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一信用(08215)
icon
搜索文档
FIRST CREDIT(08215)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17:08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第一信用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3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8215 | 說明 | 普通股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250,000,000,000 | HKD | | 0.02 | HKD | | 5,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250,000,000,000 | HKD | | 0.02 | HKD | | 5,000,000, ...
FIRST CREDIT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249.67万港元 同比减少94%
智通财经· 2025-08-30 00:29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益为97.45万港元 同比增长6.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49.67万港元 同比大幅减少94% [1] - 每股亏损为0.07港仙 [1]
FIRST CREDIT(0821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0:14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收益为974,512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12,469港元增长6.8%[10] - 公司贷款融资利息收入为97.4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1.25万港元增长6.8%[36] - 回顾期间收入增至约97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91万港元增长6.59%[95][10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49.6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180.42万港元大幅改善94%[5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收窄至25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180万港元改善94%[116][122] - 期内亏损为2,496,685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1,804,195港元大幅减少94.0%[10]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49.6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180.42万港元改善94%[48] - 经营亏损为2,470,684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1,751,941港元显著收窄94.1%[10] - 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596,685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1,804,195港元大幅收窄[15] - 基本每股亏损为0.07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15港仙改善93.9%[10] - 摊薄每股亏损为0.07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15港仙改善93.9%[10] - 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0.00007港元,去年同期为0.00115港元[48] - 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加权平均股数36.288亿股计算[53] 成本和费用控制 - 行政开支为1,827,187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619,878港元减少30.3%[10] - 行政开支减少至183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62万港元下降30.2%[110] - 行政费用从2024年同期的262万港元降至183万港元,减少30.15%[106] - 财务费用为26,001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2,254港元减少50.3%[10] - 财务费用总额为2.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23万港元下降50.3%,主要因应付债券利息减少[43] - 财务费用降至3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万港元减少40%[115][121] - 其他经营开支为零,去年同期为2,368,503港元[10] - 其他经营开支降至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37万港元减少100%[114][120] - 其他亏损从2024年同期的17万港元降至零[99][103] - 董事酬金总额为112.0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0.67万港元下降7.2%[45] - 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支出112.02万港元,同比下降7%[81] - 雇员福利开支(不含董事)为65.3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4.09万港元下降37.2%[45] - 员工总薪酬为177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25万港元下降21.3%[12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薪酬总额为17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25万港元下降21.3%[134] 资产质量与减值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达1,617,85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512,734港元大幅减少95.7%[10]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大幅增至161.7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751.27万港元,降幅达95.7%[45] - 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大幅减少,从2024年同期的3751万港元降至162万港元,降幅95.68%[108]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大幅减少至162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751万港元下降95.7%[111] - 应收贷款从12,293,518港元减少至11,620,910港元,下降5.5%[13] - 应收贷款总额为6.579亿港元,其中应收定息贷款5.598亿港元,应收应计利息9817.64万港元[57] - 应收贷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6.463亿港元,其中独立评估4.365亿港元,集体评估1.151亿港元,应计利息9472.54万港元[57] - 减值应收贷款总额为6.379亿港元,占应收贷款总额的97%[65] - 应收定息贷款实际利率区间为8.5%至46%[57][58] 现金流与流动性 - 流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期初的2,431,295港元减少至期末的988,395港元,下降59.4%[18] - 银行及现金结余从2,431,295港元减少至988,395港元,下降59.4%[13] - 现金结余减少至10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43万港元下降58.8%[117] -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442,9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净流出的3,495,247港元有所改善[18] - 流动比率为10.17倍,较2024年末的13.28倍下降23.4%[125][131] - 净流动资产为1297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1545万港元下降16.1%[125][131] - 