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峰控股(0228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32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增长11.9%至912.4百万美元[2][4] - 公司收入增长11.9%至912.4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815.7百万美元[1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124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8.157亿美元增长11.8%[55]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1.9%至9.124亿美元(2024年同期:8.157亿美元)[68] - 期内利润增长54.6%至95.3百万美元[2][4] - 期内利润达95.3百万美元,净利率从7.6%提升至10.4%[2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527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6,162万美元增长54.6%[55]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54.8%至0.187美元(2024年同期:0.120美元)[78]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19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0.12美元增长58.3%[5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1.198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8,737万美元增长37.1%[55] 毛利率和毛利 - 毛利率增长40个基点至33.3%[2][4] - 毛利增长13.1%至303.9百万美元,毛利率从32.9%提升至33.3%[1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3.039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2.687亿美元增长13.1%[55] 业务分部收入表现 - 户外动力设备分部收入增长22.8%[4] - OPE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2.8%至602.0百万美元,电动工具销售收入下降2.5%至305.8百万美元[14] - OPE分部收入大幅增长22.7%至6.02亿美元(2024年同期:4.904亿美元)[68][69] - 电动工具分部收入减少2.5%[4] - 电动工具分部收入下降2.5%至3.058亿美元(2024年同期:3.135亿美元)[68][69] 地区收入表现 - 北美地区业务收入增长17.9%[4] - 欧洲地区业务收入增长4.0%[4] - 北美地区收入增长17.9%至651.1百万美元,欧洲增长4.0%至179.2百万美元[15] - 北美地区收入增长17.9%至6.511亿美元(2024年同期:5.524亿美元)[71] - 中国地区收入下降8.4%至58.7百万美元,其他地区下降13.2%至23.4百万美元[15] 成本和费用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长21.1%至129.2百万美元,行政开支增长12.0%至47.3百万美元[19][20] - 研发成本增长6.8%至40.0百万美元,财务成本净额增至2.7百万美元[21][22] - 财务成本净额增长35.3%至267万美元(2024年同期:198万美元)[74] - 所得税开支增长75.5%至1789万美元(2024年同期:1019万美元)[76] - 报告期内雇员成本总额为1.382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1亿美元增长25.6%[46]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增长115.4%至256.7百万美元[2]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大幅增至256.65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15.4%[60] - 公司支付股息118.717百万美元[60] - 出售附属公司获得款项78.546百万美元[60]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支出56.284百万美元[60] 其他收益和损失 - 其他收益净额达31.3百万美元,主要来自外汇收益12.4百万美元及出售附属公司收益19.2百万美元[18] - 其他收益净额激增1240%至3132万美元(2024年同期:234万美元),主要因出售附属公司收益1924万美元[73] - 外汇收益净额为12.4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外汇亏损净额0.7百万美元[43] - 2025年上半年汇兑差额收益为100.5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2,083.4万美元亏损明显改善[56] 资产和存货管理 - 存货为479.1百万美元,存货周转天数为161天,同比下降17天[33]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为83天,同比下降6天[33]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为72天,同比下降14天[33] - 存货减少至479.065百万美元,较期初下降21.2%[5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少至356.646百万美元,较期初下降27.1%[5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下降27.1%至3.566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4.895亿美元)[84] 资本开支和承担 - 资本开支为56.3百万美元,同比增加34.2百万美元[34] - 资本承担为138.3百万美元,同比增加74.6百万美元[3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增长38.8%至3220万美元(2024年同期:2320万美元)[80] - 已授权但未签约资本承担从3540.8万美元激增至1.2126亿美元,增幅242.4%[88] - 总资本承担从6369.8万美元大幅增至1.3831亿美元,增幅117.0%[88] - 建设厂房及楼宇承担从6254万美元增至1.3728亿美元,增幅119.5%[88] 负债和权益 - 银行贷款总额为311.7百万美元,其中定息贷款占比58.2%,浮息贷款占比41.8%[31] - 短期银行贷款及长期贷款的即期部分占银行贷款总额的62.3%[32] - 资本负债比率保持0.3[32] - 流动负债总额减少至644.021百万美元,较期初下降17.8%[58] - 权益总额减少至1,005.237百万美元,较期初下降3.0%[59]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从2024年末1.966亿美元下降至2025年6月末1.933亿美元,降幅1.7%[86] - 应付薪资、奖金及福利从3864.2万美元大幅减少至2117.7万美元,降幅45.2%[86] - 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从819万美元降至316.6万美元,降幅61.3%[86] - 其他应缴税项从1710.9万美元增至2048.2万美元,增幅19.7%[86] - 所有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预计将在一年内结算或按要求偿还[87]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487.7百万美元,其中46.4%以人民币计价[2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显著增加至487.686百万美元,较期初增长48.4%[57][60] 客户和雇员 - 最大客户占公司总收入34.3%,五大客户合计占比60.0%[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人数为6,731人,较2024年同期的6,133人增长9.8%[46] 公司行动和投资 - 推出约100款新产品其中锂电产品占比超90%[5] - 自有品牌业务收入增长16.2%占总收入77.5%[4] - 公司受托人于2025年6月期间通过市场购入2,117,600股股份,占总股本约0.4%[50]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7] - 非流动资产中于一间联营公司的权益从67.348百万美元降至0[57]
康大食品(00834)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8-28 16:32
股份配售完成情况 - 公司完成配发20000000股股份,配售价每股0.25港元[2] - 公司获得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490万港元[2] - 公司于2024年7月16日完成向一名承配人配股[2] 配售资金用途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以强化财务状况[2]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已根据先前披露用途悉数动用[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在香港第一上市代码为834[2] - 公司股份在新加坡第二上市代码为P74[2] - 公司注册地为百慕达[2] - 执行董事包括郎颖女士、高岩绪先生及安丰军先生[2]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28日[2]
达力环保(0179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105.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8%[3] - 总收益为1.052亿港元,同比下降5.8%(从1.117亿港元)[16] - 公司收益为105.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1.7百万港元下降5.8%[31] - 公司总收益从111.7百万港元减少6.5百万港元(5.8%)至105.2百万港元[37] - 毛利为80.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3%[3] - 期内溢利为50.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3] - 除税后溢利为50.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9.9百万港元增长1.4%[31] - 期内溢利增加0.7百万港元(1.4%)至50.6百万港元[47] - 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5055.8万港元[23] - 毛利率从74.1%提升至76.0%[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融资成本为11.