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企业(08347)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20: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益为345,788千港元,2024年为289,98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9.24%[5] - 2025年毛利为17,371千港元,2024年为14,27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1.69%[5] - 2025年其他收入为2,019千港元,2024年为5,49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63.25%[5] - 2025年经营溢利为465千港元,2024年亏损7,635千港元,扭亏为盈[5]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1,006千港元,2024年亏损8,861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88.65%[5] - 2025年年内亏损为825千港元,2024年亏损8,648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90.46%[5] - 2025年每股亏损为0.60港仙,2024年为6.29港仙,亏损幅度收窄约90.46%[5]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82.5万港元,2024年为864.8万港元[24] - 公司集团收益从2024年约2.9亿港元增加19.2%至2025年约3.458亿港元[31] - 公司收益从2024财年约290.0百万港元增加约55.8百万港元或约19.2%至2025财年约345.8百万港元[35] - 2025财年,柴油、船用柴油及润滑油销售收益分别约为340.6百万港元、3.4百万港元及1.8百万港元,分别占总收益约98.5%、1.0%及0.5%[35] - 公司2025财年净亏损约0.8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约8.6百万港元减少约7.8百万港元[32] - 公司毛利从2024财年约14.3百万港元增加约3.1百万港元至2025财年约17.4百万港元,毛利率分别稳定于4.9%及5.0%[38] - 其他收入从2024财年约5.5百万港元减少至2025财年约2.0百万港元[39] - 2025财年其他收益或亏损净亏损约2.6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约5.3百万港元减少[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行政开支为14,938千港元,2024年为14,266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71%[5] - 2025年融资成本为1,590千港元,2024年为2,147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5.94%[5] - 2025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9千港元,2024年为54千港元[19] - 2025年按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为140千港元,2024年为152千港元[20] - 2025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产生的亏损为2600千港元,2024年为4800千港元[20] - 2025年银行借款利息开支为1061千港元,2024年为1123千港元[20] - 2025年其他借款利息开支为529千港元,2024年为1024千港元[20] - 2025年董事薪酬为3582千港元,2024年为3307千港元[21] - 2025年其他员工薪金及福利为8216千港元,2024年为7399千港元[21] - 2025年已售存货成本为320512千港元,2024年为265315千港元[21]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回2734千港元,2024年确认2908千港元[21] - 2025年递延税项为181千港元,2024年为213千港元[21] - 2024及2025财年行政开支分别稳定于约14.3百万港元及14.9百万港元[40] - 其他营运开支从2024财年约5.3百万港元减少至2025财年约4.0百万港元[41] - 公司2025财年销售成本约为328.4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275.7百万港元增加约19.1%[3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柴油及相关产品销售收益为340,573千港元,2024年为284,891千港元[13] - 2025年船用柴油销售收益为3,423千港元,2024年为3,714千港元[13] - 2025年润滑油销售收益为1,792千港元,2024年为1,375千港元[13] - 2025年来自柴油、船用柴油及润滑油销售的收益分别占集团总收益约98.5%、1.0%及0.5%[31] - 2025财年,柴油、船用柴油及润滑油销售收益分别约为340.6百万港元、3.4百万港元及1.8百万港元,分别占总收益约98.5%、1.0%及0.5%[35]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香港地区业务收益为345,788千港元,2024年为289,980千港元[15] - 2025年香港非流动资产为21,482千港元,2024年为25,602千港元[16] - 2025年中国非流动资产为17,748千港元,2024年为17,831千港元[1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全年业绩,与2024年同期数据对比[4] - 2025年5月22日,公司附属公司收购机器代价110万港元,抵销应收款项120万港元,豁免余额10万港元[28] - 公司集团主要在香港进行柴油及相关产品销售及运输业务,2025年3月31日拥有八架柴油贮槽车车队等[30] - 集团与客户平均信贷期一般为3日至150日,与供应商平均信贷期最多为3至90日[25][2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不建议派付任何股息,2024年亦为零[23] - 2025年和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均为137,520千股[24]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为77,764千港元,2024年为102,975千港元[24]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为16,030千港元,2024年为18,764千港元[24]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6,413千港元,2024年为29,411千港元[2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2.0倍,高于2024年3月31日的约1.6倍[4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计息借款融资约146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720万港元;可用循环借款融资约2850万港元未动用,2024年3月31日为1780万港元[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银行及其他借款年利率介乎3.0厘至6.75厘,2024年3月31日为年利率介乎2.00厘至7.38厘[44] - 202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率约为16.0%,2024年3月31日为40.6%[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集团资本架构中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9070万港元,2024年约为9170万港元[4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已抵押银行存款约62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610万港元;投资物业约120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1460万港元等[5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共有26名雇员,2024年3月31日为28名;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总员工成本约为1210万港元,2024年约为1100万港元[51] - 公司于2017年3月23日根据GEM上市规则第5.28至5.29条成立审核委员会[5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崔志仁先生为审核委员会主席[5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公司股份结构无重大变动[4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集团未涉及任何衍生工具协议及未订立任何金融工具以对冲外汇风险[47] - 审核委员会建议续聘国卫为公司核数师,须经应届股东大会股东批准,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5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9] - 公司所有董事于公布日期均遵守有关规定交易标准及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60] - 自2017年3月23日至2025年3月31日,无购股权获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2025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权,公司可能授出涉及最多800万股股份的购股权[61] - 公司将在2025年8月11日举行股东大会,相关通告将寄发给股东[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采纳股东通讯政策并认为实施有效,将确保股东大会事项独立决议并以投票表决,结果适时公布[65] - 公司将维持公开有效的投资者沟通政策,适时提供集团业务最新资料[66] - 公布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方俊文、劳佩仪及陈志辉,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崔志仁、陆志聪及王安元[68] - 公布资料遵照联交所GEM证券上市规则刊载,董事对公布承担全部责任,确认资料准确完备无误导欺诈[69] - 公布将自刊登日期起至少连续7日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70] - 2025年客户A1贡献收益60,696千港元,占集团总收益超10% [17] - 2025年客户B1贡献收益36,906千港元,占集团总收益超10% [17]