公司总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39,099,054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6,502,369港元,减少6.6%[13] - 2025年6月30日净债务为24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69万港元下降34.96%[136][142]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8.62%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6.59[136][142] 投资与金融资产 - 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100,000港元[10] - 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从910,000港元减少至810,000港元,下降11.0%[13]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公平值亏损226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1.1万港元[40] - 以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香港上市股本证券从22.6万港元降至0[72] - 公司银行利息收入大幅下降至67港元,去年同期为3518港元,降幅达98.1%[38] 业务运营与策略 - 净息差从去年同期的8.19%提升至11.1%,增长2.91个百分点[97][98][102] - 逾期少于3个月及超过3个月但未减值贷款的收益均为零[96][101] - 公司采取保守贷款策略导致2023及2024财年利息收入下降[86][90] - 2025年上半年重点追收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未偿还贷款[88][91] - 通过预算控制措施努力控制开支[89][92] - 全球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因素对业务产生间接不利影响[86][9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主席职位自2020年3月起空缺,未能完全遵守企业管治守则C.2.1至C.2.9条款[156] - 董事会主席职位自2020年3月9日起空缺导致无法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2.1至C.2.9条[160] - 公司未能符合GEM上市规则第5.05(1)条要求董事会至少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9][162] - 公司未能符合GEM上市规则第5.28条要求审核委员会最少由三名成员组成[159][162] - 公司未能符合GEM上市规则第5.34条要求薪酬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159][162] - 审核委员会目前仅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未达最低三人要求[176][178] - 公司承诺在三个月内物色合适独立非执行董事人选以满足上市规则要求[164][169]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1月24日起暂停买卖并将维持暂停直至另行通知[167][172] - 公司复牌申请仍待批核且无法提供具体复牌时间表[175][177] - 公司已根据GEM上市规则第17.26A条在2018年8月1日至2025年8月14日期间共发布32次公告[168][173] - 在回顾期间未发现董事证券交易违规事件[165][170] 人力资源 - 员工总数减少至6人,较2024年末的8人下降25%[129] - 员工总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8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名,降幅为25%[134] 其他财务事项 - 公司未计提香港利得税,因在报告期内产生税务亏损[46] - 累计亏损从745,546,893港元扩大至748,043,578港元,增加0.3%[15] - 流动负债总额从1,257,904港元增加至1,415,591港元,增长12.5%[13] - 使用权资产从980,425港元减少至958,658港元,下降2.2%[13] - 集团质押应收账款800万港元作为债券发行抵押品,金额与2024年同期持平[135][141] - 公司未设立购股权计划[138][144] - 无重大或有负债[139][145] - 无重大或有负债[83] - 回顾期间未使用外汇对冲工具[137][143] - 大股东肖国良持有10.704亿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29.50%[149] - 公司法定股本50亿港元,已发行股本7257.6万港元[76] - 公司代表董事为执行董事邓锡聪[179] - 公司名称为第一信用金融集团有限公司[179] - 财报电话会议举行时间为2025年8月29日[179] - 公司注册地位于香港[179]
FIRST CREDIT(08215)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08-18 16:33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 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並於百慕達存續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8215)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十八日 於本公告日期,董事會由執行董事賴思妤女士及鄧錫聰先生,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黃健 寧先生及黃瑞洋先生組成。 董事會會議通告 第一信用金融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僅此公 佈,將於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九日(星期五)召開董事會會議,藉以(其中包括)考慮 及批准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及 其發佈,以及考慮派發中期股息(如有)。 承董事會命 第一信用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鄧錫聰 ...
FIRST CREDIT(08215) - (1) 停牌最新进展之更新资料及 (2) 继续暂停股份买...
2025-08-14 21:3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本公告全部或任何 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並於百慕達存續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8215) (1)停牌最新進展之更新資料及 (2)繼續暫停股份買賣 本定期公告乃由第一信用金融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 集團」)根據GEM上市規則第17.26A條而作出。 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二零一八年八月一日、二零 一八年十一月一日、二零一九年二月一日、二零一九年五月二日、二零一九年六月 二十四日、二零一九年八月一日、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一日、二零二零年一月三十一 日、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九日、二零二零年七月三十一日、二零二零年十月三十日、 二零二一年二月一日、二零二一年四月三十日、二零二一年七月三十日、二零二一 年十月二十九日、二零二二年一月二十八日、二零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二零二二 年七月二十八日、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二零二三年一月二十七日、二零二三 年四月二十七日、二零二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二零 ...
FIRST CREDIT(08215)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5 17:06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公司名稱: 第一信用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5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8215 | 說明 | 普通股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250,000,000,000 | HKD | | 0.02 | HKD | | 5,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250,000,000,000 | HKD | | 0.02 | HKD | | 5,00 ...