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1.2%[4] - 融资成本减少约3.1百万港元[33] - 融资成本减少3.1百万港元(21.2%)至11.5百万港元[45] - 销售成本减少3.7百万港元(12.8%)至25.3百万港元[38] - 污水处理运营成本减少3.6百万港元(18.0%)至16.4百万港元[39] - 其他亏损净额增加1.4百万港元(466.7%)至1.7百万港元[4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污水处理营运服务收益为49.1百万港元[4] - 特许服务安排财务收入为56.1百万港元[4] - 污水处理营运服务收入为4910万港元,同比下降8.2%(从5349.5万港元)[16] - 特许服务安排财务收入为5613.6万港元,同比下降3.5%(从5817.6万港元)[16] - 污水处理运营服务收益减少约4.4百万港元[32] - 特许服务安排财务收入减少2.1百万港元(3.6%)至56.1百万港元[37] - 污水处理运营服务收益减少4.4百万港元(8.2%)至49.1百万港元[37] 各地区表现 - 客户A贡献全部收益1.052亿港元,占比100%[18] - 所有收益均来自中国客户[19] - 集团业务集中于中国污水处理服务领域[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确认具备足够营运资金偿还未来12个月到期负债[10] - 公司正就第二处理厂第一期、第四处理厂第一期升级工程及第四处理厂第二期扩充工程进行协商[34] - 公司正在探索宁夏银川及其他地区污水处理资产的潜在并购机会[35] - 报告期间处理污水总量为37.8百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的38.0百万立方米减少0.5%[31] - 公司每日污水处理总量为375,000立方米,其中一级A标准275,000立方米,准四类水标准100,000立方米[30] 其他财务数据 - 货币换算差额收益为42.1百万港元[6]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92.7百万港元[6] - 其他收入总额为119.3万港元,其中利息收入78.1万港元,其他收入41.2万港元[20] - 所得税开支为11.4百万港元[4] - 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136.9万港元,其中即期所得税624.5万港元,递延所得税512.4万港元[21]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5港元[4]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5港元[23] - 特许服务安排下之应收款项(非流动资产)为1,222,497千港元,与上年基本持平[7] - 特许服务安排下之应收款项总额为17118.6万港元,其中即期4893.6万港元,非即期12224.9万港元[26] - 特许服务安排应收款项流动部分为486.4百万港元,非流动部分为1,222.5百万港元[49] - 特许服务安排下应收款项总额从1660.8百万港元增至1708.9百万港元,增长48.1百万港元(2.9%)[5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343,474千港元增加至411,550千港元,增长19.8%[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4115.5万港元,其中贸易应收款项3942.2万港元[2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343.5百万港元增至411.6百万港元,增长68.1百万港元(19.8%)[51]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超过365天的金额为1730.9万港元,占比43.9%[2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33,557千港元减少至95,876千港元,下降28.2%[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133.6百万港元降至95.9百万港元,减少37.7百万港元(28.2%)[52] - 长期借贷从384,742千港元减少至364,667千港元,下降5.2%[8] - 借贷总额为6011.1万港元,其中非即期长期借贷3646.7万港元,即期部分2182.5万港元,短期借贷181.9万港元[28] - 人民币计值银行借贷从622.1百万港元降至601.1百万港元,减少21.0百万港元(3.4%)[53] - 长期贷款减少38.7百万港元[54] - 总负债从770,076千港元减少至755,552千港元,下降1.9%[8]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8.154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7.608百万港元,减少1.9%[29] - 贸易应付款项中超90天账龄部分从13.947百万港元增加至15.979百万港元,增长14.6%[29] - 流动资产净值从648,327千港元增加至728,844千港元,增长12.4%[8] - 流动资产净值从648.3百万港元增至728.8百万港元,资产净值从1379.5百万港元增至1472.2百万港元[55]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从1,880,392千港元增加至1,961,485千港元,增长4.3%[8] - 公司总资产从2,149,594千港元增加至2,227,726千港元,增长3.6%[7] - 总权益从1,379,518千港元增加至1,472,174千港元,增长6.7%[7] - 保留盈利从829,234千港元增加至879,792千港元,增长6.1%[7] - 资产负债比率从35.4%降至34.3%[56] - 报告期间偿还银行借贷48.4百万港元[52] 会计准则和合规 - 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及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本,未产生重大财务影响[11] - 将于2026年1月1日强制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分类修订[13] - 将于2027年1月1日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财务报表呈报新准则[13] 其他重要内容 - 未提供分部资产及负债数据因内部管理报告未包含此类信息[17] - 公司未持有库存股份[64] - 无重大或然负债及未了结诉讼[57]
荣丰集团亚洲(0852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8 16:32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益同比下降14.8%至6669.2万港元(2024年同期:7829.6万港元)[4]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14.8%至6669.2万港元(2024年同期:7829.6万港元)[13] - 公司收益由78.3百万港元减少11.6百万港元至66.7百万港元,减幅14.8%[41] - 毛利润同比下降58.5%至539.8万港元(2024年同期:1299.8万港元)[4] - 公司毛利由13.0百万港元减少7.6百万港元至5.4百万港元,毛利率由16.6%降至8.1%[43] - 经营亏损200.9万港元(2024年同期:经营溢利435.8万港元)[4] - 期内净亏损266.8万港元(2024年同期:溢利231.5万港元)[4]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266.8万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231.5万港元)[22] - 公司相关期间录得亏损约2.7百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溢利约2.3百万港元[39] - 每股基本亏损1.64港仙(2024年同期:每股盈利1.43港仙)[4] - 每股基本亏损1.64港仙(2024年同期盈利1.43港仙)[22] 成本和费用(同比) - 材料成本大幅减少36.4%至1687.1万港元(2024年同期:2651.8万港元)[16] - 分包商成本增长16.9%至3870.7万港元(2024年同期:3310.2万港元)[16] - 公司销售成本由65.3百万港元减少至61.3百万港元,减幅6.1%[42] - 公司行政开支由8.4百万港元减少0.4百万港元至8.0百万港元,降幅4.8%[44] - 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约为97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890万港元增长约9.0%[57] - 董事薪酬从2024年中的3,407千港元微增至2025年中的3,416千港元,增长0.3%[37] - 所得税开支减少73.6%至33.4万港元(2024年同期:126.6万港元)[17] - 公司所得税开支由1.3百万港元减少1.0百万港元至0.3百万港元,降幅76.9%[45]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达6560.9万港元占总额98.4%(2024年同期:7702万港元)[14] - 澳门业务收益仅108.3万港元占总收益1.6%(2024年同期:127.6万港元)[14] 客户集中度 - 客户A贡献收益4976.7万港元占总收益74.6%(2024年同期:6154.3万港元)[15] 现金流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下降34.7%至1082.7万港元(2024年末:1657.6万港元)[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6,576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0,827千港元,降幅达34.7%[26]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699.4万港元(2024年同期:现金净流入67.6万港元)[6] 资产和债务 - 银行借贷下降23.0%至1938.3万港元(2024年末:2516.5万港元)[5] - 银行借贷总额从2024年底的25,16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9,383千港元,降幅达23.0%[32]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贷从2024年底的17,56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2,245千港元,降幅达30.3%[34] - 资产总值下降12.4%至1.104亿港元(2024年末:1.261亿港元)[5] - 公司总资产由126.1百万港元减少至110.4百万港元,股东权益由66.7百万港元降至64.0百万港元[47] - 公司计息借贷总额由25.2百万港元减少至19.4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由2.0倍增至2.2倍[47]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由38.0%降至30.4%[4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21,714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6,386千港元,降幅达24.5%[29][31] - 银行透支从2024年底的6,848千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0千港元,减少100%[26] - 已抵押银行存款从2024年底的7,352千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0千港元,减少100%[26][28] 应收账款 - 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减值拨备净额回拨48.1万港元(2024年同期:拨备38.1万港元)[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26.2万港元(2024年同期计提11.8万港元)[16]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29,692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5,722千港元,降幅达47.1%[2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2024年底的2,178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1,916千港元,减少12.0%[24] - 超过一年的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3,551千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0千港元,减少100%[2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于2025年7月获得新项目,初步合约金额超过175百万港元[38]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股息[58] - 未计提任何资本承担[51] - 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52] - 无重大或然负债(除附注14披露外)[54] - 未订立任何衍生工具对冲外汇风险[55] - 资产抵押仅限附注10披露的银行存款[56] - 