77] - 2021年上半年收益77,545千新加坡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30,387千新加坡元增长155.2%[99] - 2021年上半年毛利12,492千新加坡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3,511千新加坡元增长255.8%[99] - 2021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5,505千新加坡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142千新加坡元增长3776.8%[99] - 2021年上半年期间利润4,627千新加坡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45千新加坡元增长10182.2%[99]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54,437千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3,341千新加坡元增长25.6%[102]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120,206千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81,802千新加坡元增长46.9%[102]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53,700千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0,652千新加坡元增长75.2%[102] - 2021年6月30日资产净值112,256千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88,946千新加坡元增长26.2%[102] - 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0.51分,较2020年上半年的0.01分增长5000%[99] - 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利潤為4517千新加坡元,全面收入總額為6075千新加坡元[104] - 2021年6月30日股本為91293千新加坡元,母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權益總額為99902千新加坡元,權益總額為112256千新加坡元[104] - 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利潤為56千新加坡元,全面收入總額為620千新加坡元[104] - 2020年6月30日股本為84857千新加坡元,母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權益總額為89348千新加坡元,權益總額為91025千新加坡元[104] - 2021年上半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流淨額為 - 6196千新加坡元,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流淨額為 - 6295千新加坡元,融資活動所得現金流淨額為16717千新加坡元[108] - 2020年上半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流淨額為 - 838千新加坡元,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流淨額為 - 5501千新加坡元,融資活動所得現金流淨額為201千新加坡元[108] - 2021年6月30日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9899千新加坡元,2020年6月30日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0603千新加坡元[108] - 2020年末期免息(一級)股息每股0.1新加坡分,金額為858千新加坡元;2021年中期免息(一級)股息每股0.13新加坡分,建議金額為1,197千新加坡元[131] - 2021年1月8日,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以10,730,000新加坡元(相當於人民幣52,100,000元)收購光控浦燕51.03%權益,收購產生議價購買收益249,000新加坡元[136][142] - 截至收購日,光控浦燕按公平值計量的可識別資產淨值為10,785,000新加坡元,注資後為21,515,000新加坡元,非控股權益按48.97%計量為10,536,000新加坡元[13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收購物業、廠房及設備代價為3,713,000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1,155,000新加坡元),出售收益為4,000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16,000新加坡元)[143] - 2021年6月30日,投資證券總值為31,708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19,196千新加坡元)[144] - 2021年6月30日,存貨總額為46,940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34,754千新加坡元)[147] - 2021年6月30日,貿易應收款項總額為34,110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17,744千新加坡元)[148] - 2021年6月30日,預付款項
精技集团(03302)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3 17:27
= =KINERGY Kinergy Corporation Ltd. 光 控 精 技 有 限 公 司 * (於新加坡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3302 年度報告 2020 * 僅供識別 目錄 | --- | --- | |------------------------|-------| | | | | 公司概覽 | 2 | | 公司資料 | 4 | | 財務摘要及概要 | 5 | | 主席報告書 | 7 |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8 | |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履歷 | 15 | | 企業管治報告 | 23 |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34 | | 董事會報告 | 46 | | 董事聲明 | 57 |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60 | | 財務報表及財務報表附註 | 65 | 電子製造服務產品用作於製造生產半導體的設備。 2020年度報告 公司概覽 | --- | --- | |-----------------------------------------------------------------------------------------------------|------- ...
精技集团(03302)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07 16:24
公司历史事件 - 公司于2018年7月18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9] - 公司于2018年6月27日采纳购股计划[11] - 南通智造基金于2019年9月12日在中国成立[9] - 2020年3月公司与Techcom Technology成立合资公司KinerTec (Nantong) Co. Ltd,公司拥有60%权益[61] - 2020年6月12日派付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6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于联交所购回760,000股本公司普通股,总代价约81,000新加坡元(约460,000港元)[72] - 杜曉堂先生于2020年5月辞去四川新金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职务[87] - 公司于2018年6月27日采纳购股计划,截至报告日期,购股计划项下的购股概无获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85][86] - 2020年1月购买1249128股金冠电气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约1.22%[129] - 公司于2020年5月20日与银行就临时过渡性贷款计划订立融资协议,本金总额最多500万新加坡元,年利率上限为5%[162] - 2020年8月3日,集团已悉数提取临时过渡性贷款计划的贷款[162] - 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于2020年8月17日经董事会批准及授权刊发[16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上半年公司纯利为4.5万新加坡元[17] - 2017 - 