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凯升控股(00102)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0 22: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为3.691亿港元,较2022年的3.723亿港元减少1%[3] - 2023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1.315亿港元,2022年为1.051亿港元[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4亿港元,2022年为溢利1180万港元[3] - 2023年物业、经营权及设备确认减值亏损约4.831亿港元,2022年无此项亏损[3] - 2023年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亏损约1.69亿港元,2022年约为1.419亿港元[3] - 2023年财务担保合约预期信贷亏损约3.048亿港元,2022年未确认此项亏损[3]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6.41港仙,2022年为盈利0.26港仙[5] - 2023年博彩业务收益为335,688千港元,2022年为340,898千港元;2023年酒店业务收益为33,439千港元,2022年为31,408千港元[14] - 2023年其他收入为125,681千港元,2022年为133,057千港元[16] - 2023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818,453千港元,2022年为23,851千港元[16] - 2023年其他开支为105,004千港元,2022年为105,937千港元[17] - 2023年融资成本为7,822千港元,2022年为13,232千港元[17]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 - 195千港元,2022年为17,545千港元[18] - 2023年薪金、工资、花红及其他福利为105,345千港元,2022年为111,491千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2023年为22,917千港元,2022年为26,778千港元;雇员福利开支总额2023年为128,262千港元,2022年为138,269千港元[20] - 2023年无形资产摊销为9千港元,2022年为4千港元;物业、经营权及设备之折旧2023年为72,359千港元,2022年为70,703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之折旧2023年为5,465千港元,2022年为6,792千港元;折旧及摊销总额2023年为77,833千港元,2022年为77,499千港元[20]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7.39964亿港元,2022年亏损约1184.7万港元,按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509,444,590股计算每股基本亏损[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长期贷款利息收入约269.7万港元[25] - 2023年2020年可换股债券公平值为689,730千港元,2022年为776,415千港元;2023年2022年可换股债券公平值为754,302千港元,2022年为834,579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衍生金融工具利息收入约1.01543亿港元(2022年:约7810.2万港元),公平值亏损约1.66962亿港元(2022年:约1.42031亿港元)[35] - 2023年12月31日,Suntrust股价为0.85菲律宾比索,2022年为0.99菲律宾比索[37] - 2023年12月31日,2020年可换股债券贴现率为17.80%,2022年可换股债券贴现率为17.74%[37] - 2023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中预付款为5271.5万港元,2022年为3086.4万港元[37] - 2023年12月31日,拨备约19.1万港元(2022年:约41.7万港元)为不可收回的个别减值预付款及其他应收款[38] - 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为36.7万港元,2022年为41.2万港元[41] - 2023年未兑换博彩筹码负债约249.5万港元(2022年:约274.7万港元),忠诚计划负债约224万港元(2022年:约185.5万港元)[4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可换股债券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亏损约港币206万元,2022年为收益约港币11.9万元[44] - 可换股债券的负债部分实际年利率为7.37%,2023年推算利息约港币141.1万元,2022年约港币131.5万元[44] - 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股价为港币0.05元,2022年为港币0.17元;2023年预期波幅为58.63%,2022年为111.39% [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担保合约预期信贷亏损约港币3.04834亿元[50] - 2023年度,已确认非控股股东贷款之估算利息约557万港元(2022年:约876.5万港元)[53] - 2023年博彩总收益按年增加43%,达4.07962亿港元,2022年为2.86101亿港元[88] - 2023年总营运开支2.40791亿港元,2022年为2.682亿港元[86] - 2023年衍生金融工具利息收入1.01543亿港元,2022年为7810.2万港元[86]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1823.2万港元,2022年为2871.5万港元[86]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7.39964亿港元,2022年溢利1.1847亿港元[87] - 2023年贵宾厅投注额为980万港元,净亏损10万港元,毛损率为2.01%[90] - 中场博彩投注额从2022年的7.23亿港元增加26%至2023年的9.08亿港元,净博彩收益增加2%至1.72亿港元,净赢率从23.4%降至18.9%[92] - 角子机博彩投注额2023年为46.51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4%,净博彩收益减少5%至1.64亿港元,净赢率从3.6%降至3.5%,投入运作的平均角子机数减至307台[94] - 酒店业务收益2023年升至3340万港元,按年增加6%,周末及平日平均酒店入住率分别增至73%和42%[95] - 2023年经营开支总额为2.408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10%[96] - 2023年集团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利息收入1.015亿港元及长期贷款利息收入270万港元,银行利息收入减少37%至1820万港元[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财务担保合约已按公平值确认,相关集团资产账面总值为16.029亿港元,Suntrust已动用12.14亿港元银行融资,确认预期信贷亏损3.048亿港元[98][99] - 2023年确认物业、经营权及设备减值亏损4.831亿港元[100] - 2023年折旧及摊销为7780万港元,与2022年维持相同水平[101] - 2023年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亏损净额约为1.69亿港元,2022年约为1.42亿港元[103] - 公司终止确认贷款为金融资产后确认公平值亏损约为3570万港元,贷款连同应计及未付利息约1.209亿美元已与认购金额抵销[10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利得税项下可供动用以抵销未来溢利的未动用税项亏损约为184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510万港元;在日本企业税项下为约158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无;在俄罗斯企业税项下约为5.23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6.034亿港元[108][109]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7.4亿港元,2022年则为溢利约1180万港元[11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24.38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1.804亿港元[112]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均为0%[11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来自东隽非控股股东的无抵押、无担保及不计息贷款,本金约为250万美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240万美元[11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718亿港元,2022年为9.017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4,2022年为17.3[114]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为3.395亿港元,2022年为8.319亿港元;其中3.5%以港元计值、66.8%以卢布计值、8.9%以美元计值、20.7%以人民币计值及0.1%以日元计值[114] - 2023年和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8610万港元和8580万港元[116]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38亿港元,2022年所得现金净额为1.066亿港元[116]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8990万港元,主要是偿还东隽非控股股东贷款8380万港元和偿还租赁负债590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1750万港元和720万港元[11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就水晶虎宫殿维护、装修及翻新工程的资本承担约为39.2万港元,2022年为1263.7万港元[12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971名,2022年为996名;超过97%的全职雇员为俄罗斯公民[12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集团仅经营博彩及酒店业务一个经营及须予报告分部[13] - 2023年博彩业务收益为335,688千港元,2022年为340,898千港元;2023年酒店业务收益为33,439千港元,2022年为31,408千港元[14] - 集团透过东隽77.5%股本权益进行博彩及酒店业务,收取G1 Entertainment总博彩收益净额3%的管理费收入[54] - 水晶虎宫殿博彩及酒店项目面积约3.6万平方米,有121间客房和套房,获“2021年俄罗斯最佳娱乐场酒店”称号[56] - 2023年贵宾厅投注额为980万港元,净亏损10万港元,毛损率为2.01%[90] - 中场博彩投注额从2022年的7.23亿港元增加26%至2023年的9.08亿港元,净博彩收益增加2%至1.72亿港元,净赢率从23.4%降至18.9%[92] - 