公司总雇员254人,其中207名为分包商提名工人[57] 企业管治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由钟志强一人兼任,违反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69] - 公司声明除主席兼CEO情况外,相关期间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70]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蔡晓辉担任主席并具备GEM上市规则要求的专业资格[73] - 审核委员会负责审阅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确认符合会计准则及GEM上市规则[73] - 黎伟明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自2025年6月27日生效[78] - 陈景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自2025年6月27日生效[78] - 执行董事黎淑芬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自2025年6月27日生效[78] - 执行董事钟志强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成员,自2025年6月27日生效[78] - 董事及控股股东未出现与公司业务竞争的情况[71]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六大主要风险:流行病爆发影响运营、竞标失败风险、成本估算错误、供应商延误、依赖主要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层离职风险[74][75]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钟先生通过Wing Fung Capital Limited持有83,062,500股,持股比例51.19%[60][64] - 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66]
青岛港(0619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4.34亿元,同比增长4.04%[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8.42亿元,同比增长7.58%[2]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44元,同比增长7.32%[2]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3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33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0.674亿元人民币增长4.0%[29]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89.43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4.255亿元人民币增长6.2%[29]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利润28.41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6.418亿元人民币增长7.6%[33]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0.44元,较2024年同期的0.41元增长7.3%[33] - 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39.18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5.897亿元人民币增长9.2%[3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对外交易收入为94.33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0.674亿元人民币增长4.0%[39][4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1.34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9.273亿元人民币增长7.1%[39][40] - 营业收入达94.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47] - 归母净利润2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4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57.24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6.907亿元人民币增长0.6%[29] - 2025年上半年其他业务收入4.90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418亿元人民币下降23.6%[29] - 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7.84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625亿元人民币增长18.4%[31][32] - 2025年上半年税金及附加0.90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0.853亿元人民币增长5.9%[30] - 毛利为37.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48] 各业务线表现 - 集装箱处理及配套服务分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7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9%[39][40] - 液体散货处理及配套服务分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8.97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298亿元人民币下降12.8%[39][40] - 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分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7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9][40] - 集装箱处理及配套服务分部业绩162.33亿元,同比增长49.9%[51][56] - 液体散货处理及配套服务分部业绩106.85亿元,同比下降14.1%[51][63] - 液体散货处理及配套服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6.14亿元,同比下降17.4%[65] - 场站业务完成246万TEU,同比增长16%[68] - 货运代理完成2337万吨,同比增长2%[68] - 仓储业务完成132万吨,同比增长14%[69] 吞吐量表现 - 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3.61亿吨,同比增长2.0%[44] - 集装箱吞吐量达1703万TEU,同比增长7.6%[44] - 干散杂货吞吐量1.27亿吨,同比下降1.7%[44] - 液体散货吞吐量0.49亿吨,同比下降10.1%[4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1%[42] - 青岛港口2025年上半年外贸吞吐量保持中国沿海港口第二位[42] - 海铁联运箱量达150万TEU,同比增长15.1%[56] 资产和债务变化 - 货币资金较期初增加人民币32.56亿元,期末达159.30亿元[3] - 应收账款较期初增加人民币0.68亿元,期末达21.53亿元[3] - 长期股权投资较期初增加人民币3.99亿元,期末达149.10亿元[3] - 短期借款较期初大幅增加人民币86.98亿元,期末达96.51亿元[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较期初增加人民币15.36亿元,期末达440.24亿元[4] - 应收账款总额23.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1] - 坏账准备金额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21] - 应付账款总额13.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7%[24] - 账龄超过一年的应付账款2.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2%[26] -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88.5%,金额20.52亿元人民币[22] - 应付分包装卸费4.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1%[24] - 公司资产总额从2024年的627.49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的664.129亿元人民币,增幅5.8%[39][40] - 公司负债总额从2024年的159.57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的178.143亿元人民币,增幅11.6%[39][40] - 短期借款较年初增加人民币8.70亿元,增幅912.4%[75] - 货币资金达人民币159.30亿元[77] - 公司股东权益为人民币485.99亿元,较年初增加人民币18.07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增加人民币15.36亿元,少数股东权益增加人民币2.71亿元[78] - 公司以浮动利率计息的应付款项金额为人民币28.32亿元[80] 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 - 利息收入达人民币6.6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63%[5] - 对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投资收益为人民币7.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90%[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6646.7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897.2万元人民币下降3.6%[39][40] - 对合营及联营公司投资收益为人民币0.54亿元,同比下降49.6%[65] 现金流表现 - 经营现金流净流入人民币27.59亿元[76] - 投资现金流净流出人民币7.00亿元[76] - 筹资现金流净流入人民币11.71亿元[76] 财务比率 - 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为4.85%,较去年同期增加0.06个百分点[8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47%,较去年同期减少0.03个百分点[81] - 利息保障倍数为61.95倍,较去年同期增加2.39倍[81] - 流动比率为1.99倍,较去年同期增加0.33倍[81] -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15倍,较去年同期增加0.09倍[81] 股息和股东回报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10股1.466元人民币(含税),总金额约9.516亿元人民币(含税)[27] - 建议中期股息每10股人民币1.466元含税[98] - 总股本6,491,100,000股对应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951,595,300元含税[98] - 中期股息占2025年上半年可用于分配利润的35%[98] - 中期股息占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33%[98] - H股非居民企业股东股息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98] - 2025年11月4日至11月11日暂停办理H股股份过户登记[99]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青岛港集团持股约55.56%[105] - 合营公司QQCT由公司持股51%[105] - 股东上海中海码头持股约15.64%[106]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山东省国资委[106] - 青岛港集团由山东港口集团100%持有[106] - 日照港集团和烟台港集团均为山东港口集团全资附属公司[106][107] - 公司已发行股份6,491,100,000股,其中A股和H股分别占83.07%和16.93%,A股市值为人民币468.57亿元,H股市值为港币72.32亿元[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97] - 报告期内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6]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中期业绩[95] - 所有董事及监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4] 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亏损1.14亿元人民币,同比转亏[6] 资本投资和雇员 - 公司重大资本投资为人民币2.09亿元[82] - 公司聘用3,018名雇员,主要附属公司聘用6,469名雇员[87] 资产收购 - 标的资产包含日照港油品码头100%股权[106] - 标的资产包含日照实华原油码头50.00%股权[106] - 标的资产包含山东联合能源管道输送53.88%股权[106] - 标的资产包含山东港源管道物流51.00%股权[106]