2019年及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益分别为129.0、122.8、67.6、26.2、30.4百万新加坡元[14][15][16] - 2017 - 2019年及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分别为8.5、21.4、3.5、2.5、24.8百万新加坡元[16] - 2017 - 2019年及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分别为8.0、8.7、(2.4)、(1.6)百万新加坡元[16] - 2017 - 2019年及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分别为99.3、114.3、108.0、70.3、18.3百万新加坡元[18] - 2017 - 2019年及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负债分别为110.5、107.0、17.6、19.5百万新加坡元[18] - 2017 - 2019年及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权益分别为89.7、94.0、89.4、91.0百万新加坡元[18]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收益约3040万新加坡元,较2019年上半年的约26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6.2%[21][25]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19年上半年约237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0年上半年约2690万新加坡元,增幅13.6%[27] - 毛利从2019年上半年约25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0年上半年约350万新加坡元,增幅40.9%;毛利率从9.5%增至11.6%[2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19年上半年约7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0年上半年约240万新加坡元[30]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19年上半年约9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0年上半年约110万新加坡元,增幅18.6%[3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19年上半年约44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0年上半年约460万新加坡元,增幅5.6%[32] - 2020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约14.2万新加坡元,2019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约260万新加坡元[35] - 2020年上半年除税后纯利约4.5万新加坡元,2019年同期除税后纯损约240万新加坡元[37] - 2020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060万新加坡元[4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8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存货增加约540万新加坡元[4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550万新加坡元,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20万新加坡元及投资证券约440万新加坡元[42]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20万新加坡元,源于非控股权益注资约170万新加坡元[45]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从2019年12月31日约570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0年6月30日约5290万新加坡元[4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本开支约120万新加坡元,用于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47]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订约但未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为1504.4万新加坡元,含物业、厂房及设备138.3万新加坡元及投资证券1366.1万新加坡元[49] - 上市所得款项分配中,扩充产能占40.4%(1630万新加坡元),开发及收购工程及技术知识占29.3%(1180万新加坡元)等[54] - 2020年6月30日,公司租赁负债未偿还结余约250万新加坡元,低于2019年12月31日的约300万新加坡元[55] - 2020年6月30日,公司杠杆比率为0.03[58] - 2020年6月30日公司聘有522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约800万新加坡元[64] - 2020年上半年收益30,387千新加坡元,2019年上半年为26,157千新加坡元[90] - 2020年上半年毛利3,511千新加坡元,2019年上半年为2,491千新加坡元[90] - 2020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142千新加坡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2,560千新加坡元[90] - 2020年上半年期间利润45千新加坡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2,447千新加坡元[90] - 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0.01分,2019年上半年亏损0.28分[90] - 2020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9,784千新加坡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34,900千新加坡元增长13.99%[92] - 2020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70,751千新加坡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73,054千新加坡元下降3.15%[92] - 2020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17,897千新加坡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16,073千新加坡元增长11.34%[92] - 2020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91,025千新加坡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89,667千新加坡元增长1.51%[92] - 2020年上半年期间利润为56千新加坡元,期间全面收入总额为620千新加坡元[95] - 2020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净额为 - 838千新加坡元,较2019年上半年的 - 1,901千新加坡元有所改善[98] - 2020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净额为 - 5,501千新加坡元,2019年上半年为 - 744千新加坡元[98] - 2020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净额为201千新加坡元,2019年上半年为 - 2,224千新加坡元[98] - 2020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603千新加坡元,较2019年6月30日的38,780千新加坡元下降21.09%[98] - 公司将1,094,000新加坡元转拨至保留利润,以抵销一间中国附属公司期内招致的亏损[95] - 2020年销售货品收益30,282千新加坡元,提供服务收益105千新加坡元;2019年分别为25,885千新加坡元和272千新加坡元[113] - 2020年银行利息收入186千新加坡元,政府补助745千新加坡元,服务收入60千新加坡元,租赁收入59千新加坡元,其他8千新加坡元;2019年分别为384千新加坡元、104千新加坡元、99千新加坡元、73千新加坡元和41千新加坡元[115] - 2020年净外汇差额收益16千新加坡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收益1,318千新加坡元;2019年无相关收益[115] - 2020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2,392千新加坡元,2019年为701千新加坡元[115] - 