角子机博彩投注额2023年为46.51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4%,净博彩收益减少5%至1.64亿港元,净赢率从3.6%降至3.5%,投入运作的平均角子机数减至307台[94] - 酒店业务收益2023年升至3340万港元,按年增加6%,周末及平日平均酒店入住率分别增至73%和42%[95]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所有收益源自到访集团位于俄罗斯联邦物业的顾客[13] - 俄罗斯企业税按年度估计应课税溢利以20%税率计算,集团在俄博彩活动无需征收该税[19] - 2023年7月公司完成收购日本冲绳县宫古岛市地块用于发展豪华酒店[8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因俄乌冲突,集团调整业务重点,暂停大型资本开支,如水晶虎宫殿二期开发[57] - 2023年拟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4.793亿港元,其中2.8亿用于偿付收购,1.25亿用于地块未来发展,7430万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或潜在投资机会[63] - 水晶虎宫殿是集团主要收入来源,但受地缘政治影响,俄罗斯入境旅客数急降[81] - 因不确定性持续,继续投入资金兴建水晶虎宫殿二期不符公司股东利益[8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0年11月16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300万美元的美元计价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每股港币3.50元[43] - 2023年1月27日公司与LET订立循环贷款协议,拟授出最多5000万港元循环贷款,年利率6%,为期三年,后于5月10日终止[65] - 2020年6月1日SA Investments与Suntrust订立认购协议认购2020年可换股债券,2022年6月10日发行[66] - 2021年9月20日SA Investments与Suntrust订立认购协议认购2022年可换股债券,2022年6月10日发行[66] - 2020年和2022年可换股债券年息均为6.0%,按未赎回本金总额计息,每年支付一次[67] - Suntrust未支付2020年可换股债券2022年12月3
国开国际投资(01062)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0 22:1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报发布补充公告[2] 公司持股情况 - 公司持有碧华11,904股普通股[3][4] - 公司持有Meicai 34,441,169股D轮优先股[3][4] - 公司持有G7 39,720,160股C轮优先股[3][4] - 公司持有极兔速递13,319,355股B类普通股[3][4]
高萌科技(08065)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0 22:1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报告年度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19] - 公司股票代码为8065[1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16] - 公司香港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新界沙田[17]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和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18] - 公司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15] 管理层变动 - 李锦娴女士于2024年8月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2] - 王振雄先生于2024年8月1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13] - 刘安国先生和李锦娴女士于2025年6月26日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1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年度公司收益约19610万港元,2024年约19410万港元,增长约200万港元或约1.0%[38][39][41][50] - 报告年度公司毛利约3910万港元,2024年约2990万港元[38][39][42][50] - 报告年度公司净利润约10万港元,2024年净亏损约1380万港元[38][39] - 报告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约10万港元,2024年为净亏损约1380万港元[81][90] - 报告年度公司收益约1.961亿港元,较2024年约1.941亿港元增加约200万港元或约1.0%[71][77] - 报告年度毛利约3910万港元,2024年约2990万港元[73] - 毛利从2024年约2990万港元增至报告年度约3910万港元[7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4年约1.642亿港元降至报告年度约1.57亿港元,减少约4.4%[72] - 销售成本由2024年约16420万港元减少约4.4%至报告年度约15700万港元[78] - 报告年度确认减值亏损约33000港元,2024年为减值亏损拨回约50000港元[79][88] - 行政开支由2024年约4650万港元减少约11.2%至报告年度约4130万港元[80][8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交通关键系统解决方案报告年度收益约1830万港元,2024年约1050万港元,增长约74.3%[43][52] - 移动票务和数字支付解决方案及服务报告年度收益约4440万港元,2024年约5470万港元,减少约18.8%[45] - 数字制造和维护服务报告年度收益约3030万港元,2024年约2520万港元,增长约20.2%[47] - 机电技术解决方案和工程服务报告年度收益约10090万港元,与2024年的约10280万港元基本持平[49] - 流动票务及数码支付解决方案及服务报告年度收益约4440万港元,2024年约5470万港元,减少约18.8%[53] - 数码装配及保养服务报告年度收益约3030万港元,2024年约2520万港元,增加约20.2%[55] - 机电技术解决方案及工程服务报告年度收益约1.009亿港元,2024年约1.028亿港元,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57] - 销售产品、零件及部件报告年度收益约220万港元,2024年约100万港元[58][6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采取服务多元化、加强合作、技术投资、人才发展和财务审慎等战略举措应对挑战和机遇[27][28][29][30][31] - 公司计划拓展移动票务和数码支付解决方案及服务至中国大湾区、台湾和其他东南亚国家[70][76] 其他重要内容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报告年度末期股息,2024年也未派付[38][4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手头未完成合约约30790万港元,2024年约34200万港元[42][51] - 公司获网络安全员工意识认可计划“黄金级别”及2024年ESG文化奖[60][64] - 公司获爱心关怀组织奖“卓越组织”称号,支持参与社区绿色回收慈善计划,持续参与商学院合作及实习计划[61][64] - 2025年3月31日未偿还借贷为零,2024年为1500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4年为11.0%[82][91] - 2025年3月31日银行结余、抵押存款和定期存款共约6040万港元,2024年约7020万港元,减少约980万港元[84][9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49600港元,分为404960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85][92] - 报告年度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约30万港元,2024年约120万港元[86][9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169人,2024年为179人[95][10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资本承担等计划[98][99][105][106][10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4年亦无[109][112] - 集团采用三层风险管理方法识别、评估、降低及应对风险[110][113] - 集团设立风险登记册追踪主要风险,每年至少检讨及监察一次[111][113] - 集团面临项目管理、工作安全、成本评估、质量标准、客户依赖等主要风险[114]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31日至8月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份过户文件须不迟于2025年7月30日下午4时30分送达指定地址办理登记[176][18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集团业务回顾、未来业务发展讨论、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描述以及财务关键绩效指标分析分别载于报告相应部分[182] - 报告年度及至报告日期,公司在重大方面遵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185][189] - 报告年度及至报告日期,公司在重大方面遵守对业务及运营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法律法规,无实质性违反[186][190] - 公司业务回顾、未来业务发展讨论、潜在风险及不确定性描述分别载于年报“管理层讨论及分析”相应段落[187] - 公司环境政策及表现、与主要持份者关系及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讨论载于董事会报告[188]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招聘员工,认为持续努力有助于吸引合适人员[191][196] - 公司与最大客户自1978年起保持业务关系,多数项目合同期限超一年且为固定价格合同[192][197] - 公司机电工程业务主要材料和设备包括LED灯、钢材、铜制零件等,多源自本地或从中国、欧洲及台湾进口[193][198] - 公司聘用的分包商主要位于香港[194][199] - 公司过往五个财务年度的业绩、资产及负债概要载于报告第132页[195][200] 管理层信息 - 陆鉴明78岁,是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有超50年机电工程行业经验[115][116][119] - 陆季农48岁,是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负责业务运营和战略执行[121] - 陆季农2003年1月加入集团,拥有多领域流程管理经验[122] - 陆彦彰46岁,是执行董事,负责集团运营支持[125] - 陆彦彰2006年6月加入集团,在机电工程行业积累了18年经验[126] - 陆鉴明是陆季农和陆彦彰的父亲,是控股股东梁女士的配偶[118][120] - 陆季农48岁,2003年1月加入公司,2015年12月任高明科技工程副董事总经理[128] - 陆彦彰46岁,2006年6月加入公司,2015年12月任高明科技工程副董事,2022年1月任执行董事[129] - 