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箭扣经验”的启示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39
长城历经千百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害,不少段落需要修缮甚至进行抢救性保护。如何按照文物考古学 界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工作,又不失世界遗产的本真性和古代建筑的应有风貌,历来是长城保护的难 点。 以森林植被为主的周边生态环境,是围绕长城本体的另一保护对象。沿途生长的林木和其他植物无疑是 长城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某些植物的根系极为发达,往往深扎到墙体之下,飞鸟衔来或风力吹 送的植物种子也不免落入墙体附近或裂隙之中,生长起来的植物则以顽强的生命力把局部墙体撑开,成 为威胁长城安全的常见病害。箭扣长城的保护者不辞辛劳,全面调查整个区域的植物分布状况,将长城 本体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蜿蜒起伏的绵绵长城与春夏青山苍翠满目葱茏、秋天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的植被景色融为一体。这也正是长城文化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学科参与的第五期修缮保护工程去年启动,目前正在进行,全程会进行数字化记录。据程永茂统计, 箭扣长城1—5期工程已修缮墙体6072米、敌台40座,殊为不易。北京市文物局选在山脚下的西栅子村建 立了"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推广10多年间积累的"箭扣经验"。 放眼未来,涉及长城修缮经费预算等方面的政策,应 ...
北京推动数字科技赋能长城保护 试点应用四足机器人巡检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9:09
北京长城保护工作的核心举措与进展 - 北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大力推动数字科技在长城保护中的应用,旨在提升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1][3] - 北京将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城文化带,深度挖掘阐释长城精神 [2] - 北京着力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传播平台,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保护氛围 [4]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保护 - 正在建设北京长城资源信息及监测预警平台,并建立无人机定期巡查航线 [1][3] - 试点应用四足机器人进行巡检,提升了巡查效率和精准度 [1][3] - 通过实施八达岭长城数字化保护管理综合应用示范区等项目,全面运用三维扫描、数字化建模技术,构建了全程可回溯的数字化档案 [3] 保护修缮工程与精细化管理 - "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长城抢险加固工程60余项,累计修缮长城墙体超过20公里 [2] - 率先在全国推行长城研究性修缮模式,试点将考古工作贯穿修缮全过程 [2] - 研究调整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实施精细化管理 [2] 文化传播与社会参与 - 连续举办北京长城文化节、夜游长城等品牌活动,打造京津冀协同宣传窗口 [4] - 引入社会资助修缮经费数千万元,建立起约500人的长城保护员队伍 [4] - 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与英国哈德良长城等开展对话,并通过《外国领导人登长城》短视频等提升长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 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结合 - 在做好保护基础上,有序推进八达岭长城景区、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 [2] - 串联沿线资源,打造高质量的长城文化旅游品牌,让长城保护成果惠及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 [2]
北京市文物局答新京报:正试点应用四足机器人巡检长城
新京报· 2025-10-29 13:26
《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正在制定,将为长城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着力构建起抢险加固、预防性 保护与研究性修缮并重的全链条保护格局,推动北京长城保护管理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北京持续开展长城抢险加固工程60余项,累计修缮长城墙体超过20公里。率先在全国推 行长城研究性修缮模式,试点将考古工作贯穿修缮全过程,为科学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他还介绍,北京长城资源信息及监测预警平台正在建设,建立无人机定期巡查航线,试点应用四足机器 人进行巡检,提升了巡查效率和精准度。特别是通过实施八达岭长城数字化保护管理综合应用示范区、 大庄科长城研究性修缮等项目,全面运用三维扫描、数字化建模等技术,构建了全程可回溯的数字化档 案,为长城保护、研究和展示提供了技术支撑,树立了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保护新标杆。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回信,对长城保护和弘扬长城 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市在长城保护方面有哪些具有全国示范性的好做法? 在今天(10月29日)举办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国文化中心专场上,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 ...
北京拟立法推进长城保护
齐鲁晚报· 2025-10-09 05:53
中新 近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进行第一 次审议。根据条例草案,北京拟在确保长城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长城资源活化利用方式的多样性,拓展民众 参与长城保护利用途径。 ...
