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盛商业(06668)
搜索文档
星盛商业(06668.HK)2025年上半年营收2.84亿元 整体毛利率升至52.3% 拟派中期股息每股5.0港仙
格隆汇· 2025-08-29 08:5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84亿元 [1] - 整体毛利率为52.3%,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人民币0.87亿元 [1] - 拟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5.0港仙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3.68亿元 [1] 业务规模 - 向52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覆盖中国21个城市 [1] - 总合约建筑面积为265万平方米(不含8个咨询服务项目) [1] - 约45.8%的项目由独立第三方开发或拥有 [1] - 已开业零售商业物业27个,总已开业建筑面积为165万平方米 [1] 行业地位 - 公司为大湾区领先的商用物业运营服务供应商,并具有全国布局 [1]
星盛商业(0666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
2025-08-28 19:48
股息相关 - 宣派2025年上半年中期股息,每股0.05 HKD[1] - 除淨日为2025年11月26日[1] - 股息派发日为2025年12月19日[1] 公司信息 - 公司为星盛商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代号06668[1] - 董事会含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董[2] - 财政年末为2025年12月31日[1]
星盛商业(0666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7:0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2.842亿元,同比下降9.4%[2][4]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人民币8690万元,同比下降2.5%[2][4]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利润为8689.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2024年同期:8910.0万元)[19] - 期内利润同比下降0.5%至人民币8610万元[75]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9.4%至人民币2.842亿元[5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整体毛利率为52.3%,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2] - 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8971.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其中薪金及福利7682.7万元,股权支付98.1万元,退休福利供款1191.1万元[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490.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0%,其中当期企业所得税2926.8万元,递延所得税抵免436.6万元[15] - 投资物业折旧2308.2万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308.2万元 vs 2310.2万元)[15] - 整体毛利率提升0.7个百分点至52.3%[65] - 整租服务毛利率大幅提升11.8个百分点至24.5%[69] - 销售开支同比下降54.5%至人民币670万元[70] - 行政开支同比下降17.0%至人民币2630万元[71] - 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增至人民币98.1万元(2024年同期:40.2万元)[87] 各业务线表现 - 委托管理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857亿元,同比下降11.4%[10]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440万元,同比下降20.8%[10] - 整租服务收入为人民币6410万元,同比上升5.7%[10] - 委托管理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1.4%至人民币1.857亿元,占总收入65.3%[59]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0.8%至人民币3440万元,占总收入12.1%[59] - 整租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7%至人民币6410万元,占总收入22.6%[60] - 委托管理服务模式覆盖12个物业,合约建筑面积886千平方米[37]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模式覆盖33个物业,合约建筑面积1,345千平方米[37] - 整租服务模式覆盖7个物业,合约建筑面积416千平方米[37]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大湾区收入为212,938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74.9%,其中深圳地区收入186,135千元人民币,占比65.5%[41] - 长三角地区收入为42,499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15.0%[41] - 其他地区收入为28,792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10.1%[4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合约建筑面积为2,647千平方米,覆盖52个物业项目[41] - 大湾区合约建筑面积达1,500千平方米,覆盖32个物业项目[41] - 长三角地区合约建筑面积为422千平方米,覆盖9个物业项目[41] - 其他地区合约建筑面积为725千平方米,覆盖10个物业项目[41] 运营和物业数据 - 公司整体平均出租率达92.5%,其中COCO Park出租率为93.9%,COCO City和iCO出租率为90.9%[42] - 公司运营中购物中心面积达1,305千平方米,其中COCO Park占494千平方米,COCO City和iCO占576千平方米[42] - 公司总合约建筑面积为2.65百万平方米,覆盖52个商用物业项目及21个中国城市[24] - 其中45.8%的建筑面积由独立第三方开发或拥有[24] - 已开业零售商业物业27个,总开业建筑面积约1.65百万平方米[24] - 公司总运营零售商业物业总建筑面积达1,648,475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面积1,305,027平方米,停车场面积343,448平方米[38][39] - 出租率计算基于零售商业物业实际租赁面积除以可用租赁面积且不含停车场面积[44]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模式物业数量较2024年末减少1个(从34降至33)[37]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模式建筑面积较2024年末减少63千平方米(从1,408降至1,345)[37] - 