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置业(0399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2:0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美的置业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372580万元,较2023年增长33.3%[13] - 2024年毛利133170万元,较2023年增长38.7%,毛利率为35.7%,较2023年增加1.4%[13] - 2024年净利润48620万元,较2023年增长23.2%,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7840万元,较2023年增长27.6%[13] - 2024年核心净利润51270万元,较2023年增长21.8%,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净利润50390万元,较2023年增长25.4%[1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33元,较2023年增长22.2%[13]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47.7%,较2023年的75.1%有所下降[16]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37.258亿元,同比增长33.3%,亏损23.5041亿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盈利4.8618亿元[82] - 2024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20.5789亿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4.784亿元,基本及摊薄每股收益0.33元[82] - 2024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18.3922亿元,较2023年的16.3274亿元增长12.6%,主要因合约管理物业总建筑面积增长15%[83] - 2024年资产运营收入9.872亿元,较2023年的5.1477亿元增长91.8%,主要因美的房地产开发工厂年内交付3.079亿元[84] - 持续经营业务销售成本239412万元,较2023年上升30.5%,因业务规模增长[90][95]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133169万元,较2023年上升38.7%,因收入上升[91][96] - 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及其他亏损净额收益1096万元,较2023年下降82.0%,因汇兑收益减少[92][97]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净亏损199377万元,持续经营业务拥有人应占核心净利润50385万元,较2023年上升25.4% [102][10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110294万元,总借款63538万元,净现金46756万元,净负债率不适用(2023年为35.8%)[107][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某些买家的按揭融资担保为2.5059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618.698亿人民币[110][1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对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借款提供担保,2023年12月31日为65.7598亿人民币[111][116] - 报告期内,集团总借款成本为1.3839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增加0.1176亿人民币[11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止报告期末,美置服务合约项目逾400个,合约面积约9000万平方米,位列中国物业服务力TOP18企业[6][9] - 美置服务为和祐国际医院提供物业管理,服务面积约60万平方米[20][22] - 睿住发展旗下MiC模块化集成建筑系统获香港屋宇署IPA认证,可为40层(以下)建筑提供解决方案[24] - 美置服務獲2024中國物業綜合實力TOP22 [30][31][38] - 美置美康中標深圳中山婦產醫院新老院區物業服務項目 [33][35][36] - 公司位列2024中國物業服務企業品牌價值100強 [38] - 公司位列2024中國物業服務華南品牌企業30強 [38] - 公司位列2024中國物業企業綜合實力TOP19 [38] - 睿住天元獲「法國雙面神GPDP AWARD銀獎」等多個設計獎項 [39] - 公司位列2024中國物業服務力百強企業TOP18 [42] - 公司位列2024中國醫院物業服務力TOP10企業 [42] - 公司位列2024中國園區物業服務力TOP20企業 [42] - 截至报告期末,美置服务合约面积9255万平方米,在管面积7538万平方米,签约产业园区56个,合约面积832万平方米[55][59] - 2024年4月美置服务进驻医疗康养领域,12月进驻深圳为深圳中山妇产医院提供服务[60][63]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运营13座商业体,运营面积70万平方米,其中自持5座[62][64] - 佛山悦然广场开业满5年,NOI Margin(经营利润率)达74%,处于行业优秀水平[62][64] - 贵阳悦然广场、贵阳悦然时光开业满2年,处于关键培育期[62][64] - 美置商业年内落地佛山顺德活力岛及广州黄埔玉树项目[62][64]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拥有3座产业园产权(或使用权),分别为上华产业园、佛山睿创中心、中国塑料世界[65][68] - REMAC ASPACE围绕建房子提供绿色全价值链业务场景服务[67] - 截至报告期末,睿住发展年内签约6.5亿元,MiC产品完成香港首单项目交付[70][72] - 开发服务是公司年内重组完成后新增业务板块,承接控股股东房地产开发资产全链条开发管理[73][75] - 公司过往为公立医院、学校等提供工程建设管理服务获市场积极反馈,未来将拓展第三方开发服务[74][75] - 房地产科技收入60647万元,较2023年下降6.2%,因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建设项目减少[88][93] - 开发服务为2024年10月22日重组后新增业务,本年收入29291万元[89][9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18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2024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業務重組和分拆 [47] - 集团于2018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挂牌超6年,年内完成重组及剥离房开业务,聚焦轻资产业务[51] - 集团专注“开发服务+物管服务+资产运营+房地产科技”四大业务板块[53][57] - 2024年公司虽因终止经营业务的物业减值出现亏损,但持续经营业务保持稳定增长[82] - 2024年对于公司而言是变革与更新之年,有望成为更优秀的上市公司[77][79] - 公司年内完成重组,减少房地产市场周期性风险敞口,未来业务更专注轻资产[76][79] - 集团业务主要以人民币进行,大部分资产以人民币计值,未面临汇率波动重大风险[119][121] - 集团认为法律程序产生的责任不会对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20][122] - 公司维持内部监控政策并进行信贷评估,以降低应收贷款及其他应收款项的信贷和违约风险[134] - 公司在确定贷款条款时会考虑借款人信用风险、可收回程度、市场利率和潜在业务关系等因素,无抵押贷款通常利率更高[136][140] - 公司认为信用记录良好、还款来源稳定的企业足以保证按期还款,因此部分交易未提供抵押品[137][140] - 公司会对贷款交易进行规模测试和独立性核查,确保符合上市规则[138][141] - 公司设立内控措施控制信贷风险,包括定期分析贷款组合、监控还款情况和实施债务收回程序[139][141] - 公司业务围绕房地产价值链,增长受房地产市场波动、消费者购买力和法规调整等因素影响[142][145] - 房地产新建和交付项目减少、居民消费下降和政策法规调整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增长、收益结构和盈利水平[143][145] - 公司将优化现有业务,提升项目管理服务竞争力,拓展核心物业管理业务,开发多元化产品并探索海外市场[144][145] - 除特定收购外,年内公司无其他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计划[146][148] - 2024年1月9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以4亿元收购项目公司50%股权,1月11日完成收购,公司间接持有项目公司100%股权[147][149] - 2024年6月23日公司宣布拟实施实物分派私人公司股份,提供现金替代,将房开业务剥离[150][152] - 2024年6月21日公司控股股东承诺全选实物分派,收购选择现金股东未接纳股份[151][153] - 实物分派按每股公司股份对应一股私人公司股份实施,现金替代为每股5.90港元,较2024年6月23日前最后交易日收市价3.75港元溢价约57.3%[154] - 2024年9月2日公司独立股东批准分派及出售事项,10月22日完成后房开业务不再并入财报[155][160] - 分派目的是降低股东房开业务投资风险,使公司专注持续经营业务[156][16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10月25日,集团向借款人1授予2亿人民币短期过渡性贷款,年利率4%,2025年2月已清偿[124][127][132] - 2024年11月5日,集团向借款人2授予1.95亿人民币短期过渡性贷款,年利率4%,报告日未偿还贷款约1.95亿人民币[124][128][133] - 贷款交易不属于集团日常业务,上市规则项下适用规模测试百分比率均低于5% [124][125] - 自2024年12月31日至报告日期集团无重大期后事项[157][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9,213名全职雇员,多数在中国[158][163] - 郝恒乐55岁,2017年11月29日起任董事,现任公司董事长[164] - 郝恒乐于2018年5月15日至2024年10月22日任公司总裁[165] - 王大哉48岁,2024年6月11日任执行董事,10月22日起任总裁[168] - 刘敏51岁,自2025年3月28日起任执行董事,2010年7月加入集团,曾在美的集团1992年9月至2010年6月任职[172][173][176] - 何剑锋57岁,自2018年5月15日起任非执行董事,2024年7月退任美的集团董事[174][175][177] - 赵军49岁,自2017年11月29日起任董事,2018年5月15日调任非执行董事,2024年7月任美的集团非执行董事并退任监事[178][179][182] - 任凌艳41岁,自2024年6月11日起任非执行董事,2012年4月起在美的控股财务任职,2024年7月任美的集团监事[180][181][182][183] - 美的集团股份自2013年起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000333),自2024年起于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300)[170][173][175][176][177][179][181][182][183] - 郝恒乐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1995年4月起成中国执业律师[170] - 王大在199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国际企业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2010年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171] - 任凌艳2006年毕业于湘潭大学获会计学学士,2020年获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硕士,2016年获广东人社厅认证中级会计师[181][183] - 谭劲松先生60岁,2018年5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月11日生效,任审核委员会主席等职[184][186] - 谭劲松自2018年12月起任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曾在多间公司任职[185][187] - 欧阳伟立先生62岁,2018年5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月11日生效,任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188][190] - 欧阳伟立自2012年10月等不同时间起分别任多间香港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89][191] - 陆琦先生68岁,2018年5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月11日生效,为薪酬等委员会成员[192][195] - 陆琦自2015年4月至2019年1月任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93][195] - 董事持有公司及其相联法团股份权益详情载于第79页至81页董事报告“权益披露”一节[194][196] - 李哓辉先生42岁,现任美的物业服务集团总经理,2017年9月加入集团[197] - 李哓辉在公司子公司担任过多种管理职位及多个董事职位[197] - 李晓晖先生42岁,现任美置服务集团总经理,负责全面运营管理及战略制定[199] - 李晓晖自2017年9月加入集团,在附属公司担任多个管理职位[199] - 李晓晖于2004年6月至2012年2月在美的集团担任人力资源经理及管理部长[198][199] - 李晓晖于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担任企业发展中心总监[198][199] - 李晓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乐视控股销售平台担任副总裁[198][199] - 李晓晖于2003年毕业于中国湖南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198][199]