5名游客被公示!谁在长城刻字,谁就是反面教材
北京晚报· 2025-08-14 14:38
近日,北京八达岭长城检票口的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5名游客在长城刻划的违法行为。据报道,5名游客 的违法行为发生在今年5月,均被处以5日拘留及200元罚款。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公示长 城刻划违法行为,并非近期才开始实施,有些游客还会被纳入景区黑名单。网友纷纷点赞,认为这是对 违法行为的有效警示。 近年来,长城保护深入人心,但仍有部分游客管不住乱涂乱画的手。2023年6月,一游客用钥匙在八达 岭长城城墙内侧刻名字;2023年8月,一游客不听劝阻,用发簪在八达岭长城城墙上刻字;2024年,又 有游客用钥匙在八达岭长城城墙上刻名字……在长城上刻名字,看起来是在留名,实际上只留下丑态和 骂名。胡刻乱画,伤的是长城颜面,也影响其他游客的体验。据报道,长城刻痕修复难度极大,文物本 体遭受的伤害甚至不可逆转。擦不掉的刻痕,还可能引发从众效应,加剧刻划行为。一个个刻痕,是对 长城文明的亵渎,也是对长城保护相关法规的漠视。 从治安管理处罚法、长城保护条例到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都明确禁止长城刻划行 为。针对长城刻字等不文明行为,公安机关及长城管理方不断加大惩戒力度。在被公示的5名游客中, 有两名游客在长城刻 ...
长城保护员的护城“家伙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3 05:55
长城保护员制度发展 - 秦皇岛自2003年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 通过镰刀开路 无人机巡护 古砖技艺复原等方式保护长城 [6] - 首批18名长城保护员中包括张鹤珊 其40多年累计徒步巡护10万公里 穿坏400余双胶鞋 [7][8] - 志愿服务队队长张鹏运用无人机 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巡护效率 曾协助抓获文物盗挖嫌疑人 [10] 长城保护技术创新 - 传统巡护方式依赖镰刀和树枝开路 每日需步行6公里 查看23座敌楼 耗时4小时以上 [7][8] - 无人机技术应用于险要地段巡查 如三道关长城 解决徒步难以覆盖的区域 并有效劝阻危险行为 [8][10] - 定位软件与团队协作机制实现快速响应 几分钟内可集结保护员处理突发情况 [10] 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承 - 板厂峪长城发现217座明长城砖窑及配套遗址 证实其为古代军事重地 鼎盛时期屯兵1.5万人 [11] - 许国华团队通过复原古砖烧制技艺 揭示选土 控温等关键技术 推动长城文化符号传播 [11] - 长城砖窑遗址带动旅游发展 吸引大量游客 促进技艺传承与精神弘扬 [11] 保护员个人贡献 - 张鹤珊坚持每日清除杂草 清理垃圾 劝阻不文明行为 并讲解长城文化知识 [8] - 张鹏受张鹤珊事迹感召 2014年参与公益保护 2017年组建科技化志愿服务队 [9][10] - 许国华带领村民修复损毁长城 发掘砖窑遗址 系统性研究建筑工艺 [11]
镰刀、无人机与砖窑:三代长城守护者的守望相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5 21:10
长城保护员制度 - 秦皇岛2003年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 通过镰刀巡护 无人机监测 古砖技艺复原等方式保护长城 [1] - 全国首批18名长城保护员中 张鹤珊累计徒步巡护10万公里 穿坏400余双胶鞋 [3] - 山海关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运用无人机 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巡查效率 17公里险要山地长城实现360度立体监测 [7][8] 传统巡护方式 - 张鹤珊40多年坚持每日巡护6公里 查看23座敌楼 最快耗时4小时 使用镰刀清障和笔记本记录险情 [2] - 工作内容包括清除杂草 清理垃圾 劝阻游客破坏行为 搜集长城民间故事 曾遭遇毒蛇马蜂窝等危险 [3] - 巡护区域为戚继光主持修建的明长城 23座敌楼保持原始风貌 2015年暴雨和2018年曾出现墙体垮塌 [2][3] 科技巡护创新 - 张鹏团队通过无人机航拍劝阻"驴友"攀爬野长城 曾用定位软件协助抓获盗挖文物嫌疑人 [7][8] - 无人机可抵达悬崖峭壁段长城 完成人力无法到达的险要点位监测 巡查效率显著提升 [8] - 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应用软件形成"2 0版"保护模式 兼具传统丈量与科技展示功能 [7] 古砖技艺传承 - 许国华发现板厂峪217座明长城砖窑遗址 证实该地曾为屯兵1 5万人的军事建材生产基地 [10] - 复原长城砖烧制工艺 涉及取土 练泥 制坯等12道工序 窑温控制需精确到±50℃ [11] - 建立长城研学基地 年接待大量游客体验制砖过程 砖窑距现存长城仅500米 [10][11]
发掘文化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走进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
