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泰锦控股(08321)
icon
搜索文档
泰锦控股(08321)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16: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截至月份: | 2025年8月31日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泰錦控股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8321 | 說明 | 泰錦控股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 | HKD | | 0.05 | HKD | | 2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 | HKD | | 0.0 ...
泰锦控股(08321) - 2025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5-08-29 16:17
2025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關於本報告 泰錦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或「我們」)欣然提呈其截至二零二五年四月三十 日止年度(「報告期」)的環境、社會及管治(「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本環境、社 會及管治報告提供過往數年的持續表現、成就及所面對挑戰的年度更新,已更新以反應各持份者的權益。 報告範圍及界限 本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詳述本集團於報告期內的環境、社會及管治表現。我們於籌劃及制定環境、社會及管治 報告時應用重要性的概念。除另有指明外,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涵蓋本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的營運。 報告原則 本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相關資料的編製及呈列乃按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附 錄C2所載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編製。本公司編製本報告以符合「不遵 守就解釋」條文,其中披露強制性關鍵績效指標(KPI)。根據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採取以下原則: 確認 本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引用的資料來自官方文件、統計數據、以及管理及營運資料,由本集團根據有關內 部政策收集。本集團已制訂內部 ...
泰锦控股(08321)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8-29 16:17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严格的主题分组。每个主题仅包含单一维度的内容,并保留了原文关键点及其对应的文档ID引用。 财务业绩:收入与利润 - 公司收益从约38.1百万港元增加约2.5百万港元或约6.6%至约40.6百万港元[8][15] - 报告期净亏损约5.9百万港元较上年净亏损约11.4百万港元减少[9] - 净亏损减少主要因贸易应收款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减少和其他收益增加[9] - 公司收益增加主要因报告期内进行的地盘平整和装修工程增加[15] - 毛利增加约1.0百万港元(142.9%)至1.7百万港元,毛利率从1.9%提升至4.2%[17] - 净亏损从11.4百万港元减少至5.9百万港元[20] - 收益同比增长6.3%至40.55百万港元[165] - 毛利同比增长137%至1.72百万港元[165] - 经营亏损同比收窄48.4%至5.89百万港元[165] - 年度净亏损同比收窄48.4%至5.89百万港元[165] - 每股亏损从4.63港仙改善至2.39港仙[165] 财务业绩:成本与费用 - 直接成本增加约1.4百万港元(3.7%)至38.8百万港元[17] - 行政开支增加约2.1百万港元(53.8%)至6.0百万港元[18] - 其他收益或亏损增加约2.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9] 业务运营 - 公司主要从事香港地盘平整工程和装修工程业务[14][15] - 地盘平整工程包括打桩工程、山泥倾泻防护及修补工程[14][15] - 装修工程指对香港物业进行装修的工程[14][15] - 公司面临经营成本增加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10][14] - 公司计划扩展业务至物业发展设计建造和物业投资领域[10][14] - 公司仍将专注于香港地盘平整工程和装修工程业务[10][14]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最大客户占公司收益总额约71.6%,五大客户合计占比100.0%[112] - 最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约48.3%,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80.9%[112]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246,400,000股普通股,每股面值0.05港元[118] - 供应商关系稳定,主要供应商合作年限介于1-7年以上[109] - 公司收益及非流动资产高度集中于香港单一地理区域[113] - 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去年87.1%降至80.9%,显示供应商集中度下降[112] - 最大客户收益占比从去年51.5%显著提升至71.6%[112] - 公司与主要客戶維持1年至7年以上業務關係[108]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约7.4百万港元至3.1百万港元[22][2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为58.9百万港元(2024年:64.8百万港元)[22] - 现金及银行结余锐减70.7%至3.07百万港元[168][173]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长8.0%至38.29百万港元[16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10.72百万港元[173] - 资产净值下降9.1%至58.90百万港元[168] 金融资产投资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1.2百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27.3%[36] - 于皓文控股投资公允价值3.888百万港元,占金融资产组合18.4%[36] - 于中国集成控股投资公允价值5.410百万港元,占金融资产组合25.5%[36] - 公司对中国集成的总投资为2.0百万港元[39] - 公司持有中国集成5,410,000股股份,占其1.3%股权[39]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未从中国集成收取股息[3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金融资产减少7.0%至21.18百万港元[16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执行董事刘潭影于2024年12月12日辞任[41] - 