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质灾害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可实时预警岩体微小变化!深大团队研发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南方都市报· 2025-10-21 15:57
技术突破与核心优势 - 新一代地质灾害智能监测系统融合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与云边端协同技术,实现对边坡落石、危岩移动等地质灾害的全天候、全覆盖、智能化监测[1] - 系统创新性地提出核心图形信息“云-边-端”协同处理技术,构建高效优化算子,实现从“点式监测”到“体式防控”的跨越[3] - 在运动检测、目标识别、精准测量三个关键技术层面实现突破,其中对落石事件的识别准确率超过85%[3] 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 系统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山区公路隧道口和高边坡路段24小时监测、铁路沿线落石灾害预警、矿山开采区边坡稳定性监测以及水利工程边坡安全[5] - 该系统已在深圳市尖岗山公园投入应用,实现对危岩及落石的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报警[5] - 监测设备内置大容量太阳能供电系统,具备强大环境适应性与能源自给能力,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5] 系统运行机制与行业影响 - 设备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捕捉岩体微小变化,利用内置智能算法实时分析研判,一旦监测到异常立即触发多级预警并通过4G/5G网络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管理平台[5] - 系统实现了从“被动等待”到“主动预判”的转变,推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进入“全域感知、智能推演、精准预警”的新阶段[5]
7人避险转移后 超10000m³崩塌岩体冲下!来看地灾防治小知识
央视新闻· 2025-10-21 10:47
10月16日 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委、县政府 结合汛期连续降雨实际 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巡查排查 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 要求各乡镇提前转移临山临崖 和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的农户 16日19时 景阳乡鱼池村按要求 组织在马家坡临山临崖居住的 居民王成平和徐章才共2户7人 提前避险转移 并对该区域内一处农产品储存仓库 进行上锁封闭 18日14时 鱼池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张大兵 和地灾网格员孙成国巡查时发现 马家坡后方山体出现碎石滚落现象 滚落石块冲击植被产生较大声响 且石块滚落数量持续增多 判断存在发生大规模灾害的风险 于是立即上报 并同步启动应急处置措施 张大兵前往道路下游兰滩口实施封路 孙成国则迅速赶赴道路上游安全区域 设置封堵点 对过往行人和车辆进行全力劝返 15时40分左右 马家坡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 崩塌方量1万余立方米 崩塌岩体冲毁坡脚空置的 农产品储存仓库及区域内道路 大量飞溅的石块掉落至 王成平、徐章才房屋周边 造成房屋受损 好在两家人已提前转移 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一起充分发挥 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 和地灾监测员等基层队伍联动优势 预警精准、叫应及时 巡查到位、处置得当 的成功避险案例 滑坡、 ...
贵州厅强化旅游旺季地灾风险预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7 11:57
当前正值旅游旺季,同时也是地质灾害多发期。地质灾害风险预测提醒游客及户外爱好者,在涉水、滩 涂、峡谷等野外区域游玩时,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暴发等地质灾害风险;理性选择游览 目的地,谨慎前往山崖、河谷、浅水滩等未开发的小众"网红打卡地",切勿忽视警示标识牌、突破防护 网,擅自进入危险区域;参与旅游项目时,务必确认商家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 定。 此外,地质灾害风险预测还附录了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提醒市民和游客牢记灾害前兆,科学避险。 近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发布10月全省地质灾害风险情况,强化旅游旺季地灾风险预测,并对市民和游 客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科普。 地质灾害风险预测指出,贵州省10月份处于非汛期,但仍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行业、部门 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尤其注意重要工程设施建设、公路改扩建工程、农村切坡建房、采矿等 在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各地要密切关注雨情变化,严格执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全力保护人民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重庆五年来实施地灾重大工程项目368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9:16
核心观点 - 重庆市在过去五年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构建全域全量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一体化管控体系 [1] 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 五年来永久搬迁受威胁群众8.2万余人 实施地灾重大工程项目368个 [1] - 通过成功预警累计避免人员伤亡2759人 [1] - "十四五"期间实施地灾风险工程治理 排危除险1428个 [2] 防控体系建设 - 构建点线面一体化风险管控机制 明确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责任清单 [2] - 上线运行"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 汇聚打通14个市级部门约3500万条数据 [2] - 纵向贯通市级 区县 乡镇三级部门和基层治理人员 [2] 监测与应急措施 - 强化调查评价 动态纳入风险管控 [2] - 汛期派出480名地质工程师 1.5万名网格员和地防员到一线盯守隐患点 [2] - 对全市地灾点布设4.9万台监测设备 实现24小时全时段自动化监测 [2] 风险消减行动 - 对地灾风险点7412处 8万余人实施永久避险搬迁 [2]
自然资源部派出专家支持防范应对台风“桦加沙”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09:56
灾害应急响应启动 - 自然资源部启动海洋灾害一级应急响应和地质灾害四级防御响应 [1] - 自然资源部已派出38名专家深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指导支持灾害防治工作 [1] 重点防范措施部署 - 要求重点省份自然资源及海洋主管部门做好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和信息发布工作 [1] - 强调需紧盯人口密集区、临坡临崖临沟临水地段及重要交通干线、工矿场区等重点区域 [1] - 要求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加强防灾力量整合和应急力量预置 [1] 预警信息发布 - 自然资源部发布风暴潮和海浪红色预警 [1] - 要求加大会商研判频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配合地方政府做好转移避险 [1]
预警早一步 治理深一层 责任细一格 西藏林芝综合施策打好地灾防范“主动仗”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3 09:49
