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约东扩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的安全靠什么?——要打垮俄罗斯的想法和做法是自取其祸
搜狐财经· 2025-09-17 12:20
乌克兰战争为什么迟迟停不下来?因为欧洲无法面对一个怒气冲的大国可能要爆发的愤怒,俄罗斯解决完乌克 兰问题后,是绝不会对欧洲国家的挑衅行为善罢甘休的。 乌克兰战争本来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大国对抗,欧洲国家只不过是站在美国一边摇旗呐喊的喽啰。其实,欧 洲国家只要紧跟美国的态度转变而转变就万事大吉了,天塌下来有美国顶着。结果,欧洲国家非得认为自己能 够独挡一面,取美国而代之,可以独立对抗俄罗斯。其结果就是欧洲的战略平衡被打破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 也将急剧恶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都将发生巨大的逆转,欧洲再也不是一方和平和团结的净土,不安全感 将长期困扰欧洲,这实在是欧洲国家的咎由自取啊。 从历史上看,欧洲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地区,没有第二。欧洲也是世界其他地区不安全的最大挑动者。这也难 怪,欧洲是帝国主义强盗扎堆的地方,强盗集中的地方想不乱都难。也就是说,欧洲20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的 战争策源地。 欧洲独立和自由永远也不可能靠欧洲国家的结盟而实现,欧洲独立和自由的唯一希望就是成立一个统一的国 家。但欧洲的历史证明,欧洲就不能合并为一个具有统一意识和统一能力的统一国家。分析起来看,欧洲(除 俄罗斯以外)是由五类国家组成 ...
无人机事件持续发酵,俄媒体质疑欧洲做局,波兰同意北约军队进驻
环球时报· 2025-09-16 07:01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 - 波兰和罗马尼亚报告俄罗斯无人机进入其领空 罗马尼亚外交部召见俄罗斯大使提出抗议[1][3] - 波兰总统同意北约成员国军队在波兰领土驻扎 作为北约东部哨兵军事行动组成部分[1][4] - 俄罗斯驻罗马尼亚大使利帕耶夫表示罗马尼亚的指控毫无根据 认为这是基辅政权的蓄意挑衅[1][3] 北约军事部署加强 - 东部哨兵行动包括丹麦两架F-16战斗机和一艘防空护卫舰 法国三架阵风战斗机 德国四架台风战斗机[5] - 捷克将派数架攻击直升机至波兰境内 荷兰计划提供两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5] - 北约成员国还计划向波兰和立陶宛增派地面部队[5] 国际反应与外交博弈 - 英国政府由于俄罗斯前所未有地侵犯北约领空召见俄罗斯大使 与波兰罗马尼亚乌克兰及北约盟国团结一致[3]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俄方入侵罗马尼亚领空再次公然侵犯了欧盟主权 正与成员国合作保护欧盟领土[3] - 爱沙尼亚总理欢迎东部哨兵行动 呼吁北约联合采购武器并没收被冻结的20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资助乌克兰重建[4] 俄罗斯立场与反制措施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北约实际上参与了这场战争 向乌克兰提供直接和间接支持[1][7] - 俄罗斯国防部提议与波兰进行磋商讨论无人机问题 但华沙方面5天未作出回应[4] -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举行西部2025联合战略演习 包括美国土耳其和匈牙利三个北约成员国在内的23国代表观摩演习[9] 联盟内部动态分析 - 波兰《选举报》批评美国迄今缺乏军事回应 德国《南德意志报》认为北约尚未做好应对冲突准备[6] - 欧洲外交官将华盛顿对无人机事件的初步反应描述为犹豫不决和几乎一片沉默[8] - 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教授表示北约缺乏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的政治意愿 美国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克制[8]
波兰关闭边境口岸,北约加强东翼防御,欧洲紧盯俄白联合战略演习
