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再生医学(0815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再生医学(08158.HK):中期纯利460.9万港元 同比减少78.2%
格隆汇· 2025-08-22 23:5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2739.1万港元 同比减少54.2% [1] - 毛利1788.2万港元 同比减少54.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60.9万港元 同比减少78.2% [1] - 基本每股盈利1.51港仙 [1] 经营指标 - 收益与毛利降幅基本同步 均超过54% [1] - 溢利降幅显著高于收益降幅 达78.2% [1]
中国再生医学(0815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2 19:33
财务业绩同比变化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2739.1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978.5万港元下降54.2%[2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1788.2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949.0万港元下降54.7%[2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460.9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109.3万港元下降78.1%[2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1.51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6.93港仙下降78.2%[22] - 2024年同期净利润为2109.3万港元2025年同比下降78%[25][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2739万港元,同比下降54.19%[105][10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1788万港元,同比下降54.72%[105][10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税前溢利为461万港元,较上年同期2109万港元大幅下降[105][108] - 集团总收入同比下降54.2%,从5978.5万港元降至2739.1万港元[57] - 集团税前溢利同比下降78.1%,从2109.3万港元降至460.9万港元[57] 成本和费用变化 - 员工福利开支下降24.6%,从835.3万港元降至629.7万港元[69] - 已售存货成本下降61.5%,从475.7万港元降至183.1万港元[69] - 经营开支总额为1759万港元,同比下降20.44%[106][108] - 2025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支出为71.1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0.9万港元增长16.7%[95] - 员工薪酬总额(含董事薪酬及退休福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835万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30万港元,同比下降24.6%[131][134]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874.7万港元[29] - 期末现金及银行结余为728.2万港元较期初减少68%[2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净流出1547.3万港元同比扩大101倍[29] - 外汇汇率变动对现金产生332.7万港元正向影响[29] 资产负债状况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728.2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270.2万港元下降67.9%[23]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为2514.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15.0万港元增长505.8%[23]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净流动负债为665.8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5.7万港元增长1095.3%[2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净资产为2906.4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519.7万港元增长15.3%[2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租赁负债总额为2498.8万港元(流动部分799.1万+非流动部分1699.7万)[2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股东贷款总额为5106.0万港元(流动部分362.9万+非流动部分4743.1万)[24] - 净流动负债为666万港元,较2024年末56万港元显著增加[109][114] - 净资产为2906万港元,较2024年末2520万港元增长[109][114]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728万港元,其中621万港元为港元计价[111][116] - 流动负债为5976万港元,超过流动资产5310万港元[112][117] - 股东贷款为5106万港元,较2024年末4910万港元增加[113][117] - 资产负债比率(股东贷款/权益总额)为1.76,较2024年末1.95有所改善[113][117] - 集团总资产增长16.4%,从13.57亿港元增至15.79亿港元[60] - 美学医疗分部资产增长42.7%,从1.01亿港元增至1.44亿港元[6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扣除减值)为3851.1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801.5万港元增长37.5%[8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94.2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62.2万港元增长51.4%[8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66.2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84.1万港元下降56.7%[88] 业务分部表现 - 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分部收入为2416万港元,医疗分部收入为323.1万港元,集团总收入为2739.1万港元[57] - 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分部溢利1355.9万港元,医疗分部亏损110.1万港元,分部总溢利1245.8万港元[57] 地区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收入占比98.9%,从5936.8万港元降至2708.9万港元[64]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下降27.6%,从417万港元降至302万港元[64] 管理层及董事会变动 - 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为王闯先生[3] -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委任雒敏女士为非执行董事[1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委任周旭东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委任陈乐彤女士为公司秘书[1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刘明博士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 - 董事变动:2025年4月25日任命非执行董事,2025年6月30日任命及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87][191] - 当前董事会包含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89][191]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王闯先生)担任[176][178] 其他应收款项相关调整 - 其他应收款项修改导致确认新金融资产,涉及金额约236.23百万港元[39][41] - 修改原其他应收款项亏损约17.276百万港元[39][41][45][48] - 其他应收款项利息增加约7.59百万港元(2024年)和8.097百万港元(2025年)[39][48] - 