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东营市正加快构建“151”科技创新体系
齐鲁晚报网· 2025-10-15 23:34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战略部署 - 东营市科技局通过重塑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贯通成果转化关键路径、构建全链条孵化生态、深化市场化机制创新,推动创新平台体系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赋能整体跃升 [1] 战略科技力量与实验室布局 - 加快构建151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建设国家盐碱地技术创新中心、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 [2] - 初步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实验室布局,国家级实现零的突破,建成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集聚高层次人才229人,探明页岩油资源量105亿吨 [2] - 省级层面完成3家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新批复建设4家,威飞海洋装备牵头建设全省地球海洋领域唯一由企业牵头的省级实验室,攻关2000米级水下采油树技术 [2] - 市级层面完成两批次133家市重点实验室重组,企业牵头比例达81.8%,带动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升至46.37%位居全省首位,年底前完成第三批重组总量控制在200家左右,标志性产业链覆盖率超80% [2] 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 构建贯通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落地创新生态,布局首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为早期成果提供评估与原型开发服务 [3] - 已建成省级中试示范基地5家、市级中试基地9家覆盖7大重点领域,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实施中试项目27个成功转化9个,功能陶瓷材料中试示范基地建成8条产线带动5个项目产业化 [3] - 各类中试基地累计提供中试服务141次,实现技术服务收入超3600万元,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家,培训技术经理人402人次 [3] 孵化器发展与成效 - 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孵化载体53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7家、市级3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超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1836家,毕业企业91家 [4] - 2024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余家,东营经开区软件园培育锐智星河数据科技等企业,胜利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孵化企业410余家,东营高新区能源信息港5个软件产品获评省首版次高端软件 [4] - 推动国家级孵化器3年内对标转建为标准级,培育2-3家卓越级孵化器,深化反向孵化与定向孵化模式,建立孵投联动机制 [4][5] 新型研发机构机制创新 - 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市级10家,形成政府主导、院地合作、企业自主建设三类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 [6] - 通过成果内部优先转化、作价入股等市场化方式构建需求-研发-转化-收益闭环,孵化企业572家,获专利700余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91项 [6] - 稀土催化研究院车用脱硝分子筛生产线(一期)投产,高端氧化铝生产线即将投产,2024年销售收入2868万元,2025年预计超6000万元 [6]
常州“技术转移官”驱动成果转化 一年促7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8:41
技术转移官制度成效 - 常州实施技术转移官制度一年来成功推动7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 [1] - 该制度向顶尖高校院所派驻46名专职人员常态化开展需求对接 [2] - 技术转移官累计拜访对接350余场促成10多个项目签约和20多个意向合作 [2] 联盟协同机制成果 - 高校—技术转移官—企业三方协同机制累计引进72个优质创新创业项目 [2] - 推动18个高能级合作平台落地并实现校地联合攻关37项 [2] - 签订产学研合同56份总金额近1亿元并吸引3000余名高校人才来常发展 [2] 平台建设与产业孵化 -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中科系平台已孵化企业30家总估值近300亿元 [5] - 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与本地企业开展航空材料固态电池等联合研发 [5] 人才引进与创新机制 - 双岗互聘计划推动近千名博士层次人才柔性流动累计解决技术难题超1300项 [5] - 该人才计划协助增加经济效益24.4亿元并建成11万余套人才公寓保障居住 [5]
创新引领,天山南北活力迸发
科技日报· 2025-09-24 15:41
