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租赁(03877)

搜索文档
2023年年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分红初现提升
国泰君安· 2024-04-01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盈利稳健增长,符合预期,预计未来盈利可持续性将超预期[1] - 公司短期租赁业务盈利略降,但未来盈利持续性或超预期,受益成品油运景气上升[3] - 公司在手订单量逐步缩减,未来资本开支将减少,预计分红率将逐步提升[5] 股东回报 - 公司长期重视股东回报,分红率首次提升至39%,未来高股息可期[4] 投资建议 - 报告提醒投资者在决策时需谨慎,不应将报告作为唯一参考因素[12] - 投资建议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根据市场表现分为增持、谨慎增持、中性和减持[15] 公司信息 - 公司地址分别位于上海、深圳和北京,提供联系电话和邮箱[15] 报告版权 - 报告版权仅为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13]
2023年业绩公告点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注重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光大证券· 2024-04-01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船舶租赁(3877.HK)2023年业绩表现良好,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分别为13.03%和12.86% [1] - 公司通过优化船队结构和强化资金成本管控,保持了良好的资产结构和信用状况 [1] - 尽管面临运价波动和自营船队调整的挑战,公司业绩有望保持较好增长,且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 - 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26亿港元,同比增长13.03%;归母净利润19.02亿港元,同比增加12.86% [1] - 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0.09港元的末期股息,全年派息每股0.12港元,股息分派率达到38.7% [1] 船舶运营情况 - 14艘成品油轮和4艘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VLGC)表现优异,分别为公司创造了3.44亿港元和0.88亿港元的收益,同比分别上涨10.2%和143.2% [1] - 26艘短期及即期运营的船舶共为公司创造利润约5.12亿港元 [1] 船队规模和结构 - 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船队规模总计151艘,其中起租运营128艘,23艘正在建造 [1] - 经营性资产达到399.6亿港元,同比增加34.3亿港元,增幅9.4%;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3.65年 [1] - 按合同金额计,海上清洁能源装备、集装箱船、液货船、散货船、特种船分别约占40%、15%、16%、15%、14% [1] 资金成本管控 - 公司通过跨币种融资、管控有息负债规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计息负债平均成本控制在每年3.7% [1] - 在中国境内发行22亿人民币熊猫债,新增约25.7亿人民币项目贷款,新增人民币负债平均融资利率每年3.15%,大幅低于美元超过每年6%的融资成本 [1] 盈利预测和估值 - 下调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32%/3.75%至21.00/23.10亿港元,并预测2026年归母净利润25.41亿港元 [2] - 2024-2026年EPS分别为0.34/0.38/0.41港元,当前股价对应PB分别为0.56/0.50/0.44X [2]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营业收入(百万港元):2022年3,208.2,2023年3,626.1,2024E 3,997.6,2025E 4,391.1,2026E 4,805.4 [3] - 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2022年1,684.9,2023年1,901.6,2024E 2,100.0,2025E 2,310.0,2026E 2,541.0 [3] - EPS(港元):2022年0.27,2023年0.31,2024E 0.34,2025E 0.38,2026E 0.41 [3] -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022年14.6%,2023年15.0%,2024E 14.7%,2025E 14.5%,2026E 14.3% [3] - P/E:2022年4.70,2023年4.16,2024E 3.77,2025E 3.43,2026E 3.12 [3] - P/B:2022年0.69,2023年0.62,2024E 0.56,2025E 0.50,2026E 0.44 [3] 股价和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1.29港元 [4] - 总股本:61.42亿股,总市值:79.23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1.26/1.56港元,近3个月换手率:6.5% [5] - 股价相对走势: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中国船舶租赁股价相对恒生指数表现 [6] - 收益表现:1M -11.9%,3M -9.9%,1Y 21.9% [7]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20:14
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度总收入为3,626,14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3.0%[1] - 二零二三年度经营利润为1,911,66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0.2%[1]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6亿港元,同比增长13.0%;实现净利润19.12亿港元,同比增长10.2%[15] - 公司全年完成船舶项目投放资金额14.43亿美元,提前回购2艘船[17] - 公司船队规模总计151艘,經營性資產达到399.6億港元,增幅達9.4%[18] - 公司持有的船舶资产结构包括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类型,涵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气体船、液货船、特种船等多种船型[19] - 公司在建船舶资产结构中,特种船和集装箱船数量较多,且涵盖不同船型和吨位规模[20] - 公司通过跨币种融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等方式,控制资金成本在每年3.7%左右,同时保持良好的信用评级[21] - 公司利用人民币汇率、港币利率走低的时机,加大人民币、港币、欧元等跨币种融资,降低融资成本[22] - 公司强化资金成本管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较低的现金持有水平和良好的资产负债比率[23] - 公司持续加强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保持不良资产率低,累计计提减值额覆盖率达到368%[24] - 公司推动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25] - 