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易融科技(09959)

搜索文档
联易融科技-W(0995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19:18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及收益达413.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6%[2] - 公司毛利达292.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3.3%,毛利率从60.8%上升至70.9%[2] - 公司经调整净亏损为204.1百万元[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总额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91.0百万元增加5.6%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13.1百万元[23] - 公司来自核心企业云的收入及收益增加28.7%,主要由于核心企业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数量增加[24] - 公司来自金融机构云的收入及收益减少33.5%,主要由于ABS云所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数量减少以及终止某些实验性产品[24] -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53.4百万元减少21.6%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20.2百万元,主要由于优化产品结构以节省成本[26] - 公司毛利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37.6百万元增加23.3%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92.9百万元,毛利率由60.8%上升至70.9%,主要由于较高毛利率业务比例增加[27] - 公司将继续优化跨境及国际业务的商业模式,积极落实全球化发展策略,力争在2024年下半年实现更高增长[25] - 公司来自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的收入及收益略有下降2.4%[25] 研发及营销费用 - 本集团的研发费用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189.0百万元轻微减少6.0%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177.7百万元[1] - 本集团的销售及营销费用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58.4百万元增加13.4%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66.2百万元[2] - 本集团的一般及行政费用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104.5百万元增加8.8%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113.7百万元[3] - 本集团的股权激励费用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46.3百万元减少67.2%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15.2百万元[4] 资产减值 - 本集团的减值损失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71.5百万元增加127.2%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162.4百万元[5] 经营业绩 - 本集团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经营虧損人民幣186.5百万元[6] - 本集团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虧損為人民幣241.5百万元[7] - 公司期内虧損為人民幣241.5百萬元[43] - 公司期內經調整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為人民幣204.1百萬元[43] 现金流及资产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制现金合计为5,086.1百万元[8]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4,923.1百萬元[49]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借款賬面值為人民幣270.5百萬元[52]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未動用銀行授信額度為人民幣4,340.0百萬元[52]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並無已質押資產[52]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自有資金交易未償還餘額為人民幣98.8百萬元[48]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保障融資交易承擔的敞口合共為人民幣231.6百萬元[48]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自有資金及保障融資交易的M3+逾期比率為16.5%[48]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权益负债比率为4.3%,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有所上升[53] 股东回报 - 公司派发现金股息215百万港元,并累计回购278百万港元的B类股份[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特别股息每股0.1港元已于2024年6月17日的股东大会上获批准,合共人民幣195,866,000元的末期特别股息已于2024年7月29日支付[96] - 集团于报告期内共购回139,544,000股B类股份,总代价为274,215,405港元[63][64] - 集团于报告期内未宣派中期股息[66] 业务发展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科技解决方案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1,659亿元,同比增长16.8%[6] - 核心企业客户数目达72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0.2%[4] - 金融机构客户数目达130家,较去年同期下降0.8%[4] - 客户留存率达96%,较去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4] - 公司新兴解决方案业务中,跨境云业务同比增长63.1%,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同比增长218.0%[6] - 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客户总数量为856家,较2023年增加16%[9] - 公司整体客户留存率从2023年的86%回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96%,在核心聚焦的多级流转业务板块保持99%的客户留存率[9] - 公司累计协助超过29万家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享受高效、便捷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9] - 公司2023年连续四年在中国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20.9%[10] - 公司研发人员数达到536人,占员工总数59%