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15.424百万港元[39][41] - 其他应收款项净变动约43.83百万港元[39][41] - 2024年重列后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0.316百万港元[45][48] - 非流动其他应收款项重列调整后增加67.577百万港元[45] - 流动其他应收款项重列后余额为61.755百万港元(调整减少60.78百万港元)[45] 收入确认方式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中时间点确认收入8.94百万港元,时间段确认收入18.451百万港元[46]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中时间点确认收入25.742百万港元,时间段确认收入34.043百万港元[46] 股东结构及重大权益 - 董事王闯持有73,875,530股,占已发行股本24.28%[138] - 全辉控股有限公司持有58,254,776股,占比19.15%[140] - 马德民与黄国强各被认定持有58,342,276股,占比19.18%[140] - 中央汇金投资持有15,774,466股,占比5.18%[140] - 常州市耀光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有26,240,000股,占比8.62%[140] - 常州市中民星空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企业持有16,060,000股,占比5.28%[140] - 戴玉民被授予875,000股期权(经股份合并调整后),行权价每股90港元[141] - 全辉控股将15,774,466股质押予Optimus Prime Management Ltd[141] - 戴先生持有公司58,254,776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19.18%[143] - 戴先生获授购股权可认购875,000股股份,行使价每股90.00港元[143] - 财政部持有中国东方资产管理约71.55%股份将划转至汇金公司[145][146] - 耀光及雷昌娟女士被视为持有26,240,000股股份权益[145][146] - 李先生个人持有2,138,000股股份,总计权益60,392,776股占已发行股本19.85%[146][147] - 民星及孔玉东女士被视为持有16,060,000股股份权益[148][150] - Optimus持有公司157,744,659股股份的抵押权益[146][147] - 全辉将15,774,466股股份权益抵押予Optimus[143] - 戴先生于2022年3月31日获发破产令,其股权归属受托人[144] 购股权及股份计划 - 购股权计划于2025年6月27日终止,未行使期权继续有效[154][155] - 股份奖励计划于2025年6月27日股东周年大会上终止,不再授出新购股权[1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15年授出的购股权数量保持330,200份,期间无变动[159] - 购股权行使价格经调整后为90港元,原始行使价格为0.45港元[159] - 购股权分五个期间归属,未行使部分可累积至后续期间行使[159][161] - 新员工授信规则:司龄少于12个月者适用特殊归属安排[161] - 期间1(2017.3.16-2018.3.15)最多可行使20%购股权[161] - 期间2(2018.3.16-2019.3.15)可行使最多20%购股权并含期间1未行使部分[1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半年内无新授出、行使、重新分类或失效购股权[159] - 所有未行使购股权仍保持有效行权状态[1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390,520份[163] - 2024年12月31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390,520份[163] - 报告期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授予新购股权(Granted: NIL)[163] - 报告期内没有购股权被行使(Exercised: NIL)[163] - 报告期内没有购股权被重新分类(Reclassified: NIL)[163] - 报告期内没有购股权失效(Lapsed: NIL)[163] - 购股权行使价格为每股0.291港元[163] - 经调整行使价格为每股58.20港元[163] - 该批购股权授予日期为2016年9月9日[163] - 购股权计划包含五个行使期间,最终行使期至2025年9月15日[163][165] - 新购股权计划于2025年6月27日采纳,计划授权限额可供授予的股份数量为30,425,248股,服务提供商分项限额为3,042,524股[1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授出购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数量占六个月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的比例为0.000013[172] - 购股权行使价因股份合并已作相应调整[169] - 购股权授予安排分五个归属期,每个期间最多可行使20%的期权,未行使部分可累计至后续期间[167][168] - 自新购股权计划采纳以来未授予任何购股权[172] - 公司目前仅存在原有购股权计划和新购股权计划两种股份计划[172] 公司股本结构 - 公司法定股本为5亿股,面值总额10亿港元;已发行股本304,252,480股,面值总额6085万港元[9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未发行任何股本证券[173][175] - 公司经历两次股份合并:2019年5月16日每20股面值0.01港元股份合并为1股面值0.20港元股份;2023年9月6日每10股面值0.20港元股份合并为1股面值2.00港元股份[168][17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81][185] 公司治理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79][183] - 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181][185] - 公司未安排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177][178] - 董事证券交易合规确认覆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80][184] - 报告期后无重大事件发生[182][18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未经审核[2]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股份代号为8158[2] - 公司于香港的主要营业地址位于尖沙咀弥敦道132号美丽华大厦2310–2318室[16]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大新银行等[17] - 公司核数师为Linksfield CPA Limited[17] 员工人数变化 - 员工总数从2024年6月30日的39人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4人,降幅达38.5%[131][134] 市场环境与信用条款 - 2025年香港零售市场出现收缩,内地客户购买力和消费意愿受限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99][100] - 公司客户平均信用期为60-180天,供应商授予的平均信用期为30-60天[85][88] 累计亏损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减少至28.58565亿港元[26] 储备及权益变动 - 其他储备项下特殊储备保持-20万港元未发生变动[25][26] - 股份溢价账户保持32.15749亿港元报告期内无变动[25][26] - 换算储备因汇率变动产生74.2万港元损失[26]
中国再生医学(08158) - 董事会会议通知
2025-08-12 16:51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內容概不負 責,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並 明 確 表 示 概 不 就 本 公 告 全 部 或 任 何 部 份 內 容 而 產 生 或 因 倚 賴 該 等 內 容 而 引 致 之 任 何 損 失 承 擔 任 何 責 任。 China Regenerative Medicine International Limited 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8158) 董事會會議通知 中 國 再 生 醫 學 國 際 有 限 公 司(「本公司」)之 董 事(「董 事」)會(「董事會」)茲 宣 佈 謹 訂 於 二 零 二 五 年 八 月 二 十 二 日(星 期 五)舉 行 董 事 會 會 議,藉 以(其 中 包 括)考 慮 及批准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 綜 合 中 期 業 績 及 其 刊 發,以 及 派 付 股 息(如 有)。 承董事會命 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 主 席、行 政 總 裁 兼 執 行 董 事 王 闖 香 港,二 零 二 五 年 ...
