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贯集团(0339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9:0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增长17.3%至5.101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4.350亿港元)[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510.07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35.01亿港元增长17.3%[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510.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435.0百万港元增加17.3%[45]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510.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35.0百万港元增长17.3%[63] - 毛利同比增长19.8%至1.292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078亿港元)[6] - 集团毛利增长19.8%至129.2百万港元,毛利率提升0.5个百分点至25.3%[64] - 毛利率提升0.5个百分点至25.3%(2024年上半年:24.8%)[6] - 净亏损770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2110万港元)[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766.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盈利2111.9万港元转亏[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约7.7百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溢利21.1百万港元[4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7.98百万港元,同比转亏(2024年同期盈利21.01百万港元)[3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8.0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溢利21.0百万港元)[66] - 每股基本亏损为1港仙,同比恶化(2024年同期每股盈利3港仙)[34] - EBITDA同比下降62.9%至1590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4280万港元)[6]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65.9%至1060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3110万港元)[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61.3%至7170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4446万港元)[7] - 销售及分销开支大幅增加61.3%至71.7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44.5百万港元)[64] - 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增长50.5%至5100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3389万港元)[7] - 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50.5%至51.0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33.9百万港元)[64] - 财务成本增长24.5%至12.8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10.3百万港元)[64] - 雇员福利开支同比增长37.6%至43.3百万港元,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增长9.1倍至8.07百万港元[30] - 员工成本总额43.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1.5百万港元增长37.5%[8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分銷分部收入343.412亿港元,同比增长2.4%[26] - 電商分部收入87.432亿港元(2024年无数据)[26] - 零售店分部收入79.235亿港元,同比下降20.6%[26] - 分銷分部业绩1776.1万港元,同比下降46%[26] - 電商分部亏损370.1万港元,较2024年盈利355.3万港元转亏[26] - 香港分销销售额为257.4百万港元,同比减少0.5%[46] - 东南亚市场分销销售额表现强劲[53]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7.3%至510.1百万港元,其中中国内地市场贡献87.4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0)[29] - 香港市场收入同比下降6.1%至336.6百万港元,仍为最大收入来源(占总收入66%)[29] - 东南亚整体分销销售额达43.1百万港元,同比大幅上升37.3%[46] - 新加坡分销销售额达36.6百万港元,同比增幅30.7%[46] - 马来西亚分销销售额录得6.3百万港元,同比升幅高达123.7%[46] - 东南亚市场收入大幅增长37.6%至43.2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31.4百万港元)[63] - 香港市场收入下降6.1%至336.6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358.4百万港元)[63] - 澳门市场收入下降5.1%至42.9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45.2百万港元)[63] - 中国内地市场因会计处理新增收入87.4百万港元[63] - 泰国市场预计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销销售额进一步增长[5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非流动资产添置同比大幅增长120倍至196.3百万港元,主要来自电商分部193.2百万港元的投资[28] - 使用权资产添置同比增长23.2倍至13.95百万港元,反映租赁扩张[37] - 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与Jacobson Group Treasury Limited订立认购协议,配发及发行94,000,000股股份,每股面值0.01港元[40][43] - 认购股份于2025年5月22日按每股0.5港元价格发行,总现金代价为47.0百万港元[40]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47.0百万港元,净额约46.7百万港元,拟用于投资核心业务、改善供应链及一般营运资金[44] - 认购完成后,Jacobson Group Treasury持有公司150.59百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6.84%[44] - 公司自认购事项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46.7百万港元[56] - 认购价每股0.5港元较协议日收市价0.4港元溢价25.0%[56] - 认购价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0.447港元溢价约11.9%[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26.0百万港元[57] - 已动用款项中14.8百万港元用于购买存货[57] - 公司拥有超过60个自家品牌产品商标[50] - 与马来西亚大型连锁店合作拓展销售网络[55] - 获得泰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证及柬埔寨药品进口销售许可证[55] - 行使认沽期权购回CWA 51%股份,支付对价46.0百万港元[78][79] - 未派发中期股息[86] - 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93] - 2025年中期报告将按要求适时寄发给股东[93]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29日[95]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4080万港元(2024年底:3402万港元)[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0809亿港元,较2024年末3.402亿港元增长19.9%[2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8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34.0百万港元增长20.0%[71] - 总资产增长23.0%至12.367亿港元(2024年底:10.056亿港元)[9] - 公司总资产123.671亿港元,较2024年末100.556亿港元增长23%[27] - 银行借款36.004亿港元,较2024年末27.03亿港元增长33.2%[27] - 资产负债比率升至44.8%,较2024年末38.3%上升6.5个百分点[71] - 有抵押计息银行借款达279.3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231.3百万港元增长20.8%[72] - 无抵押计息银行借款80.8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39.0百万港元增长107.2%[72] - 一年内到期银行借款352.8百万港元,占借款总额98.0%[73] - 抵押租赁土地及楼宇账面净值30.8百万港元作为银行贷款担保[75]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增长4.3%至283.8百万港元,其中180日以上账龄款项占比22.1%[39]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增长39.6%至184.7百万港元,61-120日账期款项占比41.9%[39] - 所得税开支同比下降90.9%至0.28百万港元,主要因香港当期税项减少83.9%至0.38百万港元[32] 公司治理和运营 - 员工总数234人,较去年同期250人减少6.4%[85]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回顾期内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90]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90] - 全体董事确认在回顾期内已遵守证券交易守则[9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于回顾期内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92] - 审核委员会信纳集团财务报表按适用会计准则公平呈列财务状况及业绩[92] - 公司执行董事为王嘉俊先生[95]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李家华女士等五人[95]
中国蜀塔(0862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9:04