公司于2025年1月1日任命31岁的Thanakon Kunna为执行董事[41] - 独立非执行董事乐可慰拥有29年银行业经验[44] - 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沈子量于2024年5月10日就任[45] - 董事会会议存在少于14天通知召开的情况[47]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60%[51] - 董事会成员中女性占比20%[53] - 报告期内举行7次董事会会议[57] - 2024年5月1日后举行1次董事会会议[57] - 郎俊豪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8/8次[58] - Thanakon Kunna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0/1次[58]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懿轩女士出席董事会会议8/8次[58] - 独立非执行董事罗智勇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8/8次[58] - 独立非执行董事乐可慰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8/8次[58] - 公司秘書沈子量完成不少於15小時專業培訓[88] 委员会运作 - 审核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所有成员出席率3/3[65] - 薪酬委员会在报告期内举行了2次会议[69] - 薪酬委员会所有成员(3人)会议出席率为100%(2/2)[71]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内举行了2次会议[77] - 提名委员会所有成员(3人)会议出席率为100%(2/2)[80] 内部控制与审计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进行了年度审阅[84] - 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阅,覆盖所有重大控制措施[85] - 外聘顾问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了审阅,未发现重大问题[85] - 董事会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充分有效[85] - 公司已采纳披露内幕消息政策[86] - 核數師薪酬為38萬港元[87]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和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已获审阅[67] 购股权计划 - 董事李懿轩持有1,600,000股未上市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0.65%[127] - 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涉及股份数目为45,44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8.5%[139][142][143] - 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45,44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8.5%[142] - 二零二四年五月一日至二零二五年四月三十日期间购股权总数从47,040,000份减少至45,440,000份,减少1,600,000份[139] - 二零二零年九月三十日授予的购股权每股行使价为0.12港元,与授予日收市价持平[143] - 二零二一年四月八日授予的购股权每股行使价为0.7港元,与授予日收市价持平[143] - 二零二二年五月十二日授予的购股权每股行使价为0.389港元,高于授予日收市价0.37港元[143] - 二零二四年购股权占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比例为19.1%,二零二五年降至18.5%[143] - 执行董事刘潭影持有的1,600,000份购股权在期内失效[139] - 购股权计划授予十名雇员各1,920,000份购股权(二零二一年)和十名雇员各2,304,000份购股权(二零二二年)[140][141] 股息与分派政策 - 可供分派储备约20.2百万港元,较去年19.5百万港元有所增长[123] - 报告期内未宣派任何中期或末期股息[116] - 股息政策考慮因素包括財務業績、營運資本要求和流動資金狀況[101][102] 审计事项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1641.2万港元[155] - 合约资产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978.5万港元[155] - 审计师将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的减值评估列为关键审计事项[155] - 管理层需对贸易应收款项可收回性及拨备充足性作出判断[155] - 减值评估参考客户信贷历史及当前市况等客观证据[155] - 审计程序包括抽样评估账龄分析和债务人逾期历史[159] - 审计师质疑管理层采用的信贷亏损拨备基准及判断[159] - 评估中应用估计亏损率参考历史违约率[159] - 上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由其他审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156] - 审计师对综合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不涵盖其他资料[158] 会计政策与准则 - 公司未提前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8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182][183]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将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18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第7号修订本将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183] - 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185] - 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三个层级[186] - 公司对租赁期12个月或以下的办公室应用短期租赁确认豁免[194] - 附属公司财务报表面临会计政策调整以保持一致性[189] - 失去附属公司控制权时按公允价值确认收益或亏损[190]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183] - 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初始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来自客户合约的贸易应收款项除外[195]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成本在损益中即时确认[195] - 实际利率法用于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摊销成本及分配利息收入和开支[195] - 