李锦娴42岁,2015年6月加入公司任助理品质保证工程师,2021年10月晋升为可持续发展主任,2024年8月7日任执行董事及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2025年6月26日任提名委员会成员[132][137] - 刘安国58岁,2017年9月20日被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薪酬、提名、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135][139] - 陆季农取得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酒店管理理学学士学位、美国波士顿大学行政学理学硕士学位及香港理工大学工程商业管理理学硕士学位[128] - 陆彦彰毕业于加拿大加里布大学,取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营销深造文凭[130] - 李锦娴2006年12月及2009年10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分别取得化学科技理学学士学位及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系哲学硕士学位[133][138] - 刘安国取得纽卡斯尔大学会计与财务分析文学士学位、伦敦大学财务管理理学硕士学位及西南政法大学与香港管理协会联合颁发的涉外业务中国法律法规实务文凭[141] - 陆彦彰2021年12月获得商业风险评估专业协会颁发风险与危机管理高级文凭,成为核准风险评估策划师[130] - 李锦娴2022年4月成为认可ESG策划师CEP®和国际可持续发展协进会会员,2024年2月成为认证可持续发展目标大使,2024年9月成为香港董事学会附属会员[134][138] - 罗永志先生55岁,2017年9月2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1年5月及2014年2月起分别为开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公司秘书,现为其财务总监[147] - 谢智刚博士60岁,2017年9月2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10月起为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首席教授,2021年2月起任城大协理副校长(策略研究)[148] - 董子安先生55岁,为集团营运总监,2011年9月起为高明科技工程注册小型工程承建商授权签署人之一,2023年8月晋升为集团营运总监[157] - 陈泽麟先生63岁,2023年8月7日退休前为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退休后仍为高明科技工程董事[152] - 陈泽麟先生1987年10月加入高明科技工程,在集团担任多个职位,拥有超30年机电工程经验[154] - 谢博士取得澳洲墨尔本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及哲学博士学位,获选纽约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获2022年IEEE电路与系统协会Charles A. Desoer科技成就奖[149] - 罗先生于香港城市大学取得会计学文学学士学位,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148] - 董先生于2000年12月获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颁发网络工程高级文凭[152] - 陈先生取得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机械工程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及香港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155] - 谢博士1991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任职,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为该系系主任[145] - 陈泽麟先生63岁,于2023年8月7日退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拥有逾30年机电工程经验[158] - 王振雄先生40岁,为集团财务总监及联席公司秘书,2023年10月加入集团,曾于2009 - 2020年在德勤任职[159][160][167][170] - 罗淑明女士54岁,为高明科技工程总会计师,1995年5月加入集团,2017年11月晋升为总会计师,2024年6月成为认可 - ESG - 规划师 - CEP®及国际可持续发展协进会会员[161][162][167] - 胡劭卉女士45岁,为联席公司秘书,2011年4月加入集团,2016年10月晋升为行政经理,2021年11月起为高明科技工程董事[163][168] - 陆彦彰先生46岁,获委任为公司合规主任[166][171]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主要从事提供机电工程解决方案及服务[173][178] - 集团报告年度业绩载于年报第60页的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174][179]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报告年度末期股息(2024年:无)[175][180]
伟业控股(0157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0 19:44
公告信息 - 公告是关于伟业控股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报的补充公告[2] - 公告日期为2025年7月10日,执行董事为陈志勇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刘宁先生、董心诚先生及陈诗敏女士[4] 管理层酬金 - 洪军利先生2022年酬金总计190,000元人民币,其中薪金、津贴及非现金利益为182,000元,退休计划贡献为8,000元[3] - 洪军利先生2023年酬金总计983,000元人民币,其中薪金、津贴及非现金利益为918,000元,退休计划贡献为65,000元[3] - 洪军利先生2024年酬金总计826,000元人民币,其中薪金、津贴及非现金利益为762,000元,退休计划贡献为64,000元[3]
哈尔滨电气(0113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0 18:4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的补充公告,提供募集资金运用情况进一步资料[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2017年内资股认购所募集用于核电技术改造项目的0.96亿元资金未使用完毕[3] - 相关资金原计划2023年12月31日前用完,后改为2024年12月31日前用完[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相关资金已全部用于核电技术改造项目,2017年内资股认购所募集资金全部使用完毕[3]
智数科技集团(01159)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0 17:53
融资活动 - 公司于2024年1月配售新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6.4百万港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悉数动用26.4百万港元配售所得款项[6] 资金用途 - 所得款项净额中24.2百万港元用于偿还债务[6] - 所得款项净额中2.2百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6] 股权激励计划 - 新购股权计划下可供授予股份总数为8,235,647股[7] - 2023年12月31日新购股权计划可供授予股份经调整后同为8,235,647股[7]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0 17: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及毛利较上年度分别下跌20.2%及21.7%[12]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510万港元,较上年度大幅下跌约66.0%[12] - 公司收益从2024年约1.488亿港元降至2025年约1.187亿港元,减幅约3010万港元或约20.2%[17][20] - 公司2025年毛利约7300万港元,较2024年的9330万港元减少约21.7%;毛利率从2024年的约62.7%降至2025年的约61.5%[17][22] - 公司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510万港元,较2024年的1490万港元减少约66.0%[17] - 公司纯利由2024年约1490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510万港元,减幅约980万港元或约66.0%,纯利率由约10.0%降至约4.3%[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成本和费用(同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成功削减销售及分销开支,以及行政及营运开支[12]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4年约5560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4570万港元,减幅约17.7%[21] - 公司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4年约330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160万港元,跌幅约51.0%[23]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年约3780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3180万港元,减幅约15.9%[24] - 公司行政及经营开支从2024年约4030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3610万港元,减幅约10.2%[25] - 公司2024年和2025年所得税开支分别约为290万港元及110万港元,实际税率分别约为16.3%及18.2%[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12] - 公司2025年1月10日派付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0.4港仙,总额约450万港元,2024年为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2025年3月28日宣派特别股息每股2.6港仙,总额约2910万港元;2025年6月20日建议特别股息每股2.3港仙,总额约2580万港元[16] - 董事会建议向2025年8月29日股东名册上的股东派付2025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8港仙,总额约为900万港元,与2024年相同[17] - 2025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与2024年持平[39] - 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4港仙,总额约450万港元,2024年为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39] - 2025年特别股息每股2.6港仙,总额约2910万港元,2024年无[39] - 2025年6月董事会建议特别股息每股2.3港仙,总额约2580万港元,待股东批准及交易完成[40]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在香港以“MI