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船舶租赁(03877.HK):受益港口费反制 船队结构与成本管控优质 高派息率构筑护城河
格隆汇· 2025-10-24 12:18
行业政策影响 - 交通部计划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多种类型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1] - 中国港口收取费用在第一阶段已非常高昂 受影响船舶恐难以用运费对冲港口费 [1] - 政策落地窗口短 短期混乱可能导致运价非线性上涨 部分原计划靠泊中国港口的船只或面临贸易租约纠纷和卸货困难 油散运费受益 [1] - 中期来看可用船舶减少及效率下降 有望抬升运价中枢 [1] 造船市场格局 - 政策包含中国建造船舶豁免条款 利好中国造船业 [1] - 中国港口收费力度强于美国此前301政策 造船订单有望持续回流 利好中国船厂 [1] - 若未来中美港口收费降低或取消 此前压制船价及新签订单的最大利空将被消除 [1] 公司船队结构与竞争力 - 公司船队规模143艘 其中在运营船舶121艘 在建船舶22艘 [2] - 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4.13年 船队年轻具有竞争力 [2] - 2025年上半年新签6艘新造船订单 合同金额3.08亿美元 中高端船型占比100% 包括4艘MR油轮和2艘甲醇双燃料MR油轮 [2] - 一年期以上租约平均剩余年限7.64年 存续期较长可提升业绩稳健性 [2] - 公司船舶以中国建造为主 在豁免港口费背景下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 公司财务状况与股东回报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3.1% 较年初压降40个基点 [3] - 资产负债率为65.2% 较去年底下降2.3% [3] - 有息借款规模约255.5亿港元 较2024年底下降7.4% 借款币种多元化以降低美债高利率影响 [3] - 2025年中派息0.05港元/股 高于往年中期分红的0.03港元/股 [3] - 2024年末派息率30% 若2025年末派息率维持不变 叠加年中分红对应全年股息率约7.7% [3]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 考虑到OECD国家税务政策变化 将2025-2027年有效所得税率提升至15% [3] - 对应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20亿港元 22亿港元 24亿港元(原预测为23亿港元 26亿港元 28亿港元) [3]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5.8倍 5.5倍 5.0倍 [3]
申万宏源:维持中国船舶租赁“买入”评级 高派息率构筑护城河
智通财经· 2025-10-23 16:02
研报评级与盈利预测 - 维持中国船舶租赁买入评级 基于优质船队结构 成本管控和高派息率构筑护城河 [1] - 因OECD国家税务政策变化 将2025-2027年有效所得税率提升至15% [1] - 对应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20亿港元 22亿港元 24亿港元 原预测为23亿港元 26亿港元 28亿港元 [1] - 调整后2025-2027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5.8倍 5.5倍 5.0倍 [1] 船队运营与订单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签6艘新造船订单 合同金额3.08亿美元 中高端船型占比100% [1] - 新订单包括4艘MR油轮和2艘甲醇双燃料MR油轮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船队规模达143艘 其中在运营船舶121艘 在建船舶22艘 [1] - 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4.13年 船队年轻化具有竞争力 [1] - 一年期以上租约平均剩余年限达7.64年 长合约期限提升业绩稳健性 [1] - 船舶以中国建造为主 在豁免港口费背景下市场竞争力提升 [1] 财务状况与融资成本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3.1% 较年初下降40个基点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2% 较去年底下降2.3个百分点 [2] - 有息借款规模约255.5亿港元 较2024年底下降7.4% [2] - 借款币种多元化 包括约16.0亿美元 90.6亿人民币 20.2亿港币和1.4亿欧元借款 有效降低美债高利率带来的利息开支 [2] 股东回报与股息政策 - 2025年中期派息0.05港元/股 高于往年中期分红的0.03港元/股 [2] - 公司2024年末派息率为30% 若2025年末派息率维持不变 叠加年中分红 对应全年股息率约7.7% [2]
申万宏源:维持中国船舶租赁(03877)“买入”评级 高派息率构筑护城河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6:00