中国再生医学(08158)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1:10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8158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 | HKD | | 0.2 HKD | | 1,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 | HKD | | 0.2 HKD | | 1,000,000,000 | ...
研判2025!中国再生医学行业产业链图谱、政策、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先进医疗技术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加速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5 09:20
行业概况 - 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构建新组织器官的医学技术,涵盖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多领域技术 [1][2]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58.2亿美元,较2021年200.4亿美元增长78.7%,主要驱动力为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 [1][11] - 细胞治疗占全球收入57.7%,组织工程占28.3%,器官移植等领域仍处研发阶段 [1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干细胞采集储存、生物材料试剂(培养基/活性材料)及3D生物打印机等设备 [4] - 中游代表企业有正海生物、冠昊生物、迈普医学等研发生产商 [4] - 下游应用于医疗机构、医美及科研机构,覆盖骨关节炎修复、器官移植、抗衰老等场景 [4] 政策环境 - 美国通过《21世纪治愈法案》加速审批,2023年将干细胞列为生物制造重点项目,目标5年内提升干预效果 [6] - 欧盟通过《先进技术治疗医学产品法规》,日本2014年实施《再生医学安全法》完善监管 [6] - 中国2009年起将干细胞治疗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2023年支持北京开展干细胞国际研发合作 [7][11]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龙头强生布局CAR-T疗法,巴德专注细胞修复,盖氏主导口腔再生领域 [16][18] - 国内企业差异化布局:正海生物聚焦口腔/神经外科修复材料,冠昊生物覆盖眼科/整形等多科室 [18] - 迈普医学2024年营收2.78亿元(+20.6%),正海生物2024年营收3.63亿元(-12.2%)但2025Q1回升8.7% [18][20] 技术发展趋势 - 3D生物打印与基因编辑技术融合推动个性化器官制造,iPSCs技术突破免疫排斥难题 [22] - AI算法应用于疾病模型预测,提升治疗精准度 [22] - 干细胞治疗从罕见病向骨关节炎/帕金森等常见病扩展,部分进入III期临床 [24] 市场前景 - 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255.4亿美元 [12] - 全球约1000家企业参与研发,587项临床处于II期,97项进入III期 [12] - 医美抗衰(皮肤/毛发再生)和康复养老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24]
中国再生医学(0815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7:08
公司人员变动 - 曾浩贤先生于2024年8月20日辞任非执行董事[8][9] - 丘煥法先生于2024年7月2日辞任公司秘书,同日黄宝田先生获委任[8][9][10][11] - 报告期内,集团委任5名董事,其中1名在报告期内辞职,1名为女性[125][12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KY1 - 1111 Grand Cayman的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邮政信箱2681号[10][11][12][13] - 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弥敦道132号美丽华大厦2310–2318室[10][11]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恒生銀行有限公司等[10][11] - 公司核数师为金道連城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11] - 公司有关开曼群岛法律的法律顾问是Conyers Dill & Pearman,有关香港法律的是丘煥法律師事務所与倪子軒律師行合夥[12][13] - 公司开曼群岛股份过户登记总处是Conyers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及股份过户办事处在联合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2][13][14] - 公司网址为www.crmi.hk,股份代号为8158[13][14]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2024年公司聚焦医疗学术交流项目,董事会实施三项核心战略[17] - 公司实施组合优化、内地合作、人才与管治提升三项核心策略推动业务发展[21] - 公司将客户网络视为宝贵资产,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客户保留率并产生口碑[20][29][32] - 公司将继续争取扩大保健行业业务范围机会,适时重新分配资源维持领先地位[31][34]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约9062万港元,较去年(2023年约6949万港元)增长约30.41%[35] - 2024年公司毛利约5765万港元,较去年(2023年约1942万港元)增长约196.83%,主要因当年严格控制服务费,成本效率提高[35] - 2024年公司实现盈利约1775万港元,而2023年亏损约1.077亿港元,主要因其他应收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1229万港元(2023年其他应收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8300万港元)[36] - 2024年公司总经营开支约5152万港元,较去年(2023年约4554万港元)增长约13.14%[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负债约56万港元(2023年净流动资产约2079万港元),净资产约2520万港元(2023年约1179万港元)[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270万港元(2023年为333万港元)[39] - 2024年度收益约9062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0.41% [40] - 2024年毛利约5765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96.83% [40] - 2024年年度溢利约1775万港元,上一年度亏损约1.077亿港元 [40] - 2024年营运开支总额约5152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3.14% [40]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约56万港元,上一年度流动资产净额约2079万港元 [41]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约252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 [4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270万港元,上一年度为333万港元 [42]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贷款约4910万港元,上一年度为3521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1.95(2023年:2.99) [44][5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34名雇员,上一年度为46名,本年度雇员薪酬总额约1658万港元,上一年度为1599万港元 [60][65] - 2023年12月29日公司附属拟向目标公司注资约1117.25万港元,完成后将持有约33.3%权益 [58][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1229万港元,2023年为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8300.1万港元[66][69] - 2022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约为2.51457亿港元,相应减值亏损约为727.3万港元[83][86] - 2023年集团就其他应收款项作出进一步减值亏损约为8300.1万港元[84][87] 其他应收款项信贷风险相关 - 还款计划下的其他应收款项全期违约概率为45.8%,违约损失率为61.2%[73][74] - 未逾期且不在还款计划中的其他应收款项全期违约概率为1.2%,违约损失率为61.7%[73][74] - 一般方法项下的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厘定[67][70] - 计算预期信贷亏损的公式为:预期信贷亏损 = 违约风险 