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升科技(300073)

搜索文档
当升科技(300073) - 2025年4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10 18:34
公司经营与业绩 - 2024年受行业增速放缓、原材料价格震荡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下降,但整体经营业绩与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4] - 2024年第四季度,受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2] 市场与政策影响 - 公司在美国市场业务量小,未受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影响,会关注市场动态并制定应对措施 [1][20] - 新能源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和动能 [16] 产品与业务布局 多元正极材料 - 随着市场回暖,公司与LG、SK等国际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7][9][11][18] 磷酸(锰)铁锂材料 - 公司当前满产满销,盈利向好,已启动攀枝花生产基地首期项目第二、三阶段产能建设 [7][9][18] - 2024年产品毛利率处于行业前列,兼具高压实、长寿命等特点,以直销模式为主 [14] 固态锂电材料 - 2024年累计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已导入多家固态电池客户,获多个订单 [5]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扩大,公司在半固态、全固态及固态电解质领域完成研发和市场布局,处于领先地位 [5][7][9][10][18] 芬兰项目 - 项目旨在满足国际客户本土化配套需求,2024年取得芬兰政府环境许可证,2025年进入建设阶段 [8] - 立项选址关注当地产业政策、原材料配套、能源供应等因素,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14][15] - 项目将分阶段建设,公司会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收益水平 [13] 公司战略与举措 - 秉承国际化经营理念,拓展全球主流市场,推动产业链深度协同,暂无电池及整车业务 [11] - 凭借技术研发优势助力客户产品升级,融入国际高端产业链,维护高端客户稳定 [17] - 高度重视市值管理,通过强化经营能力等举措提升公司价值,与投资者共享红利 [19] 其他问题 - 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价格及定价原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详见巨潮资讯网公告 [20]
当升科技(300073):业绩阶段性承压,新型材料加速市场化
中银国际· 2025-04-10 16: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盈利4.72亿元,同比减少75.48%,业绩受市场竞争及Northvolt破产等影响阶段性承压,新型锂电材料加速市场化,未来业绩有望提升 [3] - 结合公司年报与新材料布局情况,将公司2025 - 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1.35/1.68/2.06元(原预测2025 - 2027年摊薄每股收益为1.62/2.05/-元),对应市盈率27.0/21.6/17.6倍,维持“增持”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价表现 - 今年至今、1个月、3个月、12个月绝对涨跌幅分别为6.4%、17.6%、3.4%、30.5%,相对深圳成指涨跌幅分别为0.9%、5.6%、1.0%、31.4% [2] 公司基本信息 - 发行股数506.50百万,流通股505.97百万,总市值18,446.76百万人民币,3个月日均交易额788.86百万人民币 [2] - 主要股东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3.19% [2] 财务数据 历史数据 - 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75.93亿元,同比下降49.80%,实现盈利4.72亿元,同比下降75.48%,扣非盈利2.73亿元,同比下降86.23%;2024Q4实现盈利0.08亿元,同比下降98.26%,环比下降95.75%,扣非后亏损0.49亿元,同比下降114.26%,环比下降146.56% [8] - 2024年锂电材料业务实现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滑50.35%;多元材料营收51.48亿元,同比下滑62.82%,毛利率16.16%,同比减少2.92个百分点;钴酸锂营收4.72亿元,同比下滑25.39%,毛利率9.78%,同比提升7.07个百分点;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营收17.54亿元,同比增长1287.91%,毛利率0.52%,同比减少0.53个百分点 [8] - 2024年锂电正极产量10.34万吨,同比增长69.95%,销量10.07万吨,同比增长60.53% [8] 预测数据 |指标|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主营收入(人民币百万)|10,159|12,830|15,504| |增长率(%)|33.8|26.3|20.8| |EBITDA(人民币百万)|993|1,738|1,448| |归母净利润(人民币百万)|683|853|1,046| |增长率(%)|44.9|24.8|22.6| |最新股本摊薄每股收益(人民币)|1.35|1.68|2.06| |市盈率(倍)|27.0|21.6|17.6| |市净率(倍)|1.3|1.3|1.2| |EV/EBITDA(倍)|11.1|5.6|5.7| |每股股息 (人民币)|0.3|0.3|0.4| |股息率(%)|0.7|0.9|1.1| [7] 新型材料进展 - 固态锂电材料商业化应用方面,报告期内累计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 [8] - 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材料性能指标在行业内领先,已完成关键客户导入并逐步放量 [8] - 层状氧化物类钠电正极材料已批量供货于圆柱启停项目和方形储能项目 [8]
当升科技(300073):减值计提拖累业绩,看好新技术、海外成长性