生兴控股(01472)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9:4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益为194,780千港元,较2024年的116,469千港元增加67.2%[2] - 2025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58)千港元,较2024年的(825)千港元减少93.0%[2]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6,845)千港元,较2024年的(8,376)千港元减少18.3%[2]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9,095)千港元,较2024年的(6,356)千港元增加43.1%[2]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港仙)基本及摊薄为(0.91),较2024年的(0.64)增加42.2%[2] - 2025年土木工程收益为194,780千港元,2024年为116,469千港元[18] - 2025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为14,536千港元,2024年为13,366千港元[19]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1,320千港元,2024年为1,436千港元[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益约1.948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67.2%,股东应占亏损约910万港元,亏损增加43.1%[3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从六个项目确认收益及管理费收入,收益较上一年度增加因项目W61收益增加[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为1.9%,2024年为3.6%,毛利率下降因项目W61进度及成本上涨[3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约145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8.8%[39]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约为9,095,000港元,2024年约为6,356,000港元[2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融资成本为296千港元,2024年为130千港元[21] - 香港利得税按16.5%(2024年:16.5%)税率计提拨备,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百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2百万港元部分按16.5%征税[25]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2,250千港元,2024年为 - 2,020千港元[2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行政及经营开支约249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3.6%[39] - 2025年3月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少约1440万港元,用于项目W60、W61及W62[4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共有147名雇员,较2024年98名增加49名,员工成本约4940万港元,较2024年约4370万港元增加约570万港元[5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4月中标土木工程合约金额约4.42亿港元,合约期自2025年5月至2029年9月[35] - 2024年5月中标项目W61合约金额约5.6亿港元,2025年3月和5月中标项目W62和W63总合约金额11.1亿港元[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根据2025年3月和5月中标项目及运营计划,预计未来数年收益改善,但受市场波动影响[42]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23,743千港元,较2024年的16,218千港元有所增加[4] - 2025年流动资产为307,635千港元,较2024年的305,718千港元略有增加[4] - 2025年流动负债为34,950千港元,较2024年的17,873千港元有所增加[4] - 2025年流动资产净值为272,685千港元,较2024年的287,845千港元有所减少[4] - 2025年资产净值为293,933千港元,较2024年的303,028千港元有所减少[5]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4,186千港元,2024年为12,548千港元[31][33]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留款为26029千港元,2024年为11549千港元[3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870万港元,较2024年约4230万港元减少约1360万港元,已抵押银行存款约450万港元,较2024年约430万港元增加约20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融资约7500万港元,与2024年持平[4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0.2%,较2024年约0.4%下降[4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0亿股,每股0.01港元[45] 其他重要内容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及其他准则修订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预期影响损益表呈列及未来财务报表披露[11][12] - 建筑工程平均信贷期为30日[32] - 2025年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3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与2024年相同[58]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日至9月4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为符合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资格,股份过户文件须于8月2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地点[5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及销售库存股份情况[60] - 自2020年1月29日采纳购股计划以来,无购股获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2025年3月31日无未行使购股[61] - 公告日期,集团面临的所有申索均已解决,普通法人身伤害申索费用由保险承保,未作相关拨备[62] - 公司认识到高标准企业管治的价值和重要性,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仅董事会会议次数偏离规定,该年度仅召开三次会议[63]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证券交易行为守则[64] - 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标准守则,公司不知悉高级管理层有不遵守情况[65] - 公告所载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数字,已由核数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相符[66] - 公司遵照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蔡浩仁先生为主席,已审阅集团相关财务报表等[67] - 本公告刊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网站刊载[68]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赖伟先生及赖英华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梁以德教授、何大东先生、曾咏翘女士及蔡浩仁先生[70] - 公司2020年3月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7980万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悉数动用,原拟用于收购机器及设备、聘请员工、升级资讯科技系统和补充营运资金等[56][57]
华油能源(0125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9: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1,694.1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947.2百万元减少13.0%[2] - 公司2024年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56.2百万元,而2023年为溢利人民币16.7百万元[2] - 公司2024年经营亏损为人民币217,997千元,而2023年为经营溢利人民币54,013千元[6]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131元,而2023年为每股盈利人民币0.009元[6] - 公司2024年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291,355千元,而2023年为全面收入总额人民币29,983千元[7]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1,694,11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947,244千元人民币下降13%[19] - 公司2024年EBITDA为-10,83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69,295千元人民币显著恶化[21] - 公司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46,577千元人民币,而2023年盈利21,550千元人民币[23] - 公司总营收从2023年的1,947,244千元下降至2024年的1,694,119千元,同比下降13%[25] - 公司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16.941亿元,较2023年减少2.531亿元或13.0%[45] - 公司2024年亏损人民币2.636亿元,2023年盈利人民币880万元[44]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131元,2023年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009元[40] - 公司2024年度亏损为人民币263.6百万元,相比上年度溢利人民币8.8百万元[78] - 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56.2百万元,相比上年度溢利人民币16.7百万元[7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人民币31,205千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31,146千元略有增加[6] - 已付所得税从2023年的11,456千元增至2024年的14,313千元,同比增长24.9%[8]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12,772千元增至2024年的17,008千元,增长33.2%[36] - 公司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为人民币6.415亿元,较上年增加0.143亿元或2.3%[67] - 公司2024年材料成本为人民币5.02亿元,较上年减少0.472亿元或8.6%[66] - 公司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0.817亿元,较上年增加0.301亿元或58.3%[72] - 公司2024年折旧及摊销为人民币0.552亿元,较上年减少0.16亿元或22.5%[70] - 公司2024年其他经营成本为人民币2.171亿元,较上年增加0.338亿元或18.4%[73] - 公司2024年运输成本为人民币0.294亿元,较上年减少0.044亿元或13.0%[6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油藏分部2024年收入为816,84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9] - 完井分部2024年收入大幅下降41%至280,837千元人民币[19] - 钻探分部2024年EBITDA为-34,705千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75,731千元人民币[21] - 钻探业务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损失13,503千元人民币[21] - 公司油藏板块2024年收入增长4.2%至人民币8.168亿元,其中中国区域增长12.6%至人民币5.439亿元[47] - 公司钻井板块2024年收入下降9.9%至人民币4.625亿元[45] - 公司完井板块2024年收入大幅下降41.2%至人民币2.808亿元[45] - 钻井服务板块总收入为462.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9%,其中中国收入191.3百万元人民币(占比41.4%)同比下降23.3%,海外收入271.2百万元人民币(占比58.6%)同比上升2.7%[48][49] - 完井服务板块总收入为280.8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2%,其中中国收入175.3百万元人民币(占比62.4%)同比下降26.0%,海外收入105.6百万元人民币(占比37.6%)同比下降56.2%[50][51] - 其他板块总收入为133.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1%,其中中国收入133.