智慧农业与棉花产业 - 新疆尉犁县极飞科技智慧农场通过自驾农机精准播种、无人机巡田、远程灌溉施肥等技术,使管理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近10倍,实现节本增效 [1] - 新疆农科院31个棉花品种已与18家企业合作,其中棉花新品种"源棉8号"以500万元价格转让,并于2024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名单,开始大规模推广 [4] 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 - 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于2024年成立,计划用3年时间研发适配5000万至8000万吨煤炭开发规模的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与装备,并探索煤炭与可再生能源融合新模式 [2] - 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于2023年7月成立,其承担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已通过验收,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实施路径 [2] - 新疆共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2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27个,自治区级平台698个 [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新疆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24年3月一次性转让5个春小麦品种,借助企业资金和市场优势进行推广 [4] - 新疆大学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办法,将周建平教授团队的10项专利以技术作价入股形式转让给江苏金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5] - 新疆通过举办高校科技成果展、成果转化对接会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5]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 新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792家增长至2024年的2529家,年均增长率超过33.96%,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7] - 新疆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2365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 [7] -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入选2025年度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与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 [7]
调研速递|以岭药业接受投资者调研,八子补肾胶囊成关注焦点
新浪财经· 2025-09-15 19:11
核心观点 - 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回应投资者关切 重点讨论八子补肾胶囊推广策略及上半年财务表现 [1][2][3] - 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2.26%至40.40亿元但净利润实现超26%增长 经营质量显著提升 [3] - 公司通过上海子公司加强生物药研发布局 并依据"七五"战略规划推进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3] 产品发展 - 八子补肾胶囊为OTC甲类药品 基于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研发 具有抗衰老及改善多系统功能减退的临床验证效果 [2] - 投资者建议加强产品宣传以解决消费者对适用对象、服用方法及副作用的认知障碍 公司承诺通过多种方式强化推广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69亿元 同比上升26.03% 扣非归母净利润6.41亿元同比上升27.08%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32亿元 同比大幅上升214.97% [3] - 心血管类药品销售收入出现下滑 但未披露具体下滑比例 [3] 战略规划 - 2025年作为"七五"规划攻坚年 公司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三大战略方向 [3] - 通过培育优势品种、实施品牌战略及降本增效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3] - 成立上海以岭药业子公司专项推进生物药产品开发 增强研发竞争力 [3] 行业政策 - 公司目前未涉及湖北联盟中成药集采品种 但将持续关注政策变化并加大科研投入应对市场环境 [3]
由书架走向货架 以“变量”释放“增量”
科技日报· 2025-09-03 08:50
小龙虾产业技术创新 - 潜江"四季有虾"技术实现全年养殖 单季亩产最高达200斤 冬季7钱以上大规格小龙虾占比超70% [1][2] - 通过池塘改造 隔离网防休眠 自主研发发酵饲料 选育改良苦草等技术营造全年适宜生长环境 [2] - 技术使小龙虾成功打入春节消费市场 潜江龙虾品牌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 [1][2] 航空物流与跨境电商发展 - 鄂州花湖机场创新智慧报关系统 实现出口货物秒级放行 进口生鲜两小时内通关 [3] - 机场上半年国际货邮吞吐量24.9万吨 同比增长261% 催生跨境电商新型商业模式 [3] - 中国(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4个月 注册企业258家 入驻62家 实现贸易额3.1亿美元 [3][4]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采用"拨转股"机制 前期科研经费投入 后期转为股权支持初创团队 [5][6] - 武创航友公司获支持后团队从10人扩至三四十人 年订单量增长4-5倍 [5] - 机构通过市场化运营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转化体系 已支持数十个早期科创团队 [5][6] 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累计孵化企业及项目215个 [1] - 鄂州临空经济区引进亿元以上临空产业项目288个 [1] - 形成"跨境电商+产业带+临空经济"融合发展模式 [4]
助力首都未来产业发展 中国药谷特色产业园再落一子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7 16:55