FIRST CREDIT(0821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0:0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8215[16]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1月24日起暂停买卖,将维持暂停直至另行通知[97] - 公司根据GEM上市规则第17.26A条,在2018年8月1日至2025年1月28日期间多次刊发公告[98][101] - 截至2025年1月28日公告日,公司复牌申请仍待批核,现阶段无法提供具体复牌时间表[100][102] 业务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继续经营放债业务,向个人、企业及外籍家庭佣工提供有抵押及无抵押贷款[17] - 2025年公司目标聚焦寻找优质个人贷款客户,收紧客户选择标准[2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精力将放在追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贷款还款上[20] - 2025年公司集中资源发展个人贷款,上半年追收香港和中国未偿还贷款[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贷款结余由2023年12月31日约9659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约1229万港元[17] - 2023和2024财年因公司采取保守贷款策略,利息收入减少[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43万港元,公司有足够资金维持运营[2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43万港元,资金充足维持运营[23] - 2024年收益约183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635万港元减少约71.18%[27][30] - 2024年个人贷款34.8万港元,2023年为158.2万港元;企业贷款2024年为132.4万港元,2023年为155.3万港元;外籍家庭佣工贷款2024年为9.6万港元,2023年为158.7万港元[31] - 2024年放债业务净息差约3.74%,2023年同期约12.00%[34][35][37] - 2024年无抵押貸款净息差约5.90%,2023年约13.78%;有抵押貸款净息差2024年约0.31%,2023年约8.73%[36][37][38] - 2024年其他收入约391万港元,2023年约3万港元;2024年其他收益约87万港元,2023年其他亏损约453万港元[39][40][43] - 2024年行政开支约485万港元,2023年约1012万港元[46][50] - 2024年贷款应收款减值损失转回约703万港元,2023年为约1.3707亿港元[48] - 2024年应收利息减值损失约9095万港元,2023年为约216万港元[49] - 2024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回约703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约1.3707亿港元[51] - 2024年应收利息减值亏损约909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16万港元[51] - 2024年应收贷款独立评估预期信贷亏损为6117.4万港元,2023年为1.30223亿港元[61] - 2024年应收贷款集体评估预期信贷亏损为 - 6820.8万港元,2023年为684.6万港元[61] - 2024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总计 - 703.4万港元,2023年为1.37069亿港元[61] - 2024年其他经营开支约372万港元,2023年约529万港元[64][66] - 2024年财务费用约9万港元,2023年约15万港元[65][67] - 2024年财务费用总计8.8万港元,2023年为14.8万港元,其中租赁负债利息从11万港元降至0.8万港元,应付债券利息从3.8万港元增至8万港元[6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亏损较2023年减少约8599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1.5295亿港元[70][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43万港元,2023年约374万港元[74][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545万港元,2023年约9746万港元;流动比率约13.28倍,2023年约50.55倍[75][78] - 2024年公司全职员工11名,2023年为12名;2024年员工薪酬总额约429万港元,2023年约690万港元[82][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也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具体未来计划[80][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超过集团资产总值5%的重大投资[81][8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已抵押资产[88][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3年也为零[89][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或然负债,2023年也无[91][96] 风险管理与监控 - 公司至少每季对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拨备进行集体评估,每月进行独立评估[52][53][55] - 公司发放贷款前进行信贷风险评估,采用「双眼」程序审批信贷[57][58][60] - 公司贷款提取后定期检讨及监察还款状况,加大应收贷款及利息追收力度[58][59][60] 企业管治报告相关 - 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104][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企业管治守则第C.2.1至C.2.9条及第F.2.2条外,公司遵守全部守则条文[106][110] - 公司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2024年无违规事件[108][111]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长期战略等多项职责,向股东负责公司战略发展[113][114] - 截至企业管治报告日期,董事会含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至少三分之一,且至少一名具备专业资格或财务专长[115] - 公司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独立性确认[116] - 董事会将日常管理工作 delegated 给执行董事和管理层[118] - 年报日期董事会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后者占比超三分之一[122][126] - 公司细则规定每届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轮席退任,每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23][126] - 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服务协议不超3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书为期2年[125][126] - 2025年3月18日何婉薇辞任执行董事及信贷委员会成员,邓锡聪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信贷委员会成员[127] - 2025年3月27日吕卓锋辞任执行董事及信贷委员会主席[127] - 前董事主席李䤼洪2020年3月9日离世,截至报告日期主席职位悬空[128][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何婉薇担任行政总裁[130][132] - 企业管治报告日期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2年[131][133] - 定期董事会会议每年召开2次,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135] - 涉及公司运营重大问题的董事会会议提前合理时间通知[135] - 董事会预定每半年定期举行两次会议,至少提前14日发通知;其他会议在合理时间前发通知[138] - 全体董事在会议前至少3日或协定日期获议程草案及文件[136][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部分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周年大会情况:何婉薇女士5/5、1/1;赖思妤女士5/5、1/1等[140] - 2024年所有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1.4条[143][147] 各委员会情况 - 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评估独立董事候选人资格,委员会每年评估独立性[144][148] - 审核委员会于2011年成立,报告日期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9][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召开两次会议[150] - 审核委员会成员黄瑞洋于2024年2月2日获委任为主席,王志维于2024年9月23日终止委任,各成员出席会议次数与会议举行次数均为2/2[151] - 审核委员会主要功能为监察公司财务报表等完整性,定期检讨财务监控等体系,年内已审阅集团财务业绩等并就外聘核数师重新委任向董事会提建议,董事会与审核委员会意见一致[151][152][153][154] - 截至企业管治报告刊印日期,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28条关于审核委员会的规定[157][159] - 