投资评级与盈利预测 - 申万宏源维持中国船舶租赁“买入”评级 认为其船队结构与成本管控优质 高派息率构筑护城河 [1] - 考虑到OECD国家税务政策变化 将公司2025-2027年有效所得税率提升至15% [1] - 对应2025-2027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20亿港元 22亿港元 24亿港元 原预测为23亿港元 26亿港元 28亿港元 [1] - 调整后2025-2027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5.8倍 5.5倍 5.0倍 [1] 船队运营与订单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新签新造船订单6艘 合同金额3.08亿美元 中高端船型占比100% [1] - 新订单包括4艘MR油轮和2艘甲醇双燃料MR油轮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船队规模达143艘 其中在运营船舶121艘 在建船舶22艘 [1] - 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4.13年 船队年轻具有竞争力 [1] - 一年期以上租约平均剩余年限7.64年 存续期较长可提升业绩稳健性 [1] - 公司船舶以中国建造为主 在豁免港口费背景下市场竞争力提升 [1] 财务状况与成本控制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3.1% 较年初压降40个基点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2% 较去年底下降2.3个百分点 [2] - 有息借款规模约255.5亿港元 较2024年底下降7.4% [2] - 借款币种多元化 包括约16.0亿美元 90.6亿人民币 20.2亿港币 1.4亿欧元借款 有效降低美债高利率带来的利息开支 [2] 股东回报与股息政策 - 公司2025年中派息0.05港元/股 高于往年中期分红的0.03港元/股 [2] - 公司2024年末派息率为30% 若2025年末派息率维持不变 叠加年中分红 对应全年股息率约7.7% [2]
中国船舶租赁(03877):受益港口费反制,船队结构与成本管控优质,高派息率构筑护城河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3 10:1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7] 核心观点 - 公司受益于港口费反制政策,其优质的船队结构与成本管控能力,以及高派息率共同构筑了护城河 [7] 航运市场影响 - 中国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费用高昂且落地窗口短,可能导致短期运价非线性上涨,并推动中期运价中枢抬升 [7] - 受影响船舶难以用运费对冲港口费,部分船只可能面临贸易租约纠纷和卸货困难,油散运费将因此受益 [7] 造船市场影响 - 政策包含中国建造船舶豁免条款,力度强于美国301政策,预计将促使造船订单持续回流,利好中国船厂 [7] - 若未来中美港口收费取消,此前压制船价及新签订单的利空因素将消除,行业具备上行期权 [7] 公司船队结构与竞争力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船队规模为143艘,其中在运营船舶121艘,在建船舶22艘 [7] - 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4.13年,船队年轻化,竞争力强 [7] - 一年期以上租约平均剩余年限为7.64年,长期合约提升了业绩稳健性 [7] - 公司船舶以中国建造为主,在豁免港口费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7] - 2025年上半年新签6艘新造船订单,合同金额3.08亿美元,中高端船型占比100% [7] 财务与成本管控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3.1%,较年初压降了40个基点 [7] - 资产负债率为65.2%,较2024年底下降2.3% [7] - 有息借款规模约255.5亿港元,较2024年底下降7.4%,借款币种多元化以降低美债高利率影响 [7] 股东回报与盈利预测 - 2025年中派息0.05港元/股,高于往年同期的0.03港元/股 [7] - 2024年末派息率为30%,若2025年维持此派息率,叠加年中分红,对应全年股息率约7.7% [7] - 考虑到OECD国家税务政策变化,将2025-2027年有效所得税率提升至15%,相应下调盈利预测 [7]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3亿、21.76亿、23.78亿港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5.8倍、5.5倍、5.0倍 [6][7]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股息货币选择表格
2025-10-10 16:30
股息情况 - 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3][5] - 股东可选人民币收息,汇率1港元兑0.913元人民币[3][5] - 选人民币收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派0.0457元人民币[5] 选择要求 - 选人民币收息需适当银行账户,不保无手续费或延误[2] - 选2025年度中期股息,10月27日下午4:30前送达过户处[3] - 联名股东需全体签署选择表格[4] - 公司股东需盖印或授权人签署选择表格[4] - 修改选择表格需签署人签名确认[6] 时间调整 - 8号或以上台风等10月27日中午12:00前生效,时限延至下午5:00[3] - 上述警告10月27日中午12:00至4:30生效,时限延至下个无警告营业日下午4:30[3] 其他事项 - 公司按授权支付股息,无需承担其他责任[5] - 股东有权按《私隐条例》查改资料,书面寄至过户处私隐主任[6]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更新)
2025-10-06 21:19