上海实业控股(0036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31
收入和利润(同比) - 集团营业额94.76亿港元,同比下跌8.6%[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94.7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3.69亿港元下降8.6%[37] - 营业额为94.76亿港元,同比下跌8.6%[58] - 股东应占溢利10.42亿港元,同比下跌13.2%[3]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的溢利为10.4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01亿港元下降13.2%[37] - 2025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7.8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4.08亿港元下降44.0%[37]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958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05港元下降13.3%[37] - 总体毛利率同比下跌5.4个百分点[6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25.1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3.08亿港元下降24.1%[37] 成本和费用(同比) - 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8.7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30亿港元下降15.0%[37] 基建环保业务表现 - 基建环保业务盈利9.33亿港元,同比下跌11.6%,占集团净利润92.2%[5] - 收费公路业务总通行费收入10.19亿港元,同比增长5.1%[7] - 收费公路业务总净利润5.48亿港元,同比增长0.5%[7] - 上实环境收入31.7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4%[9] - 上实环境股东应占净利润3.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7.1%[9] - 中环水务营业收入9.80亿港元,同比增加2.5%[11] - 中环水务净利润1.20亿港元,同比减少8.0%[11] - 康恒环境垃圾焚烧运营规模达43,725吨/日,上半年垃圾入厂量8,617,500吨同比增长4.3%,上网电量3,093,327,800千瓦时同比增长9.1%[13] - 光伏电站资产规模740兆瓦,上网电量472,489,600千瓦时同比减少8.9%[15] - 基建环保业务净利润为9.33亿港元,占比92.2%,同比下跌11.6%[59] - 公司总收入为94.76亿港元,其中基建环保分部贡献最大收入44.33亿港元[45] - 公司分部经营溢利为16.87亿港元,其中基建环保分部贡献17.54亿港元[45] - 公司总收入为103.69亿港元,其中基建环保分部收入最高,达45.72亿港元(占44.1%)[46] - 公司分部经营溢利为25.41亿港元,其中基建环保分部贡献18.25亿港元(占71.8%)[46] - 公司分占合营企业业绩1.82亿港元,其中基建环保分部贡献1.09亿港元(占59.8%)[46] - 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业绩3.15亿港元,其中基建环保分部贡献2.18亿港元(占69.4%)[46] - 公司总资产为1655.69亿港元,其中基建环保分部资产666.18亿港元(占40.2%)[47][48] 房地产业务表现 - 房地产业务亏损4.65亿港元同比扩大2.56倍,占集团净利润负46.0%[16] - 上实发展营业收入12.32亿元同比上升19.7%,股东应占亏损7.54亿元,签约金额2.90亿元,签约面积13,400平方米[17] - 上实城开营业额18.28亿港元同比下跌38.7%,股东应占亏损4.92亿港元,签约金额6.89亿元同比下跌69.8%[18][19] - 房地产业务亏损4.65亿港元,占比-46.0%,亏损同比增加约2.56倍[59] - 公司分部经营溢利为16.87亿港元,其中房地产分部亏损6.83亿港元[45] - 公司总收入为103.69亿港元,其中房地产分部收入40.92亿港元(占39.5%)[46] - 公司分部经营溢利为25.41亿港元,其中房地产分部仅贡献2.77亿港元(占10.9%)[46] - 房地产分部除税前亏损5388.7万港元,除税后亏损2.58亿港元,是唯一亏损的业务分部[46] - 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业绩3.15亿港元,其中房地产分部贡献9627.9万港元(占30.6%)[46] - 公司总资产为1655.69亿港元,其中房地产分部资产828.65亿港元(占50.1%)[47][48] 消费品业务表现 - 消费品业务盈利4.03亿港元同比上升26.0%,占集团净利润39.8%[20] - 南洋烟草营业收入12.73亿港元同比增长16.4%,净利润3.37亿港元同比增长20.0%,销量746,000箱数同比增长31.1%[21] - 永发印务营业额7.59亿港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6,994万港元同比增长46.7%[23] - 消费品业务净利润4.03亿港元,占比39.8%,同比上升26.0%[59] - 公司总收入为103.69亿港元,其中消费品分部收入17.06亿港元(占16.4%)[46] - 公司分部经营溢利为25.41亿港元,其中消费品分部贡献4.17亿港元(占16.4%)[46] 大健康业务表现 - 大健康业务盈利1.41亿港元同比增长118.4%,占集团净利润14.0%;上药集团收入1,419.01亿元同比增长1.61%,净利润8.34亿元同比增长39.5%[14] - 大健康业务净利润1.41亿港元,占比14.0%,同比大幅上升118.4%[60] - 公司分占合营企业业绩1.82亿港元,其中大健康分部贡献6476.5万港元(占35.6%)[46] 合营及联营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分占合营企业业绩为3.4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2亿港元增长86.5%[37] - 2025年上半年分占联营公司业绩为5588.1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15亿港元下降82.3%[37] 其他全面收益 - 2025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19.4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支出17.28亿港元显著改善[38] 股息分派 - 董事会决议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42港仙,与2024年同期持平[29] - 公司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42港仙,与2024年中期股息持平,总派息金额约为4.56亿港元[52] - 中期股息每股42港仙,派发比率43.8%[64] 财务状况(资产、负债及权益)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1685.13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1657.21亿港元[39][4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208.41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41.86亿港元,增长16.0%[39] - 公司投资物业价值从2024年底的346.82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353.80亿港元,增长2.0%[39] - 公司于联营公司权益从2024年底的58.29亿港元大幅降至2025年中的35.41亿港元,下降39.2%[39] - 公司流动负债从2024年底的401.69亿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341.99亿港元,下降14.9%[40] - 公司银行及其他贷款(流动部分)从2024年底的192.05亿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170.71亿港元,下降11.1%[40]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底的782.93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803.31亿港元,增长2.6%[40] - 公司总资产为1655.69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685.13亿港元减少1.7%[47][48] - 公司总负债为852.38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902.19亿港元减少5.5%,负债权益比约为1.06:1[47][48]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73.42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67.63亿港元增长8.6%,其中超过365天的应收款达22.29亿港元(占30.4%)[55] - 总贷款约为585.13亿港元,其中65.3%为无抵押信贷[66] - 银行结存及短期投资分别为285.34亿港元和2.82亿港元[68] - 已签约资本性承诺为29.68亿港元[68] 税项支出 - 公司税项支出为6.51亿港元,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5.11亿港元(占78.5%),中国土地增值税5003.9万港元(占7.7%),香港利得税5216.4万港元(占8.0%)[49] 企业行动 - 粤丰环保私有化注销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23.29亿港元[12]