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1.8%,海外收入从61.9百万元人民币降至0[52][53] - 中国钻井服务收入下降主要因客户投资缩减导致陆地钻井业务减少[49] - 海外完井服务收入下降主要因印尼、土库曼斯坦工具业务量减少及哈萨克斯坦极端天气影响压裂业务[51] - 中国其他板块收入增长21.8%得益于新疆天然气销售业务增加[53] - 海外其他板块收入归零因加纳附属公司转为合营企业[53]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营收占比最高,2024年为1,044,354千元,占总额的61.7%,但同比下降3.2%[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及其关联方贡献收入1,281,676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76%[20] - 公司在中国西部地区的附属公司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其他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37] - 公司在新加坡的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7%,哈萨克斯坦为20%,加拿大为25%[37][42] - 公司海外业务覆盖中亚、东南亚、北美及中东,面临能源绿色转型与技术升级挑战[5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继续实施「一主两辅」升级策略,坚守油服主业并拓展海内外市场[97] - 公司将持续加大技术领域投入,提升综合能源技术解决方案能力[97] - 公司推进成本控制,引入先进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以实现降本增效[97] - 公司将持续建立长效ESG管理机制,深度融合ESG理念于企业决策及运营全过程[98]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吴东方先生同时担任,董事会认为此举可确保领导及经营的一致性[105] - 公司未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3年:无)[99] - 公司委任中正天恒会计师事务所为核数师,任期自2025年3月31日起至股东周年大会日期止[100] 现金流 - 经营产生的现金从2023年的153,561千元降至2024年的40,692千元,同比下降73.5%[8]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从2023年的53,736千元降至2024年的22,225千元,同比下降58.6%[8] - 借款所得款项从2023年的591,528千元增至2024年的677,432千元,同比增长14.5%[8] - 偿还借款从2023年的630,414千元降至2024年的539,555千元,同比下降14.4%[8] - 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的303,180千元增至2024年的389,230千元,同比增长28.4%[8] - 公司现金和银行存款增加人民币99.8百万元或30.7%,至人民币425.4百万元[87] 资产和负债 - 公司2024年总资产为人民币2,508,665千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911,207千元减少13.8%[4] - 公司2024年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418,577千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509,217千元减少6.0%[5] - 公司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579,259千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651,854千元减少11.1%[4] - 公司2024年存货为人民币529,122千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656,583千元减少19.4%[4] - 公司2024年总资产为2,508,66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下降14%[22][23]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3年的527,012千元减少至2024年的458,159千元,降幅13.1%[25] - 合约负债从2023年的44,190千元增至2024年的58,188千元,增长31.7%[26] - 贸易应收账款净额从2023年的956,954千元下降至2024年的651,570千元,降幅31.9%[30] - 未履行长期服务合约总额从2023年的1,342,244千元增至2024年的1,452,742千元,增长8.2%[29] - 贸易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从2023年的777,453千元下降至2024年的557,385千元,降幅28.3%[33] - 预付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3年的272,316千元增至2024年的310,988千元,增长14.2%[32]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人民币47.1百万元或11.6%,至人民币359.9百万元[80] - 使用权资产减少人民币9.6百万元或17.2%,至人民币46.2百万元[81] - 存货减少人民币127.5百万元或19.4%,至人民币529.1百万元[85] - 合约资产、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减少人民币351.8百万元或33.9%,至人民币686.6百万元[86] - 资本负债比率从40.3%上升至63.8%,增加23.5%[87]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减少人民币277.8百万元或21.4%,至人民币1,022.3百万元[88]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4年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售后租回的租赁负债)[12]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主要在中国及海外从事油田勘探开发及新能源业务[9] - 公司股份于2011年12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9] - 公司采用历史成本法编制财务报表,部分金融资产除外[1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添置为23,35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4,777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22][23] - 全球能源市场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显著,可再生能源增长强劲,传统能源价格波动[54] -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深化能源战略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涵盖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融合及跨境管道互联互通等领域[56] - 2024年中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约15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近1.6万亿立方米,全国油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4.12亿吨[57] - 2024年油气行业CCUS年封存能力突破1500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57] - 公司在伊拉克中标某油田录井服务合同,进一步延伸在伊拉克的业务领域[56] - 公司在印度尼西亚中标自主钻机第三方钻井服务合同,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56] - 2024年公司在新疆市场中标某新客户三口井的泥浆总包合同[57] - 公司在土库曼斯坦某气田的钻井项目中,平均机械钻速提升2.81倍,创区域钻井记录新高[59] - 公司在新加坡全球研发中心获得第四版API认证,标志井下完井工具领域技术取得新突破[56] - 公司与哈里伯顿公司缔结战略伙伴关系二十周年,合作期间显著提高钻完井速度与成功率[56] - 公司在川渝市场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完成2024-2025年度天然气井绳索试井作业技术服务合同签约[58] - 公司2024年员工总数减少394人至3,805人,较上年下降9.4%[62] - 公司2024年完成716场次培训,累计100,917课时,覆盖13,982人次[63] - 坚戈对人民币汇率总体下降10.8%,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升1.5%[93] - 公司签订采购合同购置油田作业设备,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19,900,000元(约港币21,581,550元)[101] - 公司审核委员会及核数师已审阅2024年度合并财务报表[107] - 公司2024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已与核数师中正天恒核对一致,包括合并财务状况表、合并收入表、合并全面收益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注[108] - 公司2024年度业绩公告已发布于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及公司网站(www.sptenergygroup.com)[109] - 公司股份自2025年4月1日上午9时起暂停买卖,并申请于2025年6月30日上午9时恢复买卖[110]
宏基资本(0228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9: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内亏损2.24亿港元,2024年为1.67亿港元[2][3]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内亏损6998.2万港元,2024年为920.3万港元[2][3] - 2025年年内亏损2.94亿港元,2024年为1.76亿港元[2][3][4][5] - 2025年每股亏损74.9港仙,2024年为46.3港仙[4] - 2025年出售已竣工物业收益7.0773亿港元,2024年为9.259亿港元,占集团收益超10%[13] - 2025年分销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收益为0,2024年为601.9万港元[13] - 2025年资产、投资及基金管理收入367.8万港元,2024年为473.4万港元[13]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7445.1万港元,2024年为1.03343亿港元[13] - 2025年物业发展营运分部溢利542.1万港元,资产、投资及基金管理亏损1476.5万港元,分销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亏损148.8万港元[19] - 2025年公司开支3723.2万港元,公司收入495.2万港元,融资成本980万港元[19] - 2025年摊占联营公司业绩亏损1.13198亿港元,摊占合营公司业绩亏损9092.1万港元[19] - 2025年合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拨回3320万港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2.23831亿港元[19] - 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1.64688亿港元[20] - 2025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74,451千港元,较2024年的103,343千港元下降约27.96%,其中香港、中国、美国收益分别为3,678千港元、0千港元、70,773千港元[24] - 2025年其他收益为4,934千港元,较2024年的6,718千港元下降约26.56%,主要包括提供贷款利息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24] - 2025年汇兑亏损净额为1,728千港元,较2024年的3,923千港元有所减少;出售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为18千港元,2024年为0千港元[25] - 2025年融资成本为9,800千港元,较2024年的12,869千港元下降约23.85%,其中银行贷款利息开支为10,577千港元,资本化借贷成本年利率约为6.4%(2024年:4.0%)[25] - 