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康基医疗(09997)
icon
搜索文档
康基医疗20250328
2025-03-31 10:41
纪要涉及的公司 康基医疗及其子公司维捷、维金,竞争对手微创机器人、天智航,外资品牌强生、美敦力,南威艾尼斯迈瑞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板块与产品** - 主要业务分微创外科耗材和设备及手术机器人两大块,耗材含一次性穿刺器、结扎夹等,设备含 4K 内窥镜、宫腔镜等,手术机器人新产品预计 2025 年 Q2 上市[3] - 近年发展能量器械平台,含一次性电凝、超声刀、吻合器等,市场空间总计约 200 亿 - 300 亿,外资占比超 60%,国产替代空间大[7] 2. **基础耗材业务** - 部分产品纳入集采,占总体收入约 20%,2024 年年报显示毛利率未受集采价格影响,2025 年 Q1 集采政策优化带来价值重估机会[4][5] - 主力产品一次性穿刺器占总收入 40%、夹子类产品占 20%,集采未显著影响其毛利率[10] 3. **手术机器人业务** - 2025 - 2026 年是市场重要拐点,新产品预计 2025 年 Q2 上市,有望成新增长催化剂,受益于国家支持和市场生态变化[6] - 未来 2 - 3 年行业或迎价格战,康基现金流充裕,维金可外部融资且获国资支持,能占据有利位置[23] - 本质是耗材生意,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后,可通过增加使用频率和耗材销售实现正向价值[24] 4. **销售网络** - 拥有广泛深入销售网络,截至 2023 年底覆盖国内 3500 多家医院,2024 年新增覆盖 20 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增速未来可能高于国内,2025 年海外增速预计超 20%[4][8][11] 5. **财务状况** - 采用 VIE 架构,实控人持股超 50%,截至 2024 年底累计分红加回购 27 亿元,与上市融资金额持平,账上现金及等价物超 25 亿元,无有息负债[9] - 未来 2 - 3 年有望保持双位数以上收入增速,综合毛利率或因产品结构变化下降,长期净利率有望随规模效应提升[12] 6. **集采政策影响** - 公司抗风险能力强,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应对价格压力,拓展新兴领域降低对单一产品依赖,自主学术推广应对经销商渠道影响[4][15] - 一次性穿刺器集采降价 70% - 80%,未击穿出厂价,采用非经销商模式;结扎夹集采价格温和,采用传统经销商模式;超声刀和吻合器集采带来利好,2024 年增速超 30%[17][34] 7. **学术营销与推广** - 自主掌控学术营销渠道,承担大量线上线下推广,与院士团队合作,一次性穿刺器领域与国药合作配送并自主营销[16] 8. **估值预测** - 基于绝对估值模型,合理估值约 150 亿港元;南威艾尼斯迈瑞参考 25 倍 PE 估值约 150 亿港元,传统业务保守按 15 倍 PE 市值约 90 - 100 亿港元[30][31] - 手术机器人业务有潜力,子公司产品获批后预计能提升估值,公司合理目标市值 140 - 150 亿港元,相比当前有 50%以上上行空间[32][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为美国一半,未来 5 - 10 年有望提升,行业长期向上[13] - 能量器械领域国产替代率低,尚无明显龙头企业,康基市占率 0.5% - 1%,渗透空间大[14] - 全球手术机器人广泛应用,但中国装机数量少,价格高限制普及和商业化应用,预计 2026 年或现降价趋势和价格战[18][19][22] 2. **公司协同效应** - 康基与维捷在销售渠道和核心零部件代工方面有协同效应,可获双重收益[26] 3. **经济优势对比** - 手术机器人单台手术费用约 5000 元,高于传统内窥镜的 1000 多元,但相比达芬奇系统有优势,康基通过价格战和耗材模式具竞争力[27] 4. **竞争对手情况** - 微创机器人和天智航现金流紧张,过去两年商业化装机数量少,与康基及维捷技术差距不明显[28] 5. **未来发展预期** - 威健首代四臂腔镜预计 2025 年 4 月或 Q2 获批,布局多产品,覆盖多科室;2025 年归母净利润承压,预计亏损 1 亿以上,2026 - 2028 年逐步改善[29] 6. **股价波动原因** - 年报发布后股价下跌,一是手术机器人获批时间推迟,二是股利支付率调整使股息率下降,部分投资者离开[35]
10.09亿!康基医疗最新年报
思宇MedTech· 2025-03-27 17:24
公司财报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09亿元,同比增长8.9%,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增长15.4% [3] - 2024年下半年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18.9% [3]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股份人民币24分 [3] 公司经营亮点 - 公司对唯精医疗的持股比例从35%增至41.99%,四臂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完成多科室人体临床试验并提交NMPA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Q2获批 [6] - 国内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一次性套管穿刺器、电凝钳、超声切割止血刀及吻合器等产品 [6]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杭州,2020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专注于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套耗材(MISIA)的研发生产 [8] - 产品覆盖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等临床科室,提供微创手术一体化解决方案 [8] 公司发展历程 - 2004年成立后陆续推出一次性套管穿刺器(2006)、高分子结扎夹(2007)、超声止血刀(2010)、4K内窥镜摄像系统(2013) [9] - 2020年获"中国高成长企业奖"并上市,2022年投资唯精医疗布局手术机器人领域 [9] 市场地位与合作 - 产品覆盖国内3400家医院(含1000+三甲医院),出口42个国家和地区,国内三甲医院渗透率超70% [10] - 竞争优势包括高质量产品、全面组合、学术推广、广泛经销商网络及价格竞争力 [10]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年将举办全球眼科大会(4月17日)、全球骨科大会(4月24日)、全球心血管大会(5月15日),均由思宇MedTech联合主办 [11]
康基医疗(0999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22:5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0年2月1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6月2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6] - 公司于2020年2月12日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成立[151] - 股份于2020年6月29日于联交所主板上市[153] - 公司于2020年5月6日采纳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153] - 报告期为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53]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4日[156]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及相关准则影响 -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18] - 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编制,按历史成本惯例,部分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17] - 附属公司指由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业绩自取得控制权日起综合入账至终止日[18] - 