公司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体系建设,设立董事会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推动ESG相关工作[26] - 公司强化独立非执行董事履职效能,加强对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的监督职能,保障中小股东权益[27] - 公司以市场化为导向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和工作清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8] 航运市场 - 全球航运市场在二零二三年呈现利好、脆弱和擾动交织的态势[11] - 原油船市场在二零二三年度出现宽幅跌宕,受到中印欧进口需求和煉廠維修疊加的影响[12] - 散货船市场在前三季度出现两次阶段性回升,但持续性不足,整体呈现震荡趋势[13] - 集装箱船市场在二零二三年度新船交付施压运价,下半年主干航线需求回暖但支撑力度有限[14] 财务细节 - 本集团的收益包括航运綜合服務类和金融服務类,收益增长13.0%,达到3,626.1百万港元,主要来自融资租赁收入和贷款借款利息收入[36] - 航运綜合服務类中,经营租赁收入下降50.2%,佣金收入下降2.7%;金融服务类中,融资租赁收入增长15.7%,贷款借款利息收入增长35.9%[37] - 融资租赁收入增长49.4%,主要由于持续新增多份融资租赁合同和美联储实施收紧货币政策[38] - 贷款借款利息收入增长15.7%,受整体利率维持较高水平影响[39] - 经营租赁收入减少1.2%,受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下跌影响,但新增液化天然气船显示多元化船舶组合能力[40] - 佣金收入下降50.2%,主要来源于成功促成造船交易时提供的船舶经纪服务[41] 资产负债 - 本集团的资产总额为45,143.6百万港元,与去年相比增加4,622.7百万港元[53] - 本集团的总负债主要包括银行借款,占97.0%[62] - 本集团的银行借款在2023年12月31日达到18,436.0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7%[63] - 本集团持有2025年到期的有担保债券和2026年到期的绿色及蓝色双认证债券[64] - 本集团在2023年成功发行了第一期和第二期中期票据,为租赁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65] 风险管理 - 本集团通过金融衍生业务进行利率风险对冲[45] - 本集团通过利率掉期等金融工具对冲利率风险敞口,有效应对美元利率市场的持续高息[77] 公司治理 - 董事会已成立審核委員會,包括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審閱本集團的財務資料及監管財務申報制度[124]
中国船舶租赁首次覆盖:受益油运景气上升,分红率或有望提升
国泰君安· 2024-03-06 00:0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大中华区首家船厂系租赁公司,背靠中国船舶集团,具备长期核心竞争力[1] - 公司主营业务可划分为长期租赁与即期/短租经营租赁,长期租赁盈利能力稳定,即期/短租经营租赁盈利能力波动[16]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船舶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经营租赁收入占55%[17] 船队结构与运营 - 公司船队结构优质均衡,船队年轻且环保监管风险有限,运营船舶组合资产利用率常年保持100%[20] - 公司运营船队平均船龄仅3.8年,大幅低于行业平均,船舶均满足EEDI船舶建造标准[28] - 公司船队中LNG/LPG、海上清洁能源装备船等高附加值船占比超四成,领先行业制定了清洁能源产业战略[30] 行业展望 - 全球航运业景气逐步上行,集运业率先现超级牛市[39][40] - 油运业景气上行,油轮资产价值显著上升[42][43] - 未来数年成品油运供需将继续向好,景气上升与持续将超预期[52] 财务展望 - 公司预计未来分红率有望提升,2024年股息率预计为9%[65] - 公司盈利预测稳健增长,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2/24亿港元[84] - 公司目标价为2.06港元,给予增持评级[86]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17:1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中船集团旗下唯一的红筹上市公司,全球领先的船舶租赁企业[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船舶资产规模达到155艘,船舶利用率达到100%[4] - 公司专注于发展船舶及海洋装备的租赁业务,致力于绿色装备和清洁能源业务,保持高质量发展[5] - 公司在新加坡、上海、天津、广州设立了附属公司,积极布局海事业和船舶租赁业务[6] - 公司在全球船舶租赁行业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3.9%;在全球非银行系船舶租赁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4.8%[11] - 公司与新加坡公司合作发展海上清洁能源装备业务,涵盖集装箱船、液货船、散货船、特种船等多个领域[12] 航运市场趋势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克拉克森海运指数承压波动,均值同比下滑[33] - 散货船运价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均值同比下滑[34] - 集装箱船运价持续处于下行通道,二零二三年六月收于点、点,同比下滑[36] 财务表现 - 公司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0.91亿港元,收益17.32亿港元,同比增长20.3%和15.1%[45] - 公司的总资产为410.88亿港元,净资产为122.4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和5.2%[45] -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70.2%,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45] - 本集团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实现了超过市场基准收益,其中液化石油气租金上涨,但通过科学的运营安排和有效的支出控制,投资收益大幅增长[50] 资产及负债情况 - 本集团向合营公司发放的贷款分别为957.0百万港元和842.5百万港元[88] - 本集团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在2023年6月30日达到16,823.3百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5.6%[92] - 按公允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781.2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796.1百万港元[94] - 本集团的总负债在2023年6月30日为17,611,69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10.3%[96] - 本集团的银行借款在2023年6月30日减少至15,799.8百万港元,主要是由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償还借款[97] 经营及风险管理 - 公司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114] - 公司拥有高素质人才团队,其中约95%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116] 现金流量及股东情况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1,090,615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增长20.3%[146] - 公司已发行并支付普通股股份数为6,136,066千股,总额为6,614,466千港元[195]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2023 Q2 - 业绩电话会