绿叶制药(0218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2:00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2024年收益为606.1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下降8.17亿元人民币或1.3%[15] - 2024年总营业收入为60.6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16][2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83.9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13.91亿元人民币或19.9%[15] - 2024年溢利净值为64.5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10.59亿元人民币[1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7.1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6.07亿元人民币[15] - 2024年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2.54分,2023年为人民币14.29分[15] - 净利润约6.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6] - 公司报告期收入为人民币6,061.4百万元,同比下降1.3%(减少81.7百万元)[84] - 净利润为人民币645.0百万元,同比增长19.6%(增加105.9百万元)[94] 财务表现:EBITDA与毛利 - 2024年EBITDA为219.1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11.42亿元人民币或5.5%[15] - 2024年EBITDA达21.9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16] - 2024年毛利为404.4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16.00亿元人民币或3.8%,毛利率达66.7%[15] - 毛利率为66.7%,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毛利减少160.0百万元)[87]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1,816.4百万元,同比下降11.7%(减少239.8百万元),占收入比例降至30.0%[89] - 财务成本为人民币561.8百万元,同比下降16.8%(减少113.7百万元)[92] - 2024年员工成本为人民币771.1百万元,较2023年人民币839.1百万元下降8.1%[115] 业务表现:产品销售收入 - 产品销售收入为56.8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下半年环比增长6.4%[16][23] - 2024年上半年产品销售额下跌1.0%[70] - 2024年下半年产品销售额较2023年下半年增长3.2%[70] - 2024年下半年产品销售额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6.4%[70] 业务表现:肿瘤治疗领域 - 肿瘤治疗领域收入下降1.8%至20.846亿元人民币[24] - 肿瘤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084.6百万元,同比下降1.8%(减少37.8百万元)[84] 业务表现:心血管系统治疗领域 - 心血管系统治疗领域收入下降1.6%至16.600亿元人民币[24] - 心血管系统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660.0百万元,同比下降1.6%(减少27.4百万元)[84] 业务表现:代谢治疗领域 - 代谢治疗领域收入下降13.7%至3.889亿元人民币[24] - 消化与代谢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88.9百万元,同比下降13.7%(减少61.5百万元)[84] 业务表现:中枢神经系统领域 - 中枢神经系统(CNS)领域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18] - 中枢神经系统产品收入为人民币1,613.3百万元,同比下降4.8%(减少81.3百万元)[85] 业务表现:其他产品 - 其他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14.7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7.1%(增加126.4百万元)[85] 新产品与研发进展 -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21%,同比增长30.2%[18] - 2021至2024年共有13款新药在中国、美国及欧洲获批上市[17] - 公司拥有23项中国在研产品含12种肿瘤产品及11种海外在研产品[45] - LY01610于2024年3月在中国完成3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47] -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于2024年6月向日本递交新药上市申请[47] - LY03020于2024年8月获中国CDE批准开展精神分裂症和AD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试验[55] - LY03020于2025年1月获FDA批准在美国开展精神分裂症临床试验[55] - LY03021于2024年11月获CDE批准在中国启动抑郁症临床试验[54] - LY03015于2025年1月在中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入组[56] - 地舒单抗注射液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于2024年1月完成所有受试者入组[58] - BA5101成为首个中国开发获准在美国临床试验的度易达生物类似药[59] - BA9101(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于2024年5月获中国CDE受理BLA申请,并于2024年3月完成中国3期临床试验[62] - BA2101(长效IL-4Rα抗体)于2024年1月启动2期临床试验,并与健康元达成中国独家商业化合作[61][69] - BA1301(Claudin 18.2 ADC)于2024年1月获FDA授予胃癌治疗的孤儿药资格(ODD)[61] - BA1302(CD228 ADC)于2024年7月获中国CDE批准临床,2024年11月完成1期首例患者入组,2025年3月获FDA两项孤儿药资格[64][67] 产品获批与上市 - 博優諾於2021年4月獲批上市,截至2024年12月31日獲批7項適應症且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並在巴西處於BLA審評階段[27] - 百拓維前列腺癌適應症已納入2023年國家醫保目錄,乳腺癌適應症於2024年11月新增納入並將於2025年1月1日實施[28] - 贊必佳於2024年12月獲納入優先審評並獲批上市,已在全球17個國家或地區獲批,且為近28年內唯一獲FDA批准治療復發SCLC的新化學實體[29] - 希美納為唯一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癌症放射治療的增敏劑,且為唯一上市的甘氨雙唑鈉產品[30] - 米美欣於2024年6月獲批上市,適用於成人重度疼痛(癌痛和非癌痛)[31] - 若欣林於2022年11月獲批治療抑鬱症,為中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抗抑鬱化學1類新藥,並於2024年11月納入醫保目錄(2025年1月實施)[33] - 瑞可妥於2021年1月在中國獲批,為中國唯一銷售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2023年12月納入醫保目錄,並於2023年1月獲FDA上市許可[35] - Erzofri於2024年7月在美國獲批,為首個中國公司開發在美獲批的棕櫚酸帕利哌酮長效注射劑,專利將於2039年到期[36] - 美比瑞於2024年6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維持期治療[37] - 金悠平于2024年6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帕金森病治疗[38][49][50] - 米美欣于2024年6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成人重度疼痛[51] - Erzofri于2024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53] - 赞必助于2024年12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SCLC成人患者[54] - 博洛加于2024年5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58] 市场地位与竞争 - 血脂康2024年在中国调脂药物市场总值约人民币122亿元中为第四常用调脂药物[40] - 麦通纳2024年在中国血管保护药品市场约人民币36亿元中为第二大国产血管保护药品[41] - 欧开2024年被列为中国国内生产第四大血管保护药品[42] - 贝希2024年在中国阿卡波糖产品市场总值约人民币11亿元中为第二常用国产产品[43] - 贝伐珠单抗2024年中国市场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增长率21.0%[73] - 2024年中国GnRH激动剂市场规模约人民币111亿元[73] - 棕榚酸帕利哌酮长效注射液2024年美国市场销售额31.25亿美元[76] - 抑郁症患者中国约5000万人需规范用药治疗[75] 市场潜力与增长预期 - 肿瘤领域五款新产品预计带来年收入增量超人民币10亿元[74] - 肿瘤领域长期市场增量潜力超人民币50亿元[74] - 中枢神经系统领域长期市场潜力超人民币50亿元[77] 销售与分销网络 - 思瑞康及思瑞康緩釋片營銷至中國以外的50個發達及新興國家[32]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80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超过50个销售合作伙伴[65] - 公司在中国通过约1000名营销人员和1730家经销商网络,产品销往22430多家医院[66] - 中国市场中公司产品覆盖约89.5%的三级医院(2310家)、67.0%的二级医院(6040家)和65.0%的一级及其他医疗机构(14080家)[66] 生产与设施 - 公司拥有8个全球生产基地,2024年1月巴西GMP认证通过,德国生产基地保持满负荷运转[68] 合作与授权 - 地舒单抗注射液(BA6101/BA1102)于2024年11月达成巴西授权协议,2025年1月授予科兴生物港澳推广权[69] - 利斯的明多天贴剂于2024年2月授权Myung In Pharm韩国独家销售权[69] 财务结构与资产负债 - 2024年总资产为296.1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41.22亿元人民币[13] - 2024年负债总额为138.5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18.97亿元人民币[13] - 2024年权益为157.5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22.25亿元人民币[13] - 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55.3%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52.7%[97]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人民币64亿元(2023年:61亿元)[166] 融资活动:可换股债券 - 2022年8月可换股债券发行净额约1371.15百万港元[102] - 2022年9月可换股债券发行净额约341.63百万港元[102] - 2022年可换股债券总发行本金1500百万元人民币[99] - 2023年可换股债券发行本金总额180,000,000美元[107] - 2023年可换股债券发行净额约176,736,000美元(相当于1,382,764,000港元)[108] - 2024年可换股债券发行本金总额150,000,000美元[110] - 2024年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为1.4776亿美元(约11.485亿港元),每股转换股份净额约3.62港元[111]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中73.504百万港元(占总额8.0%)未动用用于现有债务再融资,计划2025年使用[112]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中80.40百万港元(占总额7.0%)未动用用于产品研发[112]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中86.14百万港元(占总额7.5%)未动用用于一般公司用途,计划2025年使用[112] 融资活动:资金用途 - 2022年8月可换股债券资金使用:研发548.46百万港元、偿债411.35百万港元、营销274.23百万港元、营运资本137.11百万港元[104] - 2022年9月可换股债券资金使用:四川设施更新147.93百万港元、烟台设施更新136.65百万港元、南京设施更新57.05百万港元[106] - 2023年可换股债券资金使用:研发276.55百万港元、偿债1106.21百万港元[109] 融资活动:配售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为794.24百万港元,净配售价约为每股3.75港元[113] - 配售股份数量为212,000,000股,占经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64%[113] 公司治理:董事与高管 - 袁会先先生66岁自1994年加入公司2003年7月获委任执行董事[124] - 祝媛媛女士44岁拥有13年企业融资经验2014年3月起任执行董事[125] - 宋瑞霖先生62岁2017年3月起任非执行董事现任4家联交所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6][127] - 黄立明先生47岁2025年3月起任非执行董事为高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128] - 张化桥先生61岁拥有21年投资银行经验2014年6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9] - 张化桥现任4家联交所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金辉控股龙光集团众安集团复星国际[130] - 卢毓琳教授76岁2014年6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获伯里克利国际奖2020年获铜紫荆星章[131] - 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殿波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1,261,196,703股普通股(好仓),占股权约33.53%[183] - 刘殿波同时持有192,317,950股淡仓普通股,占股权约5.11%[183] - 董事刘殿波通过家族信托持有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有限公司70%的注册资本,对应8,400股[186] - 董事杨荣兵和袁会先分别持有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有限公司15%的注册资本,各对应1,800股[186] 公司治理:董事聘约 - 执行董事聘约自2023年7月9日起为期三年,可依条款终止[173] - 非执行董事宋瑞霖聘约自2025年3月29日起为期两年[173] - 非执行董事黄立明聘约自2025年3月10日起为期两年[17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化桥、卢毓琳、梁民杰、蔡思聪聘约自2024年7月9日起为期两年[17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夏莲聘约自2023年5月25日起为期两年[173] - 公司确认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符合上市规则独立性要求[172] 公司治理:股权结构 - 绿叶制药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261,196,703股好仓(33.53%)和192,317,950股淡仓(5.11%)[191] - 高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实体合计持有公司股份552,324,108股,占比14.68%[191] - UBS Group AG持有公司股份451,269,041股好仓(11.99%)和449,603,523股淡仓(11.95%)[191] - Kale Asset Holding Ltd及其关联方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17,516,338股,占比8.44%[191] - 绿叶制药国际有限公司、绿叶制药控股有限公司均通过绿叶制药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33.53%好仓和5.11%淡仓[191] 公司治理:关联交易与竞争 - 公司控股股东刘殿波持有与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股权(通过绿叶投资集团间接持股70%)[197] - 公司确认控股股东刘殿波先生已遵守不竞争承诺契据且无违反行为[199] - 独立非执行董事评估确认控股股东在2024年度未违反不竞争承诺[199] - 公司董事在2024年度未持有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的任何权益[199]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14A章关于关联交易的披露要求[200] - 集团关联交易概要详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9[200] 公司治理:其他 - 公司未发行任何债权证[177] - 公司未设立任何购股权计划[1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发生董事购买股份或债券的权利行使情况[188] - 公司未在报告期内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操作[19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于2014年7月9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41]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及在三大治疗领域开发、生产、推广和销售创新药品[142] - 公司业务回顾及表现分析载于年报管理层讨论及分析部分[143]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详见第71页综合损益表[144] - 公司注册地为百慕达,于2003年7月2日注册成立为获豁免有限公司[141] 股息政策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宣派任何股息[145] - 公司股息政策需考虑财务业绩、留存盈利、营运资本要求、流动性及经济状况等因素[147] - 公司股息派付须遵守百慕达法律及公司细则的规定[148] - 公司未就2024年度宣派任何股息[120] 运营与人力资源 - 公司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底由649名雇员组成含58名博士及318名硕士[44] - 公司在中国拥有275项专利及82项申请在海外拥有580项专利及124项申请[44]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5,