收入和利润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人民币168,245千元,较去年同期89,327千元增长88.3%[11] - 公司同期毛利为人民币662千元,较去年同期1,086千元下降39.0%[11] - 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6,476千元,较去年同期11,220千元扩大46.8%[1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5,023千元,较去年同期11,257千元扩大33.4%[12]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453千元,去年同期为收益37千元[12] - 公司期内亏损达1647.6万元人民币,其中控股股东应占亏损1502.3万元人民币[15] - 总收益为16824.5万元,同比增长88.3%[34] - 公司收益为人民币1.682亿元,同比增长88.3%[67] - 毛利为人民币70万元,同比下降39.0%[69] - 毛利率为0.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69]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500万元,同比扩大33.4%[75] 成本和费用 - 公司同期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67,583千元,较去年同期88,241千元增长89.9%[11] - 公司行政及其他开支为人民币13,664千元,较去年同期14,893千元下降8.3%[11] - 其他收入为84.8万元,同比下降80.2%[36] - 融资成本为279.6万元,同比下降1.7%[36] -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53.6万元,同比大幅增加[39] - 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80万元,同比下降81.4%[7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90万元,同比下降40.7%[71] - 行政及其他开支为人民币1370万元,同比下降8.3%[72]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280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73] - 公司雇员福利开支为人民币4.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4百万元增长6.8%[82] - 公司全职雇员127人,较去年同期119人增长6.7%[82] 税务和融资成本 - 公司融资成本为人民币2,796千元,与去年同期2,844千元基本持平[11]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626千元,去年同期为所得税抵免2,672千元[11] - 所得税抵免62.6万元,去年同期为抵免267.2万元[41] - 所得税抵免为人民币60万元,同比下降77.8%[74] 每股数据 - 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12分,与去年同期持平[12] - 每股亏损0.12元,去年同期为0.12元(经重列)[44] 现金流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177.6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37.6万元人民币,增加60万元人民币(33.8%)[17]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仅为162.3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917.8万元人民币下降82.3%[17] - 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融资473万元人民币,通过借款融资1380万元人民币[17]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04.9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1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4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8百万元增长33.3%[76] - 供股募集资金净额约4.17百万港元,其中62.5%已用于债务偿还和营运资金[84][85] - 供股资金中仅100千港元(占计划投资额6.0%)用于非汽车产业投资[85] 资产和存货 - 公司存货从2024年末的1008.7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655.9万元人民币,增长163.5%[13]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末的1.145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8364.4万元人民币,下降27%[13]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69,834千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39,930千元,降幅为17.6%[46][47] -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人民币56,286千元,占应收总额的40.2%[46] - 超过365天的逾期贸易应收款项达人民币30,390千元,占应收总额的21.7%[47]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成本304.9万元,同比下降83.8%[45] - 公司资产抵押总额为人民币52,009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8,797千元增长6.6%[78] - 公司资产抵押中厂房及机器账面净值增长151.4%至人民币6,342千元[78] - 公司资本承担约人民币10,810,000元,与2024年末持平[79] 负债和借款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从2024年末的6376.5万元人民币扩大至2025年6月30日的7950.9万元人民币[13]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99,362千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83,018千元,降幅为16.5%[48][49] - 超过365天的逾期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26,921千元,占应付总额的32.4%[49] - 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72,528千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69,963千元,降幅为3.5%[50][52] - 流动借款为人民币53,150千元,占总借款的76.0%[50] - 公司出现借款违约,涉及本金金额人民币6,900千元[51] - 公司借款总额为人民币70.0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72.5百万元下降3.4%[76] 权益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末的1246.8万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9.3万元人民币,下降94.4%[14] - 公司权益总额为人民币0.7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2.5百万元骤降94.4%[76] - 已发行股本从2024年初的920,000千股调整为156,175千股,通过股份合并和新股发行[53] 业务线表现 - 客户A收入为10893万元,同比增长55.0%[31] - 电线电缆销售收入为16702.3万元,同比增长87.0%[34] - 铝制品销售收入为122.2万元,去年同期为0[34] 管理层和治理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从2024年的人民币462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307千元,降幅为33.5%[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持股情况:党飞先生通过Red Fly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52,692,000股(33.74%)[91],王小仲先生通过Xseven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14,964,000股(9.58%)[91],罗茜女士通过Lockxy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1,168,500股(0.75%)[91] -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Red Fly Investment Limited实益持有52,692,000股(33.74%)[93],Xseven Investment Limited实益持有14,694,000股(9.58%)[93],高虹女士(王小仲配偶)被视为持有14,694,000股(9.58%)[93] - 公司购股权计划授权可授予购股权数目为8,000,000股,自上市日至报告日无购股权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控股股东、董事及其紧密联系人未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95] - 2025年7月18日李侠先生辞任执行董事,周文琦女士及张伟贤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97] - 2025年8月6日王一帆先生辞任执行董事[9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未经核数师审阅或审核,但已获审核委员会审阅[9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马开兵先生(主席)、左新章博士及李建先生[99] - 除披露外,公司未知悉其他人士持有须披露的股份权益或淡仓[94]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包括党飞、王小仲、罗茜、周文琦、胡倚及张伟贤,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左新章、李建及马开兵[101]
励时集团(0132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9:04
收入和利润变化 - 公司收益从2210万元减少至2140万元,同比下降3.2%[6] - 收益同比下降3.3%至2136.6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209.0万元人民币[43] - 公司总营业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2,090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36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61][63] - 毛利从590万元增加至880万元,同比增长49.2%[8] - 毛利率大幅提升至41.1%,去年同期为26.9%,毛利额同比增长47.8%至878.9万元人民币[43] - 整体毛利率从26.9%提升至41.1%[8] - 其他收益从亏损570万元扭转为收益120万元[9] - 期内亏损从1070万元减少至560万元[15] - 期内亏损同比收窄47.9%至559.1万元人民币,每股亏损改善至3.5分人民币[4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5,59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729千元人民币改善47.9%[74]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未变现公平值亏损为1,150千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5,733千元人民币[65] 成本和费用变化 - 销售成本从1610万元减少至1260万元,同比下降21.7%[7] - 行政开支从670万元增加至1140万元[11] - 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为12,577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6,144千元人民币下降22.1%[73] - 融资成本中的应付债券及租赁负债产生利息为1,30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500千元人民币下降13.1%[66] - 雇员开支总额(包括董事酬金)为4,71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530千元人民币增长33.6%[73] - 公司员工薪酬成本同比增长34.3%至4.7百万人民币[30] - 广告开支为2,785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62千元人民币大幅增长189.5%[73] 业务线表现 - 品牌手表业务营业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9,080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65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7%[61] - 展会收入业务营业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3,010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71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5%[61] 投资表现 - 公司持有财讯传媒集团4.437百万人民币投资,占集团总资产6.4%[27][28] - 公司持有隽泰控股7.337百万人民币投资,占集团总资产10.5%[27][28] - 上市证券投资组合产生公平值亏损5.204百万人民币[27] - 投资组合总公平值收益为1.150百万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22.7%[27] - 财讯传媒2024年收入30.151百万港元,亏损28.882百万港元[28] - 隽泰控股2024年收入37.792百万港元,亏损1.233百万港元[28] - 公司持有财讯1.58%股权(11,620,000股)[27][28] - 公司持有隽泰3.09%股权(29,890,000股)[27][28] - 