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盛商业(06668)

搜索文档
星盛商业:扎根大湾持续优化结构,稳中向好剑指行业龙头-20250303
民生证券· 2025-03-03 16: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星盛商业深耕发展潜力较大的大湾区,背靠优质关联公司未来发展确定性强 [3] - 战略因时而变,灵活调整业务布局,持续优化项目结构,保障利润高质量增长 [3] - 商业运营实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业务成熟,财务稳健,具备领先优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星盛商业:大湾区商业运营领军者 - 星盛商业 2004 年于深圳起步,2021 年 1 月在港交所上市,发展历经业务模式探索、品牌体系成型、全国化高速发展三个阶段 [9][10] - 母公司星河控股 1988 年成立于深圳,业务多轮驱动,财务稳健,为星盛商业提供坚实后盾和稳定利润及现金流 [12] - 截至 2024 年 6 月,星盛商业剔除咨询服务项目后合约面积约 277 万㎡,开业面积约 177 万㎡,未开业面积 100 万㎡,已开业项目 29 个,筹备中项目 17 个,新项目计划稳健推进 [14] - 大湾区发展潜力大,是轻资产热门"淘金地",星盛商业已形成"湾区双中心,一城双子星"布局,截至 2024 年 6 月,61.1%的合约项目部署在大湾区,已成为大湾区商管服务领军企业之一 [16][19][26] - 星盛商业中高层管理经验丰富,围绕公司工作要求优化人才梯队建设 [27] - 黄氏家族绝对控股,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持有公司 74.21%股份,上市以来坚定持有 [30] - 公司 2021 - 2023 年分别回购 60.1 万股、91.5 万股、384.7 万股,2024 年 1 - 6 月累计回购 76.1 万股,2023 年全年股息每股 0.12 元,同比增长 12.2%,派息率达 70.0%,2024 年上半年中期派息 0.04 元/股 [31] - 星盛商业自 2021 年上市以来每年进行年度展望,战略因时而变,2024 年继续坚持"聚焦战略"和"1234 策略" [33][35][37] 商业运营实力雄厚,三大业务模式齐头并进 - 星盛商业专注商业运营服务,涵盖定位、建筑咨询及租户招揽、运营管理、物业租赁、增值服务,通过委托管理、品牌及管理输出、整租三种模式提供服务 [39][40] -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29 个运营项目中委托管理 10 个、整租 4 个、品牌及管理输出 15 个,委托管理服务收入占比超 6 成,2024H1 达 66.8%,整租服务占比从 2020 年的 4.3%提升至 2024H1 的 19.3%,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 2024H1 收入占比收缩至 13.8% [43] - 委托管理服务是公司最早业务模式,截至 2024H1 有 10 个项目,8 个在大湾区,2023 年开拓山东市场,轻资产运营,2024H1 收入 2.1 亿元,同比增长 10.5%,毛利率 57.9% [48][49][52] - 整租服务模式起步晚,项目均不在大湾区,2022 年加速拓展,资金有刚性支出压力,2024H1 收入 0.61 亿元,同比提升 74.3%,毛利率 12.7% [55][56][58]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 2008 年开始,2015 年拓展首个独立第三方项目,截至 2024H1 已开业 15 家,轻资产低成本运营,2024H1 收入 0.43 亿元,同比下降 31.7%,毛利率 75.2% [60][63][66] 多层次产品矩阵&优质市场战略赋能核心经营 - 星盛商业构建四大产品种类五个品牌的品牌体系,精准定位多层次市场,还拥有系列主题馆品牌 [71] - 2023 年公司累计同店销售增长 18%,商场累计同店客流提升 39%,2023 年底出租率较 2022 年底提升 0.3 个百分点至 92.8%,合作商户数量增至 5000 家,2024H1 整体出租率 92.5%,合作商户超 5000 家 [72][73] - 公司打造升级标杆项目,如星河 WORLD·COCO Park 和深圳福田星河 COCO Park [76] - 星盛商业打造全新会员体系,2023 年会员规模同比增加 30%,会员复购率同比增加 41%,线上订单增加 83% [78] - 公司坚持品质运营,2023 年大抢节销售和客流分别提升 28%、30%,2024 年深圳首届草莓 TOWN 音乐节两日客流 40 万人次,销售额 3000 万元 [81] - 公司第三方项目发展强劲,深圳龙华星河 iCO 女神节活动客流同比提升 55%,厦门星河 COCO Park 引进近 40 家厦门首进品牌,招商签约率 92% [83] 盈利优化财务稳健,公司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 受战略变化影响,2022 年项目数量与收入、利润波动,2023 年后企稳回升,2024H1 收入 3.1 亿元,同比提升 8.8%,归母净利润 0.9 亿元,同比下降 8.1% [85] - 公司盈利能力稳定,销售净利率维持高位,高于 25%,2023 年毛利 3.34 亿元,同比增长 6.6%,毛利率 52.5%,2024H1 毛利率 51.6%,销售净利率 27.6% [89] -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在可比公司中稳定性强,2023 年以来销售净利率排名不断提升 [90] -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流动部分约 0.28 亿元,较 2022 年下降约 39.1%,2024H1 应收账款周转率降至 22.2 [95] - 公司销售开支和行政开支费用率之和从 2022 年的 16.8%降至 2023 年的 15.1%,2024 年上半年降至 14.8% [97]
星盛商业(0666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37
公司业务规模与布局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向54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覆盖21个城市,总合约建筑面积约277万平方米(不含8个咨询服务项目建筑面积),其中约47.8%由独立第三方开发或拥有[3] - 有29个已开业零售商业物业,总已开业建筑面积约为177万平方米[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合约建筑面积2770千平方米,商用物业数目54个;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合约建筑面积2842千平方米,商用物业数目55个[8] - 2024年上半年,南京星河COCO City新增合约建筑面积3780平方米[9] - 2023 - 2024年开业多个商用物业项目,总运营建筑面积达1770906平方米[11] 公司荣誉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荣获中指院“2024年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和“2024年中国商业地产运营十强企业”等称号[3] 公司业务合作变动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动与广州从化海音星河COCO City的业主解约[8] 各服务模式业务数据 - 委托管理服务模式下,截至2024年6月30日物业数目13个,合约建筑面积998千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物业数目13个,合约建筑面积998千平方米[8]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模式下,截至2024年6月30日物业数目34个,合约建筑面积1356千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物业数目35个,合约建筑面积1432千平方米[8] - 整租服务模式下,截至2024年6月30日物业数目7个,合约建筑面积416千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物业数目7个,合约建筑面积412千平方米[8] 各服务模式业务内容及客户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模式下,公司服务包括定位、建筑咨询及租户招揽服务和运营管理服务,客户仅为业主[7] - 整租服务模式下,公司服务包括物业租赁服务、运营管理服务和增值服务,客户包括租户和增值服务相关客户[8] 公司业务模式覆盖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有多个开业的零售商业物业项目,涵盖委托管理、品牌及管理输出、整租等服务模式[10] 