x 违约概率 x 违约损失率[67][71] - 确定还款计划下其他应收款项违约概率时,考虑最高风险类别,数据参考穆迪2024年违约率研究[75] - 确定还款计划下其他应收款项违约损失率时,参考穆迪2024年违约率研究[75] - 确定未逾期且不在还款计划中其他应收款项违约概率时,考虑平均风险类别,数据参考穆迪2024年违约率研究[77][78] - 确定未逾期且不在还款计划中其他应收款项违约损失率时,参考穆迪2024年违约率研究[77][78] - 估值师进行前瞻性调整时采用回归模型,考虑过往及2024年预测宏观经济指标和过往市场违约数据[75][77][78] - 2023财年全期违约概率为14.11%,2024财年未逾期且不在还款计划下的结余为1.2%,还款计划下的结余为45.8%[81] - 2023财年预期信贷亏损率为8.98%至47.9%,2024财年未逾期且不在还款计划下的结余为0.8%,还款计划下的结余为28.0%[81] - 还款计划下的结余信贷风险类别由2023财年特定B3级升至最高风险类别[82] - 未逾期且不在还款计划下的结余信贷风险类别由2023财年特定B3等级降为平均风险类别[82] 公司财务报表审核相关 - 前任核数师因2023年1月1日其他应收款项期初结余账面价值审核范围受限对2023年综合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83][86] - 核数师因事项影响数据可比性对2024年综合财务报表意见有所保留[85][87] - 审核委员会同意公司管理层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基于专业知识及估值师评估报告的立场[88][90] - 针对2022年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的核数保留意见仅对2023年保留盈利及其他应收款项年初结余有结转影响[89][91] 公司董事相关信息 - 王闯先生46岁,为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兼董事会主席,2019年10月加盟集团[95] - 刘明博士68岁,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12月加盟集团,有逾25年医学临床及医院管理经验[96] - 霍春玉女士51岁,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0年1月加盟集团,有超20年商业和专业工作经验[98][101] - 梁文辉先生67岁,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1年会计、企业融资及企业管理工作经验[99][102] - 除已披露者外,无董事履历详情变动须根据GEM上市规则第17.50A条披露[100][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4名董事,包括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董事会致力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常规[105][108] - 公司在报告期间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但王闯先生同时担任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106][109] - 董事会认为将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归同一人有助于执行集团业务策略及提升运营效率[106][109] - 董事会将不时检讨现行架构,若物色到合适人选将委任为公司主席或行政总裁以确保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06][109]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条至5.67条所载的交易规定准则作为董事买卖公司证券的操守守则,董事在报告期内全面遵守[110][113] - 公司采纳适用于最高行政人员及高级财务主管的道德守则,制定相关原则以提升道德水平[111][114] - 董事会负责公司领导、监管及集团财务表现,专注整体策略和政策[112][115][118][120] - 董事会将集团日常管理等授权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但保留关键事项审批权[119][121] - 公司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负责推荐合适候选人[123][124][127] - 董事会定期审查董事贡献及时间投入,认为当前董事会组成适合公司业务[128][129] - 报告期内,管理层按企业管治守则向董事会提供月度更新资料[119][121] - 公司将按新委任董事个人需要给予培训,包括集团业务、责任及监管规定等内容[130][131] - 报告期内所有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如王闯先生等参与了A、B、C类课程[136][137][138] - 公司安排适当保险为董事责任提供保障,投保范围每年检讨[140][144] - 委任新董事由提名委员会考虑,其会向董事会作相关建议[141][145]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按当时在任董事人数计三分之一(非三倍数时为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董事将轮值退任[142][145] - 获董事会委任增添的董事留任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届时可重选[143][146] - 董事负责编制真实公平反映集团财务状况的报表,向股东呈列平衡易理解的评估[143][147] - 董事会每年安排两次会议,约每半年一次,必要时组织额外会议,定期会议提前至少十四天通知[152][157] - 报告期内董事会举行四次会议,其中两次为定期会议[158] - 执行董事王闯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比例均为100%(1/1、4/4)[159] - 非执行董事曾浩贤出席股东大会比例为100%(1/1),出席董事会会议比例为25%(1/4)[15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霍春玉、刘明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比例均为100%(1/1、4/4)[15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文辉出席股东大会比例为100%(1/1),出席董事会会议比例为75%(3/4)[159] - 全体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两年,须轮席退任及重选[163][166] - 董事会须根据2012年3月15日采纳的书面职权范围履行公司企业管治职责[169][171] - 董事会辖下有3个委员会,即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170][172] - 公司须设立审核委员会,最少三名成员须为非执行董事,大部分成员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一名须有专业资格或相关财务专长[174][175] - 审核委员会自2001年7月4日成立,书面职权范围于2016年3月16日修订[174][175] - 王闯担任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该举措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第C.2.1条[162][165] - 审核委员会所有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76]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与外聘核数师在无管理层在场情况下会面1次[178][18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83][184]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法定人数为2名成员[184][185] - 审核委员会成员梁文辉、刘明博士、霍春玉出席会议比例均为100%(2/2)[187] - 提名委员会自2005年7月22日成立,报告期内全体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89][191][192] - 提名委员会预定每年最少举行1次会议[190][193]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法定人数为2名成员[195][196] - 审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分别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76][190][193] - 审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主席分别在每次会议后向董事会报告进程及作出推荐建议[190][193] - 公司须按GEM上市规则第5.34条设立薪酬委员会,多数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8][200] - 薪酬委员会自2005年7月22日起成立并订明书面职权范围[198][200]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多数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9] - 薪酬委员会计划每年至少开会一次[199]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已发布在证券交易所和公司网站[199]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参考董事会企业目标审查和批准管理层薪酬提案[199]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美学及医疗美容服务分部表现优于去年,但医疗服务分部因竞争加剧及患者偏好转变表现较弱[28][32] 公司人员性别比例 - 集团所有雇员中,男性雇员占29.41%,女性雇员占70.59%[126][127]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04][107]