总合约建筑面积较2024年末减少63千平方米(从2,710降至2,647)[37] - 总物业数量较2024年末减少1个(从53降至52)[37] 现金流和资本结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976亿元,较期初下降30.0%[5]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2.232亿元,较期初下降22.0%[6] - 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2.656亿元,较期初上升0.8%[6]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2598.5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8.5%(2396.1万元)[20]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3048.2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24.3%(4028.6万元)[22] - 其他应付款项19268.9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21.7%(24600.0万元)[2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3.684亿元,与2024年底基本持平[79] - 公司无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保持零有息负债[80] - 资产负债率为44.8%,较2024年底44.9%基本稳定[81]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人民币7.77亿元,超额配股权额外净额约人民币0.648亿元[83] - 尚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人民币3.70亿元,预计2026年底前按原比例使用[85][86] - 资产抵押情况为零,未有任何资产受限[90] 股息和股份信息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5.0港仙[2] - 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5.0港仙,总额约5072.6万港元(约人民币5072.6万元)[16] - 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为1,012,579千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012,635千股)[20] - 公司于2024年1月回购761千股普通股,每股价格区间1.25-1.30港元,总代价980千港元[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5.0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4.8港仙增长4.17%[95]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及公告日期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93] - 中期股息预计于2025年12月19日派付予2025年12月1日登记在册股东[95] - 2025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期间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95] 战略举措和运营优化 - 深圳光明星河COCO City、深圳星河WORLD • COCO Park二期、南京星河COCO City三个新项目计划下半年开业且开业出租率目标超80%[49] - 公司通过精细化招商策略减少铺位空置率并提高整体出租率[46] - 公司部署物联网温湿度传感器分区分时动态调节空调策略以实现节能降耗[52] - 公司优化停车场收费策略和应用智能设备以减少人力成本并提高收益[54] - 公司推动BI数据平台迭代升级并引入AI算法优化数据应用[52] - 公司搭建租赁结算(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和效益提升[51] - 公司通过空调设备改造、变频技术及余热回收等措施降低制冷系统能耗[53] - 公司B端系统“星管家”小程序已上线实现商户服务线上化与无纸化办理[50] - 公司强化C端营销平台深度开发COCO Club会员小程序交易功能[51] 人力资源 - 雇员总数降至840名(2024年底:954名),减少约12%[87] 公司治理和合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资料由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按香港审阅准则2410号审阅[96]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守则的规定[91] - 公司声明已应用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的良好管治原则[94] - 中期报告将于适当时候寄发股东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97] - 审核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温凯琳、郭增利及非执行董事刘军组成[96]
星盛商业(06668.HK):抓住港客北上及扩大入境消费政策机会 不断提高商场人气
格隆汇· 2025-08-17 03:41
核心观点 - 福田COCO Park通过定位超前、精细化运营和客群优势保持长期市场竞争力 尤其抓住港客北上消费趋势和政策利好 推动客流和销售显著增长 [1][2][3] 项目运营表现 - 福田COCO Park 2006年开业 采用公园式购物街区创新形态 通过持续品牌更新保持消费吸引力 [1] - 2023年商场客流量同比增长42% 销售额增长31% 港客占比达30% 成为重要消费贡献群体 [1] - 2025年成为福田区首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 预计拉动境外游客消费和销售额增长 [2] 政策与市场机遇 - 2023年携手香港贸发局打造"港·潮流"推介会 获得香港特首和深圳市长参与 提升客流和关注度 [1] - 与支付宝海外、香港微信支付合作优化港客支付体验 [1] - 2024年1-5月深圳市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1倍 其中"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倍 [2] 公司战略与财务 - 公司定位湾区纯商管标杆 COCO品牌以年轻时尚定位打造城市级地标 [3] - 调整2025-2026年EPS预测至0.15/0.16元(原0.19/0.22元) 新增2027年EPS预测0.17元 [3] - 可比公司2025年11倍PE估值 对应目标价1.82港元(汇率1港元=0.909人民币) [3]
星盛商业(06668.HK)将于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5 19:28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会议将审议派发中期股息的建议(如有) [1]
星盛商业(06668)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08-15 19:18