联易融科技-W(0995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07:00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867,764千元,较上年下降6.1%[6] - 公司的收入及收益在2023年下半年重回增长轨道,环比增长21.9%及同比增长15.2%至人民币476.7百万元[13] - 公司新增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客户188家,客户数较2022年增长34%至735家,其中核心企业客户增加203家,較2022年增長51%至604家[15] - 公司成功助力多家央国企及优质民企,在其供应链金融平台加载落地了订单融资及经销商融资等解决方案[16] - 公司在2023年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中市场份额达到20.9%,连续第四年排名第一[17] - 公司所服务的可持续供应链资产达人民币192亿元,同比增长178%[19] - 公司提供的科技解决方案推动了供应链支付和金融流程的数字化,2023年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人民币3,086亿元,同比增长24.9%[21] - 公司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已覆盖31个行业,2023年处理的供应链资产交易量超过50亿元,展望2024年将加速发展[29] - 公司在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中,成功推出小微蜂电商贷,助力500家小微直播电商获得超过679百万元融资[27] - 公司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中核心企业云的融资总额为201,283.1百万元,较上年增长36.5%[10]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67,764千元,毛利为526,515千元,经营亏损为340,576千元[3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经营亏损人民币340.6百万元,较上年度的经营利润109.1百万元有所下降[49] - 公司的财务成本由2022年的人民币30.3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的人民币8.3百万元,主要是由于短期过桥贷款支持的应收账款过桥总量减少所致[50] - 公司應佔以權益法計量的被投資公司虧損主要来源于两家被投资公司在发展早期出现亏损并录得经营亏损[51] - 公司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内亏损分别为443.3百万元和21.9百万元[54] 资产及负债 - 2023年12月31日,以自有资金出资的主要为过桥目的持有的供应链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偿还余额为人民币2,644.2百万元[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跨境云项下的自有资金交易的未偿还余额为人民币3.8百万元[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项下的自有资金交易的未偿还余额为人民币86.6百万元[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们就保障融资交易承担的敞口合共为人民币486.6百万元[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自有资金及保障融资交易的M3+逾期比率为6.9%[67] 公司治理及合规 - 公司通过合约安排控制关联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以遵守中国法律对外资持股的限制[152] - 公司与合约安排相关的风险包括中方法规限制可能导致公司被处罚或放弃业务权益[156] - 公司在中国经营的合约安排可能无法强制执行,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公司的公司架构和业务运营[157] - 公司行使收购股权或资产的选择权可能受限并产生巨额费用[158] - 公司通过合约安排经营业务,根据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提供增值电信服务[159]
业务量回暖,不利因素逐渐消化,业绩有望改善
广发证券· 2024-04-15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当前评级为"买入"[1]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收入和盈利情况 - 公司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6.1%至8.68亿元,主要由于客户及产品组合变动导致单位交易量的均价下降,以及定价策略调整所致[1] - 2023年毛利率同比下降23.1个百分点至60.7%,收入和毛利率下滑、减值损失扩大导致2023年经营亏损达到3.41亿元,经调整归母净亏损2.88亿元[1] 业务板块表现 - 核心企业云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4.0%至5.24亿元,主要由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数量增加所驱动,核心企业客户数同比增51%至604家,合作伙伴数同比增34%至1,488家[2] - 金融机构云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17.4%至3.00亿元,主要由于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市场下滑导致ABS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数量减少,金融机构客户数同比下降10%至131家,合作伙伴数同比下降3%至318家[2] - 跨境云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1.0%至0.35亿元[2] 未来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交易量保持稳健增长,佣金比率预计随着多级流转云和e链云增长而趋于下滑,毛利率有望逐渐回升至66%-68%[10] - 预计2024-2026年总营收分别为10.05/11.16/12.73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5/0.70/1.40亿元[10] 估值分析 - 参考可比SaaS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4倍PS值,对应合理价值1.91港元/股[11] - 维持"买入"评级[11]
行业底步期待反弹,提升派息与回购加强股东汇报
安信国际证券· 2024-04-11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联易融科技-W(9959.HK)"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多级流转云和e链云业务正值快速增长时期,有效推动了公司业务持续增长和新旧动能转换 [1] - 多级流转云服务覆盖的客户新增235家至558家,同比增长28%,客户留存率高达99% [1] - 公司积极推进跨境云业务,2023年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量达126亿元,跨境云收入同比增长1%至3512万元 [1] - 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影响,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整体承压,2023年AMS云处理资产量同比下滑10.9%至644亿元,ABS云处理资产量同比下滑15.7%至270亿元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全年资产处理规模同比增长24.2%至3220亿元,总收入8.7亿元,同比下降6.1% [1] - 受客户和产品结构变化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定价策略影响,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23.1%至60.7% [1] - 受公司加大产品研发以及客户营销开支的影响,经调整净亏损为2.86亿元,同比由盈利转亏 [1] 公司股东回报计划 - 公司宣布了新的股东回报计划,拟派发每股0.1港元的特别股息,合计约2.3亿港元,并拟进行最高1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 [1][3] 投资建议 - 公司的营收和盈利能力在复杂的宏观背景下表现出压力,2023年业绩呈现下滑 [4] - 但公司处理供应链金融资产数量仍然保持韧性,预计随着股东回报计划的推进,2024年将重回业绩增长 [4] - 给予公司目标价2.05港元,相较于最近收市价有20.6%的预期涨幅,维持"买入"评级 [4] 风险提示 - 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4] - 宏观经济使得供应链资金需求不达预期 [4] - 房地产业务景气度对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影响 [4] - 竞争对手竞价风险 [4]