MING MART”品牌经营9间零售店[1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治理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以联交所GEM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为依据[61] - 公司自上市日期起至本年报日期止,除守C.2.1条外,已采纳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61]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所载“交易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证券交易准则[62] - 公司为可能拥有未公布价格敏感资料的雇员制定不逊于标准守则的书面指引[6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举行四次会议,袁彌明等4位董事出席率100%,黃婉君出席率75% [69] - 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因袁彌明身兼主席及行政总裁,但董事会认为有足够保障确保权力平衡 [70] - 有关期间董事会符合GEM上市规则,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 [71]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以三年任期获委任,任期届满可重续 [73] - 袁彌明等4位董事将在2025年8月8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符合资格可膺选连任 [73] - 董事会于2018年6月15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后于2018年12月27日及2023年6月20日修订 [78] - 公司追求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多元化,考虑性别等客观准则 [78] - 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中男性成员占44%,女性成员占56% [78] - 雷家懿于2025年4月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陈思例同日辞任 [66]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定期会议,大部分董事亲身或通过电子通讯参与 [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6名女性,2名男性[79] - 审核委员会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2次会议,以审阅及批准集团季度、中期及年度财务业绩及报告[87] - 审核委员会成员曾咏仪女士和陈思例女士出席次数为2/2,黄婉君女士出席次数为1/2[88] - 薪酬委员会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2次会议[90] - 薪酬委员会成员黄婉君女士出席次数为2/2,袁弥明女士出席次数为1/1,陈思例女士出席次数为2/2[91] - 董事会最终目标为实现董事会在性别方面的平等,期望拥有适当比例董事具备与集团核心市场相关直接经验及不同种族背景[80] - 提名委员会将监督多元化政策实施并每年向董事会报告[81]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投购适当的董事及高级人员责任保险,保障范围每年检讨[82] - 公司建议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鼓励出席培训课程,费用公司承担,并提供相关阅读材料[83]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及提名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有明确书面职权范围[85] - 2024年4月1日至年报日期,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袁弥明女士为主席[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94] - 提名委员会成员袁弥明女士、黄婉君女士、陈思例女士出席次数均为1/1[95]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27日采纳提名政策[96] - 董事会年内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多项内容[99] - 董事会认为负责会计、内部控制、财务申报等员工资格和经验及培训计划和预算足够[102] - 管理层认为将内部审核职能外判予外聘服务供应商较合适[103] - 董事会于2024年4月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年度检讨,确认系统有效及足够[10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环境、社会及管治 - 集团制定反贪污政策和举报政策[105] - 反贪污政策及举报政策详情见年报第34至66页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0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涉及11个地点[120]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符合GEM上市规则附录C2指引,遵守强制披露要求等[121]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应用重要性和量化原则[122] - 董事会与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于2025年6月26日审阅并认可环境、社会及管治重要性评估及报告[124][125] - 审核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处理可持续发展事宜,包括制定及检讨策略、识别评估风险等[127][128] - 董事会负责全面评估集团面临的主要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确定可接受风险程度,建立维护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129] - 审核委员会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年度独立审查,确保识别评估管理重大风险的程序完善[129] - 各业务部门主管持续评估识别可能影响集团业务的风险,向管理层报告并协助准备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29] - 集团通过不同沟通渠道与主要持份者积极沟通,处理其意见和反馈[130] - 顾客期望产品有质量、安全、价格等保障,集团通过零售店、数码平台等沟通[131] - 供应商期望稳定业务关系、符合环境标准等,集团通过评估、电邮等沟通[131] - 股东和投资者期望投资回报、信息披露等,集团通过财务报告、业绩公布等沟通[131] - 雇员期望职业培训、生涯发展等,集团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沟通[131] - 公司维持17项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包括6项环境议题、10项社会议题及1项治理议题[134] - 各项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按0至10等级评分,0为不相关,10为至关重要[135] - 报告期内公司无环境法规相关违规或投诉[142] - 报告期内公司因停止使用车辆无废弃排放物[144] - 报告期内公司产生的废弃物均为无害,无有害废弃物及向水或土地排污[145] - 报告期内公司废弃物减少措施包括采用简约店面装修、推动线上营销等[147] -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Go Clean空瓶回收奖励计划”[148] - 报告期内公司共产生无害废弃物0.25吨,每间零售店产生的无害废弃物密度为0.03吨[148] -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能源消耗为购电量,内部用水量低[150] - 报告期内公司能源资源消耗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实施各种纠正措施[151] - 公司旗下“POME”品牌部分产品使用获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再造纸作包装物料[152] - 公司将气候风险分为过渡性风险及实质风险,对短期(三年内)、中期(3至6年)及长期(超过六年)潜在企业财务影响进行评估[157] - 实质风险中的急性风险影响短期至中期,应对措施为实行节能措施、制定紧急应对方案及员工培训[158] - 实质风险中的慢性风险影响长期,应对措施为适应商业惯例以应对气候变化、定期更新风险管理方案[158] - 过渡性风险中的政策及法律风险影响短期至中期,应对措施为定期检视相关政策、鼓励员工了解新规定[159] - 过渡性风险中的科技风险影响中期至长期,应对措施为投资研发、拥抱创新、引领科技趋势[159] - 过渡性风险中的市场风险影响中期至长期,应对措施为分析市场趋势调整营销策略、专注可持续产品及服务[159] - 过渡性风险中的声誉风险影响长期,应对措施为提高报告和沟通透明度、建立强大品牌[159] -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零,主要排放源是范围2能源间接排放[161] - 公司2022年为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设定目标,若业务模式无重大变化,排放目标为维持每间零售店10.12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密度[16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人员情况 - 2025年3月31日全职雇员73名,与2024年持平,兼职雇员11名,2024年为15名[4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约3430万港元,2024年约3920万港元[4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84名雇员,2024年为88名;女性和男性雇员比例约为3:1,与去年相若[171] - 报告期末公司分别聘用73名全职员工和11名兼职员工,2024年分别为73名和15名;大部分兼职员工在零售店担任美容顾问[171] - 公司整体流失率约为27%,2024年为35%;报告期内流失的大部分雇员来自基层员工类别[171] - 过去三年公司并无发生任何严重工伤、因工死亡事故或由于工伤事件损失工作日数[174] - 报告期内公司每名雇员的平均受训时数约为6.78个小时[175] - 公司严格遵守本地业务相关劳工法律法规,制定内部政策并定期检讨及修订系统[163] - 公司秉持公开、公平及公正的招聘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致力于维持友善工作环境[165] - 公司为新入职员工制定入职培训计划,包括迎新简介会,帮助新员工融入公司[167] - 公司实行年度评估计划,定期检讨员工表现、假期和其他福利,为员工提供晋升及内部调职机会[170] - 公司制定以职业健康和安全为重点的定期培训计划,遵守最新建筑物及消防规定[17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业务运营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附属公司等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43] - 2025年3月31日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42个核准供应商,2024年为40个[179] - 公司护肤品重新包装服务获香港品质保证局(HKQAA)授出ISO9001:2015认证[181] - 报告期内无产品召回[182] - 报告期内采购的“INIKA”品牌产品含超70%有机成份[183] - 报告期内公司提供的产品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183] - 报告期内公司未收到任何重大投诉[187] - 公司为31项商标的注册拥有人,2024年为31项[189] - 报告期内公司未卷入或遭提出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索偿[190] - 报告期内公司未遭遇与资料隐私有关的重大事件或投诉[191] - 公司制定反欺诈和反贿赂政策,报告期内未发现或接获涉及贪污的法律事件或贪污事件[193][195] - 公司推出“员工义工计划”,员工参与持续四小时或以上认可社会影响活动可获半天有薪个人假期[197] - 两名员工参与“老友记慈善农庄”义工服务[197] - 报告期内公司向12个非政府组织捐赠12,000港元支持公益事业[197] - 公司适用的法律及法规涉及排放物、资源使用、环境及天然资源等多个层面[198] - 公司实施多项资料安全程序确保资料保密及完整[191] - 公司实行举报政策鼓励举报不当行为,合规主任处理涉嫌不当行为个案[193] - 公司内部政策要求雇员申报收受的礼物等并按指引处置[19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财务投资 - 2025年公司以约90万美元(约730万港元)成本购美国国库中长期理财产品,202