提名委员会于2011年成立,截至报告日期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4年举行两次会议,各成员出席次数与会议举行次数均为2/2[158][159][160][161]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能为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就董事相关事宜向董事会提建议[161][162] - 董事任命以任人唯才为准则,考虑董事会多元化目标,提名委员会按提名政策评估候选人并尽职审查后向董事会推荐[163][168] - 提名委员会定期检讨提名政策及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并向董事会推荐修订建议[164][168] - 自2020年3月9日前任主席离世,提名委员会努力物色人选,截至报告日期主席职位仍空缺,但认为董事会整体运作保持权力平衡[165][168] - 提名委员会认为董事会成员多元化达适当平衡,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并讨论董事退任等事宜[166][169] - 公司有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设计董事会组成时从多方面考虑多元化,任命基于任人唯才[167] - 公司于2011年成立薪酬委员会,截至报告日期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74][1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各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78][1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董事以外并无其他高级管理人员[181][183] - 公司于2007年设立信贷委员会,截至报告日期由两名执行董事组成[185][1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信贷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部分成员出席率为100%[186][187] - 公司制定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从多方面考虑董事会成员多元化[170] - 董事会设有提名政策,明确甄选、委任及重新委任董事的程序及标准[172][175] - 提名委员会定期或按需评估董事会空缺,采用多种方法物色候选人[173][176]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向董事会提薪酬建议、厘定薪酬方案等[179][182] - 合规委员会于2010年成立,旨在确保集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187] - 合规委员会于2010年成立,信贷覆核委员会于2018年成立[188][199] - 截至报告日期,合规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信贷覆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90][197]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合规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信贷覆核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191][200] - 合规委员会成员冯锦文博士、赖思妤女士、王志维先生、黄健宁先生、黄瑞洋先生出席合规委员会会议的比例均为100%(2/2)[192] - 合规委员会定期审阅集团遵守放债人条例、GEM上市规则、证券及期货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事宜[192][193] - 公司已采纳相关合规手册,规管集团有关放债人条例、证券及期货条例、GEM上市规则等的合规事宜[192][193] - 回顾年度内,合规委员会未发现集团存在重大合规问题[195][198] - 合规委员会向董事会及公司管理层提出内部控制、环境、社会及管治和企业管治方面的建议[195][198] - 信贷覆核委员会根据信贷覆核报告及逾期贷款报告对不同贷款个案进行定期覆核[196][199] - 信贷覆核委员会将审阅已获批贷款个案,查看是否根据集团信贷政策获批[196][199]
FIRST CREDIT(0821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4-01 06: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8215[2][17] - 公司网站为www.fcfg.com.hk[17]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17] 贷款业务数据变化 - 公司贷款余额从2023年12月31日约9659万港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约1229万港元[18] - 集团贷款结余从2023年12月31日约9659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约1229万港元[23] 贷款业务策略 - 2023和2024财年公司采取保守放贷策略致利息收入减少[19] - 2025年公司计划聚焦优质个人贷款客户并严格筛选标准[2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将重点追讨香港和中国内地未偿还贷款[21] - 2025年公司旨在集中资源发展个人贷款,选择客户实施更严格标准控制违约风险[24] - 2025年上半年信贷控制部门及债务追收代理将主力追收香港和中国的未偿还贷款[24] 资金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集团银行和现金余额约243万港元[22] - 公司认为现有资金足以维持当前经济环境下的运营[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43万港元,公司认为资金充足维持运营[24]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43万港元,2023年约为374万港元[75][7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净额约243万港元,2023年约374万港元,2024年和2023年资产负债比率均为零[95] 费用控制 - 公司通过预算控制措施努力控制费用[22] 收益数据变化 - 2024年收益约183万港元,较2023年约635万港元减少约71.18%[28][31] 净息差数据变化 - 2024年放债业务净息差约3.74%,去年同期约12.00%[35][36][38] - 无抵押貸款净息差从2023年约13.78%降至2024年约5.90%,有抵押貸款从约8.73%降至约0.31%[37][38][39] 其他收入及收益数据变化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约3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约391万港元,2024年主要来自坏账收回[40][44] - 2024年录得其他收益约87万港元,2023年录得其他亏损约453万港元[41][44] 行政开支数据变化 - 2024年行政开支约485万港元,较2023年约1012万港元减少,主要因雇员开支和折旧费用减少[47] - 2024年行政开支约485万港元,2023年约为1012万港元,减少因雇员开支及折旧费用减少[51] 应收贷款减值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回约70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3707万港元,减少主要因终止确认应收贷款的亏损减少[49][52] - 2024年应收利息减值亏损约909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16万港元[50][52] - 2024年应收贷款独立评估的预期信贷亏损为6117.4万港元,2023年为13022.3万港元[62] - 2024年应收贷款集体评估的预期信贷亏损为 - 6820.8万港元,2023年为684.6万港元[62] 其他经营开支数据变化 - 2024年其他经营开支约372万港元,2023年约为529万港元,减少因债务回收机构服务费和其他一般费用减少[65] - 2024年其他经营开支降至约372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529万港元减少[67] 财务成本数据变化 - 2024年财务成本约9万港元,2023年约为15万港元,主要包括租赁负债利息和应付债券利息[66] - 2024年财务费用降至约9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5万港元减少,其中租赁负债利息从11万港元降至0.8万港元,应付债券利息从3.8万港元增至8万港元[68][69] 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亏损数据变化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亏损减少约8599万港元,2023年约为1.5295亿港元[71][72] 流动资产净值及流动比率数据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约1545万港元,2023年约为9746万港元,流动比率约13.28倍,2023年约为50.55倍[76][79] 员工数据变化 - 2024年全职员工11名,2023年为12名,2024年员工薪酬总额约429万港元,2023年约为690万港元[83][87] 重大收购、投资及资产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具体未来计划[81][85] - 2024年12月31日无持有超过集团资产总值5%的重大投资[82][86] 资产抵押及负债率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无已抵押资产,资产负债率为零,2023年亦为零[89][90][94] 股份交易情况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1月24日起暂停交易,直至另行通知[93]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1月24日起暂停买卖,将维持至另行通知[98] 公告刊发情况 - 公司根据GEM上市规则第17.26A条,在2018年8月1日至2025年1月28日期间多次刊发公告[99][102] 