2025年所得税抵免(开支)为109千港元,较2024年的2,275千港元下降约95.21%,主要包括本期税项、过往年度超额拨备、递延税项等[27]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为99.7万港元,2024年为104.5万港元;2025年亏损6998.2万港元,2024年亏损920.3万港元[31]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亏损2025年为0.563港元,2024年为0.439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亏损2025年为0.186港元,2024年为0.025港元[37]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益为7400万港元,2024年为1.03亿港元;毛利为800万港元,毛利率为11.1%,2024年毛亏2800万港元,毛亏率27.3%[55] - 2025年集团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2.94亿港元,2024年为1.76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81亿港元,2024年为1.74亿港元[55] - 2025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为74.9港仙,2024年为46.3港仙[5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成本为0千港元,较2024年的5,210千港元下降100%;已确认出售物业成本为62,173千港元,较2024年的105,600千港元下降约41.12%[26] - 2025年雇员福利开支为30,979千港元,较2024年的32,712千港元下降约5.29%;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11,730千港元,较2024年的5,041千港元增加约132.69%[2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出售已竣工物业收益7.0773亿港元,2024年为9.259亿港元,占集团收益超10%[13] - 2025年分销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收益为0,2024年为601.9万港元[13] - 2025年资产、投资及基金管理收入367.8万港元,2024年为473.4万港元[13]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7445.1万港元,2024年为1.03343亿港元[13] - 2025年物业发展营运分部溢利542.1万港元,资产、投资及基金管理亏损1476.5万港元,分销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亏损148.8万港元[19]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74,451千港元,较2024年的103,343千港元下降约27.96%,其中香港、中国、美国收益分别为3,678千港元、0千港元、70,773千港元[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受市场气氛薄弱等影响,加快套现香港及海外重建项目,致力于收购及发展前景项目[53] - 公司通过审慎建立及管理资产、投资及基金管理业务加强经常性收益来源,寻找房地产发展及共同投资机会[5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资产净值1.54港元,2024年为2.29港元[2] - 2025年3月31日银行存款及现金约6400万港元,2024年为1.01亿港元[2] - 2025年投资物业为270万港元,2024年为1.55亿港元[6] - 2025年非流动负债9208.2万港元,2024年为2260.2万港元[7]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5.79亿港元,2024年为8.61亿港元[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5年度末期股息[2] - 2025年3月31日现有合约余下履约责任交易价总额16.9万港元,2024年为7487.6万港元[14] - 2025年集团综合资产总值为813,398千港元,较2024年的1,147,602千港元下降约29.12%;综合负债总额为256,611千港元,较2024年的296,131千港元下降约13.34%[21] - 2025年非流动资产总计208,379千港元,较2024年的575,768千港元下降约63.81%,其中香港、中国、美国分别为190,152千港元、8千港元、3,280千港元[24] - 2025年3月31日分类为持作出售的资产为1.19883亿港元,与分类为持作出售的资产相关的负债为5116.6万港元[32] - 2025年银行融资9605.4万港元已动用5105.4万港元,全部银行贷款须一年内偿还[32][35] - 2025年和2024年均无股息支付或宣派,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5年度股息[39] - 2025年投资物业年末估值为270万港元,2024年为1.545亿港元[40] - 2025年3月31日应占联营公司权益为6742.3万港元,2024年为1.78766亿港元;提供贷款为4704万港元,2024年为4000万港元[41] - 2025年3月31日应占合营公司权益为1.34939亿港元,2024年为2.05096亿港元[41] - 2025年已收联营公司股息31.2万港元,已收合营公司股息167.8万港元[41] - 2025年3月31日应收合营公司款项2.83116亿港元免息、无抵押且无固定还款期,2024年该款项为120万美元(约941.8万港元),年利率5.5%,2025年已结清[43] - 2024财年可维莱集团财务表现不理想减值3320万港元,2025年出售该集团获现金代价1.2亿港元,减值拨回3320万港元[43] - 2025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1195.7万港元,2024年为2227.7万港元,平均信贷期90日[44] - 2024年3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98.3万港元,其中1 - 30日94.9万港元,90日以上3.4万港元[45] - 2025年3月31日银行贷款流动负债7862.7万港元,非流动负债8864.5万港元,2024年分别为25757.1万港元和1852.2万港元[46] - 2025年3月31日投资物业为0,2024年为1.522亿港元;楼宇为0,2024年为3321.3万港元;待售物业为3.33457亿港元,2024年为1.01859亿港元[48] - 2025年3月31日银行融资8864.5万港元已动用,2024年银行融资2.375亿港元中已动用1.85亿港元,2024年未满足一项财务契诺,2025年更新协议[48][49] - 2024年3月31日香港银行贷款按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加年利率1.8% - 2.3%计息,2025年澳门银行贷款按借款银行所厘定最优惠利率计息,美国银行贷款年利率3.8% - 7.5%[50] - 2024年7月23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就收购Cosmo Kingdom Holdings Limited 100%股权订立买卖协议,截至2025年3月31日尚未完成[57][58] - 2024年12月3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独立第三方就出售宏基资本大厦部分楼层及停车位订立临时协议,2025年4月17日获独立股东批准,2025年3月31日尚未完成[58] - 集团房地产投资涉及多个项目,如Winston项目、Monterey Park Towne Centre项目等,权益比例从3.55% - 100%不等[62][63] - 集团其他投资包括格利来建材有限公司等,权益比例分别为87%、43.5%、50%[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香港谢斐道项目超79%可售单位、黄竹坑项目超71%可售单位及停车位已售出交付[6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债务总额占资产总值比率为26.8%(2024年:24.1%),净资产负债比率为26.7%(2024年:20.3%),债务净额为1.55亿港元(2024年:1.75亿港元)[7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总额(不包括与分类为持作出售的资产直接相关的银行贷款)为1.67亿港元(2024年:2.76亿港元)[7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为6.05亿港元(2024年:5.72亿港元),流动负债为1.65亿港元(2024年:2.74亿港元),流动比率上升至3.68(2024年:2.09)[74] - 报告期末,公司就若干间接附属公司及一间联营公司获授银行融资分别发出金额为1.88645亿港元(2024年:1.54233亿港元)及1260万港元(2024年:1260万港元)的担保[75] - 相关银行融资已获该等附属公司及该联营公司分别动用1.19699亿港元(2024年:9109.3万港元)及1108.8万港元(2024年:1159.2万港元)[75] - 公司就若干间接附属公司获授银行融资发出的1.88645亿港元担保中,有1亿港元与分类为「与分类为持作出售的资产相关的负债」的银行贷款有关,该银行贷款已动用3105.4万港元[75] - 集团在不丹投资的普纳卡山谷精品度假村有24间套房,由RS Hospitality运营[69] - 香港宏基资本大厦两个楼层及若干停车位出售套现交易于2025年4月底完成[67] - 合营公司Quarella Holdings Limited出售全资附属公司可维莱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交易详情于2025年4月9日公告[7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20名,较2024年的22名减少2名[80] - 本年度雇员薪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为3100万港元,较2024年的3300万港元减少200万港元[80] - 2025年4月9日,集团合营公司出售股权,集团收取1.2亿港元现金代价[81] - 2025年4月30日,集团附属公司出售物业,总现金代价约1.63526亿港元[82] - 2024年7月23日收购股权,截至2025年3月31日支付首笔分期付款280万港元,交易于2025年4月30日完成[82] - 2025年5月30日,集团附属公司收购物业,代价约4759.4万港元,以抵销贷款及利息结清[83]
伟工控股(0179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9:3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从2024年约11.604亿港元降至2025年约10.587亿港元,减幅约1.017亿港元或约8.8%[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2024年约60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740万港元,增幅约140万港元或约23.3%[2] - 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为约0.9港仙,2024年约0.8港仙[2] - 2025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1058674千港元,2024年为1160370千港元,同比下降8.76%[12][13][16][17] - 2025年年内溢利为7386千港元,2024年为6001千港元,同比增长23.08%[12][13] - 2025年客户A收益为393728千港元,2024年为239679千港元,同比增长64.28%[15] - 公司收益从2024年的约11.604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10.587亿港元,减幅约1.017亿港元或8.8%[32] - 屋宇建造服务收益从2024年的约7.26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9.198亿港元,增幅约1.938亿港元或26.7%[33] - 装修及维修工程服务收益从2024年的约4.344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1.389亿港元,减幅约2.955亿港元或68.0%[34] - 纯利从2024财年约600万港元增至2025财年约740万港元,增幅约140万港元或约23.3%,纯利率从0.5%升至0.7%[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从2024年约4510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3750万港元,减幅约760万港元或约16.9%[2] - 毛利率从2024年约3.9%降至2025年约3.5%[2] - 2025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为11410千港元,2024年为3540千港元,同比增长222.32%[12][13][19] - 