华新手袋国际控股(0268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0 16:3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非皮革手袋原始设备制造商,主要制造及买卖手袋产品,股份于2018年1月2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2] - 每手买卖单位为2000股[7]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星展银行(香港)、中国银行(香港)、大新银行[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集团收益较2024年度增加约1.297亿港元或21.8%,至7.241亿港元[2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由2024年度约2850万港元增加约3580万港元至约6430万港元,主因北美市场复苏[24] - 公司收益由2024年度约5.944亿港元增加至本年度约7.241亿港元,增幅约为21.8%[38] - 公司来自美国客户的收益由2024年度约4.856亿港元增加约5710万港元至本年度约5.426亿港元[38] - 公司来自欧洲(尤其是荷兰)现有客户的订单由2024年度约1070万港元增至本年度约3660万港元[38] - 2025年柬埔寨和中国东莞产品销售收益分别为6.56亿港元和6834.4万港元,占比90.6%和9.4%;2024年分别为5.58亿港元和3689.1万港元,占比93.8%和6.2%[39] - 2025年总收益7.24亿港元,销量948.8万件,平均售价76.3港元/件;2024年总收益5.94亿港元,销量812.3万件,平均售价73.2港元/件[41] - 销售成本从2024年约4.89亿港元增至2025年约5.65亿港元,增幅约15.3%[43] - 毛利从2024年约1.05亿港元增至2025年约1.60亿港元,增幅约52.0%;毛利率从2024年约17.7%增至2025年约22.0%,增幅约4.3%[4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年约249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3090万港元,增幅约24.1%[46] - 行政开支从2024年约509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5450万港元,增幅约6.9%[47] - 贸易应收款项拨回3.8万港元(2024年:拨备270万港元)[48] - 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57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1570万港元,增幅约174.9%[52] - 年内纯利从2024年约272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6680万港元,增幅约145.5%;纯利率从2024年约4.6%增至2025年约9.2%[53]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9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1.41亿港元),流动比率为3.2(2024年:3.1)[6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共4586名,2024年3月31日为4273名[69] - 本年度员工成本约1.779亿港元,2024年度约1.494亿港元[69]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每股4.0港仙,2024年度为每股2.0港仙[66]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本年度特别股息每股2.0港仙,2024年度为每股1.0港仙[66] - 公司建议向2025年10月15日股东派付末期股息每股4.0港仙(2024年度:每股2.0港仙)及特别股息每股2.0港仙(2024年度:每股1.0港仙),合共约2451.8万港元(2024年度:1225.9万港元)[165] - 本年度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为97.8万港元(2024年度:24.8万港元)[17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约为2.384亿港元(2024年度:约2.178亿港元)[17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本年度约75%的总收入来自美国市场[32] 各地区表现 - 美国消费者市场占集团总收益超70%,其利率及通胀率上升或影响购买力和消费者信心[16] - 柬埔寨生产基地占集团总产能约90%,能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成为品牌合作方争抢的供应链资源[18] - 美国对柬埔寨进口产品征收高达49%的关税,后暂停90天,过渡期实施10%的关税[32][34] - 柬埔寨首相将19类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从最高35%下调至5%[34] - 2025年5月柬埔寨人口超1782万,自2020年以来复合年增长率约1.39%[91] - 2024年柬埔寨15至64岁人口占比66%[94] - 2018 - 2023年柬埔寨女性人数自2019年起轻微超出男性人数,人口性别组成几乎不变[96] - 2018 - 2020年柬埔寨学前教育净入学率从22.8%升至26.4%,复合年增长率7.61%[97] - 2018 - 2020年柬埔寨小学净入学率从90.3%降至88.8%,复合年增长率 - 0.83%[97] - 2018 - 2022年柬埔寨高等教育总入学率从12.2%升至15.1%,复合年增长率5.48%[97] - 2015 - 2021年柬埔寨15岁或以上人士识字率维持稳定约80%,复合年增长率1.28%[98] - 柬埔寨外商直接投资2021年为35亿美元,2022年为36亿美元,2022年总额达445亿美元[100] - 中国承诺拨款6500万美元发展柬埔寨经济技术合作及扩大军事医院面积[100] - 柬埔寨246兆瓦Stung Tatay水电站大坝年产能849吉瓦时,相当于2020年水力发电总量近24%及国内发电总量10%[101] - 金边至巴韦高速公路项目预计成本约为16亿美元,2023 - 2027年建设[102] - 福特汽车与RMA集团合作投资2100万美元在柬埔寨菩萨省建汽车组装厂,2022 - 2023年运营[102] - 2018 - 2022年柬埔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介于 - 3.6%至7.9%,2020年下跌3.6%,复合年增长率为3.06%[109] - 2020 - 2024年柬埔寨消费价格指数从182.65上升至203.84,复合年增长率为2.78%,期间增长率保持在0.79%至5.35%之间[111] - 2018 - 2023年柬埔寨商品出口值从524780亿瑞尔升至968650亿瑞尔,进口值从761010亿瑞尔升至1091400亿瑞尔,商品余额赤字从236230亿瑞尔降至122750亿瑞尔,服务入账净余额从96760亿瑞尔降至54190亿瑞尔[117] - 2014 - 2017年柬埔寨失业率约为0.1% - 0.3%,2019/2020年因疫情升至2.4%,2021年降至1%[120] - 2017 - 2024年柬埔寨每月最低工资从153美元增至204美元,年增长率约为1.04% - 11%[125] - 2013 - 2019年柬埔寨私人消费从303710亿瑞尔上升至414890亿瑞尔,复合年增长率稳定维持在5.34%[130] - 自2011年以来,美元兑瑞尔汇率在1美元兑3900瑞尔至1美元兑4100瑞尔之间窄幅波动[112] - 中国是柬埔寨最大外国投资者,韩国、日本投资稳步增长,泰国、新加坡、越南、欧盟、美国也有大量投资[104] - 柬埔寨个人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608,000瑞尔增至2021年的2,329,000瑞尔,复合年增长率为10%[133] - 柬埔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稳定维持约5%增长率[134] - 2024年超过90%柬埔寨人未满65岁[136] - 2020年8月12日,欧盟委员会撤销根据EBA贸易计划授予柬埔寨部分产品的关税优惠[1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管理层认为收购事项可确保集团持续使用物业,免去租金开支,改善营运现金流,享有潜在资本增值[2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4月集团完成收购香港办公室的关连交易,代价为470万港元[26] - 收购事项前物业出租给集团,原一年租期于2024年3月31日届满,租赁协议于2024年3月18日续期至2025年3月31日[26]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预定于2025年9月1日举行,通告7月将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66]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股东资格,公司8月27日至9月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68] - 待建议末期及特别股息获通过,公司10月9日至10月15日暂停办理过户登记手续[169] - 马庆文先生67岁,1989年4月10日加入集团,2017年6月19日任主席兼执行董事,在制造及贸易行业有逾36年经验[139] - 马庆明先生61岁,1989年4月10日加入集团,2017年6月19日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在制造及贸易行业有逾36年经验[140] - 马兰珠女士70岁,1989年4月10日加入集团,2017年6月19日任执行董事,在制造及贸易行业有逾36年经验[141] - 马任子先生73岁,1989年4月10日加入集团,2017年6月19日任执行董事,在制造及贸易行业有逾36年经验[143] - 马兰香女士77岁,1989年4月10日加入集团,2017年6月19日任执行董事,在制造及贸易行业有逾36年经验[143] - 林国昌71岁,2018年1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执业律师逾45年,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145][146] - 