中远海运港口(0119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收入同比上升13.6%至8.06亿美元[5][6] - 公司总收入为8.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18][21] - 集团收入为8.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40] - 毛利同比上升10.3%至2.19亿美元[5][6]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上升30.6%至1.82亿美元[4][5] - 公司期内利润为2.24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利润为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30.6%[37] - 控股及非控股码头合计利润为2.4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0%[38] - 控股码头利润为6315万美元,同比增长36.6%[38] - 非控股码头利润为1.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3.9%[39] - 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利润同比上升13.1%至1.76亿美元[5][6] - 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利润减亏损贡献为1.75756亿美元,同比上升13.1%[45] - 公司应占合营公司利润为3164万美元,同比增长6.4%[18][19]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1.441亿美元,同比增长14.7%[18][19] - 比雷埃夫斯码头利润为1929万美元,同比增长93.7%[38] - 广州南沙海港码头利润为1318万美元,同比增长59.8%[38] - 公司期内总全面收益为3.4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8%[11]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上升23.6%至4.82美仙[5] - 每股基本盈利从3.90美仙增至4.82美仙,增幅23.6%[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毛利率下降0.8个百分点至27.2%[5] - 销售成本为5.8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41] - 财务费用净额从6765万美元降至5817万美元,降幅14.0%[29] - 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7110万美元,同比下降15.2%[44] - 利息收入从1624万美元降至1293万美元,降幅20.4%[29] - 平均银行借贷成本为4.70%,较2024年同期的5.43%下降73个基点[44] 业务线表现:码头吞吐量 - 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4%至74,295,971标准箱[6] - 总吞吐量同比增长6.4%至7429.5971万标准箱[54] - 集团2025年上半年总吞吐量达74,295,971标准箱,同比增长6.4%[67] - 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3.6%至16,482,018标准箱[6] - 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增长3.6%至1648.2018万标准箱[54] - 非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7.2%至57,813,953标准箱[6] - 非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增长7.2%至5781.3953万标准箱[54] - 中国地区码头总吞吐量同比增长5.7%至5639.0125万标准箱,占总吞吐量75.9%[57] - 环渤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1%至25,835,742标准箱,占集团总量34.8%[58] - 环渤海地区吞吐量25,835,742标准箱,同比增长6.1%,其中青岛港吞吐量17,030,000标准箱,同比增长7.6%[67] - 长江三角洲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0%至8,379,156标准箱,上海明东码头吞吐量上升5.3%至3,560,048标准箱[59] - 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吞吐量同比大幅上升41.6%至147,515标准箱[59] - 东南沿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下降5.0%至2,783,306标准箱[60] - 珠江三角洲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7.0%至14,633,421标准箱,南沙海港码头吞吐量上升5.9%至3,001,192标准箱[61] - 珠江三角洲地区吞吐量14,633,421标准箱,同比增长7.0%,其中盐田码头吞吐量7,587,637标准箱,同比增长12.7%[67] - 西南沿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0.1%至4,758,500标准箱[62] - 海外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8.4%至17,905,846标准箱,占集团总量24.1%[63] - 海外地区吞吐量17,905,846标准箱,同比增长8.4%,其中泽布吕赫港(CSP Zeebrugge)吞吐量437,258标准箱,同比大幅增长45.2%[67] - 比雷埃夫斯码头吞吐量上升4.9%至2,054,895标准箱,CSP泽布吕赫码头吞吐量大幅上升45.2%至437,258标准箱[63] - 苏伊士运河码头(Suez Canal)吞吐量2,472,828标准箱,同比增长25.0%[67] - 公司权益吞吐量整体表现:环渤海上升0.5%,长三角上升4.2%,海外上升8.7%[58][59][63] - 东南沿海权益吞吐量同比下降1.8%至2,070,554标准箱[60] - 散货总吞吐量226,446,854吨,同比下降1.3%[68] - 汽车总吞吐量254,563辆,同比下降19.5%[68] - 瓦多冷藏货码头(Reefer Terminal)冷冻托盘吞吐量151,899托盘,同比下降13.3%[68] - 西雅图码头(SSA Terminals)因当地新规暂停运营,吞吐量同比减少100%[67][68] - 秘钱凯港(COSCO SHIPPING Ports Chancay)于2024年11月开港运营,2025年上半年吞吐量119,945标准箱[67][68] 业务线表现:码头及相关业务收入 - 码头及相关业务分部利润为2.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2%[18][19] - 比雷埃夫斯码头收入为1.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9%[40] 各地区表现:收入 - 欧洲地区收入为3.839亿美元,同比增长20.7%[21]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为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1] 各地区表现:资产 - 中国大陆(不含香港)资产为61.46亿美元,占集团总资产的58.2%[24] - 欧洲地区资产增长10.3%,从13.59亿美元增至14.99亿美元[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宣派2025年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1.928美仙,总额7469.6万美元[34] - 非流动资产添置总额为1.336亿美元,同比减少47.0%[18][19]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103.32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中的105.63亿美元,增幅2.2%[24] - 分部总资产为126.2亿美元,较期初增长5.0%[16] - 现金及等同现金较期初增长27.4%至12.83亿美元[8]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2.99275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77565亿美元增长68.5%[47] - 未偿还借款总额为32.49126亿美元,现金结余为12.93713亿美元[48] - 净负债总权益比率(不计租赁负债)为26.7%,较2024年末的29.6%下降290个基点[49]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增长64.1%,从2.11亿美元增至3.46亿美元[26] - 第三方贸易应收账款增长31.1%,从7396万美元增至9693万美元[26] - 账龄超过90天的贸易应收账款增长73.2%,从316万美元增至547万美元[2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长17.1%,从5.39亿美元增至6.31亿美元[27] 其他重要内容:ESG及创新举措 - 公司首个4.5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并网发电[81] - 广州南沙海港码头光伏项目实现6.8兆瓦和5.3兆瓦全容量并网发电[81] - 广州南沙海港码头早前并网发电的BIPV项目达7.3兆瓦[81] - CSP钱凯码头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均实现100%绿电应用[81] - 比雷埃夫斯码头新增靠港船舶加注生物燃料服务[81] - 公司部署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管理效能[83] - 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标准化试点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83] - 新增一名女性董事会成员推进多元化治理[80] - 2025年上半年发布《信息化工作考核细则》并修订《网络安全管理规定》[8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接待投资者和分析师超过150人次[77]
北京控股(00392)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31
营业总收入表现 - 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445.29亿元,同比增长5.2%[7][13] - 公司2025年中期营业总收入44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14] - 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53] 股东应占溢利表现 - 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4.04亿元,同比增长8.1%[7][1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3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14]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4.04亿元[27]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4.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2024年同期为31.494亿元)[34] - 集团税前溢利4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股东应占溢利34.04亿元,同比增长8.1%[53] 经营性股东应占溢利表现 - 经营性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2.79亿元,同比增长4.1%[7] 燃气业务收入表现 - 燃气业务营业收入32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14] - 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45.29亿元,其中燃气业务收入占比最高达325.64亿元(73.1%)[27] - 公司总营业收入为423.246亿元人民币,其中燃气业务占比72.4%(306.623亿元)[28] - 燃气业务收入32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其中LNG贸易业务收入77.