2019年净外汇差额开支400千新加坡元,2020年无此项开支[116] - 2020年上半年存货成本20750千新加坡元,2019年同期为17052千新加坡元[119] - 2020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97千新加坡元,2019年同期为抵免113千新加坡元[120] - 2020年上半年宣派及派付普通股股息858千新加坡元,2019年同期为1717千新加坡元[122]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56千新加坡元,2019年同期亏损2447千新加坡元[124] - 2020年上半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代价约1155000新加坡元,2019年同期约351000新加坡元[127] - 2020年6月30日投资证券按公平值计为16995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为12367千新加坡元[128] - 2020年6月30日存货总值27476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为22028千新加坡元[131] - 2020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9914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为12909千新加坡元[134] - 2020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2758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为2025千新加坡元[137] - 2020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603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为36,092千新加坡元[139] - 2020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3,229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为11,998千新加坡元[141] - 2020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3,464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为3,001千新加坡元[142] - 2020年6月30日保修拨备为31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为41千新加坡元[143] - 2020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为857,419,324股,金额为84,857千新加坡元[146] - 2020年6月30日库存股份数目为0,2019年12月31日为492,000股,金额为52千新加坡元[14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1,183千新加坡元,2019年同期为1,320千新加坡元[15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关联方买卖商品及服务收入为119千新加坡元,2019年同期为172千新加坡元[151] - 2020年6月30日金融资产为41,650千新加坡元,金融负债为17,870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金融资产为49,614千新加坡元,金融负债为17,992千新加坡元[154] - 2020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之金融资产总计为17,095千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为12,367千新加坡元[15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上半年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占总收益约97.2%,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占约2.8%[20] - 电子制造服务收益从2019年上半年的2362.8万新加坡元增至2020年上半年的2952.9万新加坡元,增幅25.0%;原始设计制造收益从252.9万新加坡元降至85.8万新加坡元,降幅66.1%[2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制造服务收益29,529千新加坡元,占比97.2%;原始设计制造收益858千新加坡元,占比2.8%;2019年同期分别为23,628千新加坡元(90.3%)和2,529千新加坡元(9.7%)[108]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新加坡地区收益23,333千新加坡元,占比76.8%;美国4,134千新加坡元,占比13.6%;中国内地1,230千新加坡元,占比4.0%等;2019年同期新加坡20,766千新加坡元(79.4%),美国2,515千新加坡元(9.6%),中国内地698千新加坡元(2.7%)等[112] 公司股权结构 - 2020年6月30日,林国财先生持股268,620,472股,概约持股百分比31.33%[75] - 2020
精技集团(03302)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4-23 17:3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是大型合约制造商,在新加坡、中国及菲律宾建有自用生产设施,在日本及马来西亚设有营销据点[9] - 公司业务分为电子制造服务和原始设计制造两个分部[10][8] - 公司股份代号为3302[18] 电子制造服务业务线数据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产品包括子系统、成套机器和部件,按“配套多、产量低”基准制造,制造过程需密集劳动力,还提供维护及调试服务[10] - 公司电子制造服务的子系统产品主要包括料盒处理器、工件固定器及滑块[4] - 公司电子制造服务的成套机器主要为数据存储及电子行业客户生产划片机、研磨机、升降机及抛光机等[5] - 公司电子制造服务的部件为半导体加工设备行业客户制造,如干泵及机盒[6] - 2018 - 2019年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分别为110.8百万新加坡元、60.2百万新加坡元[26] - 2019年公司收益主要来自电子制造服务分部,占总收益约89.1%[38] 原始设计制造业务线数据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产品包括自动化设备、精密工具及零部件,细分自动化设备部和精密工具部[8] - 公司原始设计制造的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框架装载机、自动抛光设备、带状激光打标机等[12] - 公司原始设计制造的精密工具包括封装模组和切筋成型模具[14] - 2018 - 2019年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分别为12.0百万新加坡元、7.4百万新加坡元[26] - 2019年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占总收益约10.9%[38]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2015 - 2019年) - 2015 - 2019年公司收益分别为106,896千新加坡元、106,997千新加坡元、128,952千新加坡元、122,809千新加坡元、67,624千新加坡元[19] - 2015 - 2019年公司毛利分别为25,500千新加坡元、21,917千新加坡元、24,810千新加坡元、21,414千新加坡元、8,483千新加坡元[19] - 2015 - 2019年公司年内利润/(亏损)分别为11,234千新加坡元、3,096千新加坡元、8,032千新加坡元、8,728千新加坡元、(1,632)千新加坡元[19]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2018 - 2019年) - 2019年公司收益减少44.9%至约67.6百万新加坡元,产生EBITDA约0.8百万新加坡元[31]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89.7百万新加坡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1百万新加坡元[31] - 2019年上半年收益按年大幅下跌约5250万新加坡元,下半年按年仅下跌270万新加坡元,全年收益为6760万新加坡元[39] - 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收益比2018年第四季度下降15.6%,为过去十年内最大季度间跌幅[39] - 公司收益由2018年的约1.228亿新加坡元减少约44.9%至2019年的约6760万新加坡元[43] - 公司销售成本由2018年的约1.014亿新加坡元减少约41.7%至2019年的约5910万新加坡元[45] - 