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嘉里建设(0068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0 12:1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合并收入同比增长65%至99.54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60.39亿港元)[4][9] - 2025年上半年合并收入增长65%至99.54亿港元,发展物业收入增长176%至64.22亿港元,但投资物业及酒店收入下降5%至35.32亿港元[25][2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80.5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0.40亿港元增长59.9%[58] - 公司合并总收入为99.54亿港元,合并业绩为26.93亿港元[76] - 物业销售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至64.22亿港元,同比增长176%[7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26.5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4.70亿港元增长7.3%[58]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7.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28亿港元下降34.0%[58] - 期内溢利为7.44亿港元,同比下降34%[77] - 公司经营溢利为11.55亿港元,同比下降2.9%[77]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22%至6.12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7.88亿港元)[4][8] - 基础溢利同比下降30%至9.78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4.03亿港元)[4][8]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6.1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88亿港元下降22.3%[58] - 股东应占溢利为6.12亿港元,同比下降22.3%[86] - 每股盈利为0.42港元(2024年上半年:0.54港元)[4][8] - 每股基本盈利为0.42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0.54港元下降22.2%[58] - 每股基本盈利为0.42港元,去年同期为0.54港元[86] - 公司调整后每股盈利按基础溢利计算[10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合并收入为26.93亿港元,毛利率下降至27%(2024年上半年:27.20亿港元,毛利率45%)[27] - 融资费用为3.31亿港元,同比增长69.7%[80] - 净融资费用上升至3.31亿港元,资本化融资费用下降至8.42亿港元,实际利率降至4.0%[30] - 集团综合平均借贷成本2025年上半年降至4.0%,较去年同期的4.6%改善60个基点[51] 各地区表现 - 内地发展物业收入下降80%至1.76亿港元,香港发展物业收入增长333%至62.46亿港元[27] - 内地物业部合并收入下降至31.43亿港元,合并业绩下降至16.95亿港元[35] - 香港物业部合并收入大幅增长至68.11亿港元,合并业绩为9.98亿港元[41] - 香港发展物业合并收入达62.46亿港元,同比增长333%,但毛利率降至9%[42] - 香港物业销售业绩达5.73亿港元,同比增长277%[76] - 内地税项开支为4.57亿港元,同比下降32.1%[81] - 香港利得税开支为1.2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抵免2.37亿港元[81] 各业务线表现 - 物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6%至64.22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23.25亿港元)[4] - 物业租赁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6%至25.02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26.49亿港元)[4] - 酒店营运收入同比下降3%至10.30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0.65亿港元)[4] - 投资物业及酒店收入下降5%至35.32亿港元,其中内地租赁物业收入下降5%至19.55亿港元,香港租赁物业收入下降8%至5.47亿港元[27] - 内地投资物业及酒店组合合并收入为29.67亿港元,同比下降4.4%[37] - 内地投资物业(不含酒店)合并租赁收入为19.55亿港元,同比下降4.8%,合并业绩为13.66亿港元,同比下降10.1%[37] - 内地投资物业毛利率为70%,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37] - 内地办公室租赁收入同比下降8%至10.50亿港元,零售租赁收入同比微增1%至6.70亿港元[37] - 内地酒店业务合并收入为10.12亿港元,同比下降3.6%[40] - 香港物业部合并租赁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5.47亿港元,同比下降8%[45] - 香港零售物业租赁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1.62亿港元,同比下降11%[45] - 香港公寓物业租赁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2.09亿港元,同比下降8%,但剔除特殊因素后同比增长5%[45] - 内地物业租务收入同比下降4.8%至19.55亿港元[76] - 香港投资物业合并租赁收入为5.47亿港元,同比下降8.2%,毛利率保持77%[44] 物业销售和合约销售 - 合约销售额达161.8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70.44亿港元)[9] - 合约销售额增长130%至161.86亿港元,其中内地销售额增长784%至106.44亿港元,占比66%[32][33] - 香港应占合约销售总额为55.42亿港元,元朗朗天峰贡献20.20亿港元[42] 物业组合和楼面面积 - 公司总物业组合应占楼面面积从2024年底的5010万平方英尺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970万平方英尺,减少40万平方英尺[18][19] - 内地发展中物业应占楼面面积为1470万平方英尺,其中上海黄浦区综合用途项目占510万平方英尺[18] - 发展中物业应占楼面面积从2410.6万平方英尺减少至2066.1万平方英尺,而投资物业则从1589.9万平方英尺增加至1847.8万平方英尺[19] - 公司内地及香港待售发展物业应占总楼面面积为840万平方英尺,其中内地占710万平方英尺,香港占130万平方英尺[20] - 公司应占总发展物业落成楼面面积为839.3万平方英尺,其中内地项目占707.6万平方英尺,香港项目占131.7万平方英尺[21] - 主要投资物业及酒店组合应占楼面面积达2133.3万平方英尺,其中内地占85%(1820万平方英尺),香港占15%(310万平方英尺)[22] - 公司计划为投资物业及酒店组合新增760万平方英尺应占楼面面积,包括办公室450万平方英尺、零售290万平方英尺和酒店20万平方英尺[23] - 内地发展中主要综合用途项目总应占楼面面积为759.8万平方英尺,其中上海黄浦区项目占372.8万平方英尺[24] - 集团应占楼面面积增至13,415千平方英尺,办公室出租率保持90%,零售出租率升至90%[39] 财务健康状况和借贷 - 负债比率从2024年底的41.5%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38.4%,下降3.1个百分点[25] - 负债比率下降至38.4%(2024年末:41.5%)[34] - 集团总借贷额2025年6月30日为596.24亿港元,其中人民币贷款227.58亿港元占比38%[50][52] - 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2025年6月30日为142.15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27%[52][53] - 集团净借贷额2025年6月30日为454.09亿港元,较2024年底减少6.1%[52] - 集团定息负债比率2025年6月30日按借贷总额计算为50%,较2024年底上升4个百分点[51] - 集团可用财务资源2025年6月30日为498.98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31%[53] - 集团外币借贷总额241.43亿港元,其中非人民币外币贷款占比约2%[50] - 可持续融资总额约为594.46亿港元,占公司贷款信贷总额的62%,较2024年底的502.77亿港元(占比58%)有所增长[54] - 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156.75亿港元及绿色贷款7.66亿港元[54] - 公司总借贷596.24亿港元,平均贷款年期为2.7年,约67%贷款需在两年后偿还[55] - 公司负债比率(借贷净额除以总权益)为38.4%,较2024年底的41.5%下降[55] - 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26.40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09.79亿港元增长15.1%[60] - 银行贷款总额为596.24亿港元,其中57.78亿港元为一年内到期[91] 投资物业估值和公允价值 - 投资物业组合估值增长至862.91亿港元,录得公允价值亏损2.51亿港元[29]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5.85亿港元,同比增加145%[77]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5.85亿港元,主要受香港货仓减值1亿港元和内地商用物业减值4.83亿港元影响[71] - 