公司收入相关数据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313780千元,2023年同期为288487千元;大湾区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80.4%降至2024年的72.2% [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深圳地区合约建筑面积777平方米,收入195938千元,占比62.4%;2023年同期合约建筑面积783平方米,收入211360千元,占比73.3% [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长三角地区收入45078千元,占比14.4%;2023年同期收入34671千元,占比12.0% [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华中地区收入为0;2023年同期收入4497千元,占比1.6% [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他地区收入42129千元,占比13.4%;2023年同期收入17484千元,占比6.0% [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313.8百万元,同比增长约8.8%[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委托管理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209.7百万元,同比增长约10.4%,占总收入约66.8%[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43.5百万元,同比下降约31.4%,占总收入约13.8%[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整租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60.6百万元,同比增长约72.3%,占总收入约19.4%[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商用物业运营服务收入为313,780千元,2023年同期为288,487千元[78]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285,119千元,租赁收入28,661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71,316千元和17,171千元[78]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A收入76,119千元,2023年同期为101,155千元[8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18,745千元,2023年同期为19,556千元[86] - 2024年上半年关联方商用物业运营及相关服务收入64,981千元、租户管理服务收入11,138千元,共76,119千元;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87,810千元、13,345千元,共101,155千元[118] - 2024年上半年合营企业商用物业运营及相关服务收入1,676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1,208千元[118] 公司成本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服务成本约为人民币151.9百万元,同比增长约22.6%[25]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99,022千元,2023年为88,177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关联方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等开支共6,398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3,247千元[118] 公司毛利及利润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161.9百万元,同比下降约1.7%,整体毛利率约为51.6%,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5.5个百分点[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利润约8650万元,同比下降约6.0%;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8910万元,同比下降约8.1%[37]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61,880千元,2023年同期为164,608千元,同比下降约1.7%[68]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为113,870千元,2023年同期为121,829千元,同比下降约6.5%[68]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为86,496千元,2023年同期为92,014千元,同比下降约6.0%[68]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8.80分,2023年同期为9.54分,同比下降约7.8%[68]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89,100千元,2023年为96,962千元[94] 公司其他收支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约为人民币18.7百万元,主要为银行利息收入[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0.8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128.0%[30] 公司费用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开支约为人民币14.7百万元,同比增长约198.5%[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31.8百万元,同比下降约11.4%[33] 公司所得税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所得税开支约2740万元,同比下降约8.2%[36]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27,374千元,2023年同期为29,815千元[88] 公司资产负债相关数据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约333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约18.0%[3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2.39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约16.5%[3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32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39.1%[41] - 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约为47.4%,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45.3%上升2.1个百分点[4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41,43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5,514千元,较上期下降约1.6%[6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511,75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69,132千元,较上期增长约2.9%[6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51,84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7,844千元,较上期增长约22.8%[69]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237,60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71,670千元,较上期下降约2.7%[6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58,8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740千元[96] - 2024年6月30日有关客户合约贸易应收款项逾期总额3,790,000元,2023年为380,000元[98] - 