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赢科技(XYF)

搜索文档
X Financial(XYF)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4-04-30 04:02
业务资质与许可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子公司和VIE已获得开展业务所需的重要许可证和执照,包括营业执照、融资担保许可证等[76] - 2021年5月12日,公司VIE之一深圳小赢科技获得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批准,其全资子公司小赢微贷获得中国大陆小额贷款业务资格[85] - 公司可能需获取或重新申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若未能获得或维持,可能面临制裁[133][134][135][137][139] - 因VIE股东国籍变更,公司需重新申请ICP许可证,但无法确保及时完成[212] 业务整改与停止 - 2017年3月,公司合并的VIE之一深圳英众通收到整改通知,要求停止为单个借款人促成超过20万人民币的贷款等[79] - 截至2020年12月17日,小赢财富管理平台P2P运营业务已清理并停止,所有个人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已全额结算[84] - 2017年4月,公司停止线上中介模式;2018年2月,停止线下中介模式[111] - 2017年4月公司停止P2P平台投资者相关业务,2018年2月停止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的相关业务[152] 融资担保业务变化 - 2022年深圳鑫唐未续期融资担保许可证,2023年第一季度结清剩余业务,不再为任何贷款产品提供担保[81] - 2023年,公司中国大陆子公司天津悦新持融资担保许可证开展融资担保业务,2024年预计深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81] - 2022年深圳鑫唐(VIE)未续签融资担保牌照,2023年第一季度结清剩余业务,不再为任何贷款产品提供担保[94] - 2023年公司中国大陆子公司天津悦信持融资担保牌照开展融资担保业务[94] - 深圳鑫唐(VIE)2022年未续期融资担保牌照,2023年第一季度结清剩余业务,不再为任何未偿还贷款产品提供担保[150] - 2023年,公司的中国大陆子公司天津悦信持融资担保牌照开展融资担保业务,2024年预计深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提供贷款担保[150] - 天津悦新与外部融资担保公司合作的新模式中,天津悦新承担20%的担保责任,外部公司承担80%[127] 小额贷款业务情况 - 公司于2021年7月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获批的小额贷款业务资格需接受年度现场检查[86] -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省内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亿元人民币,跨省开展业务的不得低于50亿元人民币[86] -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设立三年过渡期,未经批准开展跨省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将逐步退出[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3.0%的未偿还贷款由小赢微贷(VIE)用自有资金发放[9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贷款中有3.0%由自有资金提供[112] - 2021年7月公司开始小额贷款业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3.0%的未偿还贷款由自有资金提供[154] - 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草案规定省内经营注册资本不少于10亿元,跨省经营不少于50亿元,设三年过渡期[154] 贷款业务相关监管与合规 - 公司认为其促成的贷款产品均不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禁止范围内,但无法保证现有业务不违反相关法规[81] - 2021年8月有消费金融公司收到监管窗口指导,将个人贷款利率控制在24%以内,或影响公司服务费用[94] - 若公司收取的服务费被视为贷款利息且公司被视为贷款人,当贷款年利率和服务费总和超过36%,超出部分无效[96] - 自2017年12月7日起,公司停止从贷款本金中预先扣除任何服务费,并遵守相关监管要求[96] - 2023年公司提供或促成的贷款年化费率均未超过36%,自2017年12月7日起新促成贷款年化费率均低于36%[98] - 2021年7月,央行征信管理局对融资业务互联网平台提出信息披露要求[101] - 2021年9月27日,央行颁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2022年1月1日起生效[102] - 公司与机构资金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可能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开展融资担保业务,违规可能面临50万至100万元罚款等处罚[119] - 2017年12月发布的141号和57号文收紧行业监管,导致行业借款人信用表现短期波动,影响短期小额贷款产品[130] 贷款业务数据指标 - 平台所有逾期31 - 60天的未偿还贷款的逾期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1.02%增至2023年12月31日的1.57%[91] - 2016年小赢卡贷占公司总贷款促成金额的0.9%,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该比例分别为100%、99.8%和100%[91] - 公司于2014年8月开始为中国大陆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产品,2015年7月开展贷款促成业务[91] - 公司2021 - 2023年平台促成贷款金额分别为518.59亿元、736.55亿元和1055.57亿元[105] - 2022年和2023年,小赢卡贷约80.1%和80.4%的活跃借款人通过渠道合作伙伴获取[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与60家渠道合作伙伴合作获取借款人[106] - 2023年,公司促成贷款的资金中97.2%由机构资金合作伙伴提供,2.8%由自有资金提供[1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85.0%的未偿还贷款由金融机构合作者提供担保[113] - 2020年第二季度末,公司新促成贷款实现100%机构资金[112] - 平台所有逾期31 - 60天未偿还贷款的逾期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1.02%增至2023年12月31日的1.57%[124] 业务风险与影响因素 - 