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
搜索文档
土耳其对以色列关闭领空港口、切断经贸关系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8:38
土耳其对以色列关闭领空港口、切断经贸关系 - 土耳其已全面切断与以色列的经贸关系 对以色列关闭领空 禁止以色列船只停靠土耳其港口 且不允许土耳其船只驶往以色列港口[1] - 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指出 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实施种族灭绝 袭击也门、叙利亚、黎巴嫩、伊朗 其政策已超出加沙范围 正在把整个地区拖入混乱状态[1] -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29日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一项动议 谴责以色列扩大对加沙地带的占领以及对巴勒斯坦人实施种族灭绝[1] 国际反应与呼吁 -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对土耳其切断与以色列经贸关系的决定表示欢迎 感谢土耳其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立场[1] - 哈马斯敦促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采取类似措施 向以色列政府施压止战[1] - 土耳其会议声明指出 一些曾经保持沉默或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 是"人类良知的重大成功"[1] - 土方敦促国际社会对以色列采取行动 并更广泛地承认巴勒斯坦国[1]
欧盟开会讨论加沙局势 西班牙提议打破以色列封锁
新华网· 2025-08-30 16:20
欧盟对以色列政策讨论 - 欧盟成员国于8月30日在哥本哈根举行外交部长非正式会议讨论对以色列政策[1] - 西班牙外交大臣提议欧盟打破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并解决饥荒问题[1] - 西班牙提议包括全面禁止向以色列出售武器并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提供财政支持[5] 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 - 联合国报告显示加沙地带超过50万人正陷入饥荒[1] - 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威胁数以千计民众生命包括婴幼儿[3] - 本轮巴以冲突已导致6.3万人死亡[5] 欧盟内部立场分歧 - 法国、荷兰、西班牙和爱尔兰支持对以色列加大经济施压[3] - 德国、意大利等国暂不支持对以色列加大经济施压[3] - 欧盟内部存在分歧外长会议或难以形成共识[1]
英国:不邀以色列政府代表团出席伦敦武器装备展
新华网· 2025-08-30 14:57
英国对以色列防务合作限制 - 英国政府确认不会邀请以色列政府代表团出席9月在伦敦举行的防务与安全设备国际博览会 因以色列升级加沙军事行动被英方认定为错误决策 [1] - 以色列国防部强烈反对英国限制措施 称其构成歧视并决定退出博览会且不设展台 尽管以色列防务企业仍可参与 [1] - 英国敦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 要求加沙立即停火 释放被扣押人员并放行更多人援助物资 [1]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态度变化 - 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6.3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导致加沙陷入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3] - 以色列虽获美国支持但在国际上日益孤立 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计划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或会前承认巴勒斯坦国 [3] - 此前在6月巴黎航展上 多家以色列企业因拒绝移走攻击性武器被主办方以竖立黑墙方式关闭展台 以色列国防部称该做法令人愤怒且史无前例 [1]
英称不邀请以政府代表团出席伦敦防务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30 10:22