2025年财务成本为447千港元,2024年为272千港元,同比增长64.34%[12][13][20]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744千港元,2024年为883千港元,同比下降15.74%[12][13][21] - 公司毛利从2024年的约4510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3750万港元,减幅约760万港元或16.9%;毛利率从3.9%降至3.5%[36] - 装修及维修工程服务2025财年毛损约560万港元,2024财年毛利约189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4.4%降至毛损率约4.0%[38] - 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从2024财年约350万港元增至2025财年约1140万港元,增幅约790万港元或约225.7%[39] - 行政开支从2024财年约4150万港元减至2025财年约4040万港元,减幅约110万港元或约2.7%[40] - 财务成本从2024财年约27.2万港元增至2025财年约44.7万港元,增幅约17.5万港元或约64.3%[41] - 所得税开支从2024财年约90万港元减至2025财年约70万港元,减幅约20万港元或约22.2%,实际税率从12.8%降至9.2%[4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屋宇建造服务收益从2024年的约7.26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9.198亿港元,增幅约1.938亿港元或26.7%[33] - 装修及维修工程服务收益从2024年的约4.344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1.389亿港元,减幅约2.955亿港元或68.0%[34] - 装修及维修工程服务2025财年毛损约560万港元,2024财年毛利约189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4.4%降至毛损率约4.0%[38]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96.6万港元,2024年为705.5万港元[5] - 2025年合约资产及贸易应收款项为3.44295亿港元,2024年为3.89692亿港元[5]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留金为1.48533亿港元,2024年为1.76184亿港元[5] - 2025年资产净额为2.76197亿港元,2024年为2.78329亿港元[5] - 2025年总资为537329千港元,2024年为594187千港元,同比下降9.57%[12][13] - 2025年总负债为261132千港元,2024年为315858千港元,同比下降17.32%[12][13] - 2025年分配至余下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总额为1481485000港元,2024年为1889064000港元,同比下降21.57%[18] - 2025年合约资产及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344,295千港元,较2024年的389,692千港元有所下降[25] - 2025年五大贸易应收款项结余占总额的95.3%,2024年为92.8%;2025年应收最大债务人款项占总额的25.4%,2024年为49.8%[26]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留金总额为148,533千港元,2024年为176,184千港元[27] - 2025年3月31日有177名全职及1名兼职雇员,2024年为210名全职及2名兼职,2025和2024财年总员工成本分别约为9170万和9660万港元[44] - 2025年3月31日资本承担约950万港元,2024年为零[46] - 2025和2024年3月31日或然负债分别约为1.171亿和4980万港元,部分由抵押存款担保[47] - 2025和2024年3月31日流动比率分别约为1.9倍和1.8倍,抵押存款等分别约为1.368亿和1.117亿港元[49]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1.2港仙,与2024年相同,派息率约130%(2024年约160%)[2] - 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年内溢利7386000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93204000股计算,2024年基于年内溢利6001000港元及相同股数计算[22] - 公司2025年和2024年已付及建议末期股息均为每股普通股1.2港仙,分别合计9,600,000千港元和9,518,000千港元[2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手头有6宗主要项目,已完成5宗主要项目,各项目获授合约金额均为1000万港元或以上[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成功获授两份大型合约,总额约5.749亿港元;之后又获授两份合约,总额逾10亿港元[30] - 2025年8月27 - 2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末期股息预计9月10日派付[5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年初及年末均持有679.6万股,该年度无股份授予参与者[5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股份[58] - 2025年2月14日附属公司订立收购物业临时协议,3月6日签正式协议,4月15日完成收购,代价1050万港元[59] - 2025年3月31日后,集团获两份额外合约,总额逾10亿港元[5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公告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主席与行政总裁由曾家叶先生兼任偏离规定[60][6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公告日,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2] - 集团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经审核委员会审阅[63]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将于2025年7月前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出[65] - 2025年6月27日起,曾家叶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成员,陈乐雯获委任,变动7月1日生效[66]
现恒建筑(0150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9:35
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5年收益为27.36亿港元,较2024年的38.3102亿港元下降28.58%[4] - 2025年毛利为23.4万港元,较2024年的701.6万港元下降96.66%[4] - 2025年经营亏损为1869.3万港元,较2024年的1256.5万港元增加48.77%[4]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1869.3万港元,较2024年的1271.1万港元增加47.06%[4] - 2025年年内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891.1万港元,较2024年的1285.5万港元增加47.11%[4] - 2025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2.3港仙,较2024年的1.5港仙增加53.33%[4] - 2024/25财年,公司10个项目贡献收益约27360万港元、毛利约2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的38310万港元和700万港元减少,毛利率从1.8%降至0.1%[30] 其他财务数据(同比)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41万港元,较2024年的27.4万港元增加49.63%[5] - 2025年流动资产为3.68665亿港元,较2024年的3.9499亿港元下降6.66%[5] - 2025年流动负债为1.26406亿港元,较2024年的1.33684亿港元下降5.44%[5] - 2025年资产净值为2.42669亿港元,较2024年的2.6158亿港元下降7.23%[5] - 2025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407.2万港元,2024年为5034.8万港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0035万港元,2024年为11389.2万港元[21][2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履约保证的或然负债为5852.4万港元,2024年为11222.9万港元[2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2.9,2024年为3.0;资产负债率为5.4%,2024年为5.0%[3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7300万港元,2024年为7860万港元,其中受限制银行结余分别为4160万港元和4390万港元[3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本架构包括2.427亿港元权益及1300万港元债项[32] 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完工合约金额4.164亿港元的6个项目全在建,2024/25财年未获授新项目[2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会决议2025年3月31日不宣派任何股息,2024年亦无[25]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4/25财政年度末期股息[38]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47名全职雇员,2024年为48名[3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资本承担和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34][36]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9日至9月12日暂停办理股东名册登记[39] - 本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40] - 董事会不知悉2025年3月31日后至公布日期的重大事项[41] - 公司上市后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仅偏离C.2.1条[43] - 刘伯文先生同时担任主席及行政总裁[4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并审阅年度综合财务报表[44] - 各董事确认本年度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标准守则[45]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核对初步公布与草拟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46] - 截至2025年6月27日,董事会含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0]