投资组合未获得任何股息收入[28] 资产和负债变化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100万元增加至240万元[18] - 现金及银行结余同比增长131.3%至238.2万元人民币[46] - 流动比率从5.7倍上升至15.5倍[18] - 资产负债比率从86.2%下降至52.0%[18] - 贸易应收款项同比下降16.5%至1168.2万元人民币[46] - 应付债券总额从年初2.95亿元人民币降至2141.8万元人民币,减少26.5%[46] - 权益总额同比增长21.4%至4116.1万元人民币[46] - 存货同比增加6.9%至2846.0万元人民币[46]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6531.7万人民币减少至6129.8万人民币,下降6.1%[78]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5133.1万人民币降至4961.6万人民币,减少3.3%[78] - 180天以上账龄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减少,从1111.7万人民币降至372.7万人民币,下降66.5%[78] - 0-30天账龄贸易应收款项增长显著,从108.3万人民币增至309.1万人民币,增长185.4%[78] 现金流活动 - 经营活动中使用现金净额282.4万元人民币,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423.3万元人民币[52] 外汇影响 - 外币换算储备产生213.6万元人民币汇兑亏损[43] 资本和股本变化 - 公司完成股本重组,包括股份合并、股本削减和股份拆细[80][81][82][83] - 通过供股发行107,827,200股,筹集资金净额1520万港元[83] - 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从539,136千股减少至215,654千股[80] - 普通股面值从每股0.10港元调整为每股0.01港元[80][81] - 计算每股基本亏损使用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8,580千股,较2024年同期的111,305千股增长42.5%[74] 雇员购股权计划 - 雇员购股权从29,376千份减少至6,065千份,减少79.4%[85] - 报告期内未授出任何新购股权[84][85]
意达利控股(0072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9:0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入同比增长22.6%至1921.4万港元(2024年:1566.8万港元)[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9,214千港元,其中汽车业务收入5,976千港元(占比31.1%),物业投资收入13,238千港元(占比68.9%)[14] - 商品及服务收入大幅增长146.4%至597.6万港元(2024年:242.5万港元)[3] - 汽车分部收入同比显著增长150%,从2024年上半年的240万港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600万港元[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2,39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除税前亏损79,752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4][15] - 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251.1万港元(2024年:亏损7961.3万港元)[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842.5万港元(2024年:亏损7693.1万港元)[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录得溢利842.5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7693.1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24]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840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769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45] - 每股基本盈利0.16港仙(2024年:亏损1.45港仙)[4] - 每股基本盈利按5,295,515,390股加权平均股数计算,2025年上半年实现盈利[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7,21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494千港元增长4.4%[14][20] - 财务成本增加至1720万港元(2024年:1650万港元),主要因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增加60万港元至1510万港元[43]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以及行政费用合计1780万港元,相比2024年1170万港元增长52.1%,主要因新能源汽车业务收购相关费用[42]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68.6%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54.1%,收缩14.5个百分点[3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物业投资业务2025年上半年分类溢利为22,90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499千港元增长409.2%[14][15] - 汽车业务2025年上半年分类溢利为12,29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2,818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4][15] - 金融投资及服务分部2025年上半年无未偿还贷款,未录得任何收入[38] - 金融投资服务部门持有放债人牌照但未偿还有抵押贷款[65] - 欧洲汽车市场拓展至8间代理商采用低投资快回报代理模式[62] - 电动车型eBOLD和eBEAR获瑞士监管批准并开设专门形象店[63] - 生命科学投资板块累积预商用合约额1.12亿美元较2024年6月增长61%[66] - 生命科学GMP-2扩建项目产能达GMP-1两倍预计2026年上半年运营[66] 各地区表现 - 物业投资租金收入香港110万港元及苏格兰1210万港元与2024年持平[5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1323.8万港元,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1324.3万港元)[36] - Capella办公楼86%净面积已租赁年租金总额300万英镑加权平均剩余租期4.26年[59] 其他收益及亏损 - 其他收益及亏损项实现正收益3692.6万港元(2024年:亏损6243.8万港元)[3]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收益3690万港元,相比2024年净亏损6240万港元,主要因联营公司投资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减少至110万港元(2024年:6020万港元)[4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之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为21,62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53千港元大幅增长3,211.5%[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为34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2千港元增长238.2%[19] - 外币兑换产生正汇兑差额约1600万港元,主要因英镑升值(2024年:负汇兑差额80万港元)[53]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为16,117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2,963千港元显著改善[19] - 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净额1610万港元,相比2024年公平值亏损300万港元[41]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未变现收益净额1610万港元对比2024年亏损300万港元[59] - 投资物业价值增长13.7%至5.18亿港元(2024年末:4.56亿港元)[6] 财务状况(债务、现金及流动性) - 流动负债净额改善至负1.24亿港元(2024年末:负2.61亿港元)[6] - 可动用未提取借贷融资额度为1.21亿港元[9] - 2683万港元其他借贷预计于2025年10月到期后续期[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3,834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116千港元减少23.6%[16][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1700万港元,相比2024年底2140万港元下降20.6%,以英镑(84.3%)、港元(12.3%)及人民币(3.1%)计值[47] - 债务总额5.27亿港元,相比2024年底4.816亿港元增长9.4%,债务与权益比率从180.0%降至173.9%[48] - 资产抵押总额5.211亿港元,相比2024年底4.589亿港元增长13.6%[5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增其他借贷819.8万港元,利率范围3.85%至9%[32] - 公司发行面值4583.4万港元的承兑票据作为收购对价,该票据三年期无息[35] 资产及负债变动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综合资产为877,474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97,211千港元增长10.1%[16][1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末的2762.8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2396.7万港元[2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3516.1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3622.7万港元[30] - 公司持有CBL投资公平值3970万港元,占总资产约4.5%,期内录得未变现公平值亏损110万港元(2024年:6020万港元)[4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股息[68] - 企业管治存在偏离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70] - 公司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1] - 审核委员会负责审阅集团现金流量状况和股息政策[74] - 公司确认董事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3]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未经审核但已经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审阅[75]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载[76]
