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

搜索文档
数说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质量发展动能十足
证券时报· 2025-08-19 02:29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将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 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引擎 [1] - 改革通过系统性突破地域壁垒和激活市场潜能 推动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市场潜力与经营主体 - 截至2024年末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9亿户 同比增长3.1% [3] - 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1085.7万户增至2025年1月底5670.7万户 为2012年的5.2倍 [3]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从62.4%提升至92%以上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营占比超80% [3] 市场准入与中小企业发展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从2018年151项缩减至2025年106项 压缩比例约30% [4]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在2025年Q1升至89.5 创2020年以来新高 [4] - 清单将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电子烟等新业态纳入管理 同时完善社会民生领域措施 [4]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6] - 2025年上半年社零总额24.5万亿元 同比增长5.0% 海南以11.2%增速领跑 [6] - 社零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48.3万亿元 年均增长5.5% 2025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6] 数字消费与互联网 - 2024年网上零售额达15.5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1% 连续12年全球第一 [6]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约13万亿元 网民规模11.08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78.6% [6] - 网络购物用户9.74亿人 汽车和家电细分领域销量全球第一 [6] 物流体系与成本优化 - 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7]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从2012年18%降至2025年上半年14% 相当于每100元GDP物流费用从18元降至14元 [7][8] - 2025年上半年节约物流费用超1300亿元 目标2027年比率降至13.5%左右 [8] 能源与电力市场 -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从2016年1.1万亿千瓦时增至2024年6.2万亿千瓦时 占比从17%提升至63% [9] - 2024年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1.4万亿千瓦时 较2016年增长10余倍 [9] -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发布 完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构建 [9] 数据要素市场 - 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超1600亿元 同比增长逾30% [10] 公平竞争与市场监管 - 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发现问题同比下降2.78个百分点 经营者集中案件平均受理时间减少5.7天 [11] - 2025年上半年查处医药等领域垄断案件11件 罚没款合计6.32亿元 [11] - 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3923.9万件 挽回经济损失51.6亿元 [12]
《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近日施行
海南日报· 2025-08-14 09:01
《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近日施行 法治护航民营企业抢抓封关机遇 在优化投资融资环境方面,强化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包括加强土地要素供给、强化金融支持等 举措;在促进政府履约践诺方面,提高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优化政务服务,细化政府诚信履约机制 的具体措施,加强账款支付保障。 据介绍,在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进程中,民营经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海南出台系 列文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60.44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 97.54%;全省民营经济组织贡献了近60%的GDP、近90%的就业岗位。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以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为原 则,聚焦市场准入、政企沟通、配套政策等方面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民营经济组织。 海南日报海口8月13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婧)8月13日,"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专场在海口 举行。会上介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公布后全国首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 法规,《若干规定》共二十九 ...
全球青年双语主播探浙江:当高质量发展实践邂逅Z世代国际视角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24 15:27
民营经济与高铁投资 - 百盛联合集团作为民营资本深度参与高铁项目投资,带动当地就业 [2] - 杭温高铁在区域联动与文旅融合中发挥"新引擎"作用,列车上提供黄梅戏表演增强文化体验 [3][4] 文旅融合与沉浸式体验 - 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通过沉浸式夜游场景(打铁花、火壶表演)展现东方美学,吸引国际主播关注 [3][6] - 婺州古城古子城老街通过文物修缮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探索旅游业升级路径 [10] 制造业升级与产业链优势 - 永康国际会展中心展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数控设备,体现"中国制造2025"延伸至全球市场的趋势 [5][8] - 永康五金产业覆盖厨具、摩托车、工业机械等领域,展现完善产业链与民营经济活力 [5] 数字农业与生态转化 - 金华"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运用无人机植保、物联网养殖技术,形成农业科普、互动体验、销售闭环产业链 [9][11] - 方岩风景区落实"两山"理念,将生态保护成果转化为乡村旅游品牌 [8] 传统产业创新与科技融合 - 杭州万事利科创中心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于蚕桑育种与图案设计,推动"丝绸+AI"创新 [10][12] - 丝绸制品从传统丝巾扩展到智能家居用品,融合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 [12][13] 区域协同与高质量发展 - 浙江通过产业协同(如杭温高铁)、资源转化(生态旅游)、文化赋能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12] - 数字农业、文旅融合、制造业升级等多领域实践体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联 [12]
继续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勇挑大梁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19
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 - 浙江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落地温州,到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再到本世纪初"八八战略"擘画全面深化改革蓝图,40多年来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1] -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地瓜经济"等理论,为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1] - 浙江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成功塑造出"省域的浙江、中国的浙江、全球的浙江"三个维度 [1] 当前开放型经济"三维立体"格局 - 空间维度:形成以杭州数字经济(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全国占比12.8%)、宁波港口经济(集装箱航线覆盖全球600多个港口)、温州民营经济为支撑的开放矩阵 [2] - 产业维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4年数字贸易进出口额达8218.5亿元,同比增长14.5% [2] - 制度维度: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35项,其中全国首创占比34% [2] 新一轮扩大开放战略 - 提出"两高"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全球竞争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在开放平台和新业态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 - 需要破解平衡安全与效率、应对碳关税等新型贸易壁垒、提升经贸规则话语权等难题 [3] - 目标是在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做好示范 [3]