文章核心观点 - 林芝市自然资源局通过预警、治理、排查、应急和宣传等一系列主动防控措施,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跃升 [1][2][3] 监测预警 - 综合运用人防加技防模式,遴选地灾群测群防员404名,安装普适性检测设备167台和专业监测设备11台 [1] - 第一时间启动汛期日报告制度,全面启用隐患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 [1] - 联合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和地灾风险预警信息 [1] 灾害治理 - 启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6年-2030年)》编制工作 [2] - 今年累计实施14个地灾治理项目,其中8个项目已完工,包括米林市中心城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和墨脱县背崩乡萨曲沟泥石流治理项目等 [2] 灾害排查 - 常态化开展雨雪冰冻天气地灾防治,落实汛期排查队伍8支40余人 [2] - 全面开展虫草采挖区域地灾排查,今年累计排查相关隐患10处 [2] - 严格开展震后地灾排查,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对震中及周边区域内的地灾风险进行全面排查 [2] 应急保障 - 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地灾防治应急队伍,提供各类专题地图、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现有测绘成果 [1] - 应急队伍开展遥感影像和视频获取、正射影像和三维实景模型制作、全景地图制作、灾情监测与分析、灾后恢复重建等应急保障任务 [1] 宣传演练与培训 -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平台,结合重要节点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 [3] - 实战化开展应急演练,今年累计开展应急演练9场,参与人员超1320人 [3] - 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形成市级指导、县级组织、乡镇实施、村级参与、技术支撑的闭环责任体系 [3] - 积极组织地灾防治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详细讲解滑坡、崩塌等灾害点的野外识别方法 [3]
青海海东“以快制险 以准保人”应对汛情“大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3:44
灾害事件概述 - 9月3日凌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突发大面积山体滑坡 造成拉扎村6户房屋倒塌 11户房屋开裂 村道断裂5公里 [1] - 基层干部组织87户469名村民在滑坡发生前紧急转移至安全区域 未造成人员伤亡 [1] - 损毁村道已重新修通 村民正回村抢收农田并挽救倒塌房屋下的存粮 [1] 应急响应与转移安置机制 - 利用村民微信群发布预警语音和视频电话 实现快速叫醒和互助转移 村干部上门帮助行动不便者 [3] - 乡政府第一时间派出人手接应 在村口里应外合引导百余车辆 疏通道路 清点人数 确保快速有序安全转移 不漏一户一人 [4] - 安置点内村民生活稳定 物资充足 医护人员为村民测量血压 [6] 系统性防灾体系建设 - 入汛后基层干部常态化组织灾害防御演练和应急避险知识学习 开展网格式排查 动态更新危险区域人员台账 完善隐患点和重点人群预案 [3] - 海东市自9月1日起实施青海省首部地质灾害防治地方性法规 明确四级预警响应机制和叫醒叫应机制 落实双叫应机制和关停撤转巡等措施 [6] - 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体系 聚焦预警响应 转移流程 安置保障等关键环节 以快制险 以准保人 [6] - 今年以来累计对4492处隐患点和风险斜坡开展雨前雨中雨后巡查并逐一研判处置 全市共组织转移民众22256户71182人 有效应对28起地灾灾情和18起险情 [6]
广东优化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图 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看得懂用得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2 09:59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优化 -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技术团队优化地灾重点防御图,以助力风险排查和受威胁对象转移工作 [1] - 优化工作基于基层干部和群测群防员的使用反馈,强化重要要素并简化次要要素,使防御图更通俗易懂 [1] - 具体优化措施包括整合工作范围线及主要道路图例为统一样式,删除花岗岩图层,并统一道路颜色用白色并以粗细区分等级 [1] 防御图技术细节更新 - 村图中的国、省、县、乡道路编号采用"汉字+编号"形式显示,并更新了应急避难场所等方面数据 [1] - 通过叠加数字高程模型、山体阴影和光学影像,使地形显示更直观、房屋分布更清晰 [1] - 将已完成101个镇的1:10000地灾精细化调查成果补充上图 [1] 平台推广与应用 - 为提升防御图的知悉范围和使用效果,广东厅联合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推进其入驻"粤政易"平台 [1] - 组织相关单位加速修改完善,以促进平台应用 [1]
自然资源部通报7月111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6 09:48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 - 自然资源部通报2025年7月全国共发生111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1] - 自然资源部从111起案例中选取10个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包括广西隆林滑坡避险和四川理县泥石流避险等 [1] -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复杂 原因为全国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且暴雨过程多累计雨量大 [1] 防治措施与要求 - 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强化巡查排查和群测群防工作 [1] - 主管部门通过果断转移受灾害威胁群众实现多次成功避险 [1] - 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进一步压实防灾责任 加强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临灾避险等工作并严格落实"灾害点+风险区"双控要求 [1]
新疆排查重点区域地灾风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5 09:52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方案 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摸排并落实防范措施[1] - 排查工作旨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 重点排查区域与对象 - 紧盯汛期降雨集中区 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 人群聚集区 交通沿线和在建工程等重点区域[1] - 排查对象包括已知在库地质灾害点 高陡边坡 靠山临崖等易发生地质灾害地段[1] - 排查重点部位涵盖村庄 场镇 学校 医院 交通沿线以及可能存在风险的人居环境及活动场所[1] 排查内容与部门协作 - 检查地质灾害点基本信息 稳定性及防灾措施落实情况[1] - 自然资源部门发挥指导监督责任 分别指导监督水利 文化旅游 交通运输 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做好排查整治[1] - 收集汇总各相关行业部门地质灾害风险排查情况并建立台账[1] 风险研判与闭环管理 - 统筹专家及专业技术队伍 逐一研判风险及发展趋势[1] - 对风险高且未落实防灾措施的地质灾害点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并监督落实[1] - 建立清单台账 执行边查边改 立查立改原则 监督落实措施 责任 资金 时限 预案五到位要求和闭环管理制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