投资物业总额从年初的842.73亿港元增至862.91亿港元,主要因添置8.48亿港元和汇兑调整17.55亿港元[71] - 内地已落成商用物业价值增长18.1%,从447.75亿港元增至528.63亿港元[71] - 发展中物业转拨至已落成物业共计7.466亿港元,反映项目完工进度[71] - 公司投资物业估值采用资本化比率,香港物业为2.4%至5.0%,内地物业为4.8%至7.0%[75] - 投资物业账面净值增长至862.91亿港元,期内增加848百万港元[89] 税项 - 税项增加至6.09亿港元,主要因无税项拨备回拨(2024年上半年回拨3.19亿港元)[31] - 公司总税项开支为6.0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1亿港元增长35.0%[81] 资产和金融工具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20.97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7.43亿港元,减少3.54亿港元[64] - 第三层金融资产(非可观察输入)总额为15.23亿港元,占金融资产总额的87.4%[64]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从4.93亿港元大幅减少至1.46亿港元,降幅达70.4%[6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增加3800万港元至8.83亿港元,主要因确认利润4400万港元[6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减少2500万港元至6.02亿港元,主要因确认亏损1600万港元[66] - 应收第一按揭贷款减少2700万港元至1.12亿港元,降幅19.4%[66] - 公司总资产达2086.05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3.6%[79] - 应收贸易账款总额增长至4.60亿港元,较去年末1.18亿港元增长289.8%[90] 减值拨备和特殊项目 - 内地发展物业录得减值拨备1.15亿港元,香港土地收回导致2024年上半年一次性拨备4.11亿港元[28] 资本承担和或然负债 - 资本承担总额为98.06亿港元,其中发展物业占81.41亿港元[92] - 或然负债总额为52.67亿港元,主要为联营公司担保43.86亿港元[93] 股息和股东回报 - 中期股息维持每股0.40港元[4][8] - 董事会宣布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40港元[106] - 按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的1,451,305,728股普通股计算,中期股息总额约为5.81亿港元[106] - 除净日期为2025年9月10日,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9月12日暂停办理[106] - 中期股息单将于2025年9月23日或前后寄发给合资格股东[107] 公司管治和股份计划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约7,350名雇员[99] - 公司通过公开市场购入和结算共1,720,000股股份,其中209,050股股份于奖励股份获归属后转让予获授人[1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根据股份奖励计划以信托方式持有余下4,679,450股股份[100] - 公司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已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兼任行政总裁外[101] -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郭孔华先生[111]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许震宇先生郑君诺先生李锐博士[111]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唐绍明女士[111] 关联方交易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关联方交易中的应收款项为10.72亿港元,应付款项为4.19亿港元,担保为16.83亿港元[104] 市场环境和指引 - 香港住宅价格过去四年累计下跌近30%[10][11] 报告和公告信息 - 2025年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9月8日或前后发布[108] - 公司公告日期为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日[110] - 公司注册于百慕达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109] - 公司使用多种货币包括澳元港元人民币日元[109] - 公司遵循香港会计准则及联交所上市规则[109][110] - 公司上半年财政年度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110]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0 1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中期股东应占溢利为15亿7千8百90万港元[3] - 营运收入同比增长15.5%至37亿9千5百59万6千港元[5] - 扣除减值亏损前之营运溢利同比增长23.4%至20亿8千8百52万1千港元[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5,318,854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205,704千港元下降14.3%[17] - 2025年上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829,04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12,467千港元增长16.4%[18] - 2025年上半年净交易收入为271,53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9,447千港元增长127.4%[19] - 2025年上半年其他营运收入为20,84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229千港元下降17.4%[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运收入为3,286,757千港元,香港及其他地区贡献3,099,933千港元(94.3%)[5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579,921千港元,香港及其他地区贡献1,536,940千港元(97.3%)[5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增加13%至约16亿港元,其中4.43亿港元来自重庆银行的正面溢利贡献[73] - 非利息收入强劲增长36%,其中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增加20%,净交易收入及其他营运收入合共增加102%[7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信贷减值亏损同比增长33.8%至7亿2千8百08万2千港元[5] - 2025年上半年利息支出为2,542,39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667,009千港元下降30.7%[17] - 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为1,707,07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594,865千港元增长7.0%[21] - 2025年上半年信贷减值亏损为728,08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44,007千港元增长33.8%[22] - 2025年上半年雇员薪酬及福利支出为1,227,67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13,239千港元增长10.3%[21] - 2024年上半年信贷减值亏损总额为544,007千港元,企业银行业务占比最高达277,530千港元(51.0%)[51] - 成本对收入比率改善至45.0%,而去年同期为48.5%[75] - 信贷减值亏损按年增加34%,但较2024年下半年减少42%[7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个人银行业务净利息收入为1,173,142千港元,占集团总净利息收入的42.3%[50] - 财资及环球市场业务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前之营运溢利为934,519千港元,占集团总额的44.7%[50] - 中国内地及澳门之银行业务应占联营公司之业绩为442,756千港元[50] - 集团分项资产总额为260,683,805千港元,其中财资及环球市场业务占比最高,达99,209,335千港元[50] - 集团分项负债总额为225,543,222千港元,个人银行业务负债占比最高,达127,783,364千港元[5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2,538,695千港元,其中个人银行业务贡献1,094,468千港元(43.1%)[51] - 非利息收入总额为748,062千港元,个人银行业务占比最高达531,816千港元(71.1%)[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56,339,081千港元,其中财资及环球市场业务占比最高达95,826,338千港元(37.4%)[51] - 个人银行业务的减值后营运溢利按年增加26%,企业银行业务的减值后营运溢利按年下跌55%[75] - 财资及环球市场业务的减值后营运溢利增加66%[76] 