毛利由2018年的约21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290万新加坡元至2019年的约85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由17.4%减少约4.9%至12.5%[46]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18年的约490万新加坡元减少至2019年的约140万新加坡元[48]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由2018年的约27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60万新加坡元至2019年的约210万新加坡元[49] -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2018年的约122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70万新加坡元至2019年的约850万新加坡元[50] - 2019年公司除税前亏损约190万新加坡元,2018年录得除税前利润约1130万新加坡元;2019年除税后纯损约160万新加坡元,2018年录得除税后纯利约870万新加坡元[53][55]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610万新加坡元[57] - 2019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970万新加坡元,2018年为1045.3万新加坡元[58] - 2019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1390万新加坡元,2018年所得现金净额为690.7万新加坡元[58] - 2019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290万新加坡元,2018年所得现金净额为1280.9万新加坡元[58] - 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从2018年12月31日的约74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750万新加坡元至2019年12月31日的5700万新加坡元[63] - 2019年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资本开支约320万新加坡元[64] - 2019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为1426.6万新加坡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11.2万新加坡元,投资证券1415.4万新加坡元[66]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租赁负债的尚未偿还结余为约300万新加坡元,2018年12月31日无[6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0.03,2018年12月31日不适用[72] 公司地区收益数据 - 2018 - 2019年新加坡地区收益分别为103.9百万新加坡元、53.1百万新加坡元[28] 公司重大项目及投资 - 2019年公司在中国南通建设10,000及100,000级无尘室,7月动工,10月竣工[32] - 2019年公司根据协议对南通光控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注资人民币40百万元,总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00百万元,占基金资本承担总额20%[33] 上市所得款项分配及使用情况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分配中,扩大产能占比40.4%,金额为1630万新加坡元;开发和获取工程及技术知识占比29.3%,金额为1180万新加坡元;扩大日本、欧洲及美国的市场营销活动占比17.6%,金额为710万新加坡元;加强研发占比11.7%,金额为470万新加坡元;一般营运资金占比1.0%,金额为50万新加坡元[76]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扩大产能动用350万新加坡元,未动用结余1280万新加坡元;开发和获取工程及技术知识动用690万新加坡元,未动用结余490万新加坡元;扩大日本、欧洲及美国的市场营销活动动用70万新加坡元,未动用结余640万新加坡元;加强研发动用200万新加坡元,未动用结余270万新加坡元;一般营运资金动用50万新加坡元,无未动用结余[76] - 开发和获取工程及技术知识包括用于投资Towa (Nantong) Co., Ltd及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464.1万新加坡元[76][77] 公司人员相关信息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聘有504名雇员,产生雇员福利开支约1590万新加坡元[81] - 林国财先生74岁,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及控股股东,有逾40年半导体、电子及化学贸易行业经验[85][87] - 杜晓堂先生46岁,为执行董事,在企业融资等方面有逾16年经验,现担任公司副行政总裁等职[89][90] - 林欽銘48歲,2015年12月加入集團,2019年5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有逾20年貿易及市場推廣經驗[92] - 鄭金呷82歲,2019年11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有逾50年會計及財務經驗[93][94] - 楊平50歲,2019年11月加入集團,在證券研究及資產管理領域擁有逾23年經驗[96][98] - 曾瑞昌60歲,2016年10月加入集團,在金融行業擁有超過35年經驗[99] - 黃哲順70歲,2006年12月29日首次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2018年6月19日重新加入董事會,有逾30年審核、商業及工業行業經驗[100][101] - 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58歲,2018年6月加入集團,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104] - 张教授51岁,2018年6月加入集团,现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06] - Wong先生59岁,2018年10月加入公司任营运总监,曾负责通用汽车15亿美元防御项目[109][110] - 詹尊豪先生64岁,2002年8月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有逾40年相关行业经验[111] - Ken Ong先生60岁,2019年8月加入集团任全球供应链管理副总裁,职业生涯逾34年[112] - 陈喜俊先生50岁,2005年11月加入公司,2014年1月晋升为业务发展总监[115] - 刘帝福先生61岁,有逾34年电子及半导体工程行业经验,1983年7月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程理学学士学位等[118][119][121] - Tan Teck Lin Desmond先生46岁,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22年经验,1998年7月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微电子)学士学位[121][122][123] - 高为强先生62岁,有逾35年电子等行业经验,分别于1984年6月及1992年6月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和理学(工业工程)硕士学位[122][124][125] - Tan Chun Hee Matthias先生50岁,有逾25年资讯科技经验,2003年4月加入公司,2005年1月晋升现职位[127][128] - 严翔先生48岁,有逾22年会计经验,2001年4月加入公司,2017年3月晋升现职位[129] 公司治理相关信息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133] - 董事会由九名成员组成,其中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8][140] - 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年期由上市日期起计为3年,且至少每三年一次在公司股东大会上接受重选[141] - 符皓玉女士自2019年5月28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149] - 陈爽先生及Bradley Fraser Kerr先生自2019年11月18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149] - 公司主席为杨平先生,行政总裁为林国财先生[148]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有关雇工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134] - 所有董事均确认在2019年度已遵守标准守则[135] - 