集团内成员公司间交易相关资产、负债等在综合入账时全面抵销[19] - 若事实及情况显示控制因素变化,集团会重新评估对投资对象的控制权[20] - 集团失去对附属公司控制权时,终止确认相关资产等并确认保留投资公允价值及盈亏[20] - 公司重新评估2023年及2024年1月1日的负债条款及条件,首次应用修订本后流动或非流动负债分类维持不变[23] - 公司无涉及依赖自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之日起产生的指数或比率并附带可变租赁付款的售后租回交易,该修订本无影响[23] - 2020年修订本澄清负债分类规定,2022年修订本进一步澄清贷款安排负债契约对流动或非流动负债分类的影响[23] - 公司无供应商融资安排,《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对财务报表无影响[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0.0861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9.26023亿元增长8.9%[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7.97649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7.41199亿元增长7.6%[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人民币5.81438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5.04021亿元增长15.4%[3] - 2024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人民币5.61815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5.38183亿元增长4.4%[3]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4945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0.4308元增长14.8%[3] - 2024年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4945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0.4299元增长15.0%[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1096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84824亿元[4]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1.82164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55365亿元[4] - 2024年税前利润为人民币6.84833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5.88771亿元有所增长[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854,645千元,2023年为883,129千元[8]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2,063,645千元,2023年为3,380,689千元[8]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260,604千元,2023年为190,824千元[9]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1,803,041千元,2023年为3,189,865千元[9] - 2024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2,657,686千元,2023年为4,072,994千元[9]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28,791千元,2023年为129,148千元[9] - 2024年资产净值2,628,895千元,2023年为3,943,846千元[9]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中股本为85千元,2023年为86千元[9]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中储备为2,628,810千元,2023年为3,649,676千元[9] - 2024年权益总额2,628,895千元,2023年为3,943,846千元[9]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560,098千元,2023年为422,710千元[10]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040,501千元,2023年为 - 391,696千元[12]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1,695,521千元,2023年为 - 243,532千元[14]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94,922千元,2023年为 - 212,518千元[14]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20,418千元,2023年末为1,520,397千元[14] - 2024年税前列润为684,833千元,2023年为588,771千元[10] - 2024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支出55,293千元,2023年为86,821千元[12] - 2024年购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支出2,113,906千元,2023年为29,194千元[12] - 2024年已付股息1,647,334千元,2023年为216,349千元[14]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100861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2602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8.92%[26] - 2024年中国内地收入为90971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4006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8.29%[26] - 2024年其他地区收入为988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595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5.06%[26]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0406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3809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4.61%[28] - 2024年其他收入总额为14966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975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0.06%[35] - 2024年总收益为3249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6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79.46%[35]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18216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536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25%[35] - 2024年税前利润总计为16798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375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26%[36] - 