正商实业(0018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公司2024年收入约为95.4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4%[26][27] - 公司2024年毛利约为3.6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0%[26][27] - 公司2024年其他收入为72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2%[72] - 公司收益为人民币954.21亿元,较2023年人民币2003.49亿元下降52.4%[77]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36.31亿元,较2023年人民币77.27亿元下降53.0%[7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1.8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2.985亿元[80][86]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公司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为562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0%[74] - 公司2024年行政费用为1.4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9%[74] - 公司2024年财务成本为2.8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0%[75] - 公司2024年所得税费用为4.9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7%[76] - 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为人民币5.62亿元,较2023年人民币9.70亿元下降42.0%[79] - 公司行政费用为人民币14.25亿元,较2023年人民币17.36亿元下降17.9%[79] - 公司融资成本为人民币28.97亿元,较2023年人民币43.86亿元下降34.0%[79]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49.12亿元,较2023年人民币70.93亿元下降30.7%[79] - 员工成本总额约人民币38.1百万元(2023年:55.4百万元),员工人数310人[120][121][125][126] 其他财务数据(亏损、减值及负债) - 公司2024年其他净亏损为15.636亿元人民币,主要包含物业减值损失13.911亿元人民币[73] - 公司其他亏损净额为人民币15.636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6.101亿元[78] - 公司撇减持作出售之已完工物业及发展中物业至可变现净值为人民币13.91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2.732亿元[78] - 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为人民币0.893亿元,2023年为收益人民币0.403亿元[78] - 净负债为人民币13,590.7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13,332.1百万元),所有者权益降至人民币897.8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3,068.6百万元)[103][106] - 总借贷为人民币14,573.8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15,175.5百万元),其中人民币13,453.5百万元需一年内偿还[103][106] - 2025年票据未支付利息3,621,730美元,已发生违约事件[108] - 流动比率降至1.03(2023年:1.07),负债比率升至34.4%(2023年:28.7%)[112] - 2025年票据未偿还本金额为103,478,000美元且发生利息支付违约,未付利息金额为3,621,730美元[113] - 集团抵押资产账面总值约人民币5,560.5百万元(2023年:10,386.5百万元)用于银行及金融机构融资[113] - 流动比率降至1.03(2023年:1.07),资产负债比率升至34.4%(2023年:28.7%)[116] - 物业发展资本承担约人民币4,926.4百万元(2023年:6,799.7百万元)[117][122] - 担保相关或然负债约人民币18,227.5百万元(2023年:19,614.5百万元)[118][123] - 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下降46.7%至人民币983.2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1,843.4百万元)[100][105] - 已抵押按金为人民币123.7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130.9百万元)[101][105] 中国物业发展业务表现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中国物业发展业务[26][27] - 毛利下降主因是确认多个利润率较低的物业项目及建筑成本上升[26][27] - 公司物业发展项目总可售/租赁建筑面积约1353.34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829.86万平方米[70] - 发展中物业可售/租赁建筑面积约279.58万平方米,筹划中约243.90万平方米[70]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在中国拥有土地储备总占地面积约6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50万平方米[9] - 公司土地储备预计将带来发展中可出售/租赁建筑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及规划中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9] - 公司自2015年中至2024年共完成161幅土地收购[9]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拥有84个已完工物业项目及22个进行中项目[9] - 公司2024年未新增任何土地储备[29][32] 各地区物业项目详情(中国) - 郑州正商经开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211,748平方米,已于2017年第四季度竣工[56] - 郑州正商河峪洲一期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176,845平方米,已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56] - 郑州正商河峪洲二期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191,971平方米,于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期间竣工[56] - 郑州正商珑湖上境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93,399平方米,已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56] - 郑州正商兴汉花园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66,103平方米,已于2017年第四季度竣工[56] - 郑州正商书香铭筑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100,662平方米,已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工[56] - 中国物业开发项目土地储备总面积约47,736至186,648平方米不等(依据不同项目)[56] - 所有列示的中国已完成物业项目权益占比均为100%[56] - 物业类型包含住宅与商业用途,已完成项目总建筑面积累计约840,729平方米[56] - 郑州正商家河家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178,559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289,951平方米,已于2019年第四季度竣工[57] - 郑州正商家河家二期项目总占地面积188,643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210,275平方米,已于2021年第三季度竣工[57] - 郑州正商启盛华庭项目总占地面积8,051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26,476平方米,已于2020年第二季度竣工[57] - 郑州正商汇航铭筑商业项目总占地面积55,631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93,851平方米,其中132,129平方米已竣工[57] - 郑州正商汇航铭筑项目有61,722平方米处于发展中,预计2027年第四季度完工[57] - 登封正商城裕园住宅项目总占地面积46,899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78,137平方米,已于2020年第三季度竣工[57] - 登封正商城祥园住宅商业项目总占地面积27,210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59,987平方米,已于2020年第三季度竣工[57] - 登封正商城和园住宅商业项目总占地面积50,436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27,818平方米,已于202极0年第三季度竣工[57] - 登封正商城禧园住宅商业项目总占地面积15,992平方米,极累计建筑面积37,635平方米,已于2021年第三季度竣工[57] - 登封正商城泰园住宅商业项目总占地面积32,986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81,307平方米,已于2021年第三季度竣工[57] - 许昌正商书香华府项目总建筑面积305,318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58] - 郑州正商珑水上境项目极总建筑面积96,549平方米,占地面积58,338平方米[58] - 新乡正商智慧新城·榕园项目总建筑面积45,126平方米,含住宅及商业用途[58] - 新乡正商智慧新城·祥园项目总建筑面积96,465平方米,占地面积58,642平方米极[58] - 洛阳正商城北苑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185,261平方米,占地面积52,728平方米[58] - 郑州正商公主湖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252,672平方米,占地面积147,988平方米[58] - 郑州正商公主湖三期项目总建筑面积81,551平方米,占地面积40,819平方米[58] - 郑州正商滨河铭筑项目总建筑面积119,251平方米,占地面积31,462平方米[58] - 所有列示项目均已完成开发,无在建或规划中面积[58] - 住宅类项目占比显著,部分项目含商业用途[58] - 北京正商明苑项目总占地面积53,214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89,017平方米,已于2021年第二季度竣工[59] - 北京正商雅築佳苑项目总占地面积41,170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59,397平方米,已于2021年第二季度竣工[59] - 郑州正商启航国际广场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11,215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38,029平方米,已于2021年第二季度竣工[59] - 郑州极正商兰庭华府项目总占地面积43,470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30,135平方米,已于2021年第二季度竣工[59] - 许昌正商金域世家项目总占地面积60,948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44,381平方米,其中72,707平方米已竣工,71,674平方米处于发展中[59] - 新乡正商金域世家二期项目总占地面积10,701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27,708平方米,已于2021年第三季度竣工[59] - 郑州正商国际大厦项目总占地面积13,442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07,388平方米,已于2021年第四季度竣工极[59] - 郑州正商汇航佳苑二期项目总占地面积50,921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203,216平方米,其中80,414平方米已竣工,122,802平方米处于发展中[59] - 郑州正商博雅华庭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12,777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37,269平方米,已于2022年第一季度竣工[59] - 郑州正商雅庭华府项目总建筑面积146,603平方米,其中已竣工107,661平方米(占比73.4%),发展中38,942平方米(占比26.6%)[60] - 郑州正商公主湖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308,773平方米,其中已竣工107,863平方米(占比34.9%),发展中200,910平方米(占比65.1%)[60] - 武汉正商书香华府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164,108极平方米,已100%竣工[极60] - 郑州正商汇航佳苑一期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106,903平方米,已100%竣工[60] - 郑州正商启航国际广场二期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40,313平方米,已100%竣工[60] - 郑州正商祯瑞上境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106,882平方米,已100%竣工[60] - 邓州正商新天地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42,393平方米,已100%竣工[60] - 郑州正商湖西学府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132,121平方米,已100%竣工[60] - 邓州丰安苑住宅及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33,516平方米,已100%竣工[60] - 所有已披露项目总权益占比均为100%(除邓州两项目为51%)[60] - 郑州正商生态城项目总占地面积74,214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85,563平方米,已于2023年第一季度竣工[61] - 郑州正商丰华上境项目总占地面积45,505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77,118平方米,已于2023年第一季度竣工[61] - 郑州正商馨港家项目总占地面积84,186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212,465平方米,其中58,226平方米已竣工,154,239平方米处于发展中[61] - 登封正商城瑞园项目总占地面积55,405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27,110平方米,已于2023年第二至三季度竣工[61] - 