股息信息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为每股0.05 HKD[1] - 选择人民币派息金额为每股0.0457 RMB[1] - 可就部分股息行使货币选择权,截止时限为2025年10月27日16:30[1] - 除净日为2025年9月29日[1] - 符合获取股息分派递交通知文件最后时限为2025年9月30日16:30[1] - 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日期为2025年10月2日至2025年10月6日[1] - 记录日期为2025年10月6日[1] - 股息派发日为2025年11月13日[1] 董事会成员 - 执行董事李洪涛、刘辉,非执行董事张启鹏、迟本斌,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德银、盛慕娴、李洪积[2]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6 16:34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6,199,224,404,库存股份0,总数6,199,224,404[2] - 2021年4月30日两购股计划月底结存期权数分别为17,168,205、8,782,000[3] - 本月内已发行及库存股份增减均为0,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3][5]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於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刊发发售通函 - CSSC CAPITAL ...
2025-09-30 12:00
债券发行 - 公司将发行有担保中期票据计划,金额最高达30亿美元(或发行日等值其他货币)[3][96] - 票据拟仅供专业投资者购买,不适合香港零售投资者[2][22] - 证券仅在美国境外作离岸交易发售及出售[2] - 已申请在12个月内将计划在港交所上市,仅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债券[21][104] - 计划预计被惠誉和标普评为“A - ”[33][103] 财务数据 - 2022 - 2024年及2024、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32.082亿、36.261亿、40.344亿(5.139亿美元)、19.658亿和20.180亿(2.571亿美元)港元[88][124] - 2022 - 2024年及2024、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7.345亿、19.117亿、21.551亿(2.745亿美元)、13.399亿和11.512亿(1.466亿美元)港元[88][1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22.00612亿港元(53.759426亿美元),总负债为275.48068亿港元(32.545724亿美元),净资产为147.04326亿港元(18.731864亿美元)[109] - 2022 -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02%、11.26%,2024 -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65%[107] - 2022 - 2024年公司年度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21%、12.73%,2024 - 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4.13%[107] 船队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船队规模为143艘,其中121艘运营,22艘在建,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4.13年,光船和长期租赁项目平均剩余寿命7.64年[8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按初始投资金额计算,离岸清洁能源设备、集装箱船、液货船、散货船和特种船分别占运营船队组合的14.7%、17.4%、23.1%、23.1%和21.7%[85] - 2024年,公司在国内船舶租赁行业总资产排名第七[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接收15艘新船[87] 风险因素 - 公司租赁资产、其他抵押品或担保价值可能不足以弥补损失,且执行担保权经验不足[112][113][114] - “基准”利率和指数的监管与改革可能对相关债券价值产生不利影响[118] - 客户付款违约或贷款应收款质量恶化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120][122][123] - 利率波动会影响公司收入及融资成本[115][116][117] - 公司经营历史较短,可能难以评估其业务和前景[142] 其他信息 - 2025年7月16日,公司间接全资特殊目的公司签订两艘船舶建造协议,合计10.56亿元人民币[91] - 2024年,公司获标普CSA评分45分,获万得A类ESG评级[87] - 2022、2023、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占总营收的49.7%、51.8%、48.9%和54.6%[12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外汇净收益为1.477亿(1880万美元)港元[13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亏损4080万(520万美元)港元[134]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於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之通告 - CSSC CAPITAL 2...