2024年研发成本为8208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755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35.64%[36]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13,55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6,476千元人民币[41]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按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利润5.81亿元人民币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1.76亿股计算[43]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75,750千元人民币,减值3,801千元人民币,账面净值271,949千元人民币[48] - 2024年预付款项700千元人民币、其他应收款项1,331千元人民币、预付开支1,963千元人民币、应收出资96,419千元人民币,总计100,413千元人民币[51] - 2024年非流动非上市股权投资中,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144,071千元,无锡清松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为2,187千元,总计146,258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139,369千元、2,349千元、141,718千元[55] - 2024年于联营公司投资应占资产净值为239,509千元,收购之商誉为138,288千元,总计377,797千元,对唯精医疗持股比例为41.99%[56]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825,490千元,定期存款为352,141千元,小计1,177,631千元,减去非流动定期存款50,832千元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6,799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893,171千元、1,783,417千元、2,676,588千元、0千元、2,676,588千元[59]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3个月内为35,534千元,3至6个月为1,579千元,6至12个月为903千元,超过12个月为3,126千元,总计41,142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27,130千元、1,517千元、3,708千元、1,791千元、34,146千元[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10.086亿元,较去年增加8.9%,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5.04亿元增加15.4%至2024年的人民币5.814亿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008.6百万元,较2023年的926.0百万元增加8.9%[85][87] - 2024年一次性产品收入为人民币898.8百万元,较2023年的804.9百万元增加11.7%,占总收入的89.1%,2023年占比86.9%[85][88] - 2024年一次性套管穿刺器收入为人民币430.4百万元,较2023年的394.4百万元增加9.1%,占总收入约42.7%,2023年约为42.6%[85][89] - 2024年结扎夹收入为人民币234.9百万元,较2023年的228.1百万元增加3.0%,占总收入约23.3%[85][89] - 2024年一次性电凝钳收入为人民币139.9百万元,较2023年的122.6百万元增加14.2%[85] - 2024年超声切割止血刀收入为人民币52.4百万元,较2023年的38.0百万元增加37.8%[85] - 2024年吻合器收入为人民币9.0百万元,较2023年的2.0百万元增加342.2%[85] - 2024年其他一次性产品收入为人民币32.1百万元,较2023年的19.9百万元增加61.8%[85] - 2024年4K内窥镜摄像系统收入为人民币24.5百万元,较2023年的32.4百万元减少24.2%[85] - 2024年其他重复性产品收入为人民币85.3百万元,较2023年的88.7百万元减少3.8%[85] - 一次性电凝钳报告期收入1.399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约13.9%,2023年为13.2%,销售增幅14.2%[90] - 超声切割止血刀报告期销售额5240万元,较2023年的3800万元增加37.8%[92] - 重复性产品2024年收入1.098亿元,较2023年的1.211亿元减少9.3%[93] - 国内市场报告期收入增加8.3%,海外市场收入约9890万元,较去年增加15.1%,占集团总收入的9.8%,去年为9.3%[94] - 报告期销售成本为2.11亿元,较2023年的1.848亿元增加14.1%[97] - 集团毛利由2023年的7.412亿元增加7.6%至2024年的7.976亿元,2024年毛利率为79.1%,与2023年的80.0%相比维持稳定[100]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822亿元,2023年为1.554亿元,增加主要因取消合并唯精医疗产生2730万元收益[102] - 2024年销售及经销开支为7820万元,较2023年的6980万元增加12.0%[103] - 2024年行政开支为9730万元,较2023年的1.003亿元减少2.9%[104] - 2024年研发开支为8210万元,较2023年的1.276亿元减少35.6%[1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开支为1.136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减少16.8%[111]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5.41438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5.04021亿元人民币[114] - 2024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年内纯利为5.61815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5.38183亿元人民币[1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729亿元(其中2.953亿元计入持作待售资产),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735亿元(其中2.969亿元计入持作待售资产)减少15.006亿元,主要因向股东派付股息所致[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康基医疗(0999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5 16:37