2024年6月30日有关客户合约贸易应收款项逾期90日或以上2,555,000元,2023年为374,000元[98]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43,45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829千元[9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39,6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6,984千元[10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中第三方为29,732千元,关联方为3,250千元;2023年12月31日第三方为24,606千元,关联方为2,571千元[10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0至30天为30,178千元,31至60天为465千元,61至90天为1,431千元,超过90天为908千元;2023年12月31日0至30天为26,971千元,超过90天为206千元[102]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中代租户收款为68,947千元,已收按金为48,857千元,应付租赁装修款项为67,805千元,应付工资为12,589千元,应计费用及其他为4,211千元,其他应付税项为4,220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84,176千元、54,677千元、59,276千元、38,672千元、18,910千元、4,096千元[103] - 2024年6月30日已訂約但未於簡明綜合財務報表撥備的購買物業及設備的資本支出為16,953千元,2023年12月31日為9,951千元[114] - 2024年6月30日應收同系附屬公司款項為7,220千元,2023年12月31日為3,690千元[115] - 2024年6月30日應付同系附屬公司款項為26,215千元,2023年12月31日為1,901千元[115] 公司资金筹集及使用情况 - 全球发售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7.77亿元,公司于2021年2月18日自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收取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6480万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5.414亿元,尚未动用约4.821亿元[48] - 公司拟按2022年8月25日公告所述方式及比例使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并按预期时间表使用[49] 公司人员相关数据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974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1名有所增加[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9900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8820万元[50]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中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约为人民币40.2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60.6万元[50]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短期福利等酬金共4,024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4,978千元[120] 公司股权相关数据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10.14516亿股普通股[56] - 董事黄德林先生拥有股份总计150,086,000股,占股本约14.79%[58] - 董事黄德安先生拥有股份1,791,000股,占股本约0.18%[58] - 股东黄先生拥有股份总计751,000,000股,占股本约74.03%[61] - 2023年4月17日,黄先生向136名合格参与者及控制的公司授出54,800,000股奖励股份,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失效23,090,000股,尚未执行31,710,000股[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或未获行使的购股,购股计划可供授出总数为10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9.86%[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累计购买1,937
星盛商业:上半年业绩承压,维持高派息
第一上海证券· 2024-09-11 14: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星盛商业(6668)买入评级,目标价1.75港元,较现价有55%的上升空间[1]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绩承压但维持高派息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1%,主要由于毛利率较低的整租模式项目收入占比提升[1] - 公司在存款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仍实现了现金收益1755万元,期末在手现金14.66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3.9%[1]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048港元,派息率50%[1] 在营项目表现稳健 - 截至2024年中期已开业零售商业项目数量29个,面积达177万平方米[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营项目的累计同店销售额同比上升8%,累计同店客流同比上升16%[1] - 整体出租率为92.5%,较2023年底微降0.3个百分点,收缴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99.5%,仍处于行业高位水平[1] - 公司持续深化精细化运营,期内高端会员增长58%,会员销售占比提升至35%[1] 坚持高质量开业,项目储备充足 - 公司通过保开业及稳经营机制,从项目筹开到后期稳步经营制定专项工作机制,助力项目入市后得以迅速站稳脚跟[1] - 期内新开广州荔湾区健康港及上海浦东两座购物中心,公司存量项目持续深耕,并注重业绩转化[1] - 公司多品牌体系和灵活的合作模式使其运营能力获得市场认可,且多个第三方项目表现持续向好,出租率稳中有升[1] - 截止目前,公司的合约面积约277万方共17个项目(不含8个咨询服务项目),覆盖全国21个城市,第三方面积占比为44.2%,未来发展具备确定性[1]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年至2026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约1.57亿元、1.98亿元、2.36亿元[1]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86亿元,同比增长8.1%;毛利率为48.6%,较2023年下降3.9个百分点[2][3] - 2024年公司每股盈利为0.15元,同比下降8.1%;派息率为50%[2][3] - 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45%左右,流动比率约4倍,偿付能力较强[3]
星盛商业:短期承压,提质增效
平安证券· 2024-09-02 14: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星盛商业2024H1营收3.14亿元同比增8.8%,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降8.1%,拟每股派息0.048港元 [3] - 公司为轻资产模式下纯商业运营服务稀缺标的,已形成完整且成熟的运营模式和产品体系,存量项目运营效果日趋优化,综合运营能力及强品牌力颇受市场认可 [3] - 考虑商业存量时代竞争加剧,公司外拓更注重高质量而非绝对数量,下调2024 - 2026年EPS预测分别为0.15元(原为0.19元)、0.16元(原为0.21元)、0.16元(原为0.2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9倍、6.7倍、6.5倍,但考虑公司已开业项目常年运营良好,品牌及资管实力颇有口碑,仍维持“推荐”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行业为房地产,公司网址为www.g - cre.com [1] - 大股东为黄楚龙,持股59.01%,实际控制人是黄楚龙 [1] - 总股本1014.52百万股,流通B/H股1014.5百万股,总市值10.64亿元,每股净资产1.21元,资产负债率47.41% [1] 经营情况 - 在营项目提质增效,2024H1同店客流同比增长16%,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8%,除整租模式毛利率受新开业项目仍处培育期外,其余模式毛利率相对稳定,整体毛利率51.6% [3] - 在手现金充裕,较2023年底增长3.9%,派息率50%,出租率、收缴率分别为92.5%、99.5% [3] - 2024H1新开业广州荔湾区健康港COCO Park项目、上海浦东星河COCO Garden项目,新拓珠海项目,截至2024H1,合约面积约277万平米,开业面积约177万平米,已开业项目29个,筹备中项目17个 [3] 关联方情况 - 关联方星河控股“三条红线”保持“常绿”,获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评定的双AAA主体信用评级,连续四年获此殊荣,评级展望为稳定 [3] - 星河控股深耕大湾区36年,拥有众多优质商场、写字楼、酒店等核心地段持有型物业,当前年均租金收入超30亿,2024H1旗下地产集团和产业集团完成销售额113亿元 [3] 财务预测 |指标|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635|683|717|745| |YOY(%)|13.0|7.5|5.0|4.0| |净利润(百万元)|171|153|158|162| |YOY(%)|10.9|-10.8|3.3|2.6| |毛利率(%)|52.5|50.0|50.0|50.0| |净利率(%)|25.6|21.3|21.4|21.5| |ROE(%)|13.6|10.4|9.4|8.5| |EPS(摊薄/元)|0.17|0.15|0.16|0.16| |P/E(倍)|6.2|6.9|6.7|6.5| |P/B(倍)|0.8|0.7|0.6|0.6| [4] 资产负债表预测(单位:百万元) |项目|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货币资金| |552|741|1027| |应收账款| |13|29|31|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 |4|14|15| |其他应收款| |0|0|0| |存货| |0|0|0| |其他流动资产| |900|980|1028| |流动资产总计| |1469|1765|2101| |长期股权投资| |0|0|0| |固定资产| |2|1|1| |在建工程| |0|0|0| |无形资产| |0|0|0| |长期待摊费用| |0|0|0| |其他非流动资产| |854|749|644| |非流动资产合计| |856|750|645| |资产总计| |2325|2515|2746| |短期借款| |0|0|0| |应付账款| |27|31|33| |其他流动负债| |341|323|339| |流动负债合计| |368|354|372| |长期借款| |0|0|0| |其他非流动负债| |685|685|685| |非流动负债合计| |685|685|685| |负债合计| |1053|1039|1057| |股本| |9|9|9| |储备| |1248|1248|1248| |留存收益| |0|211|429|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1257|1468|1686| |归属于非控制股股东权益| |15|8|3| |权益合计| |1272|1476|1689| |负债和权益合计| |2325|2515|2746| [7] 利润表预测(单位:百万元) |项目|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营业额| |635|683|717| |销售成本| |301|341|358| |其他费用| |0|0|0| |销售费用| |20|44|33| |管理费用| |76|92|104| |财务费用| |38|-2|-3| |其他经营损益| |0|0|0| |投资收益| | - 16|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0|0|0| |营业利润| |183|207|225| |其他非经营损益| |56|10|4| |税前利润| |239|217|229| |所得税| |77|72|75| |税后利润| |162|145|153| |归属于非控制股股东利润| | - 9| - 7| - 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利润| |171|153|158| |EBITDA| |324|320|331| |NOPLAT| |151|137|148| |EPS(元)| |0.17|0.15|0.16| [7] 现金流量表预测(单位:百万元) |项目|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税后经营利润| |135|139|150| |折旧与摊销| |47|105|105| |财务费用| |38|-2|-3| |其他经营资金| |79|-120|-33|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299|122|220| |投资性现金净流量| | - 153|7|3| |筹资性现金净流量| | - 86|61|64| |现金流量净额| |61|189|286| [8] 成长与盈利能力及估值倍数预测 |项目|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营收额增长率|13.0%|7.5%|5.0%|4.0%| |EBIT增长率|19.6%|-22.5%|5.0%|4.3%| |EBITDA增长率|24.9%|-1.1%|3.4%|2.9%| |税后利润增长率|9.0%|-10.4%|5.3%|4.7%| |毛利率|52.5%|50.0%|50.0%|50.0%| |净利率|25.6%|21.3%|21.4%|21.5%| |ROE|13.6%|10.4%|9.4%|8.5%| |ROA|7.4%|6.1%|5.7%|5.4%| |ROIC|20.0%|18.0%|19.0%|21.2%| |P/E|6.2|6.9|6.7|6.5| |P/S|1.67|1.55|1.48|1.42| |P/B|0.84|0.72|0.63|0.56| [8]
星盛商业(0666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20:20
集团整体收入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为人民币3.138亿元,同比增长约8.8%[1]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3.1378亿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88487亿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31380万元,同比增长约8.8%[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计合约建筑面积2,770平方米,收入313,780千元;2023年同期合约建筑面积2,946平方米,收入288,487千元[52] 公司利润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8910万元,同比下降约8.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为人民币8910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9696.2万元[2] - 2024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89,100千元,2023年为96,962千元[18] - 期内利润约为人民币8650万元,同比下降约6.0%,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8910万元,同比下降约8.1%[76] 现金及存款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短期银行存款共计约为人民币14.65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约3.9%[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32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39.1%[80] 股息宣派情况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48港元[1]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48港元,合共约48,696,000港元[17] - 2024年已宣派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3港元,合共约120,066千元;2023年已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7港元,合共约64,802千元[16][17]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48港元,2023年同期无股息[94] - 公司将在2024年11月29日至2024年12月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需在2024年11月28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前送交[94] - 预期建议中期股息将在2024年12月20日或前后派付予2024年12月2日营业结束时在册股东[94] 