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景生物(688068)

搜索文档
热景生物: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职工代表监事因参与补选董事辞去原监事职务暨补选职工代表监事的公告
2023-09-13 18:06
证券代码:688068 证券简称:热景生物 公告编号:2023-047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职工代表监事因参与补选董事辞去原监事职务暨补 选职工代表监事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景生物"或"公司")监事 会于近日收到职工代表监事李艳召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职务调整,李艳召先 生申请辞去原公司第三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职务并参与补选公司第三届董事 会董事职务。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李艳召先生通过青岛同程热景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103,649 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0.1123%。李艳 召先生承诺将继续遵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 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 规对监事股份转让的规定及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所作的相关承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等规定,李艳召先生辞去职工 代表监事职务将导致公司监事会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为保障监 ...
热景生物: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补选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公告
2023-09-13 18:06
证券代码:688068 证券简称:热景生物 公告编号:2023-048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补选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景生物"或"公司")于 2023 年 9 月 13 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补选第三 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现将补选情况公告如下: 一、董事辞职情况 董事会于 2023 年 6 月 19 日收到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孙志伟先生的书面辞职 报告。孙志伟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公司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其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孙志伟 先生辞去公司上述职务后,将专职于公司重要参股公司北京舜景生物医药技术有 限公司的研发工作并担任总经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孙志伟先生的辞 职未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的正常运行。公司 将按照法定程序尽快补选董事。 二、补选董事情况 特 ...
热景生物(688068)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30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代码:688068,公司简称:热景生物[1] - 公司负责人林长青、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石永沾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解中超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4]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3]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3]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产生实质性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3] 财务报告真实性声明 - 公司负责人林长青、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石永沾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解中超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4] 利润分配预案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无[5] 公司治理特殊安排 -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不适用[5] 资金占用与担保情况 -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否[6] -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否[7] 董事保证报告真实性 -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否[7] 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07,007,061.27元,同比下降84.99%[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768,666.87元,同比下降89.60%[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2,722,824.78元,同比下降93.45%[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519,286.00元,同比下降143.94%[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428,778,232.71元,同比增长2.81%[15] - 总资产为3,701,105,080.45元,同比下降5.08%[1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95元,同比下降89.27%[16] - 稀释每股收益为0.95元,同比下降89.27%[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59元,同比下降93.26%[1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19%,同比增加18.19个百分点[16] 公司产品与业务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物创新药[20] - 体外诊断产品涵盖炎症感染、心脑血管、骨代谢、甲功激素、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肝癌、其他肿瘤等多种疾病[21] - 生物创新药领域参股公司舜景医药已完成5项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项目的分子发现,2项分子确认,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21] - 公司构建了从高精度上转发光POCT平台到大型高通量全自动化学发光平台的战略布局[20] - 公司核心产品在肝病领域获得广泛市场认可,打造了从肝炎到肝癌诊断全流程肝健康管理平台[21] - 公司采取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21] - 公司生产模式主要采用销售预测、以销定产方式,同时保证一定的合理库存[21] - 公司采购模式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并通过对供应商建立合格名录管理方式,保证物料采购的质量[21] - 公司参股公司智源生物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抗淀粉样蛋白聚集体特异性抗体研发方面取得较大进展[21] - 公司检测菜单已实现单人份检测在国内基层医疗市场大规模推广应用[21] 市场与行业数据 - 2022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销售规模已达1,270亿美元[22] - 预计2027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400亿美元,年均增速2%[22] - 2021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243亿元,2016-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5%[22] - 预计2024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1,957亿元,2021-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6.3%[22] - 