从制度源起到全球启示,CCG午餐会名家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
搜狐财经· 2025-07-09 19:04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背景与意义 - 中国民营经济贡献显著:占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 [8] - 混合经济结构独特:民营经济占60%、国企占20%、外资企业占20%,外资企业贡献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及3000万就业岗位 [9] - 首次将民营经济保护提升至国家法律层面,打破制度壁垒,强化市场主体地位 [9][15] 法律核心内容与制度创新 - 法律框架:9章78条,涵盖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权益保护等,强调"平等""公平""同等待遇"原则 [17] - 公平竞争: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禁止行政干预,支持民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 [35][37] - 融资支持:完善信贷服务制度,降低民企融资成本 [41] - 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数字化转型 [43] - 权益保护:设立投诉维权平台,严禁非法收费,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 [39]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法律影响 - 2022年民企数量超3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92% [30] - 2024年前四个月民企销售收入、民间投资、进出口同比均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8][19][20] - 法律出台后企业信心显著提升:74%企业预期促进公平竞争,长期发展预期得分从3.1升至3.58 [47][49] - 企业转型加速:超50%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近50%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51] 历史演进与全球启示 - 政策演变三阶段:快速发展(至2001年)、跨越式发展(2002-2012年)、高质量发展(2013年至今),以《中小企业促进法》和"非公经济36条"为基础 [24] - 政策协同特征:多部委联合推进,中央与地方联动配套 [27][29]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结合传统文化与国情,强调环保、社会责任与公益慈善 [52][53]
城市24小时 | 经济大省“出海”,想复制更多“悟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10:46
文化"新三样"出海 -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强调推动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出海,提出"政策+服务+改革"组合拳和"文化+科技"策略,目标是创造现象级产品[1] - 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人民币,海外用户规模达3.5亿人[1] -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实际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1] - 浙江已探索横店影视城短剧出海、中国网络作家村全球传播、《黑神话:悟空》游戏出圈等案例[2] - 浙江省商务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游戏出海的若干措施》,首次系统性支持游戏企业国际化发展,重点培育3A游戏项目[2] - 商务部4月提出发展游戏出海全产业链布局,广东也发布政策推动网络游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3] 地方经济与产业政策 - 上海计划到2027年离境退税商店超3000家,网点超10000个,"即买即退"商店占比超80%,目标离境退税消费规模比2024年翻两番[4][5] - 厦门前瞻布局深海产业,推进海洋立体化观测和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发展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及"海洋+AI"产业[6] - 黑龙江出台17条措施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最高补助2亿元[7] - 河南拟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代制造业、乡村振兴、能源等重大项目[9] 贸易与物流动态 - 宁波舟山港开通中国至阿联酋首条汽车出口滚装航线,首航装载近4000辆国产汽车[8] - 2024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量74.6万标箱,同比增长76.9%,新增2条固定线路后图定线路达14条[10] 人事变动 - 韦韬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代理主席[11]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24
中国经济抗压能力与增长前景 - 中国经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展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1] - "五一"假期消费数据反映人气旺、市面暖、活力足的假日经济图景 [1] - 主要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保持乐观预期 [1] 体制优势与战略部署 - 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通过重大战略部署加固经济韧性 [2] - 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部署赢得战略主动 [2] - 超大市场规模与强大生产能力优势相互促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 创新动能释放 - 2024年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5.7% [3] - DeepSeek等杭州"六小龙"代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 [3] - PCT国际专利、国际商标等知识产权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3] 营商环境优化 - 民营经济促进法推进治理法治化,确认民营经济主体权利 [4] - "亲清政商关系"构建初见成效,提升企业活力与政府效率 [4] - 通过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4] 企业家精神与微观基础 - 企业家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6] - 受制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6] - 企业微观层面的韧性构成宏观经济抗压能力基础 [6]
每个字都是信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何不同?
吴晓波频道· 2025-03-06 01:34
总量目标 - GDP目标维持在5%左右,但内涵已发生变化,需更多依靠内需应对恶化的外部环境和房地产投资下行[10] - 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一般预算支出增长4.2%,反映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增量空间仍受财政收入下滑和政府债务风险约束[12] - 通胀目标从3%调降至2%,体现对需求端疲弱的务实判断[12] 消费提振 - 政策重心转向"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通过就业、增收、减负等措施促消费扩内需,"消费"和"内需"成为报告高频词[5] - 提振消费需多管齐下:财政补贴推动"以旧换新"、特定群体补助、优化收入分配、户籍制度改革、供给端升级及放宽服务消费准入[14][15][16][17][18] 对外贸易 - 高层预判贸易战冲击,通过贸易多元化和资本走出去应对关税损失[19] - 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波动,弹性管理避免单边市,走势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相关[21][22][24] - 扩大单边开放,优化金融服务和跨境物流,以市场换市场应对贸易壁垒[23] 房地产政策 - 2025年聚焦行业去风险,通过融资协调机制和"保交房"化解项目风险[34][35] - "好房子"写入报告,推动安全、绿色、智慧住宅的地方性标准建设[37][38] - 政策前置出台,取消限购、增加补贴支持改善型需求,专项债4.4万亿元用于土地收储和存量房收购[40][42][43] 民营经济 - 解决拖欠款问题需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活力[45][48] - 温州、义乌、杭州模式显示民营经济繁荣需产权明晰、政府适度干预和尊重创新[49]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强调平等准入,但隐性歧视仍需司法审查和投诉机制解决[50] 股市投资 -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政策扶持行业或成投资主线[53] - "战略性力量储备"暗示潜在平准基金,但资金规模可能不足[53] - "人工智能+"将重塑产业和生活方式,国产替代与国货品牌为两大投资方向[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