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AI
搜索文档
下周英伟达GTC看什么?Blackwell、Rubin、CPO、机器人....
华尔街见闻· 2025-03-14 18:52
GTC 2025大会前瞻 - 英伟达将在GTC 2025大会上推出Blackwell Ultra芯片(GB300),并可能披露Rubin平台的部分细节 [1] - 大会将聚焦AI硬件全面升级,包括高性能GPU、HBM内存、散热与电源管理技术以及CPO技术路线图 [1] - 人形机器人和物理AI预计成为大会亮点,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1][9] Blackwell Ultra芯片 - Blackwell Ultra(GB300)采用与B200相似的逻辑芯片,但在HBM内存容量和功耗方面显著提升 [3] - 该芯片的升级将带动电源、电池、散热、连接器、ODM和HBM等领域供应商受益 [3] Rubin平台 - Rubin GPU预计采用288GB HBM3e内存,热设计功耗(TDP)达1.4kW,FP4计算性能比B200高出50% [4] - 采用双逻辑芯片结构,配备8个HBM4立方体,总容量384GB,比Blackwell Ultra增加33%,TDP预计达1.8kW [5] - 可能采用1.6T网络架构,配备两个Connect X9网卡,Vera ARM CPU升级至N3工艺 [5] - 量产时间可能提前至2025年底或2026年初,大规模出货预计在2026年第二季度 [12] CPO技术 - CPO技术将提高带宽、降低延迟并减少功耗,但GPU级CPO仍面临散热、可靠性等挑战 [7][8] - CPO初期应用于交换机(Quantum和Spectrum系列),GPU端广泛应用预计在2027年Rubin Ultra时代 [8] 物理AI与人形机器人 - 英伟达可能发布多模态AI、机器人和数字孪生领域的新进展,Cosmos和GR00T平台或进一步升级 [9] - 机器人领域情绪升温将利好BizLink和Sinbon等供应链厂商 [10] AI资本支出展望 - 2026年全球AI资本支出仍有增长空间,受美国云厂商支出增长、中国CSP资本支出回暖及企业级AI需求推动 [2]
速递|字节AI相关负责人加盟清华系独角兽,已获得顶级机构投资
Z Finance· 2025-03-12 18:21
图片来源:生数科技 近日,字节跳动火山引擎 AI 解决方案负责人骆怡航博士离职,加入清华系多模态创业公司生数科 技,担任 CEO ,直接向生数科技首席科学家朱军教授汇报。 今年 6 月,生数科技完成数亿元 Pre-A 轮融资,由百度集团领投,中关村科学城公司等跟投,启明创 投等老股东继续支持。 此前,生数科技已获得来自蚂蚁集团、 BV 百度风投、卓源亚洲、锦秋基金、达泰资本、智谱 AI 等 机构的投资。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对生数科技的战略投资,体现了百度在多模态 AI 领域的布局和对 生数科技技术实力的认可。 我们相信认知能够跨越阶层, 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和财经内容。 生数科技由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教授带领,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长期 致力于贝叶斯机器学习的基础理论和高效算法研究,在扩散概率模型领域成果显著。 2023 年初,生数科技开源基于 Transformer 的多模态扩散大模型 UniDiffuser ,实现多种生成任务。 目前,生数科技正打造产业级多模态深度生成式大模型,覆盖多种模态,该大模型正在快速迭代中。 来源: [1] https://mp.weixin.qq. ...
硅谷正在崛起“OpenAI黑帮”
创业邦· 2025-03-04 18:43
核心观点 - OpenAI前员工创业形成"OpenAI帮",已创立超过30家公司,总融资额超过90亿美元,催生5家百亿估值公司,包括Anthropic(615亿美元)、SSI(300亿美元)、xAI(240亿美元)等 [3][4] - "OpenAI帮"技术外溢形成三大战略集团:延续OpenAI基因的"嫡系部队"(如Thinking Machines Lab)、ChatGPT前离职的"颠覆者"(如Anthropic)、重构产业逻辑的"破局者"(如Perplexity) [9][10][11][12][13] - 加州禁止竞业协议的法律环境和硅谷资本密集模式是"OpenAI帮"崛起的关键外部因素 [24][25] OpenAI员工创业概况 - 2018年以来OpenAI前员工创办公司覆盖AI安全、基础设施、垂直应用等完整生态链,总融资90亿美元 [3] - 11位联合创始人仅剩2人在职,2024年出现离职高峰,安全团队减员47%,核心技术人才如GPT首席设计师、Sora负责人等相继出走 [7][20] - 2018年前入职的核心技术骨干超45%选择创业,将OpenAI技术基因库拆解重组 [9] 主要创业公司分析 嫡系部队 - Thinking Machines Lab:由前CTO Mira Murati创立,估值90亿美元,团队含20名OpenAI前员工,移植OpenAI研发架构,倡导开放科学文化 [1][10] - SSI:由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创立,专注AGI安全研究,成立即获10亿美元融资,估值300亿美元 [10][16] 颠覆者 - Anthropic:估值615亿美元,Claude 3模型性能比肩GPT-4,与AWS建立排他性合作威胁OpenAI算力根基 [11][16] - xAI:马斯克创立,估值240亿美元,整合X平台实时数据提升模型时效性,采取最大限度开源策略 [12][16] 破局者 - Perplexity:估值90亿美元,用AI生成答案改造搜索引擎,日搜索量超2000万次 [13][16] - Adept:专注AI Agent开发,ACT-1模型可操作办公软件,创始团队转投亚马逊AGI团队 [13][16] - Covariant:估值10亿美元,基于OpenAI机器人研究开发多模态工业机器人模型 [14][16] 行业影响 - OpenAI技术外溢推动AI从工具属性向生产力要素跃迁,催生替代型、增量型、重构型三类产业机遇 [17] - 前员工将Transformer架构等技术迁移至垂直场景构建壁垒,巨头通过人才并购实现技术卡位 [17] - OpenAI面临创新速度放缓、技术壁垒被低成本复现等挑战,如GPT-5屡次推迟发布,DeepSeek训练成本仅为GPT-4的5% [18][19] 外部环境因素 法律环境 - 加州禁止竞业协议促进技术人才自由流动,硅谷程序员平均任职周期仅3-5年,形成知识溢出效应 [24] - FTC预计全美禁止竞业协议后首年将新增企业8500家,专利数量激增17000-29000项 [24] 资本环境 - 硅谷风投规模占全美30%,构建从种子轮到IPO的完整融资链条,加速AI技术商业化周期 [25] - 资本密集模式带来结构性失衡,美国湾区单季度风投(247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2-5名风投中心总和 [27] - 头部AI项目未发布产品即获超十亿美元估值,导致中小团队资源获取难度增加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