各地区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运收入为3,286,757千港元,香港及其他地区贡献3,099,933千港元(94.3%)[5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579,921千港元,香港及其他地区贡献1,536,940千港元(97.3%)[5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无形资产及商誉总额为783,166千港元,澳门地区占比551,275千港元(70.4%)[53] - 中国内地业务的总余额为30,230,617千港元,其中资产负债表内余额占公司总资产的11.52%[58] - 中国内地业务中,中央政府及附属公司的总余额为5,206,020千港元,地方政府及附属公司的总余额为1,019,305千港元[58] - 香港地区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07,664,128千港元,减值贷款(阶段3)为3,949,982千港元,占比3.67%[62] - 中国内地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5,654,204千港元,减值贷款(阶段3)为184,684千港元,占比1.18%[62] - 澳门地区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3,251,567千港元,减值贷款(阶段3)为215,338千港元,占比1.62%[62] - 2024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业务的总余额为29,635,526千港元,资产负债表内余额占公司总资产的11.81%[60] - 2024年12月31日,香港地区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08,718,160千港元,减值贷款(阶段3)为4,018,261千港元,占比3.70%[62] - 非银行私人机构债权总额在2025年6月30日达到144,463百万港元,其中香港地区为128,715百万港元[64] - 中国内地非银行私人机构债权总额在2025年6月30日为17,011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065百万港元增长12.9%[64] - 香港第二季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3.1%,高于上一季度的3.0%[7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净利息收入按年增加9%,净息差较去年同期扩阔23个基点至2.32%[74] - 贷款对存款比率由2024年底的67.2%微升至67.8%[74] - 年率化平均总资产回报为1.2%,年率化平均股东资金回报为9.2%[76] - 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充足比率在2025年6月30日为18.2%,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9%提升1.3个百分点[67] - 整体资本充足比率在2025年6月30日为22.5%,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0%提升1.5个百分点[67] - 流动性维持比率在2025年6月30日为60.7%,较2024年同期的64.7%下降4.0个百分点[68] - 净息差在2025年6月30日为2.32%,较2024年同期的2.09%提升0.23个百分点[69] - 贷款对存款比率在2025年6月30日为67.8%,较2024年12月31日的67.2%上升0.6个百分点[69] - 公司宣布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31港元[70] - 减值贷款比率从2024年底的3.21%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3.12%[73]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中期股息为4亿3千5百78万3千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对重庆银行投资计提减值拨备16,000,000港元[24] - 2025年6月30日香港利得税拨备244,732千港元,税率为16.5%[26] - 202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及澳门税项拨备991千港元[26] - 2025年6月30日每股基本盈利1,578,850,000港元,每股摊薄盈利1,475,226千港元[27][28] - 美元外汇净额在2025年6月30日为1,605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238百万港元下降28.3%[66]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0 12:00
收入及其他收益表现 - 香港交易所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10]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创半年度新高,达140.76亿元,同比增长33%[13] - 集团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达140.76亿元,按年上升33%[24]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1亿元创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3%[39][40] - 公司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为12.0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4亿港元增长28%[88] - 收入同比增长36.9%至110.34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80.62亿港元)[127] - 集团总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40.76亿港元,其中收入为110.34亿港元,投资净收益为28.75亿港元[136] 股东应占溢利及每股盈利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10] - 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元,同比增长39%[13] - 2025年第二季股东应占溢利为44.42亿元,同比增长41%[15][17] - 香港交易所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达85.19亿元,按年上升39%[24] - 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6.74港元,同比增长39%[10] - 基本每股盈利同比增长39.3%至6.74港元(2024年同期为4.84港元)[127] - 股东应占溢利达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1%(2024年同期为61.25亿港元)[142] - 基本每股盈利6.74港元,同比增长39.3%(2024年同期为4.84港元)[142] - 已摊薄每股盈利6.72港元,同比增长39.1%(2024年同期为4.83港元)[142]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38.4%至85.62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61.86亿港元)[127] EBITDA表现 - 公司EBITDA达109.39亿港元,同比增长43%[10] - 2025年第二季EBITDA利润率为80%,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17] - 集团EBITDA为109.39亿港元,同比增长42.8%[136] 股息分派 - 香港交易所宣布每股中期股息6.00港元,同比增长38%[10] - 董事会议决派发中期股息每股6.00元[24]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6.00港元,总额76.0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3.6港元增长37.6%[143] - 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6.00港元[153] 现货市场交易表现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228.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11] - 联交所标题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37.7十亿元,同比增长95%[16]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02亿元,按年上升118%[23] - 现货市场标题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02亿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两倍多[39] - 2025年第二季现货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录得2377亿元为历季第二高纪录[40] - 公司现货市场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02亿元,为2024年同期的2.4倍[46]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宗数312.94千宗创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73%[49] 港股通交易表现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104亿港元,同比增长196%[11]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创季度新高,达112.0十亿元,同比增长154%[16] - 