众淼控股(0147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9:04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为人民币1.136亿元,同比增长28.4%[3]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8.4%至113.58百万人民币,其中保险代理业务收入增长32.8%至109.204百万人民币[1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13.6百万元,同比增长28.4%[43] - 公司总收益增长28.4%,从88.5百万元增至113.6百万元[49] - 毛利为人民币4210万元,同比增长13.2%[3] - 期内利润为人民币2510万元,同比增长17.8%[3] - 权益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2510万元,同比增长16.2%[3] - 经营利润为人民币3070.9万元[5] - 税前利润为人民币3069.7万元[5] - 税前利润增长17.6%至30.697百万人民币,税后净利润增长16.1%至25.063百万人民币[26][30] - 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净利润达25.1百万元,同比增长16.2%[43] - 期内利润由人民币21.3百万元增至25.1百万元,增幅约17.8%[57] 成本和费用变化 - 转介费大幅增长54.2%至62.051百万人民币,与保险代理业务增长相匹配[24] - 员工成本增长2.8%至14.691百万人民币,其中薪资福利增长4.5%至13.581百万人民币[23] -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人民币6.9百万元增至8.1百万元,增幅约17.4%[53] - 销售及营销成本由人民币4.1百万元降至2.8百万元,降幅约31.7%[54] - 财务成本由人民币14.9万元降至1.2万元,降幅约91.9%[55] - 所得税由人民币4.8百万元增至5.6百万元,增幅约16.7%[56] 业务线表现 - IT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0.9%至4.34百万人民币,咨询服务收入大幅下降95.2%至0.036百万人民币[13] - IT服务收入下降21.8%,从5.5百万元降至4.3百万元[45] - 保险代理业务促成集团总保费增长40.5%,从666.2百万元增至936.0百万元[44] - 保险代理佣金收入增长32.8%,从82.2百万元增至109.2百万元[44] - 财产保险佣金收入增长47.4%,从35.9百万元增至52.9百万元[44] - 财产险保费增长84.7%至61.8百万元[44] - 意外及汽车保险佣金收入增长38.6%,从34.2百万元增至47.4百万元[44] - 人寿及健康保险佣金收入下降26.4%至8.9百万元[44] 盈利能力指标 - 整体毛利率为37.1%,其中保险代理业务毛利率36.3%,IT服务毛利率56.4%[19] - 整体毛利率从42.0%降至37.1%[50] - 保险代理业务毛利率从40.5%降至36.3%[50] - 净利润率由24.1%降至22.1%[57] - 每股基本及摊薄收益为人民币0.18元[6] - 每股基本收益从0.20元下降至0.18元,主要由于发行新股导致加权平均股数增加33.4%至141.196百万股[30] 现金及资本管理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869亿元[7] - 利息收入增长28.8%至5.098百万人民币,显示现金管理效率提升[2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69,721千元增至2025年6月底的286,923千元,增长69.1%[33] - 定期存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398,920千元降至2025年6月底的272,166千元,减少31.8%[34] - 受限制现金从2024年底的15,108千元增至2025年6月底的24,427千元,增长61.7%[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人民币169.7百万元增至286.9百万元,增幅约69.1%[59] - 全球发售净所得款项总额为198.9百万港元,其中107.0百万港元将用于发展保险代理业务[67][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银行借款且资本负债比率仅为0.0035%[62][6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净额增长34.4%至56.388百万人民币,反映业务规模扩大[31] - 应收账款净额从2024年底的41,965千元增至2025年6月底的56,388千元,增长34.4%[32]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26,896千元增至2025年6月底的33,375千元,增长24.1%[38]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人民币6.044亿元[8] - 净流动资产为人民币5.003亿元[8] - 净资产由人民币598.4百万元增至604.4百万元,增幅约1.0%[58] 税务状况 - 实际所得税率约为18.2%,受益于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6] 企业活动和投资 - 公司发行新股获得股本35,300千元及资本储备约153,028千元[39] - 公司支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共计19,061千元[41] - 公司计划以现金165百万元收购北京科创融鑫科技55%股权[42] - 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签订协议收购北京科创融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5%股权[74] - 收购北京科创融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5%股权的代价为现金人民币1.65亿元[74] 财务报告信息 - 公司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已由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准则进行审阅[73] - 中期业绩公告已刊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76] - 2025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登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76]
顺风清洁能源(0116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9:04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入下降至6748.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6%[5]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6.749亿元,同比下降18.6%[23] - 公司分部收入从2024年的82.87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的67.485亿元人民币,降幅为18.6%[26] - 中国太阳能发电收入为67.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8.6%[47] - 2025年上半年售电收入1.775亿元,同比下降12.1%[23] - 2025年上半年电费补贴收入4.973亿元,同比下降20.7%[23] - 电费补贴收入从2024年的6.2675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的4.9734亿元人民币,下降20.7%[26] - 毛利下降至1322.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2%[5] - 毛利为13.2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44.3%[49] - 期内亏损为2.10689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3.8%[5] - 除所得税前亏损从2024年的21.8466亿元人民币收窄至2025年的21.1023亿元人民币[26] - 除所得税前亏损由2024年同期人民币218.5百万元减少人民币7.5百万元至本期人民币211.0百万元[56] - 本期亏损由2024年同期人民币219.0百万元减少人民币8.3百万元至本期人民币210.7百万元[58] - 公司连续两个期间分别产生亏损人民币210,689,000元及人民币219,004,000元[80]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4.13分,同比收窄3.3%[5] - 每股基本亏损从2024年的4.27分改善至2025年的4.13分[34] - 经调整EBITDA下降至394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5%[5] - 公司分部利润从2024年亏损2.9439亿元人民币改善至2025年盈利1177万元人民币[26] - 汇兑收益净额从2024年亏损4.0872亿元人民币转为2025年收益4.084亿元人民币[26] - 其他收入为2.4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2%[50] - 分占联营公司溢利由2024年同期人民币1百万元增加人民币0.7百万元或70%至本期人民币1.7百万元[54] - 其他损益录得净亏损49.0百万元人民币,主要因调解和解产生亏损89.4百万元[51] - 调解和解产生亏损8.9413亿元人民币[29]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为54.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48] - 行政开支由2024年同期人民币29.9百万元减少人民币3.1百万元或10.4%至本期人民币26.8百万元[53] - 财务费用从2024年的15.6742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的14.854亿元人民币,降幅为5.2%[30] - 财务费用由2024年同期人民币156.7百万元减少人民币8.2百万元或5.2%至本期人民币148.5百万元[55] - 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拨回净额为本期人民币4.1百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9.2百万元[52] 流动性及现金流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下降至340.6万元人民币[1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存340.6万元人民币[19]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维持约人民币3,406,000元[84] - 公司处于负现金净额状况人民币3,589.6百万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人民币3.4百万元[61] 债务及逾期款项 - 逾期银行及其他借款约9.95423亿元人民币[13] - 逾期债券应付款项为5.85372亿元人民币[13] - 公司逾期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人民币995,423,000元及债券应付款项约人民币585,372,000元[80] - 2015年公司债券未偿还本金3.299亿元及应计利息1.586亿元被冻结[14] - 公司涉及2015年公司债券本金人民币329,909,000元及应计利息人民币158,578,000元(同比增8.8%)[81] - 2016年公司债券未偿还本金2.555亿元及应计利息1.307亿元被冻结[17] - 公司涉及2016年公司债券本金人民币255,463,000元及应计利息人民币130,732,000元(同比增8.1%)[82] - 其他借贷未偿还本金1.573亿元及应计利息1.223亿元[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157,334,000元(较2024年末减少1.4%)[8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应计利息为人民币122,319,000元(较2024年末增长4.9%)[83]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可换股债券及债券应付款项合计人民币1,925,266,000元需一年内偿还[80] - 香港高等法院清盘呈请涉及未偿还本金2.891亿港元[18] - 其他借款债权人于2025年2月13日提交清盘呈请涉及未偿还逾期本金及利息总额289,100,000港元[83] 财务风险及偿债能力 - 净流动负债扩大至27.1322亿元人民币[11] - 公司净流动负债人民币2,713,220,000元及负债净额人民币2,119,261,000元[80] - 总权益为负21.19261亿元人民币[11] - 负债净额与权益比率由2024年12月31日的-121.2%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109.2%[62] - 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构成疑问[85] - 公司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存在不确定性[85] - 审计机构无法获得充分证据对中期财务资料发表结论[86] 应收账款及资产状况 - 电费补贴应计收入从2024年底的83.6896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89.1122亿元人民币[36] - 贸易应收款项及电费补贴应计收入总额从2024年底的85.112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9.6623亿元人民币[3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电费补贴应计收入总额为896.623百万元人民币,其中180日以上账龄占比高达93.3%(836.910百万元)[37]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日数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343.8日(2024年12月31日:1,814.9日)[59] - 贸易应付款项周转日数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52.1日(2024年12月31日:38.0日)[60] - 贸易应付款项中180日以上账龄金额为2.665百万元人民币,占比41.0%[40] - 应付利息金额达993.129百万元人民币,占流动负债总额的84.7%[39]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应收代价扣除亏损备抵后净额为-10.777百万元人民币(16.766 - 27.543)[38] - 公司质押顺风光电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及17间经营太阳能发电附属公司90%至100%股权及相关资产[68] - 公司质押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账面金额人民币986.7百万元(同比增5.0%)及太阳能电站账面金额人民币908.7百万元(同比减4.4%)[68] - 公司质押使用权资产账面金额人民币17.9百万元(同比增32.6%)及受限制银行存款总额人民币4.6百万元(同比减19.3%)[68] 业务运营表现 - 公司太阳能电站总发电量为88,684兆瓦时,同比下降19.3%[43][44] - 公司雇员总数113名且未宣派中期股息[72][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通过出售附属公司股权改善流动性[22] - 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再融资及延长到期日方案[22] - 公司采取改善流动资金措施包括出售附属公司及与债权人协商再融资[85] - 公司维持公众持股量不少于已发行股份25%[87] - 中期报告将通过港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披露[88]