2022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约3,807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增至4,294亿美元[23] - 预计203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到6,651亿美元,2018-203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1%[23] - 全国肝癌三项的检测费市场容量为129.12亿元[23] - HBV RNA的检测市场容量约为75亿元[23] - 生物药从临床I期到商业化的总体成功率为11.5%[23] - 大规模生物药制造设施建造成本为2亿至7亿美元,而化学药设施只需3,000万至1亿美元[23]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获得2021年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4] - 公司研发的全自动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UPT6800获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高新技术产品奖项[24] - 公司研发的乙型肝炎病毒RNA(HBV-RNA)测定试剂盒是我国第一个荧光定量检测HBV RNA产品[25] - 公司试剂产品累计获得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备案701项,其中国内212项,国外489项[25] - 公司仪器产品包括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构建了全场景免疫技术诊断系统[25] - 公司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863计划”2项,“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24] - 公司子公司廊坊热景获批河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4] - 公司荣获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荣誉证书[24] - 公司研发的细胞因子系列检测试剂是国内目前检测项目最多的化学发光法产品[25] - 公司成为欧洲及全球新冠检测试剂的主要供应商,取得一定品牌认可及竞争优势[25] 研发进展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项[30] - 新增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备案证5项、国外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备案证12项[30] - 在研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项目10项,其中5项已完成分子发现,2项已经完成分子确认[28] - 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28] - 实现部分生物活性原料的对外销售[28] - 推出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GlyExo-Capture®外泌体快速分离系统”,只需11分钟即可获得完整的外泌体[28] - 基于糖链外泌体开发的GlyExo-Capture技术广泛开展科研合作,与多家医院达成合作[29] - 公司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文号109项注册证并上市,新获得试剂注册证1项,在研产品55项[29] - 公司上转发光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文号41项注册证并上市,新获得试剂注册证3项,在研产品5项[29] - 新获得专利授权3项[29]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68,117,516.96元,同比下降16.71%[31]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2.19%,同比增加18.19个百分点[31] - 新增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备案证17个,总数达到701个[31] - 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7,800万元,本期投入6,811.75万元[32] - 糖捕获技术研发项目进展:肝癌外泌体诊断试剂盒已进入临床注册阶段[32] - 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研发项目:已取得110项试剂注册证并上市[35] - 快速诊断试剂研发项目:已取得35项试剂注册证并上市,海外认证5项[36] - 研发人员数量为319人,同比增长18.59%[3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221.77万元,同比增长19.90%[39]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0.10万元,同比增长5.21%[39] - 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yExo-Capture®外泌体快速分离系统”,只需11分钟即可获得完整的外泌体[40] - 基于糖链外泌体开发的GlyExo-Capture技术,与多家医院合作进行肺癌和消化道肿瘤早诊项目[40] - 公司建立了以AFP-L3%为核心的肝癌早诊三联检产品(AFP、AFP-L3%、DCP),可显著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40] - 公司开发了C-GALAD II肝癌风险预警模型,性能优于国际主流模型,正在进行临床和注册[40] - 公司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09项,产品涵盖多种疾病检测[41] - 公司上转发光技术荣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公共安全领域[41] - 公司在生物创新药领域布局抗体药物、活菌药物、核酸药物等前沿技术,参股公司舜景医药有10项在研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项目[41] - 公司研发团队近三年内在nature子刊发表三篇重量级学术论文[41] - 公司拥有各类研发人员319人,占员工总数的23.34%[41] - 公司聚焦国人肝健康,打造了从肝炎到肝癌诊断全流程肝健康管理平台[41] - 公司核心产品肝癌三项(AFP、AFP-L3%及DCP)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42] - 肝癌三项检测效率提升一倍,达到300T/小时[43] - 肝癌三项被列入多个指南,推荐用于肝癌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43] - 全国肝癌三项的检测市场容量为129.12亿元,公司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成长空间巨大[44] - 公司开发的C-GALAD II肝细胞癌风险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个体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44] - 公司HBV RNA产品检测市场容量约为75亿元,未来将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45] - 公司战略投资开发的“利为安”DNA甲基化肝癌早诊产品,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45] - 公司前瞻性布局外泌体技术领域,开发的肝癌早诊试剂盒或将成为国内首个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外泌体肝癌早诊产品[46] - 公司产品涵盖炎症感染、心脑血管、骨代谢等多种疾病的检测,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46] - 公司全场景免疫技术平台涵盖从高精度上转发光POCT到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平台,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全场景应用供应商之一[46] - 公司单人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Q系列)已顺利完成装机超11,800个测试单元,报告期内新增装机2,800余个测试单元[47] - 公司C2000和C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已实现装机480余台,报告期内新增装机110余台[47] - 公司研发的单人份化学发光试剂单人份包装,可以全血检测,无需耗材,无隐性成本,无开瓶有效期限制,有质控,配套89个获证项目[47] - 公司C2000和C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具有全自动、高通量、可联机的特点,是目前国内检测肝癌三项通量最高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47] 公司管理与运营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方针,不断拓展产品线,丰富的在研产品,促进了公司产品系列化的提高[48] - 