快意智能(0804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9: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085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约3.456亿港元减少约10.7%[5] - 本年度集团毛利约140万港元,上一年度约1200万港元[5]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约264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1450万港元增加约81.6%[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约为7.77港仙,2024年为4.28港仙[6] - 2025年客户合约收益为308,502千港元,2024年为345,630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下降约10.74%[24] - 2025年装修工程收益为239,837千港元,2024年为255,786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下降约6.23%[24] - 2025年翻新工程收益为61,183千港元,2024年为85,776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下降约28.67%[24] - 2025年Nano - AM及维修服务收益为2,761千港元,2024年为2,390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增长约15.52%[24] - 2025年保养服务收益为1,891千港元,2024年为1,678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增长约12.69%[2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为26,803千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为14,547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亏损增加约84.25%[29][30]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所用亏损为 - 26419千港元,较2024年的 - 14545千港元亏损扩大81.64%,所用普通股数目均为340000千股[39] - 公司2025年度收益约3.085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3.456亿港元减少约10.7%[63] - 2025年度装修工程收益约2.398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2.558亿港元减少约6.3%[64] - 2025年度翻新工程收益约6120万港元,较2024年度约8580万港元减少约28.7%[64] - 整体毛利由2024年度约1200万港元减少约1060万港元或88.6%至2025年度约140万港元[6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服务成本约3.071亿港元,2024年约3.336亿港元[8]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622.6万港元,2024年为减值亏损拨回约92.2万港元[8] - 2025年行政开支约2004.9万港元,2024年约1914.7万港元[8] - 2025年融资成本约179.5万港元,2024年约240.4万港元[8] - 2025年除税前亏损相关的总劳工成本为44972千港元,较2024年的39308千港元增长14.41%[37] - 2025及2024年度贸易应收款项等减值亏损分别约为630万及500万港元,增加约25.5%[70] - 2025及2024年度行政开支分别约2000万及1910万港元,增加约4.7%[71] - 2025及2024年度融资成本分别约为180万及240万港元,减少约25.3%[72] - 2025年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信贷亏损拨备为7144千港元,较2024年的918千港元增长678.21%[4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客户合约收益为308,502千港元,2024年为345,630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下降约10.74%[24] - 2025年装修工程收益为239,837千港元,2024年为255,786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下降约6.23%[24] - 2025年翻新工程收益为61,183千港元,2024年为85,776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下降约28.67%[24] - 2025年Nano - AM及维修服务收益为2,761千港元,2024年为2,390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增长约15.52%[24] - 2025年保养服务收益为1,891千港元,2024年为1,678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增长约12.69%[24] - 本年度集团获授四项大型装修项目,去年为十一项,合约总额约2.463亿港元,去年为4.804亿港元,本年度贡献收入约3770万港元,去年为1.483亿港元[59] - 2023年集团获得Nano - AM独家销售牌照,用于表面消毒、建筑及船艇保护涂料[60] - 凭借Nano - AM牌照公司开拓海事维修及维护业务,董事会认为其在装修及翻新项目有应用潜力[61] - 集团收益主要来自装修、翻新及Nano - AM应用服务[62] - 2025年度装修工程收益约2.398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2.558亿港元减少约6.3%[64] - 2025年度翻新工程收益约6120万港元,较2024年度约8580万港元减少约28.7%[64]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香港地区客户合约收益为305,672千港元,2024年为345,630千港元,2025年较2024年下降约11.56%[24] - 2025年中国内地客户合约收益为2,830千港元,2024年为0千港元[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决定延长所得款项净额用途的预期时间表,因全球宏观经济前景不确定,公司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初始预期时间(2024年3月31日)前未悉数使用所得款项净额[79]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2024年:无)[38]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10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17年3月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8年2月14日于联交所GEM上市[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总额为5,572千港元[3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减值亏损总额为6,292千港元[3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总额为3393千港元,折旧支出总额为2895千港元,减值亏损总额为5015千港元[34]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7093千港元,较2024年的5014千港元增长41.46%[35] - 2025年其他收入及(亏损)/收益净额为 - 32千港元,较2024年的32千港元减少200%;2025年融资成本为1795千港元,较2024年的2404千港元减少25.33%[36] - 2025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8348千港元,较2024年的43383千港元减少34.65%[40] - 2025年其他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为167千港元,较2024年的1千港元增长16600%[43] - 2025年合约资产为81662千港元,较2024年的91651千港元减少10.89%[45] - 2025年3月31日客户就合约工程持有的保证金约1929.6万港元,2024年为4202万港元,其中约1009.6万港元预计12个月后收回或结清,2024年为1895.9万港元[46] - 2025年已确认合约资产信贷亏损拨备年末为176.4万港元,2024年为169.8万港元;2025年合约负债为2738.6万港元,2024年为1373.8万港元[49] - 2025年报告期内已确认收益中与结转合约负债相关金额为895.7万港元,2024年为1142.6万港元[52] - 2025年预计确认收益中与初始预期期限超一年合约相关金额为2738.6万港元,2024年为1373.8万港元[53] - 2025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023.2万港元,2024年为3485.4万港元[54] - 公司法定股份数目为10000000千股,金额为100000千港元;已发行并缴足股份数目为340000千股,金额为3400千港元[5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120万港元,2024年为2330万港元[76] - 流动比率由2024年3月31日约2.4倍下降至2025年3月31日约1.8倍[76] - 资本负债比率由2024年3月31日的70.7%减少至2025年3月31日约68.4%[76] - 2025年3月31日以外币计值的金融资产余额微不足道,公司无重大外汇风险,无外币对冲政策[8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人寿保险保单投资公允价值为370万港元,作为银行融资抵押,与2024年持平[81] - 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资本承担[8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73名雇员,较2024年的80名减少;2025年度劳工成本约为4500万港元,较2024年的约3930万港元增加[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88]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基于GEM上市规则附录C1订立,但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C.2.1[92] - 2022年3月28日后,因郑曾富先生身兼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公司偏离守则条文C.2.1,但董事会认为此安排便于执行业务策略[93] - 公司采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准则,所有董事确认本年度遵守该准则[94] - 直至公告日期,董事未注意到2025年3月31日后公司业务或财务表现的重大事项[90] - 2025年3月31日,郑曾富先生和廖莉莉女士分别拥有公司147,900,000股股份,股权占比43.50%[95] - 2025年3月31日,徐启泰先生拥有公司12,800,000股股份,股权占比3.76%[95] - 2025年3月31日,梁耀彰教授拥有公司2,700,000股股份,股权占比0.79%[95] - 2025年3月31日,张江红女士拥有公司385,000股股份,股权占比0.11%[95] - 2025年4月11日,Advance Goal向潘志鸿先生出售5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4.71%[96][99] - 2025年3月31日,Advance Goal、郑曾伟先生和周小山女士分别拥有公司147,900,000股股份,股权占比43.50%[98] - 2025年3月31日,陈逸松先生拥有公司53,030,000股股份,股权占比15.60%[98] - 2025年3月31日,梁显庭先生拥有公司17,775,000股股份,股权占比5.22%[98] - 本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参与使董事等拥有认购证券权利的安排[100] - 本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股份[101] - 公司控股股东于2018年1月19日订立不竞争契据,本年度无违反情况[102] - 审核委员会有三名成员,已审阅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年度业绩[103] - 先机会计师行有限公司核对本年度集团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但不构成核证服务[104]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0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105] - 公司于2025年9月5日至9月1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07] - 公司2025年年报将寄发股东并在公司网站刊出[108] - 公告日期公司有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9] - 公告将在联交所网站保留至少七天并登载于公司网站[110]