中国再生医学(0815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1:1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1年4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于港交所GEM上市,主要从事美学医疗美容及医疗产品与服务[7] - 公司已识别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医疗服务为经营及可呈报分部[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390,617千港元,2023年为69,487千港元[4] - 2024年毛利为57,654千港元,2023年为19,423千港元[4] - 2024年经营溢利为18,884千港元,2023年亏损106,720千港元[4]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7,752千港元,2023年亏损107,699千港元[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17,752千港元,2023年亏损107,699千港元[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溢利基本及摊薄均为5.83仙,2023年亏损37.60仙[4] - 2024年换算海外业务财务报表之汇兑亏损为4,348千港元,2023年为424千港元[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全面总收益为13,404千港元,2023年亏损108,123千港元[5] - 2024年总资产为135,709千港元,2023年为185,897千港元[6] - 2024年总负债为110,512千港元,2023年为174,104千港元[6] - 2024年公司收益为90,617千港元,2023年为69,48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0.4%[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7,752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107,699千港元[21] - 2024年集团资产为135,709千港元,2023年为185,897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7%[22] - 2024年集团负债为110,512千港元,2023年为174,10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6.5%[22] - 2024年来自客户收益为90,617千港元,2023年为69,487千港元;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6,986千港元,2023年为17,318千港元[23] - 2024年财务费用为1,132千港元,2023年为979千港元,其中2024年新增股东贷款利息开支647千港元[24]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相关费用中,材料成本9,909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6,602千港元;计入销售成本的服务费用23,054千港元低于2023年的43,462千港元[2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7,752千港元,2023年亏损107,699千港元;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83港仙,2023年每股亏损37.60港仙[2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622千港元,2023年为1,196千港元[31] - 贸易应收款项按发票日期0至90天账龄2024年为597千港元,2023年为646千港元;91至180天账龄2024年为13千港元,2023年为235千港元[32] - 2024年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05,163千港元,2023年为163,604千港元[33] - 2024年计提其他应收款项亏损拨备为36,845千港元,2023年为92,965千港元[33]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亏损拨备变动中,其他应收款项修订变动净额为 - 43,830千港元,年内确认的减值亏损(拨回)为 - 12,290千港元[34] - 基于发票日期,2024年0至30天贸易应付款项为336.9万港元,31至60天为47.2万港元;2023年0至30天为209.9万港元,31至60天为37.4万港元,供应商授予集团平均信贷期为30至60天[36] - 2024年集团收益约9062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0.41%;毛利约5765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96.83%;年度溢利约1775万港元,上一年度亏损约1.077亿港元[38] - 2024年集团营运开支总额约为5152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3.14%[3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56万港元,上一年度流动净资产约2079万港元;资产净值约2520万港元,上一年度约1179万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270万港元,上一年度为333万港元[4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5831万港元,流动负债约为5887万港元,营运资金比率为0.99;无银行借款,股东贷款约为4910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1.95[4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其流动资产约55.7万港元[6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约为5886.9万港元[6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270.2万港元[6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收益为82,004千港元,2023年为57,83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1.8%[17] - 2024年医疗服务收益为5,263千港元,2023年为8,30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6.6%[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分部溢利为41,154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87,733千港元[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医疗服务分部亏损为3,471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2,633千港元[21] 资金流动性与营运资金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55.7万港元[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约为5886.9万港元,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270.2万港元[9] - 公司董事认为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未来十二个月内到期的财务责任,因集团正寻求股本融资且主要股东将提供财务支持至2026年6月30日[9][10] 会计准则相关 - 集团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首次应用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2]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等多项新订准则及诠释已颁布但未于本报告期强制生效,集团未提早采纳[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公司将于该日应用准则,2026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比较资料将重列[15][16] 税务政策 - 香港两级制利得税制度下,合格集团实体首2,000,000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征税;中国附属公司按应课税溢利的25%缴纳企业所得税[25] 其他应收款项相关 - 2024年3月集团与服务供应商订立协议,供应商将在2024年3月至2028年12月免息分五期偿还约2.3623亿港元其他应收款项,修改原其他应收款项亏损约1727.6万港元,新其他应收款项实际年利率约为12%[35] 