英国对以色列防务政策立场 - 英国政府确认不邀请以色列政府代表团出席9月伦敦防务与安全设备国际博览会 理由为以色列加沙政策错误[2] - 英国声明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 释放被扣押人员 并放行更多人道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2] - 以色列国防部强烈反对英国限制措施 称其构成歧视 并决定退出博览会及不设展台[2] 以色列防务企业国际参展情况 - 以色列防务企业仍可获准参与伦敦博览会 但政府代表团被排除[2] - 在6月巴黎航展中 多家以色列企业因拒绝移走攻击性武器被主办方用黑色挡板遮挡展台[4] - 以色列国防部称巴黎航展做法令人愤怒且史无前例[4] 巴以冲突国际影响 - 自2023年10月7日冲突爆发以来 以色列在加沙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6.3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4] - 加沙地带陷入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以色列在国际上日益孤立[4] - 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美国西方盟友计划在9月联合国大会或会前承认巴勒斯坦国[4]
以色列宣布加沙城为战区 加沙死亡人数超6.3万
新华网· 2025-08-30 09:31
军事行动态势 - 以色列国防军宣布自7月27日起实施的每日10时至20时的“战术性军事活动暂停”不再适用于加沙城,该地区已被视为战区 [1][2] - 以军表示已在加沙城郊区投入大量兵力,并开始对该市的初步行动和进攻的初始阶段,目标是使哈马斯崩溃 [4] - 以军发言人敦促加沙城居民向加沙地带南部转移,称撤离是不可避免的,以色列方面正推动此过程 [4] 人道主义状况 -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7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军事行动已造成6302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59490人受伤 [1][7] - 过去24小时内有5人死于营养不良,使冲突期间营养不良造成的死亡总人数增至322人,其中包括121名儿童 [7] - 联合国报告指出加沙地带超过50万人正陷入饥荒,这是中东地区首次被正式确认发生饥荒 [7] 人口流动与影响 - 加沙地带约200多万人口中,有约100万人目前居住在加沙城,包括本地居民和大量流离失所者 [4] - 数百名加沙城居民29日再次踏上逃离旅程,面临无处可去的困境,条件困难 [6]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以色列停止夺取加沙城,并呼吁立即永久停火,警告扩大军事行动将带来毁灭性后果 [9]
突发!全面中断!土耳其对以色列关闭港口、领空
证券时报· 2025-08-30 09:11
土耳其与以色列经贸关系中断 - 土耳其决定全面中断与以色列的经贸往来 包括禁止以色列船只使用土耳其港口和土耳其船只停靠以色列港口[1] - 土耳其对以色列关闭领空 禁止以色列飞机通行[1] - 土耳其外长指责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并威胁整个中东地区稳定[1] 加沙地带军事行动升级 - 以色列国防军已开始对加沙城的初步军事行动 并在郊区部署大量兵力[2][3] - 以军宣布加沙城地区不适用战术停火 将其定义为危险战区[3] - 联合国警告军事行动加剧将导致约100万人面临流离失所风险 加剧现有饥荒状况[3] 联合国对以色列的种族灭绝指控 -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500余名工作人员联名要求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4][5] - 联名信指出记录在案的违法行为规模已达到种族灭绝法律标准[5] - 以色列外交部拒绝回应 称指控不实且被仇恨蒙蔽[5]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司法诉讼 - 南非政府于2023年12月向国际法院起诉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6] - 国际法院尚未就相关起诉作出裁决[6] - 以色列辩称其行动是针对哈马斯突袭的自卫行为[6] 地区冲突扩大化趋势 - 土耳其指责以色列对加沙 黎巴嫩 也门 叙利亚和伊朗的袭击体现恐怖主义国家心态[1] - 哈马斯呼吁土耳其 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加大对以色列惩罚措施[1] -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警告任何进一步升级都将加剧人道主义灾难[3]
突发!全面中断!土耳其对以色列关闭港口、领空
证券时报· 2025-08-30 08:28