2023-08-24 1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入达到17.32亿港币,同比增长15.1% [1][2][11]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4.91亿港币,同比增长2.3% [11] - 2023年上半年ROE达到18.4%,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 [11] - 2023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达到5.4%,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 [11]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规模达到410.88亿港币,同比增长1.4% [14] - 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规模达到288.44亿港币,同比下降0.1% [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综合服务类收入和轮船服务类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2] - 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性租赁资产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29][30] - 合营公司收入在上半年传统旺季有所增长 [3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散货船市场预计下半年和明年将有所回升 [45] - 集装箱船市场在上半年较为疲软,公司将调整资产结构 [34] - 邮轮市场下半年需求预计将保持高位 [4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坚持"专业、专注、创新、高效"的核心价值观 [46] - 推动公司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46] - 积极布局绿色航运、智能航运等新兴领域 [46][47] - 充分发挥中国船舶集团的产业协同优势 [4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对中国经济复苏保持信心,认为短期挑战可控 [41][42] - 看好全球贸易复苏趋势,公司资产质量有保障 [41][42][43] - 对航运市场未来发展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4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Ellie Jiang 提问** 询问公司2023年和2024年船舶合约到期情况 [29] **Jiazhen Zhao 回答**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处置部分资产,保持资产结构优化 [29][34] 问题2 **Yang Bai 提问** 询问公司未来租赁业务发展趋势 [29][30] **Jiazhen Zhao 回答** 预计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业务将保持相对平衡发展 [29][30] 问题3 **Joyce Ju 提问** 询问公司是否有资产出售计划 [32][33] **Lei Chen 回答**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资产结构,兑现部分资产增值收益 [32][33]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2 22:3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17.32284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04684亿港元增长15.1%[3] - 2023年上半年总开支为8.8225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68783亿港元增长14.8%[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8.53476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90009亿港元增长8.0%[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0.9061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06280亿港元增长20.3%[3]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177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0.142港元增长24.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410.884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5.2089亿港元增长1.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为288.4432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8.78564亿港元下降0.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22.4409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6.42326亿港元增长5.2%[4] - 2023年上半年平均资产回报率为5.4%,较2022年末的4.3%有所提升[5] - 2023年上半年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18.4%,较2022年末的15.6%有所提升[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利润10.91亿港元、收益17.32亿港元,分别较2022年同期上涨20.3%、15.1%[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年化净资产收益率达18.4%、总资产收益率达5.4%,分别较2022年全年增长2.8、1.1个百分点[1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10.88亿港元、净资产为122.4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分别增长1.4%、5.2%[1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0.2%,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1.1个百分点[12] - 公司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的15.047亿港元增加15.1%至2023年上半年的17.323亿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173228.