重大投资与收购 - 2023年12月29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再生健康拟向目标公司注资人民币1025万元(约1117.25万港元),完成后将持有约33.3%权益[49] - 2024年集团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45] 资产抵押与或有负债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产抵押或或有负债[48] 员工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内地共有34名雇员,2023年为46名[51] - 2024年度集团雇员薪酬总额约为1658万港元,2023年为1599万港元[51] 审计意见 - 前任核数师因2023年1月1日应收第三方其他应收款项期初结余账面价值审核范围受限发表保留意见,涉及2022年12月31日结转其他应收款项约2.51457亿港元及相应减值亏损约727.3万港元[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就该其他应收款项作出进一步减值亏损约8300.1万港元[60] - 金道连城对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之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58]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股息[55] 企业管治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第C.2.1条[53] 股东大会相关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在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刊载并适时寄发给股东[63] 公告相关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65] - 执行董事为王闯先生(主席兼行政总裁)[65]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霍春玉女士、刘明博士及梁文辉先生[65] - 公告资料遵照GEM上市规则刊载,董事承担全部责任[66] - 公告将由刊发日期起计至少保留七日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67]
中国再生医学(0815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0 21:45
财务表现 - 收入为XXX百万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XX%[9] - 毛利為XXX百萬港元,毛利率為XX%[9] - 淨利潤為XXX百萬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XX%[9] - 每股基本盈利為XX港仙[9] - 收益为59,78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74,216千港元下降19.4%[3] - 毛利为39,49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30,487千港元增加29.5%[3] - 期内溢利为16,828千港元,较上年同期12,762千港元增加31.9%[3] - 每股基本盈利为5.53港仙,较上年同期4.47港仙增加23.9%[12] - 收益为59,785千港元,同比下降19.4%[43] - 毛利为30,487千港元,毛利率为51.0%[38] - 集團收益約59,780,000港元,較上一期間減少19.44%[82] - 毛利較上一期間增加29.53%至約39,490,000港元[82] - 集團錄得溢利約16,830,000港元,較上一期間增加54.73%[82] 现金流及财务状况 - 公司擁有充足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為未來發展提供強大的財務支持[9] - 現金及銀行結餘為129,175千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163,604千港元下降20.9%[14] - 淨流動資產為34,656千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20,789千港元增加66.7%[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经营活动耗用现金净额为151,000港元[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投资活动耗用现金净额为529,000港元[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64,000港元[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减少净额为316,000港元[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余额为1,847,000港元[34] - 本集团於2024年6月30日錄得淨流動資產約34.66百萬港元及淨資產約25.14百萬港元,主要由於經營業務的溢利[83]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約1.85百萬港元[83]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營運資金比率為1.35[83]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資產負債比率為1.64[83]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並無銀行借款,但有股東貸款約41.21百萬港元[83] 业务发展 - 公司積極拓展再生醫療業務,並取得新的技術突破和產品上市[9] - 公司正在進行多項併購及戰略投資,以擴大市場份額和提升競爭力[9] - 公司對未來保持審慎樂觀態度,將繼續推進業務發展計劃[9] - 本集团附属公司自2021年起委聘一家中国实体提供美容医疗及美容服务,并已确认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该指定服务的收入为零[36,37] - 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分部收益為56,799千港元,占总收益的95.0%[51] - 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分部溢利為28,844千港元,占总溢利的107.0%[51] - 集團將繼續爭取擴大其於保健行業之業務範圍,並適時重新分配資源以加強和維持其在大健康產品及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82] 股东及管理层 - 董事王闯持有集团24.28%的股份[89][90][91] - 全輝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集团19.15%的股份[95] - 馬德民及黃國強分別持有集团19.18%的股份[95] - 李韌持有集团19.15%的股份[95] -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制的基金持有集团5.18%的股份[95] - 常州市耀光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及其控制人雷吕娟持有集团8.62%的股份[96] - 常州市中民星空企業管理諮詢服務合夥企業 (有限合夥)及其控制人孔玉束持有集团5.28%的股份[96] - 全輝控股有限公司由李韌先生和戴昱敏先生最終全資擁有[1] - 戴昱敏先生獲授予17,500,000份購股權,可按每股0.45港元的行使價認購17,500,000股股份[1] - 戴昱敏先生被宣告破產,其財產包括股權已歸屬於受託人[1] - 李韌先生個人擁有2,138,000股股份[2] - 本集團於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主要管理人員薪酬為609,000港元[79]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共有39名员工,主要分布于香港及中国内地[88] - 集团薪酬及奖金政策参考员工个人表现及经验而定,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薪酬总额约8,350,000港元[88] 企业管治 - 本公司已遵守GEM上市規則附錄C1所載之企業管治守則的所有守則條文,惟主席兼任行政總裁一職偏離守則條文C.2.1[114]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本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簡明綜合中期財務報表[115] - 本公司及其任何附屬公司於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內概無購買、贖回或出售任何本公司上市證券[115] - 於報告期後直至本報告日期概無發生任何重大事件[116] 購股权计划 - 本公司根据2011年9月14日通过的决议案采纳了一项购股权计划[10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根据该计划