长江证券· 2025-04-06 17: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减值计提拖累业绩,但锂电材料出货量有增长,多品类正极材料发展思路稳步推进,未来成长性被看好,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25亿元 [2][4][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9亿元,同比-49.8%,归母净利润4.7亿元,同比-75.48%,扣非净利润2.7亿元,同比-86.23%;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下降19.96%,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下降98.26%,环比下降95.75%,扣非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114.26%,环比下降146.56% [2][4] 业务情况 - 全年锂电材料出货10万吨,同比增长60.5%,三元材料出货承压,磷酸(锰)铁锂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固态锂电材料出货近千吨且同比数倍增长;三元正极经营性单吨盈利预计同比下降,铁锂产品全年预计亏损;其他收益1.67亿元,资产减值亏损0.46亿元,信用减值亏损0.26亿元 [10] - Q4三元材料出货预计同环比下降,考虑汇兑等收益及减值情况,估算经营性单吨盈利环比或改善;铁锂材料出货预计大幅增长,单吨盈利有望扭亏;氧化物及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建立百吨级中试线,高镍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导入顺利 [10] 未来展望 - 产能端,芬兰工厂逐步投产,攀枝花基地预计年内建成投产 [10] - 盈利端,动力受益于订单和客户拓展,2025年有望稳步增长;铁锂业务匹配中航储能放量,拓展客户有望延续增长并改善盈利 [10] - 新技术端,固态积极布局相关材料,深度对接下游客户并获认可;钠电处于示范或小批量导入阶段,锰铁锂中标测试已过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2025E、2026E、2027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数据,如2025E预计营业总收入95.66亿元,归母净利润5.25亿元等 [15]
当升科技: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磷酸铁锂放量-20250402
中原证券· 2025-04-02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1][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但预计 2025 年锂电材料业绩将恢复增长,盈利能力稳中略升 [6][8][9] - 关注长期供货协议和战略合作落实情况、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进展,增持彰显公司管理层信心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75.93 亿元,同比下降 49.80%;营业利润 5.30 亿元,同比下降 76.15%;净利润 4.72 亿元,同比下降 75.48%;扣非后净利润 2.73 亿元,同比下降 86.2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15.98 亿元,同比增长 30.74%;基本每股收益 0.93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60%;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0 元(含税) [6] - 2024 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0.68 亿元,环比增长 4.23%,同比下降 19.96%;净利润 755 万元,环比下降 95.75%,同比下降 98.26% [6] - 2024 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 1.99 亿元,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合计 7111 万元 [6] 行业发展情况 - 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1285.90 万辆,同比增长 36.10%,合计占比 40.92%;2025 年 1 - 2 月,销售 183.60 万辆,同比增长 52.24%,合计占比 40.33% [6] - 2024 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 1096.80GWh,同比增长 40.96%,出口 197.1GW;2025 年 1 - 2 月,合计产量 208.1GWh,同比增长 89.2%,出口 38.6GWh [6] - 2023 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 248 万吨,同比增长 30.35%;2024 年出货 335 万吨,同比增长 35.08%,其中磷酸铁锂出货 246 万吨,同比增长 49.09%,出货占比 73.43%,较 2023 年提升 6.9 个百分点;三元材料出货 65 万吨,同比持平;钴酸锂出货 10.5 万吨,同比增长 25.0% [6][8]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情况 - 2016 - 2022 年公司锂电材料营收总体持续增长,2023 - 2024 年持续回落;2024 年合计销售 10.07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60.53%,全年营收 74.42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50.35% [8] - 公司锂电材料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和磷酸(锰)铁锂及钠电正极材料,各材料营收有不同变化,且在不同领域有应用和发展 [8] - 截止 2024 年底公司合计产能 12.9 万吨,同比增长 55.4%,产能利用率 80.16%,预计 2025 年将新增 8 万吨磷酸(锰)铁锂高端产能 [8] 公司盈利能力情况 - 2024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12.38%,同比回落 5.68 个百分点;第四季度毛利率为 10.36%,环比第三季度回落 1.05 个百分点 [8] - 2024 年公司分行业毛利率显示,智能装备业务为 31.65%,同比回落 4.71 个百分点;锂电材料业务为 11.99%,同比回落 5.90 个百分点 [8] 公司费用情况 - 2024 