港股通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110亿元,同比增长近200%并占现货市场成交量23%[47] - 港股通费用收入3.39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1.13亿元大幅增长[42] 沪深股通交易表现 - 沪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7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11] - 沪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51.8人民币十亿元,同比增长19%[16]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71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2%[47] 沪深港通收入表现 - 公司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8.13亿元创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51.2%[47] 新股上市及集资表现 - 新股集资总额达1094亿元,按年上升716%[23] - 2025年上半年新股集资额是2024年上半年的八倍多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股集资金额达1094亿元,为2024年同期134亿元的8.2倍[52][49] - 2025年上半年共迎来44家上市公司[23][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处理中的新股上市申请数目上升至207宗较2024年底84宗增长超一倍[39] - 上市后集资金额1751亿元,较2024年同期531亿元增长229.8%[49] 投资组合价值表现 - 港股通投资组合价值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5127亿元,较2024年同期2865亿元增长79%[49] - 沪深股通投资组合价值达229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49] ETF交易表现 - ETF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338亿元,按年上升184%[23] - ETP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379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63%[53] - 南向交易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8亿港元创半年度纪录其中单日新高达248亿港元[53] - 北向交易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人民币26亿元[53] 衍生产品交易表现 - 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超过170万张,按年上升11%[23] - 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为170万张按年增加11%[39] - 联交所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74亿港元,同比增长72%[11] - 联交所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74亿港元,同比增长72%[72] - 新上市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目合计20,222只,同比增长35%[72] - 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费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64%[61] - 期交所衍生产品交易费减少3400万港元(5%)[61] - 股票期权合约交易系统使用费收入增加7100万港元(34%)[61] - 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达1,700,322张,创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1%[65] - 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及期权系列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合计169,643张,同比增长36%[67] - 股票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达868,128张创半年新高,同比增长25%[68] - 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达113,825张,同比增长44%[70] - 期货及期权未平仓合约达15,152千张,较2024年6月30日增长15%[66] 债券及利率衍生品表现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按年上升3%[23]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创人民币459亿元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55] - 新上市债务证券147只总集资超过4870亿港元其中ESG债券52只集资额达1210亿港元[56] - 上市债券总数1399只未偿还总额超过4.7万亿港元[56]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达人民币219亿元创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72%[73] - 美元利率掉期结算金额达359亿美元创半年度新高,为2024年上半年的近五倍[73] - 场外结算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结算金额达8,281亿美元创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71%[73] 商品市场表现 - 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按年上升3%[24] - 商品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8%[75] - LME交易费增加6% LME Clear结算费增加7%[75] - 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达715,000手 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3%[77] - LME铝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278,000手 铜合约167,000手 锌合约108,000手[78] - LME镍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81,000手 较2024年同期64,000手显著增长[78] - 期货市场未平仓合约总数于2025年6月30日为1,898,000手[78] 数据及连接分部表现 - 数据及连接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5% EBITDA上升7%[84] - 网络费增加12% 设备托管服务费收入增加8%[84] - 使用设备托管服务的交易所参与者达100名 占现货市场成交额72%及衍生品市场成交量66%[84] 投资净收益表现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达10.44亿元,同比增长16%[13] - 公司投资净收益为10.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6%[88] - 公司年度化投资净回报率为5.73%,较2024年同期的5.33%上升40个基点[88] - 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4.0%至28.75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25.21亿港元)[127] - 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4%,从25.21亿港元增至28.75亿港元[136][138] - 利息净收益从23.98亿港元增至26.09亿港元[138] - 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投资净收益增长13%至18.31亿港元,年度化投资净回报率为1.61%[104] 分部收入构成 - 现货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减交易相关支出上升62%至66.93亿元[41][44]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交易费收入为25.56亿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两倍多[42] - 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收入上升24%至6.21亿元[42][43] - 联交所上市费收入上升30%[63] - 现货分部收入为65.02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59%[136] - 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品分部收入为20.1亿港元,投资净收益为15.43亿港元[136] - 商品分部收入为14.11亿港元,数据及连接分部收入为11.03亿港元[136] 营运支出变化 - 2025年第二季营运支出上升5%,主要因雇员费用增加及法律费用收回影响[17] - 公司营运支出上升2%,主因雇员费用及信息技术费用增加[45] - 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上升22% 