邓州正商凯悦华府项目总占地面积64,028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60,069平方米,其中117,000平方米已竣工,43,069平方米处于发展中[61] - 南阳正商书香华庭项目总占地面积25,293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88,460平方米,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竣工[61] - 郑州正商云湖上院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50,148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00,179平方米,其中42,133平方米已竣工,58,046平方米处于发展中[61] - 洛阳正商城北苑二期项目总占地面积52,772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59,771平方米,已于2023年第三季度竣工[61] - 所有披露项目权益占比均为100%[61] - 住宅类项目占比87.5%,住宅商业混合项目占比12.5%[61] - 淮濱正商書香華府一期項目已竣工可售/租賃建築面積為118,280平方米[62] - 滑縣正商蘭庭華府項目集團權益為100%,已竣工可售/租賃建築面積為111,441平方米[62] - 汝陽正商書香華庭項目總建築面積176,419平方米,其中已竣工49,050平方米,發展中40,361平方米,籌劃中87,008平方米[62] - 鞏義正商書香華府一號院項目已竣工可售/租賃建築面積85,765平方米,發展極中7,502平方米[62] - 新鄉正商金域世家一期項目已竣工可售/租賃建築面積為159,569平方米[62] - 光山正商書香華府項目已竣工可售/租賃建築面積66,889平方米,發展中62,727平方米[62] - 信陽正商金域世家(羊山新區)項目已竣工極可售/租賃建築面積93,684平方米,發展中8,473平方米[62] - 衛輝極正商金域華庭項目集團權益為90%,已竣工可售/租賃建築面積為109,911平方米[62] - 邓州正商新宇城项目总建筑面积102,735平方米,已于2023年第四季度竣工[63] - 北京正商杏海苑项目总建筑面积103,979平方米,已于2023年第四季度竣工[63] - 商丘正商书香华府项目总建筑面积196,625平方米,其中126,043平方米已竣工,70,582平方米发展中[63] - 巩义正商河洛宽境项目总建筑面积40,008平方米,已于2023年第四季度竣工[63] - 邓州正商明珠城项目总建筑面积122,362平方米,已于2023年第四季度竣工[63] - 伊川正商伊河宽境项目总建筑面积239,460平方米,其中92,736平方米已竣工,33,065平方米发展中,113,659平方米筹划中[63] - 郑州正商兰庭华府项目总建筑面积280,490平方米,其中178,091平方米已竣工,5,668平方米发展中,96,731平方米筹划中[63] - 新乡正商兰庭华府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80,210平方米,已于2023年第三季度竣工[63] - 鲁山正商金域华府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8,903平方米,其中已竣工可售/租赁面积28,436平方米(占58.1%),发展中面积20,467平方米(占41.9%)[64] - 淮阳正商珑湖宽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5,682平方米,其中已竣工可售/租赁面积73,409平方米(占85.7%),发展中面积12,273平方米(占14.3%)[64] - 登封正商城·璟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3,090平方米,已全部竣工[64] - 新乡正商智慧新城三期项目极总建筑面积约83,819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面积8,741平方米(占10.4%),筹划中面积75,078平方米(占89.6%)[64] - 郑州正商生态城五号院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6,630平方米,已全部竣工[64] - 新密正商城-祥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2,651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面积121,432平方米(占91.5%),发展中面积11,219平方米(占8.5%)[64] - 登封正商颖河华府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6,819平方米,已全部竣工[65] - 洛阳正商城北苑三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6,647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面积139,016平方米(占56.4%),发展中面积107,631平方米(占43.6%)[65] - 郑州正商左岸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1,311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面积68,482平方米(占75.0%),筹划中面积22,829平方米(占25.0%)[65] - 周口正商金域世家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8,824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面积49,363平方米(占31.1%),发展中面积63,287平方米(占39.8%),筹划中面积46,174平方米(占29.1%)[65] - 原阳正商金域世家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2,326平方米,其中已竣工可售/租赁面积为19,259平方米(占比20.9%),规划中面积为73,067平方米[66] - 商城正商书香华府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0,662平方米,已竣工面积43,016平方米(占比42.7%),发展中面积21,983平方米,规划中面积极35,663平方米[66] - 淮滨正商金域世家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6,669平方米,已竣工面积16,848平方米(占比63.2%),发展中面积9,821平方米[66] - 漯河正商宸悦宽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9,011平方米,已竣工面积21,187平方米(占比极17.8%),发展中面积27,637平方米,规划中面积70,187平方米[66] - 罗山正商书香华府项目
七牛智能(0256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收益为1,437.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11][12] - 2024年毛利为283.8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1][12]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459.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扩大41.7%[11][12]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为127.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扩大9.9%[11][12] - 公司总收益从2023年的1,334.0百万元增长7.7%至2024年的1,437.0百万元,年内亏损从324.1百万元增加41.7%至459.4百万元[50] - 2024年經調整淨虧損為人民幣127.0百萬元,2023年為人民幣115.6百萬元[67] - 2024年綜合虧損總額為人民幣471.7百萬元,2023年為人民幣373.1百萬元[6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21.0%下降至2024年的19.8%,主要由于网络及带宽成本增加[58] - 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128.0百万元增加23.1%至2024年的157.6百万元,主要由于增加APaaS及人工智能相关研发项目的投资[60] - 销售及营销费用从2023年的139.1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115.9百万元,反映公司持续努力控制成本[61] -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平值虧損由2023年的人民幣156.1百萬元增加88.1%至2024年的人民幣293.6百萬元[62] - 2024年所得稅開支為人民幣31,000元,而2023年為零[64] 业务线表现 - MPaaS产品总收益增长6.6%,其中QCDN收益从628,371千元增长至764,492千元,占比从64%提升至74%,Dora收益从31,170千元增长至63,852千元[52] - APaaS解决方案总收益增长25.8%,其中社交娱乐收益从86,796千元增长至129,882千元,占比从31%提升至38%[54] - 七牛音视频云2024年大幅提升AI与算力研发投入,推出AI大语言模型推理服务[21] - 七牛加强AI Agent研发,应用于数字人营销和智能客服领域[22] - 七牛推出Go+语言,支持导入C库和Python库,提升开发效率[22] 客户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MPaaS客户数量达82,597名,APaaS客户数量达2,901名[41] - MPaaS付费客户数量从2023年的92,480下降至2024年的82,597,APaaS付费客户数量从2,597增长至2,901[46] - MPaaS付费客户平均贡献从2023年的10,500元增长至2024年的12,585元,APaaS付费客户平均贡献从108,300元增长至122,010元[46][47] - 2024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占年度总收益的19.8%,较2023年的11.8%显著上升[135] - 2024年五大客户收益占比为38.8%,2023年为34.3%[135] 国际扩张 - 2024年新增泰国、日本、巴西等国际节点以扩大全球服务范围[16][18] - 2024年推出全新国际网站并优化用户界面以适应不同地区需求[16] - 公司推出全新国际站网站,新增日文及韩文等多语言选项[19] - 积极拓展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建立合作伙伴网络[25]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的20%(73.9百万港元)用于扩展海外业务,预计在2028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142] AI和研发投入 - 持续加大AI领域研发投入并计划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16] - 计划融合AI技术提升数字人营销,AI Agent将实时监控社交媒体行为[20] - 2025年计划推出基于最新AI研究成果的创新产品[23] - 采用DeepSeek和通义千问等开源大模型提升AI解决方案开发效率[26] - 公司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与算力领域,投资高性能计算资源并构建数据中心[27] 现金流和资本支出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及定期存款總額為人民幣519.5百萬元,計息銀行借款為人民幣196.1百萬元[69] - 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出淨額為人民幣118.1百萬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入淨額為人民幣42.0百萬元,融資活動現金流入淨額為人民幣356.4百萬元[70] - 2024年資本支出總額為人民幣35.0百萬元,2023年為人民幣16.3百萬元[79] - 2024年首次公開發售所得款項為融資活動現金流入主要來源[7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度计划扩大aPaaS服务场景应用,提升销售团队服务能力[19] - 公司正在执行全面成本审计,削减非必要开支并探索新收入来源[25] - 公司目标通过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挽留现有客户并吸引新客户[42] - 公司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末期股息[126] 股权结构和购股权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996,644,474股[167][171][173] - 许式伟先生通过Dream Galaxy持有329,861,880股(16.52%),并通过表决代理安排控制742,707,099股(37.20%)[167][171] - 吕桂华先生通过Dustland持有108,052,380股(5.41%)[167][171] - 陈伊玲女士持有50,400,000股购股权(2.52%)[167] - 执行董事陈伊玲持有50,4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0.0459美元至0.1889美元[192] - 首席财务官韩斌持有18,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0.1667美元[192] - 其他雇员持有51,070,509份购股权,行使价0.015美元至1.5美元[192]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风险,可能导致产品降价和毛利率下降[137] - 音视频PaaS行业增长对公司业务有重大影响,需扩大业务和研发投入[138] - 公司已实施网络安全措施,但仍面临分布式阻断服务攻击、病毒、恶意软件等潜在风险,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服务中断[140] - 公司主要功能货币为美元,面临人民币及其他外币交易的外币风险[89]
鞍钢股份(00347)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21:55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财报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250.