资产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8.414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8.55514亿元[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5.1175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4.69132亿元[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58,811千元,其中贸易应收款项15,359千元,其他应收款项43,452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3,740千元、12,911千元、40,829千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15,35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911千元[2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39,6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6,984千元[21] - 2024年6月30日法定股份数目为2,000,000,000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1,014,516,000股,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1,016,807,000股[2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为2.39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约16.5%[78] 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5184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3.67844亿元[3]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2.3760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2.7167亿元[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约为47.4%,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45.3%上升2.1个百分点[82] 业务线收入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285,119千元,2023年同期为271,316千元;租赁收入28,661千元,2023年同期为17,171千元[8] - 按运营模式类别划分,2024年委托管理服务收入209,691千元,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43,458千元,整租服务收入60,631千元;2023年分别为189,983千元、63,319千元、35,185千元[10] - 委托管理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20970万元,同比增长约10.4%,占总收入约66.8%[63]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4350万元,同比下降约31.4%,占总收入约13.8%[64] - 整租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6060万元,同比增长约72.3%,占总收入约19.4%[64] 税务情况 - 2024年即期税项中中国企业所得税净额38,532千元,递延税项 -11,158千元;2023年分别为33,781千元、 -3,966千元[14] 成本费用情况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99,022千元,其中薪金及其他福利86,376千元,以股权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402千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12,244千元;2023年分别为88,177千元、77,130千元、606千元、10,441千元[15] - 2024年物业及设备折旧585千元,投资物业折旧23,102千元;2023年分别为2,120千元、20,033千元[15] - 服务成本约为人民币15190万元,同比增长约22.6%[65] - 销售开支约为人民币1470万元,同比增长约198.5%[71] - 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3180万元,同比下降约11.4%[72] - 融资成本约为人民币1810万元,同比下降约5.0%[73] 每股盈利计算相关 - 2024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89,100千元,2023年为96,962千元[18] - 2024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12,635千元,2023年为1,016,782千元[19] 贸易款项账龄情况 - 2024年6月30日0至10天贸易应收款项为12,63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316千元[2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中0至30天为30,17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971千元[22] 商用物业服务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向54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覆盖21个城市,总合约建筑面积约2.77百万平方米,其中约47.8%由独立第三方开发或拥有[25] - 有29个已开业零售商业物业,总已开业建筑面积约为1.77百万平方米[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合约建筑面积2770千平方米,商用物业数目54个;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合约建筑面积2842千平方米,商用物业数目55个[3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动与广州从化海音星河COCO City的业主解约[32] - 2024年上半年,南京星河COCO City新增合约建筑面积3780平方米[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委托管理服务物业数目13个,合约建筑面积998千平方米;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物业数目34个,合约建筑面积1356千平方米;整租服务物业数目7个,合约建筑面积416千平方米[32] - 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北区)于2006年9月开业,购物中心面积45987平方米,停车场面积216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645平方米,采用委托管理服务模式[34] - 深圳星河第三空间于2007年5月开业,建筑面积27988平方米,采用委托管理服务模式[34] - 深圳星河中心于2008年4月开业,建筑面积72605平方米,采用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模式[34] - 深圳能肖星河COCO Park于2012年9月开业,购物中心面积79506平方米,停车场面积948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377平方米,采用委托管理服务模式[34] - 2024年1月广州魔州健康港星河COCO Park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金额为115,802[49] - 2024年5月上海浦东星河COCO Garden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金额为4,500[50] - 独立第三方物业发展商和星河控股及其关联方总计金额为1,770,906[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湾区合约建筑面积1,511平方米,收入226,573千元,占比72.2%;2023年同期合约建筑面积1,594平方米,收入231,835千元,占比80.4%[52] 运营模式情况 - 集团根据委托管理、品牌及管理输出、整租三种服务模式提供商用物业运营服务[26] - 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模式下,公司仅承担与项目有关的员工成本,部分由业主补偿,业主承担运营成本,该模式毛利率较高且利于地域扩展[29][30] - 整租服务模式下,公司承担运营成本并定期向业主支付租金,可使项目收入最大化但风险较高[31] 出租率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COCO Park平均出租率93.0%,2023年12月31日为94.2%,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494千平方米[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运营中零售商物业平均出租率92.5%,2023年12月31日为92.8%,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1,383千平方米[54] 