全体董事已向公司提供其在财政年度接受培训的记录,执行董事林国财、杜晓堂、林钦铭、郑金呷,非执行董事杨平、曾瑞昌,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哲顺、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张卫教授均有阅读与规则有关的材料及/或出席培训[149] - 董事会负责履行制定及检讨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多项企业管治职责,并在2019年度履行了相关职责,审阅了企业管治报告等与企业管治常规相关的文档[146][147] - 本年度董事会会议召开6次,部分董事如林国财先生、杜晓堂先生等出席率达100%(6/6),陈爽先生出席率为80%(4/5),张卫教授出席率约为66.7%(4/6)[151] - 审核委员会本年度举行2次会议,黄哲顺先生、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出席率达100%(2/2),张卫教授出席率为50%(1/2)[151][158]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举行2次会议,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黄哲顺先生出席率达100%(2/2),Bradley Fraser Kerr先生出席率达100%(2/2)[151][159] - 薪酬委员会方面,陈爽先生出席率为50%(1/2),张卫教授、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出席率达100%(2/2)[151] - 郑金呷先生自2019年11月18日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52] - 杨平先生自2019年11月18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53] - 审核委员会2019年开展工作包括审阅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及年报、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等内容[158] - 公司董事会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以遵守上市规则第13.92条,设定成员组合时会从多方面考虑多元化[165] - 公司成立薪酬委员会,年内举行两次薪酬会议,就执行董事、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及非执行董事薪酬建议举行一次会议[167]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零至10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层有8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的有1人[168] - 公司每年至少识别一次重大风险,委聘PKF作内部审核职能,年内PKF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两次审阅[169] - 董事会透过审核委员会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成效进行中期及年度审阅,认为本年度内该系统充足有效[172] 公司审计及费用 - 2019年外聘核数师Ernst& Young LLP提供核数服务费用为20万新加坡元,税务服务费用为3万新加坡元,总额为23万新加坡元[173] 公司财务报表相关 - 董事负责监察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编制,确保真实公平反映财务状况及表现[17
精技集团(03302)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09 17:2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8年7月18日上市,股份代号为3302[7] - 精技电子于2003年7月23日在中国成立,为公司直接全资附属公司[7] - 公司于2018年6月27日采纳购股计划[7]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新加坡1 Changi North Street 1,Singapore 498789[4]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北角电气道148号31楼[5] - 公司于2018年6月27日采纳购股计划,截至报告日期,购股计划项下的购股概无获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88][89] 2016 - 2019年上半年关键财务指标变化 - 2016 - 2019年上半年收益(百万新加坡元)分别为21.9、107.0、129.0、122.8[14][15] - 2016 - 2019年上半年毛利(百万新加坡元)分别为24.8、26.2、14.5、2.5[14][15] - 2016 - 2019年上半年总资产(百万新加坡元)分别为86.1、29.0、20.3、49.5[17][18] - 2016 - 2019年上半年总负债(百万新加坡元)分别为63.8、20.3、17.6、99.3[17][18] - 2016 - 2019年上半年总权益(百万新加坡元)分别为22.3、9.0、70.3、114.3[17][18] 2018 - 2019年同期关键财务指标变化 - 公司总收益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7870万新加坡元降至2019年同期的约2620万新加坡元,降幅约66.8%[27] - 销售成本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6420万新加坡元降至2019年同期的约2370万新加坡元,降幅约63.1%[29] - 毛利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450万新加坡元降至2019年同期的约25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从18.5%降至9.5%[30]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30万新加坡元降至2019年同期的约70万新加坡元[32]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50万新加坡元降至2019年同期的约90万新加坡元,降幅约40.0%[3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730万新加坡元降至2019年同期的约440万新加坡元,降幅约39.7%[34] - 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较2018年同期增加约3.3万新加坡元[36] - 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约260万新加坡元,2018年同期除税前利润约690万新加坡元[37] 2019年6月30日财务状况 - 2019年6月30日公司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880万新加坡元[42]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90万新加坡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70万新加坡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220万新加坡元[43][44][46]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由2018年12月31日的约74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50万新加坡元至2019年6月30日的6900万新加坡元[4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资本开支约30万新加坡元[48] - 于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2.6万新加坡元,投资证券为2241万新加坡元,总计2273.6万新加坡元[51] - 于2019年6月30日,公司的租赁负债未偿还结余约为330万新加坡元(2018年12月31日:零)[56] - 于2019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或然负债、担保或重大待决或受威胁的诉讼或申索[57] - 公司的杠杆比率于2019年6月30日为0.04[59] - 2019年6月30日集团聘用480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约为740万新加坡元[64] - 2019年6月30日集团无抵押任何资产[65] - 报告日期集团无订立任何资产负债表外交易[66] - 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23002千新加坡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20087千新加坡元增长14.51%[99] - 2019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84021千新加坡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94235千新加坡元下降10.84%[99] - 