会议安排 - 星盛商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行[3] 会议议程 - 考虑并批准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其发布[3] - 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星盛商业(06668):抓住港客北上及扩大入境消费政策机会,不断提高商场人气
东方证券· 2025-08-15 17:5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82港元(当前股价1.38港元)[4][6] 核心观点 - 福田COCO Park通过超前定位和精细化运营保持18年市场竞争力 成为港客北上首选购物中心之一[2] - 2023年商场客流量同比增长42% 销售额增长31% 2024年港客占比达30%[2] - 2025年成为福田区首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 政策拉动效果显著(2024年1-5月深圳市"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倍)[3] - 公司为湾区纯商管标杆 COCO品牌定位年轻时尚 成功打造城市级地标项目[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45百万元(同比增长1.5%)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增速为6.1%/6.6%/8.2%[5][11]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4百万元(同比下滑9.7%)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增速为1.6%/3.0%/4.9%[5][11] - 毛利率从2023年52.5%降至2024年46.2% 预计未来三年维持在42%-43%水平[5][11] - 每股收益预测调整:2025-2026年0.15/0.16元(原预测0.19/0.22元) 新增2027年预测0.17元[4] 估值与同业比较 - 当前市盈率8.2倍(2024年) 低于可比公司调整后平均11倍PE估值[4][10] - 目标价对应2025年11倍PE 较当前股价存在31.9%上行空间[4][6] - 同业对比显示华润万象生活估值最高(2025年20倍PE) 越秀服务估值最低(2025年8倍PE)[10] 运营优势 - 依托口岸地理优势与香港贸发局合作打造"港·潮流"推介会 获香港特首及深圳市长现场支持[2] - 与支付宝海外、香港微信支付等平台合作优化港客支付体验[2] - 创新型公园式购物街区设计 通过持续品牌更新保持消费吸引力[2]
星盛商业(0666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1:18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2000万港元,股份数目20亿股,面值0.01港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数目和总数均为10.14516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2] 购股期权计划 - 本月底根据计划授出的股份期权行使时可发行或转让股份总数为1亿股[3]
星盛商业(0666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40
商用物业项目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订立合约向53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覆盖21个城市,总合约建筑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其中47.1%由独立第三方开发或拥有[4] - 2024年公司拥有27个已开业零售商业物业,已开业总建筑面积约为160万平方米[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订立合约向53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覆盖中国21个城市[26] - 2024年已运营商用物业项目27个,未开始运营商用物业26个[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合约建筑面积2710千平方米,商用物业数目53个;2023年分别为2842千平方米和55个[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开业的零售商业物业项目购物中心总面积1305027平方米,停车场总面积343448平方米,运营总面积1648475平方米[50] 公司荣誉 - 2024年公司荣膺多项荣誉,如中指院“2024中国商业地产运营十强企业”等[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综合收入约为人民币6.445亿元,同比增长约1.5%[1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1.545亿元,同比下降约9.7%[13] - 2024年公司实现每股股东应占盈利人民币0.1525元[13] - 2024年公司董事会建议宣派末期股息每股8.3港仙,全年共派付每股13.1港仙,全年派息率约为80%[13] - 2024年公司来自经营业务的收入总额为644541千元,2023年为635006千元[41] - 2024年大湾区收入476359千元,占比73.9%;2023年为503853千元,占比79.3%[41] - 2024年深圳收入412948千元,占比64.1%;2023年为454867千元,占比71.6%[41] - 2024年长三角收入89988千元,占比14.0%;2023年为71011千元,占比11.2%[41] - 2024年其他地区收入78194千元,占比12.1%;2023年为54241千元,占比8.6%[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约1.5%[61] - 2024年委托管理服务收入约4.265亿元,同比增长约5.0%,占总收入约66.2%;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约9570万元,同比下降约34.0%,占比约14.8%;整租服务收入约1.223亿元,同比增长约46.3%,占比约19.0%[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服务成本约为3.466亿元,同比增长约15.0%[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约为2.979亿元,同比下降约10.7%[6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约为46.2%,较2023年同期约52.5%下降约6.3个百分点[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约为3700万元,同比下降约13.4%[66] - 2024年委托管理服务毛利率约为51.6%,较2023年下降约2.0个百分点;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毛利率约为72.1%,较2023年下降约3.7个百分点;整租服务毛利率较2023年维持相对稳定[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亏损净额约为290万元,主要为外币汇兑亏损[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约为110万元(2023年为拨回约950万元)[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销售开支约为2640万元,同比增长约30.7%;行政开支约为7540万元,较2023年同期相对持平[70][71] - 2024年融资成本约3640万元,同比下降4.9%[72] - 2024年分占一间合营企业业绩亏损约10万元[73] - 