金融工具对冲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使用金融工具进行对冲[96] 或然负债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或然负债,2023年也无[97] 企业管治守则遵守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年,除企业管治守则第C.2.1至C.2.9条及第F.2.2条外,公司已遵守全部守则条文[107][111] 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情况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2024年无违规事件[109][112] 董事会职责及构成 - 董事会负责集团战略、重大交易等,向股东负责公司战略发展[114][115] - 截至企业管治报告日期,董事会符合GEM上市规则相关要求,含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至少三分之一[116] - 公司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独立性确认,认为他们均独立[117]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董占比超三分之一[123][127] - 根据公司细则,三分之一董事须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席退任,每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24][127] - 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服务协议不超三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书为期两年[126][127] - 公司已遵守GEM上市规则,董事会含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占比至少三分之一[120] 董事会人员变动 - 2025年3月18日,何婉薇辞任执行董事及信贷委员会成员,邓锡聪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信贷委员会成员[128] - 2025年3月27日,吕卓锋辞任执行董事及信贷委员会主席[128] - 前董事会主席李䤼洪于2020年3月9日离世,截至报告日期主席职位悬空[129][133] 行政总裁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何婉薇担任行政总裁[131][133] 董事会日常管理及会议安排 - 董事会授权执行董事及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定期检讨财务业绩及表现[119][121] - 全体董事有权获公司秘书、管理人员及监察主任提供意见及服务,费用由公司承担[121] - 董事会预定每半年定期举行两次会议,需至少提前14日通知董事;各会议前至少提前3日或协定日期发议程草案及文件[136][139] 董事出席率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何婉薇、赖思妤等多位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00%(1/1),谢丝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40%(2/5)[141] 董事专业发展情况 - 2024年所有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1.4条守则条文[144][148] 提名委员会情况 - 提名委员会每年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参考上市规则独立性标准[145][149] - 提名委员会于2011年成立,截至报告日期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4年举行两次会议,各成员出席会议次数与会议举行次数之比均为2/2[159][160][161][162]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能为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就董事相关事宜向董事会提建议[162][163] - 董事任命以任人唯才为准则,考虑董事会多元化可量度目标,提名委员会按提名政策评估候选人并尽职审查后向董事会推荐[164][169] - 提名委员会定期检讨提名政策及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讨论修订并推荐给董事会批准[165][169] - 自2020年3月9日前任主席离世,提名委员会努力物色人选,截至报告日期主席职位仍空缺,但认为董事会整体运作保持权力及授权平衡[166][169] - 提名委员会认为董事会成员多元化达适当平衡,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讨论及检讨董事退任及重选等事宜[167][170] - 公司有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设计董事会组成时从多方面考虑多元化,所有任命基于任人唯才[168] - 董事会设有提名政策,明确董事甄选、委任及重新委任的程序和标准[173][176] - 提名委员会定期评估董事会空缺,采用多种方法物色董事候选人[174][177]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2011年成立,截至报告日期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0][1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召开两次会议[151] - 审核委员会成员黄瑞洋于2024年2月2日获委任为主席,王志维于2024年9月23日终止委任,各成员出席会议次数与会议举行次数之比均为2/2[152] - 审核委员会主要功能为监察公司财务报表等完整性,定期检讨公司财务监控等体系,年内已审阅集团财务业绩等并就外聘核数师重新委任向董事会提建议,董事会与审核委员会意见一致[152][153][154][155] - 截至企业管治报告刊印日期,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28条关于审核委员会组成规定[158][160] 薪酬委员会情况 - 薪酬委员会于2011年成立,截至2024年报告日期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75][178]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各成员出席率均为100%(2/2)[179][180]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向董事会提薪酬建议、厘定薪酬方案等[180][183] 高级管理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董事以外并无其他高级管理人员[182][184] 信贷委员会情况 - 信贷委员会于2007年设立,截至报告日期由两名执行董事组成[186][187]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信贷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部分成员出席率为100%(1/1)[187][188] 合规委员会情况 - 合规委员会于2010年成立,旨在确保集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188] - 截至报告日期,合规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91][198]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合规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192] - 合规委员会成员冯锦文博士、赖思妤女士、王志维先生、黄健宁先生、黄瑞洋先生出席会议次数均为2/2[193] - 合规委员会定期审阅集团遵守放债人条例、GEM上市规则、证券及期货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事宜[193][194] - 回顾年度内,合规委员会未发现集团存在重大合规问题[196][199] - 合规委员会向董事会及公司管理层提出内部控制、环境、社会及管治和企业管治方面建议[196][199] - 合规委员会职责包括设立及审阅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监察人员培训、监督行为守则等[189] - 公司已采纳相关合规手册规管集团合规事宜[193][194] 信贷复核委员会情况 - 信贷复核委员会于2018年成立[189][200] - 截至报告日期,信贷复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91][198] - 信贷复核委员会职责包括根据报告对贷款个案定期复核、审阅已获批贷款是否符合信贷政策[200] 贷款风险管理措施 - 公司至少每季对应收贷款及利息的减值拨备进行集体评估,每月进行独立评估[53][54][56] - 公司发放贷款前进行信贷风险评估,采用“双眼”程序审批,贷款提取后定期监察还款状况[58][59][61] - 公司密切监察应收贷款及利息评估信贷风险,加大追收力度,或与客户协商还款安排及采取法律行动[60][61]