2019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15034千新加坡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9745千新加坡元下降23.86%[99] - 2019年6月30日资产净值89397千新加坡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94031千新加坡元下降4.93%[99] - 2019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3,320千新加坡元,2018年12月31日为18,443千新加坡元[174] - 2019年6月30日计入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之金融资产为916千新加坡元,2018年12月31日为516千新加坡元[174] - 2019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780千新加坡元,2018年12月31日为43,709千新加坡元[174] - 2019年6月30日金融负债为53,016千新加坡元,2018年12月31日为62,668千新加坡元[174] - 2019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0,518千新加坡元,2018年12月31日为14,915千新加坡元[174] - 2019年6月30日计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之金融负债为1,855千新加坡元,2018年12月31日为3,163千新加坡元[174] - 2019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3,291千新加坡元(部分)和15,664千新加坡元(部分),2018年12月31日为18,078千新加坡元[174]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及2019年6月30日,无报价股本工具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之金融资产为1,384千新加坡元[177] 公司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 - 公司所得款项净额为4040万新加坡元,其中扩充产能分配占比40.4%(1630万新加坡元)、开发及收购工程及技术知识占比29.3%(1180万新加坡元)、扩大日本、欧洲及美国的营销活动占比17.6%(710万新加坡元)、加强研发占比11.7%(470万新加坡元)、一般营运资金占比1.0%(50万新加坡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已动用320万新加坡元,未动用3720万新加坡元[55] 公司投资与合作情况 - 2018年12月27日,精技电子与关联方订立基金合伙协议成立初步建议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相当于9966.1万新加坡元)的基金,公司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亿元(相当于约1993.2万新加坡元),占基金总出资额的20%[60][6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持有其他重大投资、并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6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可供出售的非上市股本投资(非即期)为138.4万新加坡元,与2018年12月31日持平;公司认购Towa (Nantong) Co., Ltd注册股本10%即300万美元,已支付100万美元(相当于138.4万新加坡元)[149]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除2019年6月10日派付的特别股息外,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68] - 2019年宣派及派付普通股特别豁免(一级)股息1,717千新加坡元;2018年已宣派及将派付2017年末期和2018年中期豁免(一级)股息共28,400千新加坡元[143] 公司治理与合规情况 - 集团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70]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71]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73] - 集团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74] - 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于2019年8月19日经董事会批准及授权刊发[179]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2019年6月30日,林国财先生持有公司268,620,472股股份,概约持股百分比为31.28%[78] - 2019年6月30日,Bradley Fraser Kerr先生持有公司76,498,768股股份,概约持股百分比为8.91%;杜晓堂先生持有8,105,704股股份,概约持股百分比为0.94%;林钦铭先生持有19,148,000股股份,概约持股百分比为2.23%[7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符皓玉女士持股268,620,472股,持股比例31.28%[8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鑽裕環球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持股262,084,380股,持股比例30.52%[8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Unitras (H.K.) Limited和Joyce S. Kerr女士持股76,498,768股,持股比例8.91%[83] 公司人员变动情况 - 陈爽先生于2019年5月辞任多家公司职务,7月获委任为香港金融管理局相关委员会委员[90] - 杜晓堂先生于2019年7月19日获委任为中国首控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1] 2019年上半年关键财务指标 - 2019年上半年收益26,157千新加坡元,销售成本23,666千新加坡元[97] - 2019年上半年毛利2,491千新加坡元,2018年为14,524千新加坡元[97] - 2019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2,560千新加坡元,2018年利润6,932千新加坡元[97] - 2019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亏损2,917千新加坡元,2018年为4,660千新加坡元[97] - 2019年上半年公司亏损2447千新加坡元[102] - 2019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换算的汇兑差额为亏损470千新加坡元[102] - 2019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净额为 - 1901千新加坡元,2018年同期为12397千新加坡元[104] - 2019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净额为 - 744千新加坡元,2018年同期为4240千新加坡元[104] - 2019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净额为 - 2224千新加坡元,2018年同期为 - 36千新加坡元[104] - 2019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780千新加坡元,2018年同期为30264千新加坡元[104]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影响 - 2019年1月1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使用权资产增加509.2万新加坡元,预付土地租金减少126万新加坡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7.8万新加坡元,租赁负债增加375.4万新加坡元[113] - 2018年12月31日经营租赁承担404.5万新加坡元,短期租赁相关承担7.2万新加坡元,2019年1月1日总租赁负债397.3万新加坡元,按2.99%增量借款率贴现后租赁负债为375.4万新加坡元[117] - 2019年1月1日使用权资产为509.2万新加坡元,折旧开支50.6万新加坡元,汇兑差额1.8万新加坡元,期末为456.8万新加坡元[124] - 2019年1月1日租赁负债为375.4万新加坡元,利息开支5.2万新加坡元,付款50.7万新加坡元,已产生利息0.8万新加坡元,期末为329.1万新加坡元[124] - 公司拥有土地及物业租赁合约,采纳准则前经营租赁资产未资本化,采纳后对多数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114] - 公司于租赁开始日期确认使用权资产,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亏损计量[118] - 租赁开始日期,公司确认以租期内租赁付款现值计量的租赁负债,租赁付款含固定付款[119] - 公司将短期租赁确认豁免应用于雇员住所短期租赁,相关租赁付款在租期内确认为开支[120] 公司业务线情况 - 公司业务有电子制造服务和原始设计制造两个可呈报经营分部[124]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专注为原始设备制造商制造产品,原始设计制造分部设计制造自有品牌自动化设备等[124][12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占总收益约90.3%,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占总收益约9.7%[21] - 2019年上半年电子制造服务收益23,628千新加坡元,占比90.3%;原始设计制造收益2,529千新加坡元,占比9.7%;2018年同期分别为72,335千新加坡元(91.9%)和6,