年公司管理费用 2.10 亿元,同比增长 13.91%;财务费用 - 1.10 亿元,同比增长 57.19% [9] 公司合作与发展情况 - 2025 年 3 月公司公布与 SK On、LGES 的供货协议,彰显国际客户对公司技术和产品的认可 [9] - 2025 年 2 月 10 日公司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 [9] - 2025 年 3 月公司公布 2024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发行完成后有助巩固公司行业地位,提升盈利能力 [9] 公司股权增持情况 - 截止 2025 年 3 月 5 日公司股权增持计划累计买入公司股票 1,203,2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24%,成交总金额 4726 万元,锁定期为 12 个月 [9] 公司财务预测情况 - 预测公司 2025 - 2026 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 1.34 元与 1.85 元,按 4 月 1 日 40.85 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30.45 倍与 22.04 倍 [11] - 给出公司 2023A - 2027E 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预测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 [36]
当升科技(300073):业绩短期承压,磷酸铁锂放量
中原证券· 2025-04-02 20: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1][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但预计2025年锂电材料业绩恢复增长盈利能力稳中略升 [6][8][9] - 关注长期供货协议和战略合作落实情况、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进展 [9] - 公司股权增持计划显示管理层与核心骨干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5.93亿元同比下降49.80%,营业利润5.30亿元同比下降76.15%,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降75.48%,扣非后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86.2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30.74%,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60%,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 [6] - 第四季度营收20.68亿元环比增长4.23%同比下降19.96%,净利润755万元环比下降95.75%同比下降98.26% [6]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99亿元,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合计7111万元 [6] 行业发展情况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85.90万辆同比增长36.10%,2025年1 - 2月销售183.60万辆同比增长52.24% [6] -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1096.80GWh同比增长40.96%,2025年1 - 2月产量208.1GWh同比增长89.2% [6] - 2023 - 2024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持续增长,2024年磷酸铁锂出货246万吨同比增长49.09%,三元材料出货65万吨同比持平,钴酸锂出货10.5万吨同比增长25.0% [6][8]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 - 2016 - 2022年锂电材料营收总体增长,2023 - 2024年回落,2024年销售10.07万吨同比增长60.53%,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降50.35% [8] - 多元材料营收51.48亿元同比下降62.82%,钴酸锂4.72亿元同比下降25.39%,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17.54亿元同比增长1288% [8] - 截止2024年底产能12.9万吨同比增长55.4%,产能利用率80.16%,预计2025年新增8万吨磷酸(锰)铁锂高端产能 [8] 公司盈利能力 - 2024年销售毛利率12.38%同比回落5.68个百分点,第四季度毛利率10.36%环比回落1.05个百分点 [8] - 智能装备业务毛利率31.65%同比回落4.71个百分点,锂电材料业务毛利率11.99%同比回落5.90个百分点 [8] 公司费用情况 - 2024年管理费用2.10亿元同比增长13.91%,财务费用 - 1.10亿元同比增长57.19% [9] 公司合作协议 - 2025年3月与SK On协议2025 - 2027年采购17000吨锂电正极材料,双方就2026 - 2028年额外供销11万吨左右产品协商 [9] - 2025年3月与LGES签订2025 - 2027年采购110,000吨锂电正极材料协议,按当前市场价协议金额预计140亿元 [9] - 2025年2月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3 - 5年产品合作量达3 - 10万吨/年 [9] 公司股票发行 - 2025年3月公布向控股股东矿冶集团发行不超过151950232股股票预案,认购金额8 - 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9] - 发行后矿业集团持股占比从23.19%提升至28.48%,3月12日收到交易所审核通过公告 [9] 公司股权增持 - 截止2025年3月5日,员工持股第五期管理服务信托累计买入1,203,200股占总股本0.24%,成交均价39.28元/股,成交总金额4726万元,锁定期12个月 [9] 财务报表预测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5,127|7,593|10,208|12,728|15,245| |净利润(百万元)|1,924|472|680|939|1,374| |每股收益(元)|3.80|0.93|1.34|1.85|2.71| |市盈率(倍)|10.75|43.85|30.45|22.04|15.06| [12]