2024年所得税开支约4420万元,同比下降42.2%[74] - 2024年年内利润约1.484亿元,较2023年下降8.6%;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1.545亿元,较2023年下降9.7%[75] - 2024年末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流动部分约4400万元,较2023年增长56.1%[76] - 2024年末投资物业约7.804亿元,较2023年下降1.4%[78] - 2024年末短期银行存款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3.665亿元,较2023年减少3.1%[81]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约44.9%,较2023年保持相对稳定[84] - 上市筹集所得款项净额8.418亿元,截至2024年末已动用1.175亿元[86][88] - 重新分配后用作整租服务模式下零售商用物业租赁费用及翻新的款项约6.314亿元,2024年已动用1.137亿元[87][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229.4百万元,较去年增加9.9%[1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五大客户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35.0%(2023年:40.8%)[2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28.6%(2023年:35.8%)[2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星河控股及其关联公司的收入为人民币184.4百万元,占集团总收入28.6%(2023年:人民币227.2百万元,占2023年总收入35.8%)[200] 公司发展战略与区域布局 - 2024年公司将大湾区和长三角作为核心发展区域,在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发力[14] 项目运营优化 - 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引入众多知名品牌首店,优化空间利用率[15] - 深圳龙华星河iCO从定位重塑到品牌焕新,引入海底捞全国首家创新店等品牌[15] - 2024年公司搭建全场景一体化数字管理平台,实现数智化管理全覆盖[16] - 2024年公司强化总部联动IP活动,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的17档IP跨界活动带动场内品牌业绩、客流和销售双位数提升[17] 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迎来“成本效益年”,将提效增质,优化资源配置[18] - 2025年深圳光明星河COCO City等新项目将开业,扩大商业版图[19] - 2025年公司将优化会员服务体系,提升会员满意度和忠诚度[23] - 2025年是集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紧扣“成本效益年”主旨,践行“聚焦战略”[51] - 新项目筹备期强化成本意识,动态跟踪筹备成本,精准规划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开支[51] - 在营项目围绕节能降耗开展空调、照明、电梯系统改造等工作[51] - 集团上线“星管家”小程序,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为降本增效提供支撑[51] - 推进“百川计划”,对停车场收入结构精细化管理,构建物业成本动态监控机制[52] - 以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为重点,巩固其在大湾区商业领域标杆地位,拓展市场份额[53] - 推动深圳星河WORLD • COCO Park升级,实施空间改造与业态升级策略[53] - 采取多元化招商策略,提升项目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减少铺位空置率[54] - 通过精细化管理与策略优化,提升在营项目运营效率和资产价值,确保租金和销售业绩增长[55] 出租率情况 - 2024年COCO Park平均出租率93.8%,2023年为94.2%;已开业面积494千平方米[48] - 2024年COCO City和iCO平均出租率90.7%,2023年为91.0%;已开业面积576千平方米[48] - 2024年其他产品平均出租率93.9%,2023年为94.5%;已开业面积235千平方米[48] - 2024年运营中的零售商业物业合计平均出租率92.4%,2023年为92.8%;已开业面积1305千平方米[48] 商用物业运营服务模式与内容 - 公司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包括委托管理、品牌及管理输出、整租三种模式[28] - 委托管理服务模式下公司拥有较高自主权,能实现更理想运营业绩和增加收入[29] - 公司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内容包括定位、运营管理、物业租赁和增值服务[30] 公司治理与人员情况 - 截止年报日期,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4] - 黄德林先生41岁,2019年9月13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12月20日调任为执行董事长兼董事会主席[95] - 陈群生先生47岁,2023年6月1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现为本公司及星河商置集团的行政总裁[97] - 马超群先生42岁,2023年6月1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现为本公司首席财务官[99] - 黄德安先生43岁,2019年12月20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23年1月起担任星河控股总裁[101] - 刘军先生51岁,2023年4月14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02] - 张静华博士于2024年5月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0月18日辞任审核委员会主席,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104] - 温凯琳女士于2024年10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拥有约14年会计及财务相关工作经验[105] - 郭增利先生于2020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亦为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05] - 兰勇先生于2021年1月加入集团,现任总裁助理兼产品管理中心总经理[108] - 于楠先生于2023年2月加入集团,现为公司及星河商置的总裁助理兼大项目总经理[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954名,2023年为901名,同比增加约5.88%[90] - 2024年5月8日谢日康辞任,张静华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10月18日张静华辞任,温凯琳接任[1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未发现相关雇员不符合守则事件[114] - 