精技集团(03302)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24 16:4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是大型合约制造商,在新加坡、中国及菲律宾建有自用生产设施,在日本及马来西亚设有营销据点[6] - 公司获得ISO 9001:2015品质管理系统认证,南通厂房获得ISO 9001:2015及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系统认证[12] - 公司三度成为Enterprise 50奖的得奖者,分别于1999年、2000年及2001年[12] 公司业务线划分 - 公司业务分为电子制造服务分部和原始设计制造分部[6][8]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业务详情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产品包括子系统、成套机器及部件,按“配套多、产量低”基准制造,制造过程需密集劳动力,还提供维护及调试服务[6]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子系统主要产品包括料盒处理器、工件固定器及滑块[6]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成套机器主要为数据存储及电子行业客户生产划片机、研磨机、升降机及抛光机等[6]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部件为半导体加工设备行业客户制造机械部件,如干泵及机盒[6]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业务详情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产品包括自动化设备、精密工具部件及部件,细分自动化设备部和精密工具部[8]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框架装载机、自动抛光设备、带状激光打标机等[12] 公司2014 - 2018年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14 - 2018年公司收益分别为108,730千新加坡元、106,896千新加坡元、106,997千新加坡元、128,952千新加坡元、122,809千新加坡元[18] - 2014 - 2018年公司毛利分别为14,120千新加坡元、25,500千新加坡元、21,917千新加坡元、24,810千新加坡元、21,414千新加坡元[18] - 2014 - 2018年公司年内利润分别为4,323千新加坡元、11,234千新加坡元、3,096千新加坡元、8,032千新加坡元、8,728千新加坡元[18] - 2014 - 2018年公司资产总值分别为79,016千新加坡元、83,176千新加坡元、86,064千新加坡元、99,338千新加坡元、114,322千新加坡元[19] - 2014 - 2018年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29,487千新加坡元、23,108千新加坡元、22,257千新加坡元、29,045千新加坡元、20,291千新加坡元[19] 公司2018年特定财务事件及指标变化 - 2018年7月18日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售,筹得款项总额4650万新加坡元[31]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状况较上一年翻了不止三倍,达4370万新加坡元[31] - 2018年公司年度利润增加8.7%,至870万新加坡元[32] - 2018年公司完成位于中国南通的新厂房建设(南通二号厂房)[32] - 受“中国制造2025”及“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政策引导,公司经营环境前景乐观[33] - 公司2018年总收益约1228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约1290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4.8%,主要因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减少[41][43] - 公司2018年销售成本约1014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约1041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6%,主要因电子制造服务分部销售成本减少[45][48] - 公司2018年毛利约214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约248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40万新加坡元[49] - 公司2018年除税前利润约113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约99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4.1%,因出售物业等收益及汇兑收益增加[56] - 公司2018年所得税开支约26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约180万新加坡元增加,2017年开支低因可使用去年结转税务亏损[57]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370万新加坡元,财务状况稳健[59] - 2018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105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383.9万新加坡元增长[60][63] - 2018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为690万新加坡元,2017年为 - 977.2万新加坡元[60][64] - 2018年融资活动所得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280万新加坡元,2017年为 - 208.3万新加坡元[60][65] - 2018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约3017万新加坡元,2017年为 - 801.6万新加坡元[60] - 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从2017年12月31日的约51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350万新加坡元至2018年12月31日的7450万新加坡元[66] - 2018年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资本开支约300万新加坡元[68] - 2018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65.6万新加坡元,投资证券为2267.8万新加坡元[70] - 2018年及2017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的尚未偿还结余[71] - 集团估计上市可供使用所得款项净额合共约为3560万新加坡元,实际所得款项净额为4040万新加坡元[78] - 上市所得款项用于扩大产能分配比例为40.4%,金额1630万新加坡元;开发和获取工程及技术知识分配比例29.3%,金额1180万新加坡元等[79]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无抵押资产[83]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有532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年度产生雇员福利开支约1820万新加坡元[84] - 