公司策略及展望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优化组织能力,提升产品、运营、拓展品质[56][57][58][59][61] - 公司推行“一店一策”营运策略,做好集团级活动,提升集客能力和经营业绩[60] 重大事项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后无重大事项对公司经营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影响[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等计划[88][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均无抵押任何资产[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购回股份总数为761,000股,总代价(扣除开支前)为979,750港元,股份于2024年2月29日注销[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一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第2部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但自2024年5月8日谢日康先生辞任后,不符合上市规则第3.10(2)条及第3.21条[93] 全球发售款项使用情况 - 全球发售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7.77亿元,2021年2月18日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收取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6480万元[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作整租服务模式下零售商用物业的租赁费用和翻新已动用2.285亿元,未动用4.029亿元[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作对拥有优质商用物业的项目公司进行少数股权投资已动用3900万元,未动用4520万元[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作提升资讯科技系统已动用220万元,未动用1880万元[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作改善客户服务已动用580万元,未动用1520万元[85] 雇员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974名(2023年12月31日:891名)[87] 财务资料及报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财务资料已由核数师审阅[95]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会同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事宜[9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网站登载[95] 公司荣誉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荣获中指院“2024年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等多个称号[25] 贸易信贷期情况 - 集团贸易应收款项信贷期为10至30天,供应商授予集团的信贷期通常为30至90天[20][21]
星盛商业交流
安信香港· 2024-06-21 16:18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2024年预计总建筑面积在15万方左右,未来2-3年计划新增8-10万方的项目 [1][2] - 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大湾区国企项目已进入尾声,预计将在近期发布公告 [2] - 公司2022-2023年已解除大量项目,今年项目退出情况将大幅好转,不会出现大规模退出 [2][3] - 公司虽然解决了一些项目,但剩余项目质量较好,对公司整体收入影响有限 [3][4] - 公司主要依靠大股东及第三方核心项目,整体业绩变化不大 [4] - 公司母公司信和控股最新获得3A级信用评级,融资渠道畅通,资金状况良好 [5][6]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人提问** 关于公司2020年和2021年的营收利润情况 [7] **公司回答** 公司目前未给出具体业绩指引,将以稳健经营为主,不会做过于乐观的预测 [8] 问题2 **投资人提问** 关于公司门店同店销售情况和不同业态表现 [9][10][11] **公司回答** 公司门店同店客流同比增长10%,但销售额同比增长6-7%,体验类业态如餐饮电影表现较好,公司加大营销投入以刺激销售 [9][10] 问题3 **投资人提问** 关于公司派息政策 [12] **公司回答** 公司一贯保持较高的派息比例,未来会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确定具体比例,更注重提升公司整体的ROE [12] 问题4 **投资人提问** 关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和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的计划 [13][14] **公司回答** 公司正在研究相关计划,但目前尚未确定具体时间,会根据市场情况谨慎推进 [13] 问题5 **投资人提问** 关于公司回购股票的计划 [14][15] **公司回答** 公司已回购了600多万股,但目前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回购空间有限,短期内暂无回购计划 [14][15] 问题6 **投资人提问** 关于港人消费对公司的影响 [15][16][17] **公司回答** 港人消费已成常态化,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有限,反而有利于提升商场品牌和客流 [15][16][17] 问题7 **投资人提问** 关于教培和新能源汽车业态进入公司商场的情况 [18][19][22] **公司回答** 教培业态有一定恢复,新能源汽车业态进入商场较多,但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会引入大品牌 [18][19][22] 问题8 **投资人提问** 关于公司未来收购计划 [20][21] **公司回答** 公司目前谨慎考虑收购项目,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欢迎投资人推荐优质项目 [20][21]
星盛商业:收入业绩稳健增长,做优存量做实增量穿越周期
东方证券· 2024-05-16 17:32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13.0%[1] - 公司23年委管/品牌及管理输出/整租模式分别实现营收4.06/1.45/0.84亿元,同比增长6%/5%/98%[2] - 公司23年同店销售增长18%,同店客流增长39%,出租率同比提升0.3%至92.8%[3] - 公司2024-2025年EPS预测为0.17/0.19元,市盈率分别为7.6/7.4倍[4] 财务数据 - 星盛商业年报显示,2022年至2026年的财务数据呈现稳健增长趋势,营业收入从562百万元增长至863百万元[6] - 营业利润在同期内也呈现增长,从230百万元增长至313百万元,增长率最高为36.3%[6] - 净利润从2022年的149百万元增长至2026年的218百万元,增长率最高为26.2%[6] - 公司的毛利率在2022年至2026年间呈现下降趋势,从55.7%下降至49.9%[6] - 净利率在同期内波动,最高为27.5%,最低为24.5%[6] 其他 - 报告中提到的信息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17] - 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表现,投资者可能会损失本金[18] - 报告版权归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发或公开传播[20]