金融资产满足特定条件后可分类为持作买卖[198] -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使用实际利息法确认利息收入[19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在每个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198] - 公允价值收益或亏损在损益确认,不包括股息或利息收入[198] - 金融资产分类为持作买卖需满足收购目的为近期出售等条件[199] - 金融资产可不可撤销地指定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以消除会计错配[198] - 信用减值金融工具在信用风险好转后按账面总值确认利息收入[198] 公司资本与股东事宜 - 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操作[135] - 报告期内公司无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收购[40] - 公司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40] - 股東特別大會需由持有至少10%投票權股東要求召開[91] - 股東特別大會召開要求需預繳合理足夠款項[91] - 董事會未在21天內召開股東特別大會需償付股東合理費用[92]
泰锦控股(08321)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8-08 16:45
购股权计划接纳条款 - 购股权计划接纳代价为1.00港元[3] - 购股权接纳期限为授出后21日内[3] - 购股权行使期限不超过十年[3] 公告披露合规要求 - 公告依据联交所GEM上市规则刊载[4] - 公告于联交所网站至少公示7日[4]
泰锦控股(08321.HK)年度收益约4060万港元 同比增加约6.6%
格隆汇· 2025-07-31 22:25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收益为4060万港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6.6% [1] - 净亏损为590万港元 较上年同期1140万港元亏损收窄48.2% [1]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39港仙 较上年同期4.63港仙改善48.4% [1] 现金流与分配 - 董事会未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末期股息 与上年情况一致 [1] 业绩变动原因 - 净亏损减少主要由于其他收益或亏损增加 [1]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合约资产的减值亏损减少同样推动亏损收窄 [1]
泰锦控股(08321)发布全年业绩,净亏损588.8万港元,同比减少48.39%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22:23
财务表现 - 公司收益4055万港元 同比增加6.34% [1] - 净亏损588.8万港元 同比减少48.39% [1] - 每股基本亏损2.39港仙 [1] 业务运营 - 收益增长主要源于地盘平整工程及装修工程增加 [1]
泰锦控股(08321)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31 21:5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收益约为406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6.6%[4]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净亏约为590万港元,上一年度为1140万港元[4]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2.39港仙,上一年度为4.63港仙[4] - 2025年毛利为171.6万港元,上一年度为72.4万港元[5] - 2025年经营亏损为588.8万港元,上一年度为1140.9万港元[5] - 建筑合约收益2025年为40,550千港元,2024年为38,132千港元[18] - 客户A 2025年收益贡献为29,048千港元,2024年为19,655千港元;客户B 2025年为4,827千港元,2024年为18,477千港元;客户C 2025年为6,675千港元,2024年无贡献[20] - 除税前亏损2025年为5,888千港元,2024年为11,409千港元[2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2025年为5,888千港元,2024年为11,409千港元,加权平均股份数目均为246,400千股[25] - 公司收益由二零二四年约38.1百万港元增加约2.5百万港元,或约6.6%,至二零二五年约40.6百万港元[32] - 公司毛利由二零二四年约0.7百万港元增加约1.0百万港元,或约142.9%,至二零二五年约1.7百万港元,毛利率由约1.9%增至约4.2%[33] - 公司报告期净亏约5.9百万港元,二零二四年约11.4百万港元[3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2025年为2,698千港元,2024年为2,150千港元[21] - 核数师审核服务薪酬2025年为380千港元,2024年为400千港元[21] - 分包开支2025年为38,834千港元,2024年为37,408千港元[21]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2025年为1,248千港元,2024年为5,637千港元;合约资产减值亏损2025年为448千港元,2024年为52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2025年为181千港元,2024年为 - 40千港元[21] - 公司直接成本由二零二四年约37.4百万港元增加约1.4百万港元,或约3.7%,至二零二五年约38.8百万港元[33] - 公司行政开支由二零二四年约3.9百万港元增加约2.1百万港元,或约53.8%,至二零二五年约6.0百万港元[34] - 截至2025年4月30日,集团拥有22名雇员,报告期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70万港元,2024年同期约为220万港元[48] 其他财务数据 - 于2025年4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829.2万港元,上一年度为3545.5万港元[6] - 于2025年4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07.4万港元,上一年度为1048.7万港元[6] - 于2025年4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512.3万港元,上一年度为6095.1万港元[6] - 与客户合约的贸易应收款项2025年为44,763千港元,2024年为40,883千港元;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2025年为16,412千港元,2024年为13,781千港元[2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二零二五年为18,698千港元,二零二四年为19,043千港元[27] - 法定股本于二零二五年及二零二四年均为2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均为12,320千港元[30] - 二零二五年四月三十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1百万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约10.5百万港元减少约7.4百万港元[38][40] - 