年报日期,集团无订立任何资产负债表外交易[85]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86]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2018年财务指标变化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2018年收益约1108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约119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7.3%,因主要客户之一需求减少[43][44]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2018年销售成本约930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约96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5%,因该分部收益减少[45][48]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2018年财务指标变化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2018年收益约120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约94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7.6%,因客户对产品需求增加[43][44]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2018年销售成本约840万新加坡元,较2017年的约770万新加坡元增加,因该分部收益增加[45][48]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林国财73岁,自1988年1月公司注册成立以来一直担任董事,有逾40年半导体、电子及化学贸易行业经验[89][90] - 杜晓堂45岁,2016年10月加入集团,在企业融资等方面有逾15年经验[92][93] - 陈爽太平绅士51岁,2017年12月加入集团,有逾26年商业银行及投资银行经验[96] - 符皓玉女士71岁,自1988年1月公司注册成立以来一直担任董事,有逾30年企业经验[97] - 林钦铭先生47岁,2015年12月加入集团,2017年2月获委任为替任董事,有逾20年贸易及市场推广经验[101] - Bradley Fraser Kerr先生72岁,2000年9月加入集团,有逾18年企业金融行业经验及逾26年制造及贸易行业经验[102] - 曾瑞昌先生59岁,2016年10月加入集团,在金融行业拥有超34年经验,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任香港证监会程序覆检委员会委员[103] - 黄哲顺先生69岁,2006年12月29日首次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18年6月19日重新加入董事会,有逾30年审核、商业及工业行业经验[105][106] - 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57岁,2018年6月加入集团,曾在多家公司任职,负责不同技术开发和业务发展工作[108][109] - 张教授50岁,2018年6月加入集团,在复旦大学有丰富任职经历[112] - Henry Lee Wong先生58岁,为公司营运总监,有逾35年多行业经验[114][115] - 郑金呷先生81岁,2004年1月加入集团,有逾50年会计及财务经验[117][118] - 詹尊豪先生63岁,为集团副总裁,有逾40年相关行业经验[119][120] - 陈喜俊先生49岁,2005年11月加入公司,有逾26年销售及客户关系处理经验[124] - 刘帝福先生60岁,为公司及精技电子的工程总监[126] - 沈先生58岁,有逾35年半导体及电子产品生产经验,于2016年5月加入集团担任生产总监[129][131] - 高先生61岁,有逾34年电子、半导体、自动化及精密工具行业经验,于2017年6月加入集团[133][134] - 张先生56岁,有逾30年半导体行业经验,于1999年7月加入公司,2005年10月晋升为高级采购经理[137][138] - 李先生60岁,有逾30年制造业机械工程、铸造工具设计及生产以及材料及供应链管理经验,于1992年3月首次加入集团[140][141] 公司管理层教育背景及过往经历 - 符皓玉女士于1964年10月开始事业,在新加坡官立学校任职教师约17年[97] - 林钦铭先生于1996年6月加入Approved Chemicals (S.E.A) Pte Ltd.,现为其市场推广经理[101] - Kerr先生自1973年8月至1976年4月于纽约花旗银行任职,1976年4月至1991年12月于纽约及香港大通曼哈顿银行出任副总裁[102] - 曾先生于2012年至2015年间出任香港财经分析师学会会长,2011年至2017年间曾担任证监会咨询委员会委员,2009年至2015年间曾出任证券及期货事务上诉审裁处的成员[103] - Wong先生曾负责通用汽车一个15亿美元的重大防御项目[115] - 张教授1988年7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91年6月获硕士学位,1995年6月获博士学位[113] - 詹先生1978年10月获新加坡大学工程(机械)学士学位[121] - 陈先生2013年2月于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获得工商管理文凭[125] - 刘先生于1983年7月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1月及1989年2月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理学硕士学位和自动化生产理学硕士学位[128] - 沈先生于1982年3月获英国督导师管理研究文凭,1981年9月获督导师研究证书,1991年10月获美国肯尼迪西部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获英国赫尔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32] - 高先生于1984年6月及1992年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和理学(工业工程)硕士学位,还获得美国质量学会多项证书[137] - 张先生于1987年4月获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电子工程工学士学位[139] - 李先生参与申请ISO 9002认证,该认证于1999年获授[141]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于2018年7月18日在联交所上市,企业管治守则自该日起适用[149] - 自上市日期起,公司已遵从前曾偏离的企业管治守则A.1.8条和C.2.5条[150] - 2018年8月,集团为董事安排董事及职员投保,遵从企业管治守则A.1.8条[151] - 2018年12月,集团委聘外部内部监控顾问定期检讨内部监控系统,以遵从企业管治守则C.2.5条[152]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有关雇工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所有董事在2018年已遵守[153][154]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九名成员组成,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6] - 本期间,董事会的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一名拥有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57] - 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年期由上市日期起计为3年,且须至少每三年一次在公司股东大会上接受重选[158] - 公司主席为陈爽先生,行政总裁为林国财先生,主席负责制定政策等,行政总裁负责集团整体管理等[169] - 全体董事财政年度培训类型均为A和B[170] - 执行董事林国财先生、杜晓堂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情况为3/3[173] - 非执行董事陈爽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情况为1/3,符皓玉女士为1/3*(替任董事出席两次),Bradley Fraser Kerr先生和曾瑞昌先生为2/3[17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哲顺先生、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张卫教授董事会会议出席情况为3/3,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情况为2/2,独立董事委员会会议出席情况为1/1[173] - 审核委员会由黄哲顺先生任主席,Senerath Wickramanayaka Mudiyanselage Sunil Wickramanayaka博士及张卫教授为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76] - 审核委员会本期举行两次会议[178] - 审核委员会2018年工作包括审阅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等内容[178] -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策略方针等,部分职责授权管理层处理[161] - 董事会履行制定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等多项企业管治职责[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