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9%[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5.5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亏66.55%[10] - 利润总额同比减亏10.91亿元人民币[7]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9.9%至250.79亿元人民币[29] - 净亏损同比收窄67.1%至5.41亿元人民币[3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亏损5.54亿元人民币[30] - 净利润亏损收窄至5.04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亏损15.19亿元人民币[40]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0.0%至214.86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238.73亿元人民币[3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人民币37百万元[15] - 财务费用同比增加人民币32百万元[15] - 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12.9%至257.34亿元人民币[2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5.7%至1.18亿元人民币[29] - 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13.3%至220.54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254.51亿元人民币[39]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3.6%至214.04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247.68亿元人民币[3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9.1%至1.05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0.66亿元人民币[39]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80%[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人民币322百万元[1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人民币797百万元[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5.8%至3.81亿元人民币[3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同比扩大102.7%至15.73亿元人民币[3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下降7.3%至241.48亿元人民币[3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同比下降2.6%至222.09亿元人民币[3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41亿元人民币,同比变化为-17.1%[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2.33亿元人民币,期末余额为33.11亿元人民币[3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1.4%至4.00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8.23亿元人民币[4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12.60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流出6.85亿元人民币[4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6.0%至211.46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224.87亿元人民币[4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1.5%至194.45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197.39亿元人民币[43]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18.2%至8.23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6.96亿元人民币[44]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6(单位未提供,需注意核对)[46] - 2024年同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单位未提供,需注意核对)[46]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64(单位未提供,需注意核对)[46] - 2024年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13(单位未提供,需注意核对)[46] - 2025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29(单位未提供,需注意核对)[46] 成本控制与效率 - 全流程吨钢成本比上年降低102元人民币[7] - 吨钢外购能源成本比上年降低10%[7] - 生铁成本比上年降低12%[7] 业务运营表现 - 出口订货量超计划11.1%[8] - 拳头产品比例比目标提高3.28个百分点[8] - 全生命周期合同执行率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8] 其他收益与损失 - 其他收益同比增加人民币32百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15]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人民币28百万元[15]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人民币68百万元[15] 借款与债务 - 短期借款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币6,246百万元[16] - 长期借款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6,498百万元[17] - 短期借款激增532.4%,从117.4亿元增至742.0亿元[27] - 长期借款大幅减少59.1%,从1099.1亿元降至449.3亿元[27] - 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1.192亿元人民币,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0.995亿元人民币[35] - 短期借款从7.1亿元人民币大幅增至72.34亿元人民币,增长918.9%[37] - 2025年第一季度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为11,274(单位未提供,需注意核对)[46] - 2024年同期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为1,100(单位未提供,需注意核对)[46] - 2025年第一季度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10,844(单位未提供,需注意核对)[46] - 2024年同期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1,100(单位未提供,需注意核对)[46] 资产与负债项目变化 - 货币资金减少27.1%,从454.4亿元降至331.1亿元[25] - 应收账款减少7.4%,从295.2亿元降至273.5亿元[25] - 应付款项融资大幅增长85.5%,从91.8亿元增至170.3亿元[25] - 存货微降0.5%,从1476.9亿元降至1469.4亿元[25] - 未分配利润由负321亿元扩大至负875亿元,恶化172.6%[28] - 公司货币资金从22.93亿元人民币下降至17.29亿元人民币,减少24.6%[36] - 应收账款从27.16亿元人民币增至28.16亿元人民币,增长3.7%[36] - 存货从116.45亿元人民币略降至114.76亿元人民币,减少1.5%[36] - 应付票据从172.3亿元人民币增至181.31亿元人民币,增长5.2%[37] - 流动负债合计从365.82亿元人民币增至438.71亿元人民币,增长19.9%[37] - 未分配利润从49.28亿元人民币降至44.24亿元人民币,减少10.2%[38] 股东与股本结构 - 鞍山钢铁集团持股53.54%为公司第一大股东[19] - 公司总股本从9,383,401,306股减少至9,369,221,258股,注销限制性股票14,180,048股[23] - 鞍钢集团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5,016,111,529股,占比53.5%[20]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境外上市外资股1,400,414,367股[20] 其他重要信息 - 基本每股收益-0.059元人民币[31] -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47]
潍柴动力(02338)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21:54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74.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7%[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8%[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46.4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88.24%[9]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534.5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79%[9]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894.8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21%[9]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资产总计3534.59亿元,较上期3438.79亿元增长2.78%[23] - 营业总收入574.64亿元,较上期563.80亿元增长1.92%;营业总成本540.41亿元,较上期522.24亿元增长3.48%[25] - 营业利润30.83亿元,较上期41.11亿元下降24.99%;利润总额31.29亿元,较上期41.77亿元下降25.09%[25] - 净利润28.22亿元,较上期33.45亿元下降15.6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11亿元,较上期25.99亿元增长4.29%[25][26] -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3.04亿元,较上期5.86亿元下降48.02%;综合收益总额31.26亿元,较上期39.31亿元下降20.48%[26]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31元,上期均为0.30元[26] - 流动负债合计1593.24亿元,较上期1548.39亿元增长2.89%;非流动负债合计689.94亿元,较上期670.81亿元增长2.85%[23] - 递延所得税资产61.85亿元,较上期58.01亿元增长6.60%;递延所得税负债42.82亿元,较上期39.11亿元增长9.50%[23] - 应付职工薪酬78.83亿元,较上期69.69亿元增长13.12%;应交税费28.55亿元,较上期22.45亿元增长27.18%[2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894.81亿元,较上期866.96亿元增长3.21%;少数股东权益356.60亿元,较上期352.62亿元增长1.13%[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449.49亿元,上期为505.32亿元,本期较上期减少10.9%[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495.95亿元,上期为489.21亿元,本期较上期增加1.38%[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46.46亿元,上期为16.12亿元,本期较上期减少388.21%[2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48.27亿元,上期为77.21亿元,本期较上期增加92.04%[2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202.82亿元,上期为76.39亿元,本期较上期增加165.51%[2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54.54亿元,上期为8.19亿元,本期较上期减少761.3%[2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21.80亿元,上期为5.76亿元,本期较上期增加278.48%[2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17.70亿元,上期为30.88亿元,本期较上期减少42.68%[2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4.097亿元,上期为 - 25.12亿元,本期较上期增加116.31%[2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 94.67亿元,上期为 - 9.24亿元,本期较上期减少924.57%[28] 特定事项对财务影响 - 控股子公司KION GROUP AG因效率计划本期计提相关支出14.65亿元,影响公司净利润4.72亿元[9] - 应收账款较上年度末增长34.61%,主要系部分配套客户按信用期还款[15] - 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56.61%,主要系KION GROUP AG计提相关支出[1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6762.66%,主要系购买理财产品增加[15]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24,105名[1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65%,持股数量为580,651,427股[17] - 潍坊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40%,持股数量为296,625,408股[17]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87%,持股数量为163,608,906股[17] 资产项目余额变化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62,483,025,502.93元,期初余额为72,066,926,728.68元[22] - 2025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8,564,235,392.17元,期初余额为16,488,504,978.97元[22]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41,563,231,890.72元,期初余额为30,877,182,388.79元[22]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191,858,384,410.29元,期初余额为184,749,684,708.12元[22] - 2025年3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为5,745,599,325.13元,期初余额为4,914,614,355.00元[22] 子公司分拆事项 - 公司于2025年3月18日暂时终止分拆所属子公司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事项,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20]