二零二五年及二零二四年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均为零[4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232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2.464亿股,每股面值0.05港元[47] - 截至2025年4月30日,集团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120万港元[49] - 截至2025年4月30日,集团对皓文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本投资公平值为388.8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18.4%,占总资产的5.0%[50] - 截至2025年4月30日,集团对中国集成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本投资公平值为541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25.5%,占总资产的7.0%[50] - 截至2025年4月30日,集团个别公平值低于总资产5%的其他证券公平值为1187.8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56.1%,占总资产的15.3%[50] - 截至2025年4月30日,集团于皓文的投资总额约为190万港元,拥有972万股皓文股份,占皓文2.7%的股权[51] - 截至2025年4月30日,集团于中国集成的总投资为约200万港元,拥有中国集成541万股股份,相当于中国集成的1.3%股权[52]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5年度末期股息,上一年度也无股息派发[4] - 二零二五年及二零二四年董事会均未建议派付末期股息[37] 税务情况 - 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两个年度无应课税溢利,无利得税拨备[22] 业务发展计划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收购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也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其他计划[53] 证券交易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57]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6年9月26日成立审核委员会[63] - 审核委员会现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3]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乐可慰先生[6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报告期的年度业绩[63] 公告信息 - 公告将由刊发日期起至少7日可于联交所网站查阅[64] - 公告亦将刊载于公司网站[64]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郎俊豪先生及Thanakon Kunna先生[64] - 截至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罗智勇先生、李懿轩女士及乐可慰先生[64]
泰锦控股(0832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3 22:17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6.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6.6%[10]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0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3百万港元[11]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81港仙,去年同期为盈利1.75港仙[11] - 公司毛利率从2.1%增加至2.3%,主要由于高利润合约的收益贡献增加[17] - 直接成本从25.1百万港元减少至16.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6.25%[17] - 行政开支从1.5百万港元增加至5.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53.3%,主要由于专业费用及市场推广开支增加[18] - 公司其他收入及其他损益录得收益约3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340万港元[20] - 公司净亏损减少至2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30万港元[21]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6,333千港元,同比下降36.3%[64]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378千港元,同比下降29.0%[64]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除所得稅前虧損为1,997千港元,同比减少53.8%[64]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每股虧損为0.81港仙,同比下降53.7%[64] - 公司每股亏损从2023年的4,321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997千港元,降幅为53.8%[102] 现金流及资产负债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690万港元,较年初减少360万港元[22]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零,与年初持平[26]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現金及銀行結餘为6,949千港元,同比下降33.7%[68]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經營業務所用現金淨額为6,849千港元,同比增加456.8%[74]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投資活動所得現金淨額为3,311千港元[74]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淨額为3,538千港元,同比增加187.6%[74]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4月30日的10,487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10月31日的6,949千港元[113]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4月30日的5,661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10月31日的5,264千港元[117] - 应付保留金从2024年4月30日的11,113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10月31日的11,729千港元[117] - 