产品与技术创新 - 本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包括医疗设备、器械和配件在内的多样化产品,主要专注于微创手术[11] - 集团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专注于微创外科领域,致力于为外科医生提供全面的微创外科解决方案[20] - 集团在闭合器械方面取得突破,获批可吸收无结缝合线和多发放结紮夹两项III类医疗器械[21] - 集团新建研发大楼投入使用,加强创新和产品开发基础,并建立新的动物试验中心以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22] - 新增12项新产品注册,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有104项产品获得NMPA注册[23] - 持续推广新的先进外科技术应用,如单孔手术[28] - 四臂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完成多科室人体临床试验,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正在测试验证[27] - 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行业展览,与医院合作提供机器人系统培训[27] 业务发展与市场拓展 -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活动从疫情中恢复,患者就诊量和手术量大幅增加,为本集团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奠定了较高的基础[12] - 尽管如此,本集团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国内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次性套管、结扎夹、一次性电凝镊等主要一次性产品类别销量的增加,以及超声刀和缝合器等部分新产品的强劲同比增长[12] - 本集团增加了对维景医疗的股权投资,从35%增加至37%,通过持有维景医疗的股权,本集团拥有了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平台[11] - 本集团可利用其广泛的销售和分销资源以及在中国的制造、临床试验和监管事务方面的能力,支持该手术机器人平台的发展和部署[11] - 集团参与多个省级和全国性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有利于产品市场渗透和进口替代[14] - 优化市场推广管理和经销商关系,提升经销商满意度和销售能力[26] - 国内市场潜力大,公司有信心保持微创手术器械和耗材领域的领先地位[29] - 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29] 财务表现 - 收入增长13.6%,达到人民幣458.4百萬元[34] - 一次性產品銷售增加19.6%,達到人民幣409.1百萬元[35] - 一次性套管穿刺器銷售增加12.9%,達到人民幣191.7百萬元[36] - 結紮夾銷售增加4.5%,達到人民幣103.8百萬元[38] - 一次性电凝钳的收入为人民币67.0百万元,占总收入的14.6%,同比增长30.2%[39] - 超声切割止血刀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3.7百万元,同比增加90.2%[39] - 毛利为人民币363.1百万元,毛利率为79.2%[45][46][48] - 母公司股东应占净利增长11.9%至人民币285.8百万元[17] - 母公司股东应占经调整净利增长15.9%至人民币274.9百万元[17] 资金运营与管理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058.9百万元[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571.4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人民币1,618.5百万元[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6.5%[63] - 本集团正在出售Hangzhou Kangji Qipu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63] - 本集团未有任何未偿还或然负债及资产抵押[63] - 本集团擬動用全球發售所籌集的所得款項淨額進行戰略投資和收購資本資產以進行擴張[6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鍾鳴先生通過信託持有本公司33.63%的股份[68] - 申屠銀光女士通過信託持有本公司19.06%的股份[68] - 尹自鑫先生持有本公司0.34%的股份[68] - 公司于2020年5月6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及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旨在吸引和留住担任重要职位的最优人才[79] - 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售筹集资金約29.52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幣26.97亿元)[83] - 公司董事及可能掌握内幕消息的员工均遵守了公司的证券交易行为准则[4] - 公司致力于保持高水平的企业管治以保护股东权益[5]
康基医疗(0999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0 21:09
财务表现 - 本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458.4百万元,同比增长13.6%[4][5] - 本公司母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增加11.9%至人民幣285.8百萬元[6] - 本公司母公司擁有人應佔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純利增加15.9%至人民幣274.9百萬元[6] - 本公司毛利為人民幣363.1百萬元,毛利率為79.2%[8] - 本公司研發成本為人民幣43.4百萬元[9] - 本公司於報告期內分佔一間聯營公司虧損人民幣5.9百萬元[9]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17亿元人民币[1]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34亿元人民币[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69万元人民币[3] - 2024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3.277亿元人民币[1] - 2024年上半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为842万元人民币[1] - 2024年上半年取消合并一间附属公司产生收益为2.725亿元人民币[1] - 收入总额为458,413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45] - 银行利息收入为62,630千人民币,同比增长47.0%[54] - 取消合并一间附属公司产生收益27,253千人民币[54] - 政府补助为24,120千人民币[54] - 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利润为285,847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74] - 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58.4百万元,同比增长13.6%,净利润285.8百万元,同比增长11.9%[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毛利为人民币363.1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2.9%[1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毛利率为79.2%,与2023年同期的79.7%相比保持稳定[1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115.4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2.9%[1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52.0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4.0%[167] -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利潤為人民幣285,847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幣30,386百萬元[170]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收益為人民幣46百萬元[171] - 匯兌差額為人民幣10,984百萬元的虧損[172] - 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為人民幣6,183百萬元[173] - 短期金融產品的投資收益為人民幣842百萬元[174] - 取消合併唯精醫療的收益為人民幣27,253百萬元[175] -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期內純利為人民幣274,873百萬元[170] 资产负债情况 - 本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資產淨值為人民幣2,362.7百萬元[20][22] - 