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
搜索文档
“二代”们到底在跟谁抢岗位?
虎嗅APP· 2025-05-09 18:47
二代现象与行业竞争格局 - 二代主要指通过权钱背景获得捷径的群体,与中等偏上能力的普通人形成直接竞争,天赋极高或极低人群受影响较小 [3][4] - 二代集中在稳定运行的传统行业(如石油、房地产、航运),回避需要创新的领域(如互联网、自媒体、技术研发) [6][8] - 美国百年豪门多分布于传统行业,硅谷创业者多为白手起家或中产背景,印证二代与创新行业的低重合度 [4][6] 存量市场与背景优势 - 存量行业(如体制内、传统基建)晋升更依赖背景资源,增量行业(如早期土木工程)曾提供快速上升通道 [8][9] - 稳定行业存在"文化资本"优势,高情商、社交能力强的二代更易成为领导心腹或通过联姻获取资源 [7][9] - 董小姐案例显示医疗等传统行业可通过长期家族规划培养接班人,互联网等变化快的行业难以复制该模式 [6][13] 透明化机制与社会监督 - 公示制度显著提高二代违规成本(如公考、警察招录的"逢进必考+公示"模式减少萝卜岗) [11][15] - 社交媒体时代群众监督形成威慑,董小姐事件中公示材料从晋升依据转为问责证据体现机制有效性 [13][14] - 社会进步推动透明化不可逆,40年前国企岗位世袭制被淘汰显示公权力传承的民意底线 [16][17] 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 - 技术型人才在非技术导向公司(如重关系的传统企业)易被边缘化,需匹配行业特性 [5][9] - 存量环境提供确定性但需容忍二代挤压,部分从业者主动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领域 [9][17] - 土木行业从"三总五项"到背景优先的转变,印证行业周期对人才晋升路径的重构 [8][9]
登味十足的老登修行指南书
虎嗅· 2025-05-08 13:36
文化资本与鄙视链 - 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指个体或群体拥有的能够转化为社会优势的文化资源,包括知识、技能、品味等 [22] - 文化资本以三种形式存在:身体化形态(内化于个体的知识技能)、客观化形态(物质文化产品)、制度化形态(学历证书等)[23][24][25] - 文化资本是一种隐性的社会分层工具,通过影响教育获得、职业选择和社会地位,成为再生产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机制 [22] - 文化资本构建的鄙视链可以在金钱资本和社会资本处于劣势时实现反超,是最强最好用的鄙视链武器 [29][30] 媒介形式的地位变迁 - 人类对不同媒介形式存在历史性的鄙视链,如苏格拉底鄙视文字,柏拉图却用文字记录苏格拉底言论 [13][15] - 报纸最初被批评为无知者的精神食粮,但随着电视兴起,报纸地位反而提升 [17][18] - 网络视频曾被传统影视行业鄙视,现在却反过来鄙视短视频 [21] - 媒介形式的地位会随着新媒介出现而变化,呈现出"全靠同行衬托"的特点 [21] 艺术形式的地位演变 - 探戈起源于街头痞子斗殴文化,如今却被视为高雅艺术 [8] - 爵士乐曾被阿多诺贬低,现在成为高端人士的艺术象征 [8][9] - 戏曲在过去与"婊子"同级别,如今被尊为文化瑰宝 [10] - 明星地位由大众媒体赋予,没有媒体只有"戏子" [11][12] 文化资本的运作机制 - 品味可以表演,在话语权加持下甚至可以人为设置 [31] - 文化资本鄙视链表现为对"登味"的批判,即炫耀品味彰显优越感 [33][34] - 代际冲突中,年轻人用"老登"嘲讽思想守旧、好为人师的群体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