中国中铁(00390)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21:5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248,564,203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21%[2][3][6]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25,119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46%[6]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553,117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5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7,399,254千元,上年同期为 -68,065,449千元[6]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245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15.2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6%,较上年同期减少0.54个百分点[6]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2,272,225,394千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70%[8] - 本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63,876,266千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58%[8]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92.83亿元,同比减少6.16%,综合毛利率8.61%,同比减少0.12个百分点[2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49283230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65645522千元下降6.15%[3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241254020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56079842千元下降5.79%[3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7850202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9810137千元下降20%[33] - 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8048394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9861266千元下降18.38%[34]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559072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8027061千元下降18.29%[34]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5119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481215千元下降19.46%[34]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6378933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950276千元下降19.76%[35]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245元/股,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0.289元/股下降15.22%[35]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37,632,328千元,较2024年的265,972,677千元有所下降[37]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15,031,582千元,较2024年的334,038,126千元有所减少[37]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7,399,254千元,2024年为 -68,065,449千元[37]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504,328千元,2024年为3,078,835千元[37]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8,268,761千元,2024年为15,689,011千元[37]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764,433千元,2024年为 -12,610,175千元[37]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8,011,381千元,2024年为53,358,828千元[38]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9,323,419千元,2024年为17,287,295千元[38]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687,962千元,2024年为36,071,534千元[38]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477,197,041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00,257,193千元有所减少[4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196561,2024年第一季度为8670786[4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651170,2024年第一季度为940755[46]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1645636,2024年第一季度为899645[4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114789,2024年第一季度为 -6083263[48]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02231,2024年第一季度为4789460[48]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5682257,2024年第一季度为 -11058684[49]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4912129,2024年第一季度为6682179[48] - 2025年第一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28500000,2024年第一季度为15000000[49] - 2025年第一季度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31876000,2024年第一季度为16500000[49] - 2025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9174997,2024年第一季度为22693766[49] 股东相关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67,991股[13] -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23,119,890股,持股比例为46.98%,为第一大股东[14] 合同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一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5601.0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境内4944.3亿元,同比降13.6%,境外656.7亿元,同比增33.4%[2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完合同额7234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20]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一季度设计咨询业务收入62.2亿元,同比下降17.1%[23] - 2025年一季度工程建造业务收入4214.3亿元,同比下降10.4%[23] - 2025年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务收入117.7亿元,同比下降18.7%[23] - 2025年一季度特色地产业务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2.8%[23] - 2025年一季度资产经营业务收入269.6亿元,同比增长123.7%[23] 资产项目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175080867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50061988千元减少[2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283376611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46194352千元增加[29]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03397388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92321135元增长4.2%[30]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2272225394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256413630元增长0.7%[30]


中播数据(0047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1:5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4年的收入为6394千美元,较2023年的7338千美元有所下降[12] - 公司2024年的毛利为2904千美元,较2023年的2524千美元有所增长[12] - 公司2024年的除税前亏损为8786千美元,较2023年的74448千美元大幅收窄[12] - 公司2024年的年度亏损为9459千美元,较2023年的74968千美元大幅收窄[12] - 公司2024年的每股亏损为0.10美元,较2023年的0.80美元有所减少[12] - 2024年公司净亏损约950万美元,较2023年的约7500万美元大幅收窄[37] - 2024年公司每股亏损约0.10美元,较2023年的约0.80美元减少[37] - 2024年公司每股净资产约0.26美元,较2023年的约0.02美元增加[37] - 2024年公司营收约640万美元,较2023年的约730万美元减少约90万美元[38] - 2024年集团年内亏损约950万美元,2023年约7500万美元;每股亏损约0.10美元,2023年约0.80美元;每股资产净值约0.26美元,2023年约0.02美元[41] - 2024年集团收入约640万美元,2023年约730万美元,减少约90万美元,主要因贸易业务减少[42] - 2024年毛利约290万美元,2023年约260万美元,因播放服务收入增加[44][5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4年的财务成本为731千美元,较2023年的862千美元有所下降[12] - 2024年销售成本减少约130万美元,因直接成本及销售成本减少[43][51] - 2024年行政开支约90万美元,2023年约300万美元,因实行成本控制减少[45][53] - 2024年财务成本约70万美元,2023年约80万美元,主要为可换股票据实际利息开支[47][55] - 公司持有Silkwave 20%权益,2024年分担亏损约50万美元,2023年约4960万美元[49][57] - 2024年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约480万美元,2023年约2020万美元[62] - 2024年员工平均人数约为17人,2023年约为22人,2024年员工成本约为60万美元,2023年约为230万美元[90] - 2024年集团雇员平均数约为17人,较2023年的约22人有所减少[96] - 2024年集团员工成本约为0.6百万美元,较2023年的约2.3百万美元大幅降低[9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从事CMMB、PCB和AI产品贸易、卫星资讯娱乐多媒体技术及服务[24][29] - CMMB业务LPTV节目丰富,公司致力于与美国其他广播公司合作,保持竞争力[25][26][30] - 贸易业务含PCB和AI技术零部件,公司将探索新机会,聚焦高科技零部件和连接设备[27][28][31] - 公司与Silkwave合作开展卫星广播服务业务,虽仅持股20%,但为主要战略和增值服务提供商[34] - 营收减少主要因贸易业务下滑,尤其是AI产品贸易受经济低迷影响[38] - 随着物联网等发展,高质量PCB需求攀升,环保PCB和AI零部件贸易有成长机会,集团将探索扩展贸易产品种类[102][107] - 美国LPTV市场变革,集团与当地合作提升节目丰富度,把握数字电视需求趋势,还可向服务不足地区扩展[103][104][105][108] - 卫星多媒体服务发展机遇大,新兴市场需求强,集团谨慎评估卫星联网汽车多媒体服务业务前景[109][110][114][1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在2025年继续前进,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价值[20][22] - 董事目前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但会监察行业发展并审查业务扩展计划[98] - 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0] - 公司致力于建立良好企业管治常规及程序,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董事会将不时检讨及改善集团企业管治常规[137][140] - 董事会采纳的企业管治常规符合或严于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要求,除守则条文C.2.1外,公司在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守则条文[138][141] - 企业管治守则C.2.1条规定主席和行政总裁角色应分开,但公司黄先生兼任两职,董事认为此举利于公司业务决策和管理,且不影响权力制衡[139][141] - 董事会将集团日常运营管理授权给管理层,双方在内部监控及制衡机制下权责明确[144][150] - 董事会监控集团业务发展和财务表现,制定战略方向,重大投资决策、批准财务报表、宣派股息等事项由董事会决定[145][151] - 管理层执行董事会决定,提出商业计划并向董事会报告集团整体表现,日常经营和行政工作由执行董事和管理层负责[146][151] - 董事会每年至少安排4次定期会议[147] - 定期董事会会议至少提前7个工作日通知董事,会议文件提前至少3天发送[148] - 主席主持董事会会议,确保讨论时间充足,董事发言机会平等,公司秘书负责确保董事会程序合规及提供合规建议[149] - 董事会成立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职责及职权范围已在指定网站登载[17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4年中期及年度业绩报告等多项财务事项[173] - 提名委员会已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及组成等并提出建议[179][180] - 董事会采纳提名政策,包括提名标准、程序及继任计划,将定期检讨[181][183][184] - 评估候选人时会综合考虑资质等因素,独立非执行董事需符合上市规则独立性标准[182][184] - 董事会负责集团企业管治职能日常运作,董事确认编制集团综合财务报表责任[188,191] - 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基于持续经营基准,挑选合适会计政策并一贯应用,作出审慎公平合理判断及估计[193,195] - 企业管治相关工作包括制定检讨政策、监察培训发展、合规情况等[192,194] - 董事会强调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重要性,承担相关系统及有效性审查的总体责任[20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2月11日公司与认购方订立认购协议,以每股0.85港元的认购价认购合共570万股新股份,总代价约为484.5万港元,2月24日完成认购[94] - 2025年2月11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协议,认购5700000股新股份,总代价约为4845000港元,2月24日完成认购[99] - 本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1][106] - 报告期内公司无持有重大投资,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97]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7] - 黄秋智先生60岁,2007年5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现任集团首席执行官等职[118][121] - 胡兰英女士57岁,2024年5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副主席,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119][122] - 吕振邦先生56岁,在金融和地产行业有超30年经验,现为中国海洋集团发展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23][124][128] - 李珺博士63岁,2007年6月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11年5月调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7][129] - 周健荣先生43岁,有超15年财务管理等经验,2020年5月至10月曾任香港财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31] - 谭汉华先生58岁,2021年9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多个公司及社区职务[132] - 李群女士负责公司中国业务运营,有超20年CMMB/DTH芯片组设计等经验[133] - 本年度召开9次董事会会议[153] - 黄秋智、吕振邦、李珺、周建荣、谭汉华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9/9)[154] - 本年度召开3次公司股东大会[157] - 黄秋智、胡兰英、吕振邦、李珺、周建荣、谭汉华股东大会出席率100%(3/3)[157] - 公司已取得全体独立董事独立确认书,符合独立标准[157][158] - 全体董事确认报告期对公司事务投入充足时间精力[159][1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体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包括出席培训和阅读材料[162] - 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初始任期1年,可自动续期1年[165] - 何咏恩女士于2024年5月14日结束服务合同并辞任公司秘书,韦汉森先生同日获任[196] - 公司采用《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规范董事证券交易[197] - 所有董事确认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完全遵守标准守则[198] - 可能掌握集团内幕信息的相关员工需遵守不低于标准守则的书面指引[198]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发现相关员工违反指引情况[199] - 2024年末集团及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重大资本承担、资产抵押质押、重大资产负债表外交易[78][79][80][81][84][85][86][87] - 集团大部分资产、负债及交易以美元计值,2024年未作外汇对冲安排[82][8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减少至约1890万美元,2023年约为2780万美元[69][74] - 2024年流动资产约为730万美元,2023年约为1000万美元[70][74] - 2024年流动负债约为310万美元,2023年约为270万美元,2024年流动比率约为2.33,2023年约为3.66[71][74] - 2024年可换股票据约为960万美元,2023年约为890万美元,资产负债率约为26.4%,2023年约为19.9%[77][84]