主要因支付FCA罚款9,000万元及收回法律费用5,000万元[7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合计29.73亿港元,同比增长6%[98] - 雇员费用及支出增加1500万港元(1%)至19.52亿港元,主要因薪酬调整[98][99] - 专业费用大增4300万港元(93%)至8900万港元,因2024年确认收回镍事件法律费用5000万港元[98][100] - 其他营运支出激增1.04亿港元(53%)至3亿港元,主要因向英国FCA支付9000万港元非经常性罚款[98][100] - 折旧及摊销增加4500万港元(6%)至7.43亿港元,主要因新LME交易平台上线[101] - 融资成本减少17%至4900万港元,因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减少[102] - 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同比增长49.1%至49.06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32.9亿港元)[127] - 结算及交收费同比增长48.5%至31.55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21.25亿港元)[127] 税务支出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实际税率增至15.8%,主要因补足税拨备[13] - 税项支出大幅增长109%至16.02亿港元,实际税率升至15.8%(2024年上半年:11.0%)[103] - 税项支出从7.66亿港元增至16.02亿港元,包含3.63亿港元香港最低补足税[140] - 香港利得税支出从6.11亿港元增至10.47亿港元[140] - 公司确认与全球最低补足税相关的即期税项支出3.63亿元,因香港实体实际税率低于15%[141] - 联交所购买2.31亿元储税券用于2014至2022财政年度税务争议,金额与2024年末持平[141] - 香港结算购买5000万元储税券用于2014至2018财政年度税务争议,较2024年末的2400万元增长108%[141] 资本开支及投资活动 - 公司资本开支达26.57亿港元,同比增长334%,主要因购置总部物业[10] - 公司以63亿港元购置交易广场物业作为永久总部,已支付18亿港元取得部分楼层管有权[91][92] - 资本开支为26.57亿港元,其中18.05亿港元用于购置香港交易所总部物业,8.52亿港元用于交易及结算系统开发升级[113] - 资本开支承担为58.32亿港元,包括购置总部物业余款40.09亿港元及信息技术系统升级[113] - 公司购置香港交易所总部物业总代价为63亿港元,已支付18亿港元取得部分物业管有权[149] - 公司确认使用权资产17.18亿港元及固定资产5300万港元,因租赁修改获一次性收益7600万港元[149] 财务资产及现金流变化 - 公司外部组合投资收益为2.0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33亿港元下降13%[89] - 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投资收益为4.3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22亿港元下降30%[88] - 公司债务证券投资收益为2.4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500万港元增长221%[88] - 公司汇兑收益为1.6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00万港元大幅增长[88] - 公司平均资金金额为36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38亿港元增长8%[88] - 外汇掉期净亏损8900万港元,同比增长9.9%[138][139] - 公司财务资产总额从3039.84亿港元增至3483.66亿港元,增幅15%[105] -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从1343.65亿港元增至1738.97亿港元,增幅29%[105] - 保证金相关财务资产从1684.55亿港元增至2207.92亿港元,增幅31%[105]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从677.47亿港元降至588.48亿港元,降幅13%[105] - 公司资金项下财务资产从368.80亿港元增至376.10亿港元,增幅2%[107] - 外部投资组合从72.29亿港元降至25.08亿港元,降幅65%[107] - 营运资金从290.51亿港元降至278.03亿港元,减少12.48亿港元[10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生溢利85.19亿港元[108] - 银行通融总额从257.71亿港元增至259.44亿港元[110] -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中84%以港元或美元计价[112] -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同比增长29.4%至1738.97亿港元(2024年底为1343.65亿港元)[129] - 向参与者收取的保证金按金等同比增长24.2%至2345.08亿港元(2024年底为1888.57亿港元)[129] - 总资产同比增长11.3%至4248.72亿港元(2024年底为3816.29亿港元)[129] - 香港交易所股东应占股本权益同比增长5.7%至569.1亿港元(2024年底为538.52亿港元)[129] - 保证金相关资产总额2207.92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684.55亿港元增长31.1%[144] - 应收中国结算的结算备付金及保证金为133.12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98.14亿港元下降32.8%[146] - 应付账款中持续净额交收占比87%(2024年末:90%),大部分在交易日后两天内到期[150] - 结算备付金及保证金余额按月调整,中央结算对手间保证金每日调整[148] 抵押品及负债情况 - LME Clear持有非现金抵押品公允价值27.02亿美元(212.11亿港元),较2024年底25.22亿美元增长7.1%[115] - 反向回购协议抵押品公允价值73.11亿美元(573.91亿港元),较2024年底79.28亿美元下降7.8%[116] - LME Clear转按抵押品价值19.99亿美元(156.90亿港元),较2024年底17.74亿美元增长12.7%[116] - 未平仓外币仓位净额27.76亿港元,其中非美元风险9000万港元[120] - 或然负债包括最高7100万港元赔偿基金负债及最高1.04亿港元印花税赔偿保证[123] - 向非控股权益支付股息5900万港元,出售选择权金额相应扣减[151] - 借款中向非控股权益给予
大新金融(0044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0 1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4.062亿港元,同比增长26.4%[3][5] - 净利息收入为28.149亿港元,同比增长8.5%[5]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7.205亿港元,同比增长21.1%[5] - 保险服务业绩为6718.5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5] - 净交易收入大幅增长至4.592亿港元,同比提升359.5%[5] - 营运收入总额为41.124亿港元,同比增长21.2%[5]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4.6%至53.43亿港元(2025年)vs 62.54亿港元(2024年)[17] - 利息收入下降14.6%至53.43亿港元(2025年)vs 62.54亿港元(2024年)[17]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增长16.4%至8.28亿港元(2025年)vs 7.12亿港元(2024年)[18] - 证券经纪佣金收入大幅增长60.9%至8386万港元(2025年)vs 5212万港元(2024年)[18] - 零售投资及财富管理服务收入增长77.9%至1.37亿港元(2025年)vs 7716万港元(2024年)[18] - 净交易收入激增359.5%至4.59亿港元(2025年)vs 9992万港元(2024年)[20] - 外汇交易净收益大幅增长509.5%至3.99亿港元(2025年)vs 6544万港元(2024年)[20] - 股东应占溢利达1,406.18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6.4%[28] - 公司总营运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339.26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11.24亿港元,同比增长21.2%[48][49] - 公司除税前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165.81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06.01亿港元,同比增长24.3%[48][49] - 财资及环球市场业务净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8.5%,从65.07亿港元增至96.65亿港元[48][49] - 香港及其他地区营运收入从317.01亿港元增至390.37亿港元,同比增长23.1%[51] - 保险及投资业务非利息收入从9.20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3.64亿港元,同比增长157.0%[48][49] - 个人银行业务期间溢利从38.60亿港元增至48.49亿港元,同比增长25.6%[48][49] - 保险保费收入总额达6.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94亿港元增长13.0%[53] - 汽车保险保费收入净额达1.