港娱国际(0829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9:0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为244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3810万元人民币下降36.0%[13][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人民币2439.6万元,同比下降36%[29] - 公司收益从人民币38.1百万元下降至24.4百万元,降幅36.0%[70][74] - 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77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065万元人民币[1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大幅收窄至人民币147千元,较去年同期11133千元改善98.7%[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约人民币17万元[24] - 期内亏损从人民币11.1百万元收窄至0.2百万元[70][8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为112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80万元人民币[14] - 销售开支为9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77万元人民币[14] - 行政及其他开支为248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98万元人民币[14] - 融资成本为87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66万元人民币[14] - 销售成本从人民币37.3百万元下降至23.3百万元,降幅37.5%[75] - 毛利率从2.1%提升至4.6%[76] - 销售开支从人民币0.8百万元下降至0.1百万元,降幅87.5%[78] - 行政及其他开支从人民币4.0百万元下降至2.5百万元,降幅37.5%[79] - 融资成本从人民币1.7百万元下降至0.9百万元,降幅47.1%[80] - 借款利息开支人民币86.7万元,同比下降47.7%[3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包含存货成本23279千元及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595千元[3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成本为人民币13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80万元下降27.8%[8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销售镀锡铁皮产品收益人民币2040.3万元,同比下降46.4%[29] - 产品再包装及销售收益人民币399.3万元,为新增业务[29] - 主要客户收益集中度下降,前三大客户合计收益约人民币1098.6万元[33] 其他收益和金融资产表现 - 其他收益净额为215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552万元人民币[14]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收益人民币214.6万元,去年同期亏损557.1万元[2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实现收益人民币2.1百万元(去年同期亏损5.6百万元)[70][77]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增长至人民币12716千元,较上年同期9541千元增长33.3%[1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香港上市股本证券从2024年12月31日9541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12716千元,上升33.3%[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香港上市股本证券价值为人民币1,271.6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54.1万元增长33.3%[64] - 公司持有17只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约为人民币1270万元,占集团总资产37.5%[90] - 港湾数字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375万元,占集团总资产11.1%,期间产生公平值亏损120.7万元[90][91] - 中国投融资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48.1万元,占集团总资产7.3%,期间产生公平值收益183.4万元[90][91] - 励时集团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41.5万元,占集团总资产7.1%,期间产生公平值收益114.2万元[90][92] - 其他上市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407万元,占集团总资产12.0%[90]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全部采用第一级输入数据,参考联交所所报的买入价[64] 现金流和流动性 - 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36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底710万元人民币下降[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3565千元,较期初4099千元下降13%[16][19]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345千元,较去年同期14409千元改善90.7%[19]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741千元,较去年同期3455千元下降49.6%[19]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人民币7.1百万元减少至3.6百万元[83] - 流动负债净额为负人民币49513千元,流动性压力持续[1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约人民币4951.3万元[24] - 公司拥有未动用银行融资人民币5200万元,有效期至2027年9月2日[26] - 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为52000千元,有效期至2027年9月2日[49] 债务和借款 - 资产负债比率由去年底的60.0%上升至82.6%[13] - 借款总额保持稳定,流动与非流动借款合计人民币74573千元[16][17] - 负债净额恶化至人民币94368千元,较上年末93598千元增加0.8%[17]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负债净额约人民币9436.8万元[24] - 公司有抵押银行借款28000千元,年利率4.4%,无抵押借款46573千元免息并于2027年6月30日偿还[48] - 资产负债比率从60.0%上升至82.6%[83] 资产和应收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减少至人民币5587千元,较上年同期14640千元下降61.8%[16] - 公司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8526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5810千元,减少31.8%[43]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14640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5587千元,减少61.8%[44]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52993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35212千元,减少33.6%[46][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49千元,同比2024年同期100千元增长149%[42] 股本和购股权计划 - 公司法定股本为500,000千股,面值总额100,000千港元(约83,490千人民币)[50]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60,000千股,面值总额32,000千港元(约27,909千人民币)[50] - 购股权计划项下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5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购股权计划下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为8,000,000份[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购股权计划下可供发行的股份数目为10,519,352股,占已发行股份的6.57%[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授出未行使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数为2,519,352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57%[54] - 2019年4月10日授出的购股权剩余2,519,352份,行使价为1.981港元[55] - 2021年5月20日授出的2,064,000份购股权已于2024年度失效[55] - 2022年4月6日授出的8,256,000份购股权已于2025年上半年失效[55] - 报告期末加权平均行使价为1.981港元[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有8,256,000份购股权失效,导致约人民币126.6万元从购股权储备扣减并重新分类至累计亏损[57] - 公司董事、雇员及顾问持有的购股权总数从2024年1月1日的12,839,352份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519,352份,降幅达80.4%[56] - 2022年4月6日授出的8,256,000份雇员购股权于2025年4月5日到期并在报告期内全部失效[56] - 2021年授出的执行董事购股权(王允先生和邹勇刚先生各774,000份)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购股权(516,000份)均已在2024年度失效[56] - 公司使用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计算购股权公允价值,2022年授出期权的每份公平值为0.05港元,行使价为0.1032港元[5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未授出任何新购股权[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仍有2,204,440份雇员购股权(2019年授出)和314,912份顾问购股权有效,行权期至2029年4月9日[56]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32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790.9万元),普通股数量为1.6亿股,每股面值0.2港元[95] - 