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50468.4万港元[72] - 2023年上半年总开支为88225.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6878.3万港元[7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85347.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9000.9万港元[72]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09061.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0628万港元[7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177港元,2022年同期为0.142港元[72]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103947.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4097.9万港元[73]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410884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52089万港元[74] - 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为28,844,32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878,564千港元[75]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244,09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642,326千港元[75] - 2023年6月30日股本为6,614,466千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75] - 2023年6月30日储备为5,501,21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98,486千港元[75]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10.8574亿港元和8.73357亿港元,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1.36066亿股[92]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宣派股息分别为4.29525亿港元和3.68164亿港元、1.84082亿港元和1.84082亿港元,2023年8月22日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3港仙[93] 市场指数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新造船价格指数6月底达171,较年初上涨5%,为2009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12] - 2023年上半年克拉克森海运指数平均值同比下滑38%至24,119美元/天[12] - 2023年上半年,BCTI指数均值较2022年同期下滑21.1% [1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航运综合服务类收益8.6827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1.7%;金融服务类收益8.40416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70.9% [2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租赁收入5.45341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63.5%;贷款借款利息收入2.9507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86.4% [23] - 经营租赁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9.837亿港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8.683亿港元,减少11.7%,因BDI指数同比降约50%[28] - 融资租赁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3.335亿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5.453亿港元,增加63.5%,因3M - LIBOR从年初0.22%升至5.55%[29] - 贷款借款利息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583亿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2.951亿港元,增加86.4%,与3M - LIBOR上升相符[30] - 佣金收入2023年上半年为236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2920万港元[31]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5410万港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340万港元,净减5070万港元,因2023年未出售船舶[32] - 融资成本及银行费用从2022年上半年的3.544亿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4.616亿港元,增加30.3%,计息负债平均成本分别为3.4%和2.4%[35] - 折旧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2.358亿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2.425亿港元,增加2.8%,因总运力增长[36] - 船舶营运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的1.4603亿港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3687亿港元,减少6.3%,与散货运输市场表现下降相符[34][36]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3470万港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2460万港元,减少29.1%,因雇员流失[34][37] - 应占合营公司业绩从2022年上半年的1.337亿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2.624亿港元,增加96.2%,因运输分部表现优异及运力上升[38] - 2023年上半年租赁服务收益为1,413,618千港元,贷款借款服务收益为295,075千港元,船舶经纪服务收益为23,591千港元,总计1,732,284千港元[82] - 