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4月30日的2,269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10月31日的3,000千港元[117] - 贸易应付款项中,90天以上的应付款从2024年4月30日的2,642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10月31日的4,471千港元[118] 业务扩展与市场环境 - 公司计划在亚太地区其他市场(如日本、泰国及新加坡)扩展业务[15] - 香港政府承诺每年基本工程开支将超过1,000亿港元,整体建筑量将增至每年约3,000亿港元[15] 投资与资产 - 公司重大投资中,皓文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本投资公平值变动为544.4万港元,占总资产的9.1%[34] - 以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变动从2023年的2,947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3,881千港元,增幅为31.7%[90] - 以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香港上市的股本证券从2024年4月30日的19,608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10月31日的23,977千港元[113] 员工与薪酬 - 公司拥有21名雇员,较年初减少1名[32] - 公司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从2023年的1,197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171千港元,降幅为2.2%[91]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在2024年10月31日的薪酬为35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71千港元有所减少[123]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公司未进行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36]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持有公司股份及未上市购股权的比例为0.65%[41]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涉及股份数量为45,44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8.4%[61] - 公司未在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4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50] - 公司已填补独立非执行董事空缺,乐可慰先生自2024年4月30日起获委任[48]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报告期后事项[52] - 公司已遵守GEM上市规则附錄十五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适用守则条文[47] - 公司董事及其紧密联系人确认在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内无任何竞争利益[45] - 公司已采纳购股权计划作为对董事及合资格雇员的奖励[61] - 公司法定股本为4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5港元,总计20,000,000港元[122] - 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246,400,000股,总计12,320,000港元[122] 客户与合约 - 公司合约收益从2023年的25,650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6,333千港元,降幅为36.3%[85] - 客户A和客户B的收益分别从2023年的11,668千港元和13,982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1,535千港元和4,798千港元,降幅分别为1.1%和65.7%[87] - 公司分包开支从2023年的25,118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5,955千港元,降幅为36.5%[91]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13,781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2,641千港元,降幅为8.3%[103] - 公司合约资产从2023年的9,845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10,405千港元,增幅为5.7%[111]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公司其他收入中,债券利息收入为100千港元,而2023年无此项收入[90]
泰锦控股(0832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2-13 21:58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为16.3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36.6%[12] - 公司收益从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25.7百万港元下降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16.3百万港元,降幅为36.6%[18]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6,333千港元,同比下降36.3%[66]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合約收益为16,333千港元,同比下降36.3%[87] - 公司主要客户A和B的收益分别为11,535千港元和4,798千港元,客户B收益同比下降65.7%[89] - 公司毛利从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0.5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0.4百万港元,降幅为20.0%,但毛利率从2.1%上升至2.3%[19]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378千港元,同比下降29.0%[66]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1.5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5.3百万港元,增幅为253.3%[20]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行政开支为5,341千港元,同比增长262.8%[66] - 公司其他收入以及其他损益从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亏损3.4百万港元转为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收益3.0百万港元[22] - 公司其他收入中,债券利息收入为100千港元,去年同期无此项收入[92] - 公司以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变动为3,881千港元,同比增长31.7%[92] - 