FIRST CREDIT(0821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6 21:13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912,469港元,较2023年的17,159,460港元大幅下降[5] - 同期,公司经营亏损为41,751,941港元,较2023年的25,290,244港元有所增加[5] - 除税前亏损为41,804,195港元,较2023年的25,393,117港元增加[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41,804,195港元,较2023年的25,402,909港元增加[5] - 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1.15港仙,较2023年的0.70港仙增加[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41804195港元,2023年同期为25402909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1,804,195港元,2023年同期为25,402,909港元[26][29] - 回顾期内公司收益减少至约91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1716万港元[51] - 回顾期内公司放债业务净息差约为8.19%,去年同期约为13.44%[51] - 回顾期内公司其他亏损约为17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216万港元[52][55] - 回顾期内公司行政开支减少至约262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601万港元[53][56] - 回顾期内公司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约为3751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3143万港元[58] - 回顾期内公司其他经营开支减少至约237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286万港元[63] - 回顾期财务费用减少至约5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10万港元[64] - 回顾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未经审核综合亏损约418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2540万港元[64] 资产负债情况 - 于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2,020,948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7,051,070港元减少[8] - 流动资产总额为62,408,954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9,431,611港元减少[8] - 流动负债总额为1,792,52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66,960港元减少[8] - 资产净值为82,637,382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4,441,577港元减少[8] - 股本为72,576,000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82637382港元,较2024年1月1日的124441577港元减少[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总额673,397,683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77,042,030港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净额58,964,068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587,292港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逾期亦未减值应收贷款2,073,959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211,868港元[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减值应收贷款671,323,724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5,830,162港元[36]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现金结余约14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374万港元[6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约606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9746万港元[6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约34.82倍,2023年12月31日约50.55倍[6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持有超资产总值5%的重大投资[66][6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8名员工,2023年12月31日有23名[70] - 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雇员薪酬总额约225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418万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抵押约800万港元应收贷款作债券抵押品,2023年6月30日无[71]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495247港元,2023年同期为20812486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68601港元,2023年同期为7072379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2402港元,2023年同期为834986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249048港元,2023年同期为14575093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91092港元,2023年同期为5261618港元[10] 财务报表编制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相关准则及规定编制[11] - 本期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11] 收益来源与结构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所有收益均来自香港的信贷融资,收益为贷款利息收入[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五大客户收益占总收益84.0%,最大客户占24.6%;2023年无单一客户收益占比达10%[12] - 2024年上半年贷款融资利息收入为912,469港元,2023年为17,159,460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已信贷减值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零港元,2023年为13,036,219港元[14][15]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518港元,2023年为3,145港元[17] 各项收支对比 - 2024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无亏损,2023年亏损274,751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金融资产已变现收益44,174港元,2023年为239,876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应付债券利息为42,384港元,2023年无此项费用[20]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无折旧,2023年折旧429,429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为37,512,734港元,2023年为31,430,381港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0港元,2023年同期为9,792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总额为0港元,2023年同期为645,500港元[28][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总额为0港元,2023年同期为274,751港元[28][31]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向股东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3][25] 应收贷款情况 - 应收定息贷款实际利率介于8.5%至46%[33][35] 或然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无)[46][47] 管理人员薪酬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主要管理人员支付短期雇员福利119.172万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1.5万港元,总计120.672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20万港元、1.5万港元,总计121.5万港元[44] 股本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法定股本为250亿股每股0.02港元的普通股,共计50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36.288亿股每股0.02港元的普通股,共计7257.6万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43] 证券投资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153.1896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0[39] 业务策略与展望 - 2023和2024财年,公司保守贷款策略致利息收入下降[49]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业务好转,前提是资金和财务状况良好[49] - 2024年,公司目标是聚焦优质个人客户发展个人贷款,选择客户时实施更严格标准控制违约风险[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信贷控制部门及债务追收代理主力追收香港和中国的未偿还贷款[49] - 公司制定业务计划改善业务表现,使放债业务持续经营[49] - 