2022年上半年租赁服务收益为1,317,198千港元,贷款借款服务收益为158,290千港元,船舶经纪服务收益为29,196千港元,总计1,504,684千港元[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船舶经纪服务按某一时间点及一段时间确认的佣金收入分别为88.2万港元及2270.9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821.1万港元及2098.5万港元[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服务的非租赁组成部分收益为1.23646亿港元,2022年为1.37755亿港元[83]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租赁收入分别为5.45341亿港元和3.33461亿港元,经营租赁收入分别为8.68277亿港元和9.83737亿港元,贷款借款利息收入分别为2.95075亿港元和1.5829亿港元,佣金收入分别为2359.1万港元和2919.6万港元[84]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借款利息及费用分别为3.77479亿港元和2.34166亿港元,银行费用分别为110.7万港元和13.1万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分别为50万港元和56.6万港元,债券利息及费用分别为1.40905亿港元和1.35849亿港元[8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股息收入分别为0和420.1万港元,出售持作出售资产之收益分别为0和2349.8万港元,按公允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利息收入分别为623.3万港元和1086.2万港元[88] - 2023年和2022年,即期所得税分别为400.9万港元和315.1万港元,香港利得税及海外税项分别为469.1万港元和466.5万港元,海外预扣税分别为14.1万港元和0,递延税项本期分别为192.7万港元和 - 8万港元[89] 船舶业务相关数据 - 8艘5万吨级成品油/化学品运输船实现归属公司投资收益0.98亿港元,同比上涨162.4% [15] - 6艘7.5万吨级成品油轮实现归属公司利润约0.91亿港元,同比上涨63.4% [15] - 4艘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队实现归属公司投资收益0.61亿港元,同比上涨39.7% [15] - 自营的8艘散货船实现净利润0.34亿港元 [15] - 2023年上半年,26艘短期及即期运营的船舶共为公司创造利润约2.8亿港元 [15] - 2023年1 - 6月,公司新签船舶8艘,交付起租4艘,提前回购9艘 [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船队规模总计155艘,其中起租运营124艘,31艘正在建造 [16] - 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3.8年,1年期以上租约平均租约剩余年限为6.8年 [16] - 今年下半年公司预计接收2艘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5艘超大型集装箱船、1艘LR2油轮和1艘豪华客滚船[21] 财务成本与费用管理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平均有息负债平均成本控制在3.4%,较2022年上半年仅提高1个百分点[19] - 2023年3月6日公司在境内发行10亿人民币可持续发展挂钩熊猫债,票面利率3.3% [1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将部分美元短期浮动利率贷款转换为港元贷款,节省财务费用约1689万港元;开展利率互换交易,节省财务费用6686万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船舶营运成本为1.3687亿港元,比去年同期缩减916万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船舶资产利用率和整体租金收取率均为100%;截至6月30日,信贷类不良资产为2373万美元,占信贷资产总值0.93%,拨备覆盖率为297% [19] - 3M - LIBOR值从去年年初的0.22%上涨至2023年6月的5.55%,公司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从2022年的2.6%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3.4%[62] - 今年3月,公司在中国境内银行间市场发行首单可持续挂钩熊猫债,募集资金10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票面利率3.3%[63] 资产与负债项目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贷款及租赁款为200.9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6.10亿港元减少2.5%[41][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68.2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9.25亿港元增加5.6%[41][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抵押定期存款及三个月以上到期的定期存款为12.7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89亿港元减少8.1%[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按公允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为7.9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81亿港元增加1.9%[41][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其他资产为20.9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15亿港元增加15.7%[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为157.9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6.11亿港元减少10.3%[53][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担保债券为112.60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1.76亿港元增加10.7%[53][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其他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5 22:04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营收为32.08亿港元,净利润为17.35亿港元,总资产为405.21亿港元,净资产为116.42亿港元,船队规模达158艘[14] - 与2019年相比,公司净利润增长了94.5%,年复合增长24.8%;收入增长39.8%,总资产增长46.3%,所有者权益增长36.9%[14] - 2019至2022年每股共計派息0.36港元,合計22.09亿港元(含2022年末预计派息)[14] - 公司2022年收益为32.08亿港元,同比增长29.9%[31] - 公司实现溢利17.34亿港元,同比增长25.0%[31] - 权益总额达到116.4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15.2%[31] - 年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15.6%,平均资产回报率为4.3%,分别增长1.4和0.4个百分点[31] - 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71.3%,较2021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31] - 公司2022年收益为3,208.