环球时报· 2025-09-15 06:52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肖新新】据俄新社14日报道,俄罗斯同白俄罗斯开展的"西部-2025"联合 战略演习继续按既定计划进行。报道还披露诸多演习细节。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罗马尼亚国防部13日称,俄军袭击乌边境附近基础设施期间,一架无人机闯 入罗领空,罗紧急出动两架F-16战机,后又调遣两架欧洲战斗机,该无人机之后从雷达屏幕上消失。报 道称,9日夜间,大量无人机进入波领空,波军方动用本国和北约防空系统击落部分无人机。路透社13 日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无人机入侵波兰事件"只是"耸了耸肩",引发北约成员国"深切忧虑"。美国国 务卿鲁比奥表示,该事件"不可接受、危险",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俄有意为之。如果无人机确实特意针 对波兰,那将是"高度升级的举动"。 据俄新社报道,俄常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乌里扬诺夫14日称,波兰无人机事件尽管细节尚未明确,但 波方已得出所谓"俄企图破坏波兰局势稳定"的结论。对于俄国防部提出的磋商提议,波国防部完全没有 意愿。这似乎是挑衅或波方不愿澄清误解。 俄《消息报》13日称,此次演习属于俄白周期性演习计划的一部分,本质上是防御性质,但波兰等欧洲 国家和乌将其视为"直接威胁和挑衅" ...
不许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关键时刻,26国叫嚣要派兵去乌克兰
搜狐财经· 2025-09-06 13:09
欧洲对乌克兰军事部署动向 - 欧洲以保障部队名义计划向乌克兰派兵 表面目的是监督和平执行 实际意图是作为边境威慑和战略缓冲带防止俄罗斯西扩 [1] - 欧洲内部对派兵存在分歧 法国德国等国家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不愿率先派遣步兵部队 [3] - 俄罗斯坚决反对欧洲驻军 认为这是变相北约东扩 可能采取非口头方式回应 [3] 能源制裁与欧洲经济影响 - 特朗普要求欧洲立即切断所有俄罗斯石油进口 指责欧洲2023年仍向俄罗斯支付11亿欧元燃料费用 [3] - 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根深蒂固 彻底断供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完成经济结构重新平衡 [5] - 美国要求欧洲承受企业倒闭和居民冬季供暖短缺等经济代价以配合其全球战略 [5] 对华政策与地缘政治博弈 - 特朗普要求欧洲联合对中国实施二级制裁 试图让欧洲作为对华施压的探路者 [7] - 欧洲内部多数国家认为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 反对与中国硬碰硬的经济对抗 [7] - 中国强调中俄能源合作不针对第三方 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8]
为什么说俄罗斯不能赢,乌克兰也不能败?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17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之久,国内舆论场上的俄粉与乌粉之争也从未停歇。一方高举正义大旗,另一方则 高呼爱国口号,双方唇枪舌战至今仍难分高下。但值得深思的是,这场战争最理想的结果或许并非简单 的胜负之分,而是维持一种微妙的战略平衡——让双方都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这看似矛盾的立场背 后,实则暗藏深意,因为这场远在东欧的战争早已与中国的发展利益紧密相连。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堪称中国的战略资源宝库。这个1.4亿人口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和粮食资 源。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34%的进口原油、28%的煤炭和16%的天然气都来自这个 北方邻国。俄罗斯的持续存在不仅提供战略缓冲,更是实实在在的资源保障。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中 俄关系虽密切却并非军事同盟。三年来俄方多次抱怨中国支持力度不足,但若俄罗斯取得全面胜利,对 中国未必有利。短期能源优惠难以抵消长期战略风险。一旦乌克兰战败,俄罗斯势力西扩,必将引发欧 洲恐慌。战前马克龙曾称北约脑死亡,但冲突爆发后,芬兰、瑞典火速入约,德国军费翻倍,波兰疯狂 采购美制武器。 若俄罗斯吞并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国家必将争先恐后加入北约,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将要求 美 ...