若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停止合作,可能对公司与机构资金合作伙伴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115] - 若无法获得可接受条款的信用保险,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117][118] - 若无法有效准确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可能无法维持低逾期率,影响业务和经营业绩[123][125] - 若贷款产品逾期率上升,公司可能需提高向新借款人收取的担保费,若无法提高APR以弥补增加的费用,经营业绩将受不利影响[127] - 公司收集的数据可能因错误或欺诈而不准确,影响信用分析表现和公司声誉[128] - 申请人提供的数据可能因后续财务状况变化而过时不准确[129] - 公司数据筛选和反欺诈系统可能不足以准确检测不准确和欺诈性信息,影响信用分析准确性和逾期率控制[130] - 公司现有或新产品和服务可能因多种原因无法获得足够市场认可,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41][143][147] - 市场利率上升可能影响公司促成的贷款数量和借款人资金成本,损害业务和盈利能力[144] - 公司品牌或声誉受损、合作方负面宣传可能对业务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45][146][147] - 公司若未能履行核实借款人信息和检测欺诈的义务,可能承担责任,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149] - 公司与多方合作,若合作方出现问题,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56][157] - 若公司收贷能力受损或收款不当,业务和经营成果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59] - 若无法提供高质量用户体验,公司声誉和业务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60] - 公司可能需额外资金,融资可能无法按可接受条款获得,若无法获得足够融资,业务可能受不利影响[164][165] - 公司营销努力对业绩和未来增长至关重要,若无法有效推广和维护品牌,业务和财务结果可能受损[166][167] 法律法规影响 -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使用敏感个人信息需取得个人同意等内容[176] - 《数据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并对特定数据实施出口管制[178] - 《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需在标准合同生效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备案[178] - 《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规定,通过订立标准合同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需满足处理个人信息不足100万等条件[178] - 《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规定,数据处理者在提供重要数据等四种情形下需向国家网信部门申请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178] -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公司面临的罚款范围约为1万至100万元人民币,管理人员面临的罚款范围约为5000元至100万元人民币[178] - 2018年9月29日,相关机构规定互联网金融机构需在交易发生后五个工作日内报告单笔或累计交易价值达到或超过5万元人民币或1万美元等值外币的现金收支[192] - 2021年2月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规范[245] -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规定[245] - 2018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经营者提出一系列要求,公司平台治理措施可能不达标[246] - 2020年3月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77条规定,未经许可海外证券监管机构不得在中国大陆调查取证[250] - 2014年7月4日外管局发布37号文,要求中国大陆居民境外投资融资相关登记,未登记可能受限或担责[251] - 2015年6月1日生效并于2023年3月23日修订的19号文和2016年6月9日生效并于2023年12月4日修订的16号文限制公司资金转移[254] 财务相关情况 - 2021 -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4.492亿元、3.227亿元和7.988亿元(1.125亿美元)[1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认定先前发现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已完全整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182] - 2023年,公司因股份激励计划产生股份支付费用4260万元人民币(600万美元),截至该日,未行使期权和其他股权奖励持有人有权购买20113468股普通股[201] 其他业务风险 - 公司面临用户信息保护、第三方相关的技术、网络安全和运营风险,可能影响业务[173][174] - 公司难以确保知识产权不被挑战、无效、规避或盗用,保护和执行知识产权困难且成本高[185][186] - 公司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索赔,辩护成本高且会干扰业务运营[18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因洗钱或恐怖主义融资活动遭受罚款或声誉损害,但相关政策和程序可能无法完全防止此类活动[194] - 公司面临知识产权、消费者保护、隐私等多方面的诉讼和监管程序风险,法律纠纷数量和重要性随公司发展而增加[189] - 公司可能进行战略投资、收购或国际扩张,这些交易若完成可能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且存在多种风险[196][197] - 公司业务依赖高级管理层和关键技术开发人员,若人员流失可能严重扰乱业务,且难以保证能继续留住他们[198] - 公司在吸引和留住合格员工方面面临激烈竞争,若无法留住员工,可能产生招聘和培训费用,影响服务质量[199][200] - 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预计将继续增加,若公司无法控制或转嫁成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受不利影响[202] - 公司目前没有业务责任或中断保险,未投保的业务中断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和资源转移[203] -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挑战,若经济状况恶化,公司可能面临借款人违约或逾期风险增加,影响声誉和财务状况[204] VIE结构相关风险 - 公司通过VIE协议控制中国大陆运营实体,但协议可能无法有效提供控制权[209][210] - 若中国大陆政府认为VIE协议不符合监管规定,公司可能面临处罚或失去运营权益[211] - 关于VIE结构的规则解释和实施存在不确定性,政府对公司结构和协议的看法不明[213] - 若公司结构和协议被认定违法,可能面临多种处罚,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214][215] - VIE协议可能不如直接所有权有效,若无法执行,公司业务和美国存托股票(ADSs)价值会受影响[216][218] - 公司依赖合并VIE的股东履行合同安排义务,但股东个人利益可能与公司整体利益不同,且可能违反或拒绝续签合同[220] - 公司目前无解决合并VIE股东利益冲突的安排,但可通过独家购买权协议和授权书采取措施[221] - 公司合同安排受中国内地法律管辖,因相关安排未经过法院检验,执行可能面临风险和成本[219]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首席执行官岳(贾斯汀)·唐持有全部已发行和流通的B类普通股,占公司总发行和流通股本的36.79%,拥有91.32%的总投票权,能控制或显著影响重要公司事务[222] 政策法规变化影响 - 2019年3月15日,中国颁布《外商投资法》,2020年1月1日生效,同时《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也于同日生效[227] - 最新负面清单于2021年12月27日发布,2022年1月1日生效,规定从事负面清单禁止领域的内地企业海外上市需获相关部门同意,外国投资者持股比例受相关规定限制[229] - 《外商投资法》为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五年过渡期维持结构和治理,期满后公司部分内地实体可能需调整[230] - 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公司两家子公司和两家VIE收到深圳税务局第一稽查局的税务处理决定,需补缴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232] - 公司业务受中国内地政治、经济政策变化影响,可能无法维持增长和扩张战略[233] - 中国内地政府实施措施鼓励经济增长,但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35] - 中国内地法律体系存在不确定性,可能限制公司的法律保护并影响业务运营[237] - 中国内地政府对公司业务有重大监督和干预权,新政策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240] -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境外证券发行和上市的相关要求,若发行人最近一个财年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中50%或以上的营业收入、
X Financial(XYF) - 2023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3-28 01:1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总净收入同比增长35%至48亿人民币,净收入增长46%至约12亿人民币 [4][7] - 2023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同比增长25%至11.93亿人民币,运营收入为2.54亿人民币,净收入为1.89亿人民币,非GAAP调整后净收入为2.31亿人民币 [8][10] - 2022年和2023年分别确认2600万人民币和4600万人民币与间接投资辽宁新网银行相关的长期投资减值损失 [7] - 2023年第四季度回购约36000份美国存托股票(ADS),总价14.3万美元,自2023年初共购买约83.8万份ADS,总价350万美元,当前计划还有约550万美元可用于潜在回购 [10] - 董事会批准半年度股息政策,2023年下半年批准每股ADS支付0.17美元的半年度股息 [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促成和发起的贷款比2022年多43% [4] - 2023年第四季度促成和发起的贷款总额为2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环比下降11% [5] - 2023年第四季度31 - 60天和91 - 180天逾期贷款的逾期率分别为1.57%和3.12%,而去年同期分别为1.02%和1.93% [5] - 2023年第四季度贷款发起和服务费用同比增长28%至7.55亿人民币,贷款应收款拨备为9900万人民币 [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4财年战略保持一致且较为保守,与中国当前市场状况相符,认为监管环境已稳定,政府致力于促进经济复苏 [5] - 不会以牺牲盈利能力为代价追求单纯的贷款量增长,将继续加强风险管理体系以提高资产质量,平衡收入和盈利能力增长 [8] - 公司为金融科技公司,主要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获取借款人,并将风险信息提供给银行和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和金融机构 [1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进入2023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资产质量风险水平上升,公司加强风险控制系统并采取措施管理逾期率,主动减少第四季度贷款量,优先考虑盈利能力而非单纯的规模增长 [4] - 2024年第一季度及未来,环境有所改善,但仍不如2023年上半年,公司将逐步进入增长模式,但增速将慢于去年 [20] 其他重要信息 - 2024年第一季度预计促成和发起的贷款总额在210亿至225亿人民币之间 [11]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近期两项监管规定(最低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或1.39亿美元、主要投资者持股至少50%)对公司作为小型消费金融公司有何影响 - 公司不是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而是金融科技公司,该监管规定不直接适用于公司,且相关规定未明确实施时间线,目前对公司的资金借贷没有影响 [15][17] 问题: 公司的增长前景如何,以及考虑到风险因素,未来尤其是2024年及以后的增长机会如何 - 2024年环境有所改善但仍不如2023年上半年,公司将逐步进入增长模式,但增速慢于去年,难以对2024年以后进行预测 [20] 问题: 与同行相比,公司在股息分配方面是否可以做得更多,考虑到每股有形账面价值和同行较高的股息返还比例 - 公司有既定的股息分配政策,会寻找更多回报股东价值的方式,公司交易清淡,受每日流通股25%的限制,目前只能说会在今年寻找更多方式 [22] 问题: 公司股票市盈率较低,是否有计划提高公司知名度和股价,以及之前提到的私有化为何不可行 - 公司所处行业缺乏吸引力,股价受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公司会继续做好业务并回报股东价值,相信时间会有回报,但不确定时间 [26] - 私有化在中国存在问题,如万达商业私有化后想重新上市但未获许可,且公司因客户超过1000万,海外上市需政府批准,私有化后重新上市不确定,所以不考虑私有化 [27][28] - 公司的大致计划是先让股价超过5美元,吸引机构投资者,若股价在半年以上时间维持在5美元以上,可能会重新考虑公关政策,进行路演等活动 [29] 问题: 公司是否考虑出售给有更高市盈率的合作伙伴,如银行,以提升公司价值 - 无相关回答内容