当升科技(300073) - 2025年3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01 19:42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300073,证券简称为当升科技,全称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2025 年 3 月 31 日 20:00 - 21:00 在当升科技 9 层会议室进行特定对象调研,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陈彦彬、财务负责人及董事会秘书李洪发等 [1][2] - 参与单位众多,涵盖东吴证券、花旗环球金融、华夏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 [1][2] 2024 年经营情况 整体业绩 - 营收 75.93 亿元,归母净利润 4.72 亿元,虽整体业绩下滑,但盈利能力在同行中领先 [3] 产品出货 - 正极材料出货首次突破 10 万吨,同比大增 60.53% [3] - 磷酸(锰)铁锂业务产销两旺,销量同比大幅提升,连续月度出货近万吨,跻身国内主流厂商战略供应商行列 [3] 客户开拓 - 客户涵盖全球主要锂电池巨头,与 LG、SK、中创新航等加大深度合作,近期与 LG、SK 签署战略供货协议 [3] 技术研发 - 高镍、超高镍产品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研发测试和推广 [3] - 中镍高电压产品广泛供货国内外著名电池生产商及高端电动汽车,成部分客户第一供应商 [3] - 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批量导入多家固态电池客户,获吨级订单 [3] - 固态电解质开发多个技术路线,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结构稳定性优异的产品,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 [3][5] 产能建设 - 2024 年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获芬兰政府环境许可证,2025 年进入建设阶段 [3][4] - 2025 年启动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期项目第二、三阶段建设,建成后将拥有 12 万吨磷酸(锰)铁锂自有产能 [4] 各产品优势及进展 固态锂电材料 - 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相复合工艺,半固态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全固态获头部企业认可 [5] - 固态电解质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结构稳定的产品,完成中试线建设,多款产品获下游认证及导入 [5] 磷酸(锰)铁锂 - 技术实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雄厚,产品覆盖多种终端场景,储能与动力市场开发取得突破 [6] - 2024 年业务产销两旺、盈利逐季向好,已实现由亏转盈,未来将增强盈利能力 [7] - 深度绑定中创新航等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未来开拓国际国内优质客户 [6][7] 中镍高电压产品 - 持续稳定放量,技术迭代升级,成业界标杆,广泛供货,多款产品通过大客户认证和测试 [8] 高镍多元正极材料 - 多款产品持续放量,融入高端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供应链,与多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9] 富锂锰基材料 - 性能大幅提升,指标行业领先,完成关键客户导入并逐步放量 [10][11] 钠电正极材料 - 推进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综合性能达行业一流水平,已批量供货下游项目 [12] 应对钴原料价格上涨措施 - 实时跟踪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化,分析研判走势,灵活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优化采购成本 [13] - 与上游企业签署长期协议订单,利用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 [13] - 向上游资源领域拓展,建立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原料供应稳定性 [13] 2025 年发展展望 - 多元正极材料与国际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14] - 磷酸(锰)铁锂满产满销仍无法满足需求,启动产能建设,加快工程进度实现达产 [14] - 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完成研发和市场布局,技术获认可并大批量出货,在新一代锂电材料竞争中领先 [14]
当升科技业绩大降75%减值风险仍高悬 闲置产能增加欲募资补流继续扩产
新浪财经· 2025-04-01 17:22
此外,当升科技应收账款达23.29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的493%,相比2024年中报的134.92%大幅提 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当升科技锂电材料业务产能利用率80.16%,较上年下降约12个百分点,其中 常州基地二期项目产能释放后,多元材料实际产量仅占设计产能的58.9%。 尽管年报显示产能利用率下滑,公司仍在筹划通过定向增发募资8亿-1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同时计划推 进欧洲芬兰基地一期6万吨产能建设,并在2025年继续新增8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 全球锂电材料产能扩张潮下,行业已出现结构性过剩,公司新增产能若无法匹配客户需求,可能导致折 旧成本攀升,进一步削弱盈利能力,并引发市场对公司产能过剩风险的担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当升科技于3月31日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93亿元,同比下滑49.80%;归母净利润4.72 亿元,同比下降75.48%。公司年报数据暴露出的业绩大幅下滑、产能利用率与扩产矛盾、应收账款风 险等多重潜在风险,需引起关注。 2024年,当升科技营收与净利润同比近乎"腰斩",核心原因在于海外新能源汽车 ...