公司净亏损从2023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4.3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2.0百万港元[23]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1,997千港元,同比减少53.8%[66] - 公司每股亏损为1,997千港元,同比下降53.8%[104]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4月30日的10.5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0月31日的6.9百万港元,降幅为34.3%[24]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949千港元,同比下降33.7%[70]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94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538千港元[115]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6,849千港元,同比增长456.8%[76] - 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311千港元[76] - 2024年10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62,790千港元,同比下降3.1%[70]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40,784千港元,同比下降0.2%[105] - 公司信贷亏损拨备为28,143千港元,同比增长3.8%[105] - 公司担保债券为21,337千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105] - 基于发票日期的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显示,365天以上的应收款项为9,477千港元,占总应收款项的75%[109] - 公司未偿还的担保债权为22,500,000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110] - 合约资产中的建筑合约应收保留金为10,40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60,000港元[113][114] - 以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香港上市的股本证券为23,97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369千港元[115] - 贸易应付款项为5,264千港元,其中90天以上的应付款项为4,471千港元,占总应付款项的85%[119][120]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在香港从事建筑业务,包括地盘平整工程及翻新工程[16] - 政府承诺在2024年至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发展香港建筑业,基本工程开支将超过1,000亿港元,整体建筑量将增至每年约3,000亿港元[17] - 公司计划扩展业务至亚太地区其他市场,包括日本、泰国及新加坡[17] - 公司致力于丰富业务范围,包括设计及建造物业发展项目,投资潜在物业以获取资本增值及稳定租金收入[17]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香港地盘平整工程及翻新工程,并加强竞争优势以增加股东回报[17] - 公司分包开支为15,955千港元,同比下降36.5%[93]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刘潭影女士和李懿轩女士各自持有1,600,000份未上市购股权,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0.65%[43]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45,440,000份[56] - 公司董事会在2024年4月30日委任乐可慰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填补刘宏立先生辞任后的空缺[50] - 公司已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除刘宏立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外[49] - 公司董事及其紧密联系人在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内未参与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的活动[47] - 主要管理层人员的薪酬为35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千港元[125] 股息与购股权 - 公司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4]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未派付中期股息[52] - 公司购股权计划中,每股行使价分别为0.12港元、0.7港元和0.389港元[59] - 公司购股权计划中,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截至2024年10月31日为零份[6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授出但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涉及股份数目为45,44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8.4%[63] 资本与投资 - 公司于2024年10月31日的重大投资中,皓文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本投资公平值为7,582千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9.1%[36] - 公司于2024年10月31日无任何资本承担或重大或然负债[31][32] - 公司于2024年10月31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为零,与2024年4月30日相同[28]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48]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26] 员工与成本 - 公司于2024年10月31日拥有21名雇员,较2024年4月30日的22名雇员减少1名[34] - 公司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为1,171千港元,同比下降2.2%[93] 报告期后事项 - 公司截至2024年10月31日止六个月未发生重大报告期后事项[54] 股本与股份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的普通股为246,400,000股,面值为12,320,000港元[124]
泰锦控股(0832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8-30 22:46