波兰代表欧洲开出条件:一旦中方让普京停手,整个欧洲将感恩戴德
搜狐财经· 2025-08-28 17:33
但2024年8月乌克兰突袭库尔斯克后,俄方说在这种情况下不谈,氛围又被破坏。到2025年,中国还在 继续沟通,但没大突破。欧洲政客的表态,说白了,是想借中国的手施压俄罗斯,希望中俄关系出点裂 痕,顺便拉中国加入对俄制裁阵营。但中国不吃这套,对俄贸易正常进行,双边关系稳固,2024年贸易 额超过2400亿美元,能源、农产品、科技合作深化。欧洲许的感激,也不见得多可靠,今天说感激,明 天可能在南海或台湾问题上跟美国站队。中国做斡旋,是作为负责任大国该做的,促进全球稳定,不是 为了换欧洲的好处。 西科尔斯基没停下脚步,2024年9月2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呼吁中国参与调解。2025年2月23日,他 表示欧洲支持能让乌克兰坚持到年底。3月,他回应马斯克言论,提醒波兰支付了星链费用。4月23日, 他在布鲁姆伯格采访中敦促中国加强外交努力,提到土耳其和中国可能调解。5月,他继续推动波兰援 助行动。8月17日,他说压力应放在侵略者身上。8月18日,推动援助,保持对俄罗斯批评,支持乌克兰 防御。这些行动串联起来,焦点都在欧洲安全和对俄罗斯强硬上。 波兰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在2024年9月2日新加坡的演讲中,直截了当地 ...
欧洲梦碎!几十万大军白准备,普京停火条件曝光,提出俄保障方案
搜狐财经· 2025-08-25 17:35
欧洲准备了几十万大军,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开进乌克兰,却在普京一纸停火条件前瞬间梦碎。 若和平只能建立在克里姆林宫的底牌之上,乌克兰的主权还剩多少回旋余地? 欧洲的梦想,被美俄联手否决 欧洲长期以来试图以北约东扩为蓝本,在乌克兰建立直接的军事存在以遏制俄罗斯。 然而,这一设想正面临来自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双重政治否决,使其从一个潜在选项,沦为一个不切实际 的构想。 欧洲方面的规划曾十分宏大。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4年就曾威胁要直接向乌克兰派兵。 到了2025年初,一个由31个国家组成的"自愿联盟"正式成立,计划在乌克兰部署维和部队,其任务还包 括提供武器训练和支持经济重建。 英法两国甚至提出了一个组建20万维和部队的具体构想,其中英国计划出兵5万,法国也计划出兵至少5 万。 这些行动的战略核心,是希望在乌克兰土地上形成对俄罗斯的长期威慑与牵制。 然而,俄罗斯的立场给这个计划划下了一条绝对的红线。莫斯科提出的停火条件中,明确包含了"任何 北约或西方国家的军队都不能在乌克兰驻扎"这一条。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21日更是强硬地表示,外国军队出现在乌克兰是俄方绝对无法接受的。 而真正为欧洲计划带来致命一击的,是来自美国的态度 ...