新华社· 2025-06-24 00:40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正式开放,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3][6] - 博物馆选址山海关这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万里长城精华段落,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10] - 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打破"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一体化推进、高质量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10] 博物馆设计与展陈 - 博物馆整体造型取意长城"方城"与"城台",巧妙融入长城历史肌理,与苍翠山峦浑然一体 [6] - 馆内设有"世界遗产 民族脊梁""天下第一关""精神永驻 守正创新""长城两边是故乡"等常设展览 [6] - 由"文字砖"排列而成的展墙展示了烧造长城砖的营队番号、州县名称,是我国古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实证 [7] 长城文化遗产保护 - 长城砖窑遗址群被精心保护,已挖掘出的2号和4号砖窑进行了保护和展示 [7] - 长城保护不再局限于抢险加固,更重视文化价值挖掘,让长城遗产可观、可感、可用 [12] - 北京市发布400余公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整合交通线路与长城景区打造全域旅游新体验 [12] 长城文化价值挖掘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7000多公里长城墙体的数字化 [12] - 长城展示给世人的不仅是"建筑奇迹",也是"文化纽带"和"文明长廊",与丝绸之路存在诸多耦合与互动 [12] - 八达岭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优秀代表,成为海内外游人感知长城的重要窗口 [12] 社会参与与捐赠 - 发起于1984年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启了社会集资修复国家重点文物的先例 [16] -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馆藏文物1.1万余件(套),其中民间捐赠文物3000余件 [19] - 大量珍贵文物通过捐赠入藏,极大丰富了展陈体系,征集工作凝聚着社会各界的"众志成城" [19]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怎么办?检察公益诉讼“当诉则诉”!
新华社· 2025-06-14 14:04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典型案例体现"当诉则诉"监督刚性 针对行政部门履职不力问题通过诉讼推动整改 [1] - 山东青州驼山石窟因管理不当被油漆污染 7年未修复 检察机关2021年立案并制发检察建议后修复仍无实质进展 [1] - 青州检察机关2024年6月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法院审理期间修复工作启动并通过专家验收 2025年2月诉讼因诉求实现终结 [1] 检察机关办案数据与专项行动 - 2025年1-5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2160件 占公益诉讼总数4.61% 占比增幅达40.1% [2] - 最高检部署大运河沿线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监督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2] - 下半年将联合国家文物局开展长城保护"回头看" 核查整改情况并推动从"治标"向"治本"深化 [2] 检察机关工作机制强化 - 典型案例明确"当诉则诉"要求 对行政机关未实质性整改且公益持续受损的情形必须提起诉讼 [2] - 将进一步细化文物保护办案标准 加强同住建、文物等行政机关协作 [2]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丨“追”长城的人
新华社· 2025-05-24 19:29
文物保护行业 - 宁夏被誉为"长城博物馆",分布着战国、秦、汉、隋、宋、明等多个时期的长城遗迹,海原县境内有10余座古城遗址、上百处烽火台,长城遗址总长1.7万余米 [6] - 李世翔被聘为长城保护员,海原县为他在县博物馆旁开辟了工作室,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聘为顾问,202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16] 文物保护工作 - 李世翔从2006年开始系统地研究、寻访长城,发现一些隐匿在大山里的长城在地图上并未记载,他根据古籍和文献确定范围,用卫星地图搜索后实地考察 [6] - 近20年间,李世翔跋涉30余万公里,攒下10多万张照片和数不清的笔记、图纸,电脑地图上标记了一万余个点位,都是他实地考察过的长城遗迹 [11] - 李世翔一年有200多天在野外"跑长城",不少长城爱好者和学者专门请他当向导实地考察 [14] 文物保护技术 - 李世翔使用无人机拍摄照片,巡访结束后根据照片、文字记录和定位坐标绘制长城分布图,并结合古籍验证实地考察结果 [11][17] - 李世翔在考察中使用自制登山杖、笔、本子、卷尺等工具,并驾驶摩托车和汽车前往考察地点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