中国再生医学(0815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22:26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已公布[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59,785千港元,同比下降19.5%[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39,490千港元,同比增长29.5%[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除税后溢利为16,828千港元,同比增长31.9%[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53港仙,同比增长23.7%[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29,175千港元,同比下降21.0%[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流动资产为34,656千港元,同比增长66.7%[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权益为25,135千港元,同比增长113.1%[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汇兑亏损为3,486千港元,同比下降30.8%[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综合收入为13,342千港元[23] - 公司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出为151千港元,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出为529千港元,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364千港元[2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316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47千港元[2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59,785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74,216千港元[3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83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20千港元[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权益持有人的溢利为16,828千港元,同比增长31.9%[6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加权平均普通股数为304,252千股,较2023年同期的285,429千股增长6.6%[6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59.7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9.44%[8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39.4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9.53%[8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溢利为16.8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4.55%[8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开支为22.1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5.88%[8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34.66百万港元,较2023年底增加66.67%[8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净资产为25.14百万港元,较2023年底增加113.23%[8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85百万港元[8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营运资金比率为1.35,较2023年底的1.14有所改善[8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1.64,较2023年底的2.99显著下降[84] 公司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以及医疗服务[28]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GEM上市[2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代理业务收入为零,而2023年同期为约25,875,000港元[2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代理业务净亏损为零,而2023年同期为约897,000港元[30] - 公司主要经营分部包括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和医疗服务[4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收入为25,742千港元,医疗服务收入为34,043千港元[3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美学医疗及美容服务收入为3,291千港元,医疗服务收入为70,925千港元[38] - 公司对外销售及收入为59,785千港元,其中香港市场贡献59,368千港元,中国市场贡献417千港元[52] - 公司分部溢利为26,972千港元,未分配企业开支为9,574千港元,财务费用为617千港元[45] - 公司集团税前溢利为16,82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890千港元有所增长[45][46] - 公司主要客源来自中国内地,但2024年中国经济环境严峻可能影响业务发展[82] 公司财务结构与负债 - 公司资产总额为145,07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5,897千港元有所下降[49] - 公司负债总额为119,93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4,104千港元有所下降[49] - 公司财务费用为638千港元,其中包括租赁负债利息314千港元和股东贷款利息324千港元[5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应收贸易账款为1,55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96千港元增长29.7%[7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29,17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3,604千港元下降21.0%[7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应付贸易账款为5,51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73千港元增长122.8%[7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重大资产抵押或或有负债[85][8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具体未来计划[8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资本及其他承诺[8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85] 公司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王闯持有公司股份73,875,53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约24.28%[91] - 全輝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8,254,776股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的19.15%[95] - 戴昱敏先生被視為持有公司58,342,276股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的約20.44%[100] -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5,774,465股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的5.18%[95] - 常州市耀光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持有公司26,240,000股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的8.62%[97] - 常州市中民星空企業管理諮詢服務合夥企業持有公司16,060,000股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的5.28%[97] - 李先生个人持有2,138,000股股份,总计拥有60,392,776股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9.85%[101] - Optimus Prime Management Ltd. 