土耳其与以色列经贸关系中断 - 土耳其全面禁止以色列船只使用其港口并禁止土耳其船只停靠以色列港口[1] - 土耳其对以色列关闭领空并禁止以色列飞机通行[1] - 土耳其外长指责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并威胁中东地区稳定[1] 加沙地带军事行动升级 - 以色列国防军开始对加沙城进行初步军事行动并在郊区部署大量兵力[3] - 以军宣布加沙城地区不适用战术停火并列为危险战区[3] - 联合国警告军事行动加剧可能导致约100万人面临流离失所风险[3] 联合国对以色列的种族灭绝指控 -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500余名工作人员联名要求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5] - 联名信指出以色列违法行为规模已达到种族灭绝法律标准[5] -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发言人承认加沙局势严峻且记录事实存在困难[6] 国际社会反应与立场 - 哈马斯感谢土耳其支持并呼吁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加大对以色列惩罚[1] - 以色列外交部拒绝回应联合国内部信件并指责其存在偏见[6] - 国际法院尚未就南非起诉以色列实施种族灭绝作出裁决[6]
“最精准打击”!哈马斯卡桑旅公布伏击以军视频,5名以色列士兵死亡
环球网· 2025-08-27 11:53
军事行动概述 -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于7月7日晚在加沙地带北部拜特哈嫩地区对以色列军队发动伏击 [1][3] - 此次伏击行动被描述为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最精准和最复杂的打击之一 [5] - 卡桑旅在行动中向以军发射了两枚爆炸装置,第二枚装置针对前往救援的部队,行动代号为回应以军的“基甸战车”行动 [3] 行动影响与伤亡情况 - 此次伏击造成5名以色列士兵死亡,约20名以色列士兵受伤 [1] -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内加沙医院接收了75具遗体和370名伤员 [5] - 自2023年10月7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62819人死亡、158629人受伤 [5] 相关方声明与表态 - 卡桑旅在公布的视频中以“结局未定”作为结尾 [5] - 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表示此次伏击打击了以色列军队的威信,并称将军队留在加沙地区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错误的决定 [5]
哈马斯驳斥以色列“袭击加沙医院为摧毁监控设备”说法:虚假且毫无根据
环球网· 2025-08-27 10:21
冲突事件核心观点 - 哈马斯驳斥以色列关于袭击医院是为摧毁监控摄像头的说法 称其捏造虚假说法以逃避法律和道德责任[1][3] - 以色列国防军称袭击目标是医院内由哈马斯架设的监控摄像头 该设备被用于监视以军行动并发动袭击[3] 袭击事件伤亡情况 - 加沙地带民防部门表示纳赛尔医院遭空袭造成至少20人死亡 其中包括5名记者 另有大批人员受伤[3] 双方声明内容 - 哈马斯声明指出以色列试图通过缺乏证据的指控为罪行辩护[3] - 以色列国防军发布初步调查报告 称戈兰尼旅在行动中发现医院内监控设备后采取摧毁行动[3]
突然!14万亿基金宣布:撤资!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9:48
撤资决策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宣布撤回对一家美国企业(卡特彼勒)和五家以色列金融机构(Hapoalim银行、Leumi银行、Mizrahi Tefahot银行、第一国际银行、FIBI控股)的投资[1][2] - 撤资原因为这些企业"在战争和冲突中助长了对个人权利的严重侵犯"并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具体包括卡特彼勒产品被用于"大规模非法破坏巴勒斯坦人财产",以色列银行"通过提供金融服务为维持以色列定居点作出贡献"[2] - 截至6月30日该基金持有卡特彼勒1.17%股份价值21亿美元,持有五家以色列金融机构股份总价值6.61亿美元[2] 投资组合调整 - 该基金近期已售出持有超过2%股份的以色列飞机发动机企业股权[3] - 截至6月30日持有61家以色列企业股份,目前已撤回对其中10多家企业的投资并继续审视剩余持股[3] - 二季度削减对能源巨头持股:埃克森美孚持仓从1.46%降至1.32%,壳牌持仓从2.78%降至2.55%,雪佛龙、英国石油和道达尔能源持仓均有削减[4] 基金业绩表现 - 二季度实现6.4%回报率,创2023年末以来最佳季度表现[3] - 股票投资回报率达8.45%拉动整体业绩,非上市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为8.1%,固定收益和非上市房地产投资贡献小幅正向收益[3] - 超三分之二资产投资于股票且全部位于挪威境外,重仓美国科技股包括苹果、微软、英伟达、字母表、亚马逊和元宇宙平台公司[3] 基金规模与影响力 - 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资产规模达2万亿美元(约14万亿元人民币)[1][2] - 拥有全球上市公司所有股份的近1.5%,在全球近9000家公司持有股份[2] - 由挪威中央银行运营,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