集团通过采取各种预算控制措施努力控制开支[48][49] - 公司将继续维持收益及信贷质量,密切监察资本基础确保资金充裕[51] 业绩变动原因 - 收益减少主要因回顾期内已信贷减值的应收贷款应计利息减少[51] - 其他亏损下降主要因回顾期内上市证券投资的公平值亏损减少[52][55] - 行政开支减少主要因回顾期内雇员开支及折旧费用减少[53][56] 重大交易与投资计划 - 回顾期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2024年6月30日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具体计划[67][69] 股权权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公司或其关联法团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权益及淡仓[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肖国良持有公司10.704亿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9.50%[75] 证券交易情况 - 回顾期内,公司及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7]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应用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企业管治守则原则维持企业管治[77] - 虽主席职位空缺,董事会仍能有效运作,重大决策由董事会作出,日常运营由行政总裁监管[78] - 因董事会主席空缺,吕卓锋任2024年6月21日股东大会主席并回答提问[79] - 公司采纳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回顾期内无违规事件[82] - 回顾期内,无董事及紧密联系人有与集团业务竞争或利益冲突业务[82] 股份买卖情况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1月24日起暂停买卖,将维持至另行通知[84] - 公司根据GEM上市规则第17.26A条,在2018年8月1日至2024年7月30日期间多次刊发公告[84] - 尽管2019年7月31日公司股份仍暂停买卖,联交所保留行使将公司除牌的权利[84] - 公司持续努力与证监会沟通及回应质询,以求尽快恢复股份买卖[84] - 公司复牌申请仍待批核,现阶段无法提供具体复牌时间表[84] 审核委员会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6][8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报告及集团于回顾期间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86][87] 财务资料审核 - 董事会认为财务资料的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GEM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法律规定,且已作出充足披露[86][87]
FIRST CREDIT(0821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21: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与收入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912,469港元,2023年同期为17,159,460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518港元,2023年同期为3,145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贷款融资利息收入为912,469港元,2023年同期为17,159,460港元[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信贷减值的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零港元,2023年为13,036,219港元[15][16]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518港元,2023年为3,145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减少至约91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1716万港元[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亏损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其他亏损为166,813港元,2023年同期为2,155,283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41,751,941港元,2023年同期为25,290,244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41,804,195港元,2023年同期为25,393,117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1.15港仙,2023年同期均为0.70港仙[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总额为41,804,195港元,2023年同期为25,402,909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为零港元,2023年为274,751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已变现收益为44,174港元,2023年为239,876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贷款的减值亏损净额为37,512,734港元,2023年同期为31,430,381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贷款的减值亏损净额为37,512,734港元,2023年为31,430,381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零港元,2023年为9,792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1,804,195港元计算,2023年为25,402,909港元,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均为3,628,800,000股[27][3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亏损约为17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216万港元[53][56] - 回顾期内公司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约3751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3143万港元,亏损增加因逾期应收贷款增加[59] - 回顾期内公司录得未经审核综合亏损约418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2540万港元,主因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增加和收益减少[66][7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费用开支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749,174港元,2023年同期为15,007,322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经营开支为2,368,503港元,2023年同期为2,860,903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52,254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873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应付债券利息为42,384港元,2023年为零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9,870港元,2023年为102,873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零港元,2023年为429,429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零港元,2023年为696,431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为262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601万港元[54][57] - 回顾期内其他经营开支减少至约237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286万港元,主要因推广及专业费用减少[64] - 回顾期内财务费用减少至约5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10万港元[65][6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负债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2,020,948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051,070港元[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62,408,954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9,431,611港元[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792,52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66,960港元[9]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82,637,382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4,441,577港元[9] - 