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长城保护员的护城“家伙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3 05:55
长城保护员制度发展 - 秦皇岛自2003年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 通过镰刀开路 无人机巡护 古砖技艺复原等方式保护长城 [6] - 首批18名长城保护员中包括张鹤珊 其40多年累计徒步巡护10万公里 穿坏400余双胶鞋 [7][8] - 志愿服务队队长张鹏运用无人机 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巡护效率 曾协助抓获文物盗挖嫌疑人 [10] 长城保护技术创新 - 传统巡护方式依赖镰刀和树枝开路 每日需步行6公里 查看23座敌楼 耗时4小时以上 [7][8] - 无人机技术应用于险要地段巡查 如三道关长城 解决徒步难以覆盖的区域 并有效劝阻危险行为 [8][10] - 定位软件与团队协作机制实现快速响应 几分钟内可集结保护员处理突发情况 [10] 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承 - 板厂峪长城发现217座明长城砖窑及配套遗址 证实其为古代军事重地 鼎盛时期屯兵1.5万人 [11] - 许国华团队通过复原古砖烧制技艺 揭示选土 控温等关键技术 推动长城文化符号传播 [11] - 长城砖窑遗址带动旅游发展 吸引大量游客 促进技艺传承与精神弘扬 [11] 保护员个人贡献 - 张鹤珊坚持每日清除杂草 清理垃圾 劝阻不文明行为 并讲解长城文化知识 [8] - 张鹏受张鹤珊事迹感召 2014年参与公益保护 2017年组建科技化志愿服务队 [9][10] - 许国华带领村民修复损毁长城 发掘砖窑遗址 系统性研究建筑工艺 [11]
镰刀、无人机与砖窑:三代长城守护者的守望相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5 21:10
长城保护员制度 - 秦皇岛2003年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 通过镰刀巡护 无人机监测 古砖技艺复原等方式保护长城 [1] - 全国首批18名长城保护员中 张鹤珊累计徒步巡护10万公里 穿坏400余双胶鞋 [3] - 山海关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运用无人机 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巡查效率 17公里险要山地长城实现360度立体监测 [7][8] 传统巡护方式 - 张鹤珊40多年坚持每日巡护6公里 查看23座敌楼 最快耗时4小时 使用镰刀清障和笔记本记录险情 [2] - 工作内容包括清除杂草 清理垃圾 劝阻游客破坏行为 搜集长城民间故事 曾遭遇毒蛇马蜂窝等危险 [3] - 巡护区域为戚继光主持修建的明长城 23座敌楼保持原始风貌 2015年暴雨和2018年曾出现墙体垮塌 [2][3] 科技巡护创新 - 张鹏团队通过无人机航拍劝阻"驴友"攀爬野长城 曾用定位软件协助抓获盗挖文物嫌疑人 [7][8] - 无人机可抵达悬崖峭壁段长城 完成人力无法到达的险要点位监测 巡查效率显著提升 [8] - 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应用软件形成"2 0版"保护模式 兼具传统丈量与科技展示功能 [7] 古砖技艺传承 - 许国华发现板厂峪217座明长城砖窑遗址 证实该地曾为屯兵1 5万人的军事建材生产基地 [10] - 复原长城砖烧制工艺 涉及取土 练泥 制坯等12道工序 窑温控制需精确到±50℃ [11] - 建立长城研学基地 年接待大量游客体验制砖过程 砖窑距现存长城仅500米 [10][11]
发掘文化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走进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
新华社· 2025-06-24 00:40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正式开放,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3][6] - 博物馆选址山海关这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万里长城精华段落,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10] - 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打破"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一体化推进、高质量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10] 博物馆设计与展陈 - 博物馆整体造型取意长城"方城"与"城台",巧妙融入长城历史肌理,与苍翠山峦浑然一体 [6] - 馆内设有"世界遗产 民族脊梁""天下第一关""精神永驻 守正创新""长城两边是故乡"等常设展览 [6] - 由"文字砖"排列而成的展墙展示了烧造长城砖的营队番号、州县名称,是我国古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实证 [7] 长城文化遗产保护 - 长城砖窑遗址群被精心保护,已挖掘出的2号和4号砖窑进行了保护和展示 [7] - 长城保护不再局限于抢险加固,更重视文化价值挖掘,让长城遗产可观、可感、可用 [12] - 北京市发布400余公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整合交通线路与长城景区打造全域旅游新体验 [12] 长城文化价值挖掘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7000多公里长城墙体的数字化 [12] - 长城展示给世人的不仅是"建筑奇迹",也是"文化纽带"和"文明长廊",与丝绸之路存在诸多耦合与互动 [12] - 八达岭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优秀代表,成为海内外游人感知长城的重要窗口 [12] 社会参与与捐赠 - 发起于1984年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启了社会集资修复国家重点文物的先例 [16] -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馆藏文物1.1万余件(套),其中民间捐赠文物3000余件 [19] - 大量珍贵文物通过捐赠入藏,极大丰富了展陈体系,征集工作凝聚着社会各界的"众志成城" [19]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怎么办?检察公益诉讼“当诉则诉”!