2025-09-29 21:41
财务担保 - 担保人为有担保中期票据计划无条件及不可撤销地担保30亿美元[3] 上市计划 - 公司已向港交所申请批准计划于2025年9月29日后十二个月上市[6] - 预期计划的上市将于2025年9月30日生效[6] 人员信息 - 公告日期,发行人董事成员为Yi An先生及Ju Guo先生[7] - 公告日期,担保人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李洪涛先生等[7]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9 16:33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20.18亿港元,同比增长2.7%[1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1.67亿港元,同比增长5.6%[15]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1.51亿港元,同比下降14.1%[15]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79港元,同比下降17.1%[15] - 公司纯利率为57.0%,相比去年同期的53.4%显著提高[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18亿港元,同比增长2.7%[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纯利11.51亿港元,同比下降14.1%,主因计提税项开支1.377亿港元[37] - 收益为2,017,96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65,771千港元增长2.7%[123] - 期内溢利为1,151,15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39,860千港元下降14.1%[123]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79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216港元下降17.1%[123] - 经营溢利为1,167,05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05,081千港元增长5.6%[123] - 期内溢利(净利润)为11.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40亿港元下降14.0%[129] - 公司总收益从196.5771亿港元增至201.7965亿港元,增长5.2194亿港元(2.7%)[145]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79港元,摊薄盈利为0.178港元[154] - 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1,053,42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68,072千港元下降23.0%[125] 成本和费用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总开支为8.33亿港元,同比下降24.0%[15] - 融资成本及银行费用从5.156亿港元降至4.16亿港元,下降19.3%或9960万港元[52]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从3.5%降至3.1%[52] - 折旧开支从2.809亿港元增至2.98亿港元,增长6.1%或1710万港元[55] - 船舶营运成本从1.366亿港元增至1.882亿港元,增长37.8%[52] - 船舶营运成本为188.2百万港元,同比增加51.6百万港元,主要因船舶维修保养成本增加[56] - 雇员福利开支由31.0百万港元降至28.7百万港元,雇员总数由84名减少至79名[57] - 融资成本及银行费用为416,02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15,642千港元下降19.3%[123] - 六个月雇员薪酬开支28.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7.4%(去年同期31.0百万港元)[92] - 融资成本总额为416021千港元,其中银行借款利息及费用为220066千港元[14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9595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041千港元[157] - 公司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从2024年度的3.5%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8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422.0亿港元[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负债为274.96亿港元,较2024年末下降7.2%[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47.04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2.8%[18] - 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较2024年末下降3.9%至422.01亿港元[18]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65.2%,较去年同期的67.5%有所改善[21] - 公司资产负债率65.2%,较去年底下降2.3%;有息借款规模约255.5亿港元,较2024年底下降7.4%[39] - 总资产为42,200.6百万港元,较期初减少3.9%,主要因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减少[65][67] - 总负债为27,496.3百万港元,减少2,126.7百万港元,因偿还到期美元债券[65] - 权益总额为14,704.3百万港元,增加406.3百万港元,资产负债率由67.5%降至65.2%[6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79.9百万港元,较期初减少38.2%[67]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394.4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6,099.7百万港元,降幅1.8%[72] - 