财务业绩 - 公司2024年报告期收益约3810万港元,较2023年约9730万港元减少约5920万港元,减幅约60.8%[4] - 2024年报告期净亏约1140万港元,2023年净亏约3170万港元,净亏减少因其他收益或亏损减少及行政开支下降[4] - 公司收益从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的约9730万港元减少约5920万港元,或约60.8%,至报告期的约3810万港元[11] - 公司毛利从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的约200万港元减少约130万港元,或约65.0%,至报告期的约7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2%降至约1.9%[13] - 公司直接成本从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的约9540万港元减少约5800万港元,或约60.8%,至报告期的约3740万港元[13]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的约1980万港元减少约1590万港元,或约80.3%,至报告期的约390万港元[14] - 公司报告期净亏为约1140万港元,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净亏则为约3170万港元[16] - 2024年4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为6480万港元(2023年:约7620万港元)[19] - 2024年4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050万港元(2023年:约15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900万港元[19][21] - 2024年4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3年:零)[22] - 2024年4月30日集团雇员22名,2023年为23名;报告期员工成本总额约22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1190万港元[28] - 2024年4月30日,集团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28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的27.1%[29] - 集团对港湾数字产业资本有限公司的股本投资公平值为559.2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24.6%,占集团总资产的6.7%[29] - 集团对中国集成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本投资公平值为503.1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22.1%,占集团总资产的6.0%[29] - 2024年4月30日,其他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898.5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39.5%,占集团总资产的10.6%[29] - 集团对首都创投有限公司的债券投资公平值为315.5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13.8%,占集团总资产的3.8%[29] - 截至2024年4月30日,集团在港湾数字的投资未变现收益约40万港元,总投资约380万港元,拥有902万股,占3.2%股权[30] - 截至2024年4月30日,集团在中国集成的投资未变现收益约290万港元,总投资约200万港元,拥有541万股,占1.3%股权[31] - 2024年收益为3.8132亿港元,2023年为9.7332亿港元[127] - 2024年直接成本为3.7408亿港元,2023年为9.537亿港元[127] - 2024年毛利为72.4万港元,2023年为196.2万港元[127] - 2024年经营亏损为1140.9万港元,2023年为3148.9万港元[127]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1140.9万港元,2023年为3174.9万港元[12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1140.9万港元,2023年为3174.9万港元[127]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4.63港仙,2023年为13.03港仙[127] - 2024年4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64787千港元,较2023年的76196千港元有所下降[128] - 2024年4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0487千港元,较2023年的1546千港元大幅增加[128]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5455千港元,较2023年的52822千港元减少[128] - 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11409千港元,较上一年度的31749千港元有所减少[129]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941千港元,而2023年为所用现金3762千港元[131] - 2024年4月30日,集团应收可换股债券约315.5万港元,2023年为299.4万港元[177] - 2024年建筑合约收益为3.8132亿港元,2023年为9.7332亿港元[178] - 2024年分配至一年内剩余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为5.6145亿港元,2023年为5.3866亿港元[180] - 2024年客户A收益为1.9655亿港元,2023年为1.5864亿港元;2024年客户B收益为1.8477亿港元,2023年为8.1468亿港元[183] - 2024年债券利息收入为24.6万港元,2023年为15.2万港元[184] - 2023年政府补贴约4.8万港元,2024年无[184]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之公平值变动产生的亏损为279.3万港元,2023年为1024万港元[184] - 2024年薪金、津贴及实物福利为188.9万港元,2023年为344.3万港元[185] - 2024年分包开支为3740.8万港元,2023年为9537万港元[185]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563.7万港元,2023年为265.7万港元[185] - 2024年除税前亏损1.1409亿港元,2023年为3.1749亿港元[186]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加权平均股份数目为2.464亿股,2023年为2.43744亿股[188] - 2024年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酬金总计67.8万港元,2023年为75万港元[189] - 2024年酬金介乎零至100万港元的有1人,2023年为3人[190] - 2024年五名最高薪酬人士中有四名董事,2023年为零名[192] - 2024年余下一名最高薪酬人士酬金为17.7万港元,2023年五名最高薪酬人士酬金为409.1万港元[192] - 截至2024年4月30日,厂房及设备成本、累计折旧和账面价值均为零[194] - 2024年公司概无向股东宣派或派付任何股息,2023年亦无[187] - 香港利得税合资格法团溢利首200万港元按8.25%税率缴税,200万港元以上按16.5%税率缴税[186] - 两个年度公司于香港并无产生任何应课税溢利,均无就香港利得税作出拨备[186] - 