X Financial(XYF) - 2024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4-03-27 05:00
贷款业务规模数据 - 2023年第四季度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为261.3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17亿元人民币增长20.4%[2] - 2023年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为1055.5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736.55亿元人民币增长43.3%[3] - 2023年第四季度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为2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环比下降11%[17] - 公司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在210亿至225亿元人民币之间[37] 活跃借款人数数据 - 2023年第四季度活跃借款人数为1603760人,较2022年同期的1370496人增长17.0%[3] - 2023年活跃借款人数为4495997人,较2022年的3326774人增长35.1%[3] 未偿还贷款总额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偿还贷款总额为488.47亿元人民币,而2022年12月31日为379.92亿元人民币[4] 逾期贷款率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逾期31 - 60天的所有未偿还贷款的逾期率为1.57%,而2022年12月31日为1.0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逾期91 - 180天的所有未偿还贷款的逾期率为3.12%,而2022年12月31日为1.93%[5] - 2023年末,31 - 60天和91 - 180天逾期贷款的拖欠率分别为1.57%和3.12%,去年同期分别为1.02%和1.93%[17] 总净收入数据 - 2023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为11.92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9.556亿元人民币增长24.8%[9] - 2023年总净收入为48.14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35.63亿元人民币增长35.1%[13] - 2023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同比增长24.8%,达到11.927亿元人民币(1.68亿美元)[18] - 2023年全年总净收入为48.14884亿元人民币(6.78162亿美元),较2022年的35.6295亿元人民币增长35.14%[52] 净收入数据 - 2023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1.89亿元人民币(26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746亿元人民币[24] - 2023年全年净收入同比增长46%,达到约12亿元人民币,总收入同比增长35%,达到48亿元人民币[17] - 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11.86794亿元人民币(1.67156亿美元),较2022年的8.11995亿元人民币增长46.16%[52] 各项收入增长数据 - 2023年公司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比2022年多43%,总收入同比增长35%,运营收入增长33%,净收入增长46%[15] - 2023年贷款促成服务费用同比增长34.1%,达到27.41亿元人民币(3.861亿美元)[28] - 2023年贷后服务费用同比增长60.2%,达到5.966亿元人民币(8400万美元)[29] - 2023年融资收入同比增长17.7%,达到11.373亿元人民币(1.602亿美元)[29] - 2023年全年综合收入为11.92672亿元人民币(1.67984亿美元),较2022年的8.69284亿元人民币增长37.20%[52] - 2023年全年非GAAP调整后净利润为12.76696亿元人民币(1.79819亿美元),较2022年的8.73658亿元人民币增长46.13%[54] - 2023年全年贷款促成服务收入为27.40974亿元人民币(3.86058亿美元),较2022年的20.44344亿元人民币增长34.08%[52] - 2023年全年贷后服务收入为5.96582亿元人民币(0.84027亿美元),较2022年的3.72451亿元人民币增长60.18%[52] - 2023年全年融资收入为11.37336亿元人民币(1.6019亿美元),较2022年的9.66277亿元人民币增长17.70%[52] - 2023年全年其他收入为3.39992亿元人民币(0.47887亿美元),较2022年的1.79878亿元人民币增长89.02%[52] 每股净收入数据 - 2023年全年基本每股净收入为4.12元人民币(0.58美元),较2022年的2.57元人民币增长60.31%[52] - 2023年全年摊薄每股净收入为4.08元人民币(0.57美元),较2022年的2.52元人民币增长61.90%[52] 股票回购数据 - 2023年公司回购了总计837,729份美国存托股票(ADS),总代价为346万美元,当前股票回购计划还有约550万美元可用于潜在回购[34]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在线个人金融公司,致力于连接平台上的借款人和机构资金合作伙伴[40] 财务指标评估方式 - 公司使用非GAAP财务指标评估经营业绩,包括调整后净收入、调整后每股基本ADS净收入和调整后每股摊薄ADS净收入,这些指标排除了股份支付费用等[43] 汇率数据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0999元人民币兑换1.00美元[45] 资产负债表数据 - 公司未经审计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资产总计88.37663亿元人民币(11.650023亿元人民币,1.640872亿美元)[51] - 负债总计40.84409亿元人民币(5.802899亿元人民币,817321万美元)[51] - 股东权益总计47.53254亿元人民币(5.847124亿元人民币,823551万美元)[5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0.2271万元人民币(119.5352万元人民币,16.8362万美元)[51] - 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净额为116.1912万元人民币(165.9588万元人民币,23.3748万美元)[51] - 应付投资者和机构资金合作伙伴的款项按摊余成本计算为262.791万元人民币(358.4041万元人民币,50.4802万美元)[51] - 短期借款为7.0209万元人民币(56.5万元人民币,7.9579万美元)[51]
