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搜索文档
省市人大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
杭州日报· 2025-04-28 10:25
暨军民强调,开展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监督,是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助推我市擦亮营商环境最优市和民营经济强市"金名片"的重要 举措,是彰显人大担当、强化法治保障的有效抓手。要准确把握重点,聚焦法规条文落实、民营企业合 法权益保护、实体经济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逐项检查政策是否到位、服务提供是否到位、依法履职是 否到位,做到见事、见物、见原因、见整改、见闭环,及时有效反映企业诉求,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精 准落实法规政策,为助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发挥人大监督推动作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联动、坚持问题导向、改进工作作风,做 到"情况要明、问题要准、原因要清、意见要实、效果要好",确保这次执法检查和专项监督取得实效, 推动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更好贯彻执行,为我市"经济大市挑大梁、省会城市当头雁"贡献人大智慧 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对照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系统梳理了执法检查9个方面、专项监督7个方面重点 内容,分准备、检查、审议、整改四个阶段开展工作。其中,4月动员部署,5月到7月通过市级部门自 查、召 ...
刘亭:内外兼修应对关税博弈 浙江有底气有韧性
搜狐财经· 2025-04-14 15:10
关税政策变动 - 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提高至125% [1] - 中国作为反制,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1] - 2024年浙江省出口额达3.9万亿元,其经济开放度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 [1] 浙江外贸的韧性与优势 - 浙江外贸出口80%以上由民营企业创造,民营企业是稳外贸的主力军 [5] - 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可利用网络信息和人工智能助力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与出口 [5] - 完善的产业链、出色的产品竞争力以及多元化的市场是应对冲击的底气 [1] 企业应对策略与转型方向 - 企业应聚焦产品和服务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 - 民营企业家需把握数智化、绿色化和人文化趋势,从“数智+”、“绿色+”、“人文+”三方面着力 [8] - 倡导发扬“四千”精神以提振信心,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兴经济发展壮大 [8] 政府角色与营商环境优化 - 政府需着力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6] - 政府部门需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做到“行胜于言、法大于权” [7] - 需通过产权保护、收入分配、依法行政等方面的制度变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富的积极性 [8] 长期发展视角与破局关键 - 外部压力可倒逼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升级 [4] - 破局关键在于发挥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两大核心优势 [5] - 国与国竞争聚焦于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能力,最终需靠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问题 [7]
两会丨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 让更多企业跑出加速度
证券时报· 2025-03-06 08:14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高质量科技供给不足和科技成果转化不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痛点[1]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1] - 代表委员建议从人才培养、创投发展、机制改革等多方面提升创新体系效能[1] 高校改革与人才培养 - 行业对高端人才需求旺盛,需引进海外人才与培养本土人才并重[3] - 2024-2027年是中国高校转型关键期,需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3] - 高校正通过双专业/微专业、优化专业设置、完善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4] -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促使高校分类发展,面向不同社会需求培养人才[3] 创投基金与金融支持 - 创投基金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但当前税收政策存在激励不足等问题[6] - 建议优化创投基金税收制度,按投资期限实行差别税率(3年内30%,3-5年20%,5-8年15%,8年以上10%)[7] - 需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加强耐心资本对早期、长期、硬科技项目的投资[9] 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 - 需要构建完整创新生态,重视草根出身、自主创新企业的作用[9] - 建议发挥领军企业作用,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体系[9] - 探索财政经费直拨企业制度,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破冰行动[9] 机制改革与政策优化 - 需改革审计、巡视等协同机制,解决考核评价指挥棒问题[10] - 建议改革专利税收双轨制,设置科技成果转让奖项激励科研人员[10] - 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学校评价体系,构建产业支撑导向的新体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