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2亿港元增长22.9%[53] - 按揭保险保费收入净额激增至232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91.5万港元增长1112%[53] - 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8%净息差扩阔23个基点至2.32%[60] - 非利息收入强劲增长63%其中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增加21%[60] - 大新银行集团股东应占溢利增加13%至16亿港元其中重庆银行贡献4.43亿港元[5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信贷减值亏损为7.292亿港元,同比增加34.1%[5] - 利息支出下降30.9%至25.28亿港元(2025年)vs 36.60亿港元(2024年)[17] - 营运支出增长9.8%至17.82亿港元(2025年)vs 16.23亿港元(2024年)[22] - 雇员薪酬及福利支出增长14.0%至12.83亿港元(2025年)vs 11.25亿港元(2024年)[22] - 信贷减值损失净额增加至729.15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4.1%[23] - 新增信贷减值准备(扣除回拨)为780.33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82.258百万港元增长34.0%[23] - 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达706.41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3%[23] - 联营公司重庆银行投资在2024年6月30日计提减值拨备16.0百万港元[25] - 香港利得税支出增长至254.003百万港元,同比大幅增加62.9%[27] - 信贷减值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54.39亿港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72.92亿港元,同比增长34.1%[48][49] - 综合比率上升至94.4%,较去年同期93.1%恶化1.3个百分点[54] - 赔付比率升至51.9%,较去年同期45.4%上升6.5个百分点[54] - 费用比率改善至20.2%,较去年同期25.6%下降5.4个百分点[54] - 信贷减值亏损同比增长34%但较2024年下半年减少41%[61] - 一般保险业务综合比率微升至94.4%费用比率改善5.4个百分点[6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财资及环球市场业务净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8.5%,从65.07亿港元增至96.65亿港元[48][49] - 保险及投资业务非利息收入从9.20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3.64亿港元,同比增长157.0%[48][49] - 个人银行业务期间溢利从38.60亿港元增至48.49亿港元,同比增长25.6%[48][49] - 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运收入比例为73.1%,较去年同期77.2%下降4.1个百分点[53] - 保险保费收入总额达6.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94亿港元增长13.0%[53] - 汽车保险保费收入净额达1.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2亿港元增长22.9%[53] - 按揭保险保费收入净额激增至232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91.5万港元增长1112%[53] - 综合比率上升至94.4%,较去年同期93.1%恶化1.3个百分点[54] - 赔付比率升至51.9%,较去年同期45.4%上升6.5个百分点[54] - 费用比率改善至20.2%,较去年同期25.6%下降5.4个百分点[54] - 一般保险业务综合比率微升至94.4%费用比率改善5.4个百分点[62]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及其他地区营运收入从317.01亿港元增至390.37亿港元,同比增长23.1%[51] - 澳门地区除税前溢利从盈利6.73亿港元转为亏损1.34亿港元[5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银行成本对收入比率改善至45.0%,较去年同期48.5%下降3.5个百分点[53] - 平均股东资金回报率(年化)提升至9.2%,较去年同期8.5%增长0.7个百分点[53] - 贷款对存款比率微升至67.8%较2024年底的67.2%上升[60] - 成本对收入比率改善至43.3%较去年同期的47.8%下降[61] - 年率化平均总资产回报为1.2%平均股东资金回报为9.2%[63] - 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为18.2%整体资本充足比率为22.5%[63] - 公司宣布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1.16港元[56] - 减值贷款比率改善至3.12%较2024年底的3.21%下降[59] - 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将于2025年9月底前寄发印刷本给选择纸质通讯的股东[72] 其他财务数据 - 客户存款达2031.15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1.3%[7] - 总资产达2718.08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2.0%[7] - 每股基本盈利为4.41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4%[5]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加权平均股数319,112,928股计算[28] - 持作交易用途的证券总额增长至3,332.932百万港元,较期初2,006.353百万港元增长66.1%[30] - 客户贷款总额达139,489.360百万港元,较期初138,374.285百万港元增长0.8%[32] - 阶段3减值准备大幅增加至1,158.920百万港元,较期初872.989百万港元增长32.7%[32] - 公司贷款及垫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383.74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1394.89亿港元,增幅为11.15亿港元[35] - 物业投资贷款占比从16.7%下降至15.2%,未偿还结余减少18.14亿港元至212.52亿港元[33] - 个人住宅物业贷款占比从24.3%略降至23.7%,未偿还结余为330.53亿港元[33] - 信贷减值贷款占比从3.21%改善至3.12%,净额为31.91亿港元[35] - 逾期未偿还贷款总额占比从2.75%上升至2.93%,其中6个月以上至1年期逾期贷款大幅增长153.82亿港元[36] - 阶段3减值准备从8.73亿港元增加至11.59亿港元,增幅达28.59%[35]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从512.52亿港元增长至538.13亿港元,增幅为25.61亿港元[40] - 债务证券投资中政府类证券占比18.7%,金额为78.95亿港元[40] - 贸易融资贷款从49.02亿港元减少至45.96亿港元,占比从3.5%降至3.3%[33] - 收回抵押品价值从4.28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57亿港元,主要因物业类抵押品减少[39] - 以摊余成本列账的金融资产总额从355.62亿港元下降至336.22亿港元,减少5.4%[41] - 香港上市债务证券减少10.3%至115.47亿港元,非上市债务证券减少8.1%至78.05亿港元[41] - 减值准备增加36.3%至4.36亿港元,其中阶段1减值增加37.5%至4.28亿港元[41] - 政府债券持有量从2.30亿港元降至零,国库票据持有量减少38.6%至6.73亿港元[41] - 企业发行债务证券减少13.1%至171.88亿港元,银行及金融机构发行增加9.8%至139.60亿港元[41] - 其他账户及预提增加1.1%至95.08亿港元,其中保险合约负债增至14.44亿港元[42] - 保险业务流动资金增长5.2%至8.57亿港元[42] - 股东资金增长4.8%至362.90亿港元,保留盈利增加4.7%至283.95亿港元[43] - 监管储备从5.45亿港元减少16.4%至4.55亿港元[44] - 拟派股息从3.76亿港元略减至3.70亿港元[43] - 公司总资产从2665.23亿港元增至2718.08亿港元,同比增长2.0%[48][49] - 管理资产(投资目的)从101.49亿港元增至108.87亿港元,同比增长7.3%[48][49]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以312.9万港元购入11.8万股公司股份[70] - 员工薪酬政策及培训计划与2024年年报披露内容无重大变化[71]
EF Hutton Acquisition I(EFHT) - 2025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5-08-20 09:58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Washington, D.C. 20549 FORM 10-Q (Mark one) ☒ QUARTERLY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quarterly period ended June 30, 2025 or ☐ TRANSITION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____________ to ____________ Commission File Number: 001-41497 ECD AUTOMOTIVE DESIGN, INC. (Exact name of registrant as specified in its charter) Delaware 86-2 ...