2023年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24000港元,2024年和2023年4月30日无未偿还租赁承担[195] - 2024年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之应收可换股债券为3155000港元,2023年为2994000港元[196] - 首都创投有限公司发行的应收可换股债券本金约3250000港元,年利率1.5%,2024年9月26日到期[196] - 2024年与客户合约的贸易应收款项为40883000港元,2023年为52857000港元[19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信贷亏损拨备为27102000港元,2023年为21465000港元[198] - 2024年担保债券为21337000港元,2023年为21281000港元[198] - 2024年应收债券为3763000港元,2023年为3761000港元[198] - 2024年应收债券利息为330000港元,2023年为142000港元[19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逾期账面价值约12250000港元,2023年为28106000港元[20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逾期180天或以上且未视作违约的为11285000港元,2023年为24105000港元[200] 行业环境 - 2023 - 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承诺每年基本工程开支超1000亿港元,香港建造业整体建筑量将增至每年约3000亿港元[5] - 政府承诺每年基本工程开支超1000亿港元,香港建造业整体建筑量将增至每年约3000亿港元[10] 业务发展 - 公司将在亚太地区其他市场(如日本、泰国、新加坡)发展业务[6] - 公司致力于丰富业务范围,如设计及建造物业发展、投资潜在物业等[6] - 公司仍专注香港建造业的地盘平整工程及装修工程[6] - 公司将在亚太地区其他市场发展业务,丰富业务范围,同时专注香港建造业相关工程[10] - 集团业务主要由香港附属公司开展,报告期内无重大违反香港法律法规情况[81] - 集团客户主要是私人公司和私营部门实体,与大部分主要客户维持1至6年以上业务关系[81] - 报告期内,集团最大及五大客户营业总额分别占集团收益总额约51.5%及100%(2023年:约83.7%及100%)[84] - 报告期内,集团向最大及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分别占集团采购总额约40.6%及约87.1%(2023年:约28.1%及约72.6%)[84] - 报告期内,集团未在向供应商采购物料或委派分包商时遭遇重大困难,也未与五大供应商及分包商产生重大纠纷[82] - 集团提供具竞争力薪酬待遇吸引及挽留雇员,定期检讨雇员薪酬,重视雇员培训及发展[83] - 执行董事会将集团作为总承建商在香港承建建筑工程视为单一经营分部[85]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与附属公司主要在香港承建地盘平整工程及装修工程[132] 公司治理 - 许志刚于2024年5月10日辞任公司秘书,沈子量同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38] - 2023年12月1日刘宏立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董事会成员减至4名,低于规定人数[42] - 2024年4月30日乐可慰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填补空缺[42]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2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5] - 报告期内,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以上[45] - 公司已向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独立性,均获正面确认[45] - 董事会已采纳多元化政策,报告期内已达致该政策[46][47] - 报告期内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为女性[46] - 集团已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操守守则,全体董事报告期内遵守规定准则[48] - 报告期内举行7次董事会会议,2024年5月1日至报告日期举行1次董事会会议[49] - 现任三分之一董事须于每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席告退,各董事至少每三年于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一次[50] - 全体董事确认于报告期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第A.6.5条[51] - 董事会已设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职能委员会[52] - 报告期内审核委员会包括四名成员,举行了四次会议[53][54] - 审核委员会推荐重新委任Privatco为核数师,待股东于股东周年大会批准[54]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包括四名成员[56] - 薪酬委员会就集团全体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整体薪酬政策及结构向董事会作推荐意见[56]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提名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57][62] - 薪酬委员会成员罗智勇、郎俊豪出席率100%,乐可慰出席率100%,刘宏立未出席;提名委员会成员李懿轩、郎俊豪出席率100%,乐可慰出席率100%,刘宏立未出席[57][62] - 集团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基于经验、责任程度和市场状况,酌情花红及奖金与集团和个人表现相关[59]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作推荐,董事会采纳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定期监察检讨[62] - 公司无企业管治委员会,董事会履行企业管治职能,董事每年检讨集团企业管治政策及守则遵守情况[63] - 董事负责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截至2024年4月30日,董事会不知悉影响集团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明朗因素[64] - 外聘核数师Privatco对综合财务报表发表独立意见,相关声明载于年报第35至38页[65] - 董事会监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一次检讨,外聘顾问审阅内部控制系统并提建议,无重大问题[66] - 集团采纳披露内幕消息政策,确保内部人员遵守保密规定[67] - 报告期内董事及五位最高薪酬人士薪酬详情在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2内提供[58] - 报告期内已付及应付外聘核数师Privatco的核数服务薪酬为400千港元[68] - 许志刚于报告期内任公司秘书,已完成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2024年5月10日辞任,沈子量同日接任[69] - 郎俊豪为公司执行董事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