机构风向标 | 当升科技(300073)2024年四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累计持仓占比33.56%
新浪财经· 2025-04-01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1日当升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介绍截至2025年3月31日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以及公募基金和外资基金持股变动情况 [1][2] 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 - 238个机构投资者持有当升科技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1.99亿股,占总股本39.36%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33.56%,较上一季度下跌0.93个百分点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包括矿冶科技集团、国新投资等 [1] 公募基金持股变动 - 持股增加的公募基金1个,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增加占比0.20% [2] - 持股减少的公募基金5个,包括南方中证500ETF等,持股减少占比0.41% [2] - 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26个,包括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等 [2] - 未再披露的公募基金4个,包括银华稳利灵活配置混合A等 [2] 外资基金持股变动 - 持股减少的外资基金1个,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减少占比0.52% [2]
当升科技20250331
2025-04-01 15:4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锂电池行业 - 公司:当升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4年业绩情况及挑战 - 核心观点:2024年锂电池行业深度调整,当升科技面临严峻挑战,业绩整体下滑,但盈利能力仍处顶尖水平 [3] - 论据:公司实现营收75.93亿元,同比下降49.8%;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降75.48% [3] 产品出货成就 - 核心观点:2024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取得突破,稳住基本盘,磷酸铁锂业务表现突出 [5] - 论据:正极材料首次突破10万吨,同比大增60.53%,其中三元材料约4万吨,磷酸铁锂约6万吨,贵州三力出货超3000吨;攀枝花基地首期一阶段4万吨建成投产,实现产销两旺,第四季度月度出货超万吨,跻身国内主流供应商行列并扭亏为盈 [5] 客户开拓进展 - 核心观点:当升科技客户结构优异稳定,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加强,巩固全球龙头地位 [6] - 论据:国内外客户各占一半,涵盖全球主要电子巨头;与工商银行、渝农商行等深度合作,公告LGSK战略供货协议,未来3 - 4年有望供应20万吨三元正极材料 [6] 技术研发突破 - 核心观点:公司在多领域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 [7] - 论据:高密超高端产品批量供应高端客户,应用于无人机等市场;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向复合工艺,批量应用于无人机及低空飞行器市场;开发布局多个技术路线,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 [7] 产能扩展进展 - 核心观点:2024 - 2025年公司产能扩展有序推进,为业务增长提供保障 [8] - 论据:2024年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获备案和证书,攀枝花银川铁锂项目首期4万吨投产;2025年启动欧洲基地和攀枝花基地二、三阶段建设,建成后将有12万吨磷酸铁锂/锰铁锂产能 [8] 2025年业务目标及景气度预判 - 核心观点:2025年整体业务产销量显著好转,各项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9] - 论据:三元材料预计增长40% - 50%,磷酸铁锂预计翻倍至接近2万吨/月,宏全业务预计增长60% - 70%;国际订单比例可能提升至70%,磷酸铁锂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9] 铁锂电池增长及盈利原因 - 