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7%[54] 啤酒业务股东应占溢利表现 - 啤酒业务股东应占溢利5.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07%[14] 水务业务股东应占溢利表现 - 水务业务股东应占溢利3.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13%[14] 毛利率变化 - 公司毛利率15.55%,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14] - 啤酒业务毛利率43.64%,同比上升3.82个百分点[14] - 环境业务毛利率25.25%,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14] - 总毛利润为人民币69.24亿元,啤酒业务毛利率最高达43.6%[27] - 集团整体毛利率15.55%,较去年同期15.69%下降0.14个百分点[56] 财务费用变化 - 总部利息支出同比减少超人民币1亿元[6][10] - 财务费用为10.8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6%(2024年同期为12.106亿元)[30] - 财务费用10.8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0.6%;销售及分销费用10.9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6] - 总部利息支出同比节约超人民币1亿元[85] 所得税开支变化 - 所得税开支为5.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024年同期为5.930亿元)[32] 其他收入及收益变化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2.3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8%(2024年同期为8.945亿元)[29] 北京燃气天然气销量表现 - 北京燃气天然气销量达12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12] - 北京燃气合并口径天然气销售量达12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43] 北京燃气LNG分销表现 - 北京燃气LNG分销量为1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8%[12] - 北京燃气LNG国际贸易量达9.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4.1%;国内分销量达125万吨,同比增加33%[46] 北控水务处理量表现 - 北控水务污水及再生水处理量为3014.4百万吨,同比下降1.0%[12] - 北控水务每日总设计能力为4,329.6万吨,其中新项目设计能力119,831吨/天[49] 境内垃圾处理量表现 - 境内垃圾处理量为3.73百万吨,同比增长3.1%[12] 燕京啤酒销量表现 - 燕京啤酒总销量为2.352百万千升,同比增长2.03%[12] - 燕京啤酒销量达235.17万千升,同比增长2.03%;中高端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70.11%[52] 北京管道公司输气量表现 - 北京管道公司输气量497.8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0.6%[47] 中国燃气销售表现 - 中国燃气天然气销售总量达228.3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销量达185万吨[48] 境内环境业务表现 - 境内环境业务污泥协同处置量达49.71万吨,同比增长32.74%;供汽量达18.6万吨,同比增长180%[50] 集团固废处理表现 - 集团固废处理量625万吨,同比增长1.96%;境内上网电量1,162GWH,同比增长2.0%[51] - 集团固废焚烧发电处理规模35,547吨/天,其中国内21,255吨/天,欧洲14,292吨/天[51] 啤酒业务收入及税前溢利表现 - 啤酒业务收入73.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税前溢利15.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7%[55] 环境业务收入及税前溢利表现 - 环境业务收入45.30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8%;税前溢利7.28亿元,同比减少15.4%[55] 天然气分销业务表现 - 天然气分销业务收入247.9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1%;税前溢利10.54亿元,同比减少7.1%[54] 现金及银行存款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00.8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减少2.82%[18] - 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300.8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减少8.74亿元[61] - 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人民币300.86亿元比2024年底减少人民币8.74亿元[66] 银行借贷变化 - 非流动负债中银行及其他借贷从306.92亿元增至358.05亿元,增长16.7%[19] - 流动负债中银行及其他借贷从286.09亿元减少至268.14亿元,下降6.3%[19] - 银行及其他借贷余额增加51.13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置换74.9亿元短期贷款[62] - 银行及其他借贷余额减少人民币17.95亿元[65] - 短期贷款以长期银行借贷及发行人民币债券置换合计约人民币74.9亿元[65] - 总借贷为人民币793.50亿元包括担保债券及票据共13亿美元和9亿欧元人民币债券240亿元及人民币银行贷款合计约人民币300亿元[66] 担保债券及票据变化 - 担保债券及票据余额增加人民币23.09亿元[65] 其他应付款项及合约负债变化 - 其他应付款项、应计费用及合约负债增加人民币5.97亿元[65] 净流动负债变化 - 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110.41亿元[21] - 净流动负债人民币110.41亿元比2024年底减少人民币10.48亿元[67] 总权益变化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76.15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16.34亿元,增长4.1%[19]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48.81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880.31亿元,增长3.7%[19] - 总权益为人民币1,016.34亿元而2024年底为人民币976.15亿元[68] 资产负债比率变化 - 资产负债比率为44%较2024年底的45%下降[68] 每股盈利表现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2.71元[7] - 每股基本盈利为2.7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2024年同期为2.48元)[34] 中期股息派付 - 中期股息每股85港仙,合计约9.83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9.721亿元)[33] - 中期股息每股85港仙与2024年持平[78] - 人民币股息兑换汇率为1港元兑人民币0.912162元[82] - 人民币股息每股派付0.7753377元[82] - 2025年10月31日为中期股息派付日[78] - 股息货币选择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10日[82] 股份过户登记安排 - 暂停股份过户登记期为2025年9月12日至16日[81] 债务置换安排 - 债务置换涉及熊猫科创债及境外人民币贷款[85] 汇率风险管理 - 汇率风险管理涵盖港元美元及欧元[86] 公司治理合规 - 公司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88] - 公司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一直遵守《标准守则》关于证券交易的规定[90] 业绩公告发布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已发布于公司网站及香港联交所网站[91] - 公司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给股东并发布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91] 董事会构成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5位执行董事和4位独立非执行董事[92] 集团雇员规模 - 集团雇员总数约34,000名[84] 北京燃气用户发展 - 北京燃气北京市内新发展家庭用户约5.92万户,商服用户1,036个[42] 应收账款变化 - 应收账款总额为52.2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024年末为51.348亿元)[37] 应付贸易账款变化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44.3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2024年末为39.062亿元)[40] 已发行股本 - 已发行股本为1,258,003,268股股份[68]
三宝科技(0170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3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总收入约人民币1.664亿元,同比下降24.19%[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人民币1226.51万元,同比亏损收窄[3] - 每股基本亏损人民币0.015元,去年同期为0.020元[3]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4.2%至1.664亿元(2024年:2.195亿元)[9] - 净亏损同比收窄21.0%至1227万元(2024年:1553万元)[10] - 基本每股亏损0.015元/股(2024年:0.020元/股)[11] - 营业总收入为1.664亿元,同比下降24.19%[25] - 归母净亏损为1226.51万元,较去年同期1547.52万元亏损收窄20.73%[21][3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9.1%至1.341亿元(2024年:1.892亿元)[9][14]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1.0%至1175万元(2024年:1319.7万元)[9][17]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3.2%至692万元(2024年:797.5万元)[9] - 研发费用691.94万元,同比下降13.24%[29] - 管理费用866.91万元,同比下降40.33%[28] - 所得税费用大幅降至52.15万元,主因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优惠税率[1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2%至1.452亿元(2024年:1.941亿元)[15]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9%至1816万元(2024年:1443万元)[14]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13.80%提升至19.40%[26] 财务健康状况 - 货币资金减少至人民币1.338亿元,较期初下降50.9%[5] - 应收账款减少至人民币1.726亿元,较期初下降8.1%[5] - 短期借款减少至人民币4.367亿元,较期初下降14.0%[7] - 合同负债减少至人民币7832.15万元,较期初下降19.4%[7] - 资产总额减少至人民币22.61亿元,较期初下降5.2%[6] - 