公司已授出2,519,352份购股权且仍未获行使,每份可认购一股0.20港元股份[100] - 雇员持有2019年4月10日授予的2,204,440份购股权,行使价每股1.981港元[101] - 雇员持有2022年4月6日授予的8,256,000份购股权已全部失效/注销[101] - 顾问持有2019年4月10日授予的314,912份购股权,行使价每股1.981港元[101] - 公司计划进行股本重组,包括每3股合并为1股,将每股面值由0.6港元削减至0.006港元[68] 税务和每股数据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香港及中国应课税溢利,未计提两地所得税拨备[3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147千元,基于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1.6亿股计算[41]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从人民币6.96分改善至0.09分,降幅达98.7%[15] 人力资源 - 公司雇员人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75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58名,降幅为22.7%[89]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事项[87]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2] - 董事确认在报告日期前遵守证券交易规定标准[105] - 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监督财务申报流程[10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资料未经审核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07]
比亚迪股份(0121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9 19:02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增长23.30%至人民币3,712.81亿元[22] - 公司营业收入达3,713亿元人民币[26]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0%[42][44] - 归母净利润为155.1亿元人民币[26] - 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55.10亿元,同比增长13.79%[42][4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长13.79%至人民币155.11亿元[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30%,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推动[130][1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3.79%,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推动[130][134] - 毛利润增长18.24%至人民币668.66亿元[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达668.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4%[133][137] - 每股盈利增长9.62%至人民币1.71元[22]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达309亿元人民币[26] - 研发投入为人民币308.80亿元,同比增长53.05%[42][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8.01%,较2024年同期的18.78%下降0.77个百分点[133][137] 业务线表现:新能源汽车 - 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蝉联中国车企及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4]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3.0%[48][49] - 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025.06亿元,同比增长32.49%[42][44] - 汽车全市场市占率达13.7%,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48][49] - 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30%[48][49] - 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标志全球领先地位强化[113][115] - DM 5.0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刷新至2.6L创全球新低[114][116] - 超级e平台实现量产最高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51][53] - 闪充电池支持10C充电倍率及5分钟充电400公里续航[51][53] - 全球首款量产30,000转电机已投入应用[51][53] - 智能驾驶车型累计销量超71万辆[54][56] - 每日智能驾驶数据生成量超4,400万公里[54][56] - 2025年上半年多品牌协同推动销量快速增长[55][57] - 王朝系列新推出夏/秦L EV/汉L/唐L等车型[58][59] - 海洋系列新推出海狮05EV/海狮07DM-i/海豹06EV等车型[58][59] - 兆瓦级闪充站建设通过自建与合作方式推进[51][53] - 夏插混MPV上市首月销量超过10,000辆[61][62] - 秦L EV上市首周销量超过10,000辆[64][65] - 汉L和唐L上市后连续三个月销量均超过10,000辆[72] - 方程豹品牌在18个月内实现100,000台交付[78][79] - 海狮05EV实现4.65米同级最小转弯半径[68][69] - 汉L和唐L纯电版本搭载兆瓦闪充技术进入1000V高压时代[72] - 海豹06EV是同级唯一搭载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的车型[76][77] - 方程豹品牌跻身交付最快破10万台新势力品牌前三[78][79] - 海狮07 DM-i全系标配天神之眼与DiLink 100智能座舱[73][74] - 秦L EV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和DiLink 100智能座座舱[64][65] - 公司TAI 3纯电SUV上市三个月累计销量突破20,000辆[80][81] - 腾势D9新能源MPV累计销量突破250,000辆[82][83] - 仰望品牌累计销量突破10,000辆[89][90] - 腾势N9全尺寸SUV百公里加速3.9秒[87][88] - 仰望U7旗舰轿车百公里加速2.9秒[92][93] - 腾势N9转弯半径4.65米[87][88] - 仰望U7拥有超过1,300匹马力[92][93] - 新能源客车出口量居行业第一[98][100] 业务线表现:手机部件及组装 -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87.44亿元,同比下降5.54%[42][44] -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在海外大客户整机组装份额持续提升带动出货量和收入同比增长[109] 业务线表现: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 - 动力电池领域开发出高度安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5][9] - 光伏业务拥有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全产业链布局[6][10] - 储能电池业务覆盖电源侧/电网/工商业及家庭储能应用领域[5][9] - 储能业务覆盖电源侧/电网侧/工商业/家庭等多场景应用[101][104] 业务线表现:城市轨道交通 -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发中运量"云轨"和低运量"云巴"产品[8][10] 业务线表现:AI数据中心 - AI数据中心业务实现显著增长[108] - AI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跨越式成长AI服务器大量出货业务强劲增长[110] - 公司AI服务器业务将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高速发展,主要受算力需求增长驱动[128][129] 各地区表现:海外市场 - 境外营业收入为1,354亿元人民币[26] - 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覆盖国家超过110个[26] - 海外销售同比增长1.3倍[94]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94] - 公司海外市场溢价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增强[94] - 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3倍(130%)[96] - 产品覆盖全球6大洲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96] - 滚装船运营数量达6艘[97][99] - 欧洲总部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设立[97][99] - 柬埔寨乘用车工厂正式奠基[97][99] - 海外业务成为关键增长引擎腾势仰望品牌陆续登陆海外市场[1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市场与行业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产销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30] -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68.5%,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30]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50.2%,连续四个月突破50%[30] - 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08.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3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3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106万辆同比增长75.2%[34]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5.86亿台同比增长0.1%[40]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1.39亿台同比增长0.4%[40] - 全球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2364.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40] - 嵌入式GPU服务器市场2025年预计同比增长46.7%[40] - 2025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4%[40] - 全球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达2364.