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依据ISO13485、AEO、SGS等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体系[48]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稳定,团队成员均拥有长期的、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专业背景,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和企业管理经验[48]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长青从事体外诊断行业20余年,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48] - 公司其他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在IVD及生物制药等领域拥有多年的从业经历,深刻理解行业的发展规律,在品种研发、生产工艺管理、销售体系建设等方面有较强的管理能力[48] - 公司始终能够发挥组织优势,迅速决断、快速行动,将公司在研发技术、产品、质量管理及管理团队的优势迅速激发出来[48] 资产与财务状况 - 公司总资产为370,110.51万元,较期初减少5.08%[5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42,877.82万元,较期初增加2.81%[50] - 营业收入为30,700.71万元,同比下降84.99%[5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76.87万元,同比下降89.60%[50] - 单人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Q系列)已装机超11,800个测试单元,报告期内新增装机2,800余个测试单元[50] - 全自动化学免疫分析仪(C2000、C3000等系列)已装机480余台,报告期内新增装机110余台[50] - 磁微粒化学发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075.0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4.42%[50] - 糖链外泌体开发的GlyExo-CaptureTM技术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1] - 公司参股公司舜景医药在研产品10项,其中5项已完成分子发现,2项已完成分子确认[51] - 公司参股公司智源生物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抗淀粉样蛋白聚集体特异性抗体研发方面取得较大进展[51] - 公司研发累计投入6,811.75万元,占收入比例22.19%,同比提升18.19个百分点[52]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00.71万元,同比减少84.99%[55] - 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476.87万元,同比减少89.60%[55] - 公司新增及持续承担课题项目10项,包括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1项[52] - 公司新增国际首个荧光定量PCR方法学的乙肝HBV RNA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审批通道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52] - 公司新增独家糖链外泌体癌症早筛技术平台获得国家专利技术证书[52] - 公司新增首个用于脂肪性肝炎检测的创新靶标志物GP73及检测应用方法获得国际PCT专利授权[52] - 公司积极推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1,200万人份体外诊断试剂、850台配套仪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53] - 公司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投资“全场景免疫诊断仪器、试剂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已逐步投入使用[53] - 公司荣获“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54] - 营业收入为30,700.71万元,同比减少173,867.92万元,降幅84.99%[57] - 营业成本为10,397.95万元,同比减少77,733.96万元,降幅88.20%[58] - 销售费用为7,734.08万元,同比减少1,903.89
热景生物: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3-08-29 16:31
证券代码:688068 证券简称:热景生物 公告编号:2023-045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一、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一 次会议于 2023 年 8 月 28 日以现场和通讯相结合的方式在(公司总部会议室/线 上)召开。本次会议的通知于 2023 年 8 月 18 日以邮件、微信的方式送达全体监 事。本次会议应出席监事 3 人,实际出席监事 3 人,会议由监事会主席李靖召集 并主持。会议的召集、召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 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北京热景生物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二、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经审议,公司监事会全体监事认为公司《2023 年半年度报告》的编制和审 议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公司 《2023 年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符合中国证券监督管 ...
热景生物: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2023-08-29 16:31
证券代码:688068 证券简称:热景生物 公告编号:2023-046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 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一)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及资金到账时间 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同意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19〕1615 号),同意北京热景生 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本公司"、"热景生物")向社会公开 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1,555.00 万股,发行价格为 29.46 元/股,共计募集资金人民币 45,810.30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包括保荐费、承销费、审计及验资费、律师费、 信息披露费、发行手续费等)合计人民币 5,903.21 万元(不含增值税)后,实际 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39,907.09 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已于 2019 年 9 月 24 日全 部到位,并由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于 2019 年 9 月 25 日对本 ...
热景生物:独立董事关于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
2023-08-29 16:31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 (此页无正文,仅为《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第三届董事 会第十一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之签字页)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关于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 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北 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北 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体独立董事喻长远、宋云 锋、徐小舸本着忠实勤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公司于 2023年8月28日召开的第 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的相关议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发表如下意见: 一、《关于审议<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的议 案》 经审查,作为公司独立董事我们认为公司 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 际使用情况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 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 -- 规范运作》、《上市公司监管指 ...