星盛商业(0666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635,006千元,2022年为561,854千元,同比增长13.02%[6] - 2023年公司毛利为333,555千元,2022年为313,039千元,同比增长6.55%[6] - 2023年公司除税前利润为238,829千元,2022年为208,345千元,同比增长14.63%[6] - 2023年公司年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62,305千元,2022年为148,882千元,同比增长8.99%[6]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16.84分,2022年为15.15分,同比增长11.15%[6] - 2023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55,514千元,2022年为818,905千元,同比增长4.47%[7] - 2023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469,132千元,2022年为1,322,952千元,同比增长11.05%[7] - 2023年公司流动负债为367,844千元,2022年为292,821千元,同比增长25.62%[7] - 2023年公司权益总额为1,271,670千元,2022年为1,180,703千元,同比增长7.70%[8] - 2023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685,132千元,2022年为668,333千元,同比增长2.51%[8] - 2022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为11.39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1.81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2.72亿人民币[10] - 2022年公司利润为1.54亿人民币,2023年为1.71亿人民币[10] - 2023年除税前利润为2.39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2.08亿人民币增长14.63%[12] - 2023年投资物业折旧为4237.2万人民币,较2022年的2266.9万人民币增长86.92%[12] - 2023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项下减值亏损拨回947.7万人民币,2022年确认减值亏损净额为2141.5万人民币[12] - 2023年融资成本为3828.5万人民币,较2022年的2334.2万人民币增长64.02%[12] - 2023年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为3.70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2.37亿人民币增长55.96%[12]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99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62亿人民币增长84.87%[12]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3亿人民币,2022年为421.6万人民币[12] - 2023年确认以股权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101万人民币[10][12] - 2023年已付股息64,802千元,2022年为118,252千元[13] - 2023年偿还租赁负债14,769千元,2022年为9,532千元[13] - 2023年已付利息1,212千元,2022年为1,166千元[13] - 2023年购回股份4,909千元,2022年为1,233千元[13]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85,720千元,2022年为118,172千元[13]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61,026千元,2022年为39,539千元[13] - 2023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85,888千元,2022年为446,349千元[13]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46,914千元,2022年为485,888千元[13] - 2023年公司收入约为6.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3.0%[79] - 2023年服务成本约为3.01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1.2%[86] - 2023年毛利约为3.33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6%,毛利率约为52.5%,较2022年下降约3.2个百分点[87][91] - 2023年其他收入约为4280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8%[93] - 2023年行政开支约为758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约8.2%[95] - 2023年融资成本约为3830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4.0%[96] - 2023年分占一间合营企业业绩约亏损1610万人民币,同比减亏23.0%[97] - 2023年所得税开支约为7650万元,同比增长28.7%[151]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为2.87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约37.9%[153]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约为45.3%,较2022年保持相对稳定[156]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约为2110万元[17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委托管理服务收入约为4.06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5%,占总收入约64.0%[84] - 2023年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收入约为1.4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2%,占总收入约22.8%[84] - 2023年整租服务收入约为8360万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7.9%,占总收入约13.2%[85] - 2023年和2022年委托管理服务物业数目均为13个,合约建筑面积分别为998千平方米和965千平方米;品牌及管理输出服务物业数目分别为35个和45个,合约建筑面积分别为1432千平方米和2323千平方米;整租服务物业数目均为7个,合约建筑面积均为412千平方米[142] - 2023年12月31日,COCO Park平均出租率为94.2%(2022年为96.0%),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378千平方米;COCO City和iCO平均出租率为91.0%(2022年为91.1%),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643千平方米;其他平均出租率为94.5%(2022年为94.8%),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241千平方米;合计平均出租率为92.8%(2022年为92.5%),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1262千平方米[146] 公司业务模式及范围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及租赁商用空间[15] - 公司商用物业运营服务包括增值服务、定位建筑咨询及租户招揽服务、物业租赁服务等[123][129] - 委托管理服务模式下,公司收入来源包括向业主收取固定费用、收入或利润预定百分比及/或固定费用、向租户收取管理费、向相关客户收取公共空间使用费[131] - 整租服务模式下,公司自业主租赁商用物业并向租户分租,承担运营成本并向业主支付租金[138][140] - 公司会结合项目评估和业主方要求,灵活选择委托管理、品牌及管理输出、整租服务等多元化合作模式[141] - 公司业务覆盖长三角(项目数9个)、华中地区(项目数1个)、大湾区(项目数34个)、其他区域(项目数11个)[127]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2024年公司将坚持聚焦战略,以“湾区双中心、发展长三角”为主要拓展方向,深耕优势区域[102] - 2024年是公司进军商业地产的第20个年头[117] - 2024年公司以「品质年」为主旨,坚持「聚焦战略」和「1234策略」[149] - 2024年公司将持续夯实旗舰产品线COCO Park的品牌力[149] - 2024年公司将持续优化“五大友好”客户服务体系,提升会员运营能力和服务品质[150] - 2024年公司将推行“大服务体系”创新思考,打造多个项目成为“港客消费目的地”[150] - 公司将持续锚定“一店一策”原则,优化租户组合,引入首进品牌和创新业态[150] 公司项目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订立合约向55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覆盖中国21个城市,总合约建筑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其中48.9%由独立第三方开发或拥有[106] - 