黄炜强69岁,2018年1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等领域拥有逾40年经验,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148][150] - 何丽全69岁,2024年1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制作及广播行业拥有逾31年经验,曾在TVB等公司任职[152] - 林国昌自2022年12月1日起于永利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6] - 黄炜强自2019年2月22日起担任长丰能源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148] - 黄炜强自2015年12月起于保发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8] - 黄炜强自2023年2月24日起于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8] - 何丽全自2021年2月起为TVB Music Group Limited之总裁,2025年4月起转任为兼职顾问[152] - 何丽全于2019年2月21日至2023年11月15日期间为赏之味控股有限公司之独立非执行董事[153] - 林国昌、黄炜强、何丽全主要负责监督董事会并向董事会提供独立意见[145][148][152] - 黄敏康39岁,2023年6月27日获委任为集团首席财务官及公司秘书[154] - 李志荣57岁,2017年4月3日获委任为公司采购总经理[156] - 吴玉珍54岁,2017年4月3日获委任为公司物流总经理[157] - 根据购股计划及公司其他购股计划将授出的购股获悉数行使时可发行股份,不得超开始在联交所买卖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40,000,000股,占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79%[179] - 各参与者在12个月内获授购股获行使时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79] - 报告日期,根据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4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9.79%[183] - 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可分别根据购股计划就40,000,000股股份授出购股[184] - 购股计划有效年期为自2018年1月2日起计10年,剩余年期约为3.5年[185] - 本年度就公司所有计划项下授出购股可发行股份总数,除以本年度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为零[187] - 公司第二份经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细则规定,三分之一董事应于各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每名董事须每三年至少轮席退任一次[189] - 马庆文先生、马兰香女士及黄炜强先生将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后退任,均符合资格并愿意膺选连任[189] - 各执行董事于2018年1月2日与公司订立服务协议,初步为期3年,可自动续期,每次自动重续3年[193]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固定任期为2年,可于任期届满后续期[194] - 本年度末或年内,公司或其控股、附属、同系附属公司无董事及其关连人士有重大权益的重大交易、安排及合约[197] - 本年度末或年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控股股东有重大权益的重大合约[198] - 2024年4月30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完成一项关联交易,收购物业代价为470万港元[200] - 收购物业于收购前出租给集团,租赁协议于2024年3月18日续签,租期至2025年3月31日[200] - 因卖方为公司关连人士,收购构成上市规则第14A章项下的关连交易[200] - 收购的所有适用百分比率低于5%,须遵守申报及
阿里健康(00241)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0 16:36
公司基本信息 - 朱順炎自2024年9月1日起由執行董事調任為非執行董事[4][148][150] - 公司核數師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4] - 公司註冊辦事處位於Bermuda的Victoria Place 5th Floor, 31 Victoria Street, Hamilton HM 10 [4] - 公司香港主要營業地點在香港銅鑼灣勿地臣街1號時代廣場1座26樓[4] - 公司中國主要營業地點在北京朝陽區望京東園四區9號樓綠地中心30層[4] - 公司主要股份過戶登記處(於百慕達)是Ocorian Management (Bermuda) Ltd. [6] - 公司股份過戶登記分處(於香港)是卓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6] - 公司主要往來銀行包括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等[6] - 公司網站是http://www.irasia.com/listco/hk/alihealth/ [6] 业务线表现 - 天貓健康投入數億級資金聚焦「新人群、新商家、新增長」佈局三大行業風口[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台签约执业医师、药师及营养师等专业人才近24万名[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小鹿中医汇聚注册中医师14万名,形成覆盖全国的137家调剂中心网络[17] - 2025年3月19日,多部门联合颁布药品追溯码相关通知,码上放心平台推进全价值链覆盖[20] - 公司在医药电商业务场景实现全链路AI赋能探索,提升多场景运营效率并实现GMV增量[21] - “柠檬宝宝关爱行动”带动特医奶粉“以需定供”,超700人次罕病患者家庭登记需求,收集30000余罐奶粉需求[25] - “助听行动”在25个社区为5011位老人提供听力检测服务[25] - “助盲体检”为10个城市的500名视障人士提供定制体检服务[25] - 阿里健康追溯码项目开通服务生产企业1500余家、经营企业近7100余家,发送电子药检报告850余万份[25] - 公司升级发布“1–5–100公益计划”,推出“阿里健康公益林”计划,员工每完成3小时志愿服务公司种一棵树[2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天猫健康平台在线主营商家数同比增长35%至4.83万个,在线SKUs同比增长超91%至1.33亿[34][4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线自营店自营SKU同比增长33.6%至123万,慢病用户人均DOT时长同比增长9%[35] - 药品次日达水平保持高位,次日送货上门服务拓展至13个城市[35][45] - 截至报告期末,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24万[35]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中,天猫健康平台年度GMV及年度活跃用户持续提升,广告业务收入同比高速增长[34][40] - 在线自营店年度活跃消费者数与ARPU持续增长[45] - 公司积极运营天猫健康类目的广告业务,赋能商家,提升品牌商经营服务能力,收入同比高速增长[39] - 公司通过国补资金支持,以“立减直补”等模式降低消费门槛,满足用户换新需求[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与集团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增长至近24万[4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小鹿中医注册中医师增长至14万人,调剂中心增长至137家[47] - 码上放心平台已为15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上市许可持有人及7100余家流通企业提供服务,累计发送电子药检报告850余万份[50] - “助听行动2024”公益活动为全国25个社区的5011位老人提供听力检测服务[56] - 天猫健康“助盲体检”公益项目为超10个城市的500名视障人士提供定制体检服务[5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入为305.9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净利润额为14.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2%,调整后净利润额为19.4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调整后净利润率从5.3%提升至6.4%[34] - 2025年集团收入为305.98292亿元,较2024年的270.26555亿元增加13.2%[60] - 2025年集团毛利为74.32091亿元,较2024年的58.95321亿元增加26.1%[60] - 2025年集团毛利率为24.3%,2024年为21.8%[60] - 2025年集团年度利润为14.32014亿元,较2024年的8.83136亿元增加62.2%[60] - 报告期内,医药自营业务整体收入达261.2442亿元,同比增长10.0%[61]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达35.88499亿元,同比增长54.0%[64] -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为8.85373亿元,同比下降7.6%[65] - 集团毛利为74.32091亿元,较同期增加15.3677亿元或26.1%,毛利率为24.3%,较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66] - 集团经调整利润净额为19.49673亿元,较上一财政年度增加5.11745亿元[79] - 2025年和2024年经调整后利润净额分别为19.49673亿元和14.37928亿元[8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履约支出为25.67707亿元,较同期增加1.54495亿元或6.4%,履约费用占医药自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8%,较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69]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22.58374亿元,较同期增加4.8181亿元或27.1%,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从6.6%上升至7.4%[70] - 行政开支为4.07432亿元,较同期增加0.47452亿元或13.2%,占集团总收入比例1.3%,较去年同期保持相对稳定[71] - 产品开发支出为7.20053亿元,较同期增加0.14671亿元或2.1%,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从2.6%下降至2.4%[72] - 其他收入及收益为6.63236亿元,较同期之6.74755亿元下降[73] - 其他开支及亏损为5.14521亿元,较同期之3.63644亿元增加[76] 股份奖励计划相关 - 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获采纳后,2014年股份奖励计划终止,已授出未行使的认股权及受限制股份单位仍有效[102] - 2014年股份奖励计划于2024年8月30日终止,终止后不得进一步提供或授出股份奖励,但已授出未行使的仍有效[157] - 