本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2,717.7百萬元[18] - 2024年6月30日現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9.157亿元人民币[4] - 2024年6月30日分类为持作出售的出售组别应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12亿元人民币[4] - 2024年6月30日原定期限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为1.432亿元人民币[4] - 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058.9百万元[1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幣1,571.4百萬元[1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的總資本開支約為人民幣33.4百萬元[183] 业务发展 - 销售医疗器械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47]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占比91.3%,其他国家/地区占8.7%[48]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享受15%和5%的优惠税率[64] - 本集團可利用其豐富的銷售及經銷資源,以及在中國的製造、臨床試驗及監管事務能力,支援唯精醫療手術機器人平台的開發及部署[112] - 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活動從疫情中復甦,病人流量及手術量大幅增加,為本集團於2024年上半年的表現基準建立較高基數[113] - 2023年下半年開展的醫療行業反腐行動逐漸常態化,短期內對醫療器械行業仍會有影響[113] - 本集團的國內收入仍實現增長,主要由核心一次性產品類別的銷售增加以及部分新產品的銷售按年增長強勁所帶動[113] - 集中带量采购已在京津冀3+N联盟和川渝联盟开始执行,公司产品获得中标[114][115] - 公司海外市场销售持续增长,重点加强海外经销商管理[115] - 公司在中国新增12项新产品注册,截至6月30日共有104项产品获得NMPA注册[118]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资,重点发展可吸收免打结缝合线和连发结紮夹等新产品[119][120] - 公司新建杭州研发大楼投入使用,加强研发能力和人才吸引[121] - 公司子公司唯精医疗的手术机器人系统进展顺利,预计2024年内获批[122] - 公司持续推广单孔手术和手术机器人技术应用,开展学术推广活动[123] - 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加强了市场推广管理及经销商关系
康基医疗20240522
华安证券· 2024-05-23 00:47
业绩总结 - 康治医疗23年总收入为9.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8%[1] - 康治医疗23年净利润为5亿,净利润率为54.5%[2] - 康治医疗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1.2%,主要收入来源为一次性产品和国内销售[6] - 公司今年派发每股1.4元人民币的股息,港股中属于高派息[9] - 公司特别分红主要基于公司现金充裕和市场因素,股价表现不佳导致投资者期待公司回馈[10] 海外市场 - 康治医疗海外销售占总收入的9.3%[1] - 康治医疗覆盖了58个国家,比22年增加了11个国家[2] 产品创新 - 康治医疗取得了一些产品的创新注册,包括手动机器人产品[3] - 康治医疗推出了一次性可吸收集杂匣等产品,未来将有更多产品陆续上市[4] - 24年康治医疗有望推出可吸收缝线等产品,继续围绕设备和机器人产品布局[5] 市场前景 - 康治医疗未来增长潜力主要来自微创手术的持续增长潜力和公司自身的竞争优势[8] - 公司产品被纳入国家集采联盟,涉及超声刀和吉拉夹,预计价格下降不会对公司财务产生明显影响[12] - 集采后产品价格下降,预计产品使用量会提升,对公司收入和利润有正面影响[13] - 公司预计新注册证产品如可吸收吉他甲、吻合器等将带来收入增长,预计销售额有望增长[14] 市场竞争 - 外企在两个产品中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超商高可能有70%以上的份额[17] - 康基在大医院市场有很大的信心,产品虽然推得比较晚但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18] 财务状况 - 康基的毛利率保持较高,主要因为产品定价具有性价比优势[21] - 康基的研发投入效率高,不需要投入大量试错成本,利润水平长期保持较高[22] - 康基销售费用率较低,不到10个点,相比其他公司较为节约[23] 未来展望 - 康基未来三年的收入增长指引为20%到25%,利润增长指引为15%到20%[24] - 康基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认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赛道[25]
康基医疗(0999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53
财务表现 - 2023年,康基医疗实现营业收入9.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8%[2] - 2023年,康基医疗母公司净利润为5.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3%[2] - 公司在2023年的报告期内,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利潤為504,021千元,比2022年的478,735千元有所增长[70] - 公司的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年內純利為538,183千元,比2022年的498,711千元有所增长[70] - 公司的毛利由2022年的人民币635.2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741.2百万元,同比增长16.7%[59] - 公司的存貨周轉日數在2023年的報告期內保持穩定,為217天[77] - 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周转日数在2023年的报告期内增加至80天,比2022年的58天有所增长[78] - 公司的贸易应付款项周转日数在2023年的报告期内增加至54天,比2022年的47天有所增长[79] - 公司的总资本支出约为8250万人民币,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和建筑物,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45亿人民币有所减少[86] - 公司计划利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进行战略投资和资本资产收购,以支持公司的扩张计划[93] 产品销售 - 一次性产品包括套管穿刺器、高分子结扎夹、一次性电凝钳、超声切割止血刀等,2023年收入为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40] - 一次性套管穿刺器的收入为3.9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约42.6%,较2022年增长8.1%[40] - 一次性电凝钳在报告期内需求持续增长,销售增幅达到30.1%[48] - 超声切割止血刀等新型一次性产品销售额为人民币38.0百万元,同比增长109.3%[49] - 重复性产品销售额为人民币121.1百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4K内窥镜摄像系统销售额为人民币32.4百万元,同比增长57.4%[50] 市场拓展 - 公司预计随着中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中国的医疗保健行业市场将持续增长,公司将积极推进长远战略规划,拓展国际市场,探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思路[9] - 公司将努力提高现有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不断拓宽新产品的销售版图,包括超声切割止血刀、4K内窥镜摄像系统和一次性吻合器等产品[9] - 