热景生物(688068)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5-31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4,736,633.48元[5]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2022年度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为2,728,180,599.39元[5] - 公司2022年度经营情况及2023年公司发展资金需求的情况,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下一年度[5]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5] - 2022年营业收入为3,556,551,569.15元,同比下降33.76%[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4,736,633.48元,同比下降56.78%[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2,414,646.53元,同比下降56.65%[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8,753,167.93元,同比下降62.99%[16]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335,223,635.33元,同比增长17.29%[16] - 2022年末总资产为3,899,271,839.82元,同比增长6.98%[16]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33元,同比下降56.51%[17] - 稀释每股收益为10.28元,同比下降56.72%[1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0.30元,同比下降56.39%[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7%,同比增加2.91个百分点[17] - 公司总资产为389,927.18万元,较期初增加6.98%[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33,522.36万元,较期初增加17.29%[22] - 营业收入为355,655.16万元,同比下降33.76%,主要因境外新冠业务下降56.78%[22] - 境内业务收入为134,968.3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13.56%[22] - 非新冠抗原业务收入为43,699.48万元,同比增长41.44%[22] - 心脑血管类产品收入为9,602.47万元,同比增长27.20%[22] - 肝炎肝癌类检测试剂收入为8,402.28万元,同比增长32.72%[22] - 肿瘤及甲功激素类检测试剂收入为3,265.69万元,同比增长74.83%[22] -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业务收入为21,324.57万元,同比增长48.35%[22] - 公司2022年研发累计投入19,113.87万元,同比增长44.89%[24]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6项,其中国际PCT专利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4] - 公司新增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25项,新增国外认证179项,累计已达593项[24] - 公司肝炎肝癌类检测试剂实现营业收入8,402.28万元,化学发光系列增幅明显,达到42.03%,新终端数量增长了65%[23] - 公司新冠抗原家用自测检测试剂获得美国FDA的紧急使用授权(EUA),成为国际少有的同时拥有欧盟CE、中国NMPA、英国CTDA和美国FDA EUA授权的新冠抗原自测产品[24] - 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累计已在全球40余个国家及地区取得95项国际认证/备案,并已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及地区实现销售[24] - 公司首款肝癌筛查试剂盒已成功通过注册检,对于外泌体技术走向临床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23] - 公司成功研发了针对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胰腺癌等五种消化道肿瘤的癌症筛查产品“消为安”,具有检测速度快、成本低、临床可及性高等显著优势[23] - 公司在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已完成了多个研发管线的布局,在研产品8项,其中4项已完成分子发现,2项已完成分子确认和动物实验[23] - 公司研制出掌上型快速核酸检测系统,可实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快速核酸检测功能,包括对多种新冠突变株的检测,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士居家亦可操作,且检测时间短,30分钟左右即可获得检测结果[24] - 公司新增及持续承担课题项目10项[25] - 公司新增及持续承担课题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专项2项等[25] - 公司与厦门大学共建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平台“厦门大学—热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运行[25] - 公司积极推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1,200万人份体外诊断试剂、850台配套仪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建设[25] - 公司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获国家药监局批文后,迅速组织国内新冠抗原产品的扩产工作[25] - 公司新增了多个生产场地的备案许可,具备同时满足国内、国外大规模生产需求的硬件条件[25] - 公司积极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组织多种多样学术论坛及市场推广等活动,报告期内累计组织、参加行业会议33场[25] - 公司重视营销体系建设,持续完善营销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化,不断升级完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25] - 公司继续推进“全场景免疫诊断仪器、试剂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建设,已实现主体工程建设[25] - 公司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流程体系,提升组织能力与运营效率[25] - 公司通过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制度和股权激励形式培养和储备各级管理人才[27] - 公司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包括大兴区“新国门”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27] - 公司荣获50余项荣誉称号,包括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7] - 公司在2022年获得多项企业荣誉,包括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等[27] -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捐款和捐物支持多地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建设[27]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物创新药,布局从疾病早期筛查到治疗的解决方案[28] - 公司在体外诊断领域拥有多项前沿创新技术和产品,包括液体活检技术和癌症早筛技术[28] - 公司生物创新药领域通过子公司舜景医药开发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药物,已有8项在研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项目[28] - 公司采购模式分为A类(关键物料)、B类(一般物料)、C类(辅助物料)进行分类管理[29] - 公司生产模式采用销售预测、以销定产方式,同时保证一定的合理库存[29] - 公司采取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31] - 公司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营销体系,由总经理牵头负责,下设多个部门进行管理[31] - 体外诊断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奠定了行业发展空间[32] - 2022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销售规模接近1,300亿美元,未来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约4.5%[33] - 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5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5%[33] - 预计到2024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1,9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6.3%[33] - 我国肝病检测领域市场空间巨大,肝癌三项检测费市场容量为129.12亿元,HBV RNA检测市场容量约为75亿元[33] - 生物药行业知识密集度高,行业门槛高,从临床I期到商业化的总体成功率为11.5%[34] - 生物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大规模制造设施需花费2亿至7亿美元[34] - 未来生物药市场增速将远高于同期化学药市场,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到6,6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34] - 