2024年度及报告日期,董事会中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组合均衡[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针对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提出索偿[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举行五次会议[1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一次股东大会[123]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服务合约,初步为期3年,到期重续3年[127] - 各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签订的委任函,初步为期3年,到期重续3年[128] - 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于公司各股东周年大会轮席退任及合资格膺选连任,每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128] - 董事会至少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人数至少占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四次会议,审阅集团企业管治政策、财务报告系统等[1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无偏离审核委员会在外聘核数师相关方面的推荐意见[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讨论及审阅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137] - 高级管理层成员(含兼任执行董事的)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范围:100万港元以下1人、200.0001 - 250万港元1人、250.0001 - 300万港元2人、350.0001 - 400万港元1人[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审阅及讨论董事提名政策等[140]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34]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37]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0] - 董事会辖下设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监管特定事务[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8名成员组成,其中女性董事2名,董事会旨在维持女性席位至少10%的水平[14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队伍男性与女性比例为66:34,董事认为已在员工队伍层面实现性别多元化[14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及讨论集团2024年度企业管治政策,并满意其成效[150] - 董事承担编制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的责任,且不知悉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疑虑的不确定因素[151][152] - 2024年5月8日获委任的张静华博士及10月18日获委任的温凱琳女士,分别于上任前取得法律意见并确认明白董事责任[154] - 全体董事确认2024年度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55] - 公司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担任2024年度外部核数师[156] - 2024年度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审计服务费用为1360千元人民币,非审计事项费用为507千元人民币,合计1867千元人民币[157] - 提名委员会将每年最少一次检讨多元化政策,审核委员会被授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职能[148
星盛商业(6668.HK):基本面稳健叠加80%高派息,兼具确定性和成长性的价值标的
格隆汇· 2025-04-03 08:59
行业情况 -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需求,刺激消费对经济拉动更具可持续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的专项措施 [1] - 今年1 - 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较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我国提振消费空间和潜力大 [1]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重点城市空铺率9.8% [3] - 今年一季度,经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查验的港澳单牌车达88万辆次,同比增加34%,自“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单季度首次突破80万辆次 [6] - 近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作为重要一环,各地方促消费措施陆续公布,各部门加快形成政策合力 [8] 星盛商业情况 公司定位与业绩表现 - 定位为大湾区领先的商用物业运营服务供应商,2024年度业绩报告核心数据稳健,经营有韧性 [2] - 2024年营收约6.45亿元,同比增长约1.5%,毛利约2.98亿元,毛利率46.2%,归母净利润约1.54亿元 [3] - 2024年同店客流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1%和8.8%,空铺率7.6%,出租率优于市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67亿元 [3] 发展策略与举措 - 聚焦可持续、有潜力市场,深耕大湾区、聚焦长三角区域,2024年广州荔湾区健康港COCO Park和上海浦东星河COCO Garden开业,截至2024年末已开业项目27个 [4] - 持续升级产品和服务,重视精细化运营,全年体系内首次合作品牌超500家,引进首店150余家,品牌汰换率超25% [5] - 打造爆款造节IP,如8月“大抢节”全国客流同比提升42%,销售同比提升37%,福田项目全年落地超17场首展,实现多个单日业绩全国第一 [5] - 抓住港客北上消费趋势,推动一系列推广策略,将“流量”转化为“存量” [5] 投资价值分析 - 基本盘稳固,业绩未来无较大风险,向资本市场注入信心,成长潜力足,有安全边际 [4][8][11] - 有望借政策东风在消费提质扩容趋势下实现发展提速,保持稳健增长、财务健康,具备穿越行业周期实力 [8] - 已借助DeepSeek部署大模型,探索人员提效、精细化运营等应用,未来凭借AI能力提升效率、优化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8] - 坚持高派息,2024年度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8.3港仙,全年派息达每股13.1港仙,派息率约80%,吸引长期投资者和稳健型资本,长期价值增长值得期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