总负债中借款占比92.9%[74] - 银行借款从12,829.3百万港元增至13,889.1百万港元,增幅8.3%[75][76] - 债券借款从13,432.3百万港元降至10,369.8百万港元,降幅22.8%[75] - 总负债从29,622.9百万港元降至27,496.3百万港元,降幅7.2%[75] - 公司总资产为42200.6亿港元,总负债为27496.3亿港元,所有者应占权益为14541.8亿港元,杠杆率为1.7倍[87] - 公司总资产从439.21亿港元减少至422.01亿港元,下降3.9%[12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7.74亿港元减少至10.53亿港元,大幅下降40.7%[127][131] - 借款从275.87亿港元减少至255.48亿港元,下降7.4%[127] - 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从16.79亿港元微增至16.87亿港元[127] - 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13.21亿港元减少至11.91亿港元[127] - 合营公司权益从1,628,199千港元下降至1,506,811千港元,减少7.5%[158] - 应收贷款及租赁款总额从21,404,728千港元降至20,758,940千港元,减少3.0%[159] - 融资租赁总投资从21,740,247千港元下降至20,572,009千港元,减少5.4%[162] - 应收贷款及租赁款抵押品价值9,281.8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3.5%[9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抵押价值2,817.3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1.9%[93] - 浮动抵押存款242.1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4.3%[93] 业务线表现 - 经营租赁服务收入从10.471亿港元增至12.088亿港元,增长15.4%[44] - 航运综合服务类收入从10.695亿港元增至12.313亿港元,增长15.1%或1.618亿港元[47] - 金融服务类收入从8.963亿港元降至7.866亿港元,下降12.2%[48] - 融资租赁服务收入从6.199亿港元降至5.5亿港元,下降11.3%[44] - 贷款借款服务收入从2.764亿港元降至2.366亿港元,下降14.4%[44] - 航运综合服务类收益从106.9465亿港元增至123.1338亿港元,增长16.1873亿港元(15.1%)[145] - 其中经营租赁服务收益从104.7123亿港元增至120.8824亿港元,增长16.17亿港元(15.4%)[145] - 金融服务类收益从89.6306亿港元下降至78.6627亿港元,减少10.9679亿港元(12.2%)[145] - 融资租赁服务收益从61.9906亿港元下降至54.9995亿港元,减少6.9911亿港元(11.3%)[145] - 船舶经纪服务佣金收入按时间点确认为10699千港元,按时间段确认为11815千港元[146] - 租赁服务中的非租赁部分收益为138891千港元,同比增长14.9%[146] - 可变租赁付款相关租赁收入为41913千港元,同比下降59.9%[146] 投资回报指标 - 公司平均资产回报率(ROA)为5.4%,较去年同期的4.8%有所提升[21] - 公司平均净资产回报率(ROE)为15.4%,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5.7%[21] - 公司年化ROE为15.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年化ROA为5.4%,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37] 船队和运营数据 - 公司拥有船舶数量143艘[8] - 公司船队规模143艘,其中运营船舶121艘平均船龄4.13年,在建船舶22艘[38] - 公司一年期以上租约平均剩余年限7.64年,运营船队中清洁能源装备占14.7%、集装箱船23.1%、液货船23.1%、散货船23.1%、特种船21.7%[38] - 公司完成新签6艘新造船订单金额3.08亿美元,包括4艘MR油轮和2艘甲醇双燃料MR油轮[38] 融资和资金管理 - 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3.1%,较年初下降40个基点[39] - 公司持有美元利率掉期合约名义本金4.3亿美元,平均掉期利率1.58%[39] - 公司与中船财务签订人民币100亿授信框架协议,提升授信储备额度[39] - 公司获得中船财务100亿元人民币贷款额度,有效期至2027年底[8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贷款额度约348.4亿港元(约44.8亿美元),已使用151.8亿港元(约19.5亿美元),未使用额度196.6亿港元(约25.3亿美元)[87] - 公司使用利率掉期产品名义本金约3338.0亿港元,锁定美元平均长期固定利率约1.58%[88] - 美联储基准利率处于4.25%至4.50%较高区间[85][88] - 人民币一年期LPR降至3.00%,五年期以上LPR降至3.50%[85] - 公司采取跨币种融资措施,加大港币融资比重以控制融资成本[84][85] - 港币利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大幅下行,与美元利率形成显著利差[84][85] - 公司通过外汇掉期、交叉货币互换等工具对冲外汇风险敞口[86][89] - 公司获得一笔最高金额为人民币800,000,000元的流动资金贷款[115] - 公司发行2025年2月到期的4亿美元(约31.12亿港元)债券,利率2.5%,已到期赎回[170] - 公司发行2030年2月到期的4亿美元(约31.12亿港元)债券,利率3.0%[170] - 公司发行2026年7月到期的5亿美元(约38.9亿港元)债券,利率2.1%[170] - 公司2023年3月发行10亿元人民币(约11.06亿港元)债券,2026年3月到期,利率3.3%[171] - 公司2023年9月发行12亿元人民币(约12.83亿港元)债券,2026年9月到期,利率3.1%[171] - 公司2024年9月发行8亿元人民币(约8.52亿港元)债券,2029年9月到期,利率2.36%[1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债券偿还总额103.70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12.00亿港元[172] - 其他借款12.89亿港元,利率6.37%,以15.62亿港元物业及设备作抵押[173] - 