2023年报点评:龙头地位不改,业务结构优化下困境有望扭转
华创证券· 2024-03-28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推荐"评级,维持目标价1.77港元 [4] 报告核心观点 - 2023年业绩整体承压,主要由于地产业务收缩、毛利率下滑、减值上升等因素拖累 [1] - 资产证券化业务受地产行业影响有所承压,但电子债权凭证业务和多级流转云业务保持高增长 [1][2] -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地产客户占比下降,有助于降低风险 [2] - 跨境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助力金融科技出海 [2] - 公司作为头部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未来有望扭转困境 [3] 财务数据总结 - 2023年营业收入8.68亿元,同比下降6.11% [1] - 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降246.05% [6] - 2024-2026年预计经调整EPS分别为-0.02元、0.04元、0.12元 [3] - 2024-2026年预计SPS分别为0.47元、0.56元、0.71元 [3] - 2024-2026年预计ROE分别为-0.40%、1.02%、3.13% [3]
重大事项点评:回购股权彰显公司信心,特别派息预期价值回升
华创证券· 2024-03-28 00:00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计划以不超过1亿美元回购股份,回购股份不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 - 公司计划在2024年7月29日实行特别派息0.1港币/股,派息规模为当前股价的6.9%[1] - 公司总市值有所下行,近5个月公司月末平均市值为32.4亿港币,截至2024年3月27日市值为32.9亿港币,受益于大比例股权回购,看好公司后市股价回升空间[1] - 公司2024年预计营业总收入为1065.88百万,同比增速为22.83%;经调整净利润预计为-35.56百万,同比增速为87.58%;每股盈利预计为-0.02元,市盈率预计为-85.49倍[3] - 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有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等各项资产的数值分别为27.61百万、86.89百万、312.04百万等[4] -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受限制现金等各项资产的数值分别为4719.16百万、290.85百万、130.63百万等[4] - 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交所得税等各项负债的数值分别为102.75百万、34.02百万、56.92百万等[4] - 公司资产净额(不含少数股东权益)预计分别为9115.57百万、8823.04百万、8858.08百万、9095.81百万[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以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具有轻资产的运营模式,ROE弹性强,未来困境有望扭转,持续看好公司长期价值[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房地产业务风险持续加大、供应链金融市场增速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导致费率大幅压降、短期收入或有承压等[2]
联易融科技-W(0995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7:52
主营业务收入及客户情况 -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867,764千元,较2022年下降6.1%[2] - 公司客户留存率从2022年的96%降至2023年的86%[9] - 公司全年处理的交易总量达到人民币3,220亿元,同比增长24.2%[8] - 公司新增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客户188家,客户数增长34%至735家[9] - 公司持续投入产品研发和客户营销,2023年收入及收益环比增长21.9%及同比增长15.2%至人民币476.7百万元[8] - 公司在2023年连续第四年在中国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20.9%[11] - 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的核心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供应链资产交易总量在2023年达到50亿人民币,覆盖了31个行业中的全部行业[25] - 公司来自核心企业云的收入增长4.0%,达到523,897千元,主要是由于核心企业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数量增加[28] - 公司来自金融机构云的收入减少17.4%,达到299,651千元,主要是由于ABS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数量减少[29] - 公司来自跨境云的收入增长1.0%,达到35,120千元,将继续优化跨境及国际业务的商业模式[30] - 公司来自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的收入减少60.6%,达到9,096千元,主要是策略性地减少提供的融资金额[31] 公司发展及荣誉 - 公司在海外市场助力OPPO集团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延伸了跨境供应链融资场景[10] -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宋群先生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2023年亚洲银行家创新领导力成就奖”[12] - 公司通过整合开源大模型建立了供应链金融GPT模型LDP-GPT,成功应用于AI智能审单科技项目[13] 财务状况 - 公司的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286.3百万元[8]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67,764千元,较2022年减少6.1%,主要是由于客户和产品组合变动导致单位交易量的平均价格下降[27] -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为341,249千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39.3%,主要是由于客户和产品组合变动导致的銷售服務费用增加[32] - 2023年度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毛利为490,597千元,毛利率为59.6%[33] - 公司2023年度经营亏损为340.6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度的经营利润109.1百万人民币下降[43] - 