公司在2022年成立了上海和广州的销售办事处,报告期内通过增加区域销售经理进一步加强了当地分销网络[33] 公司治理 - 钟鸣先生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负责全面管理业务、战略和企业发展[99][100] - 申屠银光女士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担任执行董事和副总经理,负责全面管理业务、战略和企业发展[104][105] - 尹自鑫先生于2022年4月28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108] - 蔡俐女士于2020年3月13日被任命为非执行董事,主要参与集团重要事项的决策[111] - 姜峰先生于2020年3月7日被任命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7] 公司信息 - 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桐廬[191] - 公司生产设施总建筑面积为43,189.04平方米[192] - 公司拥有五块土地使用权,总面积约为90,166平方米[1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康基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杭州和香港等地租赁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7,401.05平方米,用作办公场所[194]
康基医疗(0999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0 22:50
财务数据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年度收入为926,023千元,比2022年同期的786,367千元增长了17.8%[1] - 每股盈利基本为43.08元,比去年同期的39.63元增长了8.7%[1]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母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为504,021千元,比2022年同期的478,735千元增长了5.3%[1] - 2023年度收入为926,023千元,较2022年度增长17.9%[2] - 2023年度销售成本为741,199千元,较2022年度增长16.5%[2] - 2023年度毛利为155,365千元,较2022年度增长5.9%[2] - 2023年度金融资产的减值净额为6,807千元,较2022年度减少75.1%[2] - 2023年度融资成本为588,771千元,较2022年度增长4.5%[2] - 2023年度税前利润为136,476千元,较2022年度增长33.6%[2] - 2023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449,344千元,较2022年度减少17.3%[3] - 2023年度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每股盈利为43.08元,较2022年度增长8.9%[3] 业务展望 - 公司预计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将更趋常态化,有利于市场份额提升和进口替代[40] - 公司投资唯精医疗,推进四臂手术机器人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4年年底前后获得注册批准[44] - 公司在2022年设立上海和广州销售办事处,报告期内增加区域销售经理,加强对当地经销商的支持[45] 资产负债 - 2023年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20,397千元,较年初的84,592千元有显著增长[7] - 2023年未动用所得款项淨额为人民币1802.4百万元[89]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有任何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资本负债比率为3.8%[81]
康基医疗(0999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5 16:40
公司业绩 - 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人民币403.6亿元的收入,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1.4%[3] -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由157.7百萬元增加至255.5百萬元[3] - 公司的国内销售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次性产品销售增长和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销售大幅增长[7] - 公司开始实施集中带量采购一次性套管穿刺器,预计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将会更趋常态化[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总收入为4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10] - 一次性产品收入增长9.4%,达到169,856千元人民币[18][1] - 一次性套管穿刺器收入增长19.6%,达到99,404千元人民币[18][2] - 高分子结扎夹收入增长29.4%,达到51,505千元人民币[18][3] - 一次性电凝钳收入增长105.0%,达到12,479千元人民币[18][4] - 超声切割止血刀收入增长0.2%,达到8,776千元人民币[18][5] - 4K内窥镜摄像系统收入增长412.6%,达到17,888千元人民币[18][6] - 公司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海外市场推广活动取得成效,出口销售持续增长[20] - 一次性产品在报告期内录得收入342.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6.7%,其中一次性套管穿刺器、高分子结扎夹和一次性电凝钳的收入增长较为显著[21] - 重复性产品在报告期内录得收入61.6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56.6%,主要原因是内窥镜摄像系统和重复性钳类销售增加[24] - 海外市场收入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为39.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28.1%,主要受益于海外渠道扩张和产品注册增加[25] 财务状况 - 康基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69,149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3,145千元增长3.68%[101] - 康基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05,941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98,489千元增长4.89%[102] - 康基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金融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比约69.17%,为3,332,686千元[106] - 康基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金融负债中,贸易应付款项占比约8.81%,为29,342千元[107] - 康基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管理层认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贸易应收款项、贸易应付款项等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值大致相等[108] 成本与开支 - 行政开支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人民币45.4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37.6%[33] - 研发开支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人民币60.1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28.6%,主要归因于唯精医疗研发开支同比增加[34] - 所得税开支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人民币42.0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7%,主要由于中国内地营运实体的应课税利润增加[36] 其他信息 - 公司计划利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进行战略投资和资本资产扩张[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员工人数为982人,员工薪酬总额为67.9百万人民币[52] - 公司薪酬委员会负责审查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实施股权计划以激励员工[53]