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41] -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政策端多维发力[111][112] - 2025年成为中国智驾元年智能化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111][112] - 车路云协同与5G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技术突破安全性同步提升[111][11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政策与法规 - 新能源汽车政策试点实施周期为2025年至2027年[35] - 动力电池安全新国标GB 38031-2025于2026年7月生效[36] - 县乡充电设施建设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36] - 中央资金将于2025年7月及10月分别下达推动新能源车换购[111][112] 现金流和财务运营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18亿元人民币,现金储备达1,561亿元人民币[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入318.3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41.78亿元大幅增长[138] - 经营现金流入同比激增124.5%,从141.78亿元增至318.33亿元[142] - 应付款项周转天数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且较2024年同期进一步下降[50][52]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48天降至33天,同比下降31.25%[139][142] - 存货周转天数从77天增至79天,同比上升2.6%[139][142] 债务和融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借款约为390.7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285.84亿元增加[138] - 公司借款中335.80亿元需在一年内偿还,54.96亿元在第二至第五年偿还[138] - 总借贷从285.84亿元增至390.76亿元,同比增长36.7%[142] - 一年内到期债务335.8亿元,占总债务85.9%[142] - 完成H股闪电配售融资56亿美元[46][47] - 净负债率为-28%(2024年12月:-36%)[141][143] - 固定利率贷款占比从70%提升至82%[140][143]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和现金 - 受限现金中3.26亿元为担保保证金(2024年12月:2.04亿元)[144][149] - 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3.13亿元为新增受限资金[144][149] 其他财务数据:员工和人力成本 - 员工总数达88.54万人,人力成本占营收比重17.42%[146][151] 员工持股计划:2022年计划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授予5,511,024股A股,占2025年6月30日总股本约0.1813%[162][165]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三个锁定期解禁2,204,410股A股,占2025年6月30日总股本约0.0725%[163][165]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授予日A股收盘价为人民币323.00元/股[162][165]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解禁日A股收盘价为人民币318.49元/股[163][165]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总人数不超过12,000人[161][164]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已于2025年7月18日终止[166][171]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于2022年7月15日授予5,511,024股A股,授予日公允价值为18.637亿元人民币[188] - 2022年ESOP授予日前交易日A股收盘价为323.00元/股[188]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分三批解锁:第一批12个月后解锁30%,第二批24个月后解锁30%,第三批36个月后解锁40%[188] - 所有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均未超过1%个人授予限额[1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2年和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可供授予A股数量均为0[187] 员工持股计划:2024年计划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不超过2.2亿份,总认购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2亿元[170]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总人数不超过150人[169][172]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不超过2.2亿份,资金总额上限为人民币2.2亿元[1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购买664,755股A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0.0219%[174][178]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72个月,自2024年11月27日起计算[174][178]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于2024年11月27日完成认购664,755股A股,认购日公允价值为1.867亿元人民币[190] - 2024年ESOP认购日前交易日A股收盘价为281.01元/股[190]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分五批解锁:每12个月解锁20%,自2024年11月27日起60个月内完成全部解锁[190]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于2024年11月27日完成购买664,755股A股,认购日收盘价每股人民币281.00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86,796,155元[191]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分5批解锁,每批解锁比例为20%,解锁期分别为购买完成日起12、24、36、48及60个月[191] 员工持股计划:2025年计划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不超过41亿份,资金总额上限为人民币41亿元[180][184] - 报告期内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购买10,714,990股A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0.3526%[181][185]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总人数不超过25,000人[177][179]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48个月[181][185]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在报告期内授予10,714,990股未解锁A股[187]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于2025年5月23日完成购买10,714,990股A股,认购日收盘价每股人民币405.00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4,339,570,950元[192][193]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分3批解锁,解锁比例分别为30%、30%及40%,解锁期分别为购买完成日起12、24及36个月[192][193]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首个解锁期公司层面业绩指标要求2025年营业收入较2024年增长率不低于10%[193] 员工持股计划:通用条款 - 单个员工持有任一员工持股计划份额对应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1%[174][178][181][185] - 所有员工持股计划均不涉及新股发行,仅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现有股份[176][182][185] - 报告期内三个员工持股计划均未发生A股注销或失效情况[190]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注销22,928,295份未行权期权[157]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自2024年5月11日起不再有效[157]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授予比亚迪半导体36名员工共计33,088,235份期权,占公司注册股本7.353%[197][199]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行权价格为每股人民币4.54元[197][199] - 子公司股权期权计划及所有其他计划涉及的股份总数不超过比亚迪半导体2021年6月16日已发行股本10%[197][199] - 子公司股份期权计划授予的期权分三批行使,归属期分别为24个月、36个月和48个月[200] - 因员工辞职导致314,627份期权失效取消[200] - 第一期可行使期权数量为9,826,411份[200] - 第一期已行使期权数量为6,218,756份(占可行使数量的63.3%)[200] - 第一期剩余3,607,655份期权因未行使被取消[200] - 2024年5月11日取消第二、三期未行使期权22,928,295份[200] - 子公司股份期权计划于2024年5月11日终止生效[2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计划完全失效且无未行权期权[2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手机部件及组装/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三大领域[3][9] - 集团H股代码01211(港币柜台)/81211(人民币柜台)[3][20] - 与小桔充电合作共建10,000座兆瓦闪充桩[102][105] - 与新电途合作共建5,000座兆瓦闪充桩[102][105] - 智能化领域持续升级"天神之眼"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核心板块[114][116]
花样年控股(0177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9: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18.83亿元,同比增长14.8%[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8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其中物业开发收入37.97亿元,同比增长128.5%,物业服务收入138.71亿元,同比增长4.0%[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人民币18.83亿元,同比增长14.8%[58] - 物业开发收入人民币3.80亿元,同比增长128.5%[59] - 物业销售收入总额为37.97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6.618亿元人民币增长128.5%[61] - 物业投资收入下降3.7%至1.10亿元人民币[62] - 物业经营服务收入增长4%至13.85亿元人民币[63] - 酒店经营收入下降68.6%至0.08亿元人民币[64] - 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亏损为人民币31.71亿元,同比增亏0.3%[3] - 期内亏损总额为人民币33.43亿元[4] - 公司产生净亏损人民币33.43亿元[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分部业绩总亏损78.17亿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开发亏损8.08亿元,物业投资亏损0.31亿元,物业服务盈利14.21亿元,酒店经营亏损0.81亿元[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分部业绩总亏损85.74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9.7%,其中物业开发亏损88.15亿元,物业投资亏损0.97亿元,物业服务盈利12.71亿元,酒店经营亏损0.07亿元[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05.24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24.94亿元,同比扩大6.5%[20] - 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33.42578亿元[36] - 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55元,计算基础为亏损31.71041亿元及加权平均股数57.72598亿股[27]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54.93分[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分销费用与行政费用合计人民币3.22亿元,同比下降17.8%[3] - 毛利率从22.1%下降至17.5%,毛利下降9.1%至3.29亿元人民币[6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221.7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97.52亿元增加12.3%[20] - 