2023年度所得税费用为19.4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的39.8百万人民币减少[46] - 2023年度公司录得虧損443.3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度的虧損21.9百万人民币增加[47] - 減值損失从2022年增加至2023年,增加至214.4百万人民币[39] - 财务成本从2022年减少至2023年,减少至8.3百万人民币,降幅为72.6%[44] 资产及负债情况 -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进展,服务的可持续供应链资产达到人民币192亿元,同比增长178%[15] - 公司提供的供应链支付和金融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了供应链资产总量达到3,086亿元,同比增长24.9%[16] - 公司在多级流转电子债权凭证产品方面取得强劲增长,处理的资产总量为1,368亿元,同比增长82.2%[18] - 公司在e链云业务中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人民币804亿元,同比增长18.7%[21] - 公司的跨境雲业务包括平台型数字化跨境贸易融资及服务中中国企业出海的供应链融资科技解决方案[22] - 公司成功推广基于LDP-GPT的AI智能审单、AI智能中登、AI智能KYC识别等智能化工具产品至多家金融机构[21] - 公司针对直播电商场景推出了小微蜂电商贷,成功助力约500家小微直播电商获得超过679百万元的融资[24] - 公司与核心企业订立清偿协定,償還本集團为数人民幣168,096,000元的计入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供应链资产[119]
联易融科技-W(0995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2 16:35
公司业务发展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391.0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23.4%[6] - 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核心企业客户数目为458,较去年同期增长14%[7] - 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总量为136,053.7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2.9%[10]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经调整净亏损为86.5百万人民币[1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面临外部和内部挑战,但在客户增长、产品创新、国际拓展、技术突破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16] - 公司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总客户数较2022年增长14%,达到458家,覆盖了31个行业中的全部行业[17] - 公司在不同行业客户的供应链上下游生态系统中不断延伸和丰富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8] - 公司在多级流转云业务中,处理的资产总量为550亿元,同比增长106.3%,服务的核心企业客户达到413家[24] - 公司在ABS云业务中,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126亿元,同比下降23.1%,受整体市场下行影响[25] - e链云业务2023年上半年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3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26] - 跨境云业务2023年上半年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27] - 中小企业信用科技业务探索直播电商场景的融资解决方案,为直播小微商家提供服务[28] - 公司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将科技助力可持续供应链金融发展,为ESG议程做出积极贡献[29] - 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技术行业持续创新,服务涉及可持续供应链交易资产达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30] - 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于31个行业的核心企业,涉及交易资产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13个行业[31] - 公司将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专注于有质量的增长[3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在2023年上半年为391.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4%,主要由于客户和产品结构变化影响[34] - 主营业务收入中,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收入占93%,核心企业云和金融机构云为主要贡献者[35] 公司治理结构 - 企业管治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高峰先生[97] - 企业管治委员会审视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法律及监管遵守情况,包括多元化政策、股东通讯政策、股息政策等[99] - 不同投票权架构使不同投票权受益人可对公司行使投票控制权,公司股本由A类股份和B类股份组成[103] - 不同投票权受益人宋先生持有267,626,789股A类股份和19,799,907股B类股份,占公司投票权约57.44%[106] - A类股份可按一换一比例转换为B类股份,转换后公司将发行267,626,789股B类股份[107] - 冀先生通过Joy Kalton持有46,276,800股B类股份,通过Shirazvic持有1,870,248股B类股份[112] - 冀先生在2019年股权激励计划下获得8,119,200股B类股份的受限制股份单位[113] - 周女士通过Let It Bee持有45,467,364股B类股份[114] - 周女士在股权激励计划下获得5,316,000股B类股份的受限制股份单位[115] - 主要股东中,Cabnetvic持有221,212,025股A类股份,占82.66%股权[117] - 主要股东中,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持有342,121,980股B类股份,占16.96%股权[117] - CCRE Investment Holdings Ltd持有184,656,000股B类股份,占9.15%股权[118] - Carltonvic Company Limited持有174,618,156股B类股份,占8.66%股权[118] - GIC (Ventures) Private Limited持有166,620,384股B类股份,占8.26%股权[118] - OWAP Investment Private Limited持有166,620,384股B类股份,占8.26%股权[118] - 2019年股权激励计划批准并采纳,最高可发行或转让的B类股份总数为174,618,156股[127] 财务状况 - 2023年6月30日的中期财务报告未发现任何重大方面未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的规定编制[138]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171,655千元,较2022年同期35,195千元的盈利情况下降[141] - 非流动资产总值为885,118千元,较2022年同期825,776千元有所增长[143] - 流动资产总值为10,183,557千元,较去年同期11,098,580千元有所下降[143] - 公司股本为125千元,储备为9,399,400千元,总权益为9,399,525千元[144] - 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78,701千元,较去年同期108,998千元有所下降[146]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44,042千元,较去年同期93,603千元增加[147]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7,162千元,较去年同期179,444千元减少[147]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所得