拥有157,744,659股股份的抵押权益,由COAIF全资拥有[101] - COAIF、COAMI、Wise Leader、东银及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被视为在Optimus持有的15,774,465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01] - 耀光及雷昌娟女士各自被视为在26,240,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01] - 民星及孔玉东女士各自被视为在16,060,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03]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执行董事为王闯先生(主席兼行政总裁),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霍春玉女士、刘明博士及梁文辉先生[1] - 公司董事对中期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全部责任[2] - 公司主席王闯先生同时兼任行政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123]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124]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124] - 公司董事及主要股东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中拥有任何权益[108] - 公司于2011年9月14日通过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参与者对集团的贡献,并吸引和保留高素质员工[10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330,200份[10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390,520份[114] - 公司购股权的行使价格为每股0.45港元[109] - 公司购股权的行使价格为每股0.291港元[113] - 公司购股权的授予日期为2015年9月16日[109] - 公司购股权的授予日期为2016年9月9日[113] - 公司购股权的可行使部分为90.00%[109] - 公司购股权的可行使部分为58.20%[113] - 公司购股权的授予期间为2017年3月16日至2025年9月15日[113] - 公司购股权的授予期间分为五个期间,每个期间最多可行使20%[1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116][117][11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授出的购股权中可行使部分为20%[120][121] - 新员工在加入公司少于12个月或尚未开始工作时,最多可获得20%的购股权[12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发行任何股本证券[123] 公司员工与薪酬 - 公司员工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为8,35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060千港元有所增加[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除董事外)的薪酬为60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15千港元下降40.0%[7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员工总数为39人,主要分布在香港和中国内地,较2023年同期的29人有所增加[89][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员工薪酬总额(包括董事薪酬及退休福利计划供款)约为835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06万港元增长约37.8%[89][90] 公司税务与拨备 - 公司未就中国企业所得税作出拨备,因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在中国产生任何应课税溢利[59] - 公司未就香港利得税作出拨备,因有足够的税务亏损可供拨作抵销香港的应课税溢利[60] 公司报告与披露 - 公司中期报告全文将适时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发布[1] - 公司中期报告包括简明综合损益表、财务状况表、权益变动表及现金流量表[3] - 公司未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符合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GEM上市规则[2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银行利息收入为3千港元,政府补助收入为36千港元[3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银行利息收入为9千港元,政府补助收入为0千港元[3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收益为44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1千港元[39] - 公司特殊储备反映了2001年重组时收购附属公司股份面值与发行股份面值的差额[25] - 其他储备包括增加附属公司股权所付代价的公平值与非控股股东权益调整金额的差额,以及股东贷款本金与其公平值的差额[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派发中期股息,与2023年同期一致[88] - 报告期后至报告日期未发生任何重大事件[126] 公司股份与合并 - 公司于2023年9月6日进行了股份合并,每10股每股面值0.20港元的股份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2.00港元的合并股份[121][122] - 公司于2019年5月16日进行了股份合并,每2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0.20港元的合并股份[121][122]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股本为304,252,480股,每股面值0.20港元,总面值为60,850千港元[75] 公司注册与银行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总办事处位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132号美丽华大厦2310–2318室[6]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大新银行、华夏银行及江南农村商业银行[6] - 公司核数师为中正天恒会计师有限公司[6] 公司市场定位与风险 - GEM市场定位为中小型公司提供上市平台,投资风险较高[2]
中国再生医学(0815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8-08 22:59
预期信贷亏损与减值亏损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确认其他应收款项的重大减值亏损为83,001,000港元,较2022年的7,273,000港元大幅增加[1] - 2023年全期违约概率为14.11%,违约损失率为63.65%,预期信贷亏损率从8.98%(本季度)至47.90%(自开立发票起超过365日)不等[2] - 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评估预期信贷亏损,计算公式为:预期信贷亏损=违约风险x违约概率x违约损失率[3] - 2023年违约概率的输入值参考了历史记录、行业信贷研究及前瞻性调整,假设平均现金流量加权全期为2.5年[4] - 2023年违约概率的输入值较2022年有重大变动,主要由于信贷风险类别从一般全行业风险升至特定B3等级风险[6] - 2023年还款期限从2022年的1至2年延长至2.5年,基于5年还款计划[6] - 2023年预期信贷亏损率从8.98%(本季度)至47.90%(自开立发票起超过365日),较2022年的1.08%至10.99%显著上升[7] - 公司参考穆迪2023年违约率研究确定违约损失率,并结合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前瞻性调整[5] - 公司其他应收款项的收款风险从低风险转为高风险,主要由于2023年5月起暂停与第三方的业务经营[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确认应收第三方款项减值亏损约83,001,000港元,较2022年的7,273,000港元大幅增加[9] - 公司管理层和审核委员会认为,2022年度的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确认不会对2023年度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产生不同观点[10] 代理业务表现与收益调整 - 公司预计2024年代理业务将进一步萎缩,主要由于中国客户更倾向于访问香港诊所中心而非中国诊所中心[13] - 公司2022年度的收益从231,612,000港元重列为41,537,000港元,主要由于代理业务的收益确认方式调整[12] - 公司2021年度的收益从282,897,000港元重列为103,935,000港元,同样由于代理业务的收益确认方式调整[12] - 公司2023年代理业务带来亏损净额约881,000港元,较2022年的纯利14,668,000港元大幅下降[13] 公告信息与披露 - 本公告的資料乃遵照GEM上市規則而刊載,旨在提供有關本公司的資料[14] - 董事確認本公告所載資料在各重要方面均屬準確完備,沒有誤導或欺詐成分[14] - 本公告將由刊發日期起計至少保留七日於聯交所網站[14] - 本公告亦將於本公司之網站www.crmi.hk內登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