核心观点:2024年铁锂电池快速增长并扭亏为盈,2025年预计销量翻番、盈利好转 [10] - 论据:得益于储能市场需求增加,对电池寿命和能量效率要求高;简化工艺流程、优化供应链,增强产品竞争力,2024年六个月内销售近6万吨 [10] 应对价格竞争措施 - 核心观点:公司采取降本增效等措施应对价格竞争,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8] - 论据:降低制造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签订长期大额订单确保生产计划性;不断创新研发提高产品性能 [18] 钴价影响 - 核心观点:钴涨价短期对销量和盈利有正面影响,长期可能降低竞争力,公司能将钴价传导至下游 [19] - 论据:市场在钴价上涨时增加采购量,但高价可能导致订单流失;刚果金矿供应限制抬高价格但不断货;国际客户按公允价格交易,国内客户有折扣 [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天睿主要客户包括钢铁行业、中航、力神等,今年单吨利润预计提升,正在扩建厂房二 [11] - 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在固态电解质和证据材料方面有布局和优势,固态电解质与液态相比的性能差距已缩小 [12][13] - 2025年钠电池产量预计3000吨左右,公司多晶单晶复合单元技术优势明显 [15] - 固态电池处于第一阶段,容量达标,液态电池多个项目批量导入测试,高镍9系等技术路线进展显著 [16] - 2025年铁锂电池储能占比预计超80%,动力电池占比约20%;自建产能部分设备已订购,今年主要靠外部代工 [20] - 公司开发70%以上高镍材料和高锰材料,锰基正极材料量产准备中,预计三季度千吨级出货 [22][23] - 2025年三元材料毛利率下滑因行业模式和原材料价格波动,铁锂需求主要来自中创新航,海外客户测试进展良好但2026年量产 [24] - 公司拥有百吨级固态电解质中试线,固态电解质未来可能由第三方供应,锰酸锂在固态电池某些领域有前景 [25] - 锰酸锂和镍锰酸锂结构相似,先开发锰酸锂可为切换到镍锰酸锂做铺垫 [26] - 固态电池市场处于小批量使用和评价阶段,未来材料生产可能交给第三方专业公司 [27] - 富锂锰基正极研发面临电压、容量和寿命衰减问题,公司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解决 [28][29] - 镍钴铝(NCA)能量密度和成本有优势,目标产品是纯电动汽车及储能设备 [30] - 固态或半固态电池有潜力但需克服界面工程和产业链建设问题 [31] - 公司未来应用采取逐步迭代策略,通过市场化解决技术问题实现产业化 [32] - 公司海外发展集中在欧洲市场,下个月欧洲基地开工,与三圆合作 [33] - 2025年二季度业绩预期较好,得益于磷酸铁锂材料发展 [35] - 公司在正极材料和新材料领域有优势和潜力,过去产品系列发展靠系统性积累 [36][37]
当升科技2024年营收75.93亿元,加速布局固态电池与资源整合
巨潮资讯· 2025-04-01 15:43
此外,公司加速推进下一代电池材料市场化进程。在固态锂电材料商业化应用方面,公司持续走在行业前列,报告期内累计出 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其中,固态锂电相关材料批量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等固态电池客户,通过鹏辉、瑞浦兰钧 等客户性能测试并获得吨级订单,可应用于无人机、eVTOL低空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前景广阔。 (校对/黄仁贵) 公司始终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持续打造新材料产品、新技术体系、新电池路线,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应用,不断 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升级。公司在高镍、中镍高电压、钴酸锂、磷酸(锰)铁锂及下一代电池材料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布 局。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动力、储能、小型三大应用领域,在高镍、超高镍、中镍高电压、磷酸(锰)铁锂及下一代电池材料 等领域积极推进与下游客户的全方位合作,深度绑定核心客户。 3月31日,当升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93亿元,同比下降49.8%;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滑75.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86.23%。公司在高镍、中镍高电压、 钴酸锂、磷酸(锰)铁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