ECD Automotive Design(ECDA) - 2025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5-08-20 09:58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Washington, D.C. 20549 FORM 10-Q (Mark one) ☒ QUARTERLY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quarterly period ended June 30, 2025 or ☐ TRANSITION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____________ to ____________ Commission File Number: 001-41497 ECD AUTOMOTIVE DESIGN, INC. (Exact name of registrant as specified in its charter) Delaware 86-2 ...
Yoshiharu (YOSH) - 2025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5-08-20 09:57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Washington, D.C. 20549 FORM 10-Q (Mark One) ☒ QUARTERLY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quarterly period ended June 30, 2025 ☐ TRANSITION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__________ to ___________ Commission File Number: 001-41494 YOSHIHARU GLOBAL CO. (Exact name of Registrant as specified in its charter) | Delaware | 5812 | 87-394 ...
Goldenstone Acquisition (GDST) - 2026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5-08-20 08:15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Washington, D.C. 20549 FORM 10-Q ☒ QUARTERLY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quarterly period ended June 30, 2025 OR ☐ TRANSITION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o GOLDENSTONE ACQUISITION LIMITED (Exact Name of Registrant as Specified in Charter) Delaware 001-41328 85-3373323 (State or Other Jurisdiction of Incorporation) (Commis ...
Goldenstone Acquisition Limited(GDSTU) - 2026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5-08-20 08:15
IPO及私募配售 - 公司于2022年3月21日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5,750,000个单位,每个单位价格为10.00美元[132] - 同时完成私募配售351,250个单位,总现金收益为3,512,500美元[133] - IPO及私募配售净收益共计58,362,500美元存入信托账户,每股净值为10.15美元[134] - 承销商获IPO现金折扣115万美元(占募资额2%),另有201.25万美元递延折扣存于信托账户待业务合并后支付[170] 业务合并延期及股东赎回 - 2023年3月14日公司存入信托账户575,000美元以延长业务合并期限三个月[143] - 2023年6月20日公司再次存入信托账户575,000美元进行第二次三个月延期[144] - 2023年9月21日股东批准修改公司章程,允许每月存入100,000美元延长业务合并期限,共九次延期至2024年6月21日[145] - 2024年6月18日股东批准第四次延期,3,395,590股普通股被赎回,约38.0百万美元(约每股11.20美元)从信托账户移除[147][148] - 2025年6月18日股东批准第五次延期,1,152,875股普通股被赎回,13,510,111美元(约每股11.72美元)从信托账户移除[149] - 公司已为第五次延期存入两次50,000美元到信托账户,将业务合并截止日期延长至2025年8月21日[149] - 业务合并延期条款要求每月向信托账户存入5万美元,最长可延至2026年6月21日[161] - 公司需在2025年8月21日前完成业务合并,否则将启动自愿清算程序[163] 信托账户及资本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信托账户剩余约5.1百万美元,公众流通普通股442,996股[14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运营账户现金仅4,224美元,较2025年3月31日的14,692美元下降,营运资本赤字达4,937,384美元(含应付赎回股东款项13,893,689美元)[1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营运资本及延期贷款余额为3,301,966美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9,769,660美元大幅下降[162] 季度净收入/亏损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净亏损235,827美元,主要由379,823美元组建运营成本、12,600美元特许税及38,277美元所得税构成,部分被信托账户利息收入194,873美元抵消[151] - 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净收入22,595美元,主要来自信托账户利息收入693,260美元,部分被515,363美元组建运营成本、12,300美元特许税及143,002美元所得税抵消[152] 现金流量活动 - 2025年第二季度运营活动现金流出185,468美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50,000美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入325,000美元[153] - 信托账户投资活动导致2024年第二季度现金流入38,447,855美元,含38,044,345美元赎回股东款项及653,510美元预估所得税支付[157] - 2025年第二季度融资活动现金流入325,000美元全部来自保荐人营运资本及延期贷款[158]
中通快递(0205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0 06:1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27.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9.8%至227.233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06.86亿元人民币[12] - 公司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0,685,970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2,723,272千元人民币,增长9.85%[6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0.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5] - 2024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0.378亿元人民币,2025年为39.316亿元人民币[11] - 公司净利润从2024年6月的41亿元减少1.4%至2025年6月的40亿元[36]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利润为人民币4,003,740千元(约合558,900千美元),同比下降1.43%[63] - 2025年调整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2.399亿元人民币(约5.9186亿美元),2024年为50.059亿元人民币[11] - 2025年上半年调整后净利润为43.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3%[5] - 2025年上半年调整后息税折摊前收益为72.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7%[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调整后每股美国存托股摊薄收益为5.18元,同比下降14.5%[5]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净收益为人民币4.92元(约合0.69美元),同比下降1.8%[63] - 2024年及2025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5.01元和4.92元,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4.90元和4.81元[9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170.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56.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9%[5] - 总营业成本从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40.634亿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170.897亿元,增长21.5%[29] - 营业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4,063,408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7,089,655千元人民币,增长21.52%[62] - 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6,622,562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633,617千元人民币,下降14.93%[62] - 2025年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为2.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8%[9] - 2025年上半年折旧费用为15.