X Financial to Report Fourth Quarter and Fiscal Year 2023 Financial Results on March 27, 2024
Prnewswire· 2024-03-21 18:00
公司公告 - X Financial将于2024年3月27日美国市场开盘前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1] - 公司管理层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3月27日上午7:00(北京时间同日晚上7:00)召开财报电话会议 [1] 电话会议详情 - 电话会议拨入号码: - 美国:1-888-346-8982 [1] - 香港:852-301-84992 [1] - 中国大陆:4001-201203 [1] - 国际:1-412-902-4272 [1] - 电话会议密码:X Financial [1] - 请在会议开始前10分钟拨入并提供密码 [1] 电话会议回放 - 回放号码: - 美国:1-877-344-7529 [2] - 国际:1-412-317-0088 [2] - 回放密码:3077685 [2] - 回放有效期至2024年4月3日 [2] 网络直播 - 电话会议的实时和存档网络直播将在https://ir.xiaoyinggroup.com上提供 [2] 公司简介 - X Financial是中国领先的在线个人金融公司,致力于连接其平台上的借款人与其机构资金合作伙伴 [3] - 公司通过其专有的基于大数据的技术,与金融领域的多个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在强大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下为优质借款人提供贷款 [3] 联系方式 - 公司联系人: - 郑富亚先生 - 邮箱:[email protected] [3] - 投资者关系联系人: - 中国:Rene Vanguestaine - 电话:+86-178-1749 048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3] - 美国:Linda Bergkamp - 电话:+1-480-614-3004 - 邮箱:[email protected] [3]
X Financial(XYF) - 2023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11-23 17:2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总贷款规模达到近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4% [11] - 31-60天逾期率为1.11%,91-180天逾期率为2.5%,同比分别上升0.34和0.28个百分点 [11] - 总营收同比增长56%至13.9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4.5% [14] - 净利润同比增长64%至3.47亿元人民币,环比略有下降 [14] - 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调整后净利润为3.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 [1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未具体披露各业务线的数据和指标变化情况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未具体披露各市场的数据和指标变化情况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执行既有的成功策略,提升长期增长和回报能力 [12] - 行业内个人金融业务已恢复正常,竞争加剧,导致客户获取成本上升 [1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经济环境有所改善,监管环境趋于稳定 [10] - 公司将继续专注资产质量,而非扩大客户规模 [12] -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逾期率将继续波动 [12] - 公司将在客户获取成本和风险控制之间寻求平衡,确保收入和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1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无
X Financial(XYF)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8-29 22:3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上半年总贷款促成和发放金额近5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55%,营收增长30%,净利润近乎翻倍,基本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净收入同比增长超130% [6] - 二季度总贷款促成和发放金额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7%至260亿人民币,6月底未偿还贷款余额达450亿人民币 [7] - 二季度总净收入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21%至12.2亿人民币,净利润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29% [9] - 二季度每股ADS净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36元人民币涨至7.62元人民币,涨幅127% [10] - 二季度贷款发放和服务费用从2022年同期的5.33亿人民币增至6.7亿人民币,增幅26% [11] - 二季度贷款应收款项拨备为5500万人民币,高于2022年同期的3200万人民币 [11] - 二季度营业收入为4.45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94亿人民币;净利润为3.66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86亿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3.65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11亿人民币 [12] - 二季度回购约40.6万份ADS,总价160万美元,去年11月宣布的3000万美元股票回购计划还剩约730万美元额度,董事会批准将现有回购计划延长12个月至2024年9月底 [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未提及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未提及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持续执行既定战略,保持增长势头,加强风险管理体系以维持健康资产质量 [6][7] - 行业监管方面,政府对大型金融平台罚款问题解决后,市场认为行业整顿将结束,监管环境更稳定,监管机构转向常规监督,公司合规经营并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 [8] - 公司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总贷款促成和发放金额在285 - 295亿人民币之间,2023财年在1050 - 1100亿人民币之间 [1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2023年下半年实现可持续增长和提升股东价值有信心,稳定的监管环境为持续增长和成功提供坚实基础 [8] - 鉴于监管环境稳定,预计下半年运营和财务业绩将稳步增长,巩固市场地位 [10] 其他重要信息 - 董事会批准每股ADS特别股息0.17美元,预计10月支付 [1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二季度活跃借款人群体的平均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情况如何 - 平均贷款规模约为1 - 1.6万人民币,平均贷款期限接近12个月,多数客户申请12个月期限贷款 [15][16] 问题2: 借款1 - 1.6万人民币,是否需在12个月期限结束时全额偿还贷款 - 是的,需全额偿还 [17] 问题3: 重复借款人能否因无法全额还款而展期本金余额 - 不可以 [17] 问题4: 考虑当前经济状况和借款人压力,是否调整贷款拨备率,消费者贷款需求有无回落迹象 - 贷款需求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公司会定期审查拨备以确保与风险匹配,过去几年拨备一直较为充足,但未透露具体调整幅度 [17][18]
X Financial(XYF)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08-28 00:00
财务业绩 - 2023年第二季度总贷款金额为25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3%[2] - 2023年第二季度活跃借款人数为147.49万人,同比增长29.4%[2] - 公司在第二季度实现了强劲的财务业绩,净收入增长48.0%至12.20亿元人民币[11] - 2023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为12.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0%[9] - 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4.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4%[9] - 2023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3.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2%[9] - 第二季度贷款服务费增长51.7%至7.15亿元人民币[11] - 第二季度后期服务费增长70.5%至1.40亿元人民币[12] - 第二季度其他收入增长151.7%至0.90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在2023年第二季度回购了405,845股ADS,总计1.58百万美元[26] 财务展望 - 公司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的总贷款金额将在285亿至295亿人民币之间[29] 股票回购和股息 - 公司董事会授权将股票回购计划从2亿美元增加至3千万美元,有效期至2023年9月[27] - 公司宣布每ADS支付特别股息0.17美元(每普通股约0.028美元),将于2023年10月18日支付[28] 其他信息 - 公司在2023年8月29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7:00举行财报电话会议[30] - 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显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204亿美元[45]
X Financial(XYF)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5-26 00:1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为10.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5%,主要因本季度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增加 [9][10] - 第一季度基本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净收入从去年同期的2.52元人民币显著提高至5.94元人民币,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正在进行的股票回购计划对股东价值的提升 [9] - 第一季度贷款发放和服务费用从2022年同期的4.64亿元人民币增加36%至6.34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增加导致佣金费用增加、应付给机构资金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款项增加导致利息费用增加,部分被支付给保险公司的保险费减少所抵消 [10] - 第一季度贷款应收款拨备为2000万元人民币,而2022年同期为3400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平均估计违约率下降,部分被公司持有的贷款应收款增加所抵消 [11]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04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1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84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4亿元人民币;非公认会计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3.07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54亿元人民币 [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达到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11% [6] - 第一季度活跃借款人数增长71.4%,超过150万人 [6] - 截至2023年3月底,所有逾期31 - 60天未偿还贷款的逾期率从一年前的1.31%降至1.05% [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多元化渠道以接触更多借款人,同时保持以信用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盈利增长战略,预计全年各季度的收入和利润都将稳步改善 [9] - 公司计划未来支付股息,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9] - 中国个人金融行业竞争加剧,获客面临挑战,但公司凭借强大的业务韧性和执行力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 [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出现经济复苏迹象,第一季度消费者支出增加,GDP增长好于预期,但国内需求不足问题仍突出,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 [5] - 尽管经济复苏尚处早期,且对增长可持续性存在担忧,但随着政府出台各种刺激内需和加速经济增长的措施,公司对今年业务的稳定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 [7] - 公司密切关注监管动态,一直与政府就原定于2023年6月完成的行业整顿工作保持合作,不排除政府发布新解释或更新实施细节的可能性,这可能对行业和公司业务产生影响 [8] 其他重要信息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预计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在250亿 - 260亿元人民币之间 [1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美国存托股票(ADS)的转换比例、流通股数量,以及第一季度未进行股票回购的原因 - 转换比例约为1份ADS等于6 - 8股,公司约有2200万份ADS流通在外,相当于4600万股,但可交易的转换为ADS的股份仅约2200万股 [15] - 第一季度没有股票回购的开放窗口,到目前为止的约2000万股回购大多是通过A类股进行的,对流通股影响较小 [17] 问题2: 公司股票估值低的原因及提升股价的措施 - 公司和同行股票都被严重低估,行业未来前景不确定是导致估值低的原因之一 [20] - 公司将采纳建议,下半年开展营销路演和公关活动,还计划从今年开始支付股息,且未来几年持续执行 [20][22] 问题3: 行业生存能力面临风险的原因 - 行业过去几年经历动荡,不良参与者较多,目前行业已更加健康合规 [24] - 政府过去两年大力支持小企业贷款,倾向于国有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而公司业务基于风险因素,息差相对较高,这种业务模式未得到政府或监管机构的完全认可 [24][25] 问题4: 监管机构对公司商业模式的主要担忧 - 监管机构近三年主要关注客户投诉问题,公司尽力解决这些问题,在其他方面也自愿合规,尚未就商业模式与监管机构进行讨论 [31] - 中国政府明确金融活动需持牌经营,但对于公司是否应获得牌照尚未明确表态,这种不确定性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关键问题 [32] 问题5: 如何解决公司商业模式被认为未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风险的问题 - 从粗略的杠杆比率来看,公司管理着约4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业务,净资本约60亿元人民币,风险承受空间较大 [37] - 公司在不同机构有约27亿元人民币的存款,可用于抵消信用风险,且公司整体业务产生的销售税较低,无需承担过多风险 [38] - 公司除旗下小额贷款公司外未直接发放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受严格监管,无法提供大量贷款,因此一些将贷款转移到自身资产负债表的解决方案不适用于公司 [39] 问题6: 公司是否有可能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或被其收购 - 由于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得到政府通过牌照或其他方式的认可,中国的大型金融机构不太可能以理想的估值收购公司业务 [41] 问题7: 公司未来的税率是否会与第一季度保持一致 - 公司在中国运营的实体税率约为15%,美国税率约为20%,两者会随着时间进行调整,未来有效税率将低于25%并趋于稳定 [43] 问题8: 6月30日后公司是否能摆脱监管问题 - 公司无法确定6月30日后的情况,政府目前主要关注某家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整改,对于其他机构后续如何处理并不明确 [45]
X Financial(XYF)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27 00:00
公司业务运营 - 公司已停止P2P运营业务,但无法保证之前的运营是否完全符合相关法规,可能会受到处罚[34] - 公司已清理并停止小赢理财平台的P2P业务,但相关法规的解释和执行仍存在不确定性[35] - 公司已获得在线小额信贷业务经营资格批准,并于2021年7月开始了微信业务[37] - 公司通过平台促成的贷款金额为736.55亿元人民币,与107个渠道合作伙伴合作,为各种贷款产品吸引借款人[53] - 公司与众多外部融资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为机构融资合作伙伴提供保障[57] - 公司与深圳信堂合作提供担保,截至2022年12月,担保贷款总额为人民币55.63亿元[59] - 公司与众安合作开发信用和担保保险产品,截至2022年12月,6.66%的未偿贷款得到了众安提供的信用和担保保险[62] - 公司已自2017年12月7日起停止从贷款本金中提取任何服务费,并遵守适用的监管要求[47] 风险管理 - 公司的逾期贷款率从2021年12月31日的1.48%下降至2022年12月31日的1.02%[65] - 公司需支付保证金给金融机构合作伙伴,2020年支付了9.7亿元人民币用于弥补某金融机构因借款人违约而支付给投资者的损失[65] - 公司的信用分析和风险管理系统若失效,将对业务、流动性和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64] - 公司的数据筛查和反欺诈系统可能不足以准确检测不准确和欺诈信息,可能影响我们的信用分析准确性[69] - 公司可能需要获得或重新申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否则将面临处罚,包括罚款和违规收益的没收[70] 法律合规 - 公司可能需要获取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许可证、在线数据处理和交易处理许可证或其他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1] - 公司的在线购物商城可能需要获取在线数据处理和交易处理许可证[1] - 公司需注意维护品牌声誉,包括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1] - 公司需确保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给机构资金合作方,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责任[1] - 公司曾使用自有资金为某些贷款提供融资,但已逐步减少此类做法[1] 公司治理 - 公司的业务依赖于高管和关键技术人员,如果其中一人无法继续在职,可能会严重影响业务[112] - 公司的未来成功取决于员工的努力和才能,吸引、培养和留住合格的员工至关重要[114] - 公司授予员工股票期权或其他股权激励可能会对净收入产生不利影响[115] 财务状况 - 2022年总净收入为3563.0百万人民币,净利润为812.0百万人民币[212] - 2022年我们的服务费率(按原始贷款本金年化计算)为主要贷款产品范围从0.8%到12.9%[209] - 2022年我们的主要贷款产品的服务费用分别占总净收入的57.4%,后期服务费用占10.5%,担保服务费用占0.1%[209] - 2022年我们的融资收入占总净收入的27.1%[209]