公司获得2021年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36] - 公司新型冠状病毒试剂研发团队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36] - 公司荣登2022年科创板上市公司100强榜单[36] - 公司荣登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36] - 公司荣登2022北京企业100强及民营企业100强榜单[36] - 公司荣获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论坛颁发的“中国百强企业奖”[36] - 公司研发的细胞因子系列检测试剂是国内检测项目最多的化学发光法产品[37] - 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已在40余个国家及地区上市销售[37] - 公司单人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已完成超9000个测试单元交付[37] - 公司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3000每小时可获得300个检测结果[37] - 免疫诊断是体外诊断领域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39] - 化学发光技术已成为免疫诊断领域的国际主流先进技术,占发达国家免疫诊断市场的90%以上[40] - 跨国企业如罗氏、雅培等占据国内化学发光市场80%以上[41] - 封闭式系统成为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的主流搭配模式[40] - 体外诊断产品需求呈现“全自动、高通量、流水线”和“小型、快速、简便”两极化趋势[40] - 化学发光技术因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简便快速、临床应用范围广而优势突出[40] - 国内企业通过技术突破,推出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产品,向三级医院及人流量较多的二级医院渗透[41] - 二级以上医院需要高通量、高效率、高灵敏度的检测设备[40] - 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小型化、操作简单、价格适中、性能稳定的检测设备[40] - 大型医院的急诊、ICU、临床科室等需要小型化、操作简单、即时检测的检验设备[40]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噬菌体大容量全合成人抗体制备技术、糖捕获技术、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上转发光技术等,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45]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保持研发持续性和创新性[45] - 公司建立了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和有效的创新机制,保障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45] - 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保障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45] - 公司核心技术应用于体外诊断领域,自主研制并生产部分核心生物活性原料以及质控品、参考品[45] - 公司核心技术在抗体药物领域,筛选获得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不同靶点的全人源抗体[45] - POCT市场门槛相对较低,竞争较为激烈,国内厂家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集中度相对偏低[44] - POCT技术从定性检测逐步向定量检测渗透,以免疫荧光、上转发光等为核心的POCT产品逐步应用于临床,实现了快速定量检测[44] - POCT产品在心脑血管、感染类等领域发展较快,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仍将快速增长[44] - 拥有质控品、可自产生物原料的POCT企业更能得到临床认可,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44] - 公司拥有近百个候选抗体分子,部分候选抗体药物已进入开发阶段[46] - 公司自主研发的糖捕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于肿瘤早诊早筛[46] - 公司在生物创新药领域有8项在研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项目,其中4项已完成分子发现,2项接近完成分子确认[47] - 公司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yExo-Capture®外泌体快速分离系统”,该系统具有快速分离、高通量、多样本类型、全自动等特点[48] - 公司基于糖捕获技术开发的肝癌早诊试剂盒已通过注册检,或将成为国内首个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外泌体肝癌早诊产品[48] - 公司在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109项医疗器械注册文号并上市,报告期内新获得试剂注册证15项,仪器注册证6项[49] - 公司在上转发光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38项医疗器械注册文号并上市,报告期内新获得试剂注册证1项,仪器注册证1项[50]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6项,其中国际PCT专利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51]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204项,累计已取得684项[53] - 公司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名称为“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创建及多领域应用”[51] - 公司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为191,138,698.15元,同比增长44.89%[5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7%,较上年度下降2.91个百分点[55] - 研发人员数量从237人增加到269人,增长13.50%[55]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从26.53万元增加到29.58万元,增长11.50%[55] - 公司获得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EUA)的新冠抗原自测检测试剂,成为国际上少数同时拥有欧盟CE、中国NMPA、英国CTDA和美国FDA EUA授权的产品[55] - 在研项目“糖捕获技术研发”累计投入5,072.21万元,预计总投资5,000.00万元,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57] - 在研项目“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的研发”累计投入9,437.12万元,预计总投资9,000.00万元,已取得109项试剂注册证并上市[58] - 在研项目“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发”累计投入17,556.32万元,预计总投资17,000.00万元,已取得32项试剂注册证并上市[59] - 在研项目“抗体药物研发”累计投入3,107.95万元,预计总投资3,000.00万元,已完成4项分子发现,2项接近完成分子确认[62] - 公司继续拓展原有核心技术平台的研发,扩展磁微粒化学发光、上转发光的检测试剂菜单[6] - 公司积极拓展基于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糖链外泌体、DNA甲基化的液体活检肿瘤早筛技术[6] - 公司构建了噬菌体大容量全合成人抗体制备技术平台、糖捕获技术平台、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平台、上转发光技术平台等多项核心技术平台[6] - 公司基于糖捕获技术推出的“GlyExo-Capture®外泌体快速分离系统”具有快速分离、高通量、多样本类型、全自动等特点,只需11分钟即可获得完整的外泌体[6] - 公司基于糖链外泌体开发的GlyExo-Capture技术,与多家医院达成合作,共同开拓外泌体研究新方向,促进科研成果产品转化[6] - 公司继续拓展、加大基于糖捕获技术的甲胎蛋白
热景生物: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5-25 15:54
证券代码:688068 证券简称:热景生物 公告编号:2023-029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召开 2022 年度暨 2023 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4 月 28 日发布公司 2022 年度报告和 2023 年度第一季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全面 深入地了解公司 2022 年度和 2023 年一季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公司计划于 2023 年 06 月 02 日下午 13:00-14:00 举行 2022 年度暨 2023 年第一季度业绩说 明会,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 说明会类型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06 月 02 日(星期五) 下午 13:00-14:00 会 议 召 开 地 点 :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上 证 路 演 中 心 ( 网 址 : http://roadshow.sseinfo.com/) 会议召开方式: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 投 ...