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9]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折旧费用为1,635,503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473,049人民币增长11%[85]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权激励费用及发行普通股相关支出为人民币223,263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305,155千元下降26.8%[67] - 2025年上半年商誉减值损失为8443万元人民币[9] - 2025年商誉减值8.443亿元人民币(约1.1786亿美元),2024年无商誉减值[11] - 商誉减值在2025年上半年发生84,431千元人民币的损失[62] - 公司商誉减值达8440万元,与2017年收购的核心货运代理业务相关[33] - 2024年股权投资减值67.282亿元人民币,2025年无股权投资减值[1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核心快递业务收入从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02.5亿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223.638亿元,增长10.4%,包裹量增加17.7%但包裹单价下降6.2%[25] - 快递服务收入占总收入92.9%,其中中转费占快递服务总收入的74.4%[24][25] - 直客收入(包括派送费)同比增加140.9%,主要由于电子商务退件增加[25] - 货运代理服务收入同比减少17.5%[26] - 物料销售及其他收入同比增加12.3%[27] - 2025年快递服务收入占比92.9%(21,106,041人民币/2,946,290美元),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78] - 2025年物料销售收入1,196,066人民币(166,964美元),同比增长12.3%[78] 运营效率 - 公司每日处理超过1亿张订单,通过智能路由算法优化运输时间和成本[19] - 2025年上半年分拣和运输的综合单位成本较2024年同期有所下降[19] - 干线运输成本同比增加1.8%,单位运输成本减少14.0%[29] - 分拣中心运营成本同比增加7.6%,但每单位运营成本下降7.1%,自动化分拣设备从515套增至690套[29] - 公司网络覆盖中国99%的城市和县区,拥有约6000位直接网络合作伙伴和31000个揽件/派件网点[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94个分拣中心、690条自动化分拣线和3900条干线线路[18] - 公司向网络合作伙伴收取的中转费包括固定面单费和基于重量/距离的浮动费用[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全年包裹量预计在388亿至401亿件区间,同比增长14%至18%[22] - 董事会批准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美国存托股及普通股0.30美元,派息比率为40%[58]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为每股0.30美元,总派付金额为239,926美元(1,718,732万元人民币)[107]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息派付为人民币2,023,602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3,600,516千元下降43.8%[67] - 公司于2025年1月在纽交所回购352,791股美国存托股,总代价634.19万美元,每股价格区间17.90-18.00美元[56][57] - 公司以平均每股24.13美元的价格回购了50,899,498股美国存托股,总回购金额达20亿美元[106] 现金流 - 2025年经营现金净额为4,531,184人民币(632,529美元),同比下降17.8%[69] - 2025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4,321,982人民币(603,324美元),其中短期投资支出占比最高达7,161,709人民币(999,736美元)[69] - 2025年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78,804人民币(52,880美元),主要因支付股息2,055,549人民币(286,944美元)[69] - 202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13,291,796人民币(1,855,463美元),同比增长26.1%[71] - 2025年购买物业及设备支出2,925,622人民币(408,401美元),同比增长10.5%[69] - 2025年长期投资到期仅252人民币(35美元),同比骤降99.7%[69] - 2025年非流动性受限制现金14,599人民币(2,038美元),同比微降0.6%[71]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从2024年6月的30亿元增至2025年6月的31亿元[48] 资产负债和权益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的32.1%降至2025年6月的31.5%[3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分别为132.918亿元、2270万元和132.325亿元[39]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92,340,330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94,620,760千元人民币,增长2.47%[59][6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465,442千元人民币略微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3,291,796千元人民币,下降1.29%[59] - 短期投资从2024年12月31日的8,848,447千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3,232,512千元人民币,增长49.55%[59]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12月31日的39,098,553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0,354,210千元人民币,增长3.21%[60]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东权益总额为人民币64,855,806千元,同比增长6.5%[67]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外币折算调整收益为人民币50,532千元(约合7,054千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损失人民币117,560千元有显著改善[63]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库存股回购金额为人民币46,555千元[67]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非控制性权益注资金额为人民币2,846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47,276千元下降94%[67] 关联交易 - 2025年关联交易收入来自中通云仓科技及其子公司为人民币222,316元,营业成本向中通供应链管理支付运输服务费为人民币326,501元[101] - 2025年来自中快(桐庐)未来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利息收入为人民币8,058元[101] - 应付关联方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2,766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31,294万元人民币(18,328万美元),降幅达35.2%[102] - 应收关联方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8,160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85,585万元人民币(11,947万美元),降幅达49.1%[104] - 非流动性应收关联方款项中,中快(桐庐)未来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贷款余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1,667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66,917万元人民币(51,219万美元),降幅为13%[104] - 中通云仓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应收关联方款项为67,802万元人民币(9,465万美元),年化利率为6.34%[104] - 中快(桐庐)未来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36个月贷款年化利率为5.0%,2025年6月30日本金余额为340,000万元人民币[108] - 应付关联方款项中,中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余额从118,874万元人民币降至71,964万元人民币(10,046万美元),降幅达39.5%[102] 公司治理 - 中通快递董事会成员包括主席赖梅松先生、执行董事王吉雷先生和胡红群先生、非执行董事刘星先生和许迪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魏臻先生、黄沁先生、Herman YU先生、高遵明先生和谢芳女士[112] - 公司未区分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职务,目前由赖梅松先生同时担任两项职务[52]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3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非执行董事,监督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54]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合并中期业绩,并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讨论[55] - 公司遵循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进行财务报告[113] - 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结构,符合上市规则定义[113] - ZTO ES Holding Limited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子公司[113] 员工和薪酬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23,913名,其中分拣员工占比最高达32.3%(7,716名),其次是运营支持及客户服务占比28.9%(6,918名)[49] - 2025年上半年员工薪酬成本为人民币15.90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7.178亿元下降7.4%[49] - 公司实施了现金激励计划及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ZTO ES),具体细节参见2024年年报[51] - 2024年及2025年高级职员及雇员获授股票奖励分别为1,205,483股和1,027,712股,对应普通股单位为6,027,415股和5,138,560股,激励费用分别为人民币183,175元和149,362元[91] - 2016年股权激励计划于2024年终止,计划上限为21,000,000股股份[92] - 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最高股份数目为30,000,000股A类普通股[93] - 2024年及2025年限制性股份单位分别为743,366份和454,997份,激励费用为人民币112,956元和66,127元[94] - 2024年3月22日授出916,200份购股权,行使价21.88美元,公允价值每股6.7美元[9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购股权为886,248份,加权平均剩余合约年期8.67年[96] - 2024年及2025年购股权激励费用总额分别为人民币9,024元和7,774元[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劳动纠纷,并持续投入员工培训计划[50] - 公司参加中国政府规定的各项社会保险计划,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及住房公积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