联易融科技-W(0995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8 18:28
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变化 - 2023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3.9103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10468亿元下降23.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39.1031亿元,2022年同期为51.0468亿元,减少23.4%[16][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391,031千元,2022年同期为510,468千元[4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及收益为391,031千元,2022年为510,468千元[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和新兴解决方案总收入及收益为391,031千元,2022年同期总收入及收益为510,468千元[70] 各业务线收入变化 - 2023年上半年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收入为3.63625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81107亿元下降24.4%[3] - 2023年上半年新兴解决方案收入为0.2740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0.29361亿元下降6.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核心企业云收入及收益2.31094亿元,2022年同期为2.91572亿元,减少20.7%[17][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金融机构云收入及收益1.32531亿元,2022年同期为1.89535亿元,减少30.1%[17][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跨境云收入及收益2147.3万元,2022年同期为1682万元,增加27.7%[17][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收入及收益593.3万元,2022年同期为1254.1万元,减少52.7%[17][19] - 2023年上半年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核心企业云收入为231,094千元,2022年为291,572千元[63] - 2023年上半年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金融机构云收入为132,531千元,2022年为189,535千元[63] - 2023年上半年新兴解决方案收入为27,406千元,2022年为29,361千元[63] 毛利及毛利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3759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24033亿元下降44.0%,毛利率为60.8%,较2022年同期的83.1%下降22.3个百分点[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2.37593亿元,2022年同期为4.24033亿元[16] - 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4.24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2.376亿元,降幅44.0%,毛利率从83.1%降至60.8%[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和新兴解决方案成本为153,438千元,毛利为237,593千元;2022年同期成本为86,435千元,毛利为424,033千元[70] 利润及亏损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亏损1.70298亿元,2022年同期为利润0.043046亿元[3] - 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亏损0.86466亿元,经调整亏损率为22.1%,2022年同期经调整利润1.47361亿元,经调整利润率为28.9%[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亏损1.44367亿元,2022年同期经营利润9081.4万元[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1.71655亿元,2022年同期期内利润3519.5万元[16]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1.444亿元,2022年上半年经营利润9080万元[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1.71655亿元,2022年同期利润为3519.5万元;经调整亏损8646.6万元,2022年同期利润为1.47361亿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亏损为144,367千元,2022年同期经营利润为90,814千元[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171,655千元,2022年同期利润为35,195千元[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70,298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 - 0.08元;2022年同期应占利润43,046千元,每股基本盈利0.02元[78] 合作伙伴数量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核心企业合作伙伴为1240家,较2022年末的1110家增长12%;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为308家,较2022年末的326家下降6%[4] 业务处理交易及资产总量变化 - 2023年上半年科技解决方案处理的交易总量同比增长22.5%,达到142亿元[7] - 2023年上半年AMS云业务处理的资产总量为334亿元,同比下降4.0%[10] - 2023年上半年多级流转云业务处理的资产总量为550亿元,同比增长106.3%;服务的核心企业客户达413家,较2022年同比增长28%,客户留存率达99%[10] - 2023年上半年ABS云业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126亿元,同比下降23.1%[10] - 2023年上半年e链云业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35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7%[10] - 2023年上半年跨境云业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57亿元,同比增长23.2%[11] - 2023年上半年服务涉及可持续供应链的交易资产达44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08%[12] - 