热景生物(688068)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8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4,736,633.48元[5] - 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为2,728,180,599.39元[5]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下一年度[5]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35.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76%[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78%[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99%[16] - 公司2022年末总资产为38.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8%[16]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33元,同比下降56.51%[17] - 稀释每股收益为10.28元,同比下降56.72%[17] - 公司2022年实施完成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8股[17]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3.64亿元人民币,第二季度为6.81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为9.63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5.47亿元人民币[18] - 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6亿元人民币,第二季度为2.09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为2.87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1.57亿元人民币[18]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68.9万元人民币,第二季度为3.94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为2.55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2.70亿元人民币[18]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232.2万元人民币,其中政府补助为1281.87万元人民币[19] - 202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8.8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3876.17万元人民币,对当期利润影响为751.7万元人民币[21] - 2022年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为961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6615万元人民币[21] - 2022年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7.7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5.13亿元人民币,对当期利润影响为1258.1万元人民币[21] - 公司总资产389,927.18万元,较期初增加6.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33,522.36万元,较期初增加17.29%[22]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355,655.16万元,同比下降33.76%,其中境外业务收入220,686.83万元,同比下降56.78%,境内业务收入134,968.33万元,同比增长413.56%[22] - 非新冠抗原业务收入43,699.48万元,同比增长41.44%,其中心脑血管类产品收入9,602.47万元,增长27.20%,肝炎肝癌类检测试剂收入8,402.28万元,增长32.72%[22] -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业务收入21,324.57万元,同比增长48.35%,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技术平台[22] - 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4,473.66万元,同比下降56.78%[70]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355,655.16万元,同比减少33.76%[8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4,473.66万元,同比减少56.78%[80] - 营业成本为164,627.90万元,同比减少24.22%[82] - 销售费用为26,891.76万元,同比增加15.02%[83] - 管理费用为21,466.01万元,同比增加25.93%[84] - 财务费用为-3,348.98万元,同比减少1,057.05%[85] - 研发费用为19,113.87万元,同比增加44.89%[8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875.32万元,同比减少62.99%[8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005.21万元,同比减少35.90%[8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498.70万元,同比增加410.14%[90]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355,655.16万元,同比下降33.76%,主要由于新冠检测试剂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及需求减少[91] - 公司2022年营业成本为164,627.90万元,同比下降24.22%,主要由于收入减少[91] - 公司2022年综合毛利率为53.71%,同比下降5.8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终端售价下降及销售占比高[91] - 公司体外诊断产品2022年营业收入为3,532,140,487.48元,同比下降33.44%,主要由于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外贸业务减少[92] - 公司诊断试剂2022年营业收入为3,516,736,185.55元,同比下降33.40%,毛利率减少5.88个百分点[92] - 公司境外销售2022年营业收入为2,197,217,955.60元,同比下降56.61%,主要由于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外贸业务减少[93] - 公司境内销售2022年营业收入为1,334,922,531.88元,同比增长449.16%,主要由于国内抗原销售和临床诊断业务增长[93] - 公司诊断试剂2022年生产量为73,946.98万人份,同比增长24.51%,库存量同比增长211.96%,主要由于年底备货较多[94][96] - 公司诊断仪器2022年销售量为362台,同比下降78.40%,主要由于销售和投放模式共同推进[94][96] - 公司2022年直接材料成本为102,242.68万元,同比下降25.23%,主要由于外贸订单减少[97] - 公司2022年总成本为164,627.91万元,同比下降24.22%[10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76,755.47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21.59%[11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40,055.5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7.96%[11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5.02%,主要由于职工薪酬、折旧及摊销费增加[112]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5.93%,主要由于职工薪酬及房租及装修费增加[11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89%,主要由于职工薪酬、临床实验费及专利费及注册费增加[114] - 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057.05%,主要由于存款利息增加及汇兑净损失减少[1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2.99%,主要由于外贸收入减少导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减少[116] - 货币资金期末数为523,493,118.90元,同比下降54.91%,主要由于购买大额存单所致[117] - 应收账款期末数为95,801,252.50元,同比增长158.11%,主要由于国内销售给与账期及国内销售规模增加所致[118] - 公司境外资产为20,078,236.64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51%[120] - 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911,901,606.20元,同比增长27.03%,主要由于净利润增加[120] - 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为9,324,346.23元,同比增长111.43%,主要由于外购固定资产折旧一次性税前抵扣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增加[120] - 公司租赁负债为14,183,433.38元,同比下降38.27%,主要由于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金额增加[120]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数为1,808,365,573.03元,其中结构性存款为1,111,113,287.67元,理财产品为778,804,144.79元[122] - 