已发行普通股61.98亿股,股本67.14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加1.15亿股[175] - 为合营公司提供财务担保27.01亿港元,较2024年底减少5.06亿港元[183] 现金流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320.3百万港元[82]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286.9百万港元[83] - 融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2,345.6百万港元[83] - 经营产生之现金净额为17.2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96亿港元大幅下降64.8%[131]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2.8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使用现金净额9.97亿港元[131] - 融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23.46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使用28.12亿港元[131] - 公司派发股息6.45亿港元[12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约为1200千港元,同比减少99.8%[156] 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 - 按公允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值为2,160.6百万港元[73] - 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从2540.912亿港元下降至2459.676亿港元,减少81.236亿港元(3.2%)[137] - 衍生金融资产从40.4865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9.9109亿港元,减少10.5756亿港元(26.1%)[137] -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45.7312亿港元微增至47.3538亿港元,增加1.6226亿港元(3.5%)[137] - 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从167.8735亿港元略增至168.7029亿港元,增加0.8294亿港元(0.5%)[137] - 衍生金融负债从19.5801亿港元下降至14.5561亿港元,减少5.024亿港元(25.7%)[137] 减值及拨备 - 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减值拨回净额132.3百万港元,因租赁项目完成或提前终止导致拨备拨回[58] - 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减值拨回净额为132,32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拨备净额105,664千港元[123] - 贷款借款减值亏损拨备从72,067千港元减少至67,417千港元,下降6.5%[159] - 租赁应收款减值亏损拨备从617,828千港元大幅减少至490,155千港元,下降20.7%[159][162] 合营和联营公司表现 - 应占合营公司业绩由263.8百万港元下降至131.3百万港元,降幅50.2%,因出售2艘化学品MR油轮及日租金下降[60][63] - 向合营公司发放的贷款为216.6百万港元[71] - 与合营公司交易中,2025年利息收入为10113千港元,较2024年的13968千港元下降27.6%[188] 税务影响 - 所得税开支由20.2百万港元增至137.7百万港元,主要因追溯应用经合组织支柱二规则导致税务成本增加[61][63] - 所得税开支为137730千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为125444千港元[150] 市场指数和行业环境 - 波罗的海原油运价指数(BDTI)在2025年6月底达到1,060点,较年初的847点上涨25%[24] - 波罗的海成品油运价指数(BCTI)在2025年6月底为693点,较年初的597点增长16.0%[25] -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2025年上半年均值为1,290点,同比下降29.7%[26] -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2025年上半年均值为1,253点,同比下降8.2%[27] - 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2025年上半年均值为1,701点,同比下降26.6%[27] - 2025年全球船队运力预计增长4.3%(以载重吨计)[32]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同一人担任(李洪涛)[96] - 董事會包含1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国务院国资委通过其控制的实体持有公司4,602,046,234股股份,占公司股权74.25%[105] - 中国船舶集团及其关联实体合计持有公司4,602,046,234股股份,占公司股权74.25%[105] - 中央汇金投资及其关联实体持有公司500,246,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8.07%[105] - 公司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为613,606,623股,占批准时已发行股份约10%[108] - 截至报告日已授予购股权172,250,000份,剩余可授予441,356,623份[108] - 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488,821,358股,占报告日已发行股份7.89%[108] - 2021年授予购股权143,540,000份,行使价每股1.32港元[107] - 2022年授予购股权28,710,000份,行使价每股1.15港元[107] - 未归属购股权数量从45,436,750份减少至9,232,000份[111] - 中国再保险持股比例从8.07%降至4.90%,持股量减至304,044,000股[109] - 前董事钟坚先生行使7,840,275份购股权,行使价为1.32港元,加权平均收市价为1.61港元[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