流动负债合计减少至人民币9.524亿元,较期初下降10.3%[7] - 未分配利润减少至人民币1.069亿元,较期初下降10.3%[8] - 应收账款总额4.484亿元,其中3年以上账龄占比58.72%[23] - 短期贷款4.367亿元,较期初减少7100万元,利率区间3.75%-4.80%[32] - 流动比率1.57,与期初1.53基本持平[33] - 负债比率升至32.17%,较期初17.83%显著上升[35]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4.586亿元,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占人民币4.222亿元,固定资产占人民币3360万元,无形资产占人民币282万元[39] - 公司已抵押人民币1.213亿元资产作为银行借款担保[39] - 公司提供担保的银行存款为人民币1043万元,较2024年底的2405万元下降56.6%[39] 其他综合收益和营业外项目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导致其他综合收益亏损49.6万元(2024年收益160.5万元)[10][11] - 营业外支出大幅增至293.9万元(2024年:7.07万元)[10] 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 公司拥有百余项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具备自主研发能力[48] - 公司新申报发明专利3件,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并全部获批,获批软件产品3件[51] - 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部综合绩效评价[50] - 公司依托江苏省智慧高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南京市跨境物流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技术研发[49][55] 业务发展与项目执行 - 公司完成多个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包括洋口港至南通段和南通至无锡段项目[44] - 公司新中标三个江苏省重点高速公路智能化项目,涵盖收费、监控、通信系统[44] 未来战略与业务指引 - 公司2025年下半年将重点发展高速公路、口岸建设和智慧车辆三大领域业务[56] - 公司将持续开展跨境物流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53] - 公司计划打造国产化新海运系统和国产化智慧云卡口系统[53] - 公司将整合海关和第三方物流资源打造跨境物流全程跟踪系统[5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1]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回顾期内未经审核业绩并提供建议[62] - 公司董事及主要股东无竞争业务或利益冲突[59]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由沙敏一人兼任,违反上市规则第C.2.1条[64] - 公司章程于2025年1月17日修订,配合业务发展和中国公司法合规要求[65] - 董事会宣称具备适当权力制衡架构保障股东利益[64] - 公司章程修订涉及经营范围变更及配合2024年7月生效的中国公司法[65] - 其余两位执行董事被委任为副总裁协助分管经营管理[64] - 沙敏被认为熟悉公司业务运营并拥有卓越知识经验[64] - 公司宣称全体董事监督下存在足够制约机制[64] - 公司章程修订详情载于2024年12月27日通函[65] 其他披露事项 - 公司无占资产总值5%或以上的重大投资项目[37] - 公司无重大收购、出售及重大投资事项[38] - 公司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41] - 公司无重大外汇风险,收益和开支主要采用人民币计价[36] - 回顾期内公司未购回、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66]
长实集团(0111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8 16: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集团收入为253.86亿港元,同比增长15.3%[123]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2.7%,从347.27亿港元增至391.26亿港元[131] - 物业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9%,从46.35亿港元增至73.66亿港元[131] - 英式酒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从118.23亿港元增至125.24亿港元[131] - 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1%,从125.76亿港元增至135.98亿港元[131] - 英国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0.2%,从170.34亿港元增至187.65亿港元[131] - 上半年度物业销售收入达73.66亿港元(同比增长58.9%),其中香港28.03亿、内地38.27亿、海外7.36亿港元[28] - 投资物业重估前溢利为68.05亿港元,同比增长1.6%[9][10] - 每股投资物业重估前溢利为1.94港元,同比增长1.6%[9][10] - 上半年度溢利收益为港币62.9亿元,较去年同期港币59.7亿元增长5.4%[37] - 英式酒馆公司收入增长6.7%至港币103.92亿元,收益增长30.0%至港币4.03亿元[37] - 集团摊占合营企业收入增长8.1%至港币135.98亿元,其中ista JV增长9.3%至港币37.91亿元[40] - 合营企业溢利收益增长11.7%至港币45.76亿元,欧洲地区贡献港币32.81亿元占比71.7%[40] - 摊占合营企业收入为137.40亿港元,同比增长8.0%[123] - 综合全面收益总额为116.23亿港元,同比增长38.8%[124] - 2025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达116.2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83.76亿港元增长38.8%[126] - 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42.9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14.71亿港元大幅增长192%[128] - 汇兑收益为155.01亿港元,同比转盈[124] - 金融工具实现收益11.15亿港元,同比转盈[1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银行及其他借款融资成本同比增长15.2%,从19.26亿港元增至22.19亿港元[132] - 本期税项同比增长231.7%,从6.08亿港元增至20.17亿港元[134] - 税项支出为20.17亿港元,同比增长231.7%[123] - 净投资对冲亏损92.09亿港元,同比转亏[124] - 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5.42亿港元,同比转亏[1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利润下降(同比) - 股东应占溢利为63.02亿港元,同比下降26.2%[9][10] - 每股股东应占溢利为1.80港元,同比下降26.2%[9][10] - 股东应占溢利为63.02亿港元,同比下降26.7%[123]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26.7%,从86.03亿港元降至63.02亿港元[132] - 每股溢利为1.80港元,同比下降26.2%[123] - 上半年度物业销售收益为17.68亿港元(同比下降2.9%),其中香港0.74亿、内地14.69亿、海外2.25亿港元[28]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销售 - 物业销售收入较2024年同期录得升幅,但相关收益有所减少[13] - 预计新加坡Perfect Ten项目利润收益将于2025年下半年确认入账[13] - 已签约未确认物业销售总额285.53亿港元,其中香港221.02亿、内地21.8亿、海外42.71亿港元[30] - 土地储备总量6700万平方英尺,香港600万、内地5800万、海外300万平方英尺[30] - 物业发展组合总楼面面积超过700万平方英尺涵盖香港新加坡中国及英国[26]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租务 - 香港零售及商用物业租赁收入与2024年同期相比录得轻微减幅[14] - 物业租务收入30.02亿港元(同比下降3.7%),零售8.59亿、写字楼8.71亿、工业3.86亿、社会基础设施6.71亿港元[31]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5.42亿港元(去年同期增加14.2亿港元)[33] - 投资物业重估亏损(扣除税项及非控股股东权益)为5.0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8.77亿港元[9] 各条业务线表现:酒店及服务套房 - 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录得温和增长但收益略为下降[16] - 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21.92亿港元(同比增长2.9%),平均入住率89%[34] 各条业务线表现:英式酒馆业务 - Greene King英式酒馆业务收入及收益较2024年同期增加[17] - 英式酒馆业务收入125.24亿港元(同比增长5.9%),主要受价格调整及汇率影响[36] 各条业务线表现:基建及实用资产 - 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收入与收益较2024年同期录得稳健增长[18] 各地区表现 - 上半年度物业销售收入达73.66亿港元(同比增长58.9%),其中香港28.03亿、内地38.27亿、海外7.36亿港元[28] - 上半年度物业销售收益为17.68亿港元(同比下降2.9%),其中香港0.74亿、内地14.69亿、海外2.25亿港元[28] - 已签约未确认物业销售总额285.53亿港元,其中香港221.02亿、内地21.8亿、海外42.71亿港元[30] - 土地储备总量6700万平方英尺,香港600万、内地5800万、海外300万平方英尺[30] - 合营企业溢利收益增长11.7%至港币45.76亿元,欧洲地区贡献港币32.81亿元占比71.7%[40] - 英国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0.2%,从170.34亿港元增至187.65亿港元[131] - 公司业务遍及全球7个主要市场:香港、内地、新加坡、欧洲大陆、澳洲、加拿大及英国[86][88] - 公司业务遍及香港、内地、新加坡、欧洲大陆、澳洲、加拿大及英国等地区[9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期股息每股0.39港元,与去年持平[9][11] - 2025年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35港元,总计47.25亿港元,较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1.62港元(56.88亿港元)减少17%[126] - 公司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为5.0%[23] - 标准普尔维持公司A/稳定信贷评级穆迪维持A2稳定评级[23] - 合营企业出售Eversholt UK Rails权益公司占间接权益20%[19] - 持有汇贤产业信托35.4%权益,摊占净溢利港币0.7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41]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更新50亿欧元中期票据计划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27] - 集团银行借款总额港币544亿元,净负债港币214亿元,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5%[42] - 现金及定期存款港币330亿元,1年内到期借款港币110亿元,流动性稳健[42] - 借款货币组合:32%港币/美元,68%外币;利率结构:54%浮息,46%定息[43] - 