新华社· 2025-06-14 14:04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典型案例体现"当诉则诉"监督刚性 针对行政部门履职不力问题通过诉讼推动整改 [1] - 山东青州驼山石窟因管理不当被油漆污染 7年未修复 检察机关2021年立案并制发检察建议后修复仍无实质进展 [1] - 青州检察机关2024年6月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法院审理期间修复工作启动并通过专家验收 2025年2月诉讼因诉求实现终结 [1] 检察机关办案数据与专项行动 - 2025年1-5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2160件 占公益诉讼总数4.61% 占比增幅达40.1% [2] - 最高检部署大运河沿线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监督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2] - 下半年将联合国家文物局开展长城保护"回头看" 核查整改情况并推动从"治标"向"治本"深化 [2] 检察机关工作机制强化 - 典型案例明确"当诉则诉"要求 对行政机关未实质性整改且公益持续受损的情形必须提起诉讼 [2] - 将进一步细化文物保护办案标准 加强同住建、文物等行政机关协作 [2]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丨“追”长城的人
新华社· 2025-05-24 19:29
文物保护行业 - 宁夏被誉为"长城博物馆",分布着战国、秦、汉、隋、宋、明等多个时期的长城遗迹,海原县境内有10余座古城遗址、上百处烽火台,长城遗址总长1.7万余米 [6] - 李世翔被聘为长城保护员,海原县为他在县博物馆旁开辟了工作室,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聘为顾问,202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16] 文物保护工作 - 李世翔从2006年开始系统地研究、寻访长城,发现一些隐匿在大山里的长城在地图上并未记载,他根据古籍和文献确定范围,用卫星地图搜索后实地考察 [6] - 近20年间,李世翔跋涉30余万公里,攒下10多万张照片和数不清的笔记、图纸,电脑地图上标记了一万余个点位,都是他实地考察过的长城遗迹 [11] - 李世翔一年有200多天在野外"跑长城",不少长城爱好者和学者专门请他当向导实地考察 [14] 文物保护技术 - 李世翔使用无人机拍摄照片,巡访结束后根据照片、文字记录和定位坐标绘制长城分布图,并结合古籍验证实地考察结果 [11][17] - 李世翔在考察中使用自制登山杖、笔、本子、卷尺等工具,并驾驶摩托车和汽车前往考察地点 [3][6][8]
守护万里长城 传承长城精神(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长城保护与文化传承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 [2] - 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延庆区乡亲们"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各地大力推动长城保护 [3] - "长城小站"公益组织成立26年,足迹遍布11个省区市长城沿线,发起"家住长城边"项目和"人人能为长城做的五件事"倡议 [5][6][8][9] 长城文化传播与教育 - "长城小站"创始人张俊在八达岭学校开设"长城文化大讲堂",向孩子们讲解长城历史 [5] - 组织志愿者给长城边学校捐赠图书绘本、讲长城故事,策划征文比赛 [9] - 陕北长城博物馆成为多所学校教育基地,向孩子们传播长城文化 [16] 长城艺术创作与展示 - 田凤银30多年行程数万公里创作800余幅长城主题油画,在26个国家举办近60场个人画展 [10] - 作品《长城内外栗花香》2006年被卢浮宫收藏,融合中国山水画与写实风格 [11][12] - 2024年初在法国卢浮宫举办《万里长城 中国精神》画展,展示长城四季景致 [10] 长城影像记录与研究 - 李生程40多年拍摄数万张长城照片,4次徒步长城总行程约1500公里 [14] - 1992年历时108天徒步陕北长城,记录1115个墩台编号,留下3万字调查笔记和万余张照片 [15] - 建立陕北长城博物馆,展出千余张图片和60多个展柜,出版6部画册并拍摄纪录片 [14][15] 长城沿线经济发展 - 长城脚下村民依托长城资源走上致富路,从窑洞搬到砖瓦房 [15] - 田凤银作品中记录长城脚下村民耕作、收栗子等生活场景 [11] - 李生程镜头显示长城周边环境改善,黄沙变绿洲 [15]
长城在村中,村伴长城边(文化中国行·走进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5-08 07:00
锥子山长城与西沟村概况 - 西沟村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堡乡,与河北省相邻,背倚燕山,长城巍峨,山、海、湖、田等风光尽收眼底 [2] - 西沟村内的锥子山长城始建于明代,长城从三个方向在此汇聚,形成"三龙聚首"的壮观场面,从空中俯瞰呈"丁"字形布局 [5] - 锥子山长城全长20多公里,有砖、石、山险三种建筑形式,敌楼、烽燧、关隘、堡城俱全,堪称"天然的长城博物馆" [5] 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 - 锥子山长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率戚家军义乌兵北上驻守于此,并对这段长城进行大规模修筑 [5] - 西沟村居民中的"叶、曹、胡、金、王"五大姓多为当年戚家军义乌兵后裔,村民保留了一些义乌人的特质 [6] - 村里留存下来的传统民居有170间左右,大多采用人字架形屋顶或稍显圆形的屋顶,带有南方建筑特色 [7] 旅游开发与经济效益 - 西沟村农家乐有14家,从业人员达到近百人,旅游旺季时农产品销售火爆,民宿、农家院需提前预订 [9] - 村民王彩霞的"彩霞农家院"周末常被订满,好年景一年收入10万 [9] - 村民叶德岐2007年开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长城第一家",如今已有44间客房,生意红火 [9] 基础设施与保护措施 - 去往锥子山长城的盘山路平坦干净,路旁立着指示牌,陡坡路段砌筑了长城风格的护墙,山腰处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 [10] - 山下设有锥子山长城综合游客中心、停车场等设施 [10] - 绥中县对锥子山长城部分段落及敌楼、烽燧实施了保护维修工程,划定了长城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9] 未来发展规划 - 绥中县正在将九门口水上长城、锥子山长城等资源有效整合,打造长城文化旅游带,吸引更多游客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