2023年上半年为核心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处理供应链资产交易量超20亿元的行业有13个[13] 客户数量变化 - 2023年上半年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总客户数较2022年增长7%至584家,核心企业客户新增57家,总客户数较2022年增长14%至458家[8] 公司荣誉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获得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认证和“2022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认定[9] - 公司入选艾瑞“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卓越者”榜单、亚洲经济大会“2022年度供应链金融优秀解决方案商”、2022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并在《互联网周刊》“2023年SaaS企业Top 100”中名列前十[9] - 公司与丝丽雅集团、渣打银行共建的“渣打迅连”线上供应链融资系统荣获《财资》2023年度“最佳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大奖[9] 多级流转云业务中标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多级流转云业务成功中标15家央国企及头部民企供应链综合平台项目[10] 成本及费用变化 - 主营业务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864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534亿元,增幅77.5%[20] - 研发费用从2022年上半年1.602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1.89亿元,增幅18.0%[22] - 销售及营销费用从2022年上半年7220万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5840万元,降幅19.1%[23] - 行政费用从2022年上半年1.123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1.045亿元,降幅7.0%[24] - 股权激励费用从2022年上半年9280万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4630万元,降幅50.0%[25] - 减值损失从2022年上半年227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7150万元,增幅215.3%[26] - 其他净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341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4130万元[27] - 财务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1810万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370万元,降幅79.4%[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利息费用为2,529千元,租赁负债利息费用为1,196千元,关联方借款利息费用为0千元,总计3,725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6,562千元、1,537千元、9千元,总计18,108千元[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为164,139千元,股权激励费用为46,335千元,界定供款计划供款为15,783千元,总计226,257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36,372千元、92,756千元、15,055千元,总计244,183千元[72]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有49,990,000元及69,595,000元员工成本已资本化,未计入上述员工成本总额[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44,221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0,871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6,821千元,总计61,913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1,238千元、10,064千元、6,714千元,总计48,016千元[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1,110千元,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40,349千元,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1,689千元,担保负债的拨备为554千元,总计71,482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5,588千元、5,640千元、401千元、1,044千元,总计22,673千元[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专业服务费用为5,319千元,核数师薪酬为1,577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1,358千元、1,475千元[74] 资产及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以自有资金出资的主要为过桥目的持有的供应链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偿还余额为24.345亿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跨境云项下自有资金交易未偿还余额为7420万元,中小企业信用科技解决方案项下自有资金交易未偿还余额为1.418亿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就保障融资交易承担的敞口合共为3.38亿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自有资金及保障融资交易的M3 +逾期比率为6.9%[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8.32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015亿元[3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账面价值为5.81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00万元,利率为3.35% - 8.50%[3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为61.283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5亿元[3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已质押资产,报告期结束后无其他后续事项[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详细未来计划[4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权益负债比率为6.6%,2022年12月31日为0.6%[40]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885,11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825,776千元[5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0,183,55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098,580千元[5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647,29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37,845千元[5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8,536,25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160,735千元[56] - 