物业抵押总额港币349.05亿元,其中港币74.3亿元用于物业发展借款抵押[45] - 集团雇用约55,000名员工,雇员成本港币68.78亿元[47] - 公司使用货币掉期和当地货币计值借贷对冲货币风险,未进行投机性衍生工具交易[88] - 公司通过8种主要渠道与股东保持沟通,包括网站、股东大会和分析师会议等[82] 宏观经济环境 - 中国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长5.3%[21] - 香港2025年上半年实质生产总值按年上升约3%[23]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结构 - 李泽钜自2018年5月起担任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48] - 甘庆林自2015年2月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副董事总经理[49] - 叶德铨自2024年4月起调任为公司副主席[50] - 赵国雄持有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51] - 周伟淦持有香港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52] - 鲍绮云自2015年2月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53] - 张英潮自2015年2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53] - 洪小蓮77歲自2015年2月起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54] - 羅弼士74歲自2017年3月起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委員[55] - 柏聖文67歲自2020年11月起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委員[56] - 郭李綺華83歲自2022年5月起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57] - 孫潘秀美84歲自2022年5月起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58] - 林少康61歲自2022年10月起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59] - 羅弼士曾擔任和記黃埔集團副財務總監11年(2000年至2011年)[55] - 洪小蓮曾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10年(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54] - 孫潘秀美曾擔任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署長14年(1983年至1997年)[58] - 林少康在金融服務業累積超過30年經驗[59] - 管理层平均年龄超过70岁[49][50][51][52][53] - 公司主要股东通过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定义控制多家实体[48][50][51][53] - 多名高管在长江和记实业等上市公司兼任要职[48][49][50] - 董事会由16名董事组成包括7名执行董事和9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56.25%共9名成员[72] - 审计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全部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年与主席举行两次无其他董事参与的会议[73] - 公司已采纳反欺诈及反贿赂政策等企业管治政策[71] - 董事会已检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风险管理系统成效[76]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78] - 薪酬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洪小莲担任主席共3名委员[79] - 所有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要求[75] - 内部审计机制持续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风险[76] - 公司提名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比75%[80]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3名董事和1名公司秘书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67%[81] - 公司已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除第C.2.1条外的所有条文[70] 股东结构和持股情况 - 李泽钜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计1,710,382,393股,占总股本比例48.87%[62] - 李泽钜通过受控制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81,060,448股,其中李嘉诚基金会持有378,788,098股[62] - 李泽钜通过信托结构持有公司股份1,328,696,745股,涉及Li Ka-Shing Unity Trust等信托安排[62] - 甘庆林持有公司股份108,400股,占总股本比例0.003%[62] - 叶德铨持有公司股份90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0.02%[62] - 洪小莲持有公司股份43,256股,占总股本比例0.0012%[62] - 李泽钜通过Precise Result Global Limited持有15股,占该公司股权15%[62] - 李泽钜通过Jabrin Limited持有2,000股,占该公司股权20%[62] - 李泽钜通过Mightycity Company Limited持有168,375股,占该公司股权1.53%[62] - 李嘉诚及其关联实体总计持有公司股份1,707,484,843股,占已发行股本约48.78%[67][69] - 李嘉诚基金会持有公司股份378,788,098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0.82%[67][69] - The Li Ka-Shing Unity Trust及其关联信托持有同一批公司股份1,171,881,779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3.48%[67][69] - TUT3以UT3信托人身份持有公司股份72,387,720股[64] - TDT3以DT3信托人身份控制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84,427,246股[6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3,499,778,333股[65][69]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除披露外无其他需申报的股份权益或淡仓[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未购入、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4] - 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附属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84] 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化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4002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068.34亿港元,增加66.14亿港元[125] - 投资物业从1507.08亿港元增至1528.57亿港元,增长21.49亿港元(1.4%)[125] - 合营企业投资从789.98亿港元增至883.49亿港元,增加93.51亿港元(11.8%)[125] - 银行结存及定期存款从360.69亿港元降至330.05亿港元,减少30.64亿港元(-8.5%)[125] - 公司权益总额从4002亿港元增至4068.34亿港元,增长66.14亿港元(1.7%)[125] -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从341.82亿港元降至310.93亿港元,减少30.89亿港元(-9%)[128] - 衍生金融工具从69.4亿港元降至20.59亿港元,减少48.81亿港元(-70.3%)[125] - 应收账款总额同比下降29.7%,从21.14亿港元降至14.86亿港元[137] - 应付账款总额同比增长11.0%,从37.15亿港元增至41.22亿港元[137] 风险因素 - 利率周期变化可能影响公司受规管业务的准许回报计算[87] - 货币波动可能影响公司财务表现,特别是非港元业务折算时的汇率影响[88] -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市场收缩、消费者违约及资产值下跌等风险[86] - 公司资产与业务所在地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中长期风险[95] - 公司面临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法规压力[96] - 公司可能因经济制裁导致业务终止或中断[90] - 公司可能因网络攻击导致商誉和业务受损[92] - 公司可能因新会计准则采纳影响财务状况[93] - 公司可能因数据隐私法规违反面临法律诉讼[91] - 公司可能因地方政策变动导致运营开支增加[89] - 公司资产与业务位于地震、水灾、风暴等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可能对业务和财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97] - 全球传染病再度爆发可能对公司业务及营运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具体影响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政府措施[98] - 英国脱欧后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对当地业务、资产值及盈利业绩带来潜在影响[99] - 物业发展面临建筑成本上升风险,包括材料价格急剧上涨及劳动力短缺问题[100] - 违反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可能导致罚款、没收土地或限制未来投标机会[101] - 土地收回可能导致无法收回初始收购成本及发展成本,对财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02] - 物业损毁保险赔偿可能无法覆盖全部损失(包括租金及价值损失),影响财务状况[103] - 社会基础设施租金收入依赖政府资助,政策变动可能对收入来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04] - 租户监管合规问题可能对行业声誉及公司投资组合产生负面影响[105] - 社会基础设施租户若经营表现欠佳,可能影响租金支付的效率及准时性[106] - 酒店业受经济周期和外部因素影响,入住率和房价波动大,需求下降对业绩造成不利影响[108] - 英国英式酒馆行业受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影响,通胀及成本上升导致消费者信心和可支配收入下降[109] - 供应链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和分销商,中断可能导致收入损失和采购成本大幅增加[110] - 英式酒馆面临能源成本、食品价格、工资及税务大幅上调,运营成本上升压力显著[111] - 劳动力短缺和薪酬通胀加剧,从欧盟前往英国工作人口减少,招募留聘员工成本更高[111] - 违反健康安全法规可能导致重大财务损失及商誉受损,食品供应链问题限制供应并增加成本[112] - 数据泄露或不遵守数据法规可能引发罚款、赔偿及收入损失,影响商誉和营商能力[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