2024年6月30日期末权益总值为82,637,382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254,199,983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定息贷款为576,645,956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0,940,605港元;应收应计利息2024年6月30日为96,751,727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101,425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总额为673,397,683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77,042,030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后,2024年6月30日为58,964,068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587,292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未逾期亦未减值的有抵押应收款为2,073,959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180,690港元;减值应收款2024年6月30日为671,323,724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5,830,162港元[3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在香港上市的股本证券金融资产为1,531,896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0[4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也无[47][4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约14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374万港元[67][7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额约606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9746万港元[67][7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34.82倍,2023年12月31日约为50.55倍,下降主因应收贷款减少[67][7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超过资产总值5%的重大投资[73][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抵押约800万港元的应收贷款作为债券抵押品,2023年6月30日无此情况[79][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净债务约3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现金净额约170万港元[80][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0.36%,2023年12月31日不存在负债比率[80][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也无[82][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量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495,247港元,2023年同期为20,812,486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68,601港元,2023年同期为7,072,379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2,402港元,2023年同期为834,986港元[11]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91,092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5,261,618港元[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相关准则和规定编制,应与2023年年度财务报表一并阅读[12] - 2024年起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集团表现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2] - 除特定披露外,集团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平值相若[13] - 法定股本为250,000,000,000股每股0.02港元的普通股,共计5,000,000,000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628,800,000股每股0.02港元的普通股,共计72,576,000港元,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44] - 2024年上半年向主要管理人员支付短期雇员福利1,191,720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15,000港元,共计1,206,720港元;2023年上半年短期雇员福利1,200,000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15,000港元,共计1,215,000港元[45] - 2024年上半年净息差约为8.19%,去年同期约为13.44%[51][52] - 收益减少主因回顾期间已信贷减值的应收贷款应计利息减少[52] - 其他亏损下降主因回顾期间上市证券投资公平值亏损减少[53][56] - 行政开支减少主因回顾期间雇员开支及折旧费用减少[54][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员工总数为8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名减少[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薪酬总额约225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418万港元减少[77] - 回顾期内,集团业务收益及成本主要以港元计值,未使用金融工具进行对冲[81][85]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信贷融资业务 - 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集团所有收益来自香港的信贷融资,收益为贷款利息收入[13] - 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集团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占比84.0%,最大客户收益占比24.6%[13] - 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无单一外界客户收益占集团收益10%或以上[13] - 应收定息贷款实际利率介于8.5%至46%[34][36] - 2023和2024财年因保守贷款策略致利息收入下降[50] - 2024年公司目标聚焦优质个人客户发展个人贷款,实施更严客户选择标准[50] - 2024年上半年信贷控制部门及债务追收代理主力追收香港和中国未偿还贷款[50] 公司治理与运营相关 - 回顾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1] - 除企业管治守则第C.2.1至C.2.9条及第F.2.2条外,公司已遵守守则全部条文[91] - 前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李䤼洪于2020年3月9日离世,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主席职位仍悬空[91] - 2024年6月21日公司股东周年大会,执行董事吕卓锋获委任为主席并回答提问[93][95]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条款不逊于GEM上市规则标准,回顾期无违规事件[96] - 回顾期内无董事及紧密联系人拥有与集团业务竞争或利益冲突的业务或权益[96]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1月24日起暂停买卖,将维持暂停直至另行通知[98] - 公司根据GEM上市规则第17.26A条,在2018年8月1日至2024年7月30日期间多次刊发公告[98] - 尽管2019年7月31日公司股份仍暂停买卖,但联交所保留行使将公司除牌的权利[98]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0][10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报告及集团回顾期间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100][101] - 董事会认为财务资料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GEM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法律规定,且已作出充足披露[100][101] - 报告日期为2024年8月26日[101] 股权结构相关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87][8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肖国良持有10.704亿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9.50%[89] - 除肖国良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其他人士有相关权益或淡仓记录[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