康基医疗(09997)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16:59
财务业绩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403,589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1.4%[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321,755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1.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229,297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9.4%[2]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55,461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62.0%[2][3]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21.83分,较2022年同期增长68.6%;摊薄每股盈利21.73分,较2022年同期增长67.8%[2] - 2023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271,282千元,2022年同期为194,794千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403,58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32,321千元人民币[18][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为93,77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1,393千元人民币[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81,834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6,609千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税项开支总额为41,98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1,297千元人民币[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总收入4.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4%,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由1.577亿元增加62.0%至2.555亿元,经调整纯利总额由2.153亿元增加10.2%至2.372亿元[32] - 从收入构成看,一次性产品收入3.4202亿元,较2022年增长16.7%,重复性产品收入6156.9万元,较2022年增长56.6%[37] - 报告期内一次性产品收入3.4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93亿元增加16.7%,占总收入的84.7%,2022年同期为88.2%[39] - 报告期内重复性产品收入616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3930万元增加56.6%[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海外市场收入约为391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8.1%,占总收入的9.7%,2022年同期为9.2%[42] - 报告期内销售成本为8180万元,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660万元增加22.9%[44] - 毛利自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657亿元增加21.1%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218亿元,毛利率为79.7%,较2022年同期的80.0%轻微减少[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为9380万元,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6140万元[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经销开支为3260万元,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390万元增加36.2%[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454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3300万元增加37.6%[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6010万元,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630万元增加128.6%[51] - 报告期内其他开支为340万元,主要因捐款所致[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4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53] - 2023年和2022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非准则经调整期内纯利分别为2.37185亿元和2.1532亿元[55] - 2023年上半年汇兑收益为2320万元,2022年同期为汇兑亏损2420万元[59] - 2023年上半年总资本开支约为3460万元,2022年同期约为6990万元[60]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885,76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增加[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3,317,681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增加[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363,62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增加[6]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117,55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增加[7]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价值为1.9249亿元,2022年末为1.6902亿元[2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1.69149亿元,2022年末为1.63145亿元[27]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02425亿元,2022年末为28.1836亿元[2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934.2万元,2022年末为2075.2万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024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9.541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600万元[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为8.8%,2022年末为3.8%[61] 