2023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9,421,37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86,511千元[5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9,397,61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56,528千元[57]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2023年6月30日结余444,28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6,478千元[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该类金融资产减值拨备期末为58,22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880千元[84][85][8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该类金融资产扣除减值拨备的税务影响为10,087,000元[87]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非上市股权投资为66,85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2,076千元[88] - 该类金融资产2023年6月30日流动部分总计1,089,46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82,3
联易融科技-W(0995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7:44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在2022年为924,200千元,较上一年下降22.9%[6] - 公司在2022年面临宏观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压力,但也看到了长期增长机遇[11] - 公司科技解决方案处理的交易总量或融资总额达到2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1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达到924.2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9%;毛利率达到83.8%,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13] - 公司全年新增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客户197家,客户留存率达到96%[15] - 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247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0.5%[21] - 公司通过核心企业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14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22] - 公司在AMS云业务中处理的资产总量为7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在多级流转云业务中处理的资产总量为7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8%[24] - 公司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已覆盖31个行业,2022年处理的供应链资产交易量超过50亿人民币,前五大行业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建筑、综合企业集团、钢铁和交通运输[31] - 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924,200千元,毛利为774,535千元,研发费用为351,118千元,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62,582千元[33] - 公司2022年税前利润为17,942千元,年内亏损21,855千元,公司权益股东亏损13,458千元[33] - 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为924.2百万人民币,较2021年减少22.9%[34] - 公司在新兴和快速变化的行业中运营,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难以评估未来前景[97] - 公司已产生并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97] 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达59亿元人民币,保障未来持续创新和发展[20] - 公司持有的以自有资金出资的供应链资产未偿还余额为2,579.5百万元,主要通过證券化发行的过桥流程、数字商业票据融资解决方案及跨境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取得[63] - 公司年内亏损从12,990.7百万元下降至21.9百万元[54] - 公司使用经调整利润作为附加财务计量,用于消除管理层认为对经营表现无指示性的项目的潜在影响[58] - 公司的单一最大客户占总收入和收益的13.1%,五大客户占总收入和收益的29.3%[107] - 公司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17.8%,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52.5%[109] - 公司建议派发特别股息每股股份0.25港元,须经股东批准后方可实施[122] - 公司已为董事投购适当的董事责任保险,以应对可能产生的诉讼、成本、费用、损失、损害和开支[12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人民币9,150.6百万元[124] - 公司借款的账面值为10.0百万元,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为9,950.0百万元[73] - 资本负债比率为0.6%[77] - 公司的大部分总收入和净资产来自受限于合约安排的关联并表实体,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这些实体的总收入约为人民币924.2百万元[171] - 预期合约安排相关交易所涉及上市规则下的最高适用百分比率将超过5%,需要遵守上市规则第十四A章的相关规定[172] 公司治理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制定薪酬政策[129]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专业资格、职位和年资确定[130] - 公司无向董事支付任何酬金作为吸引或离职补偿[132] - 公司未与控股股东或其关联实体订立重大合同或服务合同[133] - 公司未与除董事或全职员工以外的人士订立管理合同[134] - 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豁免合约安排交易严格遵守上市规则第十四A章的公告和独立股东批准规定[173] - 公司及其关联实体在2022年12月31日未订立任何重大交易、安排或合同[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