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采纳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条款与2014年大致相似[157] - 本报告日期,2014年股份奖励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39,612,447股,占已发行普通股约0.87%[163] - 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采纳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0%(即1,609,173,626股)[163] - 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向服务供应商授出股份奖励可发行总数不超采纳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即160,917,362股)[163] - 本报告日期,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609,132,826股,占已发行普通股约9.98%[164] - 截至授出日期12个月内,每名合资格参与者获授股份奖励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数上限不超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169][170] - 若进一步授出认股权超1%限额,需股东在股东大会单独批准,相关参与者及联系人须放弃投票[169][170] - 股份奖励归属期一般不少于12个月,特定情况除外[176] - 公司可要求承授人支付1.00港元作为授出股份奖励代价,不可退回[176] - 认股权行使价不得低于授出日期收市价、前五营业日平均收市价、股份面值三者最高者[179] - 2014年股份奖励计划于2024年8月30日终止,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为期10年至2034年8月29日[180] - 2024年4月1日,2014年股份奖励计划下按计划授权限额和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可授出股份分别为1,340,537,307股和135,332,785股,占已发行股份约8.33%和0.84%[180] - 自采纳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起,2014年股份奖励计划可供授出股份数目为零[180] - 2025年3月31日,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下按计划授权限额和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可授出股份分别为1,601,341,326股和160,917,362股,占已发行股份约9.95%和1.00%[180] - 报告期内,2014年和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下已授出认股权及受限制股份单位可发行股份数占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的0.53%[181] 管理层及人员相关 - 黃一緋自2024年11月起獲委任為「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成員[150] - 邵蓉博士擔任獨立董事的上海益諾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於2024年9月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150] - 拟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之董事,公司可在一年内免付赔偿(法定赔偿除外)终止其服务合约[155] - 报告期内公司无向董事支付薪酬,董事可根据2014年和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获授股份奖励[156] - 沈涤凡先生2024年6月14日获授195.92万股认股权,行使价3.720港元,2025年3月31日未行使认股权共466.145万股[184] - 沈涤凡先生2024年6月14日获授78.37万股受限制股份单位,2025年3月31日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共142.075万股,已归属27.0225万股[184] - 屠燕武先生2024年6月14日获授69.66万股受限制股份单位,2025年3月31日未行使认股权共75.125万股,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共83.67万股,已归属7.5125万股[184] - 朱顺炎先生2024年6月14日获授174.15万股认股权,行使价3.720港元,2025年3月31日未行使认股权共773.4125万股[184] - 朱顺炎先生2024年6月14日获授69.66万股受限制股份单位,2025年3月31日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共158.5299万股,已归属33.1176万股[184] - 沈涤凡先生2021 - 2024年各年获授认股权对应行使价分别为18.212、4.920、5.160、3.720港元[184] - 屠燕武先生2020 - 2023年获授认股权行使价分别为19.940、18.212、4.920、5.160港元[184] - 朱顺炎先生2020 - 2024年各年获授认股权行使价分别为19.940、18.212、4.920、5.160、3.720港元[184] - 沈涤凡先生2021 - 2024年各年获授受限制股份单位归属期均为自授出日起计四年内[184] - 朱顺炎先生2020 - 2024年各年获授认股权行使期均为自授出日起计十年内[184] - 本集团五名最高薪雇员中的三名获授认股权1718250份,其中已行使304626份,尚未行使1413624份[188] - 本集团五名最高薪雇员中的三名获授受限制股份单位1142850份,已归属339825份,尚未归属6793925份[188] - 2024年6月14日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5990900份,归属期自授出日起计四年内[188] - 本集团雇员(含关联公司雇员)获授认股权总计数量众多,如2015 - 2023年期间有多笔不同数量的认股授权,其中2022年6月15日授出3857344份[188] - 本集团雇员获授受限制股份单位总计数量较多,如2020 - 2022年期间有多笔不同数量的授出,其中2021年6月15日授出5606100份[188] - 2021年6月15日授出的部分认股权限行使价为18.212港元[188] - 2022年6月15日授出的部分认股权限行使价为4.920港元[188] - 2023年6月15日授出的部分认股权限行使价为5.160港元[188] - 2020年6月15日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2130500份,已归属64000份,尚未归属2066500份[188] - 2021年9月15日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2942986份,已归属795525份,尚未归属1224786份和922675份[1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认股权总计17,016,619股,已行使1,114,976股,已归属7,046,969股,尚未行使8,854,674股[19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受限制股份单位总计98,8
中国动向(03818)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0 1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 - 2025年各年3月31日止12个月收入分别为19.70亿、19.16亿、16.79亿、17.44亿、16.80亿元人民币[13] - 2021 - 2025年各年3月31日经营盈利/(亏损)分别为20.30亿、 - 17.86亿、1.38亿、 - 7.78亿、2.44亿元人民币[13] - 2021 - 2025年各年3月31日毛利率分别为65.6%、63.9%、63.4%、68.3%、68.6% [13] - 2021 - 2025年各年3月31日纯盈利/(亏损)率分别为89.1%、 - 93.1%、6.8%、 - 36.6%、12.3% [13] - 2021 - 2025年各年3月31日基本/摊薄每股盈利/(亏损)分别为29.94、 - 30.41、1.96、 - 10.90、3.53分人民币[13] - 集团报告期内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3.7%,拥有人应占盈利2.0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6.39亿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3.53分,对比期间每股亏损10.90分[33] - 报告期内集团销售额为16.8亿人民币,较对比期间下降3.7%[83] -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2.07亿人民币,对比期间为亏损6.39亿人民币[83] - Kappa品牌报告期内销售额为15.66亿人民币,较对比期间下降4.4%[87] - Kappa品牌服装、鞋类销售额分别下降7.9%、13.8%,配件销售额增长68.1%[85] - Kappa品牌非自营渠道销售额为5.72亿人民币,较对比期间下降16.5%,自营渠道销售额为9.94亿人民币,较对比期间增长4.3%[88] - 报告期内集团销售成本为5.28亿人民币,较对比期间下降2400万人民币,毛利为11.52亿人民币,较对比期间下降4000万人民币,毛利率微升0.3个百分点至68.6%[90] - Kappa品牌业务毛利率为68.9%,较对比期间微降0.5个百分点[91] - 报告期内其他收入及收益/(亏损)净收益额为3.23亿人民币,对比期间为净亏损6.59亿人民币[92] - 报告期内投资分部投资收益净额为2.71亿人民币,对比期间为亏损7.24亿人民币[93] - 报告期分销成本及行政开支总额为11.84亿元,占销售总额70.5%,较对比期间增加1.9个百分点[95] - 报告期雇员薪酬及福利开支为9200万元,较去年同期降低3500万元[95] - 报告期经营盈利为2.44亿元,经营盈利率为14.5%,对比期间经营亏损7.78亿元,亏损率为44.6%[98] - 报告期中国区运动装备分部经营盈利为5100万元,对比期间为1.06亿元[98] - 报告期财务收益净额为1000万元,对比期间为1900万元[99] - 报告期税前盈利2.48亿元,所得税开支4100万元,实际税率为16.5%,对比期间所得税抵免1.2亿元,税率为15.8%[100] - 报告期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2.07亿元,盈利率为12.3%,对比期间亏损6.39亿元,亏损率为36.6%[101] - 报告期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3.53分,对比期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0.90分[102] - 报告期及对比期平均贸易应收款项周转日数分别为28日及31日,平均贸易应付款项周转日数分别为93日及94日,平均存货周转日数分别为212日及206日[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3,409百万元,较2024年增加人民币374百万元[1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归属公司权益拥有人的净资产值为人民币9,208百万元,集团流动资产较流动负债超出人民币4,594百万元,流动比率为7.9倍[1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按公允价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合计为人民币4,581百万元[1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投资约为人民币80亿元,本财年投资收益净额为人民币271百万元,扭亏为盈[11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账面总值为9.07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9.01亿元[129] - 