融资成本上升12.3%至22.18亿元人民币[6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待售物业撇减64.3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9.99亿元增加28.7%[2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9.3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95亿元减少6.4%[22] 各业务线表现 - 客户合约总收入为人民币17.73亿元[15] - 物业开发收入为人民币3.80亿元,占总收入21.4%[15] - 物业经营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3.85亿元,占总收入78.1%[15] - 酒店经营收入为人民币804万元,占总收入0.5%[15]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24万元[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64.29亿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开发收入1.66亿元,物业投资收入1.15亿元,物业服务收入133.37亿元,酒店经营收入2.56亿元,其他收入0.27亿元[1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合同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59亿元,销售面积为66,920平方米[39] - 住宅销售占合同销售金额的99.91%(人民币4.58亿元),城市综合体占0.09%(人民币100万元)[41] - 环渤海都市圈销售贡献最高,占合同销售金额的35.29%(人民币1.62亿元)[42] - 成渝都市圈销售面积最大,占61.25%(40,992平方米)[42] - 粤港澳大湾区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1.26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27.45%[43] - 成渝都市圈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1.31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28.54%[44] - 环渤海都市圈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1.62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35.29%[48] - 华中都市圈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0.25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5.45%[45] - 长三角都市圈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0.15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金额3.27%[46] 资产和现金流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8.20亿元,较期初下降29.0%[7] - 现金总额下降27.6%至12.49亿元人民币[71]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104.45917亿元,较期初115.47075亿元下降9.54%[28]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95.24761亿元,较期初91.13265亿元增长4.52%[33] - 一年以上账龄的应付账款占比85.06%,金额为人民币27.40956亿元[3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7193.2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1.7%,其中物业开发资产4745.88亿元,物业投资资产634.91亿元[21] 债务和负债 - 于一年内到期的优先票据及债券为人民币410.60亿元[8] - 流动负债净值为负人民币195.25亿元[8]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负人民币49.26亿元[8]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195.25亿元[10] - 公司负债净值为人民币143.32亿元[10] - 公司计息负债违约金额约为人民币439.95亿元[10]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195.25453亿元,负债净额为人民币143.32187亿元[36] - 公司未偿还计息负债约人民币439.95318亿元,已出现违约[36] - 总借款为180.25亿元人民币,优先票据及债券为486.49亿元人民币[72] - 为买家按揭贷款提供担保金额下降至25.75亿元人民币[76] 土地和项目储备 - 土地储备建筑面积为726.35万平方米[3] - 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7,263,455平方米[52] - 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1,341,547平方米[50] - 待建项目总建筑面积5,921,908平方米[5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五支境内公募债2024年度本金及利息偿付日调整至2025年12月31日[82] - 公司未参与彩生活供股导致持股比例由52.44%摊薄至41.95%[84] - 彩生活供股以每股0.165港元发行371,881,438股新股[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投资[83] - 核数师对集团2024年度及2025年中期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88] - 公司因市场下行未能为董事及高管安排责任保险[90] - 独立非执行董事辞任导致违反港交所董事会组成规定[91] - 2025年7月11日委任新独立非执行董事后重新符合监管要求[91] - 董事会确认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务报表[87][8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未经审核中期业绩[93]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18.51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汇兑亏损24.79亿元[20][24] - 员工数量从18,596名减少至17,632名[77]
浦江中国(0141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9:01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13.5%至人民币5.17亿元,2024年同期为4.55亿元[3]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13.5%至517.161百万元(2024年同期:455.473百万元)[12][15] - 公司总收益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4.555亿元人民币增加13.5%至期内的约5.172亿元人民币[46] - 期内溢利大幅下降51%至人民币187.1万元,2024年同期为381.8万元[4] - 公司除税前利润同比增长59.8%至6.611百万元(2024年同期:4.137百万元)[12] - 纯利从约380万元人民币减少52.6%至约180万元人民币,纯利率从0.8%降至0.4%[57]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转亏为人民币-87.4万元,同比下降137%[4]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转为亏损0.874百万元(2024年同期盈利2.381百万元)[27] 成本和费用 - 毛利同比下降0.5%至人民币5503.8万元,毛利率收窄至10.6%[3] - 公司毛利保持稳定约为5,500万元人民币,但毛利率从12.1%下降至10.6%[48] - 雇员福利开支大幅增长47.2%至176.498百万元[17] - 所得税支出激增1386.5%至4.740百万元[22] 各业务线收益表现 - 物业管理部门收益345.589百万元占总量66.8%同比增长5.4%[12][15] - 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从约3.278亿元人民币增至约3.456亿元人民币[46] - 城镇环卫服务收益141.917百万元同比增长23.6%[12][15] - 城镇环卫服务收益同比增长23.6%,从人民币1.148亿元增至人民币1.419亿元[38] - 城镇环卫服务收益从约1.148亿元人民币增至约1.419亿元人民币[46] - 餐饮服务收益13.232百万元同比增长43.0%[15] - 转租服务收益9.019百万元同比增长151.8%[15] - 投资性房地产转租服务收益从约360万元人民币增至约900万元人民币[46] - 总收益为人民币5.1716亿元,其中物业管理服务占比66.8%(人民币3.449亿元),城镇环卫服务占比27.4%(人民币1.419亿元)[38] - 非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收益占比90%,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收益占比10%[36] - 商业综合体及办公大楼物业管理收益占比53.6%(人民币1.853亿元),公众物业占比27.0%(人民币9316万元)[41] 现金流和营运资金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4.9%至人民币1.31亿元[6]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307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5358亿元下降14.9%[3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30.7百万元,较年初减少人民币22.9百万元[65] - 经营活动中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770万元人民币[63] - 贸易应收款项微增0.5%至人民币2.55亿元[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2.7086亿元,减值准备为人民币1626.5万元,净额为人民币2.5459亿元[29]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103.0天减少至89.4天[59]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1.0604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3286亿元下降20.2%[33] - 贸易应付款项从约1.329亿元人民币减少20.2%至约1.06亿元人民币[61] 债务和融资活动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达人民币2.6亿元,流动负债占比81%[7] - 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增至人民币260.2百万元(2024年末:人民币257.4百万元)[65] - 资产负债比率(总债务除以平均总权益)为117.7%(2024年末:102.8%)[65] - 抵押贸易应收款项人民币2121.8万元作为银行借款担保,较期初人民币1779.5万元增长19.2%[30] - 质押及保理贸易应收款项账面净值约人民币21.2百万元(2024年末:人民币17.8百万元)[64] - 质押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金额约人民币14.2百万元(2024年末:人民币13.8百万元)[64] 其他财务数据 - 总权益微增0.1%至人民币2.21亿元,非控股权益占比31.7%[7] - 投资物业保持稳定估值人民币1亿元[6] - 汇兑差额亏损扩大152%至人民币43.6万元[5] - 政府补贴激增2369.7%至5.948百万元[16]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约230万元人民币增加282.6%至约880万元人民币[49]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成本为人民币331.2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378.9万元大幅下降75.9%[28] - 流动比率(总流动资产除以总流动负债)为1.1(2024年末:1.0)[65] 业务运营指标 - 物业协议数量达634项,较去年同期547项增长15.9%[3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68] 其他重大事项 - 期内无附属公司或联营企业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73] - 期内无购回、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74] - 期后无重大期后事项[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