X Financial(XYF) - 2022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4-01 06:2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非撮合金额增长42%,资产质量维持在历史高位 [5] - Q4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约达220亿元,同比增长66%,环比增长9%,全年贷款总额约达740亿元 [6] - Q4总净收入为9.56亿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7% [9] - Q4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30% [9] - Q4非GAAP调整后净利润为2.78亿元,上年同期为1.83亿元 [12] - 2022年公司回购约26.7万份美国存托股票和4600万股A类普通股,2023年将继续执行股票回购计划 [10] - 2023年Q1促成和发放的贷款总额预计在238 - 248亿元之间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未提及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未提及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业务模式具有韧性,团队执行能力强,风险控制系统持续优化,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 [5] - 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机构资金合作伙伴的合作,优化资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7] -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结束和中国重新开放,公司将聚焦刺激经济增长,预计国内消费和中小企业发展将带动个人金融市场,公司业务也将受益 [8] - 监管环境总体稳定,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确保合规运营 [8] - 公司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路演,吸引国际投资者,扩大投资者基础 [3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2023年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贷款撮合金额将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和利润也将扩大 [9] - 随着监管环境稳定和后疫情时代经济逐步复苏,公司预计收入增长将加速,盈利将随收入增长而改善 [10] 其他重要信息 - 2022年11月,公司董事会授权将股票回购计划从2000万美元增加到3000万美元,有效期至2023年9月 [13] - 公司计划在香港设立实体,预计在4月底或5月完成变更,有望在5月的下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首次发放股息 [3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监管机构如何看待轻资本商业模式,公司账面上有多少贷款被认为有风险,以及对当前国内监管状况的看法 - 公司在市场上经营多年,品牌得到机构资金合作伙伴认可,与合作伙伴合作顺利,有利于业务增长 [15] - 公司客户平均贷款金额较小,单个客户风险对整体投资组合风险影响不大,管理层对风险管理能力有信心 [15] - 监管机构要求从事贷款业务需有牌照,联合贷款需出资至少30%,与投资组合质量无关 [17][18] 问题: X金融目前是否完全合规,是否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 公司目前完全合规,且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19] 问题: 公司在实现24%贷款利率上限目标方面的进展,以及当前账面上高于24%的贷款比例 - 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未100%达到24%的上限 [21] - 贷款利率由提供资金的银行等机构决定,公司仅起撮合作用,只要持牌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受监管,公司认为是合规的 [21] 问题: 第一季度是否因季节性影响而贷款撮合量较低 - 通常上半年贷款撮合量较高,2022年公司贷款量从Q1到Q4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将延续这一趋势 [23] 问题: 2023年公司的税率展望 - 2023年有效税率将下降,预计在15% - 20%之间 [25][27] - 中国和美国的税收征收周期存在约6个月的时间差,公司运营实体均在中国,享受更优惠的税收待遇,美国有效税率也将随之下行 [25] 问题: 2023年是否还存在估值备抵金变化影响报告税率的问题 - 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项备抵金大幅下降,对应利润表上的项目也相应变化,2023年该问题将不存在 [29] 问题: 股票回购计划还剩余多少资金 - 从3000万美元的回购计划中,已使用超过2100万美元,还剩余约900万美元 [31] 问题: 是否还有其他大股东有意出售股票,是否有可能回购更多美国存托股票 - 第二大股东在2022年Q3将其普通股出售给公司,但不确定原因 [33] - 目前公司股票交易量低,难以大量回购股票,公司计划依靠股息回报股东,同时会保留足够资金用于运营 [33][34] 问题: 如何吸引国际投资者,扩大投资者基础 - 随着监管环境稳定,公司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路演 [36] 问题: 股息的潜在规模和发放频率 - 目前谈论股息规模和发放频率还为时过早,公司很可能每年发放一次股息 [39] 问题: 是否可以进行要约收购以显示对股价低估的信心 - 公司对要约收购机制不太熟悉,认为这不一定能提升股价,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做好业务,回报股东价值 [41] - 公司会考虑该建议,但需先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同时受中国资本管制影响,资金转移存在困难 [43][44] 问题: 在香港是否有单独上市计划,还是仅为了转移资金 - 目前仅为了转移资金,公司市值距离香港上市要求还有差距,短期内不太可能在香港上市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