富士高实业(00927)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9: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9.256亿港元,下跌6.7%(2024年为9.925亿港元)[6] - 本年度毛利率26.6%,上升8.9个百分点(2024年为17.7%)[6]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610万港元,下跌310.3%(2024年溢利1720万港元)[6] - 每股基本亏损8.5港仙(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4.0港仙)[6] - 2025年经营溢利1716.6万港元,2024年为4422.7万港元[7] - 2025年年内溢利28.7万港元,2024年为4710.4万港元[7] - 2025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对外收入526,511千港元,2024年为649,191千港元;配件及零件对外收入2025年为399,049千港元,2024年为343,330千港元[17] - 2025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9,457千港元,2024年为57,860千港元[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6.85331亿港元收入来自四名客户,2024年约6.43354亿港元来自三名客户[18] - 2025年来自香港对外客户收入约8.56909亿港元,2024年约9.70549亿港元;来自中国对外客户收入2025年约6865.1万港元,2024年约2197.2万港元[19] - 2025年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亏损36,108千港元,2024年溢利17,168千港元;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8.5港仙,2024年盈利4.0港仙[24] - 2025年公司收入约925,600,000港元,同比减少约6.7%;毛利约246,600,000港元,增加约40.1%;毛利率升至约26.6%(2024年约17.7%)[29] - 因和解协议现金支付约90,700,000港元,2025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约36,100,000港元,2024年溢利约17,200,000港元[30] - 2025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业务收入约526,5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56.9%;2024年约649,200,000港元[31] - 2025年配件及零件业务收入约399,0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43.1%;分部溢利约90,100,000港元,2024年约57,200,000港元[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分销及销售支出2025年48.9%来自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分部,51.1%来自配件及零件分部;2024年分别为42.1%和57.9%[18] - 2025年经营溢利扣除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1,241千港元,2024年为17,547千港元[20] - 2025年当期所得税20,571千港元,2024年为17,689千港元;递延所得税支出2025年为8,599千港元,2024年抵免6,933千港元[2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聘用约2000名雇员,2024年为2200名;年内雇员支出约2.616亿港元,2024年约为2.817亿港元[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对外收入526,511千港元,2024年为649,191千港元;配件及零件对外收入2025年为399,049千港元,2024年为343,330千港元[17] - 2025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业务收入约526,5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56.9%;2024年约649,200,000港元[31] - 2025年配件及零件业务收入约399,0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43.1%;分部溢利约90,100,000港元,2024年约57,200,000港元[32] - 2024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市场估值约711.6亿美元,预计2025 - 2032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12.05%,2032年估值近1,768.2亿美元[33]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来自香港对外客户收入约8.56909亿港元,2024年约9.70549亿港元;来自中国对外客户收入2025年约6865.1万港元,2024年约2197.2万港元[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采取“中国 + 1”策略应对宏观经济挑战,提升印尼产能把握商机[33] - 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开发的汽车产品将于2025年12月底前投入生产,产品生命周期一般为7至10年[3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末期股息(每股)5.0港仙(2024年末期及特别末期股息6.0港仙)[6] - 董事会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5.0港仙,2024年为末期及特别末期股息6.0港仙[23] - 董事会建议2025年向股东派发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5.0港仙,预期9月12日派付[27] - 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生效时间不同,如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等由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财政年度生效[16]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集团一间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税,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企业所得税[2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4.374亿港元,2024年约为5.336亿港元;流动及速动比率分别约2.6倍和2.1倍,2024年分别约为3.0倍和2.4倍;资产负债率为零,与2024年持平[3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36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3.258亿港元下跌约27.3%;其中约88.9%、7.0%及3.5%分别为美元、人民币及港元计值[3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银行信贷额合共约1.62亿港元,未动用余额约1.62亿港元,2024年分别约为1.606亿港元[37] - 回顾年度,公司录得汇兑亏损净额约70万港元,2024年为汇兑收益净额约480万港元[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与2024年3月31日情况相同[3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提供约1.571亿港元企业担保,2024年约为1.557亿港元;附属公司在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未使用任何信贷额[41]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为杨志雄先生,董事会认为该安排能提高决策及执行效率,未来将定期检讨[45]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五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6]
新兴光学(00125)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9:1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收入为828,476千港元,较2024年的702,343千港元增长17.96%[3] - 2025年公司毛利为93,771千港元,较2024年的74,948千港元增长25.11%[3] - 2025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41,132千港元,较2024年的39,013千港元增加5.43%[3]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32,247千港元,较2024年的28,365千港元增加13.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眼镜产品收入826,942千港元,特许权收入1,534千港元,源自客户合约的收入总计828,476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眼镜产品收入700,442千港元,特许权收入1,901千港元,源自客户合约的收入总计702,343千港元[15] - 2025年较2024年,眼镜产品收入增加126,500千港元,增幅约18.06%;特许权收入减少367千港元,减幅约19.31%;源自客户合约的收入总计增加126,133千港元,增幅约17.96%[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合并收入为828,476千港元,2024年为702,343千港元[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除税前亏损为41,132千港元,2024年为39,013千港元[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集团综合营业额增加17.95%至8.28亿港元,2024年为7.02亿港元[40] - 集团毛利率增加至11.32%,2024年为10.67%;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增加至3200万港元,2024年为2800万港元[4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核数师酬金为1000千港元,与2024年相同;确认作开支之存货成本2025年为723,830千港元,2024年为623,059千港元[29]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4,932千港元,2024年为15,770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5年为8,983千港元,2024年为7,835千港元[29] - 2025年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其他员工成本、遣散费、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340,960千港元,2024年为303,856千港元[29] - 2025年已付末期特别股息为3,942千港元,2024年为7,884千港元;2025年无获批及宣派中期特别股息及中期股息,2024年中期特别股息为3,942千港元[31][32] - 2025年来自客户合约的应收账款(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202,299千港元,2024年为155,007千港元[35] - 2025年应付账款(含即期及逾期90日或以下、逾期90日以上)为139,637千港元,2024年为111,768千港元[3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集团ODM业务营业额增加27.57%至6.57亿港元,2024年为5.15亿港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总额79.35%[41] - 集团品牌眼镜分销业务营业额下跌8.11%至1.7亿港元,2024年为1.85亿港元,占集团综合营业总额的20.53%[4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集团其他业务来自Jill Stuart商标的授权收入为100万港元,2024年为200万港元[44]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中,意大利为262,282千港元,美国为200,945千港元[24] - 集团在欧洲、美国及亚洲的ODM营业额分别增加12.45%至2.98亿港元、12.00%至1.96亿港元、118.92%至1.62亿港元[4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为应对营商环境,集团将采取提升效率措施,越南新生产厂房将于下一年度竣工并投入生产[48] - 公司将为品牌眼镜分销业务发掘新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丰富品牌和产品范围[4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集团于2024年4月1日开始的年度期间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修订本编制综合财务报表[12]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及香港诠释第5号相关修订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涉及契约的非流动负债,对集团负债分类无重大影响[13][14] - 