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9.9%[56] - 公司2022年经营溢利为1,431.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3%[56] - 公司2022年年内溢利为1,734.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5.0%[56]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275港元,同比增长25.0%[56] - 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为4.3%,净资产收益率为15.6%[22] - 公司人均净利润超过2,000万港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2] - 公司2022年经营租赁收入为1,842.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6%[59] - 公司2022年融资租赁收入为784.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6.5%[62] - 公司2022年贷款借款利息收入为524.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5.8%[63] - 公司2022年佣金收入为57.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4.8%[64] - 公司2022年总开支为1,901.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6.5%[56] - 公司2022年3M-LIBOR由年初0.22%上升至年末4.77%,影响融资租赁和贷款借款利息收入[62][63] - 股息收入从14142千港元减少至8402千港元,减少40.6%[66][67]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32.2%,从18811千港元降至12762千港元[66][67] - 其他收益净额从31800千港元增加至66100千港元,增加34300千港元[68] - 融资成本及银行费用增加55.8%,从487927千港元增至760216千港元[70][72] - 折旧开支增加29.1%,从369230千港元增至476724千港元[70][74] - 船舶营运成本增加49.2%,从202988千港元增至302857千港元[70][76] - 雇员福利开支增加35.9%,从91765千港元增至124696千港元[70][78] - 其他营运开支增加80.7%,从75982千港元增至137314千港元[70] - 研发及信息化开支增加14.6%,从7918千港元增至9071千港元[70] - 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减值拨备净额增加532.1%,从-20887千港元增至90260千港元[7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减值拨备净额为90.3百万港元[7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2021年12月31日,研发及信息化开支分别为9.1百万港元及7.9百万港元[80] - 应占合营公司业绩由2021年的42.2百万港元增加724.9%至2022年的348.2百万港元[81] - 成品油及化学品运输需求增加,平均每日市场租金水平较2021年上升215.8%[81] - 化学品运输需求增加,平均每日市场租金水平较2021年上升74.0%[81] - 总资产在2022年为40,520,890千港元,较2021年的40,883,235千港元减少0.9%[83] - 总负债在2022年为28,878,564千港元,较2021年的30,778,769千港元减少6.2%[83] - 权益总额在2022年为11,642,326千港元,较2021年的10,104,466千港元增加15.2%[83] - 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在2022年为20,610,300千港元,较2021年的22,472,158千港元减少8.3%[85] - 租赁应收款在2022年为12,291,021千港元,较2021年的13,901,500千港元减少11.6%[89]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为有担保,利率介乎6.0%至10.4%[93]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贷款借款总额为7,476.8百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3.0%[95]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贷款借款按到期期限分布:一年内584.8百万港元,一年后但两年内672.0百万港元,两年后但五年内2,059.7百万港元,五年以上4,160.3百万港元[95]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向合营公司发放的贷款为842.5百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2.6%[95]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物業、廠房及設備为15,924.8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10.9%[97]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按公允值計量的金融資產总额为781.2百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33.0%[98]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于合营公司之权益为1,093.8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86.3%[99]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于聯營公司之权益为52.4百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25.5%[103]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应收聯營公司、同系附屬公司及合營公司的款項为84.6百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33.9%[105]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总负债为28,878.6百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6.2%,其中借款占96.2%[106] - 公司总资产在二零二二年为25,000,000千港元[108] - 公司银行借款从二零二一年的19,604.7百万港元减少10.2%至二零二二年的17,611.7百万港元[109] - 公司银行借款的利率在二零二一年为0.96%至2.27%,二零二二年为4.91%至6.22%[109] - 公司银行借款的偿还期限在二零二二年为17,611,691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为7,457,427千港元[111] - 公司持有两项有担保债券,分别为二零二五年到期的400,000,000美元(约3,112,000,000港元)和二零三零年到期的400,000,000美元(约3,112,000,000港元),年利率分别为2.5%和3.0%[112] - 公司于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持有的有担保债券总额为10,176,573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为62,573千港元[113] - 公司于二零二三年三月六日成功发行二零二三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为期三年,票面年利率为3.3%[114] - 公司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减值亏损拨备在二零二二年为576.1百万港元,其中包括第一阶段资产的十二个月预期信贷亏损135.6百万港元[116] - 公司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减值亏损拨备在二零二一年为485.8百万港元[116] - 公司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并无撇销任何应收贷款及租赁款[1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844.7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公司收到已结束的融资租赁款项[120]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1,530.