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完外卖拼到店,阿里、美团、抖音打的是什么?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2 20:17
本地生活竞争格局演变 - 阿里巴巴通过高德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 发放超10亿元补贴入局本地生活到店领域[1] - 抖音生活服务同步上线"烟火小店扶持计划" 针对人均消费100元以内商家提供流量激励[1] - 竞争从即时零售延伸至到店业务 四季度焦点转向非食品类即时零售及到店[1] 巨头战略布局差异 - 美团通过神会员 团购补贴 商家地推整合巩固交易环节优势[5] - 抖音依托8亿级DAU流量入口 通过低价团购套餐抢占用户 但中小商家渗透和服务履约存在挑战[5] - 阿里通过高德构建差异化信用体系 依托高德 饿了么 淘宝 支付宝全生态跨场景协同[6] 市场竞争影响 - 阿里举措直接冲击美团到店"现金牛"业务 摩根大通下调美团2026-2027年到店利润预期[1] - 行业由美团绝对领先转向美团 抖音双寡头格局 阿里入局推动进入新竞争阶段[4] - 高德"扫街榜"短期对美团与抖音市场份额冲击有限 中长期有望成为阿里线下消费生态核心抓手[6] 财务表现对比 - 美团股价自3月189.6港元高点下跌49.1%至96.55港元[2] - 阿里股价自年初76.073港元低点上涨98.6%至151.1港元 创四年新高[2] - 美团2025年二季度收入918.4亿元 调整后净利润14.9亿元 拼多多同期收入1039.85亿元 调整后净利润327.08亿元[7] 业务模式与数据表现 - 抖音生活服务2023年实现超3000亿元交易额 同比增长289.6%[4] - 抖音2024年本地生活GMV约5600亿元 同比增长81% 快手同期GMV同比增长约200%[7] - 内容电商GMV增速达36.1% 显著高于综合电商8.3%的增速[7] 战略目标与行业本质 - 大厂补贴核心目的是争夺用户心智 沉淀APP停留时长 培养下单习惯 最终向高毛利泛电商导流[1][8] - 到店业务本质是服务业线上化 盈利来源于商家营销费用 因网络两端缺乏独占性使竞争加剧[3] - 淘宝闪购带动手淘8月DAU增长20% 高频场景提升用户活跃度 推动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增长[8] 市场格局与规模对比 - 即时零售O2O规模超4200亿元 近五年复合增长达27.5%[7] - 抖音电商2024年GMV达3.5万亿元 2025年目标4.2万亿元[7] - 电商行业自2020年进入存量市场竞争 核心是用户消费力的转移而非绝对替代[8]
易点云9月12日斥资35.53万港元回购16.15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9-12 20:16
公司回购 - 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斥资35.53万港元回购16.15万股 [1] - 回购价格为每股2.2港元 [1]
恒大物业(06666.HK):9月12日上午9时起恢复公司股份于联交所的买卖


格隆汇· 2025-09-12 20:14
公司股份出售进展 - 恒大物业于2025年9月10日收到中国恒大集团及CEG Holdings Limited清盘人发出的接洽函 涉及出售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1] - 清盘人已与相关有意方订立保密协议 并于2025年9月9日收到部分有意方的不具约束力指示性要约 [1] - 潜在交易处于初步阶段 清盘人尚未与任何有意方进行谈判 [1] 交易时间安排 - 清盘人计划于2025年11月前后邀请经挑选的有意方提交最终建议书 [1] - 清盘人将就潜在交易与有意方磋商最终交易文件条款 以达成具约束力的协议 [1] 股份交易恢复 - 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自2025年9月12日上午9时起恢复股份买卖 [1]
朗诗绿色生活(01965)委任刘守伟为董事长
智通财经· 2025-09-12 20:11
公司人事变动 - 田明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长职务 自2025年9月12日起生效 原因为投放更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 [1] - 非执行董事刘守伟同日获委任为新任董事长 [2]
易点云(02416)9月12日斥资35.53万港元回购16.15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20:11
公司回购行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斥资35.53万港元回购16.15万股 [1] - 回购价格为每股2.2港元 [1]
阿里巴巴引爆港股科技牛!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又新高,28亿资金密集进场,掘金港股AI龙头
新浪基金· 2025-09-12 20:1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超过1% 创阶段新高 科技龙头股领涨 [1] - 阿里巴巴-W盘中涨幅超过6% 收盘上涨超过5% 创近4年新高 [1] - 腾讯控股、快手-W、哔哩哔哩-W涨幅超过2% 小米集团-W上涨近1% [1] - 科技板块成为港股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 [1] 个股表现 - 商汤-W现价2.260港元 上涨0.150港元 [2] - 美图公司上涨5.29%至9.650港元 [2] - 医脉通上涨5.22%至13.700港元 [2] - 猫眼娱乐上涨4.46%至8.430港元 [2] - 心动公司上涨3.22%至83.300港元 [2] - 金蝶国际上涨3.18%至16.870港元 [2] - 网易云音乐上涨2.72%至294.600港元 [2] ETF表现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场内价格一度上涨超过2% 创历史新高 收盘上涨1.13% [2] - 全天成交额6.06亿元 环比放量 [2] - 最新规模突破100亿元 创历史新高 [9] - 年内日均成交额近6亿元 [9] - 支持T+0交易 不受QDII额度限制 [9] 技术突破 - 阿里巴巴和百度开始使用自主设计芯片训练AI模型 部分替代英伟达芯片 [3] - 通义千问发布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 