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能全产业链
icon
搜索文档
湖北大冶加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新华社· 2025-04-29 11:16
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 湖北省大冶市正在加快形成"制、储、输、加、用"氢能全产业链,推动从"原材料工业基地"向"全国清洁能源低碳应用示范基地"转型 [1][2] - 总投资34.38亿元的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包括新建三座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光伏电站和加氢综合能源站等 [1] -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约4亿度绿电、制备5000吨绿氢和40000吨氧气、日加氢能7吨,每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2.78万吨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姜桥制氢工厂采用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技术,产出纯度达99.99%的氢气,成为湖北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 [1] - 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实现国内岩洞储氢技术零的突破,将废弃矿山改造为"地下氢库" [2] - 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突破临氢材料、智慧管控等关键技术,实现"采空区变能源仓、尾矿场变发电站" [2]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大冶市已投用12辆氢能源公交车,大冶东综合能源站每年可提供750吨绿氢加注,减少约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 - 智慧化信息中心将应用氢能产业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生态数据智能化运营 [4] - 氢能创新科技园将吸引科技研发、氢能应用等关联企业入园,2024年大冶湖高新区被纳入首批省级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4]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湖北省发布《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 [3] - 大冶市坚持"三线并进"策略,构建"3+2+X"现代化产业体系,冲刺千亿县市及全国县域50强 [3] - 大冶市将持续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标杆 [4]
四川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力争2027年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第一财经· 2025-04-23 17:03
产业规模与布局 - 四川已聚集氢能全产业链约160户企业 形成"制—储—运—加—用"完整生态体系 [1][4] - 成渝氢走廊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超1300辆 建成加氢站27座 示范规模居西部第一 [3] - 拥有氢能全产业链央企 培育众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吸引国内知名企业落户 [4] 技术研发突破 - 填补海水制氢空白 解决膜电极 加氢枪 高压储氢罐等卡脖子技术问题 [4] - 研制全球首列氢能市域列车 建成国家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4] - 东方电气在车用燃料电池 大功率电解水制氢等关键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 [5] 政策支持体系 - 2024年实施《行动方案》突破绿氢制备不进化工园区 明确氢能管理归口部门 氢高速免费等政策 [4] - 2017年起出台多项政策对全产业链发展给予系统支持 [3] - 正在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 避免内卷式发展 [6] 应用场景拓展 - 分批打造川藏线 成德眉资都市圈等六大绿色氢路 规模化应用氢能重卡 矿卡 冷链物流车 [5] - 推动氢能机车 无人机 氢氧冷热电多能联供等多元应用 [5] - 在三州一市开展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 氢储能 氢工业发展 [5] 发展目标规划 - 2027年目标: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完备 绿氢成为主要氢源 应用成本大幅降低 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6] - 四川成为全国极少数兼具丰富绿氢资源与全产业链布局的省份 [3] - 原始创新能力 技术水平及产业规模将大幅提升 [6]