园区定位与战略意义 - 园区定位为以"医工融合"为引擎的创新园区,专注于医疗健康与前沿科技的跨界融合 [1] - 园区是聚焦医工融合创新的专业化产业载体,积极构建"要素聚合、主体汇聚、产业发展"的创新融合体系 [3][8] - 作为北京市未来产业布局的重要落子,园区以"医工融合+成果转化"为核心,旨在成为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8] 区位优势与空间布局 - 园区位于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核心区域,周边医疗器械园、华润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密集,形成强大产业集群效应 [3] -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可实现半小时进京、1小时通达津冀、4小时连接全国,毗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3] - 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包含7栋通过连廊相连的建筑,重点打造专业孵化、科技服务、配套服务三大核心功能 [3] - 下沉庭院集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展示、园区配套、商务休闲于一体,成为一站式园区服务广场 [5] 专业服务平台与设施 - B栋建设医疗器械样机服务平台,集研发设计、概念验证、中试加速、智能制造、投资、供应链服务、市场服务于一体 [7] - F栋设立北京市大兴区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作为政企联络枢纽,一站式收集和反馈企业需求,推动审评审批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 [7] - F栋2-6层打造"会议 + 研发 + 办公"的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3] 入驻企业与发展成果 - 已落地北京鞍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1类创新药伯瑞替尼已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批准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小分子靶向药物 [8] - 已落地北京普林迈德医工交叉实验室有限公司,该实验室是晶泰科技与安定医院合作的世界领先级联合实验室项目,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医工交叉科研平台 [8] - 北京普林迈德医工交叉实验室有限公司以建设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为目标,集成药物研发、临床试验、AI大模型、化合物自动合成等功能 [8]
见微知沪|上海科技奖领奖台上的青年人和企业力量
新浪财经· 2025-08-26 19:43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 -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奖人中最年轻的是1986年出生的频准激光创始人张磊 也是10位获奖人中唯一来自企业的代表 [1] - 获奖人中45岁以下人员达1171人 占比65% 第一完成人中45岁以下人员82位 占比43% 均高于2023年度 [2] - 2024年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出现2位90后 包括1993年出生的复旦大学助理研究员和1991年出生的同济大学副教授 [2] 企业科技创新表现 - 获奖项目完成单位中企业占比49% 达336家 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企业185家占55% 民营企业93家占28% [3] - 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为企业的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 包括和黄医药、联影医疗等企业 [3] - 技术发明一等奖17个项目中仅1个项目无企业参与 科技进步一等奖29个项目中仅4个项目无企业参与 [5] 科技成果转化趋势 - 高等级获奖成果中项目名称直接提及"应用"的达34项 占比54% 主要集中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类别 [4] - 和黄医药凭借呋喹替尼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药物预计形成超百亿元市场规模 是首个成功进入欧美日主流市场的中国结直肠癌靶向药 [3] - 上海通过政策、资金、人才引进和市场机制等多方式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产业升级 [4] 科创生态体系建设 - 频准激光公司已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3] - 上海市委全会要求推动国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支持民企创新开放发展 加大针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 [5] -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需深化"以赛引才""以活动引才""以政策引才"机制 大力培养创业者队伍 [5]
镇江打通科技创新价值跃迁路
新华日报· 2025-08-07 07:02
核心观点 - 镇江市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构建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1][2][4] 具体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泰科微5G/B5G/6G基站天线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1] - 慧创医疗的近红外脑功能光治疗仪正在推动三期临床试验,用于攻坚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 - 独步吾奇自主研发的脱细胞基质获得NMPA批准上市,引领脊髓损伤再生修复产品研发 [1] - 海姆霍兹公司将半导体工艺应用于汽车电子,研发的第四代车用薄膜加热器实现量产,刷新全球最高功率密度行业标准,今年新增10多家车企客户,完成31款车型定点,订单量同比增长300% [2] - 森克创能正在丹阳高新技术创新园推进年产1GWh锌镍电池项目 [3] - 恒神股份联合山东大学专家团队,破解国产碳纤维强度在复合材料中转化率偏低的难题,实现碳纤维在更多领域的进口替代 [7] 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 镇江市连续6年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促成各类产学研合作3500余项,合作金额达5.53亿元 [1] - 海姆霍兹公司与湖南大学、江苏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2] - 江苏大学与中东欧各国高校、院所及企业开展技术发布与对接,共同签署“中国—中东欧智慧农业与农食产品加工模块化研究室”共建协议,已为共建国家培训农业装备人才超千人,累计承担国家、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60多项 [5] - 近3年来,镇江获得省科学技术奖94项,其中与驻镇高校合作申报项目59项,占比达62.77% [5] - 上半年,镇江举办“2025镇江(南京)科技合作交流会”等产学研活动40场次,促成合作260余项 [7] 创新平台与载体建设 - 句容琅琊创新港正式开园,吸引商汤、百度等龙头企业入驻,百度智能云AI原生应用线下商店实现全球首发,商汤(句容)人工智能创新服务中心将打造人工智能基础算力平台等四大中心 [2] - 全省首个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镇江成立,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首批入驻 [4] - 全市共建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9家、众创空间49家,孵化场地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在孵、入驻企业2000多家,带动2.5万人创新创业 [4] - 镇江与上海市普陀区探索建设沿沪宁协同创新线上集市,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科普联盟发布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共享资源清单近200项 [6] 企业培育与金融支持 - 镇江市开展高企培育“量质提升”行动,去年全市高企总数增长至1617家,新入选国家、省独角兽2家,省潜在独角兽5家,瞪羚企业28家,数量再创新高 [7] - 上半年组织开展科技招商活动28场次,招引科技企业356家 [7] - 全省首批“科创园区+金融担保”模式镇江认股权试点项目发布,为创能科技提供500万元融资支持 [7] - 南京银行镇江分行为一家医疗科技公司提供股权投资比例不高于1%+综合授信1000万元的投贷联动方案,助其实现活体检测认证产品量产 [8] - 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创新券兑付情况显示,镇江76家企业获支持,获补助经费和兑付订单数均创历史新高 [8] 产业经济表现 - 上半年,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5.6%,位列全省第三 [1]
山东能源集团聚力打造新动能“策源地”
中国能源网· 2025-07-31 09:53
科技创新能力 - 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全球能源领域带来新机遇 [1] - 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四个面向"导向,以山东能源科创园为主阵地,加快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1] - 山东能源科创园首期投入10.2亿元,规划五大功能区,全力攻关引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技术 [2] 技术研发成果 - 自主研发全球首套固体氧化物电池加压测试系统 [1] - STI微震监测系统实现微震监测全过程自动化、无人化运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 -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技术许可收入超10亿元 [2] - 首创短壁高效连采连充技术,构建膏体充填年产能80万吨的绿色开采体系,累计置换煤炭资源7000余万吨 [2] 创新生态建设 - 科创园汇聚十余位院士、百余人研发团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被认定为首批"山东国资科创基地" [3] - 园区累计研发投入2.3亿元,已获得130余项专利 [3] - 实施"三免两减半"租金政策,搭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4] - 允许重大成果转化盈利项目3至5年内每年最高提取50%净利润奖励核心团队 [4] 产学研合作 - 与山东大学深化校企合作,研发四足巡检机器人实现无人化巡检作业 [6] - 长碳链尼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支撑建成国内首条长碳链尼龙连续化生产线 [7] - 电气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百兆瓦级先进储能系统已在东营项目成功应用 [7] 成果转化布局 - 在园区周边、内蒙古、新疆等地布局纤维复合材料、煤化工及高端煤机装备等成果转化基地 [7] - 在上海、西安、苏州、青岛等地布局多个"科创飞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8] - 多源固废综合利用胶凝材料技术已实现年产10万吨规模,应用于地铁隧道工程 [8] - 自主研发的锚杆(索)拉拔破断力试验装置装备于全国多个矿井检测线 [8]
报名开启 | 首届星启甬江科创大赛(SeedUp Global)正式启幕
DT新材料· 2025-07-28 23:28
星启甬江科创大赛概述 - 大赛定位为寻找具有技术颠覆性的科技创想者 旨在推动从原理验证到市场化的全周期培育 核心目标是"育科创良种・促成果转化・强产业根基"[5] - 依托甬江实验室资源 打通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通道 提供从技术验证到中试量产的全流程支持[5] - 采用"选种—育种—成苗"培育模式 强调深度赋能而非单纯评选 促进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产品[5][6] 赛程规划 - 项目征集截止8月31日 初赛于9月11-12日通过线下路演进行 十强项目将在9月底前完成尽职调查[8] - 决赛定于10月中旬 最终评选出6名"Gold Y Seed"获奖项目[8] 参赛项目要求 - 技术领域聚焦先进材料 关键器件 核心装备等硬科技方向 要求技术成熟度(TRL)不低于4级且具备小试基础[9][10] - 团队需至少2名核心成员 知识产权归属清晰 技术需具备原创性和颠覆性 市场潜力需达到定义行业的水平[11][12] 获奖权益 - 资金支持最高达1500万元 可入选甬江实验室项目扶持计划[15] - 提供"FOREST"全生态赋能 包括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价值数十亿的科研设备共享 全球顶尖专家智囊团支持[16][17][18] - 配套产业资源对接 中试放大平台支持 以及体系化创业培训服务[19][20][21] 甬江实验室背景 - 2021年5月成立于宁波 定位为新材料领域前沿创新机构 已汇聚50多位学界带头人组建23支国际科研团队[25] - 规划占地600亩 使命聚焦"从0到1"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厚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