总参数80B仅激活3B [4] - 性能可媲美千问3旗舰版235B模型 实现模型计算效率重大突破 [4]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重回扫货互联网龙头 [5] - 近20日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美团-W包揽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前三名 [5] - 阿里巴巴连续15个交易日获南向资金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逾371亿港元 [5] - 港股互联网ETF近20日累计获资金净流入27.92亿元 [5]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年内累计涨幅41.94% [8] - 自最低价最大涨幅60.89% [8] -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累计涨幅27.29% [8] - 自最低价最大涨幅48.64% [8] -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表现优于恒生科技指数 超额收益超过10个百分点 [8] 基金持仓 - 港股互联网ETF前四大权重股为小米集团-W(15.65%)、腾讯控股(14.35%)、阿里巴巴-W(13.87%)、美团-W(10.87%) [7] - 前四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74% [7] - 前十大持仓股合计占比超过72% [7] - 重仓港股科技和互联网龙头 [7] 市场环境 - 美联储降息大幕拉开 AI主线持续催化 [4] - 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 中国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本新宠 [4] - 外资回流港股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发布对市场乐观看法 [4] - 港股相对A股补涨契机到来 相对优势开始凸显 [5]
海伦司(09869.HK):直营日销回暖 重启直营开店计划
格隆汇· 2025-09-12 20: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2.9亿元 同比下滑34.0% [1] - 归母净利润0.5亿元 同比下滑27.8% [1] - 宣派中期股息1.46亿元 [1] - 同店单店日均营业额同比下降17.6%至9.0千元 [2] 门店网络发展 - 门店总数从2024年末560家增至580家 [1] - 直营/特许合作/嗨啤合伙人门店分别为109/39/432家 合伙人门店占比达74.5% [1] - 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海外门店分别增加1/-6/+24/+1家至36/140/399/5家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为拓店主要区域 [1] - 重启直营门店计划 已开及将开业门店达10家 [1] 经营绩效分析 - 直营及特许合作酒馆整体单店日销回升至8.3千元 同比增长10.7% [2] - 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日销分别为9.0/8.8/7.7千元 同比分别增长3.4%/18.9%/6.9% [2] - 嗨啤合伙人酒馆整体日销4.2千元 同比下降22.2% [2] - 直营酒馆毛利率从70%提升至74% [2] - 自有酒饮和第三方酒饮毛利率分别提升至80.2%和57.8% [2] - 雇员福利及人力服务开支同比下降36.2% [2] - 使用权资产折旧等成本同比下降47.2% [2] 战略发展举措 - 通过深化绩效激励、优化门店运营、优化产品矩阵、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恢复同店业绩 [3] - 坚持平台型发展战略 继续推进嗨啤合伙人计划拓店 [3] - 强化供应链整合管理和空间环境打造两大核心竞争力 [3] - 探索第三空间新模式 [3]
“Data x AI”驱动,神州控股上半年净利大增41%
搜狐财经· 2025-09-12 20: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65亿元,同比增长12% [3]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21万元,同比增长41% [3] - 新签约订单94.76亿元,同比增长98% [3] - 已签未销订单104.41亿元,同比增长27% [3] 分业务收入结构 - 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12% [3] - 软件及运营服务收入24.48亿元,同比增长13% [3] - 信创及传统服务收入39.87亿元,同比增长11% [3] 技术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投入3.05亿元 [8] - 主导或参编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187项(77项已发布) [8] - 累计拥有软件著作权及专利等知识产权3290项 [8] AI技术应用成效 - 智慧供应链仓库管理整体效能提升30% [6] - 政务办事领域AI解答精准度超95% [11] - 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网办率达62% [11] - 金融科技服务金融机构超2000家 [9] 生态合作建设 - 与北京大学共建"燕云Infinity智能化软件联合实验室" [17] - 与华为、腾讯云发起AIGC大模型金融生态体系 [17] - 与顺丰速运、德邦快递深化物流场景合作 [17] - 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成立"数据智能研究院" [17] 行业背景与发展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14] - 预计2030年核心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超10万亿元 [19] - 国家规划2027年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