新确科技(0106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1:5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以下是严格按照主题分组的结果: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4年收入约为3890万港元,较2023年约6630万港元下降41.4%[8][20] - 公司2024年经营毛利约为1120万港元,较2023年约1520万港元下降26.0%[9][22] - 公司2024年净亏损约为4550万港元,主要由于确认约2700万港元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9] 业务线表现 - 公司放债业务2024年利息收入约为1180万港元[10] - 公司二手电脑组件、服装及美容产品业务收入2692.1万港元,净亏损582.7万港元[25] - 公司证券经纪、配售及包销业务收入12.4万港元,净亏损333.4万港元[25] - 公司放债业务收入1183.1万港元,净亏损1825.1万港元[25]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工资开支约为270万港元,包括董事酬金及其他员工成本[70] - 集团购买支出约为1560万港元[70] - 公司2024年支付外聘核数师审核服务费用为690,000港元[186] 资产与投资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990万港元[29]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应收贷款总额约为9170万港元,利率8-10%[31] - 截至2024年底最大借款人金额约960万港元,占应收贷款总额10.5%[31] - 应收贷款总额约9170万港元,利率介于8%至10%之间,所有贷款一年内到期[34][38] - 最大借款人金额约960万港元,占贷款总额10.5%[34] - 五大借款人金额合计约3780万港元,占贷款总额41.2%[34] - 贷款组合共有40名借款人,其中3名为企业借款人,37名为个人借款人[38]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约3480万港元,主要由于部分贷款从第二阶段转移至第三阶段[46][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约8090万港元[67] - 2024年度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约50万港元[68] - 2024年度金融资产已实现亏损约890万港元[6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市值约为8090万港元(2023年:约7830万港元)[6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确认未变现收益约50万港元(2023年:未变现亏损约660万港元)[6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确认已变现亏损约890万港元(2023年:已变现亏损约20万港元)[69] - 集团总资产为231,468,000港元[73] - 中国投融资集团投资市值约2490.8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0.69%[73] - 投资组合中22种上市证券市值约2052.3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8.81%[73] - 投资中国环保能源成本为590万港元[89] - 投资雋泰控股成本为2760万港元[89] - 投资泰锦控股成本为690万港元[89] 筹资与资金分配 - 2021年配售净筹资约5620万港元,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展[57] - 配售事项完成所得款项净额约5620万港元[59] - 所得款项净额重新分配至一般营运资金1830万港元[61][66] -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网络应用开发分配1260万港元[61] - 设备购置及相关服务费分配720万港元[61] - 云基础设施及网络管理服务费分配810万港元[61] - 人员成本及顾问费分配840万港元[61] - 数字及数据证券服务费分配120万港元[61]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法定股本为6亿港元,分为1000亿股每股面值0.006港元[49] - 已发行股本为923.1219万港元,分为15.385亿股每股面值0.006港元[50] - 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33.3%)[116][118] - 董事会已设立三个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并均制定了明确的书面职权范围[141]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且全部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马健凌先生、满圆先生、黄治小姐)[144][142]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成员组成(满圆先生担任主席,马健凌先生为成员)[142][143] - 提名委员会由两名成员组成(马健凌先生担任主席,满圆先生为成员)[142][143]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63] - 董事会包含1名女性董事,占比20%[162][163] - 董事会成员具有会计专业、管理和业务发展经验[162][163] 公司治理活动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共举行了4次会议[131]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已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发出年度独立性确认书[117][118] - 提名委员会获授权每年评估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119][122] - 所有董事均可全面及时获取公司所有信息,并有权在适当情况下寻求独立专业意见[120][122] - 公司已制定内部政策确保董事会获得独立观点和意见[121][123] - 全体董事均已通过培训课程或阅读材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25][128] - 新委任董事将获得全面正式的入职培训,包括公司架构、业务和风险管理简介[126][128] - 根据公司章程,三分之一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30][131] - 所有五名董事(朱宇奇先生、唐熹明先生、满圆先生、马健凌先生、黄治小姐)在报告期内均100%出席了全部4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133] - 常规董事会会议需提前至少14天发出通知,而非常规会议则需发出合理通知[136] - 董事会会议议程及相关文件需在会议日期前至少3天发送给全体董事[136] - 董事会认为无需任命主席或首席执行官,集团的日常运营授权给执行董事、部门主管和各委员会负责[138][140] - 公司已采纳董事薪酬政策、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和提名政策[154][158][165] - 提名委员会定期评估董事会结构、规模和组成[166] - 公司致力于通过增加女性比例促进董事会性别多元化[162] - 公司采纳了提名政策,评估董事候选人标准包括学术背景、资格、行业经验、性格及诚信[1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评估了董事会架构、规模及组成,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167]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需提前21天通知股东[195][198] - 公司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94][197] 委员会运作 - 审计委员会在2024财年举行了2次会议,其所有三名成员(马健凌先生、满圆先生、黄治小姐)均100%出席了全部会议[150] - 审计委员会在2024财年审阅并批准了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告和业绩公告,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150] - 薪酬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满圆先生担任主席[151][152] - 2024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52][154] - 提名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马健凌先生担任主席[156][157] - 2024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57][158]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采用内部资源为放贷业务提供资金,贷款无抵押或担保[38] - 信贷风险评估考虑借款人财务背景、还款能力及抵押品价值[36][48] - 公司财务报告采纳香港公认会计原则,并遵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适用法律[168][171] - 董事会维持适当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涵盖财务、运营及合规控制[169][172] - 董事会委聘外部专业机构审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包括解决重大内部控制缺陷[170][172] - 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符合COSO综合框架2013原则,旨在管理而非消除风险[174][176] - 公司已制定风险管理政策,阐述识别、评估和管理主要风险的流程[175][176] - 各分部负责每季度识别和评估主要风险,并制定缓解计划[177]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进行年度审查,董事会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180] - 公司于2024年度委聘外部顾问审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未发现影响财务、运营或合规的重大问题[181]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因业务架构相对简单且不适合分散资源[183] - 公司2024年委聘外聘顾问检讨内部监控制度及风险管理[183] - 公司采纳零容忍反腐败政策,禁止贿赂、勒索、欺诈及洗黑钱[188] - 公司实施举报政策,允许员工及第三方匿名报告财务或内部监控问题[187] 人力资源 - 员工总数12人(2023年:11人),性别比例为男性83%、女性17%[86] - 2024年12月31日雇员总数为12人(2023年:11人)[91] - 男性员工占比83%[91] - 女性员工占比17%[91] - 公司秘书黄倩晖已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93][196] 其他重要事项 - 执行董事唐熹明拥有40年证券及资产管理经验[99][101] - 董事会不建议支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3年:无)[88] - 2024年度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90]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2023年:无)[92] - 公司股份代码为1063[96][97] - 公司外部核数师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2024年未提供非审核服务[186] - 公司网站www.suncorptech.com.hk提供业务发展及财务信息更新[200]