公司证券投资期末账面价值为39,555,740.00元,主要投资于万泰生物股票[123] - 公司私募基金投资总额为95,400,000元,主要投资于医疗行业[123] - 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4,736,633.48元,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为2,728,180,599.39元[164]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下一年度[165] - 公司2022年度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方案的原因是基于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战略布局,积极推动体外诊断及生物药方面的研发项目布局,并推进廊坊和北京两处生产基地[166] - 公司2022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留存未分配利润用于研发项目投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扩建及对外合作投资等[167]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7%,同比增加2.91个百分点[17] - 公司糖链外泌体开发的GlyExo-CaptureTM技术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首款肝癌筛查试剂盒已通过注册检[23] - 公司基于DNA甲基化技术研发的“消为安”产品,针对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胰腺癌等五种消化道肿瘤进行筛查[23] - 公司在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已完成8项研发管线的布局,其中4项已完成分子发现,2项已完成分子确认和动物实验[23] - 公司肝炎肝癌类检测试剂实现营业收入8,402.28万元,化学发光系列增幅达42.03%,新终端数量增长65%[23] - 公司推出基于大数据建模的肝癌风险预警模型“C-GALAD Ⅱ”,并具备多项肝病诊断指标的注册文号[23]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为19,113.87万元,同比增长44.89%[24]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6项,其中国际PCT专利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4] - 公司新增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25项,新增国外认证179项[24] - 公司新冠抗原自测检测试剂获得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成为国际少有的同时拥有欧盟CE、中国NMPA、英国CTDA和美国FDA EUA授权的产品[24] - 公司新冠检测试剂在16个国家及地区获得25项国际认证/备案,累计已在全球40余个国家及地区取得95项国际认证/备案[24] - 公司新增及持续承担课题项目10项,包括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等部门的项目[25] - 公司与厦门大学共建的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运行,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25] - 公司积极推进“年产1,200万人份体外诊断试剂、850台配套仪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一期两栋厂房已投入生产使用[25] - 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批文后,迅速组织国内新冠抗原产品的扩产工作[25] - 公司2022年荣获“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等50余项荣誉称号[27] - 公司2022年4月获评2021年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 - 公司2022年5月获得“2022年首都劳动奖状”[27] - 公司2022年7月荣登2022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百强企业榜单[27] - 公司2022年9月荣登“2022北京企业100强”及“2022北京民营企业100强”榜单[27] - 公司2022年12月荣登“北京企业100强”、“北京服务业企业100强”和“北京高精尖企业100强”三个百强榜单[27] - 公司2022年12月荣获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论坛颁发的“中国百强企业奖”[27] - 公司2022年向多地疫情严重地区捐款、捐物,累计捐赠金额超过1000万元[27] - 公司2022年通过子公司舜景医药在生物创新药领域开发8项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项目,其中4项已完成分子发现,2项接近完成分子确认[28] - 公司研发的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试剂是国内首个获得NMPA批准的独家产品,乙型肝炎病毒RNA测定试剂盒是国内第一个荧光定量检测HBV RNA产品[37] - 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备案684项,其中国内207项,国外477项[37] - 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已在40余个国家及地区上市销售,成为国际一线品牌[37] - 公司推出的MQ60系列单人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已完成超9000个测试单元交付[37] - 公司的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3000和C2000已在全国知名三甲医院实现装机370余台[37] - 公司化学发光技术为磁微粒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属于国际主流的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技术[39] - 公司战略布局了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活菌药物、核酸药物研发等领域[38] - 公司拥有噬菌体大容量全合成人抗体制备技术、糖捕获技术、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上转发光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平台[45] - 公司已建立高素质研发队伍,持续高研发投入保障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45] - 公司基于噬菌体大容量全合成人抗体制备技术的在研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项目有8项,其中4项已完成分子发现,2项接近完成分子确认[47] - 公司推出的“GlyExo-Capture®外泌体快速分离系统”只需11分钟即可获得完整的外泌体,极大促进肿瘤早筛早诊的临床转化应用[48] - 公司与多家医院合作,共同开发基于糖捕获技术的肿瘤早诊项目,推动科研成果产品转化[48] - 公司在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109项医疗器械注册文号,报告期内新获得试剂注册证15项,仪器注册证6项[49] - 公司在研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49项,其中29项已进入注册阶段[49] - 公司在上转发光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38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32项试剂和6项仪器[50] - 报告期内新增1项试剂注册证和1项仪器注册证,并获得5项试剂和2项仪器的海外认证[50]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6项,其中国际PCT专利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51] - 报告期内新增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204项,累计已取得684项[53]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91,138,698.15元,同比增长44.89%[5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7%,同比下降2.91个百分点[55] - 公司现有研发人员269人,同比增长13.50%,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29.58万元,同比增长11.50%[55] - 公司新冠抗原自测检测试剂获得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成为国际少数同时拥有欧盟CE、中国NMPA、英国CTDA和美国FDA EUA授权的产品[55] - 公司在糖捕获技术研发方面累计投入5,072.21万元,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 - 公司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的研发方面累计投入9,437.12万元,已取得109项试剂注册证并上市[59] - 公司已取得质控物注册证6项,并在国内广泛用于各级医疗机构[61] - 公司已取得免疫诊断仪器注册证16项,其中上转发光6项、磁微粒化学发光10项,海外认证2项[62] - 公司微生物产品研发中,1项诊断仪器已取得注册证并上市,基于微流控芯片核酸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62] - 公司抗体药物研发项目8项,其中4项完成分子发现,2项接近完成分子确认,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63]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6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2.82%,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7,956.36万元,平均薪酬为29.58万元[63] - 