现金流量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69,550千元,2022年同期为128,751千元[9][10]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1,249,899千元,2022年同期为 - 351,861千元[10]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19,602千元,2022年同期为 - 19,231千元[10]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1,099,951千元,2022年同期为 - 242,341千元[10] - 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63,744千元,2022年同期为1,994,026千元[11][12]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支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3] - 2023年3月27日,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18.45分,总额约224,498,000元获批准并于7月10日派付[24] - 董事会不建议支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71] 会计政策 - 2023年起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本,预计影响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会计政策披露[15] - 2023年起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或业绩无影响[15] 税收政策 - 香港利得税按16.5%(2022年:16.5%)税率拨备,附属公司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利润按8.25%(2022年:8.25%)税率缴税[22] - 新加坡利得税按17%(2022年:17%)税率拨备[22] - 中国内地若干附属公司按25%法定税率计提所得税,杭州康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按15%(2022年:15%)优惠税率缴税,杭州康基随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按2.5%(2022年:2.5%)优惠税率缴税[22] 业务运营 - 2023年上半年国内销售增长得益于三大核心产品类别的一次性产品及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销售增长[3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核心产品在安徽、云南、山东等地集中带量采购中新增中标[3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开始在广东省实施集中带量采购一次性套管穿刺器,并转变销售模式[30] - 预计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将更趋常态化,长期可通过进口替代增加市场份额[30] - 2023年上半年出口销售额为39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1%[31]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9个海外产品注册,主要在欧洲及东南亚,在中国新增7项新产品注册,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共有85项产品获NMPA注册[32][33] - 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取得58项新专利,其中来自唯精医疗的有27项[33] - 公司继续实施多元化产品组合策略,如一次性套管穿刺器系列和结扎夹产品组合不断完善[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设立新的研发部项目管理团队,扩大研发团队,增加一名领域专家领导可降解植入耗材项目[33] - 唯精医疗研发取得进展,三臂手术机器人泌尿科患者临床入组完成,正在进行注册登记准备;四臂手术机器人预计2023年四季度开展临床试验,2024年获得注册批准;计划今年下半年完成单孔手术机器人产品设计定型[34] - 报告期内,公司增加区域销售经理,加强对当地经销商管理及支持,带动广东省等市场销量增长[3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策划多场学术推广会议及培训,将单孔手术培训中心扩展至13个,为超200人次医生提供培训,同时建立线上平台[35] -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向国内经销商销售产品,海外客户主要包括海外ODM客户及海外经销商,海外渠道扩充至47个国家/地区[39][41][42] 未来展望 - 展望未来,因宏观环境及政府反贪污行动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对提供全年预测指引持审慎态度[36] 人员与股份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982名雇员,较2022年同期增加[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项下共授出2681万份受限制股份单位[64] - 公司全球发售按每股13.88港元发行225,397,500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29.525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6.971亿元)[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以约1570万港元回购1780500股股份,注销2521000股股份[70] 资金用途 - 扩大现有产品产能及生产线自动化计划用途为人民币2.499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实际使用2520万元,未动用2.391亿元,预期三至五年内使用[66] - 增强管线产品产能计划用途为人民币2.601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实际使用9900万元,未动用1.761亿元,预期六年内使用[66] - 建立研发中心计划用途为人民币4.335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实际使用6500万元,未动用3.935亿元,预期四年内使用[66] - 开发及扩展产品管线计划用途为人民币2.04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实际使用1.027亿元,未动用1.131亿元,预期五至六年内使用[66] - 国内销售及营销活动计划用途为人民币3.825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实际使用4070万元,未动用3.638亿元,预期四至五年内使用[66] - 增加海外销售计划用途为人民币1.275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实际使用170万元,未动用1.332亿元,预期三至五年内使用[66] - 潜在战略投资及收购计划用途为人民币6.375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实际使用2.075亿元,未动用4.668亿元,预期五年内使用[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