东方电气(0107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1: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4.03元(含税),2023年为每10股4.75元(含税)[1] - 以截至2025年4月29日公司总股本3,390,360,326股为基数测算,共计派发现金股息1,366,315,211.38元[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96.95亿元,较2023年增长14.86%[14]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22亿元,较2023年下降17.70%[14] - 2024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387.9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4.17%[1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94元/股,较2023年下降17.54%[1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71%,较2023年下降2.11个百分点[15]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15.67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7亿元[17]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4.95亿元,主要是木垒100万千瓦风电项目转让51%股权[19]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73亿元[19]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696.95亿元,同比增长14.86%;利润总额38.84亿元,同比下降3.0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5%以上;在手订单1526.06亿元[25] - 2024年公司新生效订单1011.42亿元,同比增长16.88%,其中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占38.71%,可再生能源装备占26.19%,工程与国际供应链产业占12.00%,现代制造服务业占8.67%,新兴成长产业占14.42%[26] - 营业总收入为696.95亿元,同比增长14.86%,主要因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等板块收入增长[47] - 营业成本为588.76亿元,同比增长17.58%,随销量增长相应增加[47][48] - 财务费用为4454.79万元,同比增加0.37亿元,主要因汇兑损失同比增加[47][50] - 投资收益为15.77亿元,同比增长110.80%,因木垒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转让[47][52]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 -2.04亿元,因持有股票本年股价下跌产生浮亏[47][53] - 销售费用8.22亿元,同比增长7.22%;管理费用35.23亿元,同比增长3.50%;研发费用30.09亿元,同比增长9.44%;财务费用4454.79万元,同比增长497.80%;所得税费用5.97亿元,同比增长64.63%[86]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30.77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7.40亿元,研发投入合计38.16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5.56%,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19.38%[8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733.59亿元,同比增长22.10%;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562.09亿元,同比增长12.01%[95]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29.99亿元,同比增长170.17%;投资支付的现金356.51亿元,同比增长41.36%[95] - 货币资金268.5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18.91%,较上期期末增长56.78%;交易性金融资产16.98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1.20%,较上期期末增长95.80%[97] - 预付款项58.7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4.14%,较上期期末下降25.79%;其他应收款5462.80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0.38%,较上期期末增长32.57%[97]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23.4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1.65%,较上期期末增长341.02%;长期股权投资29.2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2.06%,较上期期末增长63.99%[97] - 应付账款248.3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17.49%,较上期期末增长28.63%;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22.6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1.59%,较上期期末增长281.81%[97]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40,665,996,771.34元,占总资产比例28.64%,较上期期末增长26.40%[100] - 应交税费本期期末数为782,649,173.71元,占总资产比例0.55%,较上期期末增长77.96%[100] - 长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2,167,176,895.80元,占总资产比例1.53%,较上期期末增长56.65%[100] - 租赁负债本期期末数为415,958,899.80元,占总资产比例0.29%,较上期期末增长80.86%[100]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69.62%[105] - 境外资产为1,219,994,943.77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86%[103] -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余额合计5,419,620,702.41元,包括货币资金、票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104]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95.80%,主要是新增川能动力股票[100] - 预付款项较年初下降25.79%,主要是本年预付款项结算导致减少[10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867176939.12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204160425.88元,本期增加金额为1158451915.23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123497249.95元,期末数为1697971178.52元[11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为495874463.26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9187522.06元,本期增加金额为39569000.00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36625.00元,期末数为544594360.32元[114]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期初数为1363051402.38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204160425.88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9187522.06元,本期增加金额为1198020915.23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123533874.95元,期末数为2242565538.84元[114] - 公司证券投资合计最初投资成本243,957.24元,期末账面价值212,860.95元[11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子公司东方风电海上新增装机量跻身前三,市场占有率突破10%;抽水蓄能整体市场占有率41.6%,常规水电市场占有率45%[26]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增加77.69亿元,同比增长37.73%,气电、煤电、核能业务同比增长[62] - 工程与供应链业务收入减少60.03亿元,同比下降49.93%,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业务同比下降[63] - 现代制造服务业业务收入增加21.81亿元,同比增长40.51%,电站服务业务同比增长[63] - 水轮发电机组生产量为3801兆瓦,同比下降32.13%,销售量为5766.2兆瓦,同比增长12.29%[65] - 风力发电机组生产量为10032.6兆瓦,同比增长100.65%,销售量为8976.7兆瓦,同比增长83.63%[65] - 大唐郓城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国家电力示范项目设备采购合同总金额202,440万元,合计已履行金额61,732万元,本报告期履行金额61,732万元,待履行金额140,708万元[68] -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原材料费用本期金额4,904,511.22万元,占总成本比例83.27%,较上年同期变动18.55%[72] - 可再生能源装备原材料费用本期金额1,308,339.57万元,占总成本比例22.21%,较上年同期变动27.05%[73]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原材料费用本期金额2,086,441.74万元,占总成本比例35.42%,较上年同期变动52.03%[73] - 工程与供应链原材料费用本期金额531,861.82万元,占总成本比例9.03%,较上年同期变动 - 48.37%[76] - 现代制造服务业原材料费用本期金额139,069.59万元,占总成本比例2.36%,较上年同期变动60.08%[76] - 新兴成长产业原材料费用本期金额838,798.52万元,占总成本比例14.24%,较上年同期变动35.75%[76] - 水轮发电机组产量同比下降,因2024年大型水电设备制造较2023年减少,库存量同比下降[66]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销量同比上升,因公司大力发展风电产业,风电设备订单增加[66] 各地区表现 无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预计全社会用电量比2024年增长6%左右[121] - 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4.5亿千瓦,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3亿千瓦[121] - 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121] - 公司实施「11256」发展战略,坚持传统产业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两端发力[123] - 2025年预计完成发电设备产量7300万千瓦[125] - 公司深化「1+N+X」科研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多领域加快攻关应用和迭代升级[123][125] - 动态优化改革「1+10」工作机制,组织第二批改革试点项目「竞优揭榜」和改革共建结对活动[126] - 4家综改示范企业冲刺「四标杆」[126] - 健全「一全四精两融合」精益运营管理体系,推进「强基、提升、树标」行动提质扩面[126] - 实施业务监督、职能监督、执纪监督拒腐防变「三道防线」建设工作[126] - 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产品销售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存在波动,影响产品成本[128] - 新兴产业存在技术路线和市场应用不确定性,产业孵化期长、初期回报率低[129] - 公司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对接政府拓展场景等措施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12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注册地址与办公地址邮编为611731,网址为www.dec - ltd.cn,电子邮箱为dsb@dongfang.com[9]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390,360,326元[9] - 董事会秘书为冯勇,证券事务代表为刘志,联系电话均为028 - 87583666,电子邮箱均为dsb@dongfang.com[10]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上交所网址为www.sse.com.cn,联交所指定网址为www.hkexnews.hk[11] - 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为600875;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代码为01072[12]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办公地址在中国上海市南京东路61号4楼[12] - 香港H股股份过户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在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17楼1712 - 1716号铺[12] - 世界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率先完成全球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水轮机模型开发[28] - 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累计安全运行超6000小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28] - 公司提前完成年度“双70%”改革目标,多个子企业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标杆、“双百企业”标杆[30] - 公司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连续30年入选“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累计产出能源装备规模超7亿千瓦[33] - 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4.6%,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34] - 2024年公司研发经费投入38.1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超5.56%[40] - 2024年新增有效专利507件,其中发明专利205件[40] - 截至2024年底拥有有效专利4053件,其中发明专利1777件[40] - 公司可批量研製5 - 100万千瓦等级水轮发电机组、13.5 - 135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等[37] - 国内首台自主研製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首次点火成功[40]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满功率并网运行[40] -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下线[40] - 世界最大5兆瓦化学链碳捕集装备系统实现自热稳定运行[40] - 世界首台单机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配水环管通过验收并交付[40] - 公司煤电、水电、风电、核电部件国产化率均达100%[4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07.9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5.49%;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64.8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1.00%,其中关联方采购额28.83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89%[84]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427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23.7%[89] - 公司对东方电气(成都)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投资9500万元[106] - 公司对东方电气(武汉)核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2000万元[108] - 公司对上海东燃绿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资3250万元[108] - 公司对东方电气(德阳)电动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投资9900万元[109] - 公司对东方电气清洁能源(山东)有限公司投资20000万元[111] - 报告期内公司及所属子公司无重大股权投资和非股权投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