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公司向造船厂支付款项[120] - 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2,548.5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公司偿还数笔银行贷款[120] - 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81.458百万港元,较年初减少233.949百万港元[119] - 公司总资产为40,520.9百万港元,总负债为28,878.6百万港元,所有者应占权益为11,513.0百万港元,杠杆率为2.4倍[122] - 公司持有的贷款额度约为249.1亿港元(约32.0亿美元),已用贷款额度约为177.4亿港元(约22.8亿美元),未用贷款额度约为71.7亿港元(约9.2亿美元)[122] - 公司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从2021年的1.9%上升至2022年的2.6%[121] - 公司成功发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熊猫债第一期中期票据,以应对美元利率上行和人民币融资利率相对较低的情况[121] - 公司通过利率掉期等金融工具对冲利率风险敞口,以应对美元利率市场的波动[124] - 公司继续保持资产与负债在币种上的基本匹配,以管理汇率风险[123] - 公司浮息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和借款净额的利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利率整体上升或下降100个基点将使公司除税后溢利及保留溢利增加或减少约8,032,000港元(2021年:12,090,000港元)[125] - 公司2022年应收贷款及租赁款为18,573,561千港元,较2021年的21,052,683千港元有所减少[126] - 公司2022年银行借款为17,611,691千港元,较2021年的19,604,721千港元有所减少[126] - 公司2022年外币计值的重大货币资产及负债中,新加坡元净敞口为22,475千港元,人民幣净敞口为337,952千港元[128] - 公司2022年外币风险敏感性分析显示,相关功能货币兑港元汇率增加5%将使年度溢利增加14,278千港元(2021年:10,559千港元)[129] - 公司2022年外币风险敏感性分析显示,相关功能货币兑港元汇率增加5%将使年度溢利增加938千港元(2021年:1,144千港元)[129] - 公司2022年外币风险敏感性分析显示,相关功能货币兑港元汇率增加5%将使年度溢利增加16千港元(2021年:90千港元)[129] - 公司主要面临的外币风险包括欧元、新加坡元及人民币[127] - 公司已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机制[129] - 公司偏好大型企业、行业龙头或优质上市公司作为客户[129] - 公司2022年度的持续关联交易年度上限为百万元港元,实际交易金额为百万元港元[183] - 公司核数师确认交易已获董事会批准,并符合相关协议和披露规定[184] - 公司2022年度内无捐款和重大法律诉讼[185] - 公司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事项[187]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2年度财务报表[188] - 公司董事会由一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9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5位男性董事及2位女性董事组成[195] - 公司员工性別比例載於本年度報告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中[197] - 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包括性別、年齡、種族、語言、文化背景、教育背景、行業經驗和專業經驗[195] - 董事會成員接受持續專業發展培訓,包括參加律師提供的培訓和閱讀多種類別議題的材料[196][200] - 董事會致力推動高度獨立性,每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已提供獨立性確認書[198] - 新委任的董事獲提供入職培訓及資料,以了解公司的營運及業務[199] - 公司定期為董事安排研討會,提供上市規則及其他相關法律及監管規定的更新資料[199] - 公司秘書不時更新及提供有關董事角色、職能及職責的書面培訓材料[199] - 主席每年安排與獨立非執行董事進行會議,以促進開放及具建設性的對話[198] - 董事會已審閱獨立性機制及其執行情況,並認為該等機制行之有效[198]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船舶组合规模达到158艘,总资产规模超过400亿港元[5] - 公司在新加坡、上海、天津、广州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4 21:3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 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CSSC (Hong Kong) Shipping Company Limited 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 (於香港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3877)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業績公告 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公佈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經審 核綜合年度業績,連同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比較數字,該等資 料應與下列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一併閱讀: 財務摘要 1. 綜合收益表摘要 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 | --- | --- | --- | --- | |-----------------------------|-------------|-------------|-------| | | 二零二二年 | 二零二一年 | 變動 | | | 千港元 | 千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