公司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99人,本科108人,专科42人[63]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154人,30-40岁99人,40-50岁14人,50-60岁2人[63] - 公司基于糖捕获技术推出“GlyExo-Capture®外泌体快速分离系统”,11分钟即可获得完整的外泌体,应用于肿瘤早期筛查诊断[64] - 公司开发的肝癌早诊三联检产品(AFP、AFP-L3%、DCP)显著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并建立了C-GALAD II肝癌风险预警模型[64] - 公司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已掌握单人份化学发光技术,包括MQ60系列仪器[64] - 公司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09项,涵盖多种疾病检测,构建全场景免疫诊断平台[65] - 公司研发团队近两年内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子刊发表三篇重量级学术论文[65] - 公司拥有269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2.82%[65] - 我国约有7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1000万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65] - 肝癌三项检测市场容量为129.12亿元,公司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成长空间巨大[66] - C-GALAD II肝癌风险预警模型正在进行注册,可能成为国内第一个NMPA批准的肝癌风险预警模型[66] - HBV RNA检测市场容量约为75亿元,公司HBV RNA产品将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66] - 公司战略投资公司翱锐生物开发了高分辨多组学液体活检和双层机器学习核心算法[66] - 公司开发的肝癌早筛产品利为安TM对I期、II期、III期/IV期肝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以上、95%和100%,特异性达到90%以上[67] - 公司基于“GlyExo-Capture”技术开发的肝癌早诊试剂盒已通过注册检,或将成为国内首个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外泌体肝癌早诊产品[67] - 公司新冠抗原自我检测试剂在40多个国家及地区上市,并同时拥有欧盟CE、中国NMPA、英国CTDA和美国FDA EUA授权[67] - 公司全场景免疫诊断平台涵盖从高精度上转发光POCT到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平台
热景生物(688068)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8 00:00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2,939,171.05元,同比下降85.1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884,119.48元,同比下降90.28%[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048,505.39元,同比下降91.68%[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6元/股,同比下降89.97%[5] - 稀释每股收益为0.66元/股,同比下降89.97%[5]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3亿元,同比下降85.1%[15] -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5609.6万元,同比下降90.9%[17] - 2023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88.4万元,同比下降90.3%[17] - 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66元,同比下降90%[17] 资产与负债 - 总资产为3,703,810,950.64元,同比下降5.01%[5]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流动资产合计为1,354,547,109.62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1,798,268,654.72元有所减少[1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为2,349,263,841.02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2,101,003,185.10元有所增加[1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总资产为3,703,810,950.64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3,899,271,839.82元有所减少[1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流动负债合计为264,591,095.15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511,306,546.30元大幅减少[14]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为35,917,451.57元,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34,282,577.47元基本持平[14]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总负债为300,508,546.72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545,589,123.77元大幅减少[14]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2,784,347.60元,同比下降506.75%[4] - 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3亿元,同比下降140.7%[19] - 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32.3万元,同比增长108.2%[1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83,618.22元[20]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1,285,097.96元[2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04,230,354.41元[20]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23,214,718.90元[2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18,984,364.49元[20] -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6,483,618.22元[2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6,483,618.22元[20]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542,177.56元[2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09,595,667.16元[20]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54,302,470.24元[20]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为33,864,932.96元,同比下降26.36%[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69%,同比增加13.32个百分点[5] 财务指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5%,同比下降17.51个百分点[5] 其他财务数据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970,785,725.69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2,911,901,606.20元有所增加[14]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为319,262,764.49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523,493,118.90元有所减少[1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48,559,554.57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888,684,550.54元有所减少[1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为102,912,830.96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95,801,252.50元有所增加[13]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成本为6114.9万元,同比下降88%[15] - 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52亿元,同比下降85.6%[18] - 2023年第一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58亿元,同比下降70.2%[19] - 2023年第一季度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62亿元,同比下降2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