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稳定性
icon
搜索文档
巴西财政部副部长Galipolo:金融稳定性是我们一个中心议题。
快讯· 2025-07-09 00:03
巴西财政部副部长Galipolo:金融稳定性是我们一个中心议题。 ...
路透调查:家庭债务劲升警讯亮起 韩国央行7月会议料暂停降息
新华财经· 2025-07-08 13:42
尽管自去年年底以来,韩国央行已累计降息100个基点,但5月份会议记录显示,央行委员会成员仍然认 为有必要继续放宽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第一季度韩国经济萎缩了0.2%,而通胀率大致稳定在2% 左右。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到第三季度末前,韩国央行会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5%。不过,对于 年末的利率水平,经济学家们的看法存在分歧。在31位经济学家中,略超过半数(16位)认为指标利率 会在年底达到2.25%,另有13位预计会降至2.00%,还有两位经济学家认为利率将保持在2.50%不变。 澳新银行资深利率策略师Jennifer Kusuma指出,增长乏力及受控的物价压力将会促使更多政策支持出 台。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们已将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3%下调至0.9%,这与央行预测的 0.8%大体一致。预计今年平均通胀率为2.0%,而在2026年则有望略微放缓至1.9%。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7月8日电根据路透对经济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韩国央行预计将在周四的会议上 暂停其降息周期。然而,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将在下个月恢复降息措施,以支持经济的增长。 政府数据指出,韩国5月份住房 ...
鲍威尔:总体而言,无需担忧金融稳定性。私人信贷市场值得(金融监管部门)密切留意。美联储在商业地产(CRE)问题上取得不错的进展。小企业面临的信贷条件略微偏紧。
快讯· 2025-06-25 00:23
金融稳定性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当前金融稳定性整体无需担忧 [1] - 私人信贷市场需要金融监管部门持续重点关注 [1] 商业地产市场 - 美联储在商业地产(CRE)领域的问题处理取得显著进展 [2] 小企业信贷环境 - 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信贷条件呈现略微收紧态势 [3]
美国财长贝森特:4月份债券波动从未引发稳定性担忧。
快讯· 2025-06-12 00:54
美国财长贝森特关于债券市场的评论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4月份债券市场的波动并未引发金融稳定性担忧 [1]
市场消息:美联储解散一个负责研究金融稳定性风险的气候团体。
快讯· 2025-05-29 01:03
市场消息:美联储解散一个负责研究金融稳定性风险的气候团体。 ...
5月29日电,美联储解散了一个负责研究金融稳定性风险的气候团体。
快讯· 2025-05-29 01:01
美联储解散气候研究团体 - 美联储解散了一个负责研究金融稳定性风险的气候团体 [1]
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在一场在线会议以\"金融稳定性\"为题发表演讲将于十分钟后公布。
快讯· 2025-05-23 23:53
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在一场在线会议以"金融稳定性"为题发表演讲将于十分钟后公布。 ...
双边本币互换的积极作用正不断显现
证券日报· 2025-05-18 23:44
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续签 - 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续签人民币/雷亚尔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1570亿巴西雷亚尔,有效期五年并可展期 [1] - 中巴首次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2013年,当时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此次续签规模与首次一致 [1] - 中国连续15年稳居巴西最大贸易伙伴之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 [1] 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作用 - 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两国企业可直接使用本币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 [2] - 增强区域和全球金融稳定性: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巴合作释放积极信号 [2] - 增加离岸市场流动性支持: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常备互换安排为香港市场提供稳定流动性 [3] -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 [3] 中国人民银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概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人民银行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有效协议32份,覆盖全球六大洲主要经济体 [2] - 互换协议总规模合计4.3万亿元人民币 [2] 未来展望 - 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续签将深化双方金融领域合作,巩固经贸往来 [3] - 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性,为金融市场注入信心与活力,增强区域和全球金融稳定性 [3]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薛键:市场上最好的企业的贷款利率应就是LPR本身而非LPR 减点
快讯· 2025-05-18 21:53
LPR改革与市场定价机制 - LPR应成为最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 而非LPR减点 以体现货币政策有效性[1] - 当前LPR偏离度过大会误导市场 影响政策效率发挥 需平衡政策目标与市场规律[1] - 改革方向是使LPR真正反映资金供需关系 成为市场化"价格信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