2025年3月31日,向独立第三方提供贷款账面总值为5.82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5.75亿元;向关联方提供贷款账面总值为900万元,2024年3月31日为1200万元;借予管理人员应收贷款账面总值为3.16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3.13亿元[12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减值拨备金额约为1.76亿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1.38亿元,报告期内减值拨备增加3800万元[13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3月31日,集团KAPPA品牌店铺总数1005间(不含KAPPA童装业务),较2024年同期净减少7间[34] - 集团KAPPA品牌聚焦类直营运营模式,优化单店效率,加速商品全渠道流通,严格监控库存[34] - KAPPA 1916、KAPPA PLAYER、KAPPA GARA系列分别有不同产品特点,兼顾美学与功能[35] - KAPPA品牌发布短片获奖,推出联名限量“好事帽”,实现流量曝光至销售转化;PHENIX拓展产品线,强化专业形象,开展多项合作[3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投资分部净资产83.65亿元,同比增长1.2%,投资业务累计为集团贡献增值约75亿元[38] - KAPPA品牌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开展多元营销活动,2025年2月借新年和春节推出联名单品、举办线下活动提升销量[59][60] - KAPPA参与公益项目,赞助业余女足球队,展现社会责任并焕新消费者认知[60] - PHENIX产品分专业滑雪和生活化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61] - 2024/25雪季PHENIX成清北滑雪队赞助商,相关话题小红书浏览互动超百万[62] - PHENIX与万龙滑雪场合作升级,打造600平米会员服务中心[62] - 2025年1 - 3月PHENIX以“抱抱鞋”开展五大雪场巡回落地计划[62] - PHENIX雪季深耕冰雪产业,举办儿童滑雪快闪活动,开设全国第一家PHENIX KIDS专卖店[63] - KAPPA服装有KAPPA 1916、KAPPA PLAYER、KAPPA GARA等系列,平衡时尚与舒适[65] - KAPPA鞋类聚焦潮流跑鞋、板鞋、复古跑鞋,2024年Q4鞋产品生意同比上升[67] - 2025年Q1潮流跑鞋和板鞋发力,鞋类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得益于“欧包”鞋[67] - 集团KAPPA配件业务以“时尚运动”为核心定位,线下推出明星单品实现终端销售突破,线上业务高速稳健增长[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Kappa品牌终端店铺总数达1005间,自营店铺数达564间[87][8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采取审慎投资策略,推动基金退出,增加低风险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37] - 集团积极打造绿色体育产业,深化ESG实践,获多项ESG奖项,披露温室气体范围三数据[39] - 集团2008年完成收购PHENIX品牌,将寻求机会经营更多国际品牌[42] - 集团焕新KAPPA品牌「用运动,去生活」的理念[58] - 集团通过加强全渠道布局、供应链优化等提升效率和业务表现[58] - 公司秉持审慎投资策略,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短期投资期限为六个月至三年,最长禁售期一年,长期投资存续期一般为七至十年[120] - 自2023/24财年起,公司逐步减少股权投资,增加对高流动性及安全资产的投资配置[122] - 公司对潜在投资活动审批涉及评估与分析等三个主要步骤,投资决策委员会由三人组成[123] - 公司构建全流程、多维度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包括初步准备和正式调查等措施[124] - 公司投资与资金管理部至少每半年定期审阅被投资方财务报表等进行全面评估[125] - 公司投资项目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准入审查、信用评级和动态跟踪[126] - 公司投资对手方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分级管控、合同约束和分散投资[126] - 公司建立季度、半年度、年度多层次定期风险评估机制并进行压力测试[126] - 内审团队以年度为周期开展全面检查,根据项目进展实施不定期回访,确保投资全流程监管无盲区[127] - 公司按照一贯宗旨,对认为对公司成功与长期增长担当重要角色的管理人员给予激励,授出贷款[128] - 公司积极与借贷人沟通,包括要求增加抵押品、变现抵押品等方式实现贷款收回,已逐步缩减应收贷款业务[131] - 公司采纳并遵循严格的信贷评估政策及程序,规范借贷安排运行,贷款申请由投资决策委员会多数成员逐项审阅及批准[132] - 董事会授权执行委员会管理公司日常业务,处理整体策略政策等相关事项[163] - 执行委员会负责公司日常营运管理及策略实施,向董事会汇报[197] - 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协助董事会监督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务,履行多项职责[198][199] - 董事会12个月内主要工作包括检讨及考虑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20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3.32%,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47] - 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其中第四季度增速明显加快[47]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5.4%,高于预期[48] - 预计2025 - 2026年全球经济温和增长2.7%[49] - 预计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56]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11.1%[57] - 2002年起,集团在中国市场运营Kappa品牌[45] - 2011年,正式推出集时尚和功能性于一身的户外产品线[46] - 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12个月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的70%作为年度股息[33]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日举行,8月15 - 2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06] - 2018年4月27日,公司根据一月认购事项向管理人员发行202,310,000股普通股,认购价每股1.35港元,较收市价折让约9.40%;根据四月认购事项向扬纲先生发行9,000,000股普通股,认购价每股1.29港元,较收市价折让约9.8%[108] - 2022年7月29日,GSL与借贷人就认购贷款协议订立修订函,贷款延期5年,利率调整为固定年利率1%[110] - 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自2010年12月10日生效,2020年12月8日决定延期至2030年12月10日[112] - 公司于2019年8月8日采纳购股权计划[113] - 2020年9月,公司与厦门源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订立协议,总承担投资额为2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支付1.5亿元,资本承担余额为0.5亿元[136] - 2021年1月,公司与CPE Global Opportunities Fund II订立协议,总承担投资额为3000万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支付1600万美元,资本承担余额为1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亿元[137] - 2021年2月,公司与云峰基金IV订立协议,总承担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支付1300万美元,资本承担余额为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100万元[137] - 2023年7月,公司与EnvisionX Partners Fund, L.P.订立协议,总承担投资额为600万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支付400万美元,资本承担余额为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00万元[137] - 2023年11月,公司与CPE Global Select Fund, L.P.订立协议,总承担投资额为1000万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支付200万美元,资本承担余额为8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00万元[138] - 2024年6月及11月,公司进行2023/2024财年年度及2024/2025财年中期业绩发布[141] - 董事会成员包括陈义红(67岁,主席兼执行董事)、陈晨(38岁,首席执行官等兼执行董事)、吕光宏(46岁,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等[148] - 陈义红于2007年3月加入公司,负责董事会管理等,曾任职于李宁公司[149] - 陈晨于2012年加盟公司,负责Kappa产品营销及设计工作[1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持有重大投资,过去12个月无重大收购或出售[140] - 吕光宏46岁,2020年4月17日起任公司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2008年10月加入集团[150] - 高煜51岁,2007年7月加入公司,曾在摩根士丹利任职至2022年7月[154] - 刘晓松59岁,2019年3月加入公司,曾为A8新媒体集团相关职务,该公司2024年9月24日除牌[156] - 唐松莲43岁,2024年12月20日加入公司,担任多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15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12个月,公司遵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16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12个月,全体董事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载列的标准守则[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