俄外长:乌克兰危机起因之一是与北约东扩相关的安全问题
新华社· 2025-08-19 22:36
乌克兰危机起因 - 俄罗斯外交部长表示乌克兰危机的起因之一是俄安全问题 与北约不东扩保证被一再破坏相关 [1] - 俄总统指出北约在承诺不东扩后实施了5波扩张 [1] - 不尊重俄安全利益和不充分尊重乌克兰境内俄罗斯民族及俄语民众权利使长期协议无从谈起 [1] 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工作模式 - 俄方不拒绝任何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工作模式 无论是双边还是三方模式 [1] - 应逐步从专家层面开始 历经所有必要阶段 进而筹备最高级别会谈 [1] 近期外交活动 - 俄美总统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举行会晤 会晤具有建设性和富有成果 但未就俄乌停火等议题达成任何协议 [1] - 美国总统18日与泽连斯基和欧洲领导人举行会晤 会晤结束之际给俄总统打电话并开始安排普京与泽连斯基的双边会晤 地点待定 [1] - 在双边会晤之后将举行美俄乌三方领导人会晤 [1]
泽连斯基白宫行 欧洲大阵仗“撑腰”为哪般
新华社· 2025-08-18 16:21
欧洲领导人"组团"赴白宫背景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应邀于18日赴华盛顿与特朗普会晤 多位欧洲领导人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英国首相斯塔默、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将一同前往白宫参会 [1] - 欧洲领导人此行目的包括展现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团结立场 防止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被边缘化 以及给泽连斯基"撑腰" [1] - 芬兰总统斯图布参与会晤因其与特朗普有私交 任务是防止美乌领导人会晤再次破裂并强调欧洲在解决俄乌冲突中的重要性 [2] 白宫会晤议程安排 -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8日13时15分举行双边会晤 15时与欧洲领导人举行多边会晤 [3] - 预计讨论议题包括俄罗斯的领土主张 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框架 以及美国如何参与其中 [3] - 特朗普表示"如果一切顺利"将安排举行美俄乌领导人三方会议 [3] 各方立场分歧 - 特朗普声称乌克兰"收不回"克里米亚 也无法加入北约 泽连斯基则表示乌克兰当年不应放弃克里米亚 [3] -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称美方争取到让步 可向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 俄方尚未回应 [3] - 俄罗斯代表乌里扬诺夫强调未来和平协议应同时为俄罗斯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4] 和平协议前景 - 特朗普提议"直接达成和平协议"以彻底结束俄乌冲突 而非仅达成停火协议 [6] - 乌克兰和欧洲方面认为应先达成停火协议再谈长期解决方案 泽连斯基指责俄方缺乏停火意愿 [6] - 普京表示俄方尊重美国政府希望迅速结束冲突的立场 也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6]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承认俄乌达成和平协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要领域分歧仍然存在 [6]
热点问答|泽连斯基白宫行 欧洲大阵仗“撑腰”为哪般
新华社· 2025-08-18 16:16
欧洲领导人集体赴美会晤背景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日抵达华盛顿 18日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双边会晤 欧洲多位领导人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英国首相斯塔默、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芬兰总统斯图布、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和北约秘书长吕特将"组团"参与白宫多边会晤 [1] - 欧洲领导人集体行动旨在展现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团结立场及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 防止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被边缘化 并为泽连斯基提供政治支持 [2] - 芬兰总统斯图布参与会晤因其与特朗普有私交 主要任务是防止美乌领导人会晤再次破裂 并强调欧洲在解决俄乌冲突中的重要性 [2] 会晤议程与核心分歧 - 双边会晤定于美国东部时间18日13时15分(北京时间19日1时15分)举行 多边会晤定于15时(北京时间19日3时)举行 预计讨论俄罗斯领土主张及乌克兰安全保障框架 包括美国参与方式 [3] - 美乌在领土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 特朗普声称乌克兰"收不回"克里米亚且无法加入北约 泽连斯基则强调乌克兰不应重蹈1994年安全保障失效的覆辙 [3] -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称美方争取到一项让步 美国可向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 俄方对此同意但尚未公开回应 [3] 各方对和平协议的立场 - 特朗普提议"直接达成和平协议"以彻底结束冲突 而非仅达成停火协议 [6] - 乌克兰和欧洲方面主张先达成停火协议再谈长期解决方案 泽连斯基指责俄方拒绝停火呼吁 欧盟承诺继续对俄施加外交和经济压力直至实现公正持久和平 [6] - 俄罗斯常驻维也纳代表乌里扬诺夫强调未来和平协议需为乌克兰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同时俄罗斯也应获得"有效的安全保障" 且需比1990年代"北约不东扩"承诺更可信 [4][5]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承认俄乌和平协议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要领域分歧依然存在 需双方让步才能达成协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