2023年全国新开业394个商业项目(3万方及以上购物中心╱独立百货),市场实际开业率仅67%,公司高效推动六大项目入市,跻身2023年规模企业开业量前十[114] - 2023年COCO Park首次走出深圳,进入厦门与广州,新开厦门星河COCO Park、广州南沙星河COCO Park,公司已开出六座COCO Park[114] - 2023年公司购物中心全年客流同比增长近四成[1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向55个商用物业项目提供服务,合约建筑面积约2.8百万平方米[143] 公司财务准则相关 - 公司董事预期应用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未来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可依法强制抵销现有税项资产及负债时,且与同一税务机关向同一税务实体征收的所得税有关,可将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抵销[64] - 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指预期于报告日期后12个月内可能发生的违约事件导致的部分全期预期信贷亏损,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指相关工具预期年期内所有可能违约事件导致的预期信贷亏损[72] - 以收取合约现金流量为目的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其他金融资产其后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计量,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用实际利率法确认[71] - 集团将经营租赁修订自修订生效日期起列作新租赁入账,原有租赁相关预付或应计租赁款项视作新租赁部分租赁付款[52] - 集团作为中间出租人时,将原租赁及整租作为两个单独合约核算,租赁参照原租赁产生的使用权资产分类[51] - 已收取的可退还租赁按金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列账,初步按公允价值计量,调整视作来自承租人的额外租赁付款[50] - 集团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将含租赁及非租赁部分合约的代价分配至各部分[49] - 根据融资租赁应收承租人的款项于开始日期按等于租约内净投资的金额确认为应收款项,并按相关租约隐含的利率计量[48] - 集团于租期变化时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并对使用权资产作相应调整,通过使用重新评估日期的经修订贴现率贴现经修订租赁付款重新计量[44] - 结算货币项目及重新换算货币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于产生期间的损益中确认[53] 公司人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雇员总数为901名,2022年为826名[181] - 黄德林自2019年11月起任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副会长,2024年1月起任会长[184] - 陈先生于2000年7月 - 2017年9月受聘于华润置地及其关联公司,2017年10月 - 2020年6月任职于瑞安房地产附属公司,2021年6月 - 2023年4月任奈雪的茶独立非执行董事[185] - 马先生于2005年7月获沈阳化工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2012年6月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6年8月、2017年7月分别获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发的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187] - 刘先生于1994年自江西财经大学取得会计学学士学位,2011年自瑞士维多利亚大学取得商业管理硕士学位,2008年11月获高级会计师资格[189] - 张先生自1987年7月起在中国中央财经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1994年及1999年分别成为副教授及教授[190] - 郭先生于1992年7月 - 1994年3月任职于中国商业部科学研究院,1994年3月 - 2001年3月任职于国内贸易部,2001年4月 - 2008年4月任北京讯典科技总经理,自2008年4月起任北京中购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192] - 谢日康于2020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年1月 - 2017年12月任深圳高速公路非执行董事,2017年12月 - 2022年11月任天彩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194][195] - 兰先生于2002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获五年制建筑学本科学历[198] - 于先生于2006年9月 - 2018年9月受聘于华润置地及其关联公司,2018年9月 - 2020年11月任深圳市鲜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21年5月 - 2022年8月任佳兆业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199] 公司上市及款项用途 - 2021年上市筹集所得款项净额总额8.418亿元[174] - 2022年变更所得款项净额拟定用途,原计划55%用于意向收购,现重新分配用于整租服务模式下零售商用物业租赁及翻新[175] 公司重大事项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当日,公司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182]
坚持有品质发展,提升派息率
第一上海证券· 2024-04-10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9%,达到1.71亿元,毛利率为52.5%[1] - 公司2023年累计同店销售额同比上升18%,累计同店客流同比上升39%[1] - 公司2023年每股股息为0.12元,息率为9.9%;2024年预计每股股息为0.12元,息率为10.6%[3] 财务状况 - 公司持续加大轻资产项目应收款项催收,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99亿元,净现比为1.75[1] - 公司提升派息率至70%,每股派息13港仙,同比增长23.8%[1] - 公司累计回购约384.7万股,共计542.2万港元,积极回馈股东[2] 未来展望 - 公司2023年全年新开6个项目,完成全年目标,预计2024年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约1.82亿元、2.05亿元、2.26亿元[2] - 公司预计2024年市盈率为10倍,目标价为2.0港元,较现价有54%的上升空间,买入评级[2] - 2024年预计第一上海证券有限公司的委托管理服务收入将持续增长,预计增长率分别为13.0%、11.6%和15.8%[4]
Coco Park产品线走出深圳,多项核心指标稳步增长
平安证券· 2024-03-21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6.35亿元,同比增长13.0%[1]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1亿元,同比增长10.9%[1] - 公司全年股息每股为13.0港仙,同比增长23.8%[1] - 公司2023年销售额、回款额双双近300亿元,位列克而瑞年度权益销售额排行榜43位[4] 用户数据 - 公司同店客流同比增长39%,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8%[1] - 公司出租率同比上升0.3pct至92.8%,收缴率同比提升1.3pct至99.8%[1] - Coco Park产品线首次走出深圳,开业招商率达92%至95%[2] - 公司合约面积约284万平米,开业面积约165万平米,已开业项目27个,筹备中项目20个[2]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2025年EPS预测分别为0.19元、0.21元,2026年新增EPS预测为0.24元[5]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9倍、5.3倍、4.7倍,维持“推荐”评级[5] - 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2026年预计货币资金将达到1332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141.3%[8] - 预计2026年营业额将达到872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37.2%[8] - 公司2026年预计ROE为11.6%,较2023年略有下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