集团制造及直接向客户销售眼镜产品,收入在货品控制权转移时确认,正常信贷期主要在交付后30至120天[16] - 集团通过授予商标许可获得特许权收入,在许可证持有人随后在特许期限内销售许可产品时按某一时间点确认收入,信贷期一般为特许报告期间结束后30日[17] - 综合财务报表包括公司及受控制实体及其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附属公司在取得控制权时开始综合入账,失去控制权时终止[8] - 附属公司财务报表必要时调整以与集团会计政策一致,集团成员公司间交易的所有集团内公司间资产及负债等在综合入账时全额对销[10] - 公司拥有控制权需满足可对投资对象行使权力、因参与投资对象业务承担可变回报风险或享有权利、有能力使用权力影响回报[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净额为 - 923千港元,2024年为2,642千港元[2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资成本为1,832千港元,2024年为1,945千港元[2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抵免为 - 8,885千港元,2024年为 - 10,648千港元[27] - 符合利得税两级制资格的集团实体首笔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过部分按16.5%征税[27] - 中国企业所得税方面,一般附属公司按应课税溢利25%计算,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的附属公司按15%优惠税率计算;美国非居民企业就赚取收入缴纳的预扣税按两个年度在美国赚取的特许权收入的30%计算[28] - 计算每股基本亏损之普通股数目2025年和2024年均为262,778,286股[34] - 董事不宣派2025年度末期特别股息或末期股息,2024年末期特别股息为1.5港仙[38]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1日至8月1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3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银行结存及现金1.85亿港元,未偿还银行借款约3400万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5.40%[4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及流动比率分别约为2.98亿港元及2.19:1;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减至6.3亿港元[46] - 集团在回顾年内的应收款周转期增加至89日,2024年为81日;存货周转期维持稳定于63日,2024年为62日[4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外,已遵守适用守则条文[50]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顾毅勇先生同时担任,董事会未来有意维持此架构[51]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周志辉、李广耀及黄志文先生,已审阅集团综合财务报表[52]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集团人力资源经理,负责提供薪酬政策意见[53]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集团人力资源经理,负责检讨董事会架构等[54] - 公司采纳提名董事政策,决策考虑候选人诚信等因素及上市规则规定[55] - 公司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遴选候选人参考多方面因素[5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维持有效董事会,公告日期董事会有1名女性和7名男性董事[56] - 公司董事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内一直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58] - 回顾年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9] - 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初步公告财务数据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相符[60] - 全年业绩公告已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刊登,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将适时刊登并送交股东[61]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由5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4]
金石资本集团(0116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9:0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净投资收益为63千港元,2024年为32千港元;其他收入为5千港元,2024年为40千港元[3] - 本年度经营亏损为6,102千港元,2024年为9,347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6,113千港元,2024年为9,358千港元[3] - 本年度每股基本亏损及摊薄亏损均为0.03港元,2024年为0.04港元[3] - 2025年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之公平值變動為63千港元,2024年為32千港元[16] - 2025年銀行利息收入為5千港元,2024年為40千港元[16] - 2025年除稅前虧損為6,113千港元,2024年為9,358千港元[18] - 適用稅率為16.5%,2025年計算之除稅前虧損之名義稅項為1,009千港元,2024年為1,544千港元[18] - 2025年用於計算每股基本虧損之本公司普通股權益股東應佔虧損為6,113千港元,2024年為9,358千港元[18] - 公司本年度亏损约611.3万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324.5万港元[23] - 公司本年度净投资收益约6.3万港元,去年约3.2万港元[2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本年度一般及行政开支约617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324.9万港元[23] - 本年度公司雇员薪酬约为222.4万港元,2024年约为260.7万港元[45]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5,091千港元,2024年为0[4] - 202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726千港元,2024年为18,057千港元[4] - 2025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2,537千港元,2024年为18,841千港元[4] - 2025年流动负债总值为5,752千港元,2024年为5,943千港元[4] - 2025年流动资产净值及资产净值为6,785千港元,2024年为12,898千港元[4] - 2025年每股资产净值为0.03港元,2024年为0.05港元[4] - 2025年債務證券為5,091千港元,2024年為0[2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72.6万港元,较2024年的约1805.7万港元减少;资产负债率约0.3,较2024年的约0.2上升[3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每股面值0.10港元的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23727.125万股,与2024年持平[44]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3.1%,私人消费开支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实质下跌1.6%[2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不建議就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2] - 2025年公司无重大收购、出售附属公司等事项,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30][31] - 董事不建议就本年度(2024 - 2025)派发股息[3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于公司当前会计期间首次生效,影响负债的流动性或非流动性分类[10] - 公司根據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為僱員運作強積金計劃,僱主及僱員按僱員相關收入的5%供款,每月相關收入上限為30,000港元[16] - 公司無需就香港利得稅和海外稅項在財務報表中作出撥備[20] - 公司持有美国6个月国债成本192.9万港元,市值193.3万港元,公平值变动4万港元,占总资产15.4%[27] - 公司持有CNPC Global Capital有限公司债务证券成本154.5万港元,市值154.5万港元,占总资产12.3%[27] - 公司持有中国农化(香港)峰桥有限公司债务证券成本163.2万港元,市值161.3万港元,公平值变动 -19万港元,占总资产12.9%[27] - CNPC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利润约人民币1951亿元,2023年12月31日净资产约人民币26088亿元[29] - 中国化工拥有11间上市公司,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及研发基地[29]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无重大投资,2025年3月31日持有多项投资[27][28] - 2020年10月及11月,公司获控股股东提供两笔贷款,本金分别为250万港元和1000万港元,2025年3月31日贷款金额约404.1万港元,含本金400万港元及应计利息约4.1万港元,到期日延至2025年12月31日[32][33] - 2022年供股按每持有两股现有普通股获发一股供股股份,认购价每股0.68港元,共发行6447.125万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170万港元[36][39] - 2022年供股中,197.125万股供股股份获有效接纳,占总数约2.28%;6250万股未认购供股股份成功配售,占紧随供股完成后已发行股份约26.34%[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2022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4170万港元已按拟定用途悉数动用[40] - 2022年1月6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按尽力基准配售未认购供股股份[3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资产抵押、重大或然负债及资本承担[42][4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5名雇员,2024年为4名[45] - 公司及其雇员须根据强积金计划按雇员每月相关收入的5%作出供款,上限为每月1500港元[45] - 本年度并无没收强积金计划项下之供款,2024年也无[4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可用的已没收供款,2024